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如何閱讀經典
擴展閱讀
數學關於數的知識 2025-01-17 02:57:20
防夏季傳染病小知識 2025-01-17 02:42:20

如何閱讀經典

發布時間: 2022-04-26 01:07:31

① 如何有效地閱讀經典文獻與著作

咬文嚼字,因為這些經典只有將自己讀進了書裡面,才能夠了解到書裡面的內涵,才叫真正的閱讀經典文獻和著作,因為這些書都是經典。

② 如何品讀經典

每年四月有個世界讀書日。在這個月份,聊聊讀書尤其是讀經典這一話題,自然會韻味無窮。一般來講,讀書有三個方面功能:一是實用功能,為了做好工作,學習相關的理論和知識;二是修身功能,得到思想上的收獲和精神上的啟迪;三是休閑功能,沒有明確目的,也沒有功利要求,隨遇而讀,放鬆身心。在我看來,品讀經典,則主要是發揮讀書的修身功能。 在古代,經典兩個字是分開使用的。經字,在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看來,是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意思是說,經是永恆的道理。典字,從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冊字,下面是大,兩者合一為大本大冊的書。經與典合在一起,就是關於永恆道理的書籍。因此,經典是最好的書,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著作。當然,對於經典,有著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兩種認識,價值理性側重從精神層面看待經典,認為經典是關於善和美的學問;工具理性則是從知識層面看待經典,認為經典是關於真的學問。一般所說的經典,是價值理性意義上的經典,是圍繞人的問題,討論研究精神和思想的書籍。品讀這些書籍,就是讀人、讀人生、讀社會、讀智慧。 經典的主要內容是關於人的靈魂和心靈的知識。人是萬物之靈,精神是人類獨有的品格,因而經典要關注人的生存和尊嚴,追問人生價值,思考人類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說,經典要展示理想信念。人在嚴酷的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斗爭中,總有一種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憧憬,這種嚮往與憧憬上升為意識形態,就是理想信念。中國古代的大同世界,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社會,都是屬於理想信念范疇。經典要認識社會規律。這種認識系統化,就是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為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經典要提出價值標准。人類的任何社會活動都需要有價值引領和判斷,否則就會沒有是非、沒有原則,就會出現無序和混亂。儒家提出的仁、義、禮、智、信,二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規范人與人、人與家庭、人與社會關系的作用。經典要強調道德修身。如果說,價值標準是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互動的依據,那麼,道德修身則是人與自身、人與內心互動的依據,這一依據的核心就是善良,與人為善,善待他人。經典要體悟美的內涵。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崇尚美、追求美,是人類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重要動力。概言之,經典就是關於理想信念、思想精髓、價值標准、道德修身和美的書籍。 經典的主要載體是哲學、歷史和文藝作品。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馬克思說過: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因為所有歷史都是關於人的活動的記載,因為一切文學都是人學。所以,哲學、歷史和文藝作品是人類精神追求和思想升華的主要載體,人類精神和思想也主要內含在哲學、歷史和文藝作品之中。閱讀經典,就是要學哲學,看歷史,品讀和欣賞文藝作品。在哲學書籍中,我們遨遊在思辨的王國,感受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樂趣。在歷史書籍中,我們與歷史人物一起呼吸,探尋他們的活動蹤跡,體悟他們的心路歷程。在文藝作品中,我們可以喜怒哀樂,可以愛、可以恨,在愛中追求善與美,在恨中鞭撻丑與惡。 經典的主要特徵是時間久遠和多數人認同。魏晉南北朝時期曾流行駢體文,過於講究對仗工整而沒有內容。唐初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一改駢體文風,注重內容,倡導新的文體,這導致了當時許多文人的不解和非議。杜甫對此評價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歷史正如杜甫的判斷,那些反對的文人及其作品沒有流傳下來,駢體文也沒有再恢復,而王楊盧駱倡導的文體則成為唐詩高峰的前奏曲。由此可見,經典不是流行,也不是時髦。流行與時髦可以喧囂一時,但很快就會灰飛煙滅。經典卻會像江河一樣,萬古長流;像美酒一樣,時間越久越醇美。經典還有一個特徵,就是要得到多數人的認同。這個多數人不是同一時代的多數人,因為同一時代多數人認同的或許就是流行和時髦,而是歷史上的多數人。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說:經典是一個民族或幾個民族長期以來決定閱讀的書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於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熱情和神秘的忠誠閱讀的書。 首先要讀經典,學做人。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提是要修身,也就是做人。倡導讀經典,主要不是為了學到知識,而是為了學做人,弘揚人文精神,培養人文素養。人文精神與人文素養既有聯系,又有差別。聯系是指兩者本質是一致的;差異則表現為人文精神是不讀經典也可能具備的,這是人性善的自然流露。文革期間,很多領導幹部被打成走資派,知識分子被打成臭老九,他們被放逐到農村,農民群眾以博大的胸懷接納了他們,並且給了他們人性的溫暖、人道的關懷。其中很多農民是不識字的,但他們有人文精神。而人文素養則必須通過品讀經典才能培育,這是人性善的自覺表現,是從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個體自我的每一次偉大的提高,都源於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觸。也就是說,每一次品讀經典,都有助於培育和提高人文素養。經典培育的人文素養,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素養,一種無需他人提醒的自覺,一種以承認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一種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善良,一種帶著寬容來看待世界的心靈。這樣的人文素養要求我們既要做好一個社會人,其所履行的社會價值是正直、善良、誠信、寬容等優秀品質;又要做一個好公民,其所履行的社會價值是法治精神、平等意識、自由理念、理性自覺和科學態度。 同時要讀經典,思做事。每個人在社會結構中都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和職責分工,完成這一角色定位和職責分工,就是做事。