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青少年經典導讀書評怎麼寫
擴展閱讀
做道具需要什麼基礎能力 2024-12-31 05:17:13
如何提高子女的教育水平 2024-12-31 05:17:12

青少年經典導讀書評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2-04-14 04:30:20

⑴ 求幫助!《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讀後感到底怎麼寫!!!

這本書告訴我···
中華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中華傳統文化以儒家為內核,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而中華文化的傳播媒介豐富,尤其在書中到處能看到中華文化的縮影。
文體中涵中華文化。從古代到近代的中國文學著作,其文體大多為文言文形式,而這種形式至今仍被人們關注。文言文的文章在教材中增多,而文言文也成為了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重要方面。書的這一文體,包含著深厚的中華文化,無論是《論語》、《史記》還是《紅樓夢》、《聊齋志異》都從中滲透出一股源遠流長的文化精髓。詩歌也是一個很平常的文體,但中國的古詩另有一番文化的內涵。無論是《詩經》、《楚辭》中的古體詩,還是《唐詩三百首》中的近體詩,都有一股濃濃的中國味道,文化也隨之展現於世人眼前。中國的文體多樣,在書中,則能盡收眼底,從書中,使人不禁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書中藝術涵中華文化。藝術是一個反映文化的重要方式,而其載體之一,就是書。《天工開物》,讓人感嘆年味的美妙;《衣裝秘語》揭開了中國裝飾的奧妙。也許,在這些書中,藝術是主體,但不可否認的是,中華文化暗藏其中,工藝美術是中華文化,年畫是中華文化,服飾也是中華文化。不久前,聽到一則新聞:一位上海女士,想將其設計的旗袍以及旗袍表演團隊帶到歐洲、美洲等地區。但她沒有考慮到旗袍早已在世界各地傳播,唐人街上到處可以看到穿旗袍的藍眼睛金發女郎。而這一切不僅在於海外華僑的貢獻,更多的在於書的作用。書的傳播使中華文化的傳播更進一步,而中華文化的藝術魅力也會永藏於書中。
文化人傳播中華文化。讀到文化人,很容易使人聯想到中國歷史上許多有名的詩人作家。從《小說老子》、《說李白》到《魯迅評傳》、《余秋雨人生哲言》都可領略一代代文化人所折射出的中華文化。人是一個國家的代表,璀璨的中華文化也像這些文化人一樣不斷發展完善。
中華文化,一個底蘊深厚的名詞,而從書中,我們可以不斷吸取文化的養料,懂得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修養自己,增強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從書中,我們感受中華文化,我們理解中華文化,我們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⑵ 怎麼寫讀書評論

大多數時候樂趣是與所下的功夫成正比的

專談翻譯作品的集子,《拾稗者》是止庵的第二本,第一本是《罔兩編》。「罔兩」即「影子的影子」,止庵說道,「談論對象,均為翻譯作品,較之原著,頂多算是影子;所談純系一己之見,則是又一重影子也。」這種意見照搬到《拾稗者》上亦未嘗不可。如此說來,給《拾稗者》作評論,豈不是「影子的影子的影子」嗎?《莊子》說影子「無特操」,即俗語所謂「沒准譜」,止庵說影子的影子更難免此譏,我這幾句話之說與不說兩可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實書評該怎麼寫,止庵自己已經表達過意見。在《向隅編》之《我的書評觀》中,他認為寫書評須有三點,多讀書,要有感受,會寫文章。不妨一一坐實來看。從《拾稗者》涉及的篇目看,止庵入眼的大多是經典之作,大家都很容易找來讀的,雖然各人讀同樣的書興許就能讀出深淺差別來,不過第一條似乎就落了空。但一本書要讀得好,並不只是讀一本書的事情,止庵說過,「如果把這個議論的范圍擴大到該書作者,至少要讀點他別種作品才行,否則說話依據不足」。止庵是盡量去讀一位作家的別種作品的,「最近偶然找到十五年前關於迦爾洵小說的一份筆記,當時我很勤奮,每讀一篇便寫一則,他的全部作品一共只有十七篇,我的筆記都寫到了」(《瘋狂及其他》),「最近把家存的所有蒲寧小說的譯本找出來重讀了一遍」(《談溫柔》),「他的中短篇小說翻譯過來將近有三十篇,我都讀過,其中如《紅笑》、《七個絞刑犯的故事》等還讀過不止一遍」(《寫小說的詩人》),……也只有在多讀的基礎上,作出「瘋狂」、「溫柔」與「詩人」等論斷才會使人信服,畢竟這種論斷是針對作家而言而非具體作品。

