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知彼知之者,百戰不殆出自哪部著作作者是誰他是哪個學派的鼻祖
出自《孫子兵法》,作者:孫臏(或孫武),是兵家學派的鼻祖。
這是我找到的資料:孫子兵法[1]》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另外兩部是:《戰爭論》(克勞塞維茨)
,《五輪書》(宮本武藏)
)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分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事見司馬遷《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有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計》的說法。
B. 孫武簡介 孫武是春秋時哪國人 孫武怎麼死的
孫武子(約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漢族,齊國(今山東惠民)人,春秋時期吳國將領。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他是兵法家孫臏的先祖。
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近覆亡楚國。孫武到達吳國後,便隱居於吳國都城姑蘇(今江蘇蘇州)城郊的穹窿山,以務農為樂,並在此時著成了曠世巨著《孫子兵法》。《孫子兵法》被尊為世界第一兵書、兵學聖典、兵學經典之首,被定為武學的教範」,置於《武經七書》之首。它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孫武被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受任為將。領兵打仗,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6萬打敗60萬楚國大軍,攻入楚國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
C.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到底出自哪裡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到底出自哪裡?出自孫子兵法
D. 孫武的代表作是什麼
孫武的代表作是《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全書將與戰爭有關的軍事問題分作十三篇加以論述。各篇既能獨立成章,相互之間又有密切的聯系,上下承啟,前後相銜,渾然一體。《孫子兵法》短短的13篇5000字,體現了孫武完整的軍事思想體系。他強調戰爭的勝負不取決於鬼神,而是與政治清明、經濟以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諸因素有聯系,預測戰爭勝負主要就是分析以上這些條件如何。孫武不僅相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強調在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對立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正是因為孫武在軍事科學這門具體科學中概括和總結出了異常豐富、多方面的哲學道理,確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與孔子、老子的並列地位,被並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顆明亮的星體。
E. 孫武做《孫子兵法》的歷史背景
兵聖孫武;我國春秋末期戰國初期最傑出的軍事理論家軍事戰略家,也是具有鮮明樸素唯物主義的卓越思想家【據;孫武兵法考行語、武子行記載,齊國案城人,據考證,案城,即在今天的山東省濟南市西南約六十公里處】生於周靈王[姬泄心]二十五年[即公元前五四六年],病逝於周貞定王[姬介]六年[即公元前四六二年]享年八十四歲。主要活動在吳王闔閭時期,它是我國乃至於世界軍事史上具有最樸素唯物主義的軍事家和偉大的戰略家,不僅在我國軍事思想史而且在世界軍事思想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孫武的家庭是一個新興地主階級的軍事史世家,它的祖先是陳國公子完,公元前672年,陳國發生內亂,公子完避難齊國,被齊桓公授予工正【管理手工業生產的官員】後因公賜姓田氏,經過長期經營,田氏家族勢力不斷發展壯大,至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當上了齊國大夫,他用大斗借糧食,小斗收進的辦法爭取民心,民心如流水,至田完的五世孫田書奉齊景公之命領兵伐穭國。立了大功,勝利班師後,齊景公大加賞賜,並賜姓孫氏,且將樂安封給田書,作為它的采邑,這位著名的戰將就是兵聖孫武的祖父。孫武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具有軍事傳統文化熏陶的特定環境下所成長的,俗話說春江順暖水先知,近水樓台先得月,而況於它山之石足以攻玉嘛。這無疑對於兵聖孫武著述八十二篇【孫武兵法】產生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積極影響。
公元前520年左右,齊國發生內亂,孫武決定南下吳國以避免成為卿大夫之間傾軋下的犧牲品,孫武到吳國以後在姑蘇【今江蘇蘇州】城外隱居下來,他一面灌田種地、一面研究兵書,他周遊列國,考察古戰場,查看地形,研究戰爭雙方的利弊得失,訪問當時的兵家賢才,拜當時的兵家大師『九陽子』為師,撰寫兵書,用他自己的話說;吾盡觀先聖之傳策,盡校名戰之利弊,盡察天地之玄理,盡轇(jiao)詭道之奧 妙,盡玩變數之神判,盡涉列國之山川。察游九州而觀四海,盡知天下之風土民情。盡訪天下之兵家賢才,*踄(bu)相示,取精用宏,嘔心瀝血,九盡而功成也。請採納
F. 孫武故事
孫武故事: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武率軍出奇不意,逆淮而上,直插漢水,意取楚都。然,隔岸觀之,敵眾我寡,六萬吳軍千里奔襲,疲態日現,軍心日糜。武察,計上心來。
一日,大戰將至,武喚自釀美酒列於軍前,頓酒香四溢,沁人心脾。軍士大喜。武命全軍皆品之。聞其香,酒興大起。品其妙,數日之勞頓盡消也。軍心大振。見狀,武命人撤去美酒,正色道,此等美酒,及天降甘霖,待吾軍完勝,方可痛飲之!
