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今天想來,不外乎以下幾個理由:【其一,經典質量高,相對於快餐文字而言,閱讀經典不僅僅可以產生更多的閱讀快感,尤其可以增長見識;其二,經典在文化交流和文化生活中運用得最多,讀經典本身意味著掌握來更為有效的交際工具;其三,對於正在求學的人而言,考試的題目往往要觸及經典。對於寫作的人而言,讀經典則意味著可以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此為概括性文字】
日本作家小泉八雲說:「不要買那隻讀一遍不能使人重讀的書。」他又說,「與其讀一百部好書,不如將五十部重讀一遍。」——好書,是需要反復閱讀的。
毫無疑問,當我們在書店裡隨手拿起一本新推出的書,那手頭的東西顯然還不是經典。經典的定義應該是這樣的:當越來越多的人不約而同地反復閱讀同一本書,這本書因此得以刻進更多人的腦海里。這樣,一本新的經典就誕生了。
讀書當度經典,讀經典猶如與大師對話。卡爾維諾、列夫.托爾斯泰、莎士比亞、馬克.吐溫、馬爾克斯……這些人在書桌上排成隊,他們有些頭角崢嶸,有些面目慈祥,有些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有些人卻僅僅設置思考的路障,留給你足夠的空間去思索,去探險。當帕斯卡爾告訴你「人是會思想的蘆葦」,當雨果向你展示鐵面人殘酷的微笑,人生,或者超越人生的話題和思索,往往就此展開。至於那書桌上的一本本書,多像級級通往光明之路的台階。而經典的閱讀,也就此展開。
2. 為什麼要閱讀經典
其實閱讀經典著作可以對人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會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對一個人的健康長成和道德品質提高都有幫助.
經典名著之所以能成為名著,就是因為它裡面反映了很多道理,文學的意義也在於此,就是為了客觀反映當時社會的現實,他可以讓人們從文學作品裡看到當時的社會現實,和當時的人文地理,等等.人們可以通過名著學到很多知識和道理,當然每個人看到的道理可能都不一樣,這正是經典名著的魅力所在.所以它會流傳好長時間,經久不衰,經得起很長時間和社會變遷的考驗.
著名電視導演張紀忠說:「經典是不能超越的。你可以在他旁邊再壘一座山,卻無法超越這座山。」經典就是這樣的一些作品,常讀常新,且不會過時或落伍。歷史文化學者易中天說得好,經典就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著作。他還引用中國那句老話教育大家,「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上」,對於我們讀書人來說,當然就是閱讀經典。
3. 為什麼要讀經典
為什麼我們要去讀經典,閱讀經典的原因在於:
第一,經典質量高,反映的社會問題深刻,對人性的改造、社會發展都有促進作用。相對於網路快餐文學而言,閱讀經典不僅僅可以產生更多的閱讀快感體驗,尤其可以增長見識;其二,經典在文化交流和文化生活中運用得最多,讀經典本身意味著掌握更為有效的交際工具;其三,對於正在求學的人而言,考試的題目往往要觸及經典。其四,對於寫作的人而言,讀經典則意味著可以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與寫作方法。
讀好的書就相當於交上好的朋友,讀爛的書就結識爛的朋友。 毫無疑問,當我們在書店裡隨手拿起一本新推出的書,那手頭的東西顯然還不是經典。一本經典的書,不是靠書商廣告瘋狂推廣宣傳形成的,而是經過時間殘酷地篩選,歲月的打磨,大浪淘沙之後沉澱下來的書,才算是經典。
讀經典文學猶如與大師對話,海明威、伊索、格林兄弟、卡夫卡、列夫.托爾斯泰、高爾基、莎士比亞、馬克.吐溫、歐亨利、泰戈爾、魯迅、朱自清……他們都是我們的老師,他們教會我們有品位的生活著,而不僅僅是活著。 他們有的帶我們進入童話的世界裡,讓我們的眼睛避免世間醜陋的污染;他們有的教會我們化解人生的壓力,如何戰勝困難;他們教會我們如何保護內心深處最善良的東西,讓我們發現生活里更多樂趣和美,以淡泊與明志去面對紛紛擾擾的世界;他們有的讓我們看清楚這個世界的真面目,避免陷入自卑、絕望中。
現代人的生活面臨的競爭與壓力前所未有,生活里一地雞毛是常態,整天帶著憂傷生活,始終無法找到生命的出口。所以對於每天總在忙碌的人來說,文學不僅是一個消遣,它甚至還是一種個人身心管理的工具。
文學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它能讓我們的感覺非常舒緩,非常細膩,讓我們感覺世界的方式不是那麼粗糙和簡略,而是悄悄地進入一種沉浸狀態。」
舉個例子,我們說劃火柴的動作,只會說,「某人劃了一根火柴」。但張愛玲描寫起來,完全就是另外一種方式。
她寫道:「黑暗中他劃燃了一根火柴,這橙紅色的三角小旗緩緩地搖盪在它自己的風里,漸漸地它燃盡了自己的旗桿,歸於寂滅。」
這就是經典文學和我們日常語言最不一樣的地方。
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有一本書的標題叫做《為什麼讀經典》,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讀文學經典?
