❶ 藝考文化課的課程是怎麼安排的呢
學藝術時 文化課和藝術課的安排很重要,這是我的一些小建議。
(1)在進行藝術培訓時比如周末或者寒暑假集訓,要以專業課為主,但是同時千萬不能完全丟棄文化課的學習,可以自己安排時間進行一定文化課的溫習,與讀書。包括網課,和家長學生溝通等方式。
(2)學文化課不要從頭開始 所有的都一鍋端,要學會劃重點!分配好科目,找自己的強項得分最快而且相對簡單的方向。
(3)杜絕外界的干擾
同時和你專業課的藝考培訓也有關好的藝考培訓機構要能兼顧到文化課的學習而不是一眛的只顧專業課。我當時選擇的是邦德藝考老師真的很負責
❷ 如何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
一、扎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新課程標准要求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言文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只有掌握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大力度對學生語言文字基礎的培養,為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礎。首先,要教會學生讀准字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的生僻字,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讀准字音。在其次是要識別一定數量的文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古今不同義的字詞,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詞彙量,如諺語、俗語及成語等。這些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二、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進行因材施教。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典籍眾多,或短小精悍,或長篇論著,或淺顯易懂,或深奧晦澀。選擇適合小學生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輪船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並不是所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作都在適合在小學階段讀,所以,在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時,我們要慎之又慎,既有培養學生誦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又要蘊含做人做事之道理。並根據學生年齡的差異安排誦讀內容:如:一年級學習《三字經》;二年級學習《百家姓》;三年級學習《千字文》;四年級學習《弟子規》,背古詩詞20首;五年級學習《孝經》,背古詩詞20首;六年級學習《增廣賢文》,背古詩詞20首。而《老子》是經典中的經典,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它對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無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則適合各年級學生誦讀。
三、開展多樣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
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必須多樣化,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採用游戲、課本劇、歌謠、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進行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在游戲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在游戲中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我們可以在班隊會上樹立典型:如自強不息的、勤奮好學的,助人為樂的等等。以榜樣的力量去帶動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學生。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與中華傳統節日相結合。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一個節日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表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以此為載體,搜集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的詩歌、故事,讓學生誦讀、領會,對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這才能實現課程標准倡導的建設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學習中,本著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經典誦讀、背誦、賞析。同時,我們也務必搞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只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過多的形式化也許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負擔。孩子們真正的收獲應該是潛心下來,快樂誦讀,並有所收獲。
四、藉助先進的現代教學媒介,提高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因為以我國傳統的文化作為依託,必然會出現一些令孩子難以理解的生僻的詞語。如果處理不當,會使孩子的學習興趣下降。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充分運用當前的科技,將國學內容製作成短片或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漫,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充分調動孩子多種感官參與國學學習。藉此培養孩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效果。我國當代音樂家谷建芬老師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把國學經典用音樂的形式演繹,情真意切地再現古詩、古文的韻律美。既淡化了讀詩時的枯燥無味,又增添了語言文字的意境美。這不失是用現代媒介,為國學經典的一種創新。
四、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注重整體教育氛圍營造,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打造書香文化校園。利用名言警句、書畫作品等大力豐富國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熏陶。創設濃厚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充分利用學校部分宣傳欄、班級「文化展板」專欄,專門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欄,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意義、方法等等。
總之,我們應該把小學語文中的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看做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成是知識體系,更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曇花一現。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不得不充分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回歸的重要性。
❸ 經典誦讀的計劃方案
2009—2010學年度第一學期
經典誦讀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1、繼續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2、大量誦讀經典,感悟經典蘊涵,為生命奠基。
3、誦讀經典,打造學校辦學品牌。
二、活動主題
與經典同行,讓經典浸潤詩意的童年。
三、活動要求
1、各年級各班每天早讀課至少保證五分鍾經典誦讀時間。
2、一至五年級各班按《走,我們一起讀書去》校本課程誦讀經典;六年級全面復習語文教材中要求誦讀積累的內容。
3、 學校本學期將安排統一的誦讀抽查,時間另定。
4、本學期的藝術節各班主要准備經典誦讀節目,學校將組織專場 的「經典誦讀」比賽。
5、9月是弘揚民族精神活動月,誦讀的主題是「愛國」,各班按學校統一印發的文本誦讀。
6、經典誦讀與「傳唱愛國歌曲」活動相結合。
7、 經典誦讀主要由各班語文老師負責。
❹ 如何教孩子學習經典文化
如何教孩子學習經典文化
針對我們現在的學校以及孩子的家長,如何的教孩子學習經典。報告的題目經典教學法。
如何教孩子學習經典。七個小的專題。
經典教學法,首先要清楚到底什麼是經典。
第二個,現在很多地方在搞經典的教育或者是教學工作,內容都比較的零散,從一個系統的角度講一下經典教育的內容體系。
第三個,因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經典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
第四個,經典教與學的主要的方法。主要是落實在七八歲以前的兒童。學習方法很簡單,就是典範。主要是指老師的作用,以及是經典的價值。學生主要是指模仿,以模仿來學習。
第五個,從漢字的音、形、義的三要素,來談三種主要的教學方法,命名為教學三步曲。
第六個,主要講蒙學階段指的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或者叫經典的教育,它有四項主要的內容,從這裡面挑出一部分內容教如何的寫字。
最後,作為一個家長、一個老師日常的三類教學法。
什麼是經典。經就是經常經常,所以經就是常,常就是經。歷史朝代的不一具體有幾個經有所不同。孔子時代是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後來又擴展成十三經。那麼什麼叫典呢?我們叫典則典則,典就是則。典著重於講規律、原則、常道。相當於天道法律,就是經常和典則。這就是對經典最簡明扼要的解釋。
具體到中國經典教育,經典教育三個階段。
蒙學階段,「三、百、千、千、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以及是弟子規》。神通詩也可以入校本教材。
小學階段,主要是有:笠翁對韻,聲律啟蒙。說文解字,爾雅和孝經。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朝代的太學,他把說文解字納入到大學的范圍之內。
大學階段,主要是指《四書五經》、擴展看去就是指《經史子集》。中國蒙學,小學和大學的經典,
上個世紀最偉大的時裝設計師,法國的時裝設計師叫約翰.聖羅朗對經典從本質上、從時間上,對它進行了定義。時間上從不過時,就強調經典的永恆價值。空間上從不流行,就是強調經典的相當高的品質。所以什麼叫經典?所有從不過時,但也是滿大街都是的,具有永恆價值的,並具有相當品質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稱之為經典。不僅中國傳統的經典書籍,只要是人類具有永恆價值的任何東西,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叫經典。唯一衡量的時間,唯一衡量的標准,他所流傳的時間,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
什麼是中國的經典?就是中國所有具有永恆價值的東西。中醫、皇帝內經,武術,少林易金經當然是。所以明、清的傢具,還有中國山水畫、漢字、陰陽、五行、八卦等等。中國以孝為先的倫理道德及思維方式,比如說站如松,行如風等等,這些行為方式,都應該稱為經典。所以,經典他不僅僅局限於一些書籍,它還包括了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教育的方式,包括了很多除書籍以外的琴、棋、書、畫、武術、周易、禮功等等,風水以及傳統的紡織工藝等等。所以,經典並不是說,只有孩子或者是只有我們想學習的時候,是需要去閱讀和背誦的,其實經典他還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生產方式。
一個日本人深愛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他用風水布置自己的房間,穿我們中國過去傳統的服裝,讀繁體字,豎版本,線裝書,他所用的傢具也基本上是具有明清風格的傢具。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但這個中國人不一定是中國國籍的,他很可能是一個日本國籍的。一個美國人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一心一意的研究我們中國的古琴,為了研究古琴,他長期隱居在香港一座沒有任何現代化交通工具的一座島上,一直打光棍到五十歲。在我們中國的古琴史上,有一個著名的琴譜,叫神奇密譜。那裡面有六十四個琴曲,這位美國人是全世界第一個把神奇密譜六十四首琴曲全部彈出來的.
