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創設有效的歷史教學情境
第一方面作用:情境創設有利於豐富歷史內涵,(再現歷史)。
從歷史學科的特點來看。歷史具有客觀性和過去性的特點,有著時間、空間、人物等特定的場景。然而今天現實的課堂缺失了情感,老師不愛教,學生不想學,這樣的課堂怎麼能有生命的激情!更無法展現歷史的生命力。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人性都被忽略殆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補充資料,豐富歷史內涵。
通過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歷史情境化,再現具體時間和空間條件下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再現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徵,引導學生追溯歷史。學生只有充分感知了歷史,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歷史知識,才能不知不覺神入歷史,達到學習效果最佳。
請大家看這樣一個案例:
案例1:七年級上冊第10課《秦王掃六合》情境創設實錄
教師模擬豐富的內涵的歷史故事引入本課,很有深意,其目的是為突破「三統一」的背景而設計:
師:同學們,今天我給你們講這樣一個故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一名使者到大梁去傳達始皇的命令。可他坐著馬車,一出咸陽驛道就變窄了,馬車便不能再繼續行駛,於是他改為步行,天快黑時他到了洛陽。他又餓又渴,到一家小店去投宿,結果老闆不要他的銅錢,他以為是老闆嫌少,又加了許多銅錢,那老闆還是不要,並從自己櫃台下拿出幾把小刀(實為刀形幣),那使臣嚇了一跳,以為是碰上黑店了,出了一身冷汗。第二天,他終於趕到了大梁,卻遇到了更大的麻煩:那長官不認識秦國的文字,竟說他假傳聖旨,差點要把他拿下。他好不容易逃出大梁,身上已沒有分文,肚子餓了時只能沿途偷幾個紅薯充飢。使臣很狼狽地回到咸陽,向秦始皇復命。
師:同學們,假知你是秦始皇,你聽了使臣的稟報、會採取哪些措施來加強自己的統治呢?
這個情境創設故事很有趣,那麼大家說說這個案例的具體作用是什麼呢?
它極大地豐富了歷史的內涵,使久遠而陌生的歷史活生生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很容易理解一個國家在文字、貨幣、語言、度量衡等諸多方面進行統一的必要性。
如此看來情境創設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它有利於豐富歷史內涵。再現歷史,豐富歷史內涵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學習歷史。
第二方面作用:情境創設有助豐富學生的想像力。(培養能力)
從青少年心理特點來看,初中學生的形象思維仍在起重要作用。所以,在講課過程中多採用畫面、史料、圖片、角色扮演等直觀手段,有助於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情境再現法,是讓學生先感受、體驗,再用語言表達。在感受體驗時,大腦右半球興奮;在用語言表達時,左半球興奮,這就大大挖掘了大腦的潛力,使學生始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請大家再看這樣一個案例:
案例2:七年級上冊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情境創設實錄
創設情境:《一個奴隸主的煩惱》
為了突破封建制度確立的歷史條件,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我設計了充滿想像力的情境歌謠《一個奴隸主的煩惱》,以詼諧的歌謠交待了這個奴隸主生活的時代背景和他所遭遇的問題,以大化小,以小見大。使學生們通過幫助奴隸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師生互動,層層深入,抽絲剝繭般的了解到了私田和封建剝削方式的出現,地主和農民兩大階級的產生。水到渠成,突破了難點。
我是一個奴隸主,受封300畝。役使奴隸500個,納貢上千斗。剩餘不夠我揮霍,日子長悠悠。鐵器牛耕初推廣,正是好時候。大家幫我想一想,如何更享受?
問題一:原來500人耕種的土地,現在只需要300人就足夠了,剩下200人我應該讓他們做些什麼呢?我可不想讓他們白吃飯不幹活呀!
問題二:哈哈,我現在有兩種土地,一部分是公田,是要交納貢賦的;另一部分嘛,不讓上面知道,就全都是我自己的了(私田)。我應該怎樣做才能從這些土地中獲得更多的好處呢?
問題三:我還偷偷吞並了一部分公田,其餘的公田我也無心答理,長滿了荒草,上面無利可圖,可是我越來越富有。但是私田面積越來越大,奴隸們勞動強度更大了,他們怠工、逃跑、破壞工具;這可影響了我的收成,我該怎麼辦?
問題四:這下我可省心了,奴隸們很高興,他們一家一戶賣力地幹了起來,每畝地還多收三五斗呢!除去留給他們的,我的嘛------保密!他們太愚蠢了,哈哈-------。但是我還有煩惱,我的煩惱是什麼呢?(私田合法化)。
教師拓展:他道出了所有新興地主的心聲。
通過這個情境創設,學生對大變革時期奴隸主生活的時代背景和他所遭遇的問題有了切身的感性認識,對封建制度的誕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如此看來情境創設的第二個作用就是有助於豐富學生的想像力。
第三方面作用:情境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力。歷史教學中最佳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教師語言的精心設計與教師情感的真情投人,現代視聽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嘴、耳、眼的五官,能和大腦一起,進行積極思維活動,可以打破時空界限,為學生再現歷史畫卷,從「過去」走向「現實」, 縮小學生與歷史的時代距離,使之目睹「歷史的真實」,構建起學生通過圖像認知史實的境界,構成百聞不如一見的視覺感知。變被動的「聽」、「記」為主動的「看」,這樣就能引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而學習興趣是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心理前提,是最好的教師,是新知的增長點。
教師可採用設疑等多種手段,使歷史情境再現,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已達到讓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案例3:七上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情境創設實錄
方式一:創設情境:多媒體展示虛擬漢武帝招賢令:(也可以學生根據教材自己設計招賢令)
招賢令
我大漢王朝,歷經幾代先皇的休養生息,現民殷國富,兵強馬壯。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為保境安民,徹底根除匈奴大患,擬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現招募有膽有識,果敢中義之人,代表大漢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後,良田美宅、黃金萬兩。如有勇者,速來報名,欽此!
下面設置了兩個問題:
問題一:「招賢令」所招募的使者必須完成什麼任務?
問題二:為什麼漢武帝時期要去攻打匈奴呢?漢武帝以前,漢朝和匈奴是如何相處的?