「為什麼我們要讀經典,而不是天天去讀微信上的段子?」
——卡爾維諾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在網上看到有一個學生在問老師,我們為什麼要讀唐詩宋詞元曲,那些東西離我們的生活那麼遙遠,沒什麼用處。
老師告訴他,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只用六個字、用三個X來表達你所有的感情:
當你看到一個東西很吃驚時,你說我X;
當你看到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時,你說牛X;
當你看到一個很討厭的人或事時,你說傻X。
靠這六個字你就能把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全部表達出來,說起來好像很管用。
但其實仔細想想,我們語言的貧乏其實也是一種精神的貧乏,貧困到只剩下六個粗鄙的字。
由於我們的精神營養不良,導致我們精神的枯萎和簡陋,所以我們需要讀經典。
經典的作品能夠讓我們領略人類的感知、智力,情感的高度和深度,在浮皮潦草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經把這些東西忘記了。
而段子只能提供簡單的,近似於機械式的刺激——有人編了個笑話,大家呵呵呵一樂就過去了。
那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實際上是在拯救我們的感覺,拯救我們被日常瑣碎的事物磨損的那些非常遲鈍非常簡陋的感覺。
經過文學不斷地滋養和打磨,我們會變得十分敏銳,能夠從哪怕十分簡單的事情上找到一種深刻的樂趣。
可能有的人會跟你們說,你可以去分析一下自媒體的文章,再去分析一下爆文的套路,其實爆文是可以看的,我們也可以去學習他的寫作手法。
但是我認為還是分析經典作品結構更好一點,如果你一直分析自媒體文章,或者爆文的套路,那你肯永遠寫不出經典作品。
分析經典作品,能夠幫助我們提升文筆,提升技巧。
包括我們中國的古詩詞,四大名著,這些作品都是我們必須看的作品。
之前有一段時間,我在看紅樓夢的時候,喜歡上了很多古詩詞。現在我會時常看看詩,我覺得這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提升文筆,能夠幫助我們不斷地去積累詞彙,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閱讀習慣。
或許我們今天沒有讀書,但我們背上幾首宋詞,或者是背上幾首古詩,讀上一首現代詩歌,也是一種閱讀,也是一種有益的積累。
4. 為什麼要閱讀經典
閱讀經典是非常重要的,它有許多好處。
最後,經典作品貼近人性,具有普適性和永恆性。許多經典作品的主題和情節依然能夠觸動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人類的共性和個性。總之,閱讀經典是一種有益的文化體埋明驗,可以幫助我們拓展視野、提高修養,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
5. 為什麼要讀經典作品
為什麼要讀經典作品?