翌日,鼓聲四起,吳軍勢如猛虎,五敗楚軍,終攻破郢城,大勝而歸。武將此美酒,戰車載之。與楚域大宴全軍。此後,武每勝必賜此美酒於軍士。更將此酒作為貢品,獻於吳王闔閭。王大喜,驚為天露。後,此酒因武而得名,孫武傳家酒後人稱其「孫武宴」。
(6)孫武的經典出自哪裡擴展閱讀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的齊國內亂後,孫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吳國,潛心鑽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衛靈公二十三年),經吳國謀臣伍子胥多次推薦,孫武帶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
在回答吳王的提問時,孫武議論驚世駭俗,見解獨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圖霸的吳王深刻共鳴,連聲稱贊孫武的見解,並以宮女180名讓孫武操演陣法,當面試驗了孫武的軍事才能,於是任命孫武以客卿身份為將軍。
公元前506(周敬王十四年),吳楚大戰開始,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
G. 史記里有關孫武的記載在那一段
《孫子吳起列傳》出自《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作者是司馬遷。本文實際上是我國古代三位著名軍事家的合傳。作者著重寫了孫武「吳宮教戰」,孫臏以兵法「圍魏救趙」、馬陵道與龐涓智斗,以及吳起在魏、楚兩國一展軍事才能,使之富國強兵的事跡。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結,中間以兵法作骨貫穿始末。
孫子傳 子
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闔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於是許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即視背。」婦人曰:「諾。」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斬左右隊長。吳王從台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願勿斬也。」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以徇。用其次為隊長,於是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於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吳王曰:「將軍罷休就舍,寡人不願下觀。」孫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翻譯
孫子字武,是齊國人。他以所著兵法求見於吳王闔閭。闔閭說:「您的十三篇我已全部拜讀,可以試著為我操演一番嗎?」孫子說「可以。」闔閭問:「可用婦女來操演嗎?」孫子說:「可以。」於是答應孫子,選出宮中美女,共計一百八十人。孫子把她們分為兩隊,派王的寵姬二人擔任兩隊的隊長,讓她們全部持戟。命令她們說:「你們知道你們的心口、左手、右手和背的方向嗎?」婦女們說:「知道。」孫子說:「前方是按心口所向,左方是按左手所向,右方是按右手所向,後方是按背所向。」婦女們說:「是。」規定宣布清楚,便陳設斧鉞,當場重復了多遍。然後用鼓聲指揮她們向右,婦女們大笑。孫子說:「規定不明,申說不夠,這是將領的過錯。」又重復了多遍,用鼓聲指揮她們向左,婦女們又大笑。孫子說:「規定不明,申說不夠,是將領的過錯;已經講清而仍不按規定來動作,就是隊長的過錯了。」說著就要將左右兩隊的隊長斬首。吳王從台上觀看,見愛姬將要被斬,大驚失色。急忙派使者下令說:「寡人已知道將軍善於用兵了。但寡人如若沒有這兩個愛姬,吃飯也不香甜,請不要斬首。」孫子說:「臣下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中,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於是將隊長二人斬首示眾。用地位在她們之下的人擔任隊長,再次用鼓聲指揮她們操練。婦女們向左向右向前向後,跪下起立,全都合乎要求,沒有一個人敢出聲。然後孫子派使者回報吳王說:「士兵已經陣容整齊,大王可下台觀看,任憑大王想讓她們干什麼,哪怕是赴湯蹈火也可以。」吳王說:「將軍請回客舍休息,寡人不願下台觀看。」孫子說:「大王只不過喜歡我書上的話,並不能採用其內容。」從此闔閭才知道孫子善於用兵,終於任他為將。吳國西面擊破強楚,攻入郢,北威齊、晉,揚名於諸侯,孫子在其中出了不少力。