他現在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樣?他在紐約的哈德森瑞爾對過叫new jersey新則西洲的傢具都是在潘家園買了之後運到美國去,他的牆上是古琴,桌上也是古琴,他的裝飾品,是書法這還有線裝書。他怎麼旅遊呢?他就是帶上他的古琴到洞庭湖,在洞庭湖畔彈《洞庭秋思》。然後他跑到孔子故里曲阜彈孔子讀易,彈幽蘭。所所以,經典,不光是一種學習的材料,更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背誦經典讀經典,不光是我們小孩子的事情,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事情。因為,他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中國的經典教育,我們如果說是超越了書籍,那麼我們再來看他是一個無比豐富的系統。他幾乎包括了我們中國文化的所有領域,所有的門類,所以我們並不是說只有家長和學校才能參與到中國的經典教育中,而是說我們各行各業無論是你搞房地產的,還是搞音樂的,甚至你是搞搖滾樂隊,油畫的,你都可以參與到中國的經典的學習以及是中國經典教育中來。
我們為什麼說稱經典教育而不稱中國傳統教育,因為傳統在英文當中叫tradition或者是traditional。他所對應的叫moden。這是一個對詞。我們現在把現代和現代化的作為是一個好的先進的光明的。那麼他的對立面叫tradition或者叫traditional。那麼他就代表了由某種意義上的,過時落後的封建的含義。所以當你說你們家的孩子學習的或者是接受的中國傳統教育,那麼你從你叫這個名稱的一剎那開始,就意味著你們家的孩子已經在接受一部分是過時的,落後的,封建的教育。所以不提倡叫傳統教育,因為傳統教育的來源就是站在了現代教育所有的英文moden tradition對立面,所以我們不能叫傳統教育。
第二個為什麼不能叫兒童讀經。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推翻了清政府,開始建立我們中國新的教育制度,那個時候仍然保留了兩門課,一門課叫讀經課,還有一門叫修身課,大概是到了1921年和1922年的時候,由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教授,他當上了國民政府的教育總長,他把最後兩門課取消了。所以讀經僅僅是經典教育或者是經典眾多教學內容的一種方式。所以你如果把我們現在已經是初具規模並且具有遠大前程的一種教育運動,就稱兒童讀經。那就是以偏概全,以一門課來替代整個教育運動。所以我們也不能稱叫兒童讀經。
當然我們也不能稱國學教育。為什麼?因為是國學教育大約是1900年以後才有這樣的稱呼。大量的西方的學術理倫科學以及教育湧入到我們中國,為了跟西學相對抗,章太炎先生提出了國學的概念。也就是說,100年前國學教育或者是國學根本就不存在。如果稱了這個國學,那麼它的對立面是什麼?就是西方優秀的科學技術以及是西方的經典教育。那所以你如果把自己學校或者是家庭傳授的教育稱為國學教育,那麼從你叫這一名稱的那一剎那開始,你已經把歐美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教育給它排除在外面了。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為什麼不叫它傳統教育、兒童讀經以及是國學教育,我們叫經典教育。在西方也有經典教育,classical ecation或者是另外的一個名稱Liberal arts ecation叫博雅教育。所以,我們之所以稱經典教育,是因為我們不僅要全面的繼承我們中國的經典,我們還要敞開胸懷,我們還要全身心的接納歐美及世界最優秀的文化教育。
現階段,中國經典教育是一種精英教育,不可能是一種大眾教育,只能是小眾教育。為什麼?如果說從博雅教育的角度,從歷史上來說,誰有資格進行琴棋書畫的教育呢?具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中產階級以上家庭,家長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必須要有和經典相應的眼光、氣度和魄力。所以目前說經典教育,它應該是一種精英教育和小眾教育,有這樣一部分精英的家長,對他們的孩子實行了精英教育或者說有一部分精英的老師和校長,對他們的學校里的兒童或者學生實行了精英教育,起到了時尚領導者的作用。然後,往下傳播,往社會上傳播,逐漸逐漸的給它普及,成為一種大眾化的教育。但是目前,它不可能是一種大眾化的教育。應試教育完全不與經典教育相違背,反過來講,經典教育完全不和應試教育相違背,因為我們的實踐已經是證明,只要是經過了經典教育的訓練的孩子,他會更加安靜,注意力會更加集中,記憶力也會更加好,道德品質等人格的發育,將會更加完善。當前學校教育是應試教育加素質教育,將來中國基礎教育的最佳選擇是應試教育加經典教育。
憑什麼把經典教育分成,蒙學、小學和大學?《三字經》里知某數,識某文,凡訓蒙,須講究,所以訓蒙訓蒙,其實就是蒙學教育。
蒙學教育的主要的標是什麼?就是知某數,識某文,就是識字。區別一個人他是不是文盲,就是看他識不識字。所以識字,是文盲和非文盲主要的標志。經過了蒙學,他就可以掃盲。把一個人從原來蒙昧的狀態,馬上就掃盲,然後進入到一種能夠讀書識字的階段。
小學階段就要詳訓詁,明句讀,訓詁的含意就是強調漢字的每一個音形義,它有多少種寫法,這個文章一拿過來,我在什麼地方要停頓,在什麼地方要有標點符號,我們清清楚楚,所以「唯學者、必有初、小學終」就是蒙學完後之後就是小學,小學完後之後才是四書,四書完了之後應該學《孝經》,學完這五本書之後,然後我們說是再讀六經,當然,這個詩書禮樂春秋,其中的《樂記》或者是《樂經》,現在已經是失傳了,所以現在就變成了五經,四書五經讀完了以後,經史集方讀此,然後再讀什麼呢?然後再讀諸子百家,就讀老子,莊子,孫子等等,經子通了之後,然後再讀歷史,所以,是一步一步,就像台階一樣不能夠亂。藏傳佛教他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講次弟,比如宗喀巴大師,他有一本書叫《菩提道次第廣論》極其的講究次第,那麼我們說中國的經典教育他也有次第,所以不能夠亂,不能夠一開始就讀《論語》,一上的時候就讀《易經》。前面沒有打好基礎,所以他讀的時候就很困難,很多的推廣中心讓我們很小的孩子一上來就讀《論語》,就讀《皇帝內經》、就讀《易經》,結果,進退為難,最後連孩子讀經的積極性全部都破壞掉了。
清代的一個學者,他寫了一首詩歌,這首詩歌呢,就彷彿用文字畫就的一幅漫畫,在清代的一個普通的私塾裡面,小朋友就象一群烏鴉在那裡讀,就是蒙學經典,然後是小學經典,,中國過去強調的是書聲朗朗,所以大家都是聲音很大,所以眾聲齊聲吼喉嚨,從哪裡開始呢,趙錢孫李,周武鄭王,所以從《百家姓》開始,完了之後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千字文》,《千字文》完了之後再《三字經》《三字經》完了之後《鑒略》《千家詩》完了之後是《神童詩》,其中有一兩個小朋友聰明絕頂,他的學習進度很快,所以很快就學完了「蒙學」和「小學階段」,他就直接進入到「大學」。
中國的經典教育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叫蒙學,對應的這個經典叫《三百千千弟子規》。小學《笠翁對韻》,《聲律啟蒙》,《說文解字》,《爾雅》和《孝經》。《大學》就是《四書五經》和《經史子集》。現在的推廣中心,他們僅僅重視經典,但是忘掉了孔子在他生前就確定了兩大教育內容體系。那就是《六經》和《六藝》。六經是《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是「禮樂射御書數」。六經是靜的是長的是不變的,《六藝》是要動的,並且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六經》和《六易》就相當於我們經典教育的兩個輪子,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廢,但是很可惜的是,我們現在大部分中國大陸的經典推廣機構只重視《經》而不重視《藝》,甚至徹底的把這個《藝》的教育完全忘掉了。《經》的內容,我們說它基本上是從孔子時代就已經奠定了一個基礎,它的內容基本上是保持穩定的,《藝》的教育,不是藝術而是技藝,技藝的教育內容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我們如果說是閱讀中國文獻的話,我們都可以發現,有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叫「古六藝」,比如說,琴棋書,琴棋書畫,或者是詩和茶,象這樣的,我們完全可以給它命名成經六藝。全球化,國際化的時代小朋友讀《四書五經》或者是讀《三百千千》的同時,我們能不能讓他同時學鋼琴、小提琴,或者是電腦呢?當然可以,因為,這統統都可以說為新的技藝教育,這就是孔子他所確立的兩大教育體系,我們絕不能只重視《經》而不重視技藝的教育。