止庵還說過,「若要做出評論,那麼還得再多讀些書,橫向上應包括其他作家的同類之作,縱向上凡對此書有影響者皆應涉獵」。米蘭·昆德拉的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乃是借用狄德羅的小說《定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里的人物、情節而來,若是沒有讀過狄德羅的小說,固然仍然可以對昆德拉的劇本發表議論,但難以產生「昆德拉另闢蹊徑,乃與前輩作別」的心得。所謂「有影響者皆應涉獵」即此也。至於橫向上「其他作家的同類之作」一語,再舉一例以說明:止庵認為迦爾洵「僅僅是上述兩個時代之間的一個過渡者,或者說是某種新的文學信息的一個不太完整的傳遞者而已」,正是在將迦爾洵與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契訶夫、高爾基、蒲寧、庫普林和安德列耶夫等人作了比較後得出的結論。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列舉這些名字,是想註解一下止庵所說「橫向閱讀」的范圍。說到這里,我突然想到讀書雖然終究只是閑事,但既然去讀書,總是想從中得到某些樂趣,消遣性的閱讀或許稍為輕松,可大多數時候樂趣是與所下的功夫成正比的。

飽滿而豐富的感受,是書評的真實使命

再談感受。止庵書話寫得好,最難為人所及的地方恐怕還在這個感受上。他寫道,「你且想像崇山峻嶺之上有座雕像,平日我們只是遙望而已;終於長途跋涉至於跟前,發現那雕像原來正在寫作。這就好比是尤瑟納爾」(《缺席者的使命》),「讀《沒有個性的人》時始終有這樣的印象:我躺在一間可能屬於自己的茅屋中,忽然看見一座無比巨大的城堡正自天際飄忽而過」(《穆齊爾與我》),「卡夫卡,我想也許他是這世界人散燈滅最後那個鎖門的人」(《卡夫卡與我》)。這些感受有人不以為然,某幾處的具體論述我也不能贊同,但不可否認這都是飽滿而豐富的感受,它給予我們的啟發恐怕要比那些「正確的廢話」多些,說到底這才是書評的真實使命所在,假如說書評確實有使命的話。

最後說說「會寫文章」這四個字。以往也曾經跟朋友談到過止庵的文字,都覺得固然是好,但失於綿密細致,太講求把話說得完滿,顯出小心翼翼的相來。止庵說過他是私淑廢名的,但我覺得他與廢名那股子潑喇喇的野氣離得有點遠。說句妄自揣度的話,這可能與止庵太會寫文章有關。有時我想,文章固然有道,但不宜探求過深,求之愈深,興許就失之愈遠了,不求道反倒有了道的意思。讀書是讀得越細越好,寫文章就不一定了,近兩年止庵出了幾本書,多用力在「罔兩之事」上,《如面談》那幾篇「懷人之什」中所含的欲言未言、言之不盡之意實在是違之久矣。

上面只是我作為止庵的讀者的遺憾而已,在止庵就未必是個事兒。因為「讀書才是正事,文章寫成固為一得,寫不成亦談不上損失也」,他早有這個意見在這里。而且話說回來,像止庵這樣認真讀書寫文章又讀得好寫得好的人,如今又有幾個。

《拾稗者》分為兩部分,「從作家到小說」與「從小說到電影」,後一部分論及的電影我均未寓目,不敢亂說話,不過止庵也說「著眼點仍在小說方面」,像我一樣沒看過電影的讀者亦可照前面來讀。此書系「自選集」,部分篇目與其他集子重復,最早的兩篇收進過1997年度的《如面談》。

⑶ 中華經典誦讀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告訴你們,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范,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著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為它包含著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班來說吧!在這個57人的集體里,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作文天才徐嘉遠;唱歌能手周知奕;小書法家沈楠傑;管理專家王親雲……他們的才華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可以在這萬頃綠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識的養分嗎?這正是《論語》孔子傳與我的做人學問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我們少年兒童來說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艷持得更久。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告訴你們,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范,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著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為它包含著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班來說吧!在這個57人的集體里,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作文天才徐嘉遠;唱歌能手周知奕;小書法家沈楠傑;管理專家王親雲……他們的才華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可以在這萬頃綠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識的養分嗎?這正是《論語》孔子傳與我的做人學問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我們少年兒童來說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

⑷ 怎麼寫經典導讀讀後感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

⑸ 經典誦讀讀後感

在唐詩里品愁,在品愁中成長

六(3)班 葉凱利

唐詩,它記載了中國五千來的悲與苦,蘊含了五千來中國人民的喜與樂,蘊藏了中華五千年來寶貴的文化。

每一首詩,就像一杯茶,難受時嘗到是苦的,愉快時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細細品嘗。每每品唐詩,我的心情總會隨著詩人的憂而憂,隨著詩人的樂而樂。在憂中學會思考,在樂中學會享受。

