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經典古塔是現在哪裡
擴展閱讀
設備的基礎管理有哪些 2025-01-12 15:48:33
下象棋小知識 2025-01-12 15:46:45

經典古塔是現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4-21 16:19:57

① 與雷峰塔同樣是千年古塔的景區,為啥就是沒有遊客呢

如今的杭州可謂是一座網紅旅遊城市,憑借著秀美的山水風情和歷史古韻每年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駐留。說到杭州的古跡,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靈隱寺、岳廟、雷峰塔等一系列的熱門景點,但其實在杭州城內還保留著眾多小眾的景點,更值得遊客前去打卡。


如果想要好好的去欣賞這座現存五代吳越末期仿木構塔建築中最景緻、最經典的古塔,那麼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再或者需要花一點時間去好好發現塔身的雕刻,那麼一定會給你帶來驚喜。

杭州白塔如何去?

在杭州西湖延安路附近可以乘坐124路到進龍橋站下車,步行500米就可到達。杭州東站乘坐4號線到水澄橋站轉乘190路到白塔嶺站下車 。

② 保存宋朝古塔最多的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你好
我能查到的保存最多宋代古塔的城市是上海,(查到的有5座,令我都有些不可思議,但這是事實!有上海松江興聖教寺方塔、上海龍華塔、上海松江護珠塔、上海松江秀道者塔、上海嘉定法華塔,其中上海松江興聖教寺方塔保存完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上海嘉定法華塔和上海松江護珠塔保存較差,上海嘉定法華塔多次重修,遂失古塔原貌,由於有人在上海松江護珠塔磚縫中發現元豐錢幣,遂拆磚覓寶,使底層磚身西北角逐漸拆毀,形成一個約兩米直徑的大窟窿,因此塔傾斜日趨嚴重),其次是杭州4座,蘇州3座。

③ 西安大雁塔簡介

我來答有獎勵共15條回答
新石家莊
2019-11-21
關注有獎
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庄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全文
113333
無怨深淵
2018-03-30
關注有獎
大雁塔(wildgoosepagoda),原名慈恩寺塔,位於陝西省西西安市慈恩寺內。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古都西安和陝西省的象徵。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傑作。名稱由來:大雁塔,真的與雁有關嗎?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他在印度所聞僧人埋雁造塔的傳說,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大唐西域記》卷九載:在摩伽陀國的因陀羅勢羅婁河山中,有雁塔,相傳雁投身欲開悟小乘教徒,也許這一記事就是雁塔名稱的出處。建築概況: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庄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全文
1506

峻江科技(海南)有限..
2020-06-20
咸陽 電力鐵塔生產廠家-峻江專業生產廠家
廣告
Sssvux12
2020-06-09
網路知道大雁塔簡介的由來西安大雁塔簡介查看全部14個回答寫回答有獎勵西安大雁塔簡介安徽大學魅力NO.20·20精選回答18人打榜進入專題我來答有獎勵新石家莊LV.20聊聊關注成為第70位粉絲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全文
搶首贊
150*****676
2020-05-12
。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庄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全文
3
152*****366
2019-04-09
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庄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全文
42
匿名用戶2014-03-08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層磚塔,後在武則天長安年間改建為七層。 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傑作。 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贊道:"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 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大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氣勢恢宏、古樸雄偉的唐代著名古塔。此塔是玄奘大師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以示區別,人們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台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將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為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畫面布局嚴謹,線條遒勁流暢,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資料。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大唐三藏聖教序》和《述三藏聖教序記》兩塊石碑,字體清秀瀟灑。唐末以後,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又名慈恩寺西院浮屠(塔的意思)。 大雁塔初建時五層,表面磚砌,土心,後來塌毀,重建時為十層,公元704年唐武則天改建成為樓閣式的青磚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為單數層的慣例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時後唐王朝對大雁塔進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層,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兩個部分組成。公元1604年,明萬曆23年在維持了唐代塔體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層。塔基邊長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邊長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層壁面都用磚砌扁柱和闌額,柱的上部施有大斗,並在每層四面的正中開辟磚券的大門。塔內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層均有樓板,設置扶梯,可盤旋而上至塔頂。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標志性建築,也是聞名中外的勝跡。國務院於1961年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文
7
雷神VS戰斗者
2012-02-26
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建,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庄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贊道:「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全文
124
[email protected]
2012-02-26
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庄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全文
83
138******60
2019-02-20
大雁塔通高1239米是北京的象徵!!!
142
177*****392
2018-12-23
因為他的名字,叫大雁塔,所以才說大雁塔。
7
[email protected]
2018-11-21
你弟弟滴那個哦哦
61
4條回答被折疊(為什麼?)
附近哪裡有醫院呀__就近為您安排

