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經典誦讀感悟怎麼寫
擴展閱讀
有什麼歌詞是經典的歌 2025-01-23 17:16:19
歐鵬教育小鎮房價是多少 2025-01-23 17:13:48
學前教育都考什麼 2025-01-23 17:12:27

經典誦讀感悟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3-10-12 04:39:50

❶ 國學經典誦讀論語篇心得

中華文化國學經典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關於國學經典誦讀論語篇心得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國學經典誦讀論語篇心得篇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於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該說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言論,大多關於學習,最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

《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溫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僅閱兩句話,就收獲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為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後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眾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它們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老師嗎?

國學經典誦讀論語篇心得篇二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問他的學生們:“如或知爾,則何以哉?”意思是,如果有人對你們有知遇之恩,你們將怎麼做來報答他們。

子路性急,他首先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飢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這是何等宏大的目標!現今的老師如果知道自己的學生如此知恩圖報,理想遠大,一定會對其贊賞有加。孔子則不然,“夫子哂之”。孔子用一笑表達了他對子路的不滿。在後文孔子對曾皙講明了他笑的原因:“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孔子嫌子路在回答問題時不夠謙讓,不符合“禮”的要求。可是,在心中有了答案之後,為什麼就不能慷慨陳詞說出一番豪言壯語呢?

以我——一個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孔子這種對“禮”的要求可以說太僵化了。由於孔子的“笑”,接下來,曾皙、冉有、公西華的言辭都變得異常謙遜。公西華明明很有才華,卻只談自己要當一個穿著禮服的小相。孔子也知道公西華很有才華,為什麼非要引導公西華說出使自己大材小用的話呢?如果這樣做僅僅是為了符合“禮”的要求,那麼“禮”此時便不是一樣好東西了。無論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擁有豪情壯志總是值得鼓勵的,但孔子沒有,他只看到子路沒有遵守“禮”。孔子對“禮”僵化固執的追求,大大削弱了談話的主題。

就我而言,我還是喜愛一節大家爭論得很激烈的課,這樣思想才能產生激烈碰撞,涌現出更多靈感的火花。孔子如此強調謙虛,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鉗制了他學生的思想呢?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重點在“爭”字,許多學說在競爭中發展完善。要想使自己的學說被君主採納,成為“顯學”,怎能不與其他學派的學者據理力爭?而這似乎又不夠謙讓,不合乎“禮”。但是孔子不也一直在堅定地宣傳自己的學說嗎?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同樣不能一味謙讓。比如在應聘過程中,我們若有好的想法或策劃,一定要敢於展示出來。倘若像孔子和其學生那樣刻板地“依禮而行”,你就會把機會白白地讓給別人。

不知道我對《論語》的理解是否到位,但這只是我的觀點。觀點無所謂對錯。我不否認孔子是“萬世師表”,是“聖人”,但至少在我這個“今人”看來,這次“侍坐”中,孔子的言辭與表現著實有不妥之處。

國學經典誦讀論語篇心得篇三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里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鑽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里講了什麼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我想對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有所啟發。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說:“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❷ 經典誦讀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經典誦讀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經典誦讀讀後感1

《經典誦讀》是一本非常好的書,裡麵包含了許多詩人在作詩時所流露出的豐富感情,還有很容易理解的詩意……我覺得《經典誦讀》是一本能讓不愛學習的孩子記得清清楚楚的一本書,每個詩意和注釋都很通俗易懂,能讓我們較容易記住。

《經典誦讀》里的詩有的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有的是讓我們惜時如金,有的是教會我們要做一個有高尚道德品質、懂禮貌的好孩子……而且在有時背詩背累了還可以閱讀《經典誦讀》里的成語故事,這樣既能讓人放鬆放鬆,同時也能學到廣泛的知識和道理。

在《經典誦讀》裡面的《獨坐敬亭山》中,作者李白寫出了他孤獨的思想感情。「眾鳥高飛盡」這句詩描寫了敬亭山的景色,描述了鳥兒們已經高飛遠去;「孤雲獨去閑」這句詩中的「孤」字寫出了作者孤獨、孤單的心境,彷彿作者就是天上的那一朵雲彩十分自在,慢悠悠地越飄越遠;「相看兩不厭」這里是指現在只剩下我和敬亭山了,我們倆都彼此相望互不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的心情?