方式二:設計模擬對話:利用教材中敦煌壁畫——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學生發揮設計一段漢武帝和張騫對話。(漢武帝的囑托勉勵、張騫表示不辱使命)
通過這兩種方式的情境創設,學生的注意力會被教師創設的情境所吸引,積極熱烈、充滿興趣地參與到學習之中。可見情境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四方面作用:情境創設有利於情感教育的培養
如果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只有知識而沒有「思想」,我們不僅不可能指望實現歷史學科的人文教育價值,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根本性的方面獲得長足發展,甚至就連最起碼的對歷史知識的識記這一最淺層的基本要求也難以達到。應該意識到沒有情感的投入很難識記,記住也忘的很快。
歷史學科「過去性」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的講課必須生動形象,富有感情,引人人勝,才能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才能在學習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的語言描繪,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著很大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效應,情境會更加鮮明。
Ⅱ 情境教學的幾種創設方法
情境教學是一種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把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它與生活聯系密切,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把具有知識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以情境中的問題解決為需求,激發學生在環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自信,從而達到使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這值得每位物理教師深思。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幾種物理情境的創設方法。
1.結合生活現象展現情境
物理來源於生活,新課標也要求從生活走向物理。根據學生日常接觸到或已積累的生活經驗來創設物理情境,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思考;也能很好地體現生活處處有物理,物理就在我們身邊。例如,最簡單的:人為什麼能向前走路,汽車轉彎的時候,為什麼人會有側倒的感覺?又如公路上有交通意外時,警察是如何判斷肇事車輛剎車前時速的等等。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學習才能有效地進行。因此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來。如在教授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時,我拿了一個盛了水的杯子,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如何讓杯子倒轉,但是杯中的水卻一滴也不流出來?結果一位平時很內向的同學舉手了,並且順利的做到了老師的要求,其他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位同學露出了難得的笑容。一個小小的情境也許就給這位學生帶來了學習的信心和對物理的熱情。由演示創設了啟發學生發掘問題、思考問題、探索事物本質屬性的物理環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利用實驗創設情境
物理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一門學科,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地設計一些簡單、有啟發性的實驗,讓學生圍繞某個專題展開實驗探究,在實驗活動的情境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素質。例如,講到力的合成與分解的有關內容時,讓學生用鉛筆、繩子、重物來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讓學生用筷子和橡皮筋自製平行四邊形,了解合力和分力的關系等。
3.利用自然現象創設情境:
自然現象情境是指教學中利用客觀的自然現象來創設物理問題的一種情境。如為什麼我們能聽到回聲?雷電是怎樣產生的?又如陽光下吹出的肥皂泡上為什麼會呈現出五顏六色的花紋,這是學生童年時經常能看到的現象。孫悟空真的能騰雲駕霧嗎?一個跟斗就是十萬八千里嗎?通過列舉自然中學生熟悉的物理事實、現象以及過程的實例或問題,也是喚起學生的表象和激發學生產生問題的很好的物理環境。情境的運用,給物理教學帶來生氣、帶來歡樂,同時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4.利用物理故事創設情境:
物理故事可以是物理學史料、科學家軼事。有目的的、恰當的設置,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使學生樂於探究自然界的奧秘,體驗到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
例如進行自由落體運動教學時,介紹伽利略運用嚴密的邏輯推理,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的落體理論,生動講述傳說中的比薩斜塔實驗,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能展示自由落體運動的物理情景。再如進行萬有引力定律教學時,可以引入牛頓思考蘋果落地的故事,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
5.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
多媒體等現代技術能跨越時空的限制,生動地再現生活情境,也能將不同的情境進行整合,並且形象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內容,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在頭腦中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物理過程,有助於理解和記憶,可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學習效率。例如,天體運動;神七發射;嫦娥奔月;原子結構組成、原於核的人工衰變;電磁感應、楞次定律、鏈式反應、光電效應等,都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物理規律的本質。
Ⅲ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如何創設有效情境
一、創設故事教學情境
針對初中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在教學中恰當穿插一些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故事,是一條非常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學途徑。在導入新課時,說一段神話故事或成語典故,能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二、藉助角色扮演創設情境
角色扮演也是創設情境的一種重要方法,雖然歷史不可能重演,角色扮演只能創設間接情境,但可以通過結合教學內容,穿插真實史料,讓學生在模仿過程中像史事經歷者一樣去發現和探究問題,縮短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
從而使學生在其中產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增強課堂教學的新鮮感和趣味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合作意識,並使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轉變。
三、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展現歷史情境
直觀教學是創設歷史情境最主要的方法。因為歷史具有不可再現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媒體,盡可能多的再現歷史畫面,讓學生成為直接的觀察者和參與者,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和體驗。
四、在新舊知識連接點間創設情境
在新舊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製造沖突,引導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溫故知新,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慾望,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
(3)經典案例中如何進行情境創設擴展閱讀:
教學情境
所謂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境」是教學環境它既包括學生所處的物理環境,如學校的各種硬體設施,也包括學校的各種軟體設施,如教室的陳設與布置,學校的衛生、綠化以及教師的技能技巧和責任心等。
教學情境也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的這段話,在肯定啟發作用的情況下,尤其強調了啟發前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是提高中學學科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學情境
Ⅳ 教學設計中創設情境的幾種方法
創設情境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要求我們將傳統的教學設計,改變為設計情境化的學習環境,針對特定的學習目標,將學習內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實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參與真實的問題求解等實踐活動而獲得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知識。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勵、喚醒、鼓舞學生,使學生樂於學習呢?情境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將學生置於樂觀的情感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調動學生求知慾望,發展創造思維,培養發現精神。本文談一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的一些做法:一、用實驗創設情境
實驗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之一。恰當的實驗可以使學生把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盡量和自己已經知道的事物相聯系,並以這種聯系加以認真思考,從而建構起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但實驗的條件在課堂上有的能得到滿足,有的並不能都得到滿足,如果不能得到滿足,則創設模擬實驗情境可代其功能。學生一方面按照教師的要求及學習目標模仿練習,以鞏固新知識,另一方面憑借想像,再現表象,展開聯想,親身體會實驗的樂趣,得到成功的體驗,從而強化對問題的求解能力。創設模擬實驗情境首先設計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接近真實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環境。然後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實現,
