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平涼有什麼經典的人文特色

平涼有什麼經典的人文特色

發布時間: 2022-05-02 10:56:10

1. 甘肅平涼有哪些值得去的旅遊景點

1.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1月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灕江神韻。是甘肅省4個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之一。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西郊12公里處,是我國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歷史文化遺跡,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也是新興的地質旅遊勝地。
2.雲崖寺: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庄浪縣韓店鄉東南,距離庄浪縣城28公里的關山自然森林峽谷深處。因寺內石窟眾多,景色秀麗,與平涼崆峒山、天水麥積山、仙人崖等勝地齊名,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3.平涼柳湖公園:柳湖公園是隴東的自然山水園林,它以「柳中湖,湖中柳」形成獨特的景觀。若沿著石階幽徑信步漫遊,可見柳蔭蔥籠,湖光瀲灧,花圃錯落,掩映迷離,亭台玲瓏,畫舟輕泛,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至暮春時節,柳絮輕飄,彌漫湖柳,被人們譽之為「柳湖晴雪」,為平涼八景之一。柳湖公園位於崆峒城廓西北隅,西蘭公路南側,東西長480米,南北寬185米,總面積133畝,其中湖水面積41畝。整個地形西高東低,南坡北平。各湖均有潛水泛流,故有百泉之說,其中西湖深1.5米,東湖深2~3米,特別有天然暖泉一眼,更是久負盛名。
4.平涼市博物館:又名平涼地區博物館,成立於1979年。位於明代韓王紫金城延恩寺的舊址寶塔樑上。為國家公益性全額撥款文化事業單位,隸屬平涼市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機構規格為正科級,是甘肅省市(州)博物館中僅有的3個國家二級博物館之一。其主要職能是社會教育、文物收藏研究、陳列展覽及考古發掘等。館藏有青銅器、陶瓷器、金銀器、玉石器、碑刻壁畫、書畫皮影等十多個種類的藏品11565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842件
5.王母宮:位於甘肅省涇川縣城以西1華里處的回山之上,景區內主要有王母宮、瑤池、回屋、石窟等四個景點。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相傳,王母宮是西王母的降生地、發祥地和祖廟所在。是甘肅省著名的旅遊景點。

2. 平涼有什麼風景名勝

平涼曾是「絲綢之路」東段的重鎮之一,名勝古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崆峒山、南石窟寺、王母宮石窟、龍泉寺、雲崖寺、石拱寺、柳湖、龍隱寺等景點。

1)首選:崆峒山。平涼崆峒山位於平涼市西15公里處,系六盤山山脈。有8台、9宮、12院、42座建築群,共40多處名勝古跡,至今猶存,以崆峒寶塔最為著名。崆峒山海拔2123米,面積30平方公里。

2)王母宮。王母宮位於平涼市東南75公里處的涇川縣涇、訥兩河匯流處,距涇川縣不到1公里。王母宮石窟依山開鑿、呈方形,中心有柱,平面呈「回」字形,高達12米,深11米。中心柱及三面窟壁均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薩以及馱寶塔的白象。窟內造像分三層,共200多尊,多為北魏作品,後經改造,窟外為清代重修的依山樓閣。

3)南石窟寺。南石窟寺位於涇川縣城東涇河北岸的蓄家村,背山面水,綠樹環繞,景色秀麗。石窟現存5個窟龕,1號東大窟和2號西小窟保存較為完整。東大窟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達13米,寬約17米,深14米,結構獨特,造型宏偉。

地方特色:涇川罐罐蒸饃、靜寧燒雞、華亭核桃餃子、平涼酥餅等等。許多東西去了才知道。

3. 平涼有哪些特點

貧瘠的山樑

4. 平涼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平涼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地方,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旅遊文化底蘊深厚,為古絲綢之路北線東端之重鎮。全市有各類旅遊景點100多處,國家2A級以上景區12 處。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門票),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地質公園,被評為「中國顧客最滿意的十大風景名勝區」、「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和全國首批30個「中國旅遊文化示範基地」之一。天下王母第一宮——涇川回山王母宮,是西王母文化發祥地、國家重點民俗文化景區。人類開元第一城——靜寧成紀文化城,氣勢宏大,古樸典雅;界石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被列為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的重要景點。神州祭靈第一台——古靈台,蘊涵著西周文化的神秘魅力。秦皇祭天第一壇——華亭蓮花台,以「人修的龍門洞,天生的蓮花台」而久負盛名。第一個全國梯田化模範縣——庄浪縣,百萬畝梯田成為黃土高原上一道獨特的生態風景線。
平涼好玩的地方推薦
崆峒山