「只有敬亭山」大概只有這座和我相望著的高大的敬亭山吧!此時,我也己陶醉其中,彷彿我就是作者正在與敬亭山相互對望著……我覺得作者寫詩的主要意圖就是要寫出自己的孤獨,從而贊美敬亭山。每次我背書時就會有一種快樂,既可以自我模擬一下,又學到了知識,這樣不是很有趣嗎?真是一舉兩得……

我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名背詩愛好者了,我也希望自己能寫出幾篇自己的詩歌和散文,最好還能在各種徵文中獲獎!

經典誦讀讀後感2

以千年文明為伴,與中華經典同行。誦讀經典,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體會語句中的精華。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她富有知識的海洋,生活的。動力,靈感的源泉,她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你想要抓住她,掌握她,卻並不那麼容易;她也像一個和藹的母親,孕育了豐富的知識之子,讓古今無數中國人受到啟迪。

我從第一課《禮以定倫》中學到僅僅通過刑法制止人民犯罪是不是完善的;通過教化,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從而是人們規范自己的行為也是很重要的。我還知道禮儀內涵隨著時代而變化,但作為社會道德規范的禮,包括禮儀,禮節等,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這讓我明白了平時父母和老師為什麼告訴我們一定懂禮儀。《經典誦讀》還告訴了我做人要守禮儀,守誠信,要自強不息,樂於向別人學習等等。

而且一個人的品德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經典誦讀》一書,還讓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百善孝為先」的含義:只有「孝」才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現在我已學會了為勞累了一天的爸媽端上一杯清香的茶,為奶奶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並且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父母減輕了一半的負擔。

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它的內容,深深教育著我,也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

經典誦讀是一本好書,我覺得學校重視讀這本書的原因是為了讓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

經典誦讀讀後感3

在小學時光里里,有一本伴我成長組我進步的好書,那就是《經典誦讀》!

從學校掀起了誦讀《經典誦讀》的活動以來,我積極的參加活動並被書中的一樁樁、一件件的感人故事所陶醉感染。讀了這本書後使我受益匪淺,心中也有很多感觸想與大家分享!

《弟子規》在我大家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接觸過了,至於書裡面蘊含的'深刻道理我是一無所知。通過這次讀書活動的深入理解,才發現《弟子規》裡面的每一個字都蘊含著極其深刻的道理,孔子用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很多事,每一件事情都意味著一個人生哲理。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為我們起早貪黑,早出晚歸的奔波著,我們要學會為父母分擔憂愁,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孔融三歲能讓梨這件事告訴我們要有孝心。《經典誦讀》里的「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告訴我們再怎麼精美的玉石,都要經過精雕細刻才能煥發出它的光芒!如果我們要成為知書達理的人就必須不斷的學習。「溫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就是讓我們在學習之後再溫習一遍,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讓別人來做自己都討厭的事情。我們一個寬以待人,多為別人著想。如果人人都是這樣,世界將是多麼美好!

通過這次讀書活動,我還明白了要多讀經典對寫作也是大有幫助的。讀多了大大的豐富了我的詞彙,會讓我的口頭表達能力更好,寫起作文來底氣十足、胸有成竹。我再寫作的時候經常會引用一些《經典誦讀》裡面的好詞佳句,會讓我的文章文采飛揚,會讓讀者感到回味無窮,是經典讓我的文章增添了不少獨特的魅力!

《走遍天下書為侶》一課中提到,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而《經典誦讀》現在已經是我如影隨形的良師益友了!這本書現在讓我走上了謙虛、誠實、好學與愛國的旅途,建議大家多讀《經典誦讀》吧,它會讓你在今後的生活或學習中變得更加優秀和完美!

經典誦讀讀後感4

以前我是一個很驕傲、很愛炫耀的孩子,從不懂什麼叫謙虛,就拿一個故事來說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級刊物上,我高興地告訴了父母讓父母分享我的快樂。他們聽了後不住地誇我,但也不住告誡我:「不能驕傲喲!」我哪裡能聽進去,因為我早已被驕傲給「駕馭」了!

就在我興奮的同時,我的性格也有了極大的變化——變得更加驕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誰的作文寫得好時,我就在他們比面前炫耀,若不順心便「發揮」出我暴躁的脾氣;和同學們聊天時也會炫耀我的「光輝」史……我就和同學們比了下去,最後到了一個朋友都沒有了,我心裡卻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寫的好嗎?我還不想和你們在一起呢!從此我驕傲成了癮,暴躁成了性,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徹底改變了。那次測驗,我原本以為只要一動筆,就能寫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錯了,上午兩節課,我居然才寫出了一個題目幾句話,結果可想而知,我不僅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還受到了父母的教育,

其實,他們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呀!記住一句話『滿招損,謙受益』千萬不能驕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義。