讓我們先提出一些定義。
一、經典作品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至少對那些被視為「博學」的人是如此;它不適用於年輕人,因為他們處於這樣一種年齡: 他們接觸世界和接觸成為世界的一部分的經典作品之所以重要,恰恰是因為這是他們的最初接觸。
代表反復的「重」,放在動詞「讀」之前,對某些恥於承認未讀過某部名著的人來說,可能代表著一種小小的虛偽。為了讓他們放心,只要指出這點就夠了,也即無論一個人在性格形成期閱讀多麼廣泛,總還會有眾多的重要作品未讀。
任何人如果讀過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全部作品,請舉手。聖西門又如何?還有雷斯樞機主教?即使是十九世紀那些偉大的系列小說,通常也是提及多於讀過。在法國,他們開始在學校讀巴爾扎克,而從各種版本的銷量來判斷,人們顯然在學生時代結束後還在繼續讀他。但是,如果在義大利對巴爾扎克的受歡迎程度作一次正式調查,他的排名恐怕會很低。狄更斯在義大利的崇拜者是一小撮精英,他們一見面就開始回憶各種人物和片斷,彷彿在談論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米歇爾·布托多年前在美國教書時,人們老是向他問起左拉,令他煩不勝煩,因為他從未讀過左拉,於是他下決心讀整個《魯貢瑪卡家族》系列。他發現,它與他想像中的完全是兩回事: 它竟是寓言般的、神話學式的系譜學和天體演化學,他後來曾在一篇精彩的文章中描述這個體系。
上述例子表明,在一個人完全成年時首次讀一部偉大作品,是一種極大的樂趣,這種樂趣跟青少年時代非常不同(至於是否有更大樂趣則很難說)。在青少年時代,每一次閱讀就像每一次經驗,都會增添獨特的滋味和意義;而在成熟的年齡,一個人會欣賞(或者說應該欣賞)更多的細節、層次和含義。因此,我們不妨嘗試以其他方式:
二、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們的人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來臨時才閱讀它們的人,它們也仍然是一種豐富的經驗。
因為實際情況是,我們年輕時所讀的東西,往往價值不大,這又是因為我們沒耐性、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閱讀技能,或因為我們缺乏人生經驗。這種青少年的閱讀可能(也許同時)具有形成性格的作用,理由是它賦予我們未來的經驗一種形式或形狀,為這些經驗提供模式,提供處理這些經驗的手段,比較的措辭,把這些經驗加以歸類的方法,價值的衡量標准,美的範例: 這一切都繼續在我們身上起作用,哪怕我們已差不多忘記或完全忘記我們年輕時所讀的那本書。當我們在成熟時期重讀這本書,我們就會重新發現那些現已構成我們內部機制的一部分的恆定事物,盡管我們已回憶不起它們從哪裡來。這種作品有一個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會被忘記,卻把種籽留在我們身上。我們現在可以給出這樣的定義:
三、經典作品是一些產生某種特殊影響的書,它們要麼自己以遺忘的方式給我們的想像力打下印記,要麼喬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隱藏在深層記憶中。
基於這個理由,一個人的成年生活應有一段時間用於重新發現我們青少年時代讀過的最重要作品。即使這些書依然如故(其實它們也隨著歷史角度的轉換而改變),我們肯定已經改變了,因此後來這次接觸也就是全新的。
所以,我們用動詞「讀」或動詞「重讀」也就不真的那麼重要。事實上我們可以說:
四、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
五、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我們以前讀過的東西的書。
上述第四個定義可視為如下定義的必然結果:
六、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從不會耗盡它要向讀者說的一切東西的書。
而第五個定義則隱含如下更復雜的方程式:
七、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帶著以前的解釋的特殊氣氛走向我們,背後拖著它們經過文化或多種文化(或只是多種語言和風俗習慣)時留下的足跡。
這同時適用於古代和現代經典。如果我讀《奧德賽》,我是在讀荷馬的文本,但我也不能忘記尤利西斯的歷險在幾個世紀以來所意味的一切事情,而我不能不懷疑這些意味究竟是隱含於原著文本中,還是後來逐漸增添、變形或擴充的。如果我讀卡夫卡,我就會一邊認可一邊抗拒「卡夫卡式的」這個形容詞的合法性,因為我們老是聽見它被用於指稱可以說任何事情。如果我讀屠格涅夫的《父與子》或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惡魔》我就不能不思索這些書中的人物是如何繼續一路轉世投胎,一直到我們這個時代。
