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經典詭辯
擴展閱讀
疫情流感知識講座 2025-01-15 18:17:58
律師風險防範知識講座 2025-01-15 18:16:30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經典詭辯

發布時間: 2022-04-24 05:14:04

Ⅰ 關於詭辯論有什麼經典的故事嗎

白馬非馬

中國古代偉大的邏輯學家公孫龍(約公元前320--250年)提出了一個命題:白馬非馬。對於一般人,說「白馬是馬」就如同說「張三是人」一樣,清楚明白,准確無誤。怎麼可能「白馬非馬」呢?

孔子的六世孫,大名鼎鼎的並自認為聰明的孔穿,為了駁倒公孫龍的主張,找上門去辯論,結果被公孫龍駁得無以應對,吃了敗仗。

辯論是在趙國平原君家裡進行的。孔穿對公孫龍說:「向來聽說先生道義高尚,早就願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馬不是馬的學說!請你放棄這個說法,我就請求做你的弟子。」

「白馬非馬」是公孫龍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棄,那他公孫龍也就不成其為公孫龍了。所以公孫龍回答孔穿說:「先生的話錯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於白馬的學說罷了。現在要我放棄它,就沒有什麼可教的了。」

接著公孫龍又批評孔穿的求學態度:「想拜人家為師的人,總是因為智力和學術不如人家吧;現在你要我放棄自己的學說,這是先來教我,而後才拜我為師。先來教我,而後再拜我為師,這是錯誤的。」

在前哨戰中,孔穿已處於下風。公孫龍不愧為一位能言善辯的邏輯學家。他在教訓過孔穿以後,又針對孔穿其人,宣傳起自己的理論。公孫龍引經據典地說:「白馬非馬的說法,也是孔仲尼(孔子)所贊同的。」孔子所贊同的,你孔穿還能不贊同嗎?

公孫龍對孔穿講了一個故事:當年楚王曾經張開[繁弱弓],裝上[亡歸箭],在[雲夢]的場圃打獵,結果把弓弄丟了。隨從們請求去找。楚王說:「不用了。楚國人丟了弓,楚國人拾了去,又何必尋找呢?」

仲尼聽到了說:「楚王的仁義還沒有做到家。應該說人丟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說楚國呢?」公孫龍評論道:照這樣說,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人們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說法,卻否定我把白馬與馬區別開來的說法,這是錯誤的。

末了,公孫龍又做了總結性的發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學術,卻反對仲尼所贊同的觀點;想要跟我學習,又叫我放棄所要教的東西。這樣即使有一百個我這樣的人,也根本無法做你的老師啊!」孔穿無法回答。

「白馬非馬」這個命題本來是戰國時稷下的兒說最先提出的一個命題。兒說的本意是什麼,後人已無從查考。

可以說,從「白馬是馬」到「白馬非馬」,是邏輯思維從低級階段到了一個高級階段的表現。

(1)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經典詭辯擴展閱讀:

詭辯論的實質:

詭辯論是形而上學的變種,它是主觀主義、相對主義和折衷主義。

因為他們不承認客觀事物的存在及其規律性,抹殺概念的客觀內容,不從事物的本質聯系中把握問題,而是歪曲現實,按照主觀願望隨意抽取客觀事物中的某些片段,來證明早就定下的原則。同時誇大事物相對的方面,否認客觀事物之間有本質的區別,用相對性排斥絕對性。

詭辯論本身是一種方法論。更確切地說,詭辯論是一種論證方法,它的根本特點是一種歪曲的論證。詭辯既不同於一般的武斷,也不同於謠言。

武斷是根本沒有理由,人們一看就看得出它是強詞奪理;謠言,它純粹是無中生有,人們一聽就能聽出它是居心險惡。詭辯在論證其道理時,總是要拿出一大堆的「根據」,所以,在表面上,它很能迷惑一部分人。

Ⅱ 巧舌如簧,中外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大辯論

1、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和朋友惠施出遊,在濠水的一座橋樑上交談。莊子看著水裡的鰷魚躍出說:「鰷魚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兒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斷定的。」莊子說:「請回到我們開頭的話題。你說:『你哪裡知道魚的快樂』等等,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躍出水面的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橋上知道的。」(我站的位置比魚高)

