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京劇「四郎探母」的故事簡介
楊四郎延輝在宋、遼金沙灘一戰中,被遼擄去,改名木易,與鐵鏡公主結婚。十五年後,四郎聽說六郎掛帥,老母佘太君也押糧草隨營同來,不覺動了思親之情。
但戰情緊張,無計過關見母,愁悶非常。公主問明隱情,盜取令箭,四郎趁夜混過關去,正遇楊宗保巡營查夜,把四郎當做奸細捉回。
六郎見是四哥,親自松綁,去見母親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頭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別母而去。
(1)京劇四郎探母如何成為經典擴展閱讀:
幽州戰役,楊家諸子在楊業的率領下赴金沙灘談判,結果被遼兵包圍。楊家軍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打擊,幾乎全軍覆沒,大郎延平被亂槍挑死、二郎延定血戰殉國、三郎延光亂馬踏死。
四郎延輝與部下沖出重圍,卻又遭遇遼將韓延壽、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圍繞,部下全部陣亡,四郎隻身被捕。
四郎被遼將獻於蕭太後請功,四郎寧死不屈,慷慨陳詞,大罵太後,但是未表明身份。蕭太後很喜愛楊四郎的一身好武功,又見得楊四郎生得一表人材,於是招降四郎。
四郎為報金沙灘血債,忍辱負重,隱瞞身份,將「楊」字一分為二,化名「木昜」。蕭太後大喜,招為附馬,將瓊娥公主許配給四郎。
後來,佘太君掛帥征遼,延輝思母落淚,公主發現,追究情由,四郎實言相告,並請公主幫助出關探母,言明一夜即返。
公主從蕭太後處騙來令箭,延輝即赴宋營,與弟弟延昭,母親佘太君及其發妻相會。時將天明,延輝恐誤限期,危及公主母子,堅決回至遼國。
蕭太後得知駙馬乃楊家人,欲斬之,公主苦苦哀求,乃赦延輝。後助六郎打敗遼國,返回汴京,在天波府鬱郁而終。
㈡ 哪位大師能幫我鑒賞一下京劇《四郎探母》的經典之處,越詳細越好,謝謝!
情節安排、人物設置、戲劇節奏,等等,等等,
㈢ 《四郎探母坐宮》經典唱段是什麼
《四郎探母坐宮》經典唱段:
聽他言嚇得我渾身是汗,十五載到今日才吐真言。
原來是楊家將把名姓改換,他思家鄉想骨肉不得團圓。
我這里走向前再把禮見,尊一聲駙馬爺細聽咱言。
早晚間休怪我言語怠慢,不知者不怪罪你的海量放寬。
我和你好夫妻恩德不淺,賢公主又何必禮太謙。
楊延輝有一日愁眉得展,誓不忘賢公主恩重如山。
講什麼夫妻情恩德不淺,咱與你隔南北千里姻緣。
因何故終日里愁眉不展,有什麼心腹事你只管明言。
非是我這幾日愁眉不展,有一樁心腹事不敢明言。
蕭天佐擺天門兩國交戰,老娘親押糧草來到北番。
我有心回宋營見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遠隔天邊。
你那裡休得要巧言來辯,你要拜高堂母我不阻攔。
公主雖然不阻攔,無有令箭怎過關。
有心贈你金鈚箭,怕你一去就不回還。
公主賜我金鈚箭,見母一面即刻還。
宋營離此路途遠,這一夜之間你怎能還。
宋營雖然路途遠,快馬加鞭一夜還。
適才叫我盟誓願,你對蒼天與我表一番。
公主叫我盟誓願,雙膝跪在地平川,我若探母不回轉……(怎麼樣)
黃沙蓋臉屍骨不全。(嚴重了)
鐵 一見駙馬盟誓願,咱家才把心放寬。
你到後宮喬改扮,盜來令箭也好出關哪!