讀一部經典作品還一定會令我們感到意外,當我們拿它與我們以前所想像的它比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要一再推薦讀第一手文本,盡量避免二手書目、評論和其他解釋。中學和大學都應加強這樣一個想法,也即任何一本討論另一本書的書,所說的都永遠比不上被討論的書;然而他們竭盡全力要讓學生相信的,事實上恰恰相反。這里存在一種流行很廣的價值的逆轉,即是說,導言、批評機器和書目被用得像煙幕,遮蔽了文本在沒有中間人的情況下必須說和只能說的東西——而中間人總是宣稱他們所知比文本自身還多。因此,我們可以總結:
八、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部作品,它不斷讓周圍製造一團批評話語的塵霧會,卻總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一部經典作品不一定要教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有時候我們在一部經典作品中發現我們已知道或總以為我們已知道的東西,卻沒有料到那個經典文本早就說了(或那個想法與那個文本有一種特殊聯系)。這種發現同時也是非常令人滿足的意外,例如當我們弄清楚一個想法的來源,或它與某個文本的聯系,或誰先說了,我們總會有這種感覺。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定義:
九、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我們越是道聽途說,以為我們懂了,當我們實際讀它們,我們就越是覺得它們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
當然,發生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一部經典作品的文本「起到」一部經典作品的作用,即是說,它與讀者建立一種個人關系。如果沒有火花,這種做法就沒有意義: 出於職責或敬意讀經典作品是沒用的,我們只應僅僅因為喜愛而讀它們。除了在學校: 無論你願不願意,學校都要教你讀一些經典作品,在這些作品當中(或通過把它們作為一個基準)你以後將辨別「你的」經典作品。學校有責任向你提供這些工具,使你可以作出你自己的決定;但是,只有那些你在學校教育之後或之外選擇的東西才有價值。
只有在非強制的閱讀中,你才會碰到將成為「你的」書的書。我認識一位出色的藝術史專家,一個極其廣博的人,在他讀過的所有著作中,他最喜歡《匹克威克外傳》,他在任何討論期間,都會引用狄更斯這本書的片斷,並把他生命中每一個事件與匹克威克的生平聯系起來。漸漸地,他本人、宇宙及其基本原理,都在一種完全認同的過程中,以《匹克威克外傳》的面目呈現。如果我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我們就會形成對一部經典作品的想法,它既令人仰止又要求極高:
十、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個名稱,它用於形容任何一本表現整個宇宙的書,一本與古代護身符不相上下的書。
這樣一個定義,使我們進一步接近關於那本無所不包的書的想法,馬拉梅夢寐以求的那種書。但是一部經典作品也同樣可以建立一種不是認同而是反對或對立的強有力關系。盧梭的所有思想和行動對我都十分親切,但是它們在我身上催發一種要抗拒他、要批評他、要與他辯論的無可抑制的迫切感。當然,這跟我覺得他的人格與我的性情難以相容這一事實有關,但是,如果這么簡單的話,則我避免讀他就行了;事實是,我不能不把他看成我的作者之一。所以,我要說:
十一、「你的」經典作品是這樣一本書,它使你不能對它保持不聞不問,它幫助你在與它的關系中甚至在反對它的過程中確立你自己。
我不相信需要為我使用「經典」這個名稱辯解,我這里不用古代、風格和權威等字眼來區分。(關於這個名稱的上述種種意義的歷史,弗朗哥·福爾蒂尼為《伊諾第網路全書》第三冊撰寫的「經典」條目有極詳盡的闡述。)基於我這個看法,一部經典作品的不同之處,也許僅僅是我們從一部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但在一種文化延續性之中有它自己的位置的作品那裡所感到的某種共鳴。我們可以說:
十二、一部經典作品是一部早於其他經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讀過其他經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認出它在眾多經典作品的系譜圖中的位置。
