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典誦讀 如何開展出新意
讀經教育本身應該把握的四個要領,即:
一,及早讀經,愈早愈好。從胎教做起,為原則性的最早。自未出生至百歲人,從知道的那一刻讀起,是為各個人的最早。
二,老實讀經,愈老實愈好。讀真正的經,如從論語讀起,是教材上的老實。只管獃獃地讀,不解釋,沒花俏,是教法上的老實。
三,大量讀經,愈大量愈好。用盡可能多的時間,讀盡可能多的經典,反復盡可能多的遍數。
四,快樂讀經:以上三點做到了,快樂之情,自然源源而來。王財貴先生曾經對「快樂讀經」有如下的闡釋:「要達到『快樂讀經』的效果,塾內須有一種『學堂特質』,老師須有一種『老師的人格特質』,即在客觀方面,純粹以『教育』為心,其它條件參雜愈少愈好;在主觀方面,能體貼人性,知兒童,愛兒童,以協助兒童之生命成長為第一關切所在。在日常規矩的管教上,能寬嚴得中,既不可放任,也不可太過拘束。最重要的關鍵是:對讀經要深具信心,深知只要引導兒童老實讀經,必能讀出味道,而且只要持續大量讀下去,經典熏陶之力將日益顯著,以此信心自我鼓舞並鼓舞學生,老師的情緒即能隱定,而給孩子有一種深厚可靠的安全感。孩子讀經有了成就,又有一種心靈的厚重感,他是很愉快幸福的,那時,孩子的生活規矩也就不必太多要求而自然容易順情順理了。」
有什麼想法可交流,郵[email protected]
『貳』 如何進行經典詩文誦讀教學經驗交流
如何指導學生誦讀好經典詩文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也是一個絢麗奪目的泱泱詩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早在先秦,孔子就說過:「不學詩,無以言。」誦讀古詩詞,是語言特點本身所選擇的語文教育優秀傳統。為了發揚傳統、繼往開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下留學校從本學期開始開展了「誦讀經典古詩文」活動。
一、培養學生的誦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誦讀的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經典誦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經典誦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時,要善於聆聽,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哪怕是一個字、一句詩,只要讀好了都應該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就會樹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誦讀的興趣就會越來越高。
1、採用多種誦讀形式。(1)聽經典誦讀。我從電腦裡面找尋到一些好的視頻誦讀,經常組織學生聽讀;(2)范讀。當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以聲情並茂的范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的誦讀慾望。教師聲情並茂的范讀能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只有教師的誦讀水平高了,才能正確指導、點撥學生;只有教師的表情誦讀多了,學生臉上才會顯出豐富的情感;(3)此外,還可以採用:同桌賽讀,小組賽詩,男女生賽讀,師生賽讀等多種形式綜合背誦,靈活而富有變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古詩詞的積極性,學生掌握了背誦古詩詞的方法,就能在實踐中樂此不疲。只有恰當的應用誦讀方式,學生才能愛上誦讀,並讀有所獲。小學生只有熟讀、背誦、摘記大量的古詩詞,才能充分汲取古詩詞的精華,得到古詩詞的浸潤,從而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那麼怎樣引導學生多背誦詩詞呢?古詩詞不是無情物,根據兒童年齡特點,讓他們在背誦時,加上適當的動作,邊背誦邊配上樂曲表演,會增進對詩的理解,從而詩的情感產生共鳴,促使學生背得快,記得牢。
2、採用激勵評價。《課程標准》指出:為了促進每個學生在學習中健康快樂發展。要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應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來。評價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讓學生在評價中進步、成長。因此我在引領學生誦讀積累經典詩文後,還對學生的積累情況、學生成果進行及時總結評價,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評價中認識自我的不足,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我採用」經典詩文誦讀擂台賽」等形式來評選優秀人員來鼓勵學生誦讀經典;採用官銜命名「我是誦讀王」「我是小小藏詩家」 「我是吟唱家」等學生自命的官銜來鼓勵學生來誦讀經典。除外,我在學校每天進行的課間操活動結束後充分展示學生誦讀積累經典的成果,讓學生找到誦讀積累經典所帶來的樂趣,找到成功的喜悅。
二、指導學生的誦讀方法
當然,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和不斷總結,找出適合學生的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和途徑,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方法來引領學生誦讀。