崆峒山屬六盤山(門票)支脈,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灕江(門票)神韻。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 。景區面積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3米,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於一身,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奇觀」、「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譽。
雲崖寺
雲崖寺集石窟藝術與天然美景於一身,史載與崆峒山、麥積山(門票)齊名,位於海拔1402-2875米的關山之上,山崖懸空,層戀疊嶂,洛水凝碧,是天然的旅遊勝地。主峰分東、西、南、北四台,其峰秀拔,其壁如削。各有洞天,其中北台由筆架山(門票)、棋盤峰、神仙桌等五峰匯集而成,與雲崖主峰合成一幅「五老觀太極」的圖畫,意趣盎然。西峙羅漢崖,起伏多變,壘壘怪石似羅漢排坐。極目四望,被翠色掩映的奇峰秀嶺如獅,如虎,如游龍,如鶴立,如兵士列陣,如高士對弈,維妙維肖,歷代遊人形象地稱為獅子嶺、金駝峰、屢牛望月、金龜飲水、行軍峰、棋盤峰等。
柳湖
在平涼市城區北郊。宋神宗時,蔡挺知渭州,「引暖泉為湖,環湖植柳,建避暑閣於其中,為柳湖之所由肇」。明嘉靖時,韓藩昭王占為苑圃,築亭榭樓閣十多處。清乾隆時(1736—1795),辟「百泉書院」,後改為「高山書院」,增建石橋牌坊和南北學舍。同治十年(1871年)毀於兵燹,十二年陝甘總督左宗棠修復,更名「柳湖書院」。1958年辟為公園,新建花欄式門庭、噴水花壇和彩繪木牌樓,增設兒童游樂場,並將古碑數通移於園內。進入園中,如入含靈蘊秀、蒼郁翠雅之詩畫境界,最妙時在陽春三月,柳絮如雪,隨風而起,飄灑紛揚,遊人被罩在如煙似霧之輕紗中,佳境妙趣,難以言表。昔日「平涼八景」之一的「柳湖晴雪」即得名於此。
庄浪梯田
庄浪梯田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庄浪縣。被譽為「梯田王國」的庄浪大地,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層層梯田如雕如塑,如詩如畫。其「山頂沙棘戴帽,山間梯田纏腰,埂壩牧草鎖邊,溝底穿鞋」的生態梯田綜合治理模式,將黃土高原精心描繪成一幅景色迷人的風景畫。
龍隱寺
龍隱寺又稱「興教寺」,位於平涼市區西35公里的龍尾山腰。始建於漢唐時期。以後明、清、民國等各代均有擴建。先後開鑿洞穴5孔,有上佛殿、孔雀殿、左右配殿等建築。
龍隱寺之名,來源於唐肅亨下塌寺內的傳說。相傳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發生「安史之亂」,玄宗李隆基倉惶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從嵬(圍)驛回軍北上,「通夜馳三百里至安定郡,庚子至烏氏驛,辛酉至平涼郡……」李亨曾在靈隱寺(門票)內下塌。翌年7月,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南)稱帝。因皇帝是人們心目中的「真龍天子」,而龍隱寺又是皇帝隱居過的地方,故「龍隱寺」之名沿稱於今。
王母宮山
王母宮山又稱回中山。在涇川縣城西0.5公里涇、芮二河交匯的三角地帶。傳為周穆王與西王母歡宴於山陽瑤池。臨行,對山愛不忍舍,一再回頭觀望,得名。
回山王母宮位於甘肅省涇川縣城以西1華里處的回山之上,景區內主要有王母宮、瑤池、回屋、石窟等四個景點。