自從我校掀起了「誦讀《經典誦讀》」的活動,我也積極地參加活動並被《經典誦讀》里的一樁樁,一件件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別是馮異的謙遜把我給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稱為「大樹將軍」,他自幼好學,率領的軍隊有規矩,為人謙遜。特別是每次將軍們圍坐爭功領賞時,只有他從不居功自傲,總是隻身一人坐在大樹下思考戰斗的經驗和教訓,正是因為他與眾不同的作風,才有了「大樹將軍」的美名。而劉秀發現他的行為習慣與作風之後,就更器重他了。我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如:「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道理不但使我學會了戒驕戒躁,而且還讓我學會了要厚物載德,更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這本書不僅使我從一個「游手好閑的小皇帝」,變成了一個勤勞的「忠僕」,還讓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百善孝為先」的含義:只有「孝」才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現在我已學會了為勞累了一天的爸媽端上一杯清香的茶,為奶奶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並且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為父母減輕了一半的負擔。

《經典誦讀》這本書使我與驕傲絕交,與暴躁斷絕,最後又讓我走上了正直、謙虛、誠實與愛國的人生征途,大家都來從這本書里感悟真諦吧!

❸ 國學經典誦讀有感徵文

隨著社會的進步,國學 教育 一掃往日頹式,引領著教育界的新潮流,可是有些人盲目追風,在情感和行為方面失去了應有的冷靜和理性的判斷。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關於 國學經典 誦讀有感徵文的相關 文章 ,歡迎閱讀!!!!
國學經典誦讀有感徵文篇一
儒家 文化 融合百家而為國學,中國文化海納百川而成經典。《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菜根潭》……這些都是國學,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國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 總結 的道理,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裡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那些都是中國的驕傲,那些沉積著一個偉大的民族不變的精魂,國學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如何做真人,教會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國學使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嚀中品位人生的真諦,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個事物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

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張「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仁人。《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才是真正地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菜根譚》囊括了5000年中國處世智慧的奇書。」這是世人對它的評價。「雲中世界,靜里乾坤;冷靜觀人,理智處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無窮趣味。我覺得《菜根譚》它真的看懂了這復雜的社會,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道德經》是我體會最深的,它總能用一句短小而精闢的話把我們領到另一種美妙的境界,那裡都是真善美。這就是國學的力量,在國學中一旦看懂人生,便會使生活升華到另一個水平線——不計較得失,無論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看待,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看輕人生的權勢名利,看穿世間的繁華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諦,超然物外,你就會別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句話,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也是老子一生的堅守。權勢名利都看輕了,世間就安靜了。

品讀國學,就是在品讀人生。

懂得國學,你就懂得了人生!
國學經典誦讀有感徵文篇二
最近,我們都在學習國學。我也讀了一本書名叫《國學經典》。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由得發出一些感嘆。

這本書分為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兩個部分。第一單元主要講的是節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這句話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在總結唐朝由盛世走向衰敗的歷史教訓時寫下的警世 名言 。意思是:歷觀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風,往往勤儉節約意味著成功,奢侈浮誇意味著失敗。是呀,這句話用於我們現在是再適合不過了。當我把第一單元讀完時,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時,把水開得很大,媽媽看見了,提醒我說:「把水開小一點吧,一噸水可要好幾塊錢呢!」爸爸也在一旁也說:「節約錢是一個方面,重要的是要節約水資源。」我聽了,慚愧不已,連忙關小了自來水。

節約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它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們就會想出節約的好辦法。你瞧,這是我和姐姐想出來的:

1、將用剩的小塊肥皂收集起來,做成了大塊肥皂。

2、把 雨水 收集起來,用來澆花。

3、把沒有用完的作業本合訂在一起,做成了一個新本子。

4、把洗完臉的水用來沖馬桶。

怎麼樣?這些節約的辦法你用過嗎?如果沒有,那就從現在開始行動吧!

第二單元主要講的是強自信。「天地之性,人為貴。」這句話選自於,《孝經。聖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間的萬物生靈,都一樣的得到天地之氣成形,稟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為尊貴。這句話說得多麼好呀!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自己的特長,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沒有發揮出來罷了。我就把自己的優點和特長發揮出來了:

1、我把字寫得很好。

2、我的 作文 常被老師稱贊。

3、我的舞蹈跳得很不錯哦,還獲得了證書。

4、我很守時,上學,集會從不遲到。

瞧!我的優點和特長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優點和特長,趕緊發揮出來吧!