如像德、智、體一樣,再給它細分,經典教育有三大內容,第一個,就是我們剛才遵循孔子的兩大體系,除了經典和藝之外,因為主要讓小朋友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所以我們把他的道德和生活習慣單獨給他列出來,以《弟子規》為主,以及是以灑掃應對進退為代表的為人處世的習慣,所以由這三個方面就構成經典教育的三大內容。好,這個是需要讀的,這個是需要做的,這個是需要自練的,我們說一和二,它基本是不會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是第三個是要隨時代的變化而變代的。
中國經典教育的基本的原理,總結成八個字,能動能靜,文武要均衡。兒童經典學習的課程,要符合能動能靜文武均衡的經典教育的原則,就基本上是抓住了要點。在中國古代,乃至到現在,古琴是在記憶當中排在第一位的,因為琴是中國雅樂,它不僅僅是一種樂器,琴區別於其它所有的樂器,還有一個名稱它叫道器,還是我們中國文人修身養性的一種工具,在大陸的或者是在海外的中國經典教育中,我們一定要把古琴教育納入其中,在我們孔老夫子那個時代,就已經說是這邊放琴這邊放書,琴和書,琴和書都是要並重的,書法那當然就不用說了,書法它不光是一種藝術,並且它還是一種特別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說我們的孩子,他要抄寫,他要熟悉這個字的形狀也就是寫法,他一定是可以通過書法的這種方式來進行練習,當然我們說書法練到很高的水平,上升到藝術的水平,那就成了一種藝術。還有武術,孔子像一般是配一把寶劍的,所以孔子他這樣的一個打扮,那就表明了武術是中國經典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容,無論是男孩或者是女孩都可以練,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我們當地的條件,比如說選擇是練哪一種,內可強身健體,外可防身自衛。所以,對我們兒童身心發展以及是對我們的孩子的身心的安全都很有幫助。還有一個,我們的小孩他也需要懂得一些養生的知識,需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起居的習慣。所以,我們說真正高水平的中醫並不是治病,而是治未病,治未病就是養生。北京有老中醫開辦了兒童中醫學習班,效果相當好。其中有一個人是三歲學中醫,七歲就開始出診,給人看病,一直看到現在。除了古琴,中醫,武術之外還包括按照我們中國的傳統女孩子在七歲的那一年的農歷的七月七日開始,就是牛郎織女相會的那一天就要開始學習女工,就要開始學習綉花,所以像這樣的這種方式的是培養,我們說是培養女孩的審美品質,以及是培養她心靈手巧的很棒的一種方式,如果說,她心靈手巧到一定的程度,那她完全可以不找工作,也可以教我們孩子電腦,但是一定要等到他把我們中國的經典教育,中國的經典文化打下相當好的基礎以後,用我們中國經典教育的方式,就是要讓最高水平的人師資來教我們的孩子。比如說讓他去學電腦,一定要找一個,在你方圓幾十里之內一定要找一個有相當水平的最高水平的電腦高手來教你們家的孩子,並要一對一教,這就是經典的教學方式。
黃金萬兩不如一藝隨身。我們中國各行各業無論是哪一種技藝,它統統都可以分成六個境界,哪六個境界?第一個,以掌握工具為主,就是必須熟悉器具,比如說你要想運用電腦,如果你連電腦的電源開關都不知道在哪裡,連開和關都不知道,是不可能把電腦學好的。所以,對器具一定要熟悉。然後,通過熟悉之後,進行學習,達到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叫人JPK。如果器物,比如說古琴,鍵,人JPK。那鍵就相當於你的手,就說這個琴和你的身體融為一體。那麼這樣的人,這樣的孩子就稱為有什麼啦,有技術了。有技術了,但是光有技術還不夠,一定要掌握背後一定的理論,也就是說光會彈琴還不行,你撐死只能當一個琴師,但是你要懂得古琴後面的很多很多的知識和道理。這樣就上升到學問學術的高度。所以有一個光會彈琴的人上升到這個高度,他就懂得了琴學,才彈得漂亮。像芭蕾舞一樣的優雅。上升到藝術的程度,給壞蛋是絕對不能彈。所以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職業操守。把所有的東西給他融匯一體,這就叫道。什麼叫琴道,首先你得掌握古琴,然後你會彈,你的手和琴的匹配特別的熟練。你又掌握了一定的琴學達到了藝術的境界同時又具有相當的道德修養,一以貫之,融會貫通視為琴道。這樣的道理完全可以。
比如說是,綉花,女孩子綉花,你對線,對針,對綉的掌握。掌握了之後你就具有了綉技。但是還不行,為什麼要這樣綉,為什麼要使用這樣的圖案,背後的歷史文化知識你都要掌握。所以這就叫綉學,綉藝。最後,還講綉姿,綉容,綉德完全融會貫通,視為綉道。其他統統都是如此,比如跆拳道,劍道,茶道,所有的東西,都是這樣,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經典教育的三大內容體系,第一是經典,第二是道德生活習慣教育,第三是指技藝教育。第三部分內容是不同的年齡階段以及他相應的經典教學方式。現在有一種說法在我們經典教育界很流行,說是我們的兒童要抓緊時間必須在13歲之前學習經典,過了13歲就沒有用了。我不同意這種觀點,我都很奇怪這個13歲是哪裡來的,最後我查了《皇帝內經》查出來,男孩和女孩他完全不一樣,所以按照《皇帝內經》女孩子的生理周期以7年為一個階段。所以如果說,人到了青春期,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她的理解能力上升,情感開始萌動,這個時候她的確記憶力下降。如果說這不是13歲,14歲、所以女孩子,她要抓緊在多大之前加緊以讀誦為主的經典學習呢?那在14歲之前。然後,14歲以後是不是就沒有辦法再進行經典的學習了呢?我這個地方就有一個活的例子,就是我沈立本身,我是28歲開始學習經典的,很困難,但是無所謂,一個字一個字地學。一句一句話地學,都沒有關系的。所以女孩子過了14歲那就進入了成人經典教育階段,並不是不能學,而是學習的方法產生了變化。她不能夠以背誦為主了,要以什麼為主呢?以理解為主。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是成人經典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理。孔子說,活到老,學到老。只不過是少年兒童如朝陽,如果年齡大了就相當於如日中天,相當於下午的太陽。稍微的會吃力一點。但是並不是說是成人就不用學習經典。我碰到很多的老太太七八十歲,文盲一個,但是她們能夠背誦《心經》。她們能夠背誦《大悲咒》。甚至我碰到各別虔誠的老太太她能夠背誦《金剛經》。所以一樣,當你人,我們說是老子說是「能嬰兒乎」(這句話不明白),當你把你自己的身心親近反璞歸真到兒童的狀態一樣,哪怕是七八十歲了能夠像兒童一樣天真爛漫,記憶力很強,可以背誦很多的經典。那麼,男的他是以8年為一個周期,他什麼時候進入青春期呢?16歲。所以,男孩子什麼時候進行以讀誦為主的經典學習呢?16歲之前。那16歲之後,並不是沒有用了,就不能學了或者效果不好了,他就進入了成人經典教育的階段。這並不是我自己說的,這是中國中醫第一大經典《皇帝內經》上面所總結的。所以,兒童經典教育他如果有一個年齡的階段,他應該是什麼呢?他應該是女孩14歲以前,男孩16歲之前,那麼女孩14以後,男孩16歲以後就進入什麼呢?