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米芾哪個帖最經典
擴展閱讀
怎麼看著歌詞拍同款 2024-11-18 12:58:44
函授教育學校哪個好 2024-11-18 12:53:23

米芾哪個帖最經典

發布時間: 2022-04-22 23:47:27

㈠ 如何評米芾的《蜀素帖》

宋代米芾是古代書家裡我最喜愛最崇拜的一位。既喜歡他瘋瘋癲癲的狡黠天真,又喜歡他那八面出鋒,刷字的精彩和瀟灑。對米芾的書法我也間斷地臨習過多年,遺憾的是只拾得一些皮毛,要擷得其精髓神魂還須皓首窮經。《蜀素帖》為例:章法疏密相間,飛揚跌宕;筆勢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用筆強調起收,轉折處的提按頓挫;字態左右欹側,搖曳多姿,甚至上緊下松,頭重腳輕。正如董其昌評其書如獅子捉象,全力赴之。又比如他的《論草書帖》則深涵晉韻,既不疾不徐古雅脫俗,又能彰顯個人風貌。

㈡ 米芾有什麼廣為流傳的書法代表作品

米芾很擅長鑒賞,家中的收藏相當豐富,性顛新恩帖逸,有潔癖,「冠服效唐人,風神蕭散,音吐清暢」。他的書畫論著《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海岳名言》幾乎成為書畫研習者必讀的書目。

米芾流傳至今的作品包括題跋以及被當作前人書法的臨古帖,大概有七十餘件。據翁方綱的考證,米芾41歲以前的署名是「黻」,此後的是「芾」。根據傳世作品,暫且將署名為「黻」的稱為早年,41歲後至50歲為中年,此後為晚年。

《寒光帖》、《盛別帖》書法體態修長,筆法遒媚,行中帶草,筆勢連綿,於圓轉流美中顯現出欹側生姿的姿態。第一帖最後一行「天啟親」三字,忽然放筆寫成大行草,極為酣暢雄逸。《張季明帖》、《李太師帖》等帖,筆精墨妙,沉著痛快,筆鋒縱橫使轉,無不暢意。《張季明帖》豐腴流暢;《李太師帖》寬展肥美。

《苕溪詩》和《蜀素帖》是米芾書法中的代表作品,當時他38歲。前者寫在紙上,秀潤勁利,欹側生姿,後者寫在絹上,多有渴筆,筆鋒轉側變換間之刷掠之妙,毫發畢見。元章中年以後,流傳下來的墨跡更多。《非才當劇帖》、《河事帖》、《丞徒帖》書法瘦硬,牽連細筋入骨,書寫筆畫力透紙背,欹側縱放,轉換生姿;而《伯充帖》、《拜中嶽命詩》、《淡墨秋山詩》卻是筋豐骨健,轉折肥美,多面出鋒;《逃暑帖》、《歲豐帖》、《穰侯出關帖》等又用險得夷,似欹反正,姿態各不相同。

㈢ 米芾的草書九帖存世的是哪幾貼

九帖名稱為《德忱帖》、《家計帖》、《元日帖》、《吾友帖》、《草書帖》、《中秋詩帖》、《目窮帖》、《奉議帖》、《海岱帖》。

《致葛君德忱尺牘》行草書<亦稱《德忱帖》紙本,尺牘。縱25.4厘米 橫78.6厘米 19行158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為米芾著名的《草書九帖》之一,又是其晚年成熟書風的代表作之一。

《元日帖》草書<約書於元符二年(一零九九)元旦。為草書九帖之三。
《吾友帖》(草書九帖之四)
《論草書帖》,草書九帖之五。此帖亦名《張顛(癲)帖》、《草聖帖》、《論書帖》等
《中秋登海岱樓作詩帖》即為《中秋詩帖》(草書九帖之六、七)

《焚香帖》草書<又作《海岱帖》,草書九帖之九,為米芾知漣水軍時所寫之尺牘,以帖中有「焚香」二字,故取之以名。

米芾平生屬意於行書,於草書並非專攻,但他對草書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認為草書應師法晉人。所以米芾所作的草書盡是上追晉人遺規,字字獨立,取法古淡沉著,不以纏繞為能事,點畫高古,在北宋時期的小草中屬於上乘之作。《元日帖》《吾友帖》《海岱帖》《中秋、目窮合帖》合裝而成,故稱《草書四帖》,又可稱《草書五帖》。

㈣ 米芾的書法那個最出名

《向太後挽辭》、《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帖》、《虹縣詩卷》、《草書九帖》、《多景樓詩帖》等

㈤ 米芾的各種代表作有什麼特點

《非才當劇帖》、《河事帖》、《丞徒帖》書法瘦硬,牽連細筋入骨,書寫筆畫力透紙背,欹側縱放,轉換生姿;而《伯充帖》、《拜中嶽命詩》、《淡墨秋山詩》卻是筋豐骨健,轉折肥美,多面出鋒;《逃暑帖》、《歲豐帖》、《穰侯出關帖》等又用險得夷,似欹反正,姿態各不相同。