H. 關於孫武的平生簡介出自哪裡
一歲:據《史記》和《新唐書》所記,孫武系陳國公子孫完後裔,生於樂安(今山東廣饒)。至公元前544年,孫武一周歲。
二歲:公元前543年,周景王二年,齊景公五年,孫武在齊(今山東廣饒境內,當時廣饒為齊國後花園,廣饒柏寢台為齊桓公會盟諸侯的地方)。子產執鄭政,鄭國大治。
三歲: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齊景公六年,孫武在齊。
四歲:公元前541年,周景王四年,齊景公七年,孫武在齊。晉趙武死,韓宣子執晉政。楚令尹圍殺王自立,是為楚靈王。
五歲:公元前540年,周景王五年,齊景公八年,孫武在齊。春,晉侯使韓宣子聘魯,觀書於太史氏,見《易象》與《春秋》,說:「周禮盡在魯矣,吾乃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
六歲:公元前539年,周景王六年,齊景公九年,孫武在齊。> 齊之田氏放貸,大斗出,小斗進,「民歸之如流水」。
七歲:公元前538年,周景王七年,齊景公十年,孫武在齊。楚會蔡,陳,鄭,許,徐,滕,頓,胡,沈,小邾之君及宋世子佐,淮夷於申(今河南省南陽北)。楚靈王與陳,蔡等攻吳,破朱方(今江蘇省江東),執殺齊慶封。
八歲: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齊景公十一年,孫武在齊。魯廢中軍,四分公室。楚聯越攻吳,敗於鵲岸(今安徽銅陵一帶)。
九歲:公元前536年,周景王九年,齊景公十二年,孫武在齊。楚攻徐,吳人救之,楚令尹子盪攻吳,敗於房鍾(今安徽省蒙城西南)。
十歲: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齊景公十三年,孫武在齊。楚靈王六年,章華之宮落成,召魯君往賀,魯昭公不得已赴楚。衛襄公死,子靈公元立。
十一歲:公元前534年,周景王十一年,齊景公十四年,孫武在齊。楚滅陳。
十二歲:公元前533年,周景王十二年,齊景公十五年,孫武在齊。
十三歲: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齊景公十六年,孫武在齊。田,鮑二氏攻欒,欒施,高疆奔魯。田桓子無宇對貧困孤寡者都發給糧食,其勢益大。
十四歲:公元前531年,周景王十四年,齊景公十七年,孫武在齊。楚靈王十三年,誘殺蔡靈侯,滅蔡,以公子棄疾為蔡公。吳王餘祭死,弟餘眯立。
十五歲: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齊景公十八年,孫武在齊。楚靈王十一年,派兵圍徐以威脅吳。
十六歲:公元前529年,周景王十六年,齊景公十九年,孫武在齊。楚公子棄疾(蔡公),公子比(子干),公子黑肱(子皙,三人均靈王之弟)率陳,蔡,不羹,許,葉之師入楚,靈王西歸自殺,立子比為王。棄疾以靈王將至恐嚇子比,子皙,二人自殺,棄疾即位,名熊居,是為楚平王。吳餘眯二年,來州來(今安徽省鳳台)。
十七歲: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齊景公二十年,孫武在齊。楚平王初立,恐國人及諸侯叛之,乃施惠於民,結好鄰國,息兵五年。
十八歲: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齊景公二十一年,孫武在齊。吳王餘眯死,子僚立。
十九歲: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齊景公二十二年,孫武蒙山求學。齊攻徐,至蒲遂(今江蘇省睢寧西南)。
二十歲:公元前525年,周景王二十年,齊景公二十三年,孫武蒙山求學。吳王僚攻楚,戰於長岸(今長江裕溪口一帶),大敗,失王船「余皇」,公子姬光(諸樊子)夜襲楚軍,奪回「余皇」。
二十一歲: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二十一年,齊景公二十四年,孫武漫遊天下,考察歷史古戰場。
二十二歲: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齊景公二十五年,孫武漫遊天下,考察歷史古戰場。少師費無極(忌)欲平王疏遠太子建,請在城父(今河南省平頂山市北)築城,使太子居之,以通北方。楚在州來築城以拒吳。田書因伐莒功大,景公賜姓孫,食采於樂安。