教師指導評價。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三角函數的應用中,為使學生鞏固仰角、俯角的概念,能利用三角函數解決實際問題,我創設了這樣一個實驗:用量角器、捲尺、直尺等測量國旗桿的高度。先讓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法,然後再進行實驗。(過程略)這樣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且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仰角的概念和三角函數的應用。也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二、用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設障立疑,讓學生處於「憤」、「悱」的狀態,將其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教師創設情境的重要原則是激情引趣,即通過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對知識、對科學、對人生的興趣。而問題情境是最常見和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情境,是啟迪思維激發興趣的重要途徑。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探求慾望。教師則要抓住時機,依據問題情境所提供的各種線索,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對情境內容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學生不斷地完成「同化」和「順應」,建構新的認知結構。用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能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數學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起來,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頭腦去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事物,學會用數學思考問題。
這問題一出,許多學生覺得這與自己密切相關,於是都會主動地思考,然後解決問題。可見,一個好的情境,能使學生在不經意間學到有用的數學,也在最大限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三、用故事創設情境
一般來說學生比較愛聽故事,將數學知識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採用這種方式,學生的情感最投入,積極性也容易被調動起來。創設故事情境就是要調動學生視聽覺等盡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構知識。實驗心理學告訴我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來自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並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於知識的保持和遷移。教師創設故事情境是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原有認知水平和學生無意識的心理特徵,採用適當媒體創設能夠引起學生積極情緒反應的形象整體。
例如,我在勾股定理一課的引入時,就採用了用動畫FLASH來播放,古希臘臘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在朋友家吃飯赴宴時,通過觀察地磚,發現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這一故事,一下子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四、用游戲、活動等創設情境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游戲是由愉快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教材內容,設計各種游戲、創設教學情境,以滿足學生愛動好玩的心理,產生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這種氛圍不但能增長學生的知識,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觀察、記憶、注意和獨立思考能力,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例如,我在上「二次根式的綜合應用」這節課時,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讓學生猜我錢包中錢數,如果猜對了,就把錢獎勵給他。
老師說:你們現在學習了二次根式,若X代表
的整數部分,Y代表它的小數部分,我的錢包里的錢數是(+X)Y元,誰猜出來了,錢就歸誰!猜對了的學生開心得不得了,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加深了對這個知識的理解,在學中玩,玩中學,學得有勁,玩得開心,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通過調動「情商」來增強教學效果,而有目的創設的教學環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便於保存,而且容易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說,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Ⅳ 怎樣創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
(一)創設教學情境的一般程序 1.明確教學目的、研究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內容各維度教學目標的落實點 課堂教學總是要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有一定學習內容的預設。教學情境是為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和內容服務的,因此,教師要創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必須認真學習和弄清學科課程標准中相應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在本課教學中的具體落實,弄清課程的性質、目標、學習的內容框架,認真學習和落實課程標准中相應的教學和評價建議。許多教師在長期舊課程的教學中形成了過於依賴教材的習慣,備課中對自己使用的課本研究的很多,上課時基本按教材的順序照葫蘆畫瓢進行教學。但是,他們卻沒有認真去讀、去理解課程標准中有關學段目標、相應學習領域的具體標准以及課程實施建議等,自然,他們就很難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創設適合自己班級學生認知狀況、生活實際、蘊含多維目標要素的學習情景。新課程主張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學不只是課程的傳遞和執行,更是課程的創造與開發。教師要由對教材的挖掘鑽研者走向對課程開發的設計者,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教師要在教材面前有所作為。教師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根據本地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實際和課程資源狀況對教材進行選擇、取捨、重組等是教師的專業自主權。 2.了解學生實際認知狀況和生活經歷,使用與學生生活和實際經驗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素材 教學情境是為學生主動積極建構性學習的學習環境,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當然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狀況,必須貼近學生生活。一位課程專家指出:「你要把學生領到你要他去的地方,你必須知道他現在在哪裡」。好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學生熟悉的,是學生個人經歷中可以找到或相似的、可以理解的東西。你要創設一個成功的教學情境,你就必須了解學生,熟悉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認知狀況。教師應當通過家訪、與學生交談、以及師生共同參與各種活動等各種機會,深入了解學生,積累各種有用的素材和信息。只有這樣在我們創設一個教學情境時,才能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找到並篩選出學生感興趣的、具有挑戰性的、能自由參與探索與創新的課程資源。當然我們還要注意,教育既不能脫離生活,也不能簡單的還原為學生的生活;教育必須高於生活,教育的內容和活動是對生活的提煉和對生活的超越。 3.認真在較為豐富的課程資源中進行篩選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要有課程資源的意識,把可利用的校內、校外、自然、社區的課程資源以及信息化的課程資源都開發利用起來,這樣我們才可以有大量可供選擇的素材,並從中篩選出最適合的用於創設教學情境。與傳統教科書相比,課程資源是豐富的、大量的、具有開放性的,它以其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和學生能夠親自參與等特點,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愉悅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這是傳統教科書所無法代替的。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面臨的不是創設一個或幾個好的教學情境,而是每節課的教學情境都是恰當的、有效的,這需要大量的課程資源的支持。我們應當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發揮課程資源的作用,使各種資源和學校課程融為一體,更好地為教育發展服務。學生應該成為課程資源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自身的學習、實踐、探索性活動服務,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應該圍繞學生的學習,引導幫助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同時,教師還應當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價值,提高利用率。 4.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和教學方案 當我們准備創設教學情境和制定教學方案時必須解決下列問題:教學目標的確定與敘寫、教學材料的處理與准備(包括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的教學情境與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教學方案的編制。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我們可以設計幾個方案,必要時要有代表性地選擇對象徵求一下學生的意見,也可以多與其他教師進行一些討論,然後再確定教學情境創設的方案。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情境的創設時要考慮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理解提供合理的概念支架。這種支架中的概念是為學生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分解,並在教學情境設計中將各種要素蘊含其中,以便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傳統課程的教材往往把知識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看到的是思維的結果——教學結論,而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具有創造性的教師應該使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影視導演對劇本的處理是一種再創造,同樣的,教師並不是教材和參考書的「留聲機」,而是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知識、對教材進行科學的和藝術的加工和拓展,從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學思路。這是一個教學再創造的過程。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5.准備教學設備和試操作 利用創設的教學情境進行教學需要大量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運用,將涉及大量學生的動手操作、分組合作、交流研討的學習活動,可能涉及大量設備器材的使用、素材的收集、活動的組織等。為了在課堂教學中不出或少出差錯,課前教師必須認真檢查設備的准備,復查小組活動方案的可行性,必要時還要試操作。 6.做好學生可能出現問題的預案 學生的發展是在主體活動中的發展,因此在課堂上要真正獲得發展,惟有在學習主體——學生積極參與建構數學的活動中才能實現。建構活動是學習主體經驗對課程資源的意義加工和重組,由此數學教學過程中調集學生已有的經驗並促成其與要學習的內容間發生相互作用而建立起實質性非人為的聯系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方案的預先設計中,可能已經對學生的直接經驗有所估計,但只有在與學生的教學交往中,才能對學生擁有的直接經驗的狀況做出准確判斷。如果課堂中獲取的反饋與預先估計有不一致時,我們應該對教學做出調整,使教學成為學生已有直接經驗的邏輯歸納和引申,增加教學的體驗性和生成性。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充分做好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預案也是十分必要的。 7.教學中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按照事先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和教學程序展開教學。教師應當充滿激情地利用所創設的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應當作為學習參與者,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注意發現學生思維中的閃光點,並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教師還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積極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教師要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突發情況和學習中的問題,要運用教學機智加以解決,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Ⅵ 怎麼樣創設教學情境