5. 平涼的特色美食都有哪些

平涼的小吃很多,可能是跟陝西、甘肅、寧夏都接軌的原因,所以小吃跟這些地方都差不多,吃法和做法也有些雷同。
首先說一下平涼小吃羊肉泡饃,這是獨特的伊斯蘭教風味小吃,平涼的羊肉肥嫩鮮美,所以羊肉泡饃當然好吃了。不但是肉湯清爽不油膩,鮮嫩而沒有膻味,再加上香油、辣子、香菜、蒜末之類就更好好吃了。把饃泡在羊肉湯里吃,饃既有羊肉的鮮美,羊肉也有饃的麵粉清香,特別爽口,老少皆宜的冬令大補佳品。
平涼的酥餅也相當好吃,酥餅又分為好幾種,首先是暗酥,這種餅表面上看起來不酥脆,但是吃在嘴裡酥美好吃,有五香味的咸餅和糖餡兒的甜餅兩種;明酥餅表面看起來很酥脆,而且金黃油亮,吃在嘴裡也同樣酥脆可口,也有咸甜兩種口味,現在還有一種甜酥餅是用桂花糖餡兒做的,也是我最喜歡的。
平涼靈台縣的清燉甲魚也是我喜歡吃的,甲魚營養豐富,是大補的食物。靈台的甲魚製作是將甲魚宰殺,然後用開水把甲魚的黑衣燙掉,然後把甲魚剁成塊兒,再加上高湯、生薑、蔥、蒜、花椒、糖、鹽一起燉煮甲魚,味道鮮美可口,軟糯香淳。平涼還有一大名菜叫紅燜肘子,這道菜一點都不比山東的肘子差,將肘子鹵熟之後澆上配好佐料,色香味型俱全,吃起來肥而不膩,滑而不油,特別美味可口。
涇川罐罐蒸饃
聞名遐邇的風味食品涇川罐罐蒸饃,相傳在清康熙年間,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訪賢路過涇川,地方官將民間蒸制的罐罐蒸饃貢上,皇帝品嘗後大加贊賞,並定為貢品,歲歲朝貢,罐罐蒸饃之名始盛,時至今日風味不減當年。涇川罐罐蒸饃酥軟可口,醇香味長,熱柔冷酥,具有長期存放不霉、不餿、不變味之特點。用開水浸泡,如棉蕾試展,白蓮初綻,其味不減,是旅途必備之佳品。
靜寧鍋盔
也叫靜寧大餅,始於清同治年間,歷史悠久,負有盛多,是靜寧傳統食品。它以製作獨特,脆酥而久放不餿聞名於省內外。五十年代曾授以優秀產品稱號,在蘭州和北京展銷。靜寧大餅的特點是:麵粉雪白,外形平整,薄厚均勻,色澤光亮,又脆又酥,甜美可口,餅香濃郁,透人食慾,不易破碎,便於攜帶。品種有油質和糖質兩種。
靜寧燒雞
亦稱靜寧鹵雞,是靜寧傳統名食。它以形色美觀、鮮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紅、肉香味厚、爽口不膩,馳名甘、陝、寧等省(區),是西蘭公路上過往旅客爭相購買的風味食品。或路途食用,或饋贈親友,莫不為人稱絕,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補佳品。人們形容聞香千里外,味從雞肉來。
華亭核桃餃子
將核桃破皮取仁,用文火煨炒至淡黃飄香,吹去核桃上的細皮,再趁熱擀壓成泥狀,加鹽,然後與煮熟過涼水後的紅、白蘿卜,嫩白菜心或豆腐充分攪拌混合,同時佐以蔥薑末、熟清油、五香調料,拌為餅餡,包皮下鍋。營養豐富,雖為菜餃,卻又有肉餃質味,因此當餃子剛熟,便奇香無比,不膩不淡,清香爽人,回味悠長。
華亭糝飯
華亭糝飯以石磨粉磨的新玉米珍子和面為最佳。先把水燒開,倒入約占總用面量一半的珍子邊煮邊攪,待熟後再把黃面徐徐均勻地撒入並攪勻,以稀為好,再用文火略煮56分鍾即成。糝飯之味多在於佐菜的調配。農村多以冬腌的酸白菜、咸白菜、咸包菜、炒洋芋絲等作配菜。也常以炒豬血、腸、肝、肉和蘿卜等葷油炒菜佐糝飯。若到初春,將剛破土而出的鮮嫩苜蓿和其他野菜等煮熟涼調,再佐以清油蒜汁做下菜 ,不僅色鮮味美,而且可解除疲勞。
平涼酥餅