至此,我再也不能擱置一個關鍵問題,也即如何協調閱讀經典與閱讀其他一切不是經典的文本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與其他問題有關,例如: 「為什麼要讀經典作品,而不是讀那些使我們對自己的時代有更深了解的作品?」和「我們哪裡有時間和閑情去讀經典作品?我們已被有關現在的各類印刷品的洪水淹沒了。」
十三,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部作品,它把現在的噪音調校成一種背景輕音,而這種背景輕音是經典作品的存在不可或缺的。
十四,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部作品,哪怕與之格格不入的現在占統治地位,它也堅持成為一種背景噪音。
事實仍然是讀經典作品似乎與我們的生活步調不一致,我們的生活步調無法忍受把大段大段的時間或空間讓給人本主義者的悠閑;也與我們文化中的精英主義不一致,這種精英主義永遠也制訂不出一份經典作品的目錄來配合我們的時代。
這反而恰恰是萊奧帕爾迪的生活的環境:住在父親的城堡,他得利用父親莫納爾多那個令人生畏的藏書室,實行他對希臘和拉丁古籍的崇拜,並給藏書室增添了到那個時代為止的全部義大利文學,以及所有法國文學──除了唱片小說和最新出版的作品,它們數量極少,完全是為了讓妹妹消遣(「你的司湯達」是他跟保利娜談起這位法國小說家時的用語)。萊奧帕爾迪甚至端起絕不算「新近」的文本,來滿足他對科學和歷史著作的極端熱情,讀布封的關於鳥類的習慣的著作,讀豐特奈爾關於弗雷德里克·勒依斯的木乃伊的著作,以及羅賓森的關於哥倫布的著作。
今天,像青年萊奧帕爾迪那樣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已難以想像,尤其是他父親莫納爾多伯爵的藏書室已經崩潰。說崩潰就是說那些古書已所剩無幾,也指新書已擴散到所有現代文學和文化里去。現在可以做的,就是讓我們每個人都發明我們理想的經典藏書室;而我想說,其中一半應該包括我們讀過並對我們有所裨益的書,另一些應該是我們打算讀並假設對我們有所裨益的書。我們還應該把一部分空間讓給意外之書和偶然發現之書。
我注意到,萊奧帕爾迪是我唯一提到的來自義大利文學的名字。這是那個藏書崩潰的結果。現在我應重寫整篇文章,使它明白表示,經典作品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是誰和我們所到達的位置,進而明白義大利經典作品對我們義大利人是不可或缺的,否則我們就無法比較外國的經典作品;同樣地,外國經典作品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則我們就無法比較義大利的經典作品。
接著,我還真的應該第三次重寫這篇文章,以免人們相信之所以要讀經典作品是以為它有某種用途。唯一可以列舉出來討他們歡心的理由是,讀經典作品總比不讀好。
而如果有誰反對說,它們不值得那麼費勁,我想援引紀奧倫(不是一個經典作家,至少還不是一個經典作家,卻是一個現正被譯成義大利文的現代思想家):「當毒葯正在准備中的時候,蘇格拉底正在用長笛練習一支曲調。『這有什麼用呢?』有人問他。『至少我死前可以學習這支曲調。』」
另:摘譯本《經典的定義》 (逸人譯)
1.經典是我們常聽人說,「我在重讀……」而不是「我在閱讀……」的那類書。
2.我們將人們讀了愛不釋手,加以珍藏的書冠之以經典;但並非只是那些有幸初次閱讀它們的人,才精心珍藏它們,欣賞它們。
3.經典具有特異的影響力,它們不可能從頭腦中清除,它們潛藏在大腦的記憶層中,披上了集體或個體無意識的偽裝。
4.每一次重讀經典,就象初次閱讀一般,是一次發現的航行。
5.每一次閱讀經典實際上都是一種重讀。
6.經典從來不會說,它當說的已說完了。
7.經典帶著以往的閱讀痕跡傳承給我們,並且帶著它們本身留給文化,或者更明白地說,語言和習俗的痕跡。
8.經典不一定教給我們以前不懂的東西。在經典中,我們有時發現的是某種自己已經知道(或者以為自己知道)的東西,但不知道是該作者率先提出的,或者至少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與其聯系在一起。這同樣是一種帶給我們莫大歡愉的驚喜,就象我們總能從對血統、親屬關系和姻親關系的發現中獲益。
9.通過閱讀經典,我們感到它們遠比傳聞中所想像的更新鮮、更出乎預料、更不可思議。
10.我們冠之以經典的書具有一種類似總體的形式,可與古代的法寶相提並論。根據這一界定,我們正在趨近馬拉美所構想的「全書」的境界。
11.經典作家是那類你不可能置之不理的作家,他有助於界定你與他的關系,即使你與他有分歧。
12.經典只有與其它經典相權衡才能確定;但任何人都是先讀了其它經典,然後才讀它的,因而立刻就能在族譜上確認其地位。
13.經典是這樣一種東西,它很容易將時下的興趣所在降格為背景噪音,但同時我們又無法離開這種背景噪音。
14.經典是隨背景噪音而存在的,哪怕在截然對立的興趣控制著局面時,也是如此。
6.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中國經典名著
大家常說的經典究竟是什麼?