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問心 發表於 2006-8-12 17:27:00 學生學得積極不積極、主動不主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情境的質量。學生學習的認知過程並非單純意義上的知識習得過程,其中更帶有豐富的情感色彩,正如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論綱》中所說的:「興趣和快樂是感覺色調的,而非認識理解意義上的。」要讓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首先就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現實」,尊重學生的「發展」,但現在的課堂情境創設中充斥著「假尊重」的身影。 一、假尊重的表現 看似尊重學生,實則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以知識為依託創設情境,以知識教授為目的,一切以知識為中心,其餘的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只是情境的一種點綴或擺設。 如:在教學一年級數學第二冊「拔蘿卜」時,教師直接出示主題圖,便直問:「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學生在圖意尚未引起內心反應的情況下,便一頭扎進了教師預設的「埋伏圈」,馬上陷入了知識的「海洋」。而當學生小組合作探究36+23的演算法時,教師對學生「擺小棒」、「撥計數器」、「口算」等方法毫無激情,只一個勁地問:「還有其它方法嗎?」醉翁之意在於「列豎式計算」的方法。而當一個學生終於說出這一方法時,教師欣喜了,忙追問全班一句:「這個方法怎麼樣?」言外之意,顯而易見,但學生應「好」者寥寥無幾。可以得知,當情境把不住學生的「心」時,就無法找到通向學生的途徑。 閱讀全文(1720) | 回復(14) | 引用通告(0) | 鮮花() | 編輯 上一篇:書中漫步1:一人一世界 下一篇: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2 No.1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吳青杭 發表評論於2006-8-14 10:41:00 情境是教師進行教學,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載體。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不僅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到政治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政治運動的廣泛應用;還應做到「到位不越位」,根據政治的需要,圍繞政治的重點和難點,創設具有「政治韻味」的情境,體現社會發展的新文化,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開展積極的政治活動,促進政治知識建構。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情境在政治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 回復 No.2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洪苗 發表評論於2006-8-14 15:39:00 創設教學情境是指教師有意利用環境、情感、藝術等因素來調動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以協調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潛能,它可以激發學習情趣,拓展思維空間,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一、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學過程本身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過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成功的基本保證,師生關系不僅影響著本學科的成績,而且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甚至對今後的發展都有著重要影響,教師過分地譏諷、挖苦和責罵學生,會使他們滿懷茫然與恐懼,會使他們產生冷漠厭學的心理。只有創設和諧民產的教學氛圍,才能縮短師生間的情感距離,使學生能夠親其師信,愛其道。 2、教師要熟練地駕馭教材 教學內容是教師創設情境,增強教學效果的主要客觀依據。教學中,是否需要設置情境,設置怎樣的情境,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導,都必須依據教材特點和教學目的,教學要求來決定。因此,教師必須全面把握教材,深刻領會教學內容,才能精心設計。如果對教材不吃透,教師本人都對教學內容感到拓燥無味,體會不出意境,拿什麼去感染學生,激烈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呢?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圍繞重點難點有選擇,有針對性地組織語言,設置問題,製作多媒體課件,才能駕輕就熟,創設良好情境,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要全面了解學生 一位好教師,在上講台之前,首先對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正所謂心中裝著學生,只有細致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基礎和智能水平,熟悉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針對學生的特點,恰當地選擇和運用科學手段、方法,以便結合教材創設教學情境,這樣,就更能打動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愉快而牢固地掌握知識,開發智能。 4、教師要有激情 情境教學的特點之一就是以教師的情感去感染激發學生情感,使其產生相應的積極的情感體驗。蘇霍姆林期基指出:「只有情感的面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奔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成為信念,成為學生主觀世界的一部分。」教師激情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重要條件,教學中,教師飽滿的激情,無疑會使學生受到感染,促使其自覺地隨著教師的引導進入一種積極的學習境界中。 5、教師應具有較高的素質 情境教學中,要求教師既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又要有豐富教學經驗,既要有嚴謹的教學風,為人師表的責任感,又要有充沛的熱情和民主教育,教師如不具備這些條件,就不能科學地結合教材,學生特點搞好情境設計,自然也就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此外,教師還應具備多方面技能,如音樂、美術、計算機技術等,教師可以充分租用這此藝術手段,營造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緒氛圍,創設理想的教學情境。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 回復 No.3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阿寶 發表評論於2006-8-14 22:03:00 問題情景必須是新穎的和未知的。要使問題具有新穎性,就不能簡單地根據答案直接提問,必須換個角度,換個方法,才能設計出新穎的問題。未知的東西的最大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情境,組織學生對未知東西的探索,使學生有可能掌握比在一般學習活動中獲得更概括的知識。問題情景必須能夠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願望和需要,即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 回復 No.4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朱朱 發表評論於2006-8-15 23:19:00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要求,選取什麼樣的情境作為學習內容,是老師創設情境教學應考慮的首要問題.一要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現實生活情境素材進行加工或自己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素材作為課堂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如果選取的情境學生不熟悉或不感興趣,那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學生的知識水平情況,做到有的放矢。二要構建開放式的教學情境,選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讓學生從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個數學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 回復 No.5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木易 發表評論於2006-8-16 0:05:00 如何創設情境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創設情境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創設情境時,即不能游離於所要學的知識,又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情感共鳴,激發探索慾望。如果情境的創設脫離了要掌握的知識,漫無邊際,牽強附會,這樣的情境創設就失去了意義,也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同時情境的創設如果不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就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2)在創設具體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不能超出學生實際,也就是要考慮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情境如果跟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太遠,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經歷過、或體驗過,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3)進行情境教學,課堂氣氛往往很活躍,學生的情緒處於高昂狀態,這就要求教師要控制好課堂氣氛和學生的情緒,即不能活到難以控制,也不能過分壓制而死氣沉沉,要松緊得當。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 回復 No.6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姚珊珊 發表評論於2006-8-16 10:37:00 從許老師的文章,我領悟到了:教學的情景性即是使傳統的「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苦教苦學,在境界上轉變為樂教樂學。