一見公主盜令箭,不由本宮喜心間。
扭轉頭來叫小番,備爺的千里戰馬扣連環,駙馬爺過關。
《四郎探母·坐宮》主要內容
《坐宮》是京劇《四郎探母》中的其中一折。講的是北宋時,遼邦設「雙龍會」於幽州,邀宋太宗(光義)赴會議和。楊家八虎護駕隨往,中伏兵敗,四郎(楊延輝)被擒改名木易,與鐵鏡公主成婚。
十五年後,適遼邦蕭天佐擺天門陣,楊六郎(楊延昭)御於飛虎峪,佘太君押糧抵營。四郎思母,欲往探,為公主識破,乃以實相告。公主計盜令箭,助其出關。
㈣ 四郎探母的詳細劇情
詳細劇情
四郎失蹤
楊家共生了六個兒子,兩個女兒,後來又收了一個義子,分別排行為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姐、九妹。他們個個是英雄好漢,每個人都能帶兵打仗,獨當一面。而且這種英雄豪情傳了幾代人,對北宋王朝的抗番除奸勢力,造成了極其良好的影響。
楊四郎長得一表人材,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在幾個兄弟中間,最得父母的喜歡。他們寄希望於四郎,日後統率楊家將的非他莫屬,然而誰能想到,金沙灘一場惡戰,卻改寫了他的人生命運。
被擒
楊四郎的確是和楊家將失散了,他是在向敵人沖殺時,被對方裹挾走的。人多,混亂,在情急中迷失了方向。可當他發現走錯方向時晚了,因為對方的將領早已看到他勇猛廝殺,非普通軍士,就讓人把他給綁了,押送回營。
再說契丹王的損失也十分慘重,老王在大戰中身亡。眾將佐覺得不可一日無王,經過合計,就推擁皇後蕭綽執掌朝政,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蕭太後。
人們押著楊四郎來到蕭太後跟前,備說詳情,斷言他肯定是楊家大將。既已被俘,楊四郎已經作好了必死的准備。於是,當蕭太後問他叫什麼時,他說了一個假名:穆義。呵,不是楊家人,蕭太後放心了。
招為附馬
蕭太後所生一女,名為鐵鏡公主,雖已年過十八,尚未許配人家。當然會有一些大臣來為公主說媒拉線,均因蕭太後看不上那些想做她女婿的人,直到如今也沒有把婚事定下來。蕭太後見這個穆義長得相貌堂堂,又讓他試了試武功,甚為滿意。便讓大臣作媒,把鐵鏡公主嫁給了他。
四郎家有嬌妻孟氏,兩人十分恩愛。他當然不願娶北番公主,因為他並不打算在北方呆一輩子,一有機會他會跑回宋朝的。雖說肖太後和公主待他很好,但一片思鄉之情無時無刻不在煎熬著他。
一晃十五年過去了,楊延輝由一個青年變成了已屆而立的中年人。他摸摸下巴的胡須,再看看自己的一身北國裝束,一陣悲痛油然而生。
雁門陣
這天,聽說統兵蕭天佐在雁門關擺下一個大陣,讓人上書宋朝,說是若破得了大陣,北番甘願伏首稱臣;若破不了大陣,宋朝江山就得讓給北番。楊四郎十分重視這個消息,認為這是他回宋朝的大好時機,於是他讓人過細打聽詳情來報。
欲見母親
不幾天,消息更加振奮人心。說是宋軍中執掌帥印的是自己的六弟楊延景,而帶領楊家將的是自己的老母親佘太君。楊延輝心裡十分激動,老娘和他一關之隔,他決心要去和母親見一面,不管後果如何。公主感到十分意外,她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心愛的駙馬竟是敵軍楊家將。
他們婚後十五載,恩恩愛愛,舉案齊眉,從來沒有鬧過別扭。而這會猛不丁聽到駙馬說出實情,心裡一陣慌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懷里的大阿哥哭了起來,孩兒的啼哭喚醒了她的理智。她不能沒有駙馬,孩兒不能沒有父親。她理解四郎,也敬慕楊家人的英武。