附近哪裡有醫院呀_咸陽小白兔口腔,滿足您全家/全面/全程的牙科需求,種牙矯牙,智齒拔除,潔牙補牙,鑲牙美牙,根據您的位置,就近選分院,方便就診。舒適看牙,點擊了解地址。
咸陽秦都小白兔口腔..廣告
西安整形美容醫院排名-儷人本月特惠
「本月特惠項目:雙眼皮,bo尿酸,瘦臉zhen...」西安儷人整形醫院,西安好的整形醫生陣容。西安整形美容醫院哪家好?選擇 西安儷人,認准 儷人整形!
西安儷人醫院有限公司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大雁塔的簡介
6 瀏覽43692019-11-13
西安大雁塔的簡介。
大雁塔(wildgoosepagoda),原名慈恩寺塔,位於陝西省西西安市慈恩寺內。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古都西安和陝西省的象徵。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傑作。 名稱由來: 大雁塔,真的與雁有關嗎?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他在印度所聞僧人埋雁造塔的傳說,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大唐西域記》卷九載:在摩伽陀國的因陀羅勢羅婁河山中,有雁塔,相傳雁投身欲開悟小乘教徒,也許這一記事就是雁塔名稱的出處。 建築概況: 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庄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
5 瀏覽1192019-11-03
大雁塔簡介50字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3)經典古塔是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一、四次改建 第一次: 大雁塔最初的建築圖樣是模仿印度著名的、也是唯一的禮佛高塔——佛陀伽耶(大覺塔),共有5層,高60米。後來,唐高宗李治覺得這座印度式樣的建築與長安城的總體建築風格比起來有些不協調,於是進行了改建,大雁塔被加高至9層。 第二次: 長安年間(701年—704年),朝廷又對大雁塔進行了第三次修建,武則天打破了唐朝佛塔業已形成的陽性奇數層高的慣例,將大雁塔加高增至偶數10層。(另一說,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捐資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為七層青磚塔。) 第三次: 五代後唐長興二年(931年),後唐王朝對大雁塔進行了第四次改建,大雁塔再次被恢復到7層。後來西安地區發生了幾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頂震落,塔身震裂。 第四次: 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大雁塔第五次修葺,這是一次重大的維修加固工程。在維持了唐代塔體基本造型的基礎上,外表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層。塔高64.5米,塔基底邊長25米,佔地2061平方米,這便是如今看到的大雁塔。 二、價值意義 大雁塔的修建,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教的建築形式隨著佛教傳播而傳入中國的結果。大雁塔是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標志之一。 大雁塔最初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層皆存舍利,由玄奘法師親自主持修建。而後經歷代改建、修繕,逐漸由原西域窣堵坡形制逐漸演變成具有中原建築特點的磚仿木結構,成為可登臨的樓閣式塔。 這一過程生動地體現了佛教建築藝術傳入中國並逐漸的中國化。其所存石碑「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大唐三藏聖教序記」進一步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大雁塔內收藏的貝葉經也是彌足珍貴的佛教文物。 參考資料: 網路-大雁塔
70 瀏覽19302019-11-13
大雁塔簡介
3 瀏覽171842019-11-13
大雁塔的介紹
瀏覽3142019-11-13