1、培養良好的誦讀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誦讀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誦讀習慣。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要用普通話,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字句,不讀破句子。在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讀,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其次朗讀時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要做到「七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顛倒,不重復,不唱讀(拖尾韻),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再次, 「一天不練口生」,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練就扎實的誦讀本領,一定要保證多讀多練。誦讀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得多了,詩句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對詩句的感受力。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2、選擇誦讀內容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記憶特點,讓學生們自己選擇喜歡、的古詩文來記。因此,我對學生誦讀內容的選擇不規定,即使他們依舊選擇小時候就能背誦的簡單不過的內容,我也會容許他們拿來作為他們匯報的的成果。只是適地鼓勵他們若能記得更多、內容更豐富些就好了。除了讓學生自由選擇誦讀內容以外,我也會相機地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選擇的去選擇誦讀內容。可以按朝代、人物、描寫內容等方面去進行引領。如,我在引導學生讀了李白的詩後,就會向學生簡單介紹李白這個人物,讓學生對其有一定的了解,再引導學生誦讀積累「李白」的詩;隨著時令、節氣的變化,讓學生搜集描寫春、夏、秋、冬的古詩文進行誦讀並選擇背誦。因此通過採取有目的的引領就能讓學生在誦讀古詩時能達到「觸類旁通」。
3、合理安排誦讀時間
我把學生要誦讀積累的內容整理列印出來,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抄寫在專用的「經典誦讀「本子上。然後我們學校利用每周一和周三下午寫字前半小時,集體引導檢查學生進行誦讀。並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間十分鍾或早自習之前,或中午上學以後等課內外時間,引領學生誦讀積累。「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努力去擠,總會有的。」另外,還可採用同桌互助、好友相幫、老師督導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主動積極地行走在經典誦讀之路上。
當然,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和不斷總結,找出適合學生的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和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
『叄』 淺談小學如何開展經典誦讀
一、 明確篇目、高度重視
二、 榜樣示範、激發興趣
1、教師樹立榜樣示範。
2、做到激發學生興趣。
3、要有誦讀形式多樣。
三、合理運作、保障有效
1、時間落實。
2、指導落實。
3、檢查落實。
四、 搭建展示平台
『肆』 如何指導小學生經典誦讀
高爾基說:「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還有許多的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立家」,無不同聲答道,那是得益於孩提時期多看了幾本書。曾經有人向魯迅先生請教過寫作經驗,他也這樣說,哪有什麼經驗,無非是多看了幾本書罷了。名人名家樸素而富有哲理的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僅靠課本上數量有限的幾篇文章,怎能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慾高漲的孩子們?豈能培養出視野開闊、知識豐富、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跨世紀人才?那就讓學生多參與課外閱讀吧!尤其是閱讀經典美文。閱讀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開展經典誦讀,更是引導學生感悟美好、啟迪智慧、明辨真理的最好途徑
特別是我們現在進入的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是人才激烈競爭的時代,它對人才的知識、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也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的競爭展開。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上占優勢,誰就在發展上占據主導地位。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朱熹也曾經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因此,當新世紀拉開帷幕的時候,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紛壇繁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地發掘,以淵博的知識去適應和面對未來社會的需要和挑戰。對此,我們都有諸多感慨。這里,我就新時期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話題談談。
一、激發興趣,促成閱讀。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經典誦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經典誦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一般的做法如下:
1、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故事人人都愛聽,尤其是從小就伴著奶奶的童謠、媽媽的童話長大的孩子,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雙耳立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並茂、娓娓渲講,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已經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裡。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結局之際,教師嘎然收聲無不動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節交錯復雜,後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後事,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相信學生一定會興致盎然。記得有一次,我給學生們講《松雞和烏龜》的故事,當我講到烏龜們為了讓松雞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們玩耍,便在松雞的同意下把松雞的羽毛全部拔光。這樣松雞沒法飛走了,它們的目的也都達到了。可是有一天正當它們玩得正開心的時候,突然,黃鼠狼竄進洞來,撲向松雞,一口咬住松雞的脖子……講到這我嘎然而止,學生迫切知道結果。而我卻讓他們先猜猜結局。在一一否定了他們的答案後,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書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借讀這本書,裡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書。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2、談自己的讀書感受激發興趣。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文章後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3、介紹讀物梗概激發閱讀慾望。教師要經常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書中人物、內容梗概或精彩片斷,激發學生「欲知詳情,請看原文」的慾望。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裝》後,教師可介紹《安徒生童話選》;結合《將相和》《赤壁之戰》的教學,教師可出示《三國演義》(兒童版)介紹書中部分精彩內容的梗概。這樣學生就會被興趣推動,紛紛要求借書閱讀,在讀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燦爛文化的藝術所在。實踐證明,只有培養了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學生才會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二、教給方法,指導閱讀。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經典誦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課外讀海中「瀟灑走一回」,其意義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我這里所要談的是幾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
1、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又比如,我們學習了《我和企鵝》之類的課文後,指導學生去圖書館借閱相關的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於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伍』 如何督促孩子在家進行國學經典誦讀
不知道孩子多大了。個人經驗,孩子的誦讀不要太教條進度,主要是讓孩子接受。 1、開始可以在孩子起床、洗漱等時間播放,當背景音樂即可,聽多了自然就會了。一次聽的內容不要多,可以重復播放,只到孩子朗朗上口即可。每天不要太長時間,開始總共不要超過30分鍾。其實,早晚空餘時間,有幾次,每次5分鍾,對初學的小孩子就很夠用了。 2、先選擇韻律性強的,如《笠翁對韻》、《弟子規 三字經 千字文 百家姓》;之後看孩子的接受程度,嘗試《唐詩、詩經、宋詞》等;等孩子接受能力提高就可以經、史、子、集了。 3、無論孩子多大,只要超過2歲,都建議親自共讀,邊看著字邊讀,千萬不要考認字,僅僅是讓字和誦讀對應起來,孩子自然就會認字了。 推薦育靈童系列的經典誦讀!兒子一直在用,感覺很好,不用花時間自己篩選。配套書字大、有拼音、配樂誦讀、專業播音員朗誦。如果感覺買著貴,網上可以下載PDF書和誦讀音頻,自己列印著看! 【內容介紹】 中國文化經典之經、史、子、集卷: 經部: 《論語》(上下2冊)、《孟子(選)》、《大學 中庸 》、《詩經(選)》、《左傳(選)》 史部: 《史記(選)》 子部:《老子》、《莊子(選)》、《孫子兵法》 集部:《唐詩選》、《宋詞選》、《歷代詩歌選》、《歷代美文選》 蒙學讀物:《笠翁對韻》、《弟子規 三字經 千字文 百家姓》 西方文化經典之詩歌、散文、戲劇、演講辭、兒童文學篇
『陸』 如何朗誦
朗誦的方法:
1、深入了解作品內容,准確確定情感基調(比如:沉痛、哀傷、激昂、喜慶、柔情……等等)
2、調動你身體所有能調動的部位,比如,眼睛要與觀眾交流,情到深處眯眼、閉眼、瞪大眼睛等等眼神輔助。
3、根據情感需要,盡情地調動身體的各部位,也就是表演動作,這些動作必須是情感所需調動出來的。
4、聲音以及語言的變化,如果你的聲音柔和,就選擇舒緩細膩的文字;如果你的聲音渾厚有力,那就選擇有張力的文字。
5、語言要有變化,一首詩當中有那麼幾句是重點強調,但其餘內容也得抑揚頓挫,一首詩就是一個故事,需要在朗誦前先了解詩的創作背景、作者的性格以及他的故事,還有作者的創作風格等等。
一個優秀的朗誦作品需要兼顧的層面很多,如果只是單純在台上朗誦,做到以上幾點,並游刃有餘就不錯了。如果是朗誦藝術表演,要求就非常高了。
(6)如何進行經典誦讀擴展閱讀:
朗誦中掌握停頓和重音的方法:
第一步要理解每個句子的意思,根據意群去斷句。
第二步,要深入理解作者意圖,才能讀好邏輯重音。到底是要強調主語還是謂語甚至是狀語?這些其實都不用思考,把自己放到那個環境中,想一想如果你在這種情況下說出這句話,想要強調什麼,就很自然地讀出邏輯重音了。
再進一步,如果這些你掌握的好了,甚至可以在朗讀中自行加入語氣詞和回環。朗誦和聲樂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不要硬去考究停頓,而應該更多關注情感與情緒,用能夠感動自己的方式朗讀,才有可能感動聽眾。
