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經典文言文篇目有哪些
擴展閱讀
同學借300元錢不還怎麼辦 2024-11-30 12:54:06
再回首歌詞是哪裡聽的 2024-11-30 12:50:29

經典文言文篇目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11-17 14:12:26

❶ 文言文經典名篇推薦

1. 有哪些文言文名篇值得背誦的

一、涉及初中的:

10 《論語》十則(背誦)

21 桃花源記(背誦)

22 陋室銘、愛蓮說(背誦)

26 三峽(背誦)

27 記承天寺夜遊(背誦)

21 與朱元思書(背誦)

23 馬說(背誦)

24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背誦)

26 小石潭記(背誦)

27 岳陽樓記(背誦)

28 醉翁亭記(背誦)

24 出師表(背誦)

18 生於優患,死於安樂(背誦)

19 魚我所欲也(背誦)

21 曹劌論戰(背誦)

22 鄒忌諷齊王納諫(背誦)

二、涉及高中的:

2.蘭亭集序

4.赤壁賦

5.寡人之於國也

6.勸學

7.過秦論

9.陳情表

10.歸去來兮辭並序

11.滕王閣序

三、涉及大學的:

鄭伯克段於鄢

觸龍說趙太後

病梅館記

與妻書

2. 經典的文言文有哪些

陋室銘 唐代: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愛蓮說 宋代: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三峽 南北朝: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闕 通:缺;重岩 一作:重巒)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巘 一作:山獻)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與朱元思書 南北朝: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3. 徵集二十篇古文經典

永州八記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

恆惴慄。時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心凝形式,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元和四年也。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

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點評:《小石潭記》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游記,是柳宗元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中的一篇。

原題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是作者被貶永州時所作。本文先寫所見景物,然後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再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通過對小石潭四周環境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愛貶後所產生的清寂凄苦的心情。語言優美,形象生動,寄託頗深。

出師表 諸葛亮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雲骸安蛔鬮餿說酪病!?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

❷ 有哪些文言文名篇值得背誦的

首先:我個人認為這要看你自己喜歡什麼樣的文章了,我比較喜歡散文,尤其是寫景的再稍加一點哲理就是很完美的了。因此我推薦幾篇:1.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推薦原因:多讀幾遍就會發現,裡面的東西太耐人尋味了,寫景記事和抒發情感理論結合的太完美了。2.王羲之《蘭亭集序》推薦原因:文中記事為主,同時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觀,這個人生觀是讓世人都折服啊,文章的詞藻也夠華麗的。3.荀子《勸學》推薦原因:對仗工整,說理由小見大,深入淺出,觀點明確,發人深思。4.劉禹錫《陋室銘》推薦原因:這種賦,能有這種意義,或者說有主旨的賦是很少見的。同時這篇文章可以讓你了解很多典故。5.司馬遷《屈原列傳》推薦原因:文章寫的太好了,能鼓舞人心,可以獲取很多的典故,這些都會對你閱讀文言文大有幫助。6.李密《陳情表》推薦原因:文章太謙恭了,使人不好意思啊,說話的藝術。7.韓愈《師說》推薦原因:人生中應該明白的道理: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8.孔子《論語》推薦原因:很經典,但是我不是說教材上的那些,其實那些根本不算是很好的,你可以自己找找。當然不全,但是我認為像這樣我都畢業這么多年的人還會記得的文章值得背,我當初背的不虧,有的老師並沒有要求要背的。當然我還背了一部分,但是不沒有那麼好。

❸ 小學生經典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小學生經典必背文言文如下:

1、《司馬光砸缸》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

譯文: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裡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2、《守株待兔》

韓非子·五蠹 〔先秦〕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譯文:宋國有個種地的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折斷了脖子死了。於是,他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

3、《精衛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譯文: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遊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因此化為精衛鳥。經常口銜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

4、《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譯文: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嬉戲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把樹枝都壓彎了。許多孩子都爭相跑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

5、《囊螢夜讀》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譯文:晉朝人車胤謹慎勤勞而不知疲倦,知識淵博,學問精通。他家境貧寒,不能經常得到燈油。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隻螢火蟲照著書本,夜以繼日地學習著。

❹ 史上最經典的文言文

1. 經典的文言文有哪些

陋室銘 唐代: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愛蓮說 宋代: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三峽 南北朝: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闕 通:缺;重岩 一作:重巒)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巘 一作:山獻)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蔽肢和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與朱元思書 南北朝: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2. 史上最有哲理的文言文

史上最有哲理的文言文,《荀子·宥坐 宥坐之器》應該是其中之一。

【原文】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飢敏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 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譯文】