㈥ 米芾與他的《蜀素帖》,為何被稱為書法界的視覺盛宴

中國書法的藝術起源於漢字產生的階段,從最一開始的符號刻畫到甲骨文,漢字便慢慢形成了其獨具一格的表現藝術,漢字書法是無聲的樂,無圖的畫,無形的舞,無言的詩。

不同時期的書法藝術都能表現出不同時期的人文發展和社會的經濟發展,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取向。

在漫長的發展演變和朝代變更的歷史長河,宋元明清期間產生了不少書法大家。他們的作品更是中華民族書法藝術的代表,是展現我中華民族文化的文化瑰寶,在世界的文化藝術寶庫里也是獨樹一幟,獨放異彩的。

在眾多的書法大家的作品中,今天我們來賞析一下米芾的《蜀素帖》,讓《蜀素帖》帶我們走進米芾的書法世界。


結語:

米芾的整篇《蜀素帖》的價值在於,它雖是名貴絲綢織品吸水性很差,難於在上邊書寫,但因為米芾書法功底深厚,用筆迅疾,線條顯得枯竭自然,「刷」字手法更是獨樹一幟。通篇以柔寓剛,筆勢圓勁流利,外柔內剛,可以讓書法愛好者深刻的領會到古典的中國書法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米芾書法史料集

《宋史.米芾傳》

北宋米芾神作《蜀素帖》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㈦ 米芾的代表作有哪些

一、米芾的代表作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拜中嶽命帖》等。

二、米芾(1051至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米芾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書法中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學米芾者,即使近水樓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艱狂」。宋、元以來,論米芾法書,大概可區分為兩種態度:一種是褒而不貶,推崇甚高;一種是有褒有貶,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種態度的,可以蘇軾為代表。強調要在氣質、意趣等方面嚴格分辨二者的區別」(阮璞《蘇軾的文人畫觀論辨》)。他所謂的「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合於天造,厭於人意」等,都是以傳統的造詣、功力、格法標准來要求繪畫的。簡單地說,就是舊的傳統,新的趣味。同是文入畫之祖的米芾卻不屑於這樣的調和,米芾的成功在於通過某種墨戲的態度和母題選擇達到了他認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識到改變傳統的繪畫程式和技術標准來達到新的趣味的目的。

米芾自稱「刷字」,明裡自謙而實點到精要之處,「刷字」,體現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心盡勢盡力。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從存世界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跡來看,「刷」這一個字正將米字的神采活脫脫地表現出來。

2、繪畫

米芾作為北宋著名的畫家,處在一個文人畫的成熟時代,其繪畫題材十分廣泛,人物、山水、松石、梅、蘭、竹、菊無所不畫;米芾在山水畫上成就最大,但他不喜歡危峰高聳、層巒疊嶂的北方山水,更欣賞的是江南水鄉瞬息萬變的「煙雲霧景」,「天真平淡」,「不裝巧趣」的風貌;所以米芾在藝術風格里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創造的「米氏雲山」都是信筆作來,煙雲掩映。

米芾的繪畫源出董源。董氏的繪畫多寫江南山色,米芾已有的評述都是從整體氣氛著眼的,但米芾並沒有從中尋找適合表達的東西。米芾講究「不取工細,意似便已」,他雖有臨摹「至亂真不可辨」的本領,卻更熱衷於「畫山水人物,自成一家」,通過一番選擇,米芾找到董源所用的「點」。本來,董源的「點」是披麻皴的輔助因素,服從於表現自然質地的需要,點與其他造型手段一起構成了某種寫意的整體氣氛;在巨然的筆下,尤其是山頭的焦墨點苔使筆墨本身具有了某種獨立意味的寫意效果。董、巨的點都有受制於造型目的的性質。在二米的筆下,點已幾乎成為造型的全部,且有了相當程度的寫意性。所謂「落茄皴」,事實上就是一種以點代皴的寫意畫法,「用圓深凝重的橫點錯落排布,連點成線,以點代皴,積點成片,潑、破、積、漬、干、濕並用,輔以渲染表現山林、樹木的形象和雲煙的神態」。完全放棄鉤皴點擦的傳統方法。卧筆中鋒變化的隨意偶然效果,不拘常規,不事繩墨,遠遠超出同時代人的眼界,難怪當時並沒有積極的反應,甚至遭到「眾嘲」、「人往往謂之狂生」。(《畫繼·軒冕才賢》)

米芾畫跡不存在於世,米芾自著的《畫史》記錄了他收藏、品鑒古畫以及自己對繪畫的偏好、審美情趣、創作心得等。

㈧ 怎樣臨行諸體字諸體哪個貼最好

褚遂良最出名的莫過於《雁塔聖教序》,比較常見的還有《孟法師碑》,這兩個都是碑刻,我更喜歡他的墨跡《大字陰符經》和《倪寬贊》,這兩個更容易看出用筆的軌跡。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陽翟(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後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後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後,遭貶潭州(長沙)都督,武後即位後,轉桂州(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㈨ 米芾有哪些名帖

九帖名稱為《德忱帖》、《家計帖》、《元日帖》、《吾友帖》、《草書帖》、《中秋詩帖》、《目窮帖》、《奉議帖》、《海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