就進入到成人經典教育的階段。這個階段特別特別重要的,你看,這個是孔子,他對他的一生有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他的重點是什麼呢?你看,要到青春期,一定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像我們現在很多的公司,他一定要樹立遠景,目標,願景。為什麼呢?是因為只有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就可以超越很多困難,就可以超越感情上很多的波動。然後集中精力用意志力用人的理想的力量來超越身體上的波動。然後經過15年覺醒,到了30歲的時候在思想上等等。在思想上,工作上都能夠獲得相對獨立自主的狀態,然後有40不惑,50知天命等等。有這樣一些說法,這就是孔子對於人的不同年齡階段的一種總結,那麼說經典教育他的目標,是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而有所差異,當我們的孩子,比如說中國過去他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蒙學,大概4歲左右。4歲之前怎麼辦呢?4歲之前我們的小朋友並不是要讓他學多少的東西,而是要讓他像宋朝大儒張載所說的幼兒教育的要點是什麼?是內安詳,外恭敬。內心要安詳,體現到他的外表和行為,對人對事一定要恭恭敬敬。這就是3、4歲之前孩子並在於學習很多的東西,一定要保持他的天性,他什麼樣的天性呢?要挖掘和保留他靜定的天性,然後一定要把握人生一個最重要的基礎,那就是良好的道德品質,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叫三歲看大,所以三歲之前主要是給他養成靜定的天性。
(全文見附件)
❺ 傳統文化如何融入幼兒園課程
(一)將國學內容放在幼兒園課程中
通過誦讀經典,對幼兒的語言和言語發展上起到一個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給孩子傳授《大學》《論語》《老子》《弟子規》等經典文化精髓,讓孩子在大腦發育最迅速的年齡階段,通過接觸代表人類最高智慧的經典文化,開發其高度智力、培養其健全人格。
(二)將傳統游戲放在課程安排中
游戲是幼兒課程中的重要形式。近百年來,西方的游戲和玩具紛至沓來,傳統的游戲和玩具變成了「土玩藝」。但我國的傳統玩具游戲能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哲理性、道德性啟迪,如拼七巧板、下棋能夠訓練兒童的智力。猜謎、歌謠等游戲,使兒童在無形中受到知識的洗禮。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兒童勤勞、勇敢、堅定、吃苦的精神和品德。
(三)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結合
將老師和家長一起納入學習傳統文化的范疇,具有十分重要的示範作用和現實意義。部分家長可能會質疑:這些所謂的傳統文化是否對於當今的社會環境還適用?因此,只有當老師和家長都認可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積極意義,才能加入到幼兒的傳統文化的教育中。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開設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講座,並邀請有經驗的幼兒教師或家長參加,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通過這種方法充分調動整個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學習,進而深刻地影響幼兒的品行和道德。
❻ 如何在語文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一、扎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新課程標准要求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言文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只有掌握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大力度對學生語言文字基礎的培養,為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礎。首先,要教會學生讀准字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的生僻字,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讀准字音。在其次是要識別一定數量的文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古今不同義的字詞,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詞彙量,如諺語、俗語及成語等。這些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二、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進行因材施教。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典籍眾多,或短小精悍,或長篇論著,或淺顯易懂,或深奧晦澀。選擇適合小學生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輪船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並不是所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作都在適合在小學階段讀,所以,在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時,我們要慎之又慎,既有培養學生誦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又要蘊含做人做事之道理。並根據學生年齡的差異安排誦讀內容:如:一年級學習《三字經》;二年級學習《百家姓》;三年級學習《千字文》;四年級學習《弟子規》,背古詩詞20首;五年級學習《孝經》,背古詩詞20首;六年級學習《增廣賢文》,背古詩詞20首。而《老子》是經典中的經典,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它對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無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則適合各年級學生誦讀。
三、開展多樣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