孔子到魯桓公的廟中去參觀,見到一種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問看守廟宇的人:"這是什麼器具?"守廟的人回答說:"這是宥坐之器。"孔子說:"我聽宥坐之器,空著時會傾斜,裝了一半水就會正,裝滿水了就會翻倒。"孔子回頭對學生說:"往裡面灌水吧。"他的學生提水來灌,倒了一半水時欹器就端正了,裝滿了水後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傾斜了。孔子感慨地說:"唉,怎麼會有滿了而不傾覆的呢?"子路說:"請問有保持滿的方法嗎?"孔子說:"聰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勞大過天下的,就用退讓的辦法;用勇力震撫世間的,就用膽怯的辦法;富裕遍布四海的,就用謙恭的辦法。這就是所謂不斷裝滿又不斷損耗的方法。

【哲理】

荀子的這段關於孔子觀"宥坐之器"的記述,所闡發的哲學道理是十分深刻的,至今仍閃爍著不可泯滅的真理光芒,對後世產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據記載,晉杜預和南朝的祖沖之都曾制過類似的欹器,以此教育子弟要好好學習,防止驕傲自滿。

3. 10個比較短的經典文言文有什麼

1、《執竿入城》 三國魏 邯鄲淳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2、《刻舟求劍》 漢 劉向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3、《葉公好龍》 漢 劉向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

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宏盯魄,五神無主。

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4、《鄭人買履》 戰國 韓非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5、《自相矛盾 》 戰國 韓非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6、《守株待兔》 戰國 韓非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7、《畫蛇添足》 漢 劉向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

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8、《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

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9、《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10、《士別三日》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11、《不恥下問》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2、《高山流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13、《鑿壁借光》 漢 葛洪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

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14、《曾子殺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15、《黃粱一夢》 開成七年,有盧生名英,字萃之。

於邯鄲逆旅,遇道者呂翁,生言下甚自嘆困窮,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當令子榮顯適意!』時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夢入枕中,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女為妻,女容甚麗,生資愈厚,生大悅!於是旋舉進士,累官舍人,遷節度使,大破戎虜,為相十餘年,子五人皆仕宦,孫十餘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

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豈其夢耶?』翁笑曰:『人生之適,亦如是耳!』生撫然良久,稽首拜謝而去。」

經此黃粱一夢,盧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4. 經典古文名句249條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湛奧》)2.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盪》)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10.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1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14.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15.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16.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戰國策·趙策))18.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國策·楚策》)19.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謀攻》)20.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2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2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2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2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3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31.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論語·述而》)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33.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3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3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36.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39.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權修》)4O.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誰北則為枳。(《晏子春秋》)41.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盡心上))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4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4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46.生於優患,死於安樂。(《孟子·告於下》)4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48.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4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5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苟子·勸學))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與之俱黑。

(《苟子·勸學》)52.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喻老》)5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呂氏春秋·盡數))54.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55.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禮記·雜記下》)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57.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58.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5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間訓》)60.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列傳》)6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63.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史記》)64.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記》)6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史記·項羽本記》)66.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記》)67.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國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報任安書》)69.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班固《漢書》)70.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家則無徒。(班固《漢書·東方朔傳》)7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72.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漢(逸詩句風雅逸篇四》)7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范曄(後漢書·馮異傳))7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范曄(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75.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黃瓊傳))7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范曄《後漢書·班超傳))77.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 。(范曄《後漢書》)78.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小已。

(曹操《龜雖壽》)79.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8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81。

5. 經典古文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陋室銘》是作者被貶至和州時所作的一篇駢文,作品以遠在被貶之地、身居陋室的窮窘為背景,著力描寫「陋室不陋」,以表達自己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是文學史上的不朽之作。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本文是寫出來放在坐位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

6. 有哪些經典的文言文

向你推薦:李密《陳情表》陳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葯,未嘗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待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臣欲奉詔賓士,則以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

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

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卒保余年。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7. 經典古文名句249條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湛奧》) 2.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盪》) 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 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 14.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5.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戰國策·趙策)) 18.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國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謀攻》) 20.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2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2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3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 31.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論語·述而》) 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33.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3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3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39.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權修》) 4O.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誰北則為枳。(《晏子春秋》) 41.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盡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4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 46.生於優患,死於安樂。(《孟子·告於下》) 4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48.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 5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苟子·勸學))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與之俱黑。