「愉快教學」突出人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強調人的全面發展,活躍思維,培養創造能力,完善學生獨立全面的個性品格。教學的情景性應體現直觀形象性;情知的對稱性(即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認知和情感的對稱統一)。我們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努力:努力創設課堂教學生態的交際情景;努力創設教學生態的問題情景;努力創設課堂教學生態的遷移情景。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 回復 No.7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陳上鐿 發表評論於2006-8-16 20:07:00 有同感,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方法行之有效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 回復 No.8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lyylm2001 發表評論於2006-8-17 20:20:00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教學情境也是教師的一項常規教學工作,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有價值的教學情境要體現以下幾個特徵: 1.基於生活。強調情境創設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系,新課程呼喚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為此,創設教學情境,第一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其中的問題應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遭遇的一些問題,只有在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才能切實弄明白知識的價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陶行知先生有過一個精闢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說:「我們要有自己的經驗做根,以這經驗所發生的知識做枝,然後別人的知識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別人的知識方才成為我們知識的一個有機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於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包括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可以說這段話語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這樣一個教學理念。 2.注重形象性。強調情境創設的形象性,其實質是要解決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為此,我們所創設的教學情境,首先,應該是感性的、可見的、摸得著的,它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化;其次,應該是形象的、具體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使學生能夠超越個人狹隘的經驗范圍和時間、空間的限制,既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 3.體現學科特點。情境創設要體現學科特色,緊扣教學內容,凸現學習重點,當然,教學情境應是能夠體現學科知識發現的過程、應用的條件以及學科知識在生活的意義與價值的一個事物或場景。只有這樣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闡明學科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幫助學生准確理解學科知識的內涵,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學科性是教學情境的本質屬性。例如,在教學「平均分」時,我們可以創設一個「春遊」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准備及分發各種食品和水果,但教學重點應該盡快地落到「總數是多少」、「怎麼分的」、「分成幾分,每份是多少」、「還有沒有多餘的」、「不同食物的分法中有什麼共同的特點」等數學問題上來,而不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討論「春遊應該准備什麼食物和水果」、「春遊應該注意什麼」等與數學內容無關的生活問題上。[1]強調學科性,還意味著要挖掘學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學科自身的內容和特徵來生發情境,如利用數學的嚴密性、抽象性來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利用語文的人文性、言語性創設語文教學情境。 4.內含問題。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情境中的問題要具備目的性、適應性和新穎性。目的性指問題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而提出來的,目標是設問的方向、依據,也是問題的價值所在;適應性指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合全班同學的實際水平,以保證使大多數學生的課堂上都處於思維狀態;新異性指問題的設計和表述具有新穎性、奇特性和生動性,以使問題有真正吸引學生的力量。這樣的問題才會成為感知的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裡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實際上也就是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 5.溶入情感。情感性指教學情境具有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功效。第斯多惠說得好:「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麼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麼能鼓舞人呢?贊科夫也強調指出:「教學法一旦能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一次,一位語文教師教《凡卡》一文時,講到凡卡給爺爺投出求助信後,滿懷希望進入了幸福的美夢之中,然而這位天真的孩子卻不知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因為他連地址也沒寫上。即使收到了,這位窮苦的守夜人也不可能讓凡卡跳出火坑。對於這位九歲的孩子來說,屬於他的幸福只有在夢中!講到這兒,這位教師再也控制不了自己了,眼淚涌了出來,甚至無法講下去,全班學生竟然在寂靜中伴坐了很久,連平時管不住自己的學生,也在這無意創設的情境中被無聲的語言「管住了」。教師入境入情,帶來了學生的心動情發,起到了見作者之所見,思作者之所思,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心靈共鳴的作用。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 回復 No.9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施絲 發表評論於2006-8-17 21:41:00 情境教學法是培養和發展中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學生學習的「啟發劑」。新課程倡導教師設置情境,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同時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問題情境設置、激發思維、引發興趣,是實踐課程標準的最佳形式之一,應貫穿於教學始終。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 回復 No.10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中興華為 發表評論於2006-8-18 12:51:00 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將學生置於樂觀的情感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恰當的教學情境有利於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促使他們能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注意創設開放的、具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由於學生的積極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所以,教師要依據教材特點,努力創設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願望。 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要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教師如果能通過游戲、競賽、設懸念等創設趣味情境,將新知識寓於其中,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有情、有境,就會引起極大的興趣。 總之,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情」與「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得到強化,使他們為求知而樂,為探索而興奮和激動,這就為他們奠定了終身學習的基礎。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 回復 No.11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陳淑端 發表評論於2006-8-18 13:50:00 與你正面接觸是輔導你參加泉州市普通話比賽,當時的感覺是一個數學教師能有如此的語感,這個教師素質一定不錯.果如其然,你是東石以至晉江市數學教學中優良品種中的一粒種子.看了你發出的討論稿,知道你在思考. 至於情境教學,我想從大的教學觀來看,應如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所長高文教授所言:"一切為了兒童的發展,情境教育聚焦於"大寫的"兒童;面向真實生活,開放教育空間,發掘教育資源的寶藏;以情感貫之,和諧人際關系,優化兒童的學習環境;走出課堂,回歸自然與社會,在躬行中增長才幹." 歡迎你到小學語文骨幹教師群組中做客,我們提倡跨學科整合教研.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 回復 No.12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2202洪文龍 發表評論於2006-8-20 16:33:00 利用媒體創設情景必須依據媒體固有的特點。如:微觀放大、化靜為動、展示過程等。這樣才能發揮媒體的特有功能。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 回復 No.13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陳旭燕 發表評論於2006-12-12 11:07:00 列豎式計算只是多種演算法中的一種.當學生用「擺小棒」、「撥計數器」、「口算」等方法算出得數後,教師應對些方法進行肯定,"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能算出正確的得數,你又何必苛求哪種演算法?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有很多。如「用簡便方法計算」有的學生反應較慢,只會按運算順序計算,可我們老師卻硬逼著他「簡便」,結果,「簡便」不成,連運算也錯了。這是誰的「錯」?這不也是一種假尊重嗎?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 回復 No.14 討論: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討論1 陳雙雙 發表評論於2007-9-29 11:34:00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教師如果能通過游戲、競賽、設懸念等創設趣味情境,將新知識寓於其中,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有情、有境,就會引起極大的興趣。 總之,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情」與「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得到強化,使他們為求知而樂,為探索而興奮和激動,這就為他們奠定了終身學習的基礎。
