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如何背論語經典名句
擴展閱讀
哪裡有賣正版的動漫 2024-11-19 02:22:16
數學選修12的知識要點 2024-11-19 02:13:02

如何背論語經典名句

發布時間: 2022-04-23 22:50:06

① 論語經典名句100句及其意思

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衛靈公》

【注釋】犯了錯誤卻不改正,那就是最大的過錯呀。

2.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因,毋我。

——《論語·子罕》

【注釋】孔子杜絕四種毛病:不主觀臆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成見,不自私自利。

3.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論語·里仁》

【注釋】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的人所犯錯誤的性質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有沒有仁德了。

談處世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為政》

【注釋】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

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里仁》

【注釋】君子關心的是道德,小人關心的是土地;君子關心的是法度,小人關心的是好處。

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論語·里仁》

【注釋】君子懂的是道義,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衛靈公》

【注釋】君子一切求之於己,小人一切求之於人。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顏淵》

【注釋】君子要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助長別人的壞事;小人與此相反。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

【注釋】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② 論語中的經典名句有哪些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述而》

白話文釋義: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選擇他們的優點支學習,找出他們缺點加以改正。

2,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子路》

白話文釋義:說話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結果,這是淺薄固執的小人嗎!或許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為政》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真不知他怎麼辦。就像大車的橫木兩頭沒有活鍵,車的橫木兩頭少了關扣一樣,怎麼能行駛呢?」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學而》

白話文釋義: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

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學而篇》

白話文釋義: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里仁》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看見有德行或才乾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③ 《論語》中的名句

1、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篇》。志存高遠,樂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簡朴,又有何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格局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子罕篇》。艱苦的環境,困難的時刻,最能考驗一個人的品性。百折不撓,不輕言放棄,才可能有所成就。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篇》。別人身上總有自己學習地方,對於他人好的地方,不妨加以學習和利用,而對於不好的地方則想辦法改進。不盲目排斥他人,隨時隨地的學習,不成功也難。

4、「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篇》。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那些最終登臨絕頂的人,體力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們絕對是最有信念的。不自我設限,勇於進取,才不至於半途而廢。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事先做好了應有的准備工作,自然順風順水,事半功倍。

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季氏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麼樣的朋友,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好的朋友,可以相互提攜互相促進,共同進步,反之,擇友不善終究會累及自身。

7、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改變別人難,改變自己易,既然這樣,倒不如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以包容寬厚的心態待人,自然更容易被人接受,大家其樂融融豈不更好?

8、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篇》。過於質樸直率,就會顯得粗野,但是太在意繁文縟節、文辭修飾,又顯得華而不實。文與質相得益彰方顯君子本色。

④ 《論語》中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句,你能記住幾個

《論語》是儒家最為重要的一部經典,流傳了兩千多年,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可以說,只要是一個中國人,基本上都能說上幾個《論語》中的名句。有的可能就是從電視上、小說中、別人口中知道的,他雖然知道這些名句,卻未必知道出自《論語》,但這並不妨礙《論語》這部經典對我們國人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下面列舉幾個自己熟悉的名句,與大家分享:

四、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佾第三》

這句話我們在小說和電視劇中經常聽到,都很熟悉。這句話是孔子說的,為什麼說,是因為魯國大夫季孫氏擅用天子的禮樂,等於不把君主放在眼裡,所以孔子發出了以上的評論:「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意思是說,季孫氏連這種事都可以做,還有什麼事,是他不忍心去做的呢?也就是說,這種事都做得出來,那就沒有他做不出來的事情了。

五、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里仁第四》

我們看古裝電視劇,古人說話往往都是慢吞吞地,不像現在人說話這么快,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擔心自己說到而做不到,給自己帶來恥辱,古人對誠信二字看得很重,言出必行,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飯可以多吃,話不能亂講。

⑤ 論語十句經典名句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譯文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彬彬有禮。而後君子。

4、其為人也。奮發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5、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6、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7、子不語:怪。力。亂。神。

8、有教無類。

9、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堪稱好學也已。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1、譯文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12、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3、小不忍。則亂大謀。

14、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5、正人喻於義。君子喻於利。

16、譯文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7、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8、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1、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22、譯文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

23、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8、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

29、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30、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篤信好學。守逝世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32、君子憂道不憂貧。

3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可開交?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⑥ 論語經典名句50句

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沒有對將來的考慮,就必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愁。

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聰明智慧的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不要的東西,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處而不盲從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諧相處。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養,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頭,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為謀。

立場不同、觀點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議謀劃了。

9、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經》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話概括它的全部內容,就是:思想純潔,沒有邪惡的東西。

10、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遇事不困惑,五十歲懂得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時隨心所欲,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1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時時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新的更深的知識,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團結群眾但不相互勾結,小人拉幫結派而不團結群眾。

1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才是明智的。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呢?

