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論語》經典句子有哪些呢
1、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摘自《論語·微子篇》
解釋: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未來的歲月還可以迎頭趕上。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摘自《論語·八佾篇》
解釋:漂亮的臉笑得真美啊,明亮的眸子真嫵媚啊,潔白的脂粉更把她扮得楚楚動人啊!
3、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摘自《論語·述而篇》
解釋: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盪,小人則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4、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自《論語·泰伯篇》
解釋:鳥快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
5、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摘自《論語·里仁篇》
解釋: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貳』 論語經典名句
論語經典名句10句
論語經典名句10句,論語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吧,我們在日常生活也是經常接觸的,那下面我分享一篇關於論語經典名句10句的相關內容,大家一起來看看希望對你有幫助。
論語經典名句1
一、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二、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譯文】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盪,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文】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四、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文】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 日夜不停。
五、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譯文】先做好你想說的,之後再把它說出來。
六、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看見有德行或才乾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七、言必信,行必果。
【譯文】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八、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
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在他人的身上。
十、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文】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別人。
論語經典名句2
1、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篇》。志存高遠,樂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簡朴,又有何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格局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子罕篇》。艱苦的環境,困難的時刻,最能考驗一個人的品性。百折不撓,不輕言放棄,才可能有所成就。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篇》。別人身上總有自己學習地方,對於他人好的地方,不妨加以學習和利用,而對於不好的地方則想辦法改進。不盲目排斥他人,隨時隨地的學習,不成功也難。
4、「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篇》。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那些最終登臨絕頂的人,體力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們絕對是最有信念的。不自我設限,勇於進取,才不至於半途而廢。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事先做好了應有的准備工作,自然順風順水,事半功倍。
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季氏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麼樣的朋友,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好的.朋友,可以相互提攜互相促進,共同進步,反之,擇友不善終究會累及自身。
7、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改變別人難,改變自己易,既然這樣,倒不如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以包容寬厚的心態待人,自然更容易被人接受,大家其樂融融豈不更好?
8、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篇》。過於質樸直率,就會顯得粗野,但是太在意繁文縟節、文辭修飾,又顯得華而不實。文與質相得益彰方顯君子本色。
9、誦《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篇》。讀書的目的在於學以致用,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了書讀而讀書,讀得越多越容易變成書獃子。
10、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把是否對社會有用作為人生的最大追求,而不是錢多錢少,雖然這樣有時候難免陷入困頓,但只要不斷提升自己,自我價值總有一天會得以實現。所以具有君子品性的人,只憂心自己的修為問題,而不在意是否貧窮。
論語經典名句3
1、三人行,必有我師。——春秋·孔丘《論語·述而》
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會有可以做我們老師的人。。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2、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篇第四》。
只有那些具有仁德之心的人,才能夠公正的愛護好人,憎惡壞人。
3、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
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別人。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春秋·孔丘《論語·公冶長》
不恥:不以為可恥。不以向那些比自己地位地下,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求教,而感到恥辱。
5、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論語·顏淵篇第十二》。
對一個人,喜愛他的時候,就希望他能夠永遠的生存,厭惡他的時候,就恨不得他立馬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這就是迷惑。
6、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篇第十四》。
古代人學習,是為了能夠提高自己,現代人學習,視為了給自己裝飾門面,給別人看。
7、苟志於仁矣,無惡也。——《論語·里仁篇第四》。
一個人如果立志於實行仁德的事情,便不會去做壞事。
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論語·季氏篇第十六》。
出生便知道的,這是上等資質的人。經過學習,獲得知識的是次一等。等遇到了困難,再去學習的,再次一等。感覺到困難,這種人是最下等的。
9、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篇第十七》。
君子以義為最高尚的。君子如果勇武而無道義,這樣就會犯上作。小人勇武而無道義,淪為盜賊。
1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論語·里仁篇第四》。
不擔心自己沒有官位,知識擔心自己沒有立世的學問和本領。不擔心沒有人知道自己,只為求得能夠成為被人們知道的人。
『叄』 《論語》經典名句100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述而》
白話文釋義: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選擇他們的優點支學習,找出他們缺點加以改正。
2,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子路》
白話文釋義:說話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結果,這是淺薄固執的小人嗎!或許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為政》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真不知他怎麼辦。就像大車的橫木兩頭沒有活鍵,車的橫木兩頭少了關扣一樣,怎麼能行駛呢?」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學而》
白話文釋義: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
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學而篇》
白話文釋義: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里仁》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看見有德行或才乾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肆』 論語經典名句
論語經典名句
1、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4、子謂【韶】:盡善矣,盡美矣。【論語八佾】(盡善盡美)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6、過而不改,是謂過已。【論語衛靈公】
7、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論語述而】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9、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10、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1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12、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論語衛靈公】
14、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15、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17、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論語季氏】
19、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20、君子不器。【論語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22、古之學者為己(所謂為己之學),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
23、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2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25、孝弟(t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
2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溫故知新)
27、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29、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
3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31、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憲問】
3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33、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論語為政】
3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3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舉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41、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
42、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4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4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45、君子成一人之美,不成一人之惡。【論語顏淵】
46、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49、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5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論語衛靈公】(殺身成仁)
51、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
延伸閱讀
經典論語孟子名句默寫國學
經典論語孟子名句默寫國學
1、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軻
2、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孟軻《孟子》
3、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
4、吾善養浩然之氣。——孟子
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孟子
6、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7、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在其元。——孟軻
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9、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孟子》
10、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1、盡心知性,盡性知天。——孟子
12、告子下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月5日名言)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孟子》
13、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孟子《離婁上》
14、不以文章害辭,不以辭害志——孟子
15、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譯文】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孟子
16、志帥氣,氣帥體——孟子
17、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孟子告天下》
18、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孟子
19、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孟軻
20、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孟子《校人烹魚》
21、滕文公上: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詩》雲『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謂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孟子《孟子》
22、人不可以無恥。——孟子