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十分熱愛自己的國家,自秦漢以來,異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內地,戰事十分頻繁。許多愛國將士來不及與家人告別就奔赴沙場,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報效祖國。他們長期遠離家鄉,條件十分艱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邊防關塞上,從萬里之外來到邊關抵禦外族入侵的將士們看到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親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鄉嗎?唉,要是盧城飛將李廣還活著,就決不會讓那匈奴的騎兵越過陰山。想到這兒,王昌齡悲憤地寫下一首詩——《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盧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讀到這兒,我掩卷沉思。戍邊戰士也是血肉之軀,也是有情之人,他們也有濃濃的情、濃濃的愛,但為了國家的安定,為了人民的安寧,他們寧願十幾年不回家鄉,他們的親人望穿秋水,在無窮的思念中度過,親人在熱切地盼望他們的回歸。這其中的酸與苦,憂與愁,我們怎能體會得到?他們是怎麼抑制住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呢?這其中要經歷多少磨難呀?那濃濃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無法與他們相比。我慚愧,我的懦弱。

把時間往回推移五年,當我還是一個一年級小不點兒時,我是那麼的愛哭,那麼的脆弱,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每次返校沒幾天,我就哭得像淚人似的,老師為此傷透了腦筋。中午休息時,老師讓我計時跳繩,我怎麼也跳不好,還沒跳幾下,就又「哇——」的一聲哭了,把繩子一扔,乾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淚。許多老師還以為我受了什麼委屈,都圍上來詢問。我沒去注意,不知那時生活老師是多麼尷尬,只曉得生活老師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那時的我真的太嬌弱了,根本沒想到未來的路是多麼坎坷,有多少困難等著我去克服。

一首詩是一句忠言,一首詩是一聲鍾聲,它敲醒了一個糊塗的人,敲開了一個人美好的前程。

古詩,我們的傳家寶

六(3)班 黃重文

小的時候,媽媽就告訴我,中國是詩的國度,是詩的故鄉。唐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唐詩,是我們民族的傳家寶!在我還沒上學時,媽媽就教我讀唐詩。

在唐詩中,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不少歷史,也找到了無數的樂趣,認識了許多揚名中外的詩人。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的詩膾炙人口,百讀不厭。可我更迷戀宋代詩人陸游。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他十二歲能詩賦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稱,是南宋一代詩壇領袖,在中國文學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只因為他的詩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他的愛國激情,因此,在眾多的詩人當中,我尤為敬佩他!他不畏強權,主張整頓朝綱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滿悲憤的《關山月》,深切地體現了陸游的憂國憂民,那博大的胸襟讓我不禁涕然淚下。「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金人入侵,強占國土,可這些富家子弟卻緊閉大門,在家裡享福享樂,棄黎民百姓於不顧,讓他們背井離鄉!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銹得短了弦,這怎能不叫人氣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讀著讀著,兩行熱淚不禁從眼眶中滾了下來。我為這些膽小鬼,賣國賊感到氣憤,為老百姓感到不平,為自己感到後悔。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卻不像陸游那般憂國憂民,關心國家大事。平時什麼新聞呀,報紙呀,我從不光顧。受我青睞的只是那些趕時髦的流行歌曲,什麼超級女生,「狀元360」,我是常掛嘴邊。爸爸常勸我說:「孩子,你也長大,該關心關心國家大事了,該看看新聞了。你可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呀!」我呢,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根本不把這事兒放在心上。有時,老師布置收集新聞,我也是被動地隨意摘抄一些……這是多麼不應該呀!讀了陸游的詩,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從今天開始,我要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噢!古詩,謝謝你。你讓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讓我知道了該怎樣去糾正,怎樣去學習。

古詩,我們的傳家寶,你真是一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的傳家寶!

讀《弟子規》,學做人

六(3)班 黃文文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涕,次謹信……」聽著低年級小同學朗誦的《弟子規》,我不禁聯想到了五年級夏令營時,老師要我們背《弟子規》時的情景。暑假裡,李老師每天抽出一節課時間,讓我們練習背誦《弟子規》。不到兩個星期,我們便背得滾瓜爛熟了,圓滿地結束了假期的經典誦讀活動。

時間如流水,轉眼間,我們又回到了學校。中秋節的前夕,我們六(3)班一部分同學去戒毒所慰問演出,我們為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們表演《弟子規》。他們看了我們的表演,熱烈鼓掌。我心裡得意洋洋,為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興。其實,我當時並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內涵,只是為背誦而背誦,為表演而表演。

記得在一次月假時,奶奶從紹興回來了。爸爸見我閑著