④ 現在的大雁塔簡介

【文物名稱】:大雁塔
【英文名稱】:Big Wild Goose Pagoda
【文物類別】:古建築
【文物年代】:唐代
【文物原屬】:用於安置玄奘由印度帶回經籍的佛塔
【文物現狀】:現坐落於西安市慈恩寺內
編輯本段大雁塔簡介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層磚塔,後在武則天長安年間改建為七層。
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傑作。
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贊道:"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 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大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氣勢恢宏、古樸雄偉的唐代著名古塔。此塔是玄奘大師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以示區別,人們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台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將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為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畫面布局嚴謹,線條遒勁流暢,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資料。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大唐三藏聖教序》和《述三藏聖教序記》兩塊石碑,字體清秀瀟灑。唐末以後,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又名慈恩寺西院浮屠(塔的意思)。
大雁塔初建時五層,表面磚砌,土心,後來塌毀,重建時為十層,公元704年唐武則天改建成為樓閣式的青磚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為單數層的慣例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時後唐王朝對大雁塔進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層,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兩個部分組成。公元1604年,明萬曆23年在維持了唐代塔體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層。塔基邊長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邊長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層壁面都用磚砌扁柱和闌額,柱的上部施有大斗,並在每層四面的正中開辟磚券的大門。塔內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層均有樓板,設置扶梯,可盤旋而上至塔頂。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標志性建築,也是聞名中外的勝跡。國務院於1961年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雁塔,全稱「慈恩寺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樓閣式磚塔採用磨磚對縫,磚牆上顯示出稜柱,可以明顯分出牆壁開間,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建築藝術風格。
據史書記載,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為其母文德皇後祈求陰福所造,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附近環繞曲江池、杏圓和樂游原,風景秀麗迷人。大雁塔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師自印度歸來,帶回大量梵文經典和佛像舍利,為了供奉和儲藏這些寶物,而親自設計並指導施工的。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曾排除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唐高宗和唐太宗曾親自撰寫《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述三藏聖教序記碑》。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米,塔身呈方形角錐體,坐落在底面積42.5×48.5米,高4.2米的方形磚台上,青磚砌成的塔身磨磚對縫,結構嚴整,外部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螺旋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格調庄嚴古樸,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是唐代建築藝術的傑作。
唐代許多著名詩人登臨大雁塔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 「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章八元的「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空中」等。尤其是岑參的《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於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早在唐中宗神龍年間,雁塔題名就已形成風俗。凡新科進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園游宴,然後登臨大雁塔,並題名塔壁留念。當年27歲的白居易成為進士,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更豪邁地題下「及第新春選勝游,杏園初宴曲江頭;紫豪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玉樓」,把雁塔題名與登仙並提了,可見他們洋溢著春風得意的喜悅心情,把雁塔題名視作莫大的榮譽了。到後來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間一場大火毀掉了珍貴的題壁。
到了慈恩寺,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這里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玄奘,河南偃師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家,他於公元 628年自長安西行,歷經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得到戒賢法師的精心指導,公元645年回到祖國,朝廷在慈恩寺舉行了空前盛大的歡迎儀式,出動了1500多輛軒車、200多幅刺綉佛像、500多幅以金線綉出的經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輛庄寶車,盛況空前。玄奘帶回佛經657部,先後在弘福寺、慈恩寺、玉華寺等處翻譯佛經74部,共計1335卷,在我國佛教四大譯家中譯書最多,譯文最精。
玄奘還應唐太宗的囑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筆錄,將他17年旅途中經歷的110個城邑和傳聞的28個地區和國家的歷史、山川交通、民俗風情、物產氣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記》12卷,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位傳奇式的人物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他不畏艱難,排除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自唐代以來廣為流傳。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在此基礎上寫成了膾炙人口的中國古代四大小說之一《西遊記》。
大雁塔確是盡收佛學經典之家,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著顯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規模,更是您西安之行不可忽略的名勝。根據最新報道,大雁塔不是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而是玄奘大法師在貞觀二十二年為了放經書由當時的皇帝唐高宗提議而建成,後武則天時代重修過,明朝時代重修以致於今。
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寺塔。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現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述三藏聖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
編輯本段大雁塔地宮
2008年5月,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王亞榮日前表示,和陝西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宮。由此推測玄奘自印度取經歸來後,所帶回的珍寶有可能藏於大雁塔下的地宮內。
據史料記載,唐貞觀十九年,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後,帶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貝葉梵文真經及八尊金銀佛像。為了供奉和珍藏帶回的佛經、金銀佛像、舍利等寶物,經朝廷批准,玄奘親自設計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現在,玄奘所帶回的珍寶到底珍藏在哪裡,卻無人知曉。
王亞榮認為,古塔地下一般情況下都有地宮,和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千年地宮,只是大雁塔地宮尚未發掘而已。由此推測,大雁塔下的地宮里極有可能藏有玄奘當初帶回的珍寶。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長解守濤介紹說,2007年有關部門曾對大雁塔的內部結構進行探測,探地雷達曾經探測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這些空洞應該就是大雁塔的地宮。
編輯本段大雁塔觀光