23、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24、"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
25、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孟子
26、"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孟子"
2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28、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軻
29、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孟軻
30、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後發——孟子
31、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孟子《孟子》
32、"偏頗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片面;過度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缺陷;邪僻的言辭,我能知道他的偏差;閃躲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困境。——"孟子《孟子》
33、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開端;羞惡的心,是義的開端;恭敬的心,是禮的開端;辨別是非的心,是智的開端。——孟子《孟子》
34、志,氣之帥也——孟子
3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36、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無敵。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
37、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孟軻
3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軻
3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40、君主視臣子為手足,臣子就會視君王為腹心;君主視臣子為狗馬,臣子就會視君主為常人;君主視臣子為泥土草芥,臣子就會視君主為仇敵。所以說,君主仁,則無人不仁;君主義,則無人不義。——孟子《孟子》
4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孟子》
42、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43、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孟子
44、公孫丑上: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孟子》
45、離婁下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閑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孟子曰:「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於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孟子》
4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47、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孟子
48、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軻《孟子》
49、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
50、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軻
51、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孟子》
52、夫志,氣之帥也。——孟軻
5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54、曰:「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鍾。』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鍾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孟子《君子遠庖廚》
55、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人。君之視人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讎——孟子《孟子·離婁篇下》
56、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57、無側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僻讓之心,非人也。——孟軻
58、寶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59、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
論語名句
論語名句
1、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6、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9、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1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4、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1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1、言必信,行必果。
2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4、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2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6、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9、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3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1、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3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5、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6、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3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名句
1、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2、禮之用,和為貴。(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
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4、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
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論語》簡介
10、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與其奢侈,不如節儉;就喪事而言,與其儀式上治辦周備,不如內心真正哀傷。)
11、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12、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如果立志於仁,就不會做壞事了。)
13、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的人所犯錯誤性質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沒有仁德了。)
14、朝聞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士有志於(學習和實行聖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論道的。)
16、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值得為人們知道的人。)
1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
20、以約失之者鮮矣。(用禮來約束自己,再犯錯誤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22、德不孤,必有鄰。(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2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質朴多於文采,就像個鄉下人,流於粗俗:文采多於質朴,就流於虛偽、浮誇。只有質朴和文采配合恰當,才是個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2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26、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
2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至於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
2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30、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論語名句賞析
1.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陽貨》
2.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3.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憲問》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泰伯》
5.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
6.當仁,不讓於師。《衛靈公》
7.道不同,不相為謀。《衛靈公》
8.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陽貨》
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述而》
1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衛靈公》
12.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衛靈公》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衛靈公》
14.過猶不及。《先進》
15.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1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顏淵》
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18.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靈公》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顏淵》
2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2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
22.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述而》
23.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里仁》
24.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
25.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張》
26.里仁為美。《里仁》
2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公冶長》
28.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2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
3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衛靈公》
31.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3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3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4.三思而後行。《公冶長》
35.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公冶長》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泰伯》
37.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顏淵》
3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40.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路》
41.小不忍則亂大謀。《衛靈公》
42.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
43.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公冶長》
44.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4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
46.有教無類。《衛靈公》
4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4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雍也》
4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5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
5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52.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名句作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論語經典名句》內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想獲取更多名句內容可以點擊 唯美經典名句 專題。
『伍』 論語經典名句有哪些
《論語》最經典的十句話,全是智慧。
01、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論語·子罕》譯文:三軍中最重要的統帥是可以換人的,但是,一個普通人的志向卻不可以改變。孔子說這話的目的是告訴學生,一個人應該堅定信念,矢志不渝。
0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譯文: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患。邏輯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憂,是因為以前沒有考慮得長遠。
0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季民第十六》譯文:不擔心貧窮,而擔心財富不均;不擔心人口少,而擔心不安定。由於財富均了,也就沒有所謂貧窮;大家和睦,就不會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沒有傾覆的危險了。
10、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譯文: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盪,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君子按照天地的規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適安寧。小人則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憂慮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