2、列寧和普列漢諾夫

列寧和普列漢諾夫在十月革命問題上的分歧,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布爾什維克是否應該發動十月革命奪取政權,也就是十月革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問題。二是奪取政權後是否應該立即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或者說是否應該立即實行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

十月革命雖然已過去了 90 多年,但重溫當年列寧與普列漢諾夫這場歷史性的大辯論,從中認真吸取教訓,避免重蹈歷史覆轍,對於今天的共產黨人和社會主義者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的意義。

3、白馬非馬

「白馬非馬」是公孫龍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棄,那他公孫龍也就不成其為公孫龍了。所以公孫龍回答孔穿說:「先生的話錯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於白馬的學說罷了。現在要我放棄它,就沒有什麼可教的了。」

接著公孫龍又批評孔穿的求學態度:「想拜人家為師的人,總是因為智力和學術不如人家吧;現在你要我放棄自己的學說,這是先來教我,而後才拜我為師,這是錯誤的。」

在前哨戰中,孔穿已處於下風。公孫龍不愧為一位能言善辯的邏輯學家。他在教訓過孔穿以後,又針對孔穿其人,宣傳起自己的理論。公孫龍引經據典地說:「白馬非馬的說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贊同的。」意思是:孔子所贊同的,你孔穿還能不贊同嗎?


4、離堅白

公孫龍認為,一塊堅硬的白石,用眼看不會看出它是否堅硬,只能看到它是白色的,用手摸不能感覺其白色,只能感覺到其堅硬,所以世界上只有白石和堅石,沒有堅白石。這是戰國名家著名的詭辯論點。

眼看不到石之堅,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無堅」(視不得其所堅,而得其所白者,無堅也);手摸不到石之白,只能觸及石之堅,因此「無白」(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堅,得其堅也,無白也)。

看到白時、感覺不到堅,看不到白時、感覺得到堅,看與不看、結果相離,由此推論「石」之中「堅、白」不可並存,故相互分離。(得其白,得其堅,見於不見離,不見離,一一不相盈,故離)。

這種論點具體分析了各種感官對於事物的感受方式的特殊性,認為人們感覺接觸到的事物的各個屬性,都只能是絕對分離的獨立體。

5、兩小兒辯日

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決斷之事。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贊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於探求客觀真理,並能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Ⅲ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經典的詭辯

張儀。蘇秦 合縱連橫諸葛亮 舌戰群儒唐雎觸龍 觸龍說趙太後 藺相如 完壁歸趙子貢(孔子徒弟) 利口巧辯,多才多藝,出相兩國

Ⅳ 中國歷史上最能忽悠的「大師」是誰

第10名、最山寨的大忽悠——史思明

第9名、最雷人的大忽悠——安祿山

第8名、最有文化的大忽悠——諸葛亮
第7名、最牛人的大忽悠——徐福
第6名、最具投資理念的大忽悠——呂不韋

第5名、最會詭辯的大忽悠——張儀

第4名、最懂邏輯的大忽悠——蘇秦

第3名、最草根的大忽悠——馮諼

第2名、最會下猛葯的大忽悠——晏嬰

Ⅳ 歷史上著名的詭辯問題有那些

1、白馬非馬

這個著名的詭辯問題出自公孫龍的《白馬論》,他首先提出馬是用來稱呼馬的形體的,白是用來稱馬的顏色,而不是稱呼馬的形體,所以說白馬不是馬。

其次,他說明馬包括所有的各種不同顏色的馬,「白馬」只限於白色的馬,與黑馬,黃馬的外延排斥,所以「白馬」是與「馬」不同的。

2、亞里士多德《謬辯篇》

亞里士多德曾經提出這樣一個詭辯問題:你有一條狗,它是有兒女的,因而它是一個父親;它是你的,因而它是你的父親;你打它,就是打你自己的父親。

3、整袋穀子

1粒穀子落地時沒有響聲,2粒穀子落地時也沒有響聲,3粒穀子落地時還是沒有響聲……

以此類推,1整袋穀子落地時也不會有響聲。

4、羅素是教皇

哲學家羅素曾經用一個荒謬的等式證明了羅素是教皇的結論。

假定2+2=5;等式的兩邊各減去2,得出2=3;易位得3=2;兩邊各減去1,得出2=1;