【塔座】
大雁塔塔底皆有石門,門楣門框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及磚雕對聯。
在南門東西兩側的碑龕內鑲嵌著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述三藏聖教序記》碑。均為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碑文高度贊揚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弘揚佛法的歷史功績和非凡精神。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國家保護的珍貴書法碑刻。
【一層】
在唐時新進士及第後,有大唐天子於杏園賜宴,於曲江聚會飲酒,慈恩塔下題名等風俗活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曲江流飲」和「雁塔題名」。
進入南門,洞壁兩側鑲嵌有多通明代題名碑,其中「名題雁塔,天地間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是當時「雁塔」之風光寫照。此外,描寫玄奘輝煌一生的《玄奘負笈像碑》、《玄奘譯經圖碑》也值得一觀。
在塔內一層通天明柱之上,懸掛著四幅長聯,寫的是唐代的歷史、人物、故事,身臨其境,吟誦一番,頗有原詞原句的感受。
一層塔內,還設有古塔常識及中國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與發展,佛塔的結構和分類。
塔座登道的動測墁磚處,平卧有一通「玄奘取經跬步足跡石」,所刻圖案生動地反映了玄奘當年西天取經的傳說故事,以及他萬里征途、始於跬步、追求真理的奮斗精神。
【二層】
大雁塔二層的塔室內,供奉著一尊銅質鎏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像,系明初寶貴文物,被視為「定塔之寶」。到此游覽的遊客均爭先禮拜瞻仰。
在兩側的塔壁上,還附有文殊、普賢菩薩壁畫兩幅及現代名人書法多幅。多是唐代詩人登臨大雁塔有感而發的詩句,琅琅上口、意味悠長。
【三層】
在三層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貴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有關舍利的由來有著一段美麗的故事,系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謙法師所贈,屬一乘佛寶。
大雁塔的模型是嚴格按照1:60的比例,請名家製作,選材上乘,惟妙惟肖。
【五層】
大雁塔五層上,陳列著一通釋迦如來足跡碑,該碑是依據唐代玄奘法師晚年於銅川玉華寺請石匠李天詔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復制而成。上有諸多佛教圖案,內涵十分豐富,素有「見足如見佛,拜足如拜佛」之說法。
在五層的塔室內,還收集展出有玄奘鮮為人知的數首詩詞。可窺見玄奘高超的詩詞藝術造詣。
【六層】
六層懸掛有唐代五位詩人詩會佳作。公元752年晚秋,詩聖杜甫與岑參、高適、薛據、儲光羲相約同登大雁塔,憑欄遠眺觸景生情,酒籌助興賦詩述懷,個個才華橫溢,詩句出神入化。每人賦五言長詩一首,流傳千古不衰。
【七層】
來到大雁塔的最高處,您可向四周遠眺,古城四方四景盡收眼底,恰如置身於神奇美妙的佛國仙境。七層的塔頂,刻有聖潔的蓮花藻井,中央為一碩大蓮花,花瓣上共有14個字,連環為詩句,可有數種念法。壁上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他在印度所聞的僧人埋雁造塔傳說,向遊人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
編輯本段大雁塔旅遊
1、交通:乘5、41、601、27路車大雁塔站下車。
2、開放時間 09:00~17:00(每日)
大雁塔公交站台以及附近的站台
========
大雁塔站(雁塔路/大雁塔十字北):5 21 23 27 30 41 224 320 401 500 501 527 601 606 609 715
大雁塔站(西北口/小寨東路/大雁塔十字西):19 24 34 44 400 408 521 610 701 游6
大雁塔站(東口/芙蓉東路):19 34 44 400 408 521 701
大雁塔站(西南口/慈恩西路):610 24 游6
雁塔西路東口站(雁塔西苑):5 19 21 24 27 30 34 41 44 224 320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游6
大雁塔南廣場站:5 19 21 24 27 30 34 41 224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游6
曲江海洋世界站:21 501 601 610 715
雁引路站:5 19 21 24 27 30 34 41 44 224 320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游6
大唐芙蓉園站(北門):21 501 601 610 715
大唐芙蓉園(西門)站(西門門口): 24 609
大唐芙蓉園(南門)站:24 609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東):701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南):27 527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西):5 19 24 26 30 34 400 401 521 610 游6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北):701 710
雁南路站(十字西):320 407
雁南路站(十字東):24 44 320 609
大唐芙蓉園(西門)站(曲江管委會門口):24 44 609
雁塔西路站(翠華路-雁塔西路十字西):408 605 720
雁塔西路站(翠華路-雁塔西路十字北):27 527

⑤ 西安的古鍾、古塔有哪些最好有點介紹……

大 雁 塔
現狀: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 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庄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塔內裝有樓梯,供人登臨,可俯視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築和著名古跡,是古城西安的象徵。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
歷史: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佛經,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 大雁塔
難」並妥善安置經像舍利為由,擬於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於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唐高宗由於玄奘所規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願法師辛勞為由,恩准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名雁塔,由於後來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層皆存舍利。玄奘法師親自主持建塔,歷時兩年建成。因轉表土心,風雨剝蝕,五十餘年後塔身逐漸塌損。 武則天長安年間(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施錢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為七層青磚塔(另一說,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時後唐時期對大雁塔進行改建,降至七層)。唐末以後,慈恩寺寺院屢遭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獨存。 公元931年(五代後唐長興二年)對大雁塔再次修葺。後來西安地區發生了幾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頂震落,塔身震裂。 公元1604年(明朝萬曆二十三年)在維持了唐代塔體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層,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寬大,即是現今所見的大雁塔造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雁塔於1961年國務院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4年大雁塔經過一次整修,基本保持了原來的風貌。