Ⅶ 結合具體的探究教學案例,談談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和做好教師的有效領導
一、現實背景及意義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由於諸多原因,情境創設進入了誤區,使情境創設 「變味」、「走調」,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出現了為創設而創設,只圖表面熱鬧、牽強的情境;出現了創設對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出現了不少問題和偏差的情境;出現了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情境等等。為使情境創設更好地發揮對數學教學的服務作用, 因此選此課題進行研究。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條從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教學之路,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培養學生對未來知識的探索和發現能力。促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優化課堂結構,能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不同的情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也使老師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專家,提高教學質量。
二、概念界定
(一)對於引入數學課堂中的「情境」,指的是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並且是學生感興趣的、有利於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通過自主探究活動來學習的「數學情境」。
(二)「情境創設」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時時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新鮮、親近等情緒,使教學進程始終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發展他們主動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就是呈現給學生良性有效的、有意義的數學信息,能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使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最終解決問題。
(四)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情境進行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學到數學知識,還能使凝結在生活情境中的豐富的數學內涵、數學思想、數學的精神和美,隨著教學的展開盡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一)面也得到較好的發展。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價值
三、本課題國內外研究述評及預計的研究突破
(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述評
綜觀近幾年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對情境教學的研究,大多從理論層面切入的為多,而從實踐的層面,如何引導一線教師通過實踐教學,將情境教學真正落實在課堂中,使之常態化,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情感體驗和能力提高的一種常用教學模式,研究得還比較少。
(二)本課題預計研究工作突破
1.通過反思新教材實踐效果,找出新教材生活情景教學設計的不足與不成功的地方,並提出優化方案。
2.貼近教師課堂教學實際,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
四、理論依據
(一)《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進行情境創設的研究是課改的需要。
(二)我國心理學家潘菽指出,心理活動是由「知」和「意」組成的,即分成意向活動和認知活動兩種。所謂認知活動,就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反映的活動,包括感知、思維等心理活動。意向活動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對待活動,包括情緒、意志,慾念等心理過程。這就是心理活動二分法。心理學理論中的二分法為「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三)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核心思想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人的認識本質是主體的「建構」過程,即主體藉助自己的認知結構去主動建構知識,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認為學習應在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重視師生、生生之間的社會性相互作用在建構中的作用。
(四)原蘇聯心理學家馬丘斯金等人,對問題情境教學進行了開創性和系統性研究。他們依據當代思維科學的最新成果,對問題情境教學的本質進行深刻的心理學論證,對問題情境教學的操作方式、原理進行具體、科學的研究。認為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解決過程也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
(五)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當然,要喚醒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還需要教師巧妙的創設情境,學生才能從被動轉向主動,才能全身心的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情境主義的學習理論
情境主義主張按照社會情境、生活情境、科學研究探索活動改造學校教育,使學生在真實或逼真的活動中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情境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促進有意義學習,而且有助於知識向真實生活情景的遷移。
五、研究內容及預期目標
(一)研究內容
1.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情境創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情境設計的數學本質性,情境創設的目的性、合理性,情境創設如何為數學學習內容服務。
2.情境的創設方法。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情境創設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課本中和生活中提煉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
3.創造性地使用課本中的情境。如對現行教材中的情境設計的合理性的分析,使之更有效地切合我們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
4.通過情境教學,研究學生「自主性」的培養與「創新精神」的樹立,由「被動接受知識」逐漸轉變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5. 「教」與「學」的正確評價。
(二)預期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教師從思想上重視對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教師能正確地、有針對性地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教師能充分地利用課程資源,靈活地創設出合理的數學情境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轉變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方式,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改進教師的教學,激勵學生的學習,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形成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正確評價。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與原則
(一)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針對「創設情境」研究,設計教學活動方案,進行行動實施,對研究的設想及方案進行完善。
2.個案法。圍繞典型活動及學生開展系統的教學活動,對其個體開展縱深的研究,以尋求有效的教學措施。
3.實驗法。通過實驗的方法,實施制定的實驗計劃,在實驗中觀察學生學習活動變化,總結規律,構建對策體系。
4.經驗總結法。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
5.文獻法。對其他研究成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
(二)遵循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
材料或活動情境要針對課堂教學的內容而創設,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服務。
2.趣味性原則。
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境創設的材料與活動應盡量新穎有趣。對材料或活動的直接興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
3.開放性原則。
就是創建的課堂情境促使學生思維呈現活化狀態,學生思考的空間廣闊,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答案不唯一。
4.探究性原則。
維果斯基認為,教學的本質特徵不在於「訓練」、「強化」已形成的內部心理機能,而在於激發、形成目前還不存在的心理機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思維。作為教學情境的材料或活動,應該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和創造機能。
七、研究措施
(一)課題組成員及任務分工
張惠斌:教學校長,小教特級教師,聘請為承擔此課題理論指導工作。
王亞琴:主要負責人,全面策劃,制定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計劃,具體實施措施以及組織學習,收集資料,召開課題會議,撰寫實驗報告等。
張惠玲、孫玉婷是主要的實驗實施者,根據方案的要求,參加學習,參與實驗,並收集資料,進行實踐研究,撰寫案例分析、論文,並作好課後反思,進行階段小結。
(二)實施方法
1.課題組全體人員認真學習教育科研基本知識和關於養成教育的理論,使課題組人員能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研究,以保證課題研究的科學化。
2.課題研究人員要在認真學習先進理論的基礎上,對原有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總結,以期形成具理論含量的教育經驗。同時,密切關注國內同類研究的動態和成果,以利於在對照中明確自身研究的地位和方向。
3.把本課題研究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本課題的研究納入學校工作重點,特別加強在課堂教學領域的研究。
4.課題組定期進行組內交流活動,共同探討,統一協調,以保證學校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圓滿完成。
5.建立科研檔案,注意資料的收集和隨時整理,以保證課題取得預定的研究成果。
Ⅷ 如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情境創設的原則
理清情境創設的根本目的,我們認為,教師在情境創設中應遵循以下幾大原則:
1.目的性原則