15、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聽到傳聞不加考證隨意傳播,就是拋棄了道德。

16、朝聞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曉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裡都有朋友啊。

1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要反省自己。

20、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貧窮而沒有怨恨很難,富裕而不驕狂是容易的。

21、德不孤,必有鄰。

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必然有同他相親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

形容一個人,像腐朽的木頭一樣無法再雕琢,象糞牆一樣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對這個人比較失望了。

23、聽其言而觀其行。

評判一個人的時候,要看他說的話,觀察他的言行舉止,才可全面了解。

2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形容人聰敏又好學,能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

25、三思而後行

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後才行動。

2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個人內在的質朴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顯得粗野,外在的文采勝過內在的品質,就未免浮誇虛偽。只有文采和質朴配合恰當,然後才能成為君子。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對任何事業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實行它為快樂的人。

28、巧言令色,鮮矣仁。

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的。

29、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倦怠,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0、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貴,就像浮雲一樣不確定。

3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個小群體里,一定有可以作為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對於他的缺點,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2、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君子總是心胸平坦寬廣,小人經常憂愁傷。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開闊,意志堅強,因為擔子沉重而且道路遙遠。

3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考慮那個位置上的事。

3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廣泛學習鑽研,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出問題並且聯系實際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6、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軍可以喪失它的主帥,一個男子漢不可以喪失他的志向。

37、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時節,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凋謝的。

3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幫助別人做成壞事。小人與此相反。

39、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飯為恥的人,是不值得與他交談的。

40、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為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真誠,教別人的東西自己有沒有研習好。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達命令,群眾也會自覺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達了命令,群眾也不會服從。

42、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貪圖小利。想求速成,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過去的的事已經不可挽回了,將來的事還來得及改正。

44、以約失之者鮮矣。

經常能約束自己的人,犯錯誤的時候就少了。

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習並且不斷溫習,是件愉快的事情,有遠方的朋友來做客,是件讓人快樂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46、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古人學習的人是為了提高自己,現在學習的人是為了炫耀給別人看。

47、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見到財利時,能想到道義;見到國家有危難時,願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48、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君子不會根據言論推舉選拔人才,也不會因為某人有缺點錯誤而廢棄他的言論。

49、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花言巧語會敗壞道德,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情。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⑦ 論語經典名句100句

1、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4、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禮的作用,在於使人的關系和諧為可貴。)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

7、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論語·述而》(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十分快樂而忘記了憂愁,沒有感覺到老年將要到來。)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⑧ 《論語》經典名句100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述而》

白話文釋義: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選擇他們的優點支學習,找出他們缺點加以改正。

2,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子路》

白話文釋義:說話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結果,這是淺薄固執的小人嗎!或許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為政》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真不知他怎麼辦。就像大車的橫木兩頭沒有活鍵,車的橫木兩頭少了關扣一樣,怎麼能行駛呢?」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學而》

白話文釋義: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

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學而篇》

白話文釋義: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里仁》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看見有德行或才乾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⑨ 論語經典名句及出處

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了過失並不可怕,怕的是知錯不改,那就是真正的過錯了。

2、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這是孔子評論弟子顏回的話。遇事遷怒與人,同樣的錯誤犯兩次,這兩種毛病,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有,顏回正是因為杜絕了這兩種毛病,才受到老師的高度贊揚。

3、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

這里的「三」,意思是多次,不是具體數字。因為我們自己犯了錯誤很難察覺,所以一天要多次地反省自己。

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里仁》

大富大貴,是我們人人都嚮往的,但如果是通過不正當手段而得到的,我們寧可不要。

5、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如果早上能夠悟道,即使晚上就死去,也是非常值得的。

6、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

古代讀書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修為自己,現在人讀書的目的,在於做給別人看。

7、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到了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的葉子是最後才凋零的;只有經過最艱苦的考驗,才知道誰是最堅強的。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自身行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別人也會跟著行動;自身行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別人也不會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