教皇與羅素是兩個人,但既然2=1,教皇與羅素就是1個人,所以羅素是教皇。

5、犬羊相同

先秦名辯學家惠施曾提出過一個「犬可以為羊」的詭辯命題。可以這樣論證:犬是四足、有毛、胎生動物,羊是四足,有毛,胎生動物,所以,犬就是羊。

Ⅵ 哲學經典詭辯

以下簡要列舉名稱,以供參考。具體內容可按名稱搜網路,均有詳細介紹。
如果想要研究,就得有探索的精神。謝謝。
先舉三個我喜歡的:
1.羅素悖論;同類的有歐布里德五大悖論;鱷魚悖論,理發師悖論,預言家悖論;

究其根源都是陷入了自我否定的循環。

2.阿喀琉斯追龜論;中國相同的有「飛矢不動」;

3.另外還有關於「那一艘是真正的王後號帆船」的本體悖論;

以上都可歸為語言悖論(2除外);
其他還有現實悖論:能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性本善還是性本惡;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嗎;為道與為學正好相反嗎?

文化悖論:菜園悖論,德爾圖良悖論「為什麼要信仰荒謬的」;清水與鑽石哪個更值錢;事物是變遷的嗎?

邏輯悖論:
阿喀琉斯追龜論、全能悖論「上帝能不能造出自己舉不起來的大石頭」

認識悖論:
蘇格拉底「怎樣知道自己一無所知」、戰國辨者十三悖論、嵇康悖論「聲音有沒有哀愁和歡樂」、懷疑者悖論「能不能懷疑自己的懷疑」、高爾基亞三大悖論「萬物存在還是不存在」。

Ⅶ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的辯論有哪些

范縝的辯論啊 多出名啊。

范縝(約450~約515)fàn zhěn
中國南朝齊、梁時思想家,無神論者。字子真。南陽舞陰(今河南泌陽縣西北)人。曾任寧蠻主簿、尚書殿中郎、宜都太守、晉安太守。他曾同佛教有神論者進行了兩次公開的論戰。范縝反對佛教因果報應說,認為人生好比同一棵樹上的花朵,有的花瓣被吹到廳堂,也有些花瓣飄落進糞坑中,這完全是自然現象,毫無因果可言。對於形神之辯,他認為,形神相即,不得分離。精神離開形體,不能單獨存在。著有《神滅論》、《答曹思文難神滅神》(即《答曹舍人》)。
天監六年(507)任中書郎時正式發表《神滅論》。他斷言死精神消滅,不可能成佛,人的富貴貧賤並非天生命定,因果報應純系無稽之談。范縝的《神滅論》一出,「朝野喧嘩」。統治者為了肅清它的影響,曾下了一道《答臣下神滅論》的敕書,用權勢來壓迫范縝;同時,又動員了王公、權貴、僧侶六十多人,發表了七十多篇文章來圍攻范縝。竟陵王蕭子良又施以危壓引誘,范縝仍堅守己論,不肯屈從。子良使王融謂之曰:『神滅既自非理,而卿堅持之,恐傷名教。以卿之大美,何患不至中書郎,而故乖剌為此,可便毀棄之。』縝大笑曰:『使范縝賣論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書郎邪?』(《南史·范雲傳》)

Ⅷ 諸子百家中,哪些以詭辯著稱的名家最後都去了哪裡

但凡提及中國古代著名的辯題,自然少不了“白馬非馬”這一命題的存在,而白馬非馬的典故,則又和諸子百家中一向以詭辯著稱的名家有著莫大的淵源。從現有的史料文獻上來看,白馬非馬的命題最早出現於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子的口中,並被收錄於《公孫龍子》一書中,為世人揭開了一種不同於正常辯論的形式,即我們所俗稱的詭辯派。