一個好的教學情境是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情境不是擺設,也不是為了趕時髦的點綴品。就相關內容的教學而言,特定情境的設置不應僅僅起到「敲門磚」的作用,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應當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教師對為什麼要創設情境,創設情境應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些問題我們應做到心中有數。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設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教師應根據當地的教學資源,將數學問題融於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比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創設的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競賽情境等都很好地體現了趣味性原則。
3.現實性原則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因此,情境的創設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教師要將教材上的內容通過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以此拉近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4.思考性原則
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數學內涵,要有足夠的數學信息,要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問題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時熱鬧、好玩,只考慮到觀賞性,而失去應有的「數學味」,要能夠使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5.時代性原則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不斷發生著變化。教師應該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因為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因此在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現代氣息,要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與數學學習有關的素材及時引入課堂,以增強教學的時代性。比如,《秒的認識》一課,我們以往常常會看到教師以新年倒計時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捕捉到了新的信息,於是就出現了以神五、神六火箭升空倒計時的情境導入,讓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追隨了時代的腳步。
具體而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以下幾種方法。 四、情境創設的方法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有時會覺得枯燥無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可探索的問題情境。實踐證明,創設的問題情境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學生體驗出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就越好。 例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我們可以在教室里模擬一個小商店,讓學生充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當然,生活中與小學數學所學的內容相聯系的事例還有很多。諸如:家中的許多容器為什麼做成圓柱形的?自行車的車架為什麼做成三角形的?車輪為什麼做成圓形?等等,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學生司空見慣的事例,進行適當的加工編制,創設出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有利於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
又如教「按比分配」時,一位老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上課,他就把學生帶入了幫體育老師分球的情境中。「體育老師想請你們幫幫他的忙,給三年級的學生分籃球,王老師有12 個球,要分給男、女兩組同學進行練習,你們看怎麼分?」學生聽到題,紛紛議論起來,交流後,基本上都同意男、女各分6個。這時,我說:「你們這種分法王老師試過,可三年級的男同學非常不滿,說這樣不合理。他們說,我們16個人,怎麼和她們8個人分的一樣多呢?老師太偏心了。那你們覺得怎樣分才算公平呢?」學生們又陷入了沉思,經過討論,有學生提出建議:按男、女學生人數的多少來分,多的多分點,少的少分點。有的學生起來爭議:那到底多分多少呢?我及時抓住時機:「對,多的要多分,少的要少分,那麼有沒有一定的依據呢?」又經過一番思考後,學生們自己總結出「應按人數的比來分配,就比較合理了」。可見,這種與學生密切相連的生活事例,對學生而言,有著一種多麼強烈的親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 實踐證明:創設的情境越貼近學生的生活,能見度越高,問題激活思維的程度就越好,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只有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時,學生才能夠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夠真正被激發,如此獲得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才有可能被用於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也才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在活動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
(2)藉助活動創設情境
建構主義認為,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不應是通過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是學生在一定情境下藉助教師的引導,通過自身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而主動獲得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一些有意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等實踐活動,達到知識與能力的協同發展。
例如:在這次全市的小學數學《同步實踐與訓練》優質課競賽中,我校的唐專芳老師上執教了《認識物體與圖形》一課。這節課,唐老師創設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如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玩一玩、搭一搭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徵,知識的形成過程由具體到抽象,自然過渡,水到渠成。
又如,藍山的一位老師執教的《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教師首先讓學生用量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通過動手量,學生大膽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大約是180度」;之後,又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驗證,採取了折、拼、剪等多種方法再次探究;最後,學生自主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度」。這節課,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真正地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的全過程,變「學數學」為「做數學」。
(3)通過「開放性」問題,創設情境 數學開放性問題是指條件多餘、不足或答案不唯一的問題,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不斷反復交替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系列的「開放性」問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使學生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時,我們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物園各個景點的平面圖,同時在畫面上配以相應的問題: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導游,將按照怎樣的路線帶領遊客去游覽?在這樣一個開放性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從平面圖中搜集可用的信息,並提出了多種不同的游覽方案。
又如:在數學活動課《解決問題》一節中,首先用課件的形式再現了游樂園場景:有游樂項目、價格和各個項目的相關規定等信息,然後安排了一個「定額消費活動」,讓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為自己設計一個適合自己的游樂方案。學生積極性空前高漲,思維靈活,很快想出了好多種游樂計劃,孩子們豐富多採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4)在新舊知識連接點間創設情境
在新舊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製造沖突,引導學生提出新的數學問題,溫故知新,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慾望,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學《圓柱體積的計算》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前邊我們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圓形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來推導出求圓面積的計算方法。今天,可不可以運用這樣的轉化方法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呢?大家試試看。」通過這樣的情境,不僅給學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而且也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5)設置認知沖突,創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
自己是一個發現者
、
研究者
、
探索者
。
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
」
在教學實踐中,以富有現實性、趣味性、挑戰性,且處於學生認知結構最近發展
區的非常規性問題為素材,可創設認知沖突型問題情境,使學生處於心欲求而不
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引起認知沖突,產生認知失調,從而激
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進而採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
例如:《圓的周長》教學片段:
師:請看,這是一個用鐵絲圍成的圓環,誰能想辦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呢?
生:把鐵絲剪斷、拉直,再用直尺測量出它的周長。
師
:
(出示
CD
唱片)
那麼要求這張影碟的周長
,
用切斷
、
展開的方法行嗎?
那該怎麼辦?
生:把唱片的邊沿做上記號,在直尺上滾動一周,就能量出它的周長了。
生:還可以用一根繩子繞唱片一周,然後量一量繩子的長就可以了。
師:
(用一根細繩系一小球,在空中甩動,其軌跡形成一個圓)小球的運動
形成一個圓,我們還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
(生面面相覷,一
時沒有好的方法)
師:看來,用剪斷、拉直、測量;滾動法;繞繩法雖然可以測量出一些圓的
周長,但卻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探索出圓周長的一般計算方法呢?