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必須多樣化,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採用游戲、課本劇、歌謠、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進行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在游戲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在游戲中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我們可以在班隊會上樹立典型:如自強不息的、勤奮好學的,助人為樂的等等。以榜樣的力量去帶動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學生。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與中華傳統節日相結合。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一個節日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表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以此為載體,搜集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的詩歌、故事,讓學生誦讀、領會,對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這才能實現課程標准倡導的建設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學習中,本著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經典誦讀、背誦、賞析。同時,我們也務必搞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只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過多的形式化也許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負擔。孩子們真正的收獲應該是潛心下來,快樂誦讀,並有所收獲。
四、藉助先進的現代教學媒介,提高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因為以我國傳統的文化作為依託,必然會出現一些令孩子難以理解的生僻的詞語。如果處理不當,會使孩子的學習興趣下降。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充分運用當前的科技,將國學內容製作成短片或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漫,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充分調動孩子多種感官參與國學學習。藉此培養孩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效果。我國當代音樂家谷建芬老師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把國學經典用音樂的形式演繹,情真意切地再現古詩、古文的韻律美。既淡化了讀詩時的枯燥無味,又增添了語言文字的意境美。這不失是用現代媒介,為國學經典的一種創新。
四、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注重整體教育氛圍營造,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打造書香文化校園。利用名言警句、書畫作品等大力豐富國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熏陶。創設濃厚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充分利用學校部分宣傳欄、班級「文化展板」專欄,專門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欄,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意義、方法等等。
總之,我們應該把小學語文中的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看做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成是知識體系,更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曇花一現。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不得不充分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回歸的重要性。
參考參考吧,採納
❼ 藝術生怎麼安排文化課的學習
同學你好,小樹君在線答題:
1、時間安排:
作為藝考生,比普通學文化的高三學生來說更難的就是需要文化課和專業課兼顧。藝術類考生是需要經歷專業課和文化課兩次考試,那在高三上學期注意力會放在專業課上,我們的高三藝考生要長期在藝考培訓機構進行專業課集訓,所以在冬天進行完專業課考試後才開始學習文化課,這樣會致使文化課復習時間短,內容多,基礎差,困難多等,有很多的考生心態一旦沒有調整好,就會對文化課失去信心。對於藝術生而言,文化課的學習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心、耐心和細心。所以這種方式是會對藝考生的文化課成績有一定影響的。
藝術類考生在高考過程中要准備專業課和文化課兩方面內容,所以時間很緊張。但有些藝考培訓機構在專業課集訓期間是會安排每周一天左右的文化課補習,那這樣一個機會大家就需要好好把握,並且認真學習,這樣一來專業課學習與文化課學習就可以同時兼顧。還有就是藝考生可以在進行專業課培訓之前先針對文化課的薄弱環節進行補習,為之後的文化課學習打好基礎,專業課考試完成之後,在進行文化課知識集中復習的時候也就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集中練習。這樣就可以做到專業課學習和文化課學習兼顧,為高考成功錄取增加幾率。
大多數藝術類考生因為藝術專業課的學習耽誤了不少文化課,文化課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所以藝考生在平時的復習中,復習時要學會取捨,要抓基礎,不做偏題難題。藝考生只要夯實基礎知識,掌握基本題型、基本方法就能考的相對不錯,足以達到藝術類考生文化課的分數要求。藝術類考生文化課補習重點應該是強化基礎知識和解題方法,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請家教進行針對性輔導,或者可以選擇針對藝考生的文化課補習機構進行文化課輔導,這樣效果更好。藝術類考生在選擇文化課補習班時,最好選擇一對一或者是針對藝術生的小班制教學機構。
總而言之,藝術生在文化課的復習上,要調整好學習狀態,掌握好學習方法,選對正確的培訓機構,緊跟授課老師的步伐,不明白的地方及時提問。最後就是希望所有的高三藝考生都可以考出理想的專業課成績和文化課成績。
2、課程復習
藝術生和特長生的文化課基礎都不是很扎實,而且留給你們復習文化課的時間也很短,所以更要認清薄弱環節,用於舍棄一些難懂且浪費時間的知識點。
第一、減少貪欲,刪繁就簡。
藝術生准備文化課很大的一個劣勢是:時間短。專業課考完後,留給文化課的時間只剩100天左右。但同時也有一個優勢:目標低。普文的人可能需要600分,而藝術生可能 400 分就夠。所以不要想著每一科都精通,每一道題都會,基本是不可能的,必須把心思放在一定能拿分的科目,首先保證400分穩妥進賬。
語文:
語文的科目並不難,背誦題只佔幾分,沒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背課文,與其背課文,不如背模板,議論文等答題都是有固定套路的,還有作文也一樣,開頭結尾只要精彩,字寫得好看,至少提5-10分。
數學:
做好選擇前八題、填空前兩題、大題的第一題、其他題第一題,就可以輕松考到80分。每一大板塊的最後一道題可以直接舍棄不看,基本很難,做了浪費時間,還未必能做對。
英語:
如果英語水平很差,這一科提升起來就很難,建議不要浪費過多時間,背一些書面表達的固定句型,背些優秀範文,能考多少是多少。
英語基礎不錯的同學,每天朗讀英語半個小時,背誦幾個英文句子,朗讀和背誦的材料直接就是高考真題;一定要背高考真題!!!