第三單元主要講的是智慧。「知者創物」。這是《周禮。冬官。考工記》中的一句話,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設計發明。用智慧來解決問題的人也很多,下面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吧:賀龍同志在緊要關頭讓戰士們扔掉草帽,使敵軍自相殘殺。包公運用智慧,使用了計謀,從毛驢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還有許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說明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靈家園。國學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誦讀國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涵養民族修為,承繼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現代中國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國學經典誦讀有感徵文篇三
我對媽媽給我讀國學感到非常不理解,整天背著枯燥無味的古文,什麼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大學》裡面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皆是以修身為本」;《弟子規》裡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為什麼要學古文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媽媽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

一位美國學生問中國 留學 生:「聽說你們中國的《弟子規》講了很多良好的習慣,你知道嗎?」

「那半部《論語》治天下又是怎麼回事呢?」

可是那位中國留學生只能慚愧地用「Sorry」來回答。美國學生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國學經典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仍被

完整繼承下來,這是先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人寶貴的財富,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它,熱愛祖國的 傳統文化 就是愛國的表現。

聽了媽媽的話,我不再反感背誦國學經典。我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每天堅持背1-2章。也就是花二十多分鍾的時間。我不但能背誦《弟子規》,《大學》,和《論語》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逐漸明白了許多道理。《弟子規》是告訴我們每個人應做到最基本的規矩。「入則孝,出則悌。」;「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這些告訴我們應該孝順父母,以前驕橫的我現在對家人彬彬有禮。「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弟子規》裡面的「孝」我還差得很遠,我很慚愧。但我的變化家人已經非常滿意了。

《大學》以修身為核心,「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我們修身的 方法 。我之所以能和每一個同學友好的相處,是因為我從不和同學斤斤計較,總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別人考慮。我不但未失去什麼,還收獲了友誼,並培養了自己良好的品質。這的確很快樂。

《老子》讓人充滿智慧,《中庸》教人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國學經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的結晶,是全世界華人共有的精神家園的內核.

溫家寶2003年12月10日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把目光投向中國》說:「中華文明以其頑強的凝聚力和雋永的魅力,歷 經滄桑而完整地延續了下來,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長……」爺爺說:「我呼籲,讓我們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我們的成功將承繼先賢、澤被後世。這樣我們的子孫就能生活在一個更加和平、安定和繁榮的世界裡。我堅信這樣一個無限光明、無限美好的明天必將到來」。

爺爺的演講強調了青年一代要誦讀國學經典。同學們,你們 說說 誦讀國學經典難道不比看日本的卡通漫畫,追求美國好萊塢明星更有意義嗎?

國學經典誦讀有感徵文相關文章:

1. 國學經典誦讀感悟作文

2. 感受國學經典誦讀徵文

3.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體會3篇

4. 國學經典誦讀有感600字

5. 傳承美德,誦讀經典觀後感3篇

6. 第二屆國學經典誦讀觀後感3篇

❹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1

經典,是指傳統的,對後人影響深遠的文化珍品。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被經典誦讀所陶冶,精美的詞句、警示的格言都給後人以文化的熏陶和知識的拓展,能對經典詞句做到耳熟能詳,這無疑是讓我們在享用傳統文化精髓的盛宴。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講述了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接觸到很多人,而每個人又都各有自己的長處值得我們彼此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就像我們班裡的張宇涵她的語文學習成績特別好連續五年來每次都考全班第一;王梓桐學習努力,做題仔細認真,從不馬虎,這正是我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改掉我粗心的壞毛病……真的是讓我不由得產生贊嘆羨慕之情。同時也激勵我以他們為目標發奮圖強、揚長避短,做一位敢於爭先得自己。

讀了古詩文,使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知識,使我們好似又穿越了歷史時空,回到了當時的歷史環境中。

經典誦讀是對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傳統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揚民族精神,張揚中國文化的魅力法寶,為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唱起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最強音。它是民族傳統與民族精神的化身,我們要加強學習發揚光大。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2

上小學後,我一直非常喜歡《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它每學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讀完後我總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淺,現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來分享吧!