楊四郎只好說實話,說是老母親就在雁門關內,他想去見一面,了卻做人子的心願。公主說,雁門關把守極嚴,沒有母後的令箭是萬萬過不了關的。四郎說,求公主向太後討一支令箭,我連夜去和老母見面回來,再歸還太後。
公主騙令箭
鐵鏡十分賢德善良,她絲毫沒有懷疑駙馬會不會回來,為了成全丈夫,她毅然到銀安殿去見母後。鐵鏡公主說,特意來向母後請安。太後很高興。公主說,他看見令箭,要玩,平日就喜歡玩令箭。太後說,他喜歡玩就讓他玩吧,不過明日天亮得給我還回來。公主把令箭塞到懷里,謝過母後,歡天喜地走了。
她回到後宮,見四郎早已換了行裝,備好馬匹,正在那兒焦急等候,公主想和他開個玩笑,問駙馬這是到哪兒去?四郎說,不是你答應去給討一支令箭,成全我去和老母親見一面嗎?公主說,喲,我和母後說話,把這件事給忘了。公主這才拿出令箭,說你看這是什麼!四郎大喜,匆匆和公主道別。公主這時珠淚滾滾,真捨不得和他分開。
出關
說著,楊四郎翻身上馬,和一名貼身衛兵向雁門關方向馳去……
不一會兒就到了雁門關。把關的軍士果然看守得極嚴,他們遠遠地就讓來人下馬接受檢查。楊四郎出示令箭,說是受太後委派去宋營公幹。守關軍士認箭不認人,只要你有令箭就放你出去。令箭,猶如時下的通行證。因為自從肖天佐擺下大陣,楊延昭等將領趕到雁門,可誰也識不破這是個什麼陣。識不了陣,自然破不了陣。後來還是被宗保的媳婦穆桂英識破,說這是天門陣。楊延昭自覺責任重大,此刻聽說北番有細作被捉,他自然要親自過問。
楊四郎被押到中軍帳下,六郎剛問了幾句,四郎就認出這位主帥就是自己的六弟延昭。他說,六弟,我是你四哥延輝啁!六郎大驚,掌燈細看,果然是自己的四哥,只是十多年不曾見面,四哥難免說不盡的離別之情。六郎說,就在後帳休息。四郎說,那就煩六弟帶我去見老娘。
探母
六郎先進後帳,稟告老母說:賀喜老娘,四哥回來了。母親抱著四郎的頭看一眼,說果然是我的四郎回來了,說著母子倆抱頭大哭。佘太君說,娘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我的四兒子了,沒想到在這雁門關能重逢。母親問當初兒子是怎麼失落的,四郎告訴母親自己如何被裹挾,如何被招為駙馬,肖太後對他恩重如山,鐵鏡公主對他情深義重。
佘太君是個深明大義的人,兒子失落北番後能有今天,的確難得蕭太後一片美意,難得鐵鏡公主的賢德。母子倆各自哭訴這些年的思念,母親又說了楊家將這十多年來的景況。這時,六郎把宗保叫來說,見一見你的四伯父。四郎發現他的侄兒,原來就是剛才帶兵巡邏的那位英俊小將,心裡很高興,連連誇獎宗保。六郎對宗保說,讓下面人保密,不要說是你四伯父回來了,免得他回北國後受指責。宗保忙下去布置去了。
八姐、九妹聽說四哥回來了,都到母親帳上相見。一家人團聚,喜不自禁,每個人都有一腔感懷。老太太讓六郎置辦酒宴,為四郎歸來接風洗塵。這時她對四郎說,你這一走十多年,可苦壞了你的妻子孟氏。老太太說,這些年我怕冷落她,我走到哪裡,就把她帶到哪裡。她吩咐八姐九妹:快帶你四哥去瞧瞧你四嫂。
孟氏此刻正覺寂寞,想起獨守空房十五年,日子難熬,往後的日子怎麼打發。想到這里,不由得潛潛淚下。這時,八姐、九妹進帳說:恭喜四嫂賀喜四嫂。孟氏說,兩個妹妹別開玩笑,我能有什麼喜事?八姐和九妹說,我四哥回來了。
正在這時,忽聽得打更人敲了三更鼓。四郎吃了一驚,連聲說,不好了不好了,我該走了。四郎把在北國有家小的那一句話,在口裡轉了半天,到底沒有勇氣說出口。他只是說,先到母親帳上再說。