以上這個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設一個
個小小的問題,不斷製造矛盾,層層設疑,不斷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使學生
不斷地產生認知的失衡和知識的沖突,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學生在問題
情境中明確了探究目標,使探究成為學生自己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
活動中。
以上所舉,基本上是課堂教學中某個教學環節中的情境創設,在近期的聽課
及實際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體會到「情境串」的創設,較之單個的情境創設來
講,更容易激發學生長時間的學習興趣。「情境串」即以兒童感興趣的故事、熟
悉的事物或活動為題材構成「情景串」
,整堂課圍繞一個主題來組織教學,學生
對知識的探索和鞏固都是在一個大背景下進行的
,
學生在這些相關聯的生活情境
中發現並提出一系列問題,形成「問題串」
,在解決一連串現實的、有挑戰性的
問題過程中學習新知,應用新知。「情境串」比之單個問題情境其獨到之處是:
在一節課中,自始至終發揮情境的導向作用,學生通過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
發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將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二者緊密結合,讓學生既經歷知識
與技能的形成過程,又能把學到的新知識作為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的工具,把應
用意識的培養貫穿於數學學習的全過程。
這篇文章說得很好,相當全面了,建議參考下:
http://wenku..com/link?url=-rvY24L8cXhNoyN4SSx-_DAy
Ⅸ 初中歷史教學創新及其案例研究)如何進行情景教學
初中歷史教學在培養學生的求知慾的基礎上培養其能力。巧妙創設歷史情境,激活學生創新思維。
1、在講課過程中多採用畫面、史料、圖片等直觀手段,有助於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提取有效的能力的質量。
2 、情境的創設要有目的性,一節課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需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情境也應圍繞教學重點、難點設。
3、情境的創設要有針對性,防止生搬硬套,牽強附會。
總之,歷史教學中最佳教學情境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積極的參加教學活動。歷史教學情境的創設無疑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是學生思維創新的源泉。
Ⅹ 如何創設有價值的課堂教學情境
一、現實背景及意義《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由於諸多原因,情境創設進入了誤區,使情境創設「變味」、「走調」,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出現了為創設而創設,只圖表面熱鬧、牽強的情境;出現了創設對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出現了不少問題和偏差的情境;出現了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情境等等。為使情境創設更好地發揮對數學教學的服務作用,因此選此課題進行研究。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條從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教學之路,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培養學生對未來知識的探索和發現能力。促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優化課堂結構,能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不同的情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也使老師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專家,提高教學質量。二、概念界定(一)對於引入數學課堂中的「情境」,指的是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並且是學生感興趣的、有利於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通過自主探究活動來學習的「數學情境」。(二)「情境創設」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時時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新鮮、親近等情緒,使教學進程始終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發展他們主動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三)「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就是呈現給學生良性有效的、有意義的數學信息,能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使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最終解決問題。(四)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情境進行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學到數學知識,還能使凝結在生活情境中的豐富的數學內涵、數學思想、數學的精神和美,隨著教學的盡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一)面也得到較好的發展。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價值三、本課題國內外研究述評及預計的研究突破(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述評綜觀近幾年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對情境教學的研究,大多從理論層面切入的為多,而從實踐的層面,如何引導一線教師通過實踐教學,將情境教學真正落實在課堂中,使之常態化,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情感體驗和能力提高的一種常用教學模式,研究得還比較少。(二)本課題預計研究工作突破1.通過反思新教材實踐效果,找出新教材生活情景教學設計的不足與不成功的地方,並提出優化方案。2.貼近教師課堂教學實際,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四、理論依據(一)《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進行情境創設的研究是課改的需要。(二)我國心理學家潘菽指出,心理活動是由「知」和「意」組成的,即分成意向活動和認知活動兩種。所謂認知活動,就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反映的活動,包括感知、思維等心理活動。意向活動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對待活動,包括情緒、意志,慾念等心理過程。這就是心理活動二分法。心理學理論中的二分法為「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三)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核心思想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人的認識本質是主體的「建構」過程,即主體藉助自己的認知結構去主動建構知識,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認為學習應在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重視師生、生生之間的社會性相互作用在建構中的作用。(四)原蘇聯心理學家馬丘斯金等人,對問題情境教學進行了開創性和系統性研究。他們依據當代思維科學的最新成果,對問題情境教學的本質進行深刻的心理學論證,對問題情境教學的操作方式、原理進行具體、科學的研究。認為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解決過程也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五)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當然,要喚醒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還需要教師巧妙的創設情境,學生才能從被動轉向主動,才能全身心的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六)情境主義的學習理論情境主義主張按照社會情境、生活情境、科學研究探索活動改造學校教育,使學生在真實或逼真的活動中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情境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促進有意義學習,而且有助於知識向真實生活情景的遷移。五、研究內容及預期目標(一)研究內容1.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情境創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情境設計的數學本質性,情境創設的目的性、合理性,情境創設如何為數學學習內容服務。2.情境的創設方法。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情境創設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課本中和生活中提煉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3.創造性地使用課本中的情境。如對現行教材中的情境設計的合理性的分析,使之更有效地切合我們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4.通過情境教學,研究學生「自主性」的培養與「創新精神」的樹立,由「被動接受知識」逐漸轉變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5.「教」與「學」的正確評價。(二)預期目標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教師從思想上重視對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教師能正確地、有針對性地創設課堂教學情境。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教師能充分地利用課程資源,靈活地創設出合理的數學情境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轉變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方式,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改進教師的教學,激勵學生的學習,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形成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正確評價。六、課題研究的方法與原則(一)課題研究的方法1.行動研究法。針對「創設情境」研究,設計教學活動方案,進行行動實施,對研究的設想及方案進行完善。2.個案法。圍繞典型活動及學生開展系統的教學活動,對其個體開展縱深的研究,以尋求有效的教學措施。3.實驗法。通過實驗的方法,實施制定的實驗計劃,在實驗中觀察學生學習活動變化,總結規律,構建對策體系。4.經驗總結法。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5.文獻法。對其他研究成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二)遵循的原則1.針對性原則。材料或活動情境要針對課堂教學的內容而創設,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服務。2.趣味性原則。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境創設的材料與活動應盡量新穎有趣。對材料或活動的直接興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3.開放性原則。就是創建的課堂情境促使學生思維呈現活化狀態,學生思考的空間廣闊,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答案不唯一。4.探究性原則。維果斯基認為,教學的本質特徵不在於「訓練」、「強化」已形成的內部心理機能,而在於激發、形成目前還不存在的心理機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思維。作為教學情境的材料或活動,應該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和創造機能。七、研究措施(一)課題組成員及任務分工張惠斌:教學校長,小教特級教師,聘請為承擔此課題理論指導工作。王亞琴:主要負責人,全面策劃,制定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計劃,具體實施措施以及組織學習,收集資料,召開課題會議,撰寫實驗報告等。張惠玲、孫玉婷是主要的實驗實施者,根據方案的要求,參加學習,參與實驗,並收集資料,進行實踐研究,撰寫案例分析、論文,並作好課後反思,進行階段小結。(二)實施方法1.課題組全體人員認真學習教育科研基本知識和關於養成教育的理論,使課題組人員能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研究,以保證課題研究的科學化。2.課題研究人員要在認真學習先進理論的基礎上,對原有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總結,以期形成具理論含量的教育經驗。同時,密切關注國內同類研究的動態和成果,以利於在對照中明確自身研究的地位和方向。3.把本課題研究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本課題的研究納入學校工作重點,特別加強在課堂教學領域的研究。4.課題組定期進行組內交流活動,共同探討,統一協調,以保證學校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圓滿完成。5.建立科研檔案,注意資料的收集和隨時整理,以保證課題取得預定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