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典詠流傳》是一檔什麼節目
《經典詠流傳》是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聯合製作推出的文化音樂節目,由撒貝南擔當主持人。
節目分為《經典詠流傳第一季》、《經典詠流傳第二季》、《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經典詠流傳第四季》。
《經典詠流傳第一季》於2018年2月16日起每晚八點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於2018年4月21日收官。
《經典詠流傳第二季》於2019年1月28日起每晚八點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於2019年6月8日收官。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於2020年1月26日起每晚八點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因疫情影響暫停,6月27日起復播,於2020年8月1日收官。
《經典詠流傳第四季》於2021年1月2日起20: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
2020年2月10日,國家廣電總局啟動全國廣播電視節目「眾志成城 共同戰疫」公益展播活動,《經典詠流傳》等優秀電視節目在全國各級廣播電視台廣泛播出。
(1)經典詠流傳送別是什麼場合擴展閱讀:
節目特色
《經典詠流傳》將中華經典的詩詞文化與電視媒介、網路平台有機結合,兼顧詩詞文化上的意境悠遠和表現形式的通俗易懂。
經典傳唱人不僅有藝術名家,也有後起之秀,還有許多熱愛生活的普通人,他們結合自身的音樂風格,將經典詩詞轉化為優美的歌曲,用現代的唱法和曲調來演繹傳統經典。
通過鑒賞團成員對傳唱歌曲的專業點評,將經典和流行有機結合在一起,挖掘詩詞背後的故事,以現代人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學習詩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❷ 經典詠流傳古詩詞演唱
《經典詠流傳》歌曲有《明日歌》、《滾滾長江東逝水》、《墨梅》、《登鸛雀樓》、《梁祝》、《三字經》、《枉凝眉》、《聲律啟蒙》、《送別》、《聲律啟蒙》、《山高路遠》、《鄉愁》、《登鸛雀樓》、《春夜喜雨》、《夜雨寄北》等。
《經典詠流傳》是由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和中央電視台創意媒體有限公司聯合製作的文化音樂節,它將中國古典詩歌文化與電視媒體和網路平台相結合,兼顧詩歌文化的長期意境和其表現形式的流行。古典歌手不僅是藝術家,也是新星。
《經典詠流傳》節目簡介
許多熱愛生活的普通人。他們結合自己的音樂風格,把古典詩歌變為優美的歌曲。節目已有《經典詠流傳第一季》、《經典詠流傳第二季》,雖然這個節目很有趣,也很有意義,但一些中國古詩經改編後並不是很令人愉快,配音員也沒有唱出詩的意境。
令人欣慰的是,有些歌曲不僅令人愉快,而且與詩歌的意境相吻合,使人難忘,忘記了風俗。比如由黃綺珊改編歌詞:起飛時間和地點。每一步都是陰雲輕拂,總是在尋找一雙眼睛,能看到歲月的影像,說生命是一次旅行,總是通過自己的靈魂。這首歌詞也是非常的經典。
這首節目的創新使人們看到更多的各種表演的可能性。詩與歌的結合不僅能讓觀眾了解詩中蘊含的深刻意義,而且能讓觀眾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故事等。同時通過將詩歌和歌詞改編成歌曲,它可以很好地傳播。這樣,觀眾可以更深刻地記住這些詩。
❸ 尤長靖亮相《經典詠流傳》,把古詩唱成歌追憶歷史!你如何看待這樣的節目
《經典詠流傳》是中央電視台在2018年春節期間推出一檔文化音樂節目,於2018年2月16日首播,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泛的好評,目前已經延續第四季了,在豆瓣上有高達8.8分的評分。
我第一次聽說這個節目是因為一位支教老師和小朋友唱的那首《苔》,也第一次知道了袁枚的這首小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那清脆的童音和紅撲撲的臉蛋,瞬間就擊中了人的心靈。
網上有人開玩笑說,學詩詞有什麼用?學了詩詞的人爬上高山會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而沒學詩詞的人卻只能說“好高啊!”,這雖然是玩笑話,但說得也是事實。
我希望這種節目多舉辦一些,而不是滿屏的選秀和談戀愛。
❹ 杜甫的詩被尤長靖唱成了歌,有哪些詩詞被改編成了流行歌曲
除了杜甫的《蜀相》,李商隱的《無題》、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煜的《虞美人》、蘇軾的《水調歌頭》、納蘭容若的《浣溪沙》等古詩詞名篇,都被改編成了流行歌曲。
4月11日,人氣歌手尤長靖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台上,歌詠了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名篇《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千年前發出的感嘆,也令這首詩成為了千古絕唱。
要說近年我最喜歡的、由古詩詞改編而成的歌曲,那無疑就是2013年,由馮翰銘、陳奕迅所演唱的《浣溪沙》了。這首歌的歌詞包含了納蘭性德的四首《浣溪沙》,它們分別是《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浣溪沙·已慣天涯莫浪愁》、《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以及《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❺ 經典詠流傳最好聽的歌曲前十名