具有地方風味的大眾化美食平涼酥餅,也叫酥饃,名揚陝、甘、寧三省(區),已有百年以上的經營歷史。平涼酥饃分為漢民的暗酥酥餅和回民的明酥、扯酥酥餅三大類。暗酥餅表面不見酥,吃到口裡才覺酥,有五香味的咸酥餅和包糖餡的甜酥餅兩種。明酥餅表面油亮酥脆,吃口酥軟,也分甜、咸兩種。酥餅的花樣有牛舌頭、麻鞋底、一道眉和方塊等十多種。數十年來,經過廚師的不斷創新,平涼酥餅形成了花色多、入口酥、餘味香、宜攜帶的特點。
華亭麻腐
麻腐為大麻麻籽的加工熟製品,因其質白如雪、狀如豆腐腦,故名麻腐。做時,先將精選干凈的麻籽稍用水浸潤泡漲,再像做豆腐一樣將麻籽用石磨磨成糊漿或用打漿機打成糊漿,然後用豆腐布或粗紗布過濾去渣,再將過濾後的漿緩緩倒入沸煮的開水中使其熟化。熟化後的麻漿乳便漂浮在開水表面,白如雪、軟似豆腐腦呈塊狀,清香味美。麻腐因油汁多,一般宜配上蔥花、白蘿卜或鮮嫩的白菜,佐以鮮姜、食鹽、五香調料等,混合後包成餃子或蒸包子,食之香而不嗆,酥而爽口。
雲台清燉甲魚
以享有全國甲魚之冠美譽的靈台甲魚為主要原料製作的隴上名菜,以獨特的製作工藝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深受廣大賓客的親睞。製作方法:將宰殺並燙去黑衣的甲魚剁成塊,加入高湯、生薑、大蔥、大蒜、花椒、味精、白糖、食鹽,燉至甲魚肉軟糯即可。
釀皮子
是平涼的素食小吃。製作的主要程序是:先將和好的面團置於清水盆中,攥、揉、搓洗,直至分離成澱粉和麵筋,將澱粉放入專用的釀皮鑼蒸煮,吃時切成條狀,入盤或碗,調以以鹽、醋、蒜泥、油潑辣子、芝麻醬等佐料即可。它的特點是薄軟柔韌、酸辣涼爽。
雲台黏麻子
系黍類食糧,黏性大,隴東唯靈台盛產。以米可為粥,以粉可制糕,若烹調入筵,別有淳厚風味。
羊肉涮鍋
講究用當地料羊肉,精選細做,配以豆腐、粉條、蔥、韭、蒜以及辣子、油、鹽、醬、醋等。享用時,銅火鍋內湯料翻滾,進餐者將羊肉薄片及其他備料放入鍋內,頃刻即熟,食之不膻不膩,香脆宜人。
紅燜肘子
是平涼一大名菜。製作程序為:先將選用的豬肘子囟熟,食用時將肘子放入餐盤,澆上配好的佐料,現出色、香、味、型,食之肥而不膩,味美可口。1986年中共中央前總書記幫耀邦視察平涼時,食用此菜後極為贊賞,紅燜肘子從此出名。
滬齒饃
又叫石子饃、砂子饃,起源於古代。滬齒饃的做法獨特,先將豆粒狀砂石燒至極熱,然後在上烙制面餅。麵粉調制講究,拌有香料、精鹽、清油,擀成圓餅,餅中心劃開三刀,上石子鍋烘烤至熟。饃形似爐齒,脆香可口,便於攜帶。
酸湯面
亦稱細長面、涎水面。酸湯面是靈台傳統的地方名優麵食,也是招待親朋客人的上等飯。酸湯面的特點是薄、精、光、煎、稀、汪、酸、辣、香。人們總結細長面下在鍋里蓮花轉,撈到碗里一根線。它柔軟耐嚼,湯香撲鼻,做法精細,獨具一格。靈檯面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取特粉(農村即稱飛籮面),用蕎灰或鹼面對好的水和面,經反復揉搓成面團,放在盆內回醒,此間再揉搓若干次,然後再擀,直擀到薄厚均勻,透亮如紙,再用專用面刀切成細、中(韭葉)、寬三種,放在凈巴或菜盤上。酸湯面一是面細而長,二是湯酸而辣。食用時,前鍋下面,後鍋氽湯,擺幾個小菜,邊下邊吃,先細、後中、再寬,盛面湯多面少,每碗只是兩、三口,三種面都得嘗到。近年來許多賓館、飯店引進靈台手工面的技術,為賓客提供服務.
生氽面
用鮮牛、羊裡脊肉切片入鍋,與麵食同煮,放醬、醋、蔥、姜、鹽等佐料。面熟即出鍋,湯鮮肉脆,味美可口。
雲台蒸雞肉
鮮雞肉剁塊,佐以食鹽、調料、香油、蔥花等,拌以麵粉,用麵皮包裹,上籠蒸熟,鮮美嫩香,別具風味。