《國學經典誦讀》里記載的都是我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許多精美華章,內容很豐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詩詞以及《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等經典,又有《論語》、《孟子》、《大學》等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每個單元後面的《千字文》,盡管每期書上選登的都只有短短幾個字,卻字字是經典,內含著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級上冊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僅有「尺璧非寶,寸陰是競」八個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寶貝,即使是片刻時光也要努力爭取利用」。但通過這簡單的八個字它卻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終生適用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有價的,可以用金錢來衡量,但只有時間是永遠也買不來的,失去了,就永遠不會再來。所以,必須好好珍惜時間。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在我已經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時間的寶貴,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來做有意義的事情。上課時專心聽講,下課後認真完成作業,空閑時多讀各種像《國學經典誦讀》這樣有益的課外書,還要合理安排時間,把我的圍棋和乒乓球愛好堅持下去,爭取做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3

「讀書不覺已早春,一寸光陰一寸金。」作為中學生,學習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時間也就成了我們學習的強有力的保障。我們青春正茂、朝氣蓬勃,時間就是我們的生命,為了美好的未來,我們就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不要造成「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放會讀書遲」的遺憾。

節 儉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應從小事做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總之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艱苦奮斗是我們黨不斷取得事業勝利的法寶。經過歷史的積淀,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已經成為一種精神品格和民族象徵。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4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不下三千,人們把他和學生上課時的交流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它讓我們在學習後再溫習一遍,好好溫習了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我想起每到課間或回家後,我都會復習一下當天的內容,每次復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可總覺得還是有一些沒想到,所以以後我要常常復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討厭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讓別人來做自己所討厭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媽媽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紅苕,我不想吃,就趕給了爸爸,讀了這一句話後,我在也沒有偷偷地把紅苕趕給爸爸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嚴於利己,寬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界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道理。

❺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1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不下三千,人們把他和學生上課時的交流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它讓我們在學習後再溫習一遍,好好溫習了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我想起每到課間或回家後,我都會復習一下當天的內容,每次復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可總覺得還是有一些沒想到,所以以後我要常常復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討厭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讓別人來做自己所討厭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媽媽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紅苕,我不想吃,就趕給了爸爸,讀了這一句話後,我在也沒有偷偷地把紅苕趕給爸爸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嚴於利己,寬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界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道理。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2

經典,是指傳統的,對後人影響深遠的文化珍品。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被經典誦讀所陶冶,精美的詞句、警示的格言都給後人以文化的熏陶和知識的拓展,能對經典詞句做到耳熟能詳,這無疑是讓我們在享用傳統文化精髓的盛宴。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講述了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接觸到很多人,而每個人又都各有自己的長處值得我們彼此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就像我們班裡的張宇涵她的語文學習成績特別好連續五年來每次都考全班第一;王梓桐學習努力,做題仔細認真,從不馬虎,這正是我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改掉我粗心的壞毛病……真的是讓我不由得產生贊嘆羨慕之情。同時也激勵我以他們為目標發奮圖強、揚長避短,做一位敢於爭先得自己。

讀了古詩文,使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知識,使我們好似又穿越了歷史時空,回到了當時的歷史環境中。

經典誦讀是對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傳統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揚民族精神,張揚中國文化的魅力法寶,為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唱起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最強音。它是民族傳統與民族精神的化身,我們要加強學習發揚光大。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3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也為我的教育事業添光加彩。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並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學習《國學》,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事,也不是這幾代的事,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偉業,《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傳承的基石。讓我們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裡凌波,在國學經典的寶庫里采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用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4

今天雖然是禮拜天,但我還是早早就起床了,因為昨晚老師發簡訊要我們今早8;04觀看河南電視台政法頻道播出的我省優秀經典誦讀節目集中展現,我吃過早飯後,就靜靜地坐在電視前等待著節目的上演,生怕錯過精彩的瞬間。

原以為經典誦讀就是手拿一本書站在台上朗讀,沒成想它可以通過這么多的形式向我們展現。小朋友們排成不同形狀的隊形,穿上各種各樣的古裝,用舞蹈、歌唱、朗誦等給觀眾呈現著一場豐盛的經典誦讀盛宴。聽著他們充滿激情的誦讀,讓我彷彿回到了遙遠的'時代,看到了學堂里端坐的學子們在抑揚頓挫地誦讀著經典詞句的模樣,他們嘹亮的歌聲,優美的舞姿和天真爛漫的精彩表演,讓我身臨其境。

我專注於每一個節目的表演,我深深地被這一段段國學經典所吸引。唐詩、宋詞、弟子規、論語、百家姓······一段段膾炙人口的國學經典,讓我們領略了詩人、作者的一腔熱情,也激發了我們的愛國之情。看著小朋友們一個個神采飛揚的誦讀,伴隨著美妙的音樂,不知不覺我也跟著誦讀起來。

通過觀看,千古美文的神韻,華夏禮儀的儒雅,彷彿在這次誦讀中悠然再現。在琅琅的誦讀聲中,不僅讓我了解了歷史,體味了人生,豐富了文化知識,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更主要的是讓我深深地喜歡上了祖國的傳統文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新時代的美德少年。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5