小 雁 塔
現狀與歷史:小雁塔位於西安市南門外友誼西路東段南側的薦福寺內,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向,因規模小於大雁塔,故稱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標志之一,「雁塔晨鍾」也是清代關中八景之一。小雁塔雖不及大雁塔規模宏大,但這里環境清幽,風景優美,在古城中別有一番韻味。
薦福寺創建於唐代,初名獻福寺,為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睿宗李旦為其父高宗死後獻福而建,武則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名為薦福寺,寺內有佛殿、佛塔、金像、壁畫。寺內還保存一口重達一萬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鑄的巨大鐵鍾,每天早晨寺內會定時敲鍾,鍾聲清亮,數十里內都可聽到。
著名的小雁塔建於唐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當時塔院並不在寺內而是與寺門相對,但依舊是薦福寺的一部分。薦福寺於大慈恩寺一起在皇家的庇護下走向興盛。到唐武宗會昌年間滅佛時,薦福寺被敕令保留20僧人維持香火,由盛至衰。唐末的的兵火戰亂中,薦福寺屢遭破壞,寺院毀廢,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從北宋哲宗元佑年間的文字記錄來看,這時薦福寺已遷入塔院內,與小雁塔成為整體。
明代開始了薦福寺的中興,曾有五次大規模的整修,基本上維先進保留的格局。明宣德元年(1426年)陝西西寧衛弘覺寺番僧勺思吉蒙欽錫度牒,到薦福寺住坐,薦這里殿堂荒廢,雖發願重修。正統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勺思吉向朝廷乞賜寺名。如今的「敕賜薦福寺」就是當年英宗皇帝的親筆。
清朝時薦福寺又多次修繕,以康熙三十一年的整修規模最大。晚清時期由建造了藏經樓和南山門等。辛亥革命後,薦福寺伴隨著戰亂再次走向低落,並受到了戰火的摧殘。1926年~1949年5月薦福寺長期被國民黨軍隊佔住。其間天主教會的英國人曾開設過苦兒院來收容戰爭孤兒。但1938年後就成為軍營,小雁塔也成為高級軍事指揮部。胡宗南撤離後,中央黨校五分部進駐。1949年至1957年寺內殿宇被黨校、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派出所、農業技術推廣站、電影放映隊等機關佔用。1958年後文物部門接管了薦福寺,開始了對薦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復。1964年~1965年對寺、塔多處進行了加固和修復,基本保持了古物的原貌。文革期間,薦福寺的東、西院有被小學和部隊佔用,直到1989年以後才清退干凈
薦福寺是唐代重要佛經翻譯場所之一,唐高僧義凈從長安出發,經廣州取海路到印度,歷時25年,游歷30餘國,帶回佛經400餘部,於武則天證聖元年(公元695年)回到洛陽,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入薦福寺譯經。唐中宗復位的景龍年間(公元707~709年)於薦福寺所在的開化坊之南的安仁坊浮圖院中修造了15層的佛塔,即為小雁塔。小雁塔在唐宋時期一直叫薦福寺塔,至於「小雁塔」之名,則和「大雁塔」的名稱有關。由於此塔比慈恩寺大雁塔小,其高43.3米,底邊長11.38米,高與底邊的比例是100比26,皆比大雁塔小,故稱小雁塔。
小雁塔的特點是塔形玲瓏秀麗,屬於密檐式磚結構建築,塔壁不設柱額,每層磚砌出檐,檐部迭澀磚,間以菱角牙子。塔身寬度自下而上逐漸遞減,愈上愈促,全部輪廓呈現出嬌媚舒暢的錐形形狀,造型優美,比例均勻。原為15級,約45米高,現存13級,約43.3米高。該塔塔平面為正方形,各層南北兩面均開有半圓形拱門,塔內設有木梯,遊人由此登上塔頂可以飽覽西安市內風光。
小雁塔的神合:在漫長的歲月中,小雁塔還有一段「神合」的歷史呢!公元1487年,陝西發生了6級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間從上到下震裂了一條一尺多寬的縫。然而時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縫在一夜之間又合攏了。人們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攏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鶴的小京官回鄉途中夜宿小雁塔。聽了目睹過這次「神合」的堪廣和尚講的這一段奇事後,驚異萬分,把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門楣上。建國後修復小雁塔時,才發現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來古代工匠根據西安地質情況特地將塔基用夯土築成一個半圓球體,受震後壓力均勻分散,這樣小雁塔就象一個「不倒翁」一樣,雖歷經70餘次地震,仍巍然屹立,這不能不令人嘆服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建築技藝的高超