(《苟子·勸學》) 52.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呂氏春秋·盡數)) 54.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 55.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禮記·雜記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57.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 58.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5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間訓》) 60.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列傳》) 6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63.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史記》) 64.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記》) 6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史記·項羽本記》) 66.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記》) 67.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國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69.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班固《漢書》) 70.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家則無徒。(班固《漢書·東方朔傳》) 7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72.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漢(逸詩句風雅逸篇四》) 7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范曄(後漢書·馮異傳)) 7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范曄(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75.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黃瓊傳)) 7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范曄《後漢書·班超傳)) 77.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 。(范曄《後漢書》) 78.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小已。

(曹操《龜雖壽》) 79.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8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

❺ 高中經典文言文

1. 高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高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

聲聲慢(尋尋覓覓)、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永遇樂(千古江山)、揚州慢並序、長亭送別(節選)、逍遙游(節選)、勸學(節選)、屈原列傳(節選)、陳情表、滕王閣序(節選)、師說、阿房宮賦、六國論。

游褒禪山記、前赤壁賦氓、離騷(節選)、迢迢牽牛星、短歌行(對酒當歌)、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山居秋暝、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兵車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陽樓、石頭城、琵琶行序、李憑箜篌引。

過華清官(長安回望綉成堆)、錦瑟、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雨霖鈴(寒蟬凄切)、桂枝香(登臨送目)、念奴嬌(大江東去)、鵲橋仙(纖雲弄巧)。

(5)經典文言文篇目有哪些擴展閱讀:

我國的古典詩文包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美德與情操,是融匯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學等諸多知識的結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

同時,經典古詩文又是中國文化的最好載體。大量閱讀古詩文,必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優秀的傳統文化必將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必將幫助我們完善自身人格修養、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資料:

搜狗網路-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2. 高中語文經典文言文

(一)古文 1、孟軻《寡人之於國也》(必修四 )

2、荀況《勸學》(節選:從「君子曰」到「用心躁也」)(必修一)

3、莊子《逍遙游》(節選:從「北冥有魚」到「而後乃今將圖南」)必修五

4、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從「廉頗曰」到「為刎頸之交」)必修三)

5、司馬遷《報任安書》(節選:從「古者富貴而名摩滅」到「難為俗人言也」)(必修五 ) 6、王勃《滕王閣序並詩》(節選:從「時維九月」到「豈效窮途之哭」)(必修四 )

7、韓愈《師說》(必修一 )

8、杜牧《阿房宮賦》(必修二 )

9、歐陽修《秋聲賦》(節選:從「余曰」到「物過盛而當殺」)(必修四 )

10、蘇洵《六國論》(節選:從「齊人未嘗賂秦」到「是又在六國下矣」)(必修二 )

11、蘇軾《赤壁賦》(必修一 )

《論語》 1、《為政以德》2.1、2.3、13.6章和16.1章「丘也聞有國有家者」至「而在蕭牆之內也」部分。

2、《克己復禮》12.1、3.1、16.2、13.3章。

4、《知其不可而為之》18.5章和18.7章中的「子路曰」至該章結束部分。

5、《仁者愛人》1.6、5.26兩章。

6、《君子之風》15.9、4.16、6.11、7.16、7.19、6.23、8.7章。

7、《周而不比》2.14、16.4、15.23、12.24章。

8、《誨人不倦》7.8、11.22章。

9、《高山仰止》17.4、9.11章。

10、《沂水春風》「『點!爾何如?』 …… 『吾與點也!』」

11、《中庸之道》11.16、13.23、13.24、17.13章。

(二)古詩詞曲 1、《楚辭》——《漁父》(必修五 )

2、李白——《蜀道難》(必修四 )

3、杜甫——《登高》(必修四 )

4、白居易——《琵琶行》(必修四 )

5、李商隱——《錦瑟》(必修四 )

6、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必修四 )

7、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必修四)

8、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必修四 )

9、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必修二 )

10、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必修四 )

11、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必修二)

12、王實甫——《長亭送別》(節選:【端正好】【滾綉球】【一煞】【收尾】)必修五

3. 推薦幾篇適合高中學生背的古文

我覺得應該背的很多,基本語文課本上選擇的都是精品 推薦>和>兩篇,不僅可以學古文功底,也是對學習的一種鞭策,古人誠不我欺 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恭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

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物類之起,必有所始。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怠慢忘身 ,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

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 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枝而窮。

詩曰 :「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 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 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

禮者 ,法之大分,群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

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 ,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 以為法則。

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 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學也,以為禽 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 君子如向矣。學莫便乎近其人。

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簡而不速。方其人之習 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

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 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 緯蹊徑也。

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 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飧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禮,雖未明, 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問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問也。說苦者,勿聽也。

有爭氣者,勿與辯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

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 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 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謂也。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 不足謂善學。

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 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 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

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

能定然後能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