二十三歲: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齊景公二十六年,孫武在齊,博覽群書,研究歷代戰爭兵法理論,作著《兵法》的准備工作。費無極譖太子建將以方城之外為叛,楚平王召見,建奔宋,繼又奔鄭,為鄭人所殺。楚殺伍子胥父兄及全家三百餘口,伍子胥奔吳。
二十四歲: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齊景公二十七年,孫武,是年與田淑賢成婚。
二十五歲: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齊景公二十八年,孫武在齊。周景王死。國人立長子猛。子朝猛爭位。晉出兵助猛。猛旋死,謚悼公。立其弟訇,是為周敬王。
二十六歲: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齊景公二十九年,孫武在齊。吳王僚八年,攻州來。楚與頓,胡,沈,蔡,陳,許之兵往救,戰於雞父(今河南省固始東南,一說在安徽壽縣西南),楚軍大敗。
二十七歲: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齊景公三十年,孫武在齊。楚平王十一年,以舟師與越人窺吳境,楚平王至圖陽(今安徽省巢縣南境)而還。吳躡楚之後,滅鍾離(今安徽省鳳陽東北)。
二十八歲:公元前517年,周敬王三年,齊景公三十一年,孫武在齊。魯昭公率師攻伐季孫氏,「三桓」聯兵反抗昭公,昭公兵敗奔齊。孔子因魯亂帶弟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
二十九歲: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齊景公三十二年,孫武在齊。楚平王死,子珍立,是為楚昭王。
三十歲: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齊景公三十三年,高昭子聯合欒,鮑,田三家反晏嬰,孫憑參與其中,恐遭敗後株連,孫武挈妻子奔吳,隱於穹窿中,著成《孫子兵法》十三篇。吳王僚十二年,攻楚圍潛(今安徽省霍山東北)。楚左尹伯卻宛等絕其後,吳軍被困不能退。公子光利用時機,設宴請吳王僚赴會,遣專諸刺王僚。姬光繼位,是為吳王闔廬(閭)。楚伯卻宛等乘吳亂大敗吳師,凱旋而還。費無極,鄢將師妒火中燒,設計殺伯卻宛全家,伯卻宛子伯喜奔吳。國人怨令尹囊瓦,囊瓦殺死費無極,鄢將師。
三十一歲:公元前514年,周敬王六年,吳王闔閭元年。闔閭舉伍子胥為行人,伯喜為大夫。伍子胥奉闔廬之命,請孫武出山練兵斬姬。闔廬拜孫武為元帥兼軍師,執掌吳之國政。
三十二歲:公元前513年,周敬王七年,吳王闔閭二年。孫子在吳。
三十三歲: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吳王闔閭三年。吳取分兵擾楚之策,討吳叛臣,斷楚翅翼,滅徐與鍾吾。
三十四歲:公元前511年,周敬王九年,吳王闔閭四年。吳取三師以敝楚,多方以誤楚之策,攻楚之夷,潛,六,楚軍往救,吳軍攻弦,楚軍往救,吳軍又退。楚人探知吳軍確已返國,乃自回軍。楚軍一退,而吳之又一軍復出,進攻養邑,楚人救援不及,吳遂攻克養邑,殺公子掩余與燭庸。
三十五歲:公元前510年,周敬王十年,吳王闔閭五年。楚聯越伐吳,為吳軍所敗。闔閭使伍子胥增築都城。
三十六歲:公元前509年,周敬王十一年,吳王闔閭六年。孫子在吳。
三十七歲:公元前508年,周敬王十二年,吳王闔閭七年。吳為繼續施行多方誤敵之策,誘桐叛楚,投餌釣魚,囊瓦上鉤,率師攻吳,被吳軍擊敗於豫章,吳遂取巢,獲公子繁以歸。自此役之後,楚國豫章山以東諸邑及附庸,屬國全為吳所有。
三十八歲: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吳王闔閭八年。孫子在吳。楚囊瓦向蔡昭侯索裘及佩玉,又向唐成公索馬,兩君不肯,囊瓦無理扣留唐蔡二君。
三十九歲: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吳王闔閭九年。晉以周王室名義會十八國諸侯於召陵,謀攻楚。晉荀寅向蔡昭侯求賂,不得,伐楚夭折。囊瓦圍蔡,吳往救,開始了吳破楚入郢之戰。吳軍至淮納棄舟,越大別山,進攻楚囊瓦軍於柏舉(今湖北省麻城東),勝機攻入郢都。囊瓦奔鄭;昭王逃入雲夢澤中,被「盜」襲擊,又奔隨。楚申包胥求救於秦,哭秦庭七日,秦哀公乃許出兵。
四十歲: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吳王闔閭十年。秦救楚,敗吳兵,闔廬弟夫概回吳自立,闔廬先回吳,奪回王位。吳軍相繼班師回國。楚昭王回郢。