受累問一下 你那個學校的 我妹是交大畢業的 這是他今年寫論文時我專門去大雁塔和小雁塔掏門票進去在裡面抄的 我妹使用上了 希望你也能用上

⑥ 中原名塔的屬地和名稱

雷峰塔
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於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凈慈寺前。雷峰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起,林木蔥郁。雷峰塔相傳是吳越王為慶祝黃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黃妃塔」。但民間因塔在雷峰之上,均呼之為雷峰塔。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標志性景點,舊時雷峰塔與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對,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譽,西湖上亦呈現出「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美景。

保俶塔
保俶塔,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線寶石山上,始建於北宋年間,後屢毀屢建,現塔為六面七級實心磚塔,高45.3米,為1933年按明末以後的原式樣重建。保俶塔——在葛嶺之北寶石山上,吳越王錢俶當朝,深得民心,百姓慮其不永,築塔於寶石山上以保之,塔名因此而得。另有訛傳此塔系寡嫂祈叔平安而建,因此訛稱為「保叔塔」,也有誤稱之為「寶所塔」。

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層磚塔,後在武則天長安年間改建為七層。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傑作。岑參曾在詩中贊道:"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 。

小雁塔
小雁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南門外友誼西路東段南側的薦福寺內,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向,因規模小於大雁塔,故稱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標志之一,「雁塔晨鍾」也是清代關中八景之一。小雁塔雖不及大雁塔規模宏大,但這里環境清幽,風景優美,在古城中別有一番韻味。

六和塔
六和塔位於西湖之南,錢塘江畔月輪山上。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當時杭州為吳越國國都,國王為 鎮住錢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禪師建造了六和塔,現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於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義,命名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六和塔位於杭州錢塘江畔月輪山上,始建於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宣和五年,塔被燒毀。南宋紹興二十四年重建,清光緒二十五年重修塔外木結構部分。

開封鐵塔
鐵塔位於河南省開封城內東北隅鐵塔公園內。她以精湛絕妙的建築藝術和雄偉秀麗的修長身姿而馳名中外,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塔」。鐵塔建於北宋皇元年(1049年),該塔因當年建築在開寶寺內,稱開寶寺塔,又因塔全部用褐色琉璃磚砌成,遠看近似鐵色,故人們又谷稱鐵塔。鐵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系中國北宋時期著名建築學家喻浩為供奉佛祖釋伽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

報恩寺塔
蘇州報恩寺塔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內北部偏西報恩寺中(人民路652號),又稱北寺塔。塔高9層(76米),佔地1.3畝。該塔號稱「吳中第一古剎」。1957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報恩寺俗稱北寺,是蘇州最古老的佛寺,距今已1700多年。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公元238-251年),相傳是孫權母親吳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稱通玄寺。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改為開元寺。五代北周顯德年間(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為報恩寺。

虎丘塔
入虎丘後,沿山路而上,一路可見著名的虎丘十八景。這些名勝古跡都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是雲岩寺塔,也就是虎丘塔。虎丘塔是建於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磚塔,共7層,高47.5米。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鐫刻著四個大字:「虎丘劍池」。據說這四字出自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手筆。另有傳說,現在的虎丘二字已非顏氏原書,而是後人補書刻上去的,所以在當地有"真劍池、假虎丘"的說法。

應縣木塔
全稱: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木塔自建成後,歷代名人掛匾題聯,寓意深刻,筆力遒勁,為木塔增色不少。

千尋塔
雲南大理千尋塔崇聖寺千尋塔建於公元九世紀,在大理屬南詔國,約當內地唐代中晚期。千尋塔是磚結構密檐塔,檐數多達16層,高58米,是密檐塔中檐數最多者,也是比例最為細高者。千尋塔東臨洱海,西負點蒼山,是南詔都城大理的標志性建築。在千尋塔的西面,南北對稱有兩座八角平面磚砌密檐式塔,二塔形象和大小相近,高度均約40米,大約建於宋代。三塔峙立,為大理的秀麗湖山增添了不少美色。