經典詠流傳最好聽的歌曲前十名是:時間都去哪兒了,常回家看看,天路,絨花,故鄉的雲,彎彎曲折的小河,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送別,春天的故事,父親。
1、時間都去哪兒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是201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悉凳游晚會歌曲。由王錚亮演唱。
❻ 低吟白雪逢陽春 送君別去無知音是哪首詩
這不是出自詩,而是出自歌手曹軒賓的一首歌《別君嘆》的歌詞。
《別君嘆》是曹軒賓在《經典詠流傳》第四期所演唱的歌曲。作詞(唐)王維,李奇,作曲曹軒賓。收錄於2018年3月1日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發行的《經典詠流傳第4期》專輯中。
創作《別君嘆》是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組給予曹軒賓的命題作文,要求他用唐詩為題作曲並演唱。
作為一名西安音樂人,曹軒賓自小聽秦腔,受古典文化的教導,這一次在歌曲的創作中又吸收了西方藝術的方式來表達中華文明的內在氣質。
詞曲中選擇唐朝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因為離別之情是一個恆久不變的文化情感,用這樣含情脈脈的方式來表達陝西文化,會讓更多人看到陝西人除豪爽之外,婉約而細水長流的內在力量。
歌曲歌詞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低吟白雪逢陽春,送君別去無知音;
高台孤矗昂首望,穹凄盡兮宙宇敞;
車馬縱兮雁飛翔,春復秋往世無常;
幽清默兮落暗鄉,何年何月蹉跎降;
莫問莫觀你莫惆悵,山石林木無易樣;
低吟白雪逢陽春,送君別去無知音;
高台孤矗昂首望,穹凄盡兮宙宇敞;
車馬縱兮雁飛翔,春復秋往世無常;
幽清默兮落暗鄉,何年何月蹉跎降;
莫問莫觀你莫惆悵,山石林木無易樣;
車馬縱兮雁飛翔,春復秋往世無常;
幽清默兮落暗鄉,何年何月蹉跎降;
莫問莫觀你莫惆悵,山石林木無易樣;
莫問莫觀你莫惆悵,山石林木無易樣。
(6)經典詠流傳送別是什麼場合擴展閱讀:
曹軒賓在央視《經典詠流傳》演唱的歌曲《別君嘆》在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頻道Culture Express(文化報道)以專題形式報道播出,時長5分鍾。節目將曹軒賓《別君嘆》創作初衷,背景做了詳細的介紹。曹軒賓花13年打磨自己的音樂獲得成功,CGTN更稱贊其為中國有前途的音樂家之一
歌曲《別君嘆》,由一首盛唐絕唱《送元二使安西》改編,講述故人惜別之情。曹軒賓在秦文化的音樂和戲曲元素中吸取養分,用熟悉的古典秦腔曲牌里的特點,結合現代人對流行音樂的聽覺習慣和認識去創作。
而編曲選擇與古琴融合,最契合這首詩的文化氣質,「化學式」組合,迸發出「現象級」的火花,歌曲不僅具有傳唱度還具有文化的厚度。
更有網友細心的指出,CGTN又稱中國外宣台,是中國對外輸出的權威新聞頻道,成立於2016年12月,類比CNN(美國有線電視)與BBC(英國廣播公司),它面向世界全球觀眾,旨將中國價值觀輸出世界。
這也就意味著全世界的觀眾都能夠觀看到節目《別君嘆》播出,向世界傳播「秦」文化和「西安」這座歷史名城的底蘊精髓。
一首《別君嘆》,很快從《經典詠流傳》這個節目,流傳到了互聯網。這首《別君嘆》,是唱作人曹軒賓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全新譜上旋律的創作作品。
《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作,幾乎每個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國人都知道,即使不會全詩背頌,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句千古名句,大家還是耳熟能詳的。
為古詩詞譜曲,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具體最早的源頭,已經不可考。但鄧麗君在1983年發行的專輯《淡淡幽情》,則因為流傳其廣,被當做一個最有名的早期源頭。
在此後的三十多年間,有很多華語音樂人,不斷展開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將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唐詩宋詞,以流行音樂的方式體現,有些甚至被唱成了搖滾、玩出了電子。
《別君嘆這首歌曲更像是一次考古式文物復原,是一出歷史劇。它有的不僅僅是詞和曲的跨世紀融合,倒像是曹軒賓為王維的代言發聲。如果王維會譜寫旋律,那麼《送元二使安西》的韻律,就應該是《別君嘆》那樣的。
在趙家珍老師的古琴合鳴下,曹軒賓對於《別君嘆》的旋律處理,首先強調的是大量留白。要知道現代流行音樂的一個最大特徵,就是密度。
無論是旋律還是歌聲,無論是音色還是節奏,幾乎沒有一秒、一處空閑的地方。甚至很多的錄音,也強調一個滿字,頻譜表上的音軌如果不頂格,簡直不配稱得上現代音樂。
但曹軒賓這首《別君嘆》,卻為歌曲留下大量的留白空間。不僅每七個字之間,會用延音和休止符進行過渡,甚至就連七字成句的段落,也會用一些民族化的韻腔,起到類似現代轉音的效果。
這在中國藝術的層面,既像是形斷實連的音樂化運用,也契合了中國文學中慣用虛字、虛詞增強藝術性的傳統。
❼ 經典詠流傳播出時間 該節目的背景是什麼
1、《經典詠流傳》傳播出時間:每周六晚20:00。《經典詠流傳》是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聯合製作推出的文化音樂節目,由撒貝南擔當主持人。節目分為《經典詠流傳第一季》、《經典詠流傳第二季》、《經典詠流傳第三季》。
2、《經典詠流傳》響應落實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精神,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流行相融合,在注重節目時代化表達的同時,也將深度挖掘詩詞背後的內涵,講述文化知識、闡釋人文價值、解讀思想觀念,為現代文明追本溯源,樹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