做人與做事是密切聯系的,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做事是做人的平台。如果從做人的角度分析,讀經典是為了培育人文素養,那麼,從做事的角度分析,讀經典是為了培育職業操守。嚴格意義上說,職業操守也是人文素養的一部分,把兩者分開,是為了便於說明問題。對於領導幹部來說,倡導讀經典,就是要求更好地做事,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讀經典,能夠幫助我們樹立理想信念。只有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才能牢固樹立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而有了理想信念,領導幹部才會像孫中山先生所講的,是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讀經典,能夠幫助我們辦事出於公心。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這一經典中告訴我們,國家機關有一項很重要的職能就是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無論那一類國家,都會提出公平正義的要求。領導幹部執掌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應出以公心,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民造福、為黨分憂。讀經典,能夠幫助我們善於識人用人。領導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識人用人。而讀諸葛亮的《出師表》,知道什麼是忠;讀李密的《陳情表》,知道什麼是孝,就可以在選人用人中正確地研判一個人的品格,以便選好用准幹部。讀經典,能夠幫助我們清正廉潔自律。領導幹部有權,但不能以權謀私,更不能貪腐,確保權力不受腐蝕,這是基本的職業操守。通過品讀經典,有助於領導幹部堅守廉潔從政的道德底線。 讀經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普遍的讀法,主要是學習、理解經典中的精神、思想、道理和智慧,進而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完善人格。另一種是專家的讀法,主要是研究,為了有新的發現,新的求證。絕大多數人讀經典,都屬於普遍的范圍,是為了學習踐行經典中的精神和思想。因此,要堅持讀原著,而不要單純地讀那些注釋經典的書,因為任何一本討論另一本的書,永遠比不上被討論的書;有些注釋不正確的書,還可能把我們引入歧途。那麼,怎樣讀經典,才會有更大的收獲呢? 一要經常讀經典。做人做事,培育人文素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相伴終身的事情,這就要求我們經常讀經典、終身讀經典。在經常品讀經典中接受熏陶,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為人處世和一言一行,就像春風化雨那樣,不知不覺地在塑造著我們的人格。而且,不同的經典從不同的方面闡述同一思想、同一道理,這也要求我們經常讀經典,廣泛涉獵,加深對經典中的精神和思想的理解,更好地指導我們做人做事。魯迅先生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要經常讀經典、廣泛讀經典。 二要反復讀經典。經常讀經典,是強調廣泛性,讓經典對我們的人生發揮潛移默化的影響;反復讀經典,則是強調專一性,就是要對一部經典讀許多遍,真正讀懂弄通其內涵和意義,並自覺地運用於人生實踐。經常讀經典與反復讀經典雖有差異,實則互補。毛主席是反復讀經典的範例,他把《共產黨宣言》讀了十幾遍,《紅樓夢》也讀了許多遍,而二十四史更是伴隨他一生。提倡反復讀經典,是因為經典之為經典,是不可能讀一遍就能全面領會和正確把握的,而只能是好書不厭百回讀,個中滋味只自知。更重要的是,對於同一經典,年輕時的理解與年紀大時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年輕時可能只是字面上的理解,而年紀大時的理解,則帶著歲月的風霜和人生的歷練。這也要求我們反復讀經典,不斷獲得新的理解和認識。 三要交流讀經典。一個人對經典的理解總是有局限性的。同學之間、同事之間、同志之間、朋友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經典的理解,並能在觀點碰撞中產生思想火花。同時,每個人的經歷不同,讀經典的體會也不盡相同,互相交流讀經典,可以使我們學習得更加深入,理解得更加完整。交流切磋,既是品讀經典的好習慣、好方法,也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營造健康和諧的人文環境。交流讀經典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兩人之間是小范圍的交流,讀書會、研討會是一種集體交流,現在是信息時代,還可以上網交流或在線交流。 陸游有詩雲: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閑看玉溪詩。從這首詩可知,古人大概也是讀書時間不夠,而現代人欠讀書的債可能更多。因此,要在節假日、在八小時之外,把更多的時間用於讀書,用於經常讀經典、反復讀經典、交流讀經典,從而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完善我們的人格,使我們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操守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③ 怎樣閱讀經典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對經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讀法.一個學者可以把經典當做學術研究的對象,對某部經典或某位經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證和詮釋的工夫,從思想史、文化史、學科史的角度進行分析.這是學者的讀法.但是,如果一部經典只有這一種讀法,我就要懷疑它作為經典的資格,就像一個學者只會用這一種讀法讀經典,我就要斷定他不具備大學者的資格一樣.唯有今天仍然活著的經典才配叫做經典,它們不但屬於歷史,而且超越歷史,彷彿有一顆不死的靈魂在其中永存.正因為如此,在閱讀它們時,不同時代的個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種靈魂覺醒的驚喜.在這個意義上,經典屬於每一個人.
作為普通人,我們如何讀經典?我的經驗是,無論《論語》還是《聖經》,無論柏拉圖還是康德,不妨就當做閑書來讀.也就是說,閱讀的心態和方式都應該是輕松的.千萬不要端起做學問的架子,刻意求解.讀不懂不要硬讀,先讀那些讀得懂的、能夠引起自己興趣的著作和章節.這里有一個浸染和熏陶的過程,所謂人文修養就是這樣熏染出來的.在不實用而有趣這一點上,讀經典的確很像是一種消遣.事實上,許多心智活潑的人正是把這當做最好的消遣的.能否從閱讀經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極大愉悅,這差不多是對心智品質的一種檢驗.不過,也請記住,經典雖然屬於每一個人,但永遠不屬於大眾.我的意思是說,讀經典的輕松絕對不同於讀大眾時尚讀物的那種輕松.每一個人只能作為有靈魂的個人,而不是作為無個性的大眾,才能走到經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於閱讀經典這種美妙的消遣,你就會發現,你已經距離一切大眾娛樂性質的消遣多麼遙遠.
經典是人類精神財富的一個寶庫,它就在我們身旁,其中的財富屬於我們每一個人.閱讀經典,就是享用這筆寶貴的財富.凡是領略過此種享受的人都一定會同意,倘若一個人活了一生一世,從未踏進這個寶庫,那是遭受了多麼巨大的損失啊.