四郎拜別母親,告別弟弟妹妹,告別他終生愧對的人,走了。朝著北方,迎著塞外的寒風,策馬向雁門關那邊馳去,他總算了卻了心願,在失落北國十五載後,能回去見老母一面,也算是給了他們一個音訊。此刻,他自然想到了給過他無限溫暖和愛撫的鐵鏡公主。
身份敗露
楊四郎剛過雁門關,就被北番軍兵拿下。軍士說,太後有令,說等駙馬回來一定拿下送到銀安殿去。四郎一聽,心裡說,壞了,這事到底讓太後知道了。其實,這是預料之中的事。只要他有這么個行動,他的意圖和身份就會暴露無遺。
楊四郎被押送到銀安寶殿上,就見蕭太後一臉怒氣,十分怕人。四郎跪下說,參見太後。四郎吱唔,沒法回答。太後說,你騙得令箭,偷偷出關,原來你是楊家的人。太後對軍士說,把這個楊四郎楊延輝推出去斬了!殿上有蕭家的人,他們說,我們不能落個日後受埋怨的事,還是悄悄去給公主報個信吧。
這時公主說:你倒不如當初就把他殺了。太後說,當初我不知道他是楊家的人。公主說,既然當初你不知道給我招了駙馬,現在知道了又要殺他,這豈不是害了我!公主這句話,又把個蕭太後噎得喘不過氣來了。是呀,當初公主的婚事是娘做的主,認錯人的是自己,斬人的還是自己。這豈不是讓女兒寒心,日後這母女關系……
鐵鏡公主接過阿哥,和四郎一起叩頭謝恩。在眾人的努力下,平息了這場探母風波。
(4)京劇四郎探母如何成為經典擴展閱讀:
對京劇《四郎探母》的爭鳴,可以說由來己久,解放後比較集中的討論,大約有以下四次。
第一次爭鳴是在建國前後,「戲改」初期。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前,為了開展全國戲曲改革工作,1948年11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題目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舊劇改革工作》,提出:「改革舊劇的第一步工作,應該是審定劇目,分清好壞。在現有舊劇內容中,大體上可以分成有利、無害與有害三大類,應具體研究,分別對待。」在第三類有害部分中明確表明:「提倡民族失節的(如《四郎探母》)應該加以禁演或經過重大修改、或在重要關節上加以修改後方准演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務院文化部專門設立「戲改局」1950年7月8日曾向文化部辦公廳呈送一份報告《為函復關於禁演劇目問題的意見》,文中說:「奉到本部秘書處轉來東北文化部禁演舊劇問題二件,後又接轉來山西晉城縣文化館來函一件,系屬同樣的問題。本局對此問題,提出如下意見」,強調「戲曲問題是一個文化問題,又是一個社會問題。」
「放任自流固然不對,而強迫命令亦為不當。應在穩定藝人生活的基礎上,與藝人們共同商量進行工作。」附有早先根據文化部部務會議討論結果制定的《禁演、修改、臨時審查的舊戲曲節目及說明》,其中有舊戲曲中不易修改者,予以禁演京劇劇目二十四種,包括有《四郎探母》(坐宮盜令、探母回令)和《王寶釧》(紅鬃烈馬)等。
但是,1950年7月29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則報道:《文化部戲曲改進委員會組成,首次會議確定戲曲節目審定標准》,導語中說:「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為開展全國戲曲改革工作,特邀請戲曲界的代表人物,新文藝界的戲劇專家與文化部戲曲改革工作的負責人員,共同組成『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戲曲改進委員會』,作為戲曲改革工作的最高顧問性質的機關」,周楊為主任委員,其他如梅蘭芳、周信芳、曹禺、老舍、田漢、馬彥祥等共計四十三人。