文綜:
地理
把地理圖冊逐字閱讀一遍,邊看邊做筆記。重點看必修一的內容:大氣圈、水圈、岩石圈、自然界的整體性和差異性,這是高中地理知識的根基。
歷史
把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西方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現代史的宏觀線索刷一遍。為了節省時間,可以忽略許多歷史細節,重點是整體框架和定義的把握。
政治
經濟、政治、文化、哲學刷一遍,重點是經濟常識和哲學的理解,比如經濟常識中的供求曲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容,哲學的范疇界定,哲學知識點原理的精確表述。
二、最後一個月,真題訓練。
文綜里,對於擅長的科目,真題訓練可以偏拔高,弱勢科目補基礎,抓強科,補弱科,進而讓文綜成績整體提高。
❽ 小學校園如何傳承經典文化呢
墊江太平小學:傳承經典文化精髓 培植牡丹文化校園
墊江縣太平小學地處國家AA級生態旅遊園區「華夏牡丹源」景區,人傑地靈。學校憑借華夏牡丹之靈氣、文化之精髓,孕育了「育牡丹驕子、唱牡丹贊歌、傳牡丹文明、誦國學經典、建牡丹校園、施國色教育」的教育理念,譜寫了一支支「牡丹文化進校園、進舞台、進教材、進課堂、進心靈,植根於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馨香馥郁、韻味綿長」的贊歌。這里洋溢著「牡丹學子誦經典、傳文明、暢理想、譜新篇、展未來」,好一個國色教育氣息濃郁的牡丹文化校園。
從2006年9月以來,學校秉承「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為孩子健康成長服務」的辦學宗旨,努力打造「傳承經典文化精髓,培育牡丹文化校園」的校園文化特色,通過顯現的環境文化、深層的精神文化,人本的制度文化建設,大力推進牡丹文化校園建設工程,著力實施「文化育人、文化興校、文化治校、文化強校」的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有濃郁牡丹文化氛圍的特色校園文化發展之路,初步形成了富有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
一、培植優雅的校園環境,讓牡丹氣息散發誘人芳香
近年來,學校多方籌資加大投入,為師生創造良好的教育、學習環境。新建了教學樓、辦公樓,構建了信息化數字校園,新建了各功能室,增添了各類教育教學設施,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為了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每一處設施和一草一木都能與師生交流。學校十分注重物化、靜態的校園文化的營造,使校園處處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氛圍,讓整個校園成為學生德行文化教育的大課堂。
(1)樓名文化顯個性
為使學校的辦學思想深入師生心靈,學校把辦學理念、校風、學風、校訓等一一鐫刻在校園。對各幢建築物、各功能室等進行命名掛牌,賦予其文化內涵;如:「愛學樓」、「樂學樓」、「勤學樓」、「善學樓」、「勁松場」、「憩夢苑」等;使學生隨時受到「愛國愛校,勤學勤勞」的校訓教育,充分體現了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觀賞性的特點和環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2)文化長廊顯風流
為大力實施文化治校,進一步普及和挖掘牡丹文化,打造牡丹文化特色校園,學校為全校師生開辟了知識窗、科普常識、藝術天地、塗雅園、經典故事,童話迷宮、教學平台等200米的文化長廊,架起了一座展示師生風採的競技舞台,彰顯了牡丹學子意氣風發的精神面貌和從容信念,他們在這里寫下希望與祝福,繪出美好憧憬和未來,這里是一道靚麗的學生塗鴉風景線。
(3)牆壁文化盡風采
「校園無處不育人」這句話在太平小學得到詮釋與升華。從「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大幅標語,到「牡丹星級班級評比」、「十佳牡丹少年」等榜示;從鐫刻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偉人教誨的恢宏的愛學樓,到貼著「人比天高,腳比路長」的凡人小語的文化櫥窗里;從曲徑通幽的走廊,到綠草茵茵的過道;從人頭攢動的勁松場,到清新雅緻的辦公樓,校園每一處牆壁上無不烙下牡丹文化的印跡。牡丹花影、牡丹詩文、牡丹畫照、偉人風范、名人字畫、名家名言、中外名著、古今建築、民族音樂等大幅圖片在校園內分類貼掛,既莊重典雅、落落大方,又錯落有致、渾然天成。
二、開展校本教育活動,讓經典文化彌漫校園
1、落實師生讀書工程,建設書香型校園
近年來,學校把師生讀書工程納入教育源動力的重要工程來抓,以開展師生讀書工程為切入點,以「重慶市國學教育試點校」建設工作為重點,努力創建書香型的牡丹文化校園。
(1)、教師們伴著經典,迅速成長
幾年來,學校一直重視對教師堅持開展「四為主四結合」的讀書活動,即:學習內容以學習教育專著和新課程理論為主,與博覽群書相結合;學習形式以個人自學為主,與集體學習相結合;學習時間以業余為主,與撰寫心得、學習筆記相結合;學習實踐以理論指導、校本教研活動為主,與檢查交流讀書體會相結合。
特別是近兩年,學校先後為教師匯編了《親近教育名家名篇》《我與經典同行》兩本校本教材。落實好每周一次的讀書活動,以匯報、交流、檢查相結合的評估形式,加強教師的業務學習。同時,學校每年舉辦一次「與教育名著對話、與教育名師對話、與課堂教學對話」為主題的教師讀書交流活動。藉助讀書研討,使教師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名家引領中進一步得到成長。
近年來,我校教師在經典的影響下,迅速成長起來,涌現出許多教壇新秀。我校有市骨幹校長一名,市級骨幹教師一名,縣級骨幹教師十二名。教學標兵、能手也相繼涌現。鄭高、程鵬老師的優質課曾獲市級一、二等獎。學校的各項創新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為教師們搭建了成長的平台。
(2)、學生們積淀經典,傳承文化精髓
有道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中國的歷代聖人先哲們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閃耀著智慧的篇章,她們是文化的積淀,她們是智慧的結晶,她們影響著我們的言、行,她們引領我們做儒雅的中國人。為此,如何引導學生博覽群書,傳承華夏文化之精髓,從顯現的環境文化不斷深化到國學經典文化,從而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地發掘,是學校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我校的具體做法是:
①開發校本教材,實施經典文化教育。
學校成立校本教材編委會,本著傳播地緣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宗旨,根據本校各年段的不同特點,編寫了一套國學校本教材《經典誦讀》——低段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中段《古今詩詞集萃》;高段《名言警句、歇後語》,同時還編撰了《牡丹之鄉》校本教材,學生每人一本,分年級循環使用。學校把「經典誦讀」納入課程計劃,每周一節,專人上課,並組織考核,將經典文化普及、傳承、推廣教育活動落到實處。為將學生的校本教材形成體系,編委會正在籌備再編寫一套涉及面廣、分不同年段、單元的《牡丹書院》。
②開展系列活動,感悟經典文化內涵。
每學年,學校都要舉辦一次大型讀書節活動,以讀書節系列活動為載體,引導師生與經典交朋友,深化師生讀書工程,鞏固讀書成果。為此,每學年在全校學生中開展「十個一」活動,即:結合「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一次讀書徵文、演講比賽;各中隊開展一次以「好書伴我成長」為主題的中隊活動;結合「書寫經典」活動,舉行一次寫字比賽;各班出一期主題為「我與經典同行」的黑板報;讀完、讀懂、讀透一本好書;完成一本讀書筆記;創作一篇詩文;通過讀好書,寫一篇讀後感;舉行一次手抄報展評;舉行一次課本劇、朗誦等表演比賽。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讀中感悟、悟中創新,讀創結合,相得益彰。