回憶著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想到有多少英雄為我們的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烈魂保佑著這個曾經受盡磨難和侮辱的國家。曾經,也有不知道哪裡來的文人墨客為這個富有文化歷史,文明而熱血的國家譜下一首又一首的文化詩歌。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中國的今天,才有中華民族的崛起,才有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故事,那是慘烈,那是付出,那是感動,那是意猶未盡的渴望。

誰也不知道是什麼力量讓那些人甚至願意用自己的犧牲來描繪這一個個感人的經典。

所謂經典,就是對後世造成影響較深的,傳統的具有權威性著作。我們中國則有不少。就像那赫赫有名的四大名著,都是用作者的嘔心瀝血、真情實感,還有當時社會的險惡等等條件來結合而成的。或許,當你讀著他們的作品時只有自己的感受或是能領悟一點作者的感受,但當你深入這本書的時候,你就會了解作者的那種想要完成作品的心情。

他們寫作不是為了功名薄利,也不是為了陞官發財,更不是為了謀財害命,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為了讓自己的作品能給中國的文化歷史添磚加瓦。

那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我們華人對社會、對人民、對世界的深切希望與吶喊,它不是索取,也不是掠奪,只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期望,更應該說是一個社會對一個國家的期望,對我們來說那一步是經典,是熱忱,是人民的呼喚,是永遠的團結,是他們把我們聯系在一起,更是他們把中國的文化色彩塗抹的五顏六色散發著淡淡的興旺的氣息!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6

國學經典是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誦讀經典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還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它像絲雨一樣滋潤著我們的心靈,促進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同時它也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學生對經典的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的過程。在反復誦讀過程中,誦讀水平步步提高,學生的理解體會也會層層加深,也夯實了學生的朗讀水平,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其次知識面也在擴大。我們看出孩子在一天天進步。例如《弟子規》中的經典故事講述了許多社會倫理、道德規范、人生哲理。久讀經典,學生會以古人為榜樣,學習聖賢的品質,進而使他們形成良好得行為習慣。

中華經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深信孩子們在誦讀的同時,必將自覺承擔起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的重任。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7

我在寒假裡讀了一本名叫《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的一本書。通過這本書,我不僅感受到祖國詩歌的無窮魅力,又體會到詩人是懷著怎樣的心情:比如說,開心的,喜愛的,孤獨的,難忘的……書中有一首詩,是這樣的: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寫的,表達了詩人對江南的喜愛之情。還有:魚對鳥,鴿對鳩,翠館對紅樓。七賢對三友,愛日對悲秋。這是笠翁對韻,又讓我感受到了對對子的無窮樂趣。還有《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寫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道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告訴我們在小的時候,一定要好好讀書,不然長大了什麼事都幹不成,那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啊,我讀了這樣一本好書真開心呀!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8

我對《論語》及其作者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現實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們的很多風俗習慣、禮貌用語原來都來自於《論語》,《論語》在2500多年後仍能擁有如此深的影響,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廣為流傳。

《論語》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的確,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學習要動腦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題海戰術,要學會思考和總結。只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自己的學習成績才能更上一層樓。如果僅僅思考而不學習,那就像種莊稼想不勞而獲一樣。

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著自己,工作也要講究方法,不要一股勁走到頭,才發現是個死胡同,要經常反思自己的工作,從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時刻提醒著自己,只有親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報,不要有等著天上掉餡餅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嘗試,去付諸行動。《論語》不僅教會了我學會工作,還教會了我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大家能夠理解《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一定不會遺憾。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9

實習路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總能夠發現學生那閃光的另一面。或許有些學生們不是學習最好的,但是在舞台上他們卻是最閃耀的星,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作為一名年輕的實習老師,我在一旁默默地注視著、沉醉著、欣賞著,這一段段的國學經典,把我帶回了昔日學習過的經典中,深深地陶醉在文化薈萃之中。

任何的參與,我們總會收獲不同的感受。通過幫助宣教處舉辦國經誦讀活動,作為會場背景音樂的控制人,我時刻的注意著每一名選手的動作和音調變化,時刻注視著每一個節目的銜接。

就是這樣的專注於每一個節目,我被這一段段國學經典所深深地吸引。《出師表》、《岳陽樓記》、《滿江紅》,一段段膾炙人口的名家名段,讓我們再一次領略了詩人、作者那一腔熱情。我回到了初中、高中時代那初學這些文章時的震撼。如今,看著這些學生們一個個神采飛揚的誦讀之中,伴隨著起伏變化的背景音樂,更加生動的將一段段精彩奉獻給在場的每一位老師和同學們。

這,就是我們五千年文化的精粹;這,就是我們泱泱大國的靈魂;這,就是我們民族的希望。看著學生們的聲嘶力竭的吶喊,我的心被震撼了,我為這些充滿朝氣的學生在一旁暗暗地加油、鼓勁。國學經典誦讀,我的記憶停留在文化的無限魅力之中!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10

上小學後,我一直非常喜歡《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它每學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讀完後我總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淺,現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來分享吧!