文中說明:「於七月十一日下午一時文化部戲曲改進局舉行會議」。「會上對各地提出應當停演的劇目逐一慎重討論並一致認為:《殺子報》、《九更天》、《滑油山》、《奇冤報》、《海慧寺》、《雙釘記》、《探陰山》、《大香山》、《關公顯聖》、《雙沙河》、《鐵公雞》、《活捉三郎》等戲,不應當演出。」其中並沒有提出禁演《四郎探母》。
其後約1951年和1952年間,又先後通告提出了停演劇目《大劈棺》、《全部鍾馗》、《引狼入室》等三出戲,同時還提出《薛禮征東》、《八月十五殺韃子》兩出戲容易刺傷民族感情,不在少數民族地區演出。未見正式提出禁演《四郎探母》。
從上述兩份附送的文件及其後的禁演通告中,均可見在是否禁演《四郎探母》問題上,有著不同的意見,舉棋未定。這在社會上所展開的無休止的爭論中也有所反映。
從1950年到1951年在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專業刊物《戲曲報》上發表過十幾萬字的關於京劇《四郎探母》的討論文章。如1950年4月1日出版的《戲曲報》創刊號發表了田漢的一篇文章,這是他在1949年,以《怎樣做戲改工作?》為題,寫給周揚的一封信,他首先提出:「宋代故事中招親例子更多,首先是全本《雁門關》劇中的四郎楊延輝了。沙灘會後四郎被擒,改名木易,蕭後不斬,讓他做了鐵鏡公主的駙馬。
十五年後宋遼交兵,佘太君押糧北上,延輝思母心切,被公主猜知,偷了令箭讓他回轉宋營,見他母親一面。時間是那麼有限的,四郎若回遼邦,怎捨得老母、弟妹和他的舊妻。若不回去,盜令事發,鐵鏡公主和他的孩子哪有性命?
這個戲劇性的矛盾是抓得很好的,而且隨著譙樓的更鼓聲,矛盾一步步加緊,戲曲性也一步步強烈,因此在編劇上是十分成功的,其所以被人垢病,叫它是「漢奸戲」,便因作者只抓住所謂人情,把兩國相爭弄成了一家子的私事,而沒有從民族立場上看問題,給他一個更適當、更能提高觀眾覺悟的結論。」
楊紹萱則在1951年3月5日的《戲曲報》第四卷第一期發表《談舊劇改革》,提出一個新問題:「《楊家將》小說里的楊四郎是幫助宋朝打敗契丹的楊四郎,而京劇本卻改成向蕭太後跪著叫『丈母娘』的楊四郎,這不是滿清製造的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應該看清這是西太後統治下被改變了的歷史面貌。」
同期發表的馬少波文章《戲曲的前途》,進一步闡述了這個觀點:「當年梅巧玲老先生(梅蘭芳之祖父)飾蕭後,摹仿慈禧,舉止神態,惟妙惟肖,曾被譽為『活太後』,這戲的社會背景與思想基礎,不難想像得到。因此要改編這出戲,必須廢除慈禧的思想因素……而且很明顯的說出了《探母回令》一劇,乃是根據滿族統治者慈禧太後的『大滿族主義』思想體系所改編,它不止和歷史不符,更是對民族優秀兒女加以歪曲丑惡的臟點。」
同年《戲曲報》第四卷第六期上發表徐筱訂寫的《從楊家將格式的演變談到<四郎探母>的改編》,是談《四郎探母》歷史演變最為詳盡的文字,其中談「楊四郎」這一人物在史書上記載只不過是楊業死後,為朝廷所錄用,供奉朝廷而己。在後來的元曲中並無楊四郎的影子,只是《孤本元明雜劇》中有《開詔救忠臣》一劇中有遼將韓延壽的念白中道出:「俺,人馬浩大。將楊大郎長槍刺死,楊二郎短劍身亡,楊三郎踏為泥醬,楊四郎不知所在……。」