『柒』 淺談如何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
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而經典是文化之母,是文化傳承最重要的載體。如今國學經典文化越來越被中國和世界重視起來,成為解決21世紀所面臨的生態危機、人文危機和精神危機最可借鑒的智慧資源。
近年來,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已經在各所學校蓬勃開展,無論是自編國學教材讓國學走進課堂,還是誦讀演繹經典把國學外化成行動,無論是採用「晨誦」「午讀」「暮省」的誦讀方式,還是在「學校、班級、家庭」的廣泛開展,都在校園內營造出了濃郁的書香氛圍,濡養了一批謙謙君子、陽光少年,形成了極有價值和極具可操作、可推廣的誦讀經驗。然而國學經典博大精深,學校在組織學生誦讀的過程中必須制定合理的規劃,進行科學的指導,必須結合實際得體把握、有效引導。筆者在參與國學經典的誦讀活動中嘗試了以下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誦讀經典,發展學生特長
將經典文化學習與書法、繪畫、表演融為一體。我們認為單調呆板的誦讀是不會引起學生興趣的。長此以往,必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我們努力將誦讀與各學科的教學相互嫁接。其宗旨是:在堅持誦讀的基礎上,配以各班獨特的文藝和競賽活動,如吟唱、表演、相聲、合唱,使學生把誦讀同各項多彩的文藝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們在輕松娛樂的環境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筆者學校開展了許多展示活動,旨在展示學生在誦讀方面自身素質提高的成果。
二、誦讀經典,建設校園文化
為了使師生們一進入校園,便置身於濃厚的經典文化學習氛圍之中,我們在學校走廊上懸掛著經典名言,每天早晨、中午學生進校之際,播放經典文化的誦讀磁帶,給人以清新、高雅之感。要求每個班級利用早讀課全班集體誦讀,堅持不懈,引導學生積累大量的國學經典名言。班級文化建設突出「國學經典文化」主題,班級布置要充分考慮營造到中華經典文化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切身感受國學經典學習的無限魅力,感受國學經典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三、誦讀經典,打造書香校園
每學期,學校圍繞「以聖賢為師,與經典同行」這一主題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朗誦比賽、演講比賽、作文競賽……在誦讀過程中,筆者學校還十分重視積累活動的一系列過程性資料,如:學生誦讀情況分析,學生誦讀比賽資料,家長意見征詢,班級活動的方案,記錄照片,及時總結好的做法等等,以利於進一步開展誦讀的實驗研究。
四、誦讀經典,塑造健康人格
引用聖賢的智慧,教導稟性淳良的兒童,那麼,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日積月累,必將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遠智慧和優秀人格與秉性的基礎。因此,我們設計了內容、形式與誦讀相結合的手抄報,這樣充分給了學生自由馳騁的空間,並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道德品德與行為習慣。
五、誦讀經典,構建和諧家庭
我們學校在實施經典誦讀過程中,以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以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充分發揮教育的輻射作用,共同傳承中華傳統經典。讀書一家親的開展,讓經典走進了家庭。家長與孩子的同讀同誦,成為每個家庭茶餘飯後的必修課,家長與孩子一起讀背國學經典,一起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等,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們說,國學經典誦讀讓傳統文化走進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了他們的家庭,規范著他們的日常行為,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六、誦讀經典,落實多元評價
首先是在誦讀課中進行評價。既然誦讀活動納入課程,教師就應該開展相應的教學研究,以使誦讀活動更有效地落實,並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成績評價,這樣學生可以在誦讀課中不斷得到肯定。
其次是定期舉辦國學經典誦讀展示並進行評選。學校在每學年分別舉辦班級、年級、校級不同層次的誦讀展示會,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編排有關國學經典的文藝節目、布置國學文化環境氛圍,進一步感悟理解國學經典的深刻內涵,最後進行優秀節目評選,對學生激勵肯定。
再者是及時激勵肯定國學經典誦讀給學生帶來的點滴變化。如:生活智慧的展現運用、言行舉止的逐漸規范、口語交際與作文能力的不斷提高等等,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加以肯定,以激勵他們堅持國學經典誦讀。
「以聖賢為師,與經典同行。」中華國學經典誦讀猶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一片生機,它喚起了學生創造的靈性,奏響了學生心中詩文的琴弦,激活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充滿激情的美好情懷,健全了學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與文化底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已在筆者學校開出絢爛的科學之花,筆者認為只要將這項活動進行到底,最終必將結出累累的和諧之果~
『捌』 如何進行國學經典誦讀
做好句子分段停頓,語氣詞的發音。聯想當時的人物環境,心裡。這樣的話應該臨場發揮,沒有問題
『玖』 請列舉經典誦讀的方法與技巧,提高誦讀的水平與能力.