2、挖掘牡丹文化精髓,加強學生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教育
①、以民族精神文化為核心,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通過黑板報、宣傳欄、手抄報、校園廣播、主題隊會、唱歌比賽、國旗下講話、徵文競賽、知識競賽等方式或途徑,加強學生國情教育、集體主義教育,讓「愛國愛校,勤學勤勞」的校訓植根於每一個學生心中。
②、以道德文化教育為主線,突出道德教育的六大主題。即:一是愛國愛校,信守不渝的忠貞教育;二是孝敬父母、尊敬長上的倫理教育;三是「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的積極責任教育;四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養成教育;五是說中國話,誦讀中華經典名篇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六是勤學勤勞,為國家而求學問,為社會而學技能的刻苦學習、熱愛勞動的利他、利群觀念教育。
③、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強化學生公民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一是成立「四小」隊:即:「小衛士」護綠隊、「小腳丫」義務導游隊、「小黃帽」義交隊、「小廣播」宣講隊。二是組織開展好「三節」:即: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等重大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傳承和弘揚學校的精神文化。三是組織開展大型節日的慶祝、紀念活動,如「三八節」 「植樹節」 「勞動節」 「端午節」 「兒童節」 「國慶節」 「重陽節」 「建隊日」 「母親節」等,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體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3、開展牡丹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為進一步挖掘牡丹文化,推動牡丹文化的創新,學校經常組織牡丹學子走出校園,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實踐活動,在生活中體驗牡丹文化,發展牡丹文化,服務家鄉,服務社區。
(1)、開展以「牡丹」為載體的系列化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組織部分學生參加了歷屆牡丹園的開園慶典活動,為牡丹節助興,培養了學生的愛自然、愛家鄉意識。組織學生參加了「牡丹旅遊資源的開發」的考察實踐活動,「丹皮大規模生產可行性」的考察實踐活動,「牡丹文化尋蹤」的考察實踐活動。牡丹節期間,還開展了牡丹源護潔護綠活動、義務小導游活動。
(2)、開辟百靈山牡丹源德育文化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社會文化實踐,讓他們從小樹立保護自然環境、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崇高精神境界。利用學校德育基地的教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牡丹文化教育活動。一是在牡丹節期間,組織學生開展了「小腳丫」義務小導游活動,二是進行了景區護潔護綠活動,三是對德育基地附近居民進行了社情民情調查,如:「居民廚衛現狀調查」、「丹皮生產調查」等等,四是組織學生到百靈山牡丹源進行了「紅歌獻祖國」戶外演唱活動,五是利用牡丹源文化基地先後組織教師開展了體育節戶外長跑活動和清民節登山活動。
(3)、與社區、工礦聯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活動
近年來,我校組織學生參與社區保潔活動、重陽節敬老活動、公民道德宣傳活動、社區節水宣傳活動、「家鄉知多少」的調查活動、對水資源利用情況調查活動、水泥製造過程的考察活動等,既豐富了學生的社會閱歷,又促進了校園文化與社區文化交融,推動牡丹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三、落實科研課題的研究,拓展牡丹文化外延
1、以市級課題《農村小學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渠道的研究》(2008年12月已結題)為突破口,有針對性地開展班級特色文化活動,努力打造班級個性化文化。通過課題研究,張揚了學生個性,涌現出如「雷鋒中隊」「牡丹中隊」、「環保中隊」、「魯迅中隊」、「綠蔭中隊」、「海爾中隊」、「航天中隊」、「書緣中隊」……個性化中隊的建設有力地促進了牡丹文化向著縱、深的方向發展。教育部在「十一、五」重點課題「中小學特色學校發展戰略研究」中,把我校的「牡丹文化教育」納入其子課題的重點研究內容。而今,班級個性化文化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向常態化、生活化、精細化方向掘進。
2、《基於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農村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研究》《學生課外閱讀方法指導的研究》《小學生作業的設計與批改》等一系列科研課題的實驗研究,為拓寬牡丹文化的內涵,深化經典文化的傳承、推廣與普及,起著助推作用。
三、加強制度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的團隊精神
校園文化是一種微觀文化,校園文化管理更是一種特殊的教育管理方式。加強校園文化管理,就是將校園文化建設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促進教學水平、管理水平、育人水平的協調發展。
1、建立良好的管理機制
為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管理,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在分管領導的牽頭下,教科處、德育處、後勤處各負其責。並形成了「高標准嚴要求,精雕細刻不將就」的管理作風。學校建立了「學校——文化基地——社區」的三位一體的文化教育網路;確立了「學校領導——各處室——中隊」的三級文化管理模式,大力開展牡丹文化校園建設工作。
2、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
「文化治校」的理念在學校管理中至關重要,這是一種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通過管理互動的行為文化。學校修訂完善了各項工作管理制度,匯編了《墊江縣太平小學工作規程》,制定了《墊江縣太平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方案》,明確了各部門各類人員職責,修訂了教職工績效考核辦法並裝印成冊,印發給了全體教職工。在管理文化中注入契約的概念,在學校集體中形成互相負責、互相認可、共同遵守的契約,並形成了「學校主人、崗位能人、學生親人」的教師追求,在個體追求自身利益實現的過程中促進學校辦學目標的實現。
3、形成和諧的師生團隊精神。
通過制度文化的創新,「理解」「共榮」「協作」「進取」等價值取向成為全校師生的共識,形成了和諧的干群關系、黨群關系、師生關系,創造了和諧的團隊精神,培育了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
四、牡丹文化教育碩果累累