大約明朝萬曆年間成書的《楊家將演義》,方造出楊四郎在遼邦招為駙馬,但改名木易,隱姓埋名暗中協助宋軍,如宋軍被圍,糧盡援絕,萬分危難之時,楊延輝送去二十萬石糧草,解除危機;孟良被擒,掩護孟良脫險等等,他始終未忘為國家立功,還是屬於肯定人物。
但徐先生否定了《四郎探母》是根據滿族統治者慈禧太後的「大滿族主義』,思想體系所改編的,因為《四郎探母》公認為是陝西秦腔興出來的老戲,他就看過滇劇《坐宮》、《斬輝》(即《回令》)和川劇《女盜令》(包括《前帳會》「盜令」、《後帳會》「回令」)。
不過,該文真正的觀點仍對此戲持否定態度,認為:《四郎探母》雖不是秉承慈禧意旨而創造出《回令》的,但因慈禧愛好他而加強滿族主義色彩——不論在唱做技巧和裝扮形象上面——則是無可置疑的事情。當年梅巧玲老先生以摹仿慈禧的舉止神態惟妙惟肖而被譽為活太後。後來王瑤卿老先生據說也是拿著慈禧作為他表演《探母回令》、《雁門關》的描摹對象。這樣使得太後一角成為劇中的中心人物之一,觀眾一直迷戀這個角色的形象技巧,便不管這出戲怎樣麻醉我們民族意識。
不過,關於梅巧玲摹仿慈禧的舉止神態之事,我倒曾聽中國第一坤丑梁花儂說過其中鮮為人知的梨園舊事:一次不知何故梅巧玲得罪了慈禧,慈禧要將梅巧玲治罪。與梅巧玲交好的宮中大管家李蓮英得知後,就勸慈禧再看一次梅巧玲演的《四郎探母》,否則一治了他的罪就看不著了,慈禧恩准了。李蓮英趕快通知梅巧玲這一情況。
梅巧玲思慮再三,想出一條妙計。原來戴額子、插雉尾、穿女蟒的蕭太後,改穿旗裝,舉手投足摹仿慈禧,就是音容笑貌也盡量向慈禧靠,故此「鳳顏」大悅,不但未治其罪,反而有封賞,一場災難被梅巧玲就這樣巧妙的躲過去了。這是題外話,還是步入正題吧。
不久,1951年5月5日發表了由周恩來親自簽署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後簡稱「五五指示」)。指示中明確提出:「戲曲應以發揚人民新的愛國主義,鼓舞人民在革命斗爭與生產勞動中的英雄主義為首要任務。凡宣傳反抗侵略、反抗壓迫、愛祖國、愛自由、愛勞動、表揚人民正義及其善良性格的戲曲應予以鼓勵和推廣;反之,凡鼓吹封建奴隸道德、鼓吹野蠻恐怖或猥褻淫毒行為、醜化與侮辱勞動人民的戲曲應加以反對。
對人民有重要毒害的戲曲必須禁演者,應由中央文化部統一處理,各地不得擅自禁演。」不久,在北京辦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包括有各地二十三個劇種,三十七個劇團,一千六百多人參加演出了不同風格的近一百個劇目。
周恩來總理在閉幕式上講了話,談了有關戲曲界的五個問題:1.百花齊放、推陳出新。2.普及與提高。3.政治標准與藝術標准。4.團結與改造。5.克服困難,迎接勝利。周揚也以《改革和發展民族戲曲藝術》為題在大會上做了一個「總結報告」。
這次大會從演出到報告,均未涉及京劇《四郎探母》,然而這出戲卻成了未被政府明令禁演的禁戲,在京劇舞台上竟悄悄的銷聲匿跡了。可見,解放初期人們的潛意識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大漢族主義」的「民族立場」定為制裁這出戲生死的主要依據,而且人們的靈魂己被「寧左勿右」的思想主宰著。
㈤ 《四郎探母》經典唱段唱詞是什麼
《四郎探母·深夜探母》經典唱段唱詞:
(保唱西皮搖板)帳中領了父帥令,巡營了哨小心。(唱娃娃調導板)楊宗保在馬上傳將令,(原板)—叫於聲眾三軍細聽分明:蕭天佐擺下了無名大陣,他要奪我主爺錦綉龍庭。向前者一個個俱有封贈,退後者按軍令插箭游營。耳邊廂又聽得蠻鈴震,三軍撒下絆馬繩。(輝唱快板)適才關前盤查緊,喬裝改扮黑夜行。遠望宋營燈火映,刀槍劍朗似麻林。大膽且把宋營進,闖進轅門見娘親。
(昭唱西皮導板)一封戰表到汴京,(西皮原板)宋王爺御駕親自征。蕭天佐擺下了無名大陣,滿朝文武解不明。本帥帳中修書信,天波府搬來了老娘親。我命宗保去巡營,中途路上遇仙人。拾來天書三卷整,才知番邦陣有名。將身且坐寶帳上,眾將到齊破天門。
(太君唱西皮導板)宋王爺御駕鎮北塞,(唱流水板)兩國不和動兵災。我的兒宋營掛了帥,老身押糧到此來。八姐九妹前把路帶,(轉唱搖板)懸燈結綵所為何來?
(唱西皮導板)一見嬌兒淚滿腮!(唱西皮流水板)點點珠淚灑下來。沙灘會一場敗,只殺得楊家好不悲哀:兒大哥長槍來刺壞;兒二哥短劍下他命赴陽台;兒三哥馬踏如泥塊;我的兒失落番邦一十五載未曾回來;惟有兒五弟把性情改,削發為僧出家在五台;兒六弟鎮守三關為元帥,最可嘆兒七弟被潘洪就綁在芭蕉樹上亂箭攢身死無葬埋。娘只說我的兒難得見!延輝我的兒啊!
《四郎探母》的藝術成就
《四郎探母》取材於楊家將故事,但情節卻與《楊家將演義》有所不同。小說中的楊四郎戰敗被擒後降遼招親,是為了伺機報仇。後來果然策應宋軍破遼。該劇的作者卻在原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戰爭氣氛,重點渲染人物之間的人倫親情。因而長期以來對此劇褒貶不一。
貶之者認為:這出戲同情和美化了「叛國投敵」的楊四郎,宣揚了「叛徒哲學」,有辱楊家將「一門忠烈」的形象,應當否定,甚至禁演;而褒之者認為:楊四郎的「叛徒」罪名,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屬於「冤假錯案」,應予平反。盡管對該劇的思想傾向有不同的評價,但褒貶雙方對《四郎探母》的藝術成就都一致公認。
㈥ 京劇四郎探母簡介
1、四郎探母簡介
北宋時期,楊家為抵抗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南侵,全家男女老少齊上陣,演義出了一個個感人的英雄故事,至今在民間流傳。這里單說楊家第四子楊延輝的故事。
2、四郎探母內容
楊四郎延輝在宋、遼金沙灘一戰中,被遼擄去,改名木易,與鐵鏡公主結婚。十五年後,四郎聽說六郎掛帥,老母佘太君也押糧草隨營同來,不覺動了思親之情。但戰情緊張,無計過關見母,愁悶非常。
公主問明隱情,盜取令箭,四郎趁夜混過關去,正遇楊宗保巡營查夜,把四郎當做奸細捉回。六郎見是四哥,親自松綁,去見母親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頭痛哭。
只是匆匆一面,又別母而去。一名《四盤山》,又名《北天門》。此劇是生、旦唱腔成就較高的傳統戲之一。《坐宮》是其中一折。
3、出處
出自於北宋的經典傳統戲劇——京劇。
(6)京劇四郎探母如何成為經典擴展閱讀
1、四郎探母藝術成就
《四郎探母》又名《北天門》,取材於楊家將故事,但情節卻與《楊家將演義》有所不同。小說中的楊四郎戰敗被擒後降遼招親,是為了伺機報仇。後來果然策應宋軍破遼。該劇的作者卻在原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戰爭氣氛,重點渲染人物之間的人倫親情。