④ 怎樣閱讀經典名著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因為故事性強而且很多故事都耳熟能詳, 人物形象也鮮明生動,而且由於在《三國演義》之外,學生們能夠通過很多其他的書本或者成語故事或者其他方式接觸到其中的人物故事, 所以很多學生可能即使沒有讀過這本書,也會對書本中的故事了解得比較多。 所以,閱讀《三國演義》,如果主要聚焦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可能會覺得是一本簡單易讀的書。

從文本精讀的角度,我們一般推薦老師和同學們對名著經典深入細致的閱讀。尤其是名著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這樣的一本書會提供比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以及文學語言要廣泛得多的內容,他們展現的更應該是一個時代和社會的全景圖畫,或者一個時代通過某一個具體時間的一個縱深的隧道,不管哪一種,都可以為我們提供豐富的社會時代內容。

經典名著的精讀,可以從整本閱讀的角度,通過六個鏡面閱讀法來實行的。所謂的六個鏡面,就是針對一個精讀的文本,從地理、宗教、藝術和建築、政治和政府、經濟、社會結構等幾個不同的方面,來分析一部作品所包含的文化的和時代的信息。這種方法有時候也被稱之為「GRAPES」閱讀法。

⑤ 如何閱讀文學經典

1、了解作者的背景和生平,以了解他的思想,有助於理解他的作品。
2、如果是看小說,第一次看的時候就不用細讀,看完之後反思一下,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對你的啟發。第二次看就細讀,在每個事件中理解作者的意圖。如果是看詩歌,就得一首一首地細讀,結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來理解。
3、讀完一部經典就寫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後也看看別人的讀後感,與自己的理解比較一下。

⑥ 如何閱讀經典書籍

經典書籍之所以作為經典流傳下來,肯定是有一定的深意,讀書的過程就不是像讀普通消遣的書關注故事情節發展就行了,更多的需要邊看邊思考,作者描寫想表達的深意,養成辯證型思維習慣。經典的書籍需要多次的閱讀,每次讀書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像紅樓夢的書中展現給大家的美食,葯方,詩詞歌賦,人物關系,建築等全方位的小型社會,每一項都是需要學習和研究的。現在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非常有必要,從小學會怎麼讀書,除了廣泛閱讀之外還需要有深度的閱讀,自從我讓孩子上了敏學深度閱讀,學習整本書的閱讀方法之後讀書的角度都不同了,知道思考和應用了,這個是最難得的,老師講的方法非常實用,收獲很大。

