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為什麼說水滸傳是傳統經典

為什麼說水滸傳是傳統經典

發布時間: 2023-09-21 04:48:01

① 為什麼都說《水滸傳》是經典之作

‍‍‍‍

四大名著中,《水滸》是第二部,成書晚於《三國》。我們來比較下這二者吧。簡單地說一點自己的理解:

在人物塑造方面,水滸實現了縱向與橫向的突破。先說縱向。剛開始看四大的時候也覺得三國比水滸好看很多。看看人家那場面,那氣勢,動輒就是萬人級別的大戰。水滸什麼鬼啊,一打開書就是鳥事鳥事的,這對於純潔的我來說實在太下流了(捂臉)。

但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嗯,怎麼三國裡面的人一本書寫下來都保持一個模子不變啊?曹操奸雄一直就是奸雄,周瑜小心眼一直是小心眼,諸葛亮鞠躬盡瘁就一直死而後已——人物的形象一直是靜態的,沒有變化。但水滸在這方面就有了突破,出現了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典型的栗子當然就是林沖了。想想教頭剛登場什麼形象,八十萬禁軍教頭啊,高大帥氣又能打,簡直高富帥形象(話說我一直覺得老施給林沖建模的時候是不是就參考的趙雲啊哈哈哈~)。但一開始,林沖的性格是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你看林沖撞到高衙內調戲自己老婆的時候,「卻認得是本管高衙內,先自手軟了」,「林沖不合著吃他的請求,權且讓他這一次」。就算之後被陸虞侯算計,也只是拿了刀在人家門口晃悠晃悠而已。你看林沖被下套誤入白虎堂的時候,「恩相明鏡,念林沖負屈銜冤。小人雖是粗鹵的軍漢,頗識些法度,如何敢擅入節堂?」,老闆我冤枉啊,是有人說您要看刀我才來的,你要相信我啊。

‍‍‍‍

② 水滸為什麼成為經典

《水滸傳》描寫了宋朝農民起義。共描寫了108個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豐滿生動。內容曲折離奇。所以成為了經典。

③ 水滸傳為什麼成為名著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樑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葯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沖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水滸傳》創作於元末明初,同《三國演義》一樣,它也是在民間故事和話本、戲曲基礎上創作而成的。

《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全書圍繞「官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情節,表現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桿而起,聚義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義失敗的全過程。這部小說最閃光的思想在於:它將封建統治者視為「盜賊草寇」的起義農民給予充分肯定,並深刻揭示了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這樣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橫行霸道、昏庸無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銳的階級矛盾逐漸加深。

對一、二十個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這部小說具有光輝藝術生命的重要因素。

《水滸傳》善於通過人物的行為、語言來揭示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一手法源於話本。因為話本形式特殊,它不允許對人物外貌、內心活動做游離情節外的過多交待,而要求通過語言、行為、矛盾沖突表現人物的個性。《水滸傳》不僅繼承,而且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手法,使得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如林沖抓住高衙內欲打又不敢下拳的瞬間,就包含了他微妙復雜的心理斗爭過程。

在表現相近人物的個性時,小說常用同中見異的表現手法,來區別他們的不同。魯達與李逵的個性都豪爽粗擴,又粗中有細,但細比較起來,卻相差甚遠。李逵的「細」中顯得天真、可愛,如他初次見宋江遲遲不肯下拜,原因是怕受戲弄;而魯達的「細」中則見江湖的老道和經驗,如打死鎮關西後說他裝死,機智地逃走就是很好的說明。

《水滸傳》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還有一個突出特點,即將人物置身於不同的環境中,通過他們不同的經歷、身份來表現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和不同的反抗道路。象林沖、楊志、魯達同為軍官,林沖生活優越,安於現狀,但同時他又具有耿直、俠義、不甘居人下的個性,因此,在一再被迫害,一再退讓之後,終於一怒沖天,雪夜殺敵,奔赴梁山。將門之後楊志滿腹功名利祿,面對仕途的曲折,高俅的排擠,他寧可委屈求全,直到一切後路斷絕,才不得已上了梁山。與他們相比,魯達的反叛更具主動性,這與他酷愛自由、豪爽、好打抱不平的個性與現實社會根本對立有直接關系。

因為來源於話本,《水滸傳》的語言具有口語化的突出特點。這一特點使得它的語言明快、洗練、生動、准確、富於表現力,並在個性化上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2
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

水滸傳的故事早就在民間傳誦。南宋時,王的《東都事略》等,書已有零星記載。宋末遺民龔聖與作有《宋江三十六贊》;無名氏的《大宋宣和遺事》記述了宋江等人的事跡。元代有25種水滸題材的劇目,水滸故事傳到元末大致形成了今本《水滸》的規模。

《水滸》的作者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施耐庵1296—1370之間,名耳,祖籍蘇州。明初著名小說家。35歲中進士,後棄官退居故鄉,從事創作。傳說他同元末農民起義運動有一定的聯系。

《水滸傳》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通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樑山的不同經歷,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作者站在被壓迫者一邊,歌頌了農民起義領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於造反、敢於斗爭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義士,當他被逼上樑山之後,「替天行道」,壯大了起義軍的聲威,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由於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義事業登上峰巔之時選擇了妥協、招安,終於葬送了起義事業。小說通過宋江起義的失敗客觀上總結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

小說以高俅發跡作為故事的開端,意在表明「亂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作者還寫了大批的貪官污吏和地方惡霸,正是他們狼狽為奸,漁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們不得不挺而走險,奮起反抗。小說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深層原因。

《水滸傳》的結構獨具一格,先以單個英雄故事為主體,上一個人物故事結束時,由事件和場景的轉換牽出另一個人物,因人生事,開始下一個故事。就好象一個個環,環環相扣,環環相生。其中也有一些自成段落的故事,集中表現了眾多英雄好漢,智取生辰綱和三打祝家莊等即為其例。一個一個的小故事如同涓涓細流流向長江大河,終於匯合成滔天洪流,匯合成聲勢浩大的英雄大聚義。

《水滸傳》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林沖、魯智深、李逵等人物形象。作者善於把人物放在真實的歷史環境中,緊扣人物身份和經歷刻劃人物性格;善於把人物放在尖銳的斗爭中生死存亡的關頭來描寫人物性格,還善於運用比較法、反襯法來突顯人物性格。

《水滸傳》沒有絲毫的脂粉氣兒女情,它具有豪放粗獷的陽剛美和崇高美。這種美學風格對後來的英雄傳奇小說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水滸傳》對後世的影響,不限於文學的范圍。幾百年來,《水滸傳》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直接推動了人民群眾的反抗運動。《水滸傳》對後世小說、戲劇有較大影響,到今天水滸故事仍然是戲劇劇目中的重要內容。

《水滸傳》有繁本簡本之分。繁本文繁事簡,簡本文簡本繁。明萬曆末楊定見取簡本中征田虎王慶事加以潤飾,與繁本合成120回本。清人金聖嘆取繁本前71回加以潤改,將第1回作楔子,成70回本。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校訂的《水滸全傳》適合於普通讀者閱讀;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水滸傳》匯校本適合於文學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