因而長期以來對此劇褒貶不一。貶之者認為:這出戲同情和美化了「叛國投敵」的楊四郎,宣揚了「叛徒哲學」,有辱楊家將「一門忠烈」的形象,應當否定,甚至禁演;而褒之者認為:楊四郎的「叛徒」罪名,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屬於「冤假錯案」,應予平反。
盡管對該劇的思想傾向有不同的評價,但褒貶雙方對《四郎探母》的藝術成就都一致公認。該劇結構嚴謹,情節順暢,環環相扣,一氣呵成。對人物感情的描寫,很有深度,在「人情」二字上做足了文章。
在兩軍對陣、劍拔弩張的背景下,身陷異邦的楊四郎夤夜冒著殺身之禍偷跑出關探望母親。漫長的十五年骨肉離別,短暫的一夜團聚,楊四郎在聲聲更鼓的催促下,依次與家中親人相見,說不盡的離愁別恨、思念之情,卻又才相聚,又分離。
2、京劇簡介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沈陽師范大學、中國戲曲學院、南開大學為京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㈦ 京劇 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應該是根據小說《楊家將》來改編的吧,戲曲就像文學作品一樣並不一定要完全根據史實的,陸游與唐琬里頭陸游20歲就自稱放翁了,非要挑的話戲曲里很多都與史實有出入啊,京劇里的三國戲基本都是按三國演義來的,那被神化的誇大的部分就更不用說了吧
㈧ 四郎探母最經典的一段唱詞的視頻在哪
到戲之曲曲譜論壇里下吧,好多京劇,基本都是全場的高清視頻。正規論壇,免費無毒,放心
㈨ 四郎探母經典唱段有哪些
《四郎探母》經典唱段有: 思母心切、公主曉情理、為夫騙令箭、深夜探母、怒欲斬楊等。
《四郎探母》講述了北宋時期,楊家為抵抗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南侵,全家男女老少齊上陣,演繹出了一個個感人的英雄故事,在民間流傳。這里單說楊家第四子楊延輝的故事。
楊家共生了六個兒子,兩個女兒,後來又收了一個義子,分別排行為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姐、九妹。他們個個是英雄好漢,每個人都能帶兵打仗,獨當一面。而且這種英雄豪情傳了幾代人,對北宋王朝的抗番除奸勢力,造成了極其良好的影響。
楊四郎長得一表人材,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在幾個兄弟中間,最得父母的喜歡。他們寄希望於四郎,日後統率楊家將的非他莫屬,然而誰能想到,金沙灘一場惡戰,卻改寫了他的人生命運。
易中天評
與此類似的是四郞探母這部戲,同樣也是十好幾年,不過楊四郞比起薛平貴來更加窩囊,薛平貴好歹把兩個女人都搞定了。
而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楊四郞卻只能含辛茹苦的作個倒插門的養老女婿,而且連四夫人都見不上一面。李維康在談到刪除這一節時,說能更好的表現四朗與鐵鏡的愛情,這讓我不能滿意,因為在演到那兒的時候,人們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這一點,而說到愛情就更不好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