6. 平涼的特色美食都有哪些啊

平涼歷史悠久,境內現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12處,除採集到石器外,還有人類頭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馬、羊等動物化石,足以證明早在60萬年前轄境內即有人類活動。從涇川縣太平鄉大嶺上出土的舊石器早期先民生活的遺址可以斷定距今30萬年以前,平涼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軒轅黃帝曾登臨今平涼市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

平涼屬於涇渭河冷溫帶亞濕潤區。在農業氣候區劃中,屬於隴東溫和半濕潤農業氣候區。根據氣象上通常把氣候平均溫度大於22定為夏季,小於10定為冬季,10至22以下為春、秋季的標准劃分。春、夏季106天,秋季為77天,冬季為182天。又根據物候反映和農事活動劃分四季,則把0以上至15以下定為春季,15以上定為夏季,15以下至0以上定為秋季,0以下定為冬季。四季按此標准劃分,春季為3、4、5月,夏季為6、7、8月,秋季為9、10、11月,冬季為12、1、2月。

從全國來看,平涼屬自然資源比較貧瘠的地區,但從省內及周邊地區范圍內看,煤炭、石油、石灰岩等有比較優勢。市內的華亭煤田是鄂爾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層最厚的地段,總面積150平方公里,是甘肅省第一大煤田,煤層平均厚度達28.7米,探明總儲量34.7億噸,且煤質優良,具有高活性、高發熱量、低灰、低硫、低熔點的特性,不僅是優質動力用煤,而且也是目前中國最好的氣化用煤。

7. 甘肅平涼有什麼名勝古跡

崆峒山,龍隱寺,王母宮,雲崖寺,柳湖,離關山牧場也不是很遠

8. 平涼的歷史文化有多悠久

平涼,是一塊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文華之地。早在20—3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3000多年前,生活在涇河流域的周人先祖創造了當時最為先進的農耕文化,出現了「沃野千里,水草豐美,牛羊銜尾,群畜塞道」的田園畫卷,從而也開啟了華夏農業文明的曙光。大量考古和史料證明,平涼是先民們在黃河中上遊走向文明的搖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

秦漢以降,由於這里一直是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安之西北重要門戶和絲綢之路東段重鎮,且氣候適宜、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士農工商無不發達,建府立州,安營駐軍,素為朝廷所倚重。特殊的人文結構和地理位置,使平涼曾經在傳遞民族文化傳統、吸收外來文化營養的歷史進程中,發揮過不可或缺的作用,成為絲綢古道上中西方文化、中原與西北少數民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舞台。千百年滄桑歲月的積淀和一代代人的創造與積累,熔鑄了平涼悠遠、深厚的歷史文化——古老神奇的成紀文化、兼容並蓄的崆峒文化、瑰麗多彩的西王母文化、博大精深的皇甫謐文化,領異標新、相映生輝,啟迪著民族的心智,推動著歷史的進程,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

撩去歷史的煙雲,不難發現,漫長的歷史、厚重的文化,除了蘊藏並傳承於人的血脈精神而外,總會以一定數量的物質的形式留存在其演進的土地上,譬如文物,譬如古跡。僅以文物而言,在平涼境內就有仰韶、齊家、商周等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址46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個,館藏文物3萬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96件。其中涇川縣大嶺上距今約20萬年的早期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被考古學界確認為甘肅之最早;出土於涇川涇明牛角溝距今5萬年前的「涇川人」,比北京「山頂洞人」還早;靜寧治平古成紀遺址,是早於黃帝的人文初祖伏羲氏的降生地。特別是出土於涇川縣大雲寺的佛祖舍利金銀棺、靈台縣的西周青銅器、玉質人佣和南宋貨幣銀合子等文物,代表了中華民族在一定歷史時期的文明高度,被譽為「中華文物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