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後人尊敬它稱之為經典。經典是指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著作。經典就是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書」。古今中外,各個知識領域中那些典範性、權威性的著作,就是經典。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創性、奠基性的著作,更被單稱為「經」,如老子、論語、聖經、金剛經。有些甚至被稱為經中之經,位居群經之首,比如中國的《易經》,佛家的《心經》等,就有此殊榮。
經典的閱讀,對於人類歷史的自我了解、當下繼承和未來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可以說,人類世世代代的關於世界、社會和人生的根本性智慧和思考就最為集中地表現和反映於經典之中。就此而言,我們每個時代的真正閱讀,須臾不可離開經典,無視甚至輕視經典的閱讀,仿用黑格爾一句話,就無法把握「在經典中的它的時代」。
7.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經典。
綜合現代漢語詞典和網路的解釋, 經典就是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人類各個知識領域中那些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最有價值的,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
從經典的內涵我們就可以知道, 經典的核心價值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它是和人之真性、自然法則相應的,所以它能夠指導我們的人生方向,也讓我們從中受益無窮。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讀經典至少能給我們帶來以下這些益處,同時也是我們要讀經典的充分理由:
經典經過前人眾多名家和歷代讀者沙裡淘金般的篩選,都是一流的作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特別是在今天這個信息泛濫而時間又非常寶貴的時代,直接讀一流的經典作品,要比去讀那些二三流甚至末流的作品更能有效地利用時間,也更有收獲。
特別對於青少年來說,讀不讀書,讀什麼書,都會影響到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建立。我們當中的好多人,除了在學校時為了應付考試讀過幾篇課文,對於我們的文化,對於我們的母語,就再也沒有認真學習過了。這實在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走上社會以後,人們都過多地把時間和精力耗在觀看影視和網路閱讀上。雖然影視和網路確實提供了閱讀的新方式,但它們偏於娛樂性的內容和表達也會削減深度閱讀和個性化閱讀,並造成誤導。因此如果以影視和網路閱讀代替經典作品原本的閱讀,就會有很大的問題。
而所謂的「快餐文化」,只顧搶奪眼球,內容和品質多是腌制和包裝過的「爛肉」,少吃一點可能會感覺香酥可口,吃多了輕則「鬧肚子」,重則會改變我們思想「肌體」的構成,造成畸形的人格和扭曲的靈魂。
人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經典的閱讀而代代相傳的。即使今天的你不讀經典,你的血液里仍然蘊藏著民族文化傳承的基因。每個國家,每種文化都有幾部經典,可以說家喻戶曉,滲透到一個民族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比如我們中國的《易經》、《論語》和《道德經》等,就是這樣的作品。
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可以到經典里吸取精神的養料,然後面對自己所要面對的問題。它們往往提供了分析問題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可供參考借鑒的樣本,使我們更有勇氣和自信面對問題。
人們所有的痛苦,都是基於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我這三者關系的不良而產生的。而經典作品,就是闡釋人們在處理這三大關系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最基本的人性。經典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人、認識社會、認識自我。
比如《易經》教給我們如何認識變化、順應變化和把握變化;《論語》教給我們如何為人處世,把握做人的根本;《道德經》教給我們宇宙、自然、社會、人的心智等運動變化的規律和法則;《紅樓夢》則深刻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現實,以及在這現實中生存和掙扎的眾生相,對人性的諸多方面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描摹,讓我們身臨其境地體驗、學習,然後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更加從容地去實踐。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 只有經典,才能將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把歷史上早已消逝的高貴靈魂的訊號傳遞給你,把一切的美麗和智慧對比著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 」經典穿越時間和空間,「千辛萬苦」才來到這里,赴你生生世世的約定,那麼,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用心品讀它、擁抱它呢?
8. 為什麼要多讀經典
經典作品經過時間的檢驗,被多數人認可和傳頌。
義大利文學家卡爾維諾在一篇著名的文章《為什麼要讀經典作品》中定義經典作品:「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巧罩
經典的價值,就是你總會從中找到新的東西。尤其是經典作品包含很多接近「事物本質」的東西。不同朝代的讀者,都能共鳴;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因為自己的想法或境遇的改變而產生不一樣的感受。
互旦寬御聯網時代,我們的閱讀越來越碎片化、娛模岩樂化,很多「信息噪音」會干擾我們對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信息的判斷。
用「時間之尺」來衡量我們每天接觸的信息,從「即時興奮」的陷阱中逃離出來,追求「長久受益」。讀經典,無疑是和歷史上無數的傑出人物作朋友。
就像樊登讀《論語》,死磕,然後不斷地使用,不斷地思考,最後從經典裡面總結出很多管理、學習、做人和做學問的個人知識體系,講《論語》,寫《論語》,靠《論語》把錢給掙了。
找自己喜歡的經典,啃透它,運用它,並為之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