幾年來,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的牡丹文化教育大發異彩,特色學校的創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國家、市、縣教育科研刊物先後8次對學校的牡丹文化校園特色進行專題報道。學校先後獲得二十多項國家、市、縣級表彰或榮譽稱號。諸如: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我的祖國」讀書活動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科創大賽「大規模生產丹皮的可行性調查」三等獎、市一等獎;學校校歌《啟航》獲重慶市中小學首屆校園歌曲創作大賽銀獎、參加墊江縣學生藝術節文藝演出連續三屆獲得一等獎……這一塊塊閃著耀眼光輝的獎牌肯定了牡丹文化特色學校的創建成果。
近年來,師生參加各級各類大賽、撰寫論文(含發表)獲獎達200餘件。在辦「人民滿意學校」的評價活動中,學校的滿意度為95%。
「牡丹花開,國色天香,美麗的校園,騰飛起稚嫩的翅膀,我們是雛鷹,在廣闊的天空,老師引領我們自由飛翔……」聆聽著太平小學動聽的校歌《啟航》,美麗的校園風光彷彿閃現在眼前,學校優良的人文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相得益彰,學生活潑的身影和老師飽滿的熱情交相輝映,一個朝氣蓬勃、底蘊厚重的牡丹文化校園呼之欲出,學校將秉承「勤勤懇懇的敬業精神」「不甘落後的拼搏精神」,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內涵,扎實開展牡丹文化教育,全面推進文化強校戰略,為創建「重慶市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和「牡丹文化教育」特色學校而努力奮斗
看看這個有沒有幫助和借鑒意義?
❾ 少兒國學 ,如何安排孩子讀經典國學文化的順序
匯賢雅國學作為北大國學軟實力研究院,秉承「學習經典、啟迪智慧、完善品格、成就人生」的宗旨,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與實踐,發揚傳統經典中的智慧和道德,聯系契合時代特色的教育,引導學生塑造獨立完整的人格,通曉為人處事的道理,培養對自我與社會的信心、愛心和願心,提升精神境界和生命質量,從而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詳情可以參考「匯賢雅」少兒國學官網
❿ 傳統文化,怎樣講好課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出自《論語》學而第一。 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知識的最大區別之一是,需要自己的一生命運去體會和驗證。而不僅僅是邏輯知識的收集和證明。 只能通過實修實證。即【躬身力行】【知行合一】不在命運里檢驗的國學是假國學,經不起生活里檢驗的傳統文化是假傳統文化。一、教材分析
(一)、課程性質
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
本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一)典範性
本課程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選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積極意義的典範作品作為教育內容,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滋養,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趣味性
本課程貼近少年兒童生活,注重興趣培養,教材的呈現形式應符合少年兒童的接受心理,學習形式力求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使少年兒童感受到學習傳統文化的樂趣。
(三)啟蒙性
本課程注重對少年兒童進行傳統文化價值觀的熏陶和影響,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應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體現啟蒙性。
(四)開放性
本課程的學習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應充分利用課內外各種可利用的學習資源,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參觀游覽、調查訪問、參加村鎮或社區傳統文化活動等,讓學生在感悟、體驗中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一)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認識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通過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特點,感受傳統文化豐富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魅力,從而認識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傳統文化素養,培養民族精神
引領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進行學習,能夠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逐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傳統文化長期熏陶、影響的結果。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對於培養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
強化朗讀、背誦傳統文化的精華,不僅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而且能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加強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如參觀文化館、博物館,游覽文化古跡、文化名勝等,使學生直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染。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一)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了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形式,自覺拓展學習視野,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四)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掌握學習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養成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五)學習傳統文明禮儀,提高個人修養。
(六)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培養合作意識。
(二)、階段目標
第三學段(7至8年級)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經典古詩文60篇(首或段),能默寫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藉助相關資料理解所學詩文的基本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品味作品的語言內涵,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
3.能針對所學詩文中作者的觀點進行討論,能結合現實生活談出自己的認識和體會,明確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