崇聖寺三塔
簡稱或俗稱:崇聖寺三塔,崇聖三塔,大理三塔,三塔。崇聖寺三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建築的一組頗具規模的佛教寺廟,位於原崇聖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勢。崇聖寺初建於南詔豐佑年間,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後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現寺的壯觀廟宇在咸同年間已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崇聖寺三塔是大理「文獻名邦」的象徵,是雲南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徵,也是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築之一。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鄭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處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初建於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頂重修於唐。該塔歷經1400多年風雨侵蝕,仍巍然屹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也是全國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為磚築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邊

飛虹塔
廣勝寺飛虹塔,矗立在山西洪洞縣東北17公里的霍山之巔。廣勝寺,始建於公元147年;唐代宗大歷四年(769年),汾陽王郭子儀奏請重修,始改現名。廣勝寺分上、下二寺,相距里許,共有殿堂11座。現存建築為元、明兩代興修重建。整個佛寺,以琉璃寶塔最為著稱。上寺的琉璃寶塔為飛虹塔,是國內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

舍利塔
1、在浙江省龍游縣城東11公里湖鎮下街,始建無考,北宋嘉佑三年(1058)重建。六面七層,樓閣式實心磚塔。2、由棲霞寺後院右邊小門出去,首先看到的是舍利塔。這是棲霞勝境主要古跡之一。3、舍利塔位於臨清市城北衛運河東岸,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迄今380餘年,為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4、孝泉舍利塔是四川省現存唯一的一座元代磚塔,它是研究四川磚塔演變過程的重要實物佐證。

文峰塔
共有山西汾陽文峰塔、山西榆社文峰塔、重慶合川文峰塔、江蘇南通文峰塔、河南安陽文峰塔、浙江寧波寧海文峰塔、江西九江文峰塔、江蘇揚州文峰塔、湖北鍾祥文峰塔、河南許昌文峰塔、安徽黃山祁門文峰塔、安徽阜陽文峰塔、河南禹州柏山文峰塔、廣東羅定文峰塔、山東金鄉文峰塔、安徽黃山徽州文峰塔、重慶市梁平縣文峰塔等。

九頂塔
位於濟南城南金輿谷西北白虎山坡下。因其塔身雕有龍虎而得名。建於唐宋時期。形制屬亭閣式塔,平面呈方形,高12.2米。塔基和塔身為石建,塔頂為磚砌,塔基座特別高大,有三層須彌座。塔身由四塊石板築成,每面各闢尖拱狀火焰形券門,門外兩側和上部刻有金剛、羅漢、神獸、菩薩、龍虎、伎樂人、飛天、蓮花捲雲等精美的高浮雕圖案,氣勢飛動,華麗壯觀。

興隆塔
位於兗州城內東北隅今博物館院內,因該地原有古剎興隆寺而得名,寺久已毀圯而塔巋然獨存。塔高54米,十三層,為八角樓閣式磚塔。沿著塔內梯級可以攀登到第七層的平台上,撫石欄遠眺,兗城風物盡收眼底。興隆塔之始建在隋代開皇(589--600)年間,此後各代都曾有過修葺,現塔內尚有北宋及清代重修的碑記數塊。塔的造型端莊挺拔,直插雲天,下部厚重,七層以上驟然縮小,如一小塔置於大塔之上,這種形式為國內所僅見。

定州塔
位於定州市城內的開元寺塔,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一座磚木結構古塔,有「中華第一塔」之稱。從京廣鐵路乘坐火車,或從京石高速公路乘坐汽車,都可遙看它那高聳入雲的雄姿。當地流傳著「砍盡嘉山(在曲陽縣)木,修成定州塔」的民諺。從此塔修造時間之長,用料之繁多,可以想見當年建造工程之浩大和修造工藝之精巧。

玲瓏塔
北京昆玉河畔西八里庄,有個玲瓏公園,公園里的玲瓏塔已經有400多年歷史。如今,它矗立在北京的高樓大廈間,沉默無語。實際上,它也曾是北京城最輝煌的建築群中的一部分。玲瓏塔原名永安萬壽塔,因為原屬慈壽寺內建築,又稱「慈壽寺塔」。玲瓏塔為八角13層密檐實心磚塔(在一個高大的塔身上有多層密檐,稱為「密檐塔」),高近60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秀美端莊,古色古香。

東西塔
我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位於泉州市區西街泉州開元寺內。開元寺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寺廟規模宏偉,佔地面積7.8萬多平方米。氣魄雄奇的大雄主殿、甘露戒壇、藏經閣和東西塔,以其古老精湛的建築藝術和獨具魅力的神韻著稱於世。為全國重點丈物保護單位。開元寺中兩側的雙塔,東為「鎮國塔」,高48.27米;西為「仁壽塔」,高45.06米。東、西兩塔是我國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對石塔。