中華經典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經典古詩文作為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與根。多年來我校一直將「經典誦讀活動」傳承、繼續、並將之發揚廣大,取得了不斐的成績,現將我校誦讀活動總結如下:
一、明確目標、落實活動方案
1、明確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活躍思維,陶冶情操,傳承並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中華美德,促進學校人文化發展,提高辦學品位和辦學特色。
2、落實活動方案
與日常教學相結合,除安排的校本課外,每周一下午課外活動(單周誦讀、雙周寫字),各班按照不同學段的內容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師生集體共讀經典,共賞美文,共寫佳句,進行經典吟誦、演講,分組背、個別背、接龍背、默背、書寫比賽等學習游戲活動,為經典誦讀拓展更寬的道路。
與學校養成教育活動相結合。開展「人人讀經典、做謙謙君子」活動,利用語文課前2分鍾時間,採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並提倡制定恰當的周背誦量,力求達到這個小目標。語 文老師每天要與學生共同進行誦讀活動。每節語文課前准備2分鍾,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生全員參與。每班可選一名普通話及朗誦較好的學生做帶讀的小老師。每周末語文教師將本周所吟誦的古詩文進行簡單的講解賞析,或進行誦讀指導。學期結束,評選誦讀小明星。
與班隊活動相結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兩節班隊課作為經典誦讀活動課,將本月所吟誦的古詩文全面復習,或在班級內舉行吟誦表演。舉行古詩文默寫或經典文化手抄報、書畫展覽、凡人凡言徵集等活動。
與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相結合。開辟誦讀窗口,學校櫥窗每周一首古詩,供學生誦讀賞析,感悟。在每次校園廣播中必吟誦至少一首古詩詞
與親子活動相結合。鼓勵、倡導學生家長參與經典誦讀,督促學生每天回家進行10分鍾經典誦讀活動。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讀,積極營造濃厚的家庭誦讀氛圍。
與學校大型活動相結合。上學期我校舉辦兩年一度的藝術節,各班表演了精彩紛呈的節目,有古詩新唱,有根據古詩意境的表演,有形式多樣的朗誦,還有師生同台表演的歌舞等。在六一兒童節慶祝會上,也以經典古詩文為主題,形式多樣,孩子們在快快樂樂的氛圍中感受到經典詩文的魅力,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注重校內向校外延伸,激勵學生利用節假日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多讀多背從而多用,不增加負擔,不斷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優秀詩文朗誦會」、「誦讀小小擂台賽」、「讀書大王」等評選活動。
二、措施到位
為調動學生參與誦讀和創作的積極性,學校將通過靈活多樣的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經典閱讀活動,為學生搭建施展的,不斷提高小學生課外經典閱讀的興趣,使優秀詩文誦背和閱讀課外書籍活動成為學生課外生活的一件樂事。
1、舉行了「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的啟動。
(1)學校舉行 「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的啟動儀式。進行國旗下講話,使師生明白講普通話、誦讀經典的意義和重要性,倡議師生親近母語,共同行動。
(2)各班利用班隊會深入開展推廣普通話的宣傳工作。各班主任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設計豐富多彩的內容,通過主題班會,讓學生明白,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說普通話,寫規範字,誦經典文,一定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積極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提高全體師生人文素養。
(1)學校通過師生比武這個選拔優秀師生,通過培養誦讀尖子,從而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激發少年兒童對中華優秀文化和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和熱愛,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2)舉行全校學生規范漢字書寫大賽,從中選拔書法苗子,展示學校寫字教育成果,進一步提高廣大學生的規范漢字書寫水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滿意