四十一歲: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吳王闔閭十一年。吳攻楚,敗其舟師,又敗其陸師於繁陽(今河南省新蔡北)。
四十二歲:公元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吳王闔閭十二年。孫武見闔閭日益專橫,生活糜爛,沉溺於酒色,不納臣諫,遂以回國探親為由,隱遁山林,從此史無所記。有人說他回到了齊國,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有人說他功成身隱,以盡天年而終,終年七十五歲,即公元前470年,終於吳國姑蘇,即今江蘇省蘇州市所轄之吳縣。如此等等,俱都傳說而已,皆無史可考。
I.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出自那裡
出自孫子兵法
勝,不妄喜;敗,不遑餒;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出自《孫子兵法》,多處有引用。
原文是:順,不妄喜;逆,不惶餒;安,不奢逸;危,不驚懼;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J. 孫武的故事孫武的資料!急!急!後天要交!
孫武畫像(出自明萬曆《三才圖繪》刻本)
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漢族,他出生於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時期齊國樂安[1][2](今山東省廣饒縣)人,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受任為將。領兵打仗,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6萬打敗楚國20萬大軍,攻入楚國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國最早的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的記載記載孫武的史料即《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武與孫武孫孫臏、吳起合列一傳,記載如下。 孫子故里——山東廣饒
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闔閭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於是許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
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即視背。」婦人曰:「諾。」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斬左古隊長。吳王從台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願勿斬也。」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以徇。用其次為隊長,於是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於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吳王曰:「將軍罷休就舍,寡人不願下觀。」孫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太史公曰: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施設者。語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孫子籌策龐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
大事記
孫武