何為詭辯呢?說白了就是有點兒讓人摸不著頭腦,很容易就被對方在言語中繞進邏輯的怪圈。

舉個例子,白馬非馬探究的是名實之間的關系,就和公孫龍另一個“離堅白”的學說大相徑庭。簡單來說,離堅白就是指你看到一個白石頭,卻感受不到它的硬度,但你將石頭撿起來,卻只能摸到他的硬度,無法摸到他的顏色。而你眼中看到的顏色,和手中感受到的硬度,是兩種分開的東西,它們並不能夠被一方同時感受到。這樣一來,白石頭和硬石頭就是兩種東西。

因此,名家的沒落只能歸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性。但好在名家的典籍得以流傳,不至於似陰陽家那般被時代的洪流徹底吞沒。

Ⅸ 什麼是詭辯之術

歷史上的詭辯從以下幾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詭辯的巧妙。 白馬非馬「詭辯」一詞在我國可查的文獻資料中,最早出現於漢代劉安《淮南子·齊谷訓》中:「詆文者處煩擾以為智,多為人危辯。久稽而不決,無益於訟。」人危辯既詭辯。稍後,《史記·屈原賈生傳》中說:(靳尚)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漢書·趙王彭祖傳》中說:心刻深、好法律,持詭辯以中人。」從這些史料中可以看到,詭辯一詞一一開始就是指那種似是而非,顛倒黑白的議論。 大凡是自認為有點文化的人,應該不會對中國文化史上有名的哲學命題「白馬非馬」陌生!提出此命題的作者公孫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算是中國詭辯的鼻祖。在那篇著名的《白馬論》中,他的論證邏輯總體如下:提出馬是用來稱謂馬的形體的,白是用來稱謂馬的顏色不是稱呼馬的名形體,所以說白馬不是馬;再從概念的外延上對「白馬」與「馬」加以區別,「馬」這個概念的外延廣,包括所有各種不同顏色的馬,「白馬」這個概念的外延狹,只限於白色的馬,與黑馬,黃馬的外延排斥,所以「白馬」是與「馬」不同的。然後再分別從不同角度,層次論證自己的邏輯觀點。實質上,公孫龍把「馬」,「白」,「白馬」這些概念都理解成全是孤立的——即割裂了一般和個別統一的關系,把差異和統一絕對對立起來,認為一般可以脫離個別存在,這就陷入了形而上學的詭辯! (有興趣者可以參看《公孫龍子》或《漢書·藝文志》,共著錄有十四篇。) 關於詭辯,黑格爾曾有過非常精闢的議論:「詭辯這個詞通常意味著以任意的方式,憑借著虛假的根據,或者將一個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動搖了,或者將一個虛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動聽,好像真的一樣!而詭辯往往有著迷人的外表,貌似正確,好像很有邏輯性,論證性,但其實是違犯邏輯的! 打它,就是打你自己的父親比如,亞里士多德的《辯謬篇》中,記載有這么一則詭辯: 你有一條狗, 它是有兒女的, 因而它是一個父親; 它是你的, 因而它是你的父親; 你打它,就是打你自己的父親。 這則詭辯使用了推論,披著一層迷人的面紗,乍看過去似乎無懈可擊,因而具有某種欺騙性。其實不然,事實上它犯了偷換概念的謬誤,懂得辯論或參加過辯論賽的人應該知道「偷換概念」這詞的經典性,故它是反邏輯的,是荒謬的!可以這么講,詭辯是故意為其錯誤的主張所作的似是而非的論證,目的在於混淆視聽、顛倒黑白,企圖將真理說成謬誤,或將謬誤說成真理。這也是詭辯最本質的特點。這里我們不能落下位於愛琴海的古希臘文明,作為西方文化發源地自然也不乏詭辯能人,當然在這里我並不是有推崇詭辯的意思,只是想讓大家明白,詭辯的出現機率是極高的,但關鍵要看你是如何看待它的!

Ⅹ 公孫龍是古代的邏輯學家,其詭辯之術常令當時大儒無言以對。

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聽起來很荒謬,從哲學上講,是違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的原理.矛盾的特殊離不開矛盾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事情無論怎樣特殊,它總是和同類事物的其他事情有共同之處,總要服從這類事物的一般規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公孫龍故意誇大白馬的個性和特殊性而否認白馬作為馬的共性\普遍性,這顯然是很荒謬的.然而公孫龍看到了個性與共性的不同,也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