寧古塔
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滿語數之六為寧古,個為塔,相傳清皇族先祖兄弟6人曾居此地,故名。寧古塔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沈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清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時在此駐扎軍隊。地名由來傳說不一,據《寧古塔記略》載:相傳兄弟六人,占據此地,滿語稱「六」為「寧古」稱「個」為「塔」,故名「寧古塔」。

四門塔
四門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全石結構佛教塔,全以青石砌成,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單層石塔,也是現存最早的亭式塔,位於中國大陸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東北方4公里神通寺處。建於隋大業七年(611)。四門塔全用灰青色石料砌成,每邊面寬7.4米,高度略同面寬,四面各開一圓券門。塔內中心有大石柱,柱四面各有石佛像,繞柱一周為迴廊。塔檐用五層石條疊澀砌成,輪廓內凹。

白塔
白塔-藏傳喇嘛塔位於北京北海公園瓊華島上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據建塔石碑記載,當時"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於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圓下方,富有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有寶蓋、寶頂,並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龕,內塑紅底黃字的藏文圖案,含"吉祥如意" 之意。

⑦ 中國哪裡的塔最多,哪些塔比較出名的

現在最高為上海東方明珠塔
東方明珠塔於1991年7月30日動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塔高468米,與外灘的"萬國建築博覽群"隔江相望,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設計者富於幻想地將11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球體從蔚藍的天空中串聯至如茵的綠色草地上,而兩顆紅寶石般晶瑩奪目的巨大球體被高高托起,整個建築渾然一體,創造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

而現在廣州在建廣州新電視塔,高度約在580—600米之間,這座塔將超過加拿大於1976年建成的多倫多塔成為世界第一高塔。
中國最高古塔---文峰塔,位於山西省汾陽市。這座磚塔始建於明末,有八角十三層,高八十五點五米,是中國最高古塔。該塔不設塔基和基座,從上到下全用磚造,在中國眾多古塔中獨樹一幟,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年久失修,加上各種自然力的破壞,該塔的塔身和內部結構受到很大破壞。文峰塔的殘破情況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汾陽市政府於一九九七年十月成立了修復領導小組,募集資金數百萬元人民幣,並多方請專家指導,經過兩年多的精心施工,使古塔修復如初,得以重現往日風采。

⑧ 中國四大名塔分別是哪幾座 最好簡介一下

中國四大名塔分別是嵩岳寺塔、千尋塔、釋迦塔、飛虹塔。

1、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該塔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城西北約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內,建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多年的歷史。

嵩岳寺塔上下渾磚砌就,層疊布以密檐,外塗白灰,內為樓閣式,外為密檐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磚塔。

2、千尋塔

中國的古塔到處都有,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矗立在一起的卻為數極少。大理三塔就是以此而聞名中外。

大理三塔在大理城西郊的濱海之濱,原是崇聖寺的一部分,現寺已無存,塔卻依然屹立如故。一九二五年大理地區發生大地震,城內外房屋幾乎全部倒塌,但距大理城只有1 華里的三塔,卻安然無恙。

3、釋迦塔

中國遼代高層木結構佛塔。在山西省應縣城內西北隅佛宮寺內。因塔內供釋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 制構件疊架而成,所以俗稱應縣木塔。

佛宮寺建於遼代,歷代重修,現存牌坊、鍾鼓樓、大雄寶殿、配殿等均經明清改制,惟遼清寧二年(1056)建造的釋迦塔巍然獨存,後金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補修,但原狀未變,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結構高層塔式建築。

4、飛虹塔

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城北17公里的廣勝上寺,塔身琉璃鑲嵌,俗稱琉璃塔。琉璃,是一種礦物質材料。半透明體,把它塗在陶質(坩子土)製成的筒瓦、板瓦、脊魯等構件表面,然後放至陶窯內用火燒成一層細密的彩色釉,使之成為一體的彩陶器物。釉在陶表面,有耐磨、結實、堅硬、美觀的優點,是中國富有民族色彩的建築構件材料。

(8)經典古塔是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嵩岳寺塔也是唯一平面為十二邊形的古塔,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無上崇高的地位。」

上世紀30年代,著名建築學家劉敦楨來考察後,在其《河南省北部古建築調查筆記》中說:「後來的唐代方塔,如小雁塔、香積寺塔等均脫胎於此……」

新中國成立後,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向中央政府開列了一份必須重點保護的文物清單,根據重要程度,梁思成在其前面分別標上五個圈、四個圈、三個圈……而在嵩岳寺塔前赫然標上了五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