⑦ 如何閱讀經典名著

個人認為至少有這么幾點:
1、了解
如果我們打算要去讀某本名著時,那麼先要對這本名著,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深入地去理解這本書,也讓自己能夠更加有興趣。
要全方位地去了解,了解名著的成書年代,還作者以及到時的背景,只有了解了這些之後,那麼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名著。
2、粗讀
說起讀書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是最為大家推崇的那就是先粗略地看一遍,然後再把名著放下來,先消化一段時間。讓自己慢慢地去適應名著,只有這樣,對於一本名著能不能讀懂,那是最為關鍵的一步。粗讀是一種比較好的讀書方法,它讓你快速去閱讀一遍,然後放下,再慢慢地消化。
3、細讀
當你精讀過了一遍之後,那麼就要細讀了,要認認真真地再去讀一遍,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更加深刻地理解名著的內容和精神。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理解一本名著。其實不管是不是名著,即使一般的書,那麼在讀過了一遍之後,那麼也是要再次去詳細地閱讀一遍,如果不這么做的話,那麼會很容易就忘記,以前所看過的內容。
4、做筆記
這是一個很必要的步驟,如果你只是草草地讀幾遍,然後便把那本書擱下,那麼肯定是吸收不了什麼,也無法做到真正的理解名著。所以還是要做筆記,把讀書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寫下來,久而久之,一本名著,那麼就會深入到你的靈魂里。

⑧ 大學生應該怎麼閱讀經典

文學經典是經過歷代讀者長期反復閱讀鑒賞而篩選出來的文學精華,體現了一個民族較為穩定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思想情感和審美理想,代表了一個民族文學的最高成就。而文學經典形象的間接性、內容的廣闊性和思想的深刻性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想像力,使其在充分認識社會生活的多樣性與復雜性、體驗人類情感的豐富性與細致性、領悟思想認識的獨特性與深刻性的同時,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完善個性品質、提高品位修養。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文學經典的閱讀讀對素質教育的特殊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講經典,就是引導學生讀原典,一字一句、一章一節、一篇一篇,老老實實地讀,以吸取最廣泛的精神資源。吸收得愈多愈廣,精神底氣愈足,就愈能在獨立的選擇、消化、融會、創造中建立起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作者、老師的講解,只是一個引導,最終是要將讀者、學生引向讀原著。學生最終能夠自己閱讀原典,有自己的獨立體會、認識,而不受老師的闡釋約束,限制,這就達到了目的,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最好的效果。

除舉辦文學經典講座以外,還可以組織引導文學社團,創造交流平台。文學社曾經是校園文化的主要風景之一,作為「象牙塔中的象牙塔」,為文學愛好者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平台,潛移默化中熏陶陶冶著學生的心靈和審美眼光。「五四」時期,全國各地影響較大的文學團體和社刊不下百餘種,它們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陣地,推動、參與了五四文學革命的興起。在商業大潮滾滾而來的今天,隨著純文學的邊緣化,文學團體的影響力也在縮小,但其所凝結的人文內涵和人文精神仍然是客觀存在的。文學社團作為文學青年的集結地,可以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改變隨意自由的閱讀狀態、疏導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同時,重獲詩性啟蒙,提高人文素養。同時,通過文學社對學校活動的參與,在學生中形成「輻射」作用,將更多的文學愛好者吸納進來,逐步形成閱讀文學經典、增強個人內涵的校園文化氛圍,為文學經典重回讀者提供土壤。

⑨ 如何閱讀經典呢

閱讀經典一定是要體會一下經典中所蘊含的中心思想。還有就是,作者在字里行間是想要告訴我們一件什麼事情,想要使得印象深刻的話,那麼就需要你在閱讀的同時,寫一些閱讀筆記,或者是對於自己的一些想法,做好記錄,這樣你在看的時候會引起自己的共鳴,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能夠稱之為經典的閱讀,那麼就是凝結著人們的智慧,而且是作者嘔心瀝血的成果,所以說他們是值得閱讀的。你要抱著一種敬畏的心態去了解作者如何寫出這樣的文章,他是在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之下完成這樣的寫作。所以說閱讀一個經典,就是與作者的對話,一定要有心與心的碰撞,讀完之後要有自己的想法。

也許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在讀完一本書之後的一個月,或者是半年之內,還是對他的印象特別深,但是過了這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開始慢慢的模糊,這里,我來分享一個辦法。就是你再讀一些文章的時候,要了解一下作者寫作的背景。或者是這一個文章,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麼?然後把這些東西記錄下來,那麼就算是長時間不看的話也是會有比較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