『拾』 我是怎樣進行經典誦讀的
我是怎樣進行經典誦讀的
近年來,中小學生學習「國學經典」普遍為師生、家長所認知並接受。但是,各地區、各學校學習「國學經典」的形式花樣繁多,效果參差不齊,也因此引發不少爭論。近日,有專家認為,學習國學經典要跟上時代節奏,要讓孩子們真心理解和喜歡上國學,力戒浮躁的形式。也有校長認為,經典誦讀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層面,學生更應從修養、氣質等方面著重領悟其意義。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有哪些可供借鑒的方式?如何避免形式主義?如何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的同時,積淀深厚文化底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既然是經典,就不是僅靠一次活動或一次誦讀,就能將國學銘記於心。學生年級越低越應注重此類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從小就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國學經典對於高年級的學生,更適合採用課外活動的方式進行,使其成為課堂外的有效補充。
在進行經典誦讀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如誦讀經常化,每日閱讀,反復熟悉,讀中感悟;誦讀全員化,不僅是全體學生的參與,老師、家長也可以參與其中;誦讀交流化,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師長的點撥,同伴交流;誦讀活動物質化,即通過物質環境營造誦讀氛圍,如學校宣傳欄彰顯國學經典的身影。
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教師是關鍵,學校要培養一批國學經典教育需要的優秀教師隊伍。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國學素養,身體力行,做好學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動感召學生。
誦讀並學習「國學經典」應該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國學經典應從幼兒抓起,先緊後松,幼兒園、小學、中學應有不同的評價方式,將國學經典納入學校的課外活動是一種比較合理的方式。國學經典不僅要從學生抓起,還需從落實教師的學習情況抓起,只有教師掌握了,學生才能從真正意義上獲得知識。
國學經典不僅僅是讓學生們能誦讀經典,而且要能踐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採取兩種評價方式:一是重過程性評價。對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不應只看其會背、會寫多少,更重要的是學習過程。我們重視學生在學習國學經典的過程中的興趣、態度等諸多因素。二是多元化的評價。「國學經典」的學習,我們不能像高考一樣,用考的方式作一種評價。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相應評價內容。如為能背得最多古詩的學生授予「國學小博士」稱號等。
國學經典不但要讓學生誦讀經典,更重要的是要能踐行。如果單一地納入考試范圍,與評優、升學掛鉤,學生未免會死記硬背,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國學經典應該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范疇,當務之急是更新現有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對學生實行多元化評價。
誦讀並學習「國學經典」最重要的是讓誦讀內容內化為學生氣質。那麼,如何將國學經典內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最終成就一個人的氣質修養?
國學經典要內化為學生的氣質,首先需要國學知識的不斷積累,有步驟地反復誦讀和理解感悟,即經典誦讀活動化的過程;其次是經典誦讀生活化;再其次是學校和家庭共同建立學習的人文環境,形成精神氣場。如從學生年齡特點出發,選擇《弟子規》為國學經典誦讀課本,將《弟子規》中規范、良好的行為指導與現代要求結合進行有益的指導,讓學生不感到陌生,指導性更強。
知識如何內化為氣質修養,是教育永遠需要研究的課題。國學經典的學習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教育還要依託於家庭、社會教育,家長應是教育有力的後備軍和實施者。
一個孩子是否真正浸潤領悟了國學經典,最終的效果是可以從他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來的。對一個孩子學習國學經典的評價,不是看誰背得多,背得快,而應該看孩子學習國學後,是不是自然而然地在行動中體現了。將國學經典的內容適當分成各個階段,用實際情景的模仿來讓誦讀內容落實到行動,內化為氣質,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