一歲:據《史記》和《新唐書》所記,孫武系陳國公子孫完後裔,生於樂安(今山東廣饒境內,齊樂安廣饒是齊國後花園,是齊桓公會盟諸侯的地方)。至公元前544年,孫武一周歲。 二歲:公元前543年,周景王二年,齊景公五年,孫武在齊。子產執鄭政,鄭國大治。 三歲: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齊景公六年,孫武在齊。 四歲:公元前541年,周景王四年,齊景公七年,孫武在齊。晉趙武死,韓宣子執晉政。楚令尹圍殺王自立,是為楚靈王。 五歲:公元前540年,周景王五年,齊景公八年,孫武在齊。春,晉侯使韓宣子聘魯,觀書於太史氏,見《易象》與《春秋》,說:「周禮盡在魯矣,吾乃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 六歲:公元前539年,周景王六年,齊景公九年,孫武在齊。> 齊之田氏放貸,大斗出,小斗進,「民歸之如流水」。 七歲:公元前538年,周景王七年,齊景公十年,孫武在齊。楚會蔡,陳,鄭,許,徐,滕,頓,胡,沈,小邾之君及宋世子佐,淮夷於申(今河南省南陽北)。楚靈王與陳,蔡等攻吳,破朱方(今江蘇省江東),執殺齊慶封。 八歲: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齊景公十一年,孫武在齊。魯廢中軍,四分公室。楚聯越攻吳,敗於鵲岸(今安徽銅陵一帶)。 九歲:公元前536年,周景王九年,齊景公十二年,孫武在齊。楚攻徐,吳人救之,楚令尹子盪攻吳,敗於房鍾(今安徽省蒙城西南)。 十歲: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齊景公十三年,孫武在齊。楚靈王六年,章華之宮落成,召魯君往賀,魯昭公不得已赴楚。衛襄公死,子靈公元立。 十一歲:公元前534年,周景王十一年,齊景公十四年,孫武在齊。楚滅陳。 十二歲:公元前533年,周景王十二年,齊景公十五年,孫武在齊。 十三歲: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齊景公十六年,孫武在齊。田,鮑二氏攻欒,欒施,高疆奔魯。田桓子無宇對貧困孤寡者都發給糧食,其勢益大。 十四歲:公元前531年,周景王十四年,齊景公十七年,孫武在齊。楚靈王十三年,誘殺蔡靈侯,滅蔡,以公子棄疾為蔡公。吳王餘祭死,弟餘眯立。 十五歲: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齊景公十八年,孫武在齊。楚靈王十一年,派兵圍徐以威脅吳。 十六歲:公元前529年,周景王十六年,齊景公十九年,孫武在齊。楚公子棄疾(蔡公),公子比(子干),公子黑肱(子皙,三人均靈王之弟)率陳,蔡,不羹,許,葉之師入楚,靈王西歸自殺,立子比為王。棄疾以靈王將至恐嚇子比,子皙,二人自殺,棄疾即位,名熊居,是為楚平王。吳餘眯二年,來州來(今安徽省鳳台)。 十七歲: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齊景公二十年,孫武在齊。楚平王初立,恐國人及諸侯叛之,乃施惠於民,結好鄰國,息兵五年。 十八歲: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齊景公二十一年,孫武在齊。吳王餘眯死,子僚立。 十九歲: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齊景公二十二年,孫武蒙山求學。齊攻徐,至蒲遂(今江蘇省睢寧西南)。 二十歲:公元前525年,周景王二十年,齊景公二十三年,孫武蒙山求學。吳王僚攻楚,戰於長岸(今長江裕溪口一帶),大敗,失王船「余皇」,公子姬光(諸樊子)夜襲楚軍,奪回「余皇」。 二十一歲: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二十一年,齊景公二十四年,孫武漫遊天下,考察歷史古戰場。 二十二歲: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齊景公二十五年,孫武漫遊天下,考察歷史古戰場。少師費無極(忌)欲平王疏遠太子建,請在城父(今河南省平頂山市北)築城,使太子居之,以通北方。楚在州來築城以拒吳。田書因伐莒功大,景公賜姓孫,食采於樂安。 二十三歲: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齊景公二十六年,孫武在齊,博覽群書,研究歷代戰爭兵法理論,作著《兵法》的准備工作。費無極譖太子建將以方城之外為叛,楚平王召見,建奔宋,繼又奔鄭,為鄭人所殺。楚殺伍子胥父兄及全家三百餘口,伍子胥奔吳。 二十四歲: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齊景公二十七年,孫武,是年與田淑賢成婚。 二十五歲: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齊景公二十八年,孫武在齊。周景王死。國人立長子猛。子朝猛爭位。晉出兵助猛。猛旋死,謚悼公。立其弟訇,是為周敬王。 