《國學經典誦讀》里記載的都是我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許多精美華章,內容很豐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詩詞以及《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等經典,又有《論語》、《孟子》、《大學》等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每個單元後面的《千字文》,盡管每期書上選登的都只有短短幾個字,卻字字是經典,內含著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級上冊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僅有「尺璧非寶,寸陰是競」八個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寶貝,即使是片刻時光也要努力爭取利用」。但通過這簡單的八個字它卻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終生適用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有價的,可以用金錢來衡量,但只有時間是永遠也買不來的,失去了,就永遠不會再來。所以,必須好好珍惜時間。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在我已經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時間的寶貴,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來做有意義的事情。上課時專心聽講,下課後認真完成作業,空閑時多讀各種像《國學經典誦讀》這樣有益的課外書,還要合理安排時間,把我的圍棋和乒乓球愛好堅持下去,爭取做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11

讀詩詞能凈化人的心靈,記古文能教人怎樣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因此我們也要求我們讀記《國學經典誦讀》,不但能夠凈化我們的心靈,而且還可以增長我們的閱讀量,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嗎?

讀了這么長時間的《國學經典誦讀》,我最喜歡的一句《論語》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禮貌,那麼,不論誰都是自己的兄弟。你為什麼要煩惱自己沒有兄弟呢?」我也是這樣想的,如果自己表現的十分謙卑恭敬有禮貌,大家一定都會接納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擺出一副驕傲自大,對別人不屑一顧的樣子,肯定沒有人會理睬自己,更別說是接納,甚至會討厭自己。

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邊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熱諷。這樣的人誰會接納你?誰會欣賞你?反而對人寬厚熱忱的人總會得到別人的欣賞。

看了《國學經典誦讀》,我從中學會了許多: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你尊重別人一分,別人就會還敬你十分,只要你寬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實意就會得到別人的重用,勤勞機敏就會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後還要讀更多的《國學誦讀經典》,看更深奧的古文詞,讓自己的知識更加充盈。

既然看《國學經典誦讀》有這么多好處,我們為什麼不多看幾遍,多學點知識,你們說對嗎?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12

最近,徐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本書——《中華誦·國學經典》。老師說,這本書很有閱讀價值,特別是我們炎黃子孫都應當精讀的。書中主要收集編排了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燦爛篇章。它飛揚的文采綻放出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和標志。老師的'話深深的吸引了我,於是我讀了起來。

這本書上面都有注音我們沒有閱讀障礙,書中有一小部分古詩我們曾經學習過,讀起來很親切也更激發了我的閱讀興趣,雖然很多沒有讀過的古今賢文和古詩我們也能結合注釋和賞析較好的理解內容,更能讓我們在閱讀中體會什麼是「經典」。那真是一個蘊含著情感力量和感召力的字眼,這經典是我們民族的印記。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人不通古今,馬牛而禁裙,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詩的意思是:積蓄很多黃金不如多買些書留給後代使之明白事理。有田不去耕種,倉庫就會空虛,有書不去讀,子孫就會愚笨。倉庫空虛生活就沒有了保障。與博學之人暢談一次,受益勝過讀書。一個人如果不博古通今,就想馬牛穿上衣。茫茫人海之中,有誰能稱得上真正的男子漢呢?釀成美酒只花掉全部錢財是為了購買書筆。

同學們,你們看,這些經典詩句多麼深刻啊,讀了這首詩我們誰都明白,留給子孫的最好財富是書,告訴我們最簡單深刻的道理是人要學習。這一句句經典話語讓我們感受著我們中華民族昨天的文明,想像著這我們的未來。我們是未來的主人,讓我們鑒往知來,傳承我們的中華文明!創造文明的新中華!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13

最近在班級內掀起了閱讀《國學經典》的高潮,學生們讀得津津樂道,我也是樂此不疲。,每每端起這本書,就會開啟我一天的好心情。打開書本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幾個醒目的大字。這使我不由地想到了歷史上那句:半部論語治天下,就這樣,我感受到了國學的魅力。這里有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里有五經:《詩》、《書》、《禮》、《易》、《春秋》;這里有《國語》、《左傳》、《資治通鑒》;這里有「莊子」、「老子」、「韓非子」;更有《楚辭》、《李太白集》;還有《三字經》、《千字文》、《朱子家訓》。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從「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本國學誦讀完美的詮釋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不斷豐富、繼承、發展,最終形成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國學經典》中給我感觸最大的是《論語》。但是我認為《論語》中的所謂的「君子」和「小人」是一個純概念化的名詞,所說的君子是一個理想中的完人,是我們推崇的道德規范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樣,是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小人言行是做人的反面教材,是修身養性的過程中努力摒棄的糟粕。