二十六歲: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齊景公二十九年,孫武在齊。吳王僚八年,攻州來。楚與頓,胡,沈,蔡,陳,許之兵往救,戰於雞父(今河南省固始東南,一說在安徽壽縣西南),楚軍大敗。 二十七歲: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齊景公三十年,孫武在齊。楚平王十一年,以舟師與越人窺吳境,楚平王至圖陽(今安徽省巢縣南境)而還。吳躡楚之後,滅鍾離(今安徽省鳳陽東北)。 二十八歲:公元前517年,周敬王三年,齊景公三十一年,孫武在齊。魯昭公率師攻伐季孫氏,「三桓」聯兵反抗昭公,昭公兵敗奔齊。孔子因魯亂帶弟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 二十九歲: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齊景公三十二年,孫武在齊。楚平王死,子珍立,是為楚昭王。 三十歲: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齊景公三十三年,高昭子聯合欒,鮑,田三家反晏嬰,孫憑參與其中,恐遭敗後株連,孫武奔吳,隱於穹窿中,著成《孫子兵法》十三篇。吳王僚十二年,攻楚圍潛(今安徽省霍山東北)。楚左尹伯卻宛等絕其後,吳軍被困不能退。公子光利用時機,設宴請吳王僚赴會,遣專諸刺王僚。姬光繼位,是為吳王闔廬(閭)。楚伯卻宛等乘吳亂大敗吳師,凱旋而還。費無極,鄢將師妒火中燒,設計殺伯卻宛全家,伯卻宛子伯喜奔吳。國人怨令尹囊瓦,囊瓦殺死費無極,鄢將師。 三十一歲:公元前514年,周敬王六年,吳王闔閭元年。闔閭舉伍子胥為行人,伯喜為大夫。伍子胥奉闔廬之命,請孫武出山練兵斬姬。闔廬拜孫武為元帥兼軍師,執掌吳之國政。 三十二歲:公元前513年,周敬王七年,吳王闔閭二年。孫子在吳。 三十三歲: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吳王闔閭三年。吳取分兵擾楚之策,討吳叛臣,斷楚翅翼,滅徐與鍾吾。 三十四歲:公元前511年,周敬王九年,吳王闔閭四年。吳取三師以敝楚,多方以誤楚之策,攻楚之夷,潛,六,楚軍往救,吳軍攻弦,楚軍往救,吳軍又退。楚人探知吳軍確已返國,乃自回軍。楚軍一退,而吳之又一軍復出,進攻養邑,楚人救援不及,吳遂攻克養邑,殺公子掩余與燭庸。 三十五歲:公元前510年,周敬王十年,吳王闔閭五年。楚聯越伐吳,為吳軍所敗。闔閭使伍子胥增築都城。 三十六歲:公元前509年,周敬王十一年,吳王闔閭六年。孫子在吳。 三十七歲:公元前508年,周敬王十二年,吳王闔閭七年。吳為繼續施行多方誤敵之策,誘桐叛楚,投餌釣魚,囊瓦上鉤,率師攻吳,被吳軍擊敗於豫章,吳遂取巢,獲公子繁以歸。自此役之後,楚國豫章山以東諸邑及附庸,屬國全為吳所有。 三十八歲: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吳王闔閭八年。孫子在吳。楚囊瓦向蔡昭侯索裘及佩玉,又向唐成公索馬,兩君不肯,囊瓦無理扣留唐蔡二君。 三十九歲: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吳王闔閭九年。晉以周王室名義會十八國諸侯於召陵,謀攻楚。晉荀寅向蔡昭侯求賂,不得,伐楚夭折。囊瓦圍蔡,吳往救,開始了吳破楚入郢之戰。吳軍至淮納棄舟,越大別山,進攻楚囊瓦軍於柏舉(今湖北省麻城東),勝機攻入郢都。囊瓦奔鄭;昭王逃入雲夢澤中,被「盜」襲擊,又奔隨。楚申包胥求救於秦,哭秦庭七日,秦哀公乃許出兵。 四十歲: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吳王闔閭十年。秦救楚,敗吳兵,闔閭弟夫概回吳自立,闔閭先回吳,奪回王位。吳軍相繼班師回國。楚昭王回郢。 四十一歲: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吳王闔閭十一年。吳攻楚,敗其舟師,又敗其陸師於繁陽(今河南省新蔡北)。 四十二歲:公元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吳王闔閭十二年。孫武見闔閭日益專橫,生活糜爛,沉溺於酒色,不納臣諫,遂以回國探親為由,隱遁山林,從此史無所記。有人說他回到了齊國,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有人說他功成身隱,以盡天年而終,終年七十五歲,即公元前470年,終於吳國姑蘇,即今江蘇省蘇州市所轄之吳縣。如此等等,俱都傳說而已,皆無史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