隨後,我又讀了於丹教授的精闢講解,她的講解給我帶來很大的啟發,讓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實實地做人、認認真真地工作、以誠相待地交友;學會放棄、學會捨得、學會寬容、學會立志等等,這樣,會使我們自己變得完美、強大,才會更容易地接近成功,才會享受生活的美滿與幸福。以後一定要再細細品味幾遍,相信一遍會有一遍的收獲!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14

誦讀經典能夠讓我們積累名言名句,還能教我們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因此,學校也要求我們誦讀經典,增長知識,弘揚傳統文化,提高思想境界,做一個有用的人。

讀了這么久的經典,我最喜歡的是孔子的弟子司馬牛及子夏之間的一段對話。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乎?」意思是說,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生死有命運主宰,富貴在於天意。君子只要認真謹慎而沒有過失,待人謙恭有禮,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沒有兄弟?」

如果你表現很謙虛,恭敬,非常有禮貌,大家肯定都會喜歡你,但是如果你表現出一副自高自大,看不起別人的樣子的話,那就沒人會理睬你,更沒人會喜歡你。記得有一次,我在數學考試中考了全班第一,我便在班級里不停地炫耀,還對他們說:「看,我厲害吧!」結果所有的同學都不理我了。我真是自討沒趣,只好灰頭土臉地回到了座位。我默默地想,以後不能驕傲自大了,要謙虛待人。

朋友之間也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能在朋友有難之時坐視不管,甚至嘲笑別人。記得有一次,我在樓梯邊摔了一跤,腿上的皮破了,還流出了血。我的同學看見了,立刻走過來,把我扶了起來,又扶我進教室,再拿出干凈的紙巾,小心地幫我擦拭傷口。我的內心不由地湧起一股暖流,傷痛彷彿也減輕了許多。

自從讀了經典後,我從中懂得了許多道理。只要我們誠心對待別人,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只要我們經常幫助別人,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同學們,讓我們讀更多的經典吧,讓我們變得更充實,更聰明,更有用。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 篇15

今天,學校給我們發了一本書,書名為《國學經典誦讀》。

書一發下來,我便迫不及等地讀起來,其中有一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那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的意思是時間跟黃金一樣寶貴,但黃金卻買不到時間。讀著讀著,不禁讓我想到了許多中外名人珍惜時間的故事。

先說說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吧。有一天,牛頓請了幾個朋友到家裡吃飯。他等了許久,還不見朋友到來,於是他就先回實驗室工作了。他這一工作起來就是四、五個小時,等他記起約朋友吃飯之事走出實驗室時,餐桌上的菜已經吃完了。原來他的朋友們等了許久不見牛頓,肚子餓了就先吃了,牛頓看著杯盤狼藉的景象說:「我以為自己還沒吃飯呢,原來已經吃過了,怪不得我覺得肚子還飽飽的呢!」於是又回到了實驗室。他是如此珍惜時間,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再看我國的大文學家魯迅。他一生著作等身。當別人問他為什麼能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時,他說: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和看電影的時間用在寫作上罷了。他對時間的珍惜可以說是吝嗇,因為少去了生活中的休閑和娛樂。

讀著這些名人的故事,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自己,早晨,鬧鍾一遍又一遍地響起,媽媽一聲聲地催促我起床,而我卻死賴著床不起來,一直挨到七點,才慢吞吞地穿好衣服,扒了幾口飯,睡眼朦朧地去上學。時間在我賴床的時候溜走了。到了學校,老師開始上課,我望著窗外藍藍的天空,歡飛的小鳥,心早已飛到操場上去了,時間又在我望向窗外的時候溜走了。中午,我吃完飯,媽媽叫我午睡一會,我想,中午那麼長時間,可以和同學們打乒乓球。於是,我向學校奔去,時間又在我的笑聲中溜走了。晚上,我玩到了九點,才急忙打開書包,把作業拿出來寫,寫了幾下又去睡覺,時間又在我的枕頭邊溜走了。

時間,在醫生心中就是生命;時間,在企業家心中是金錢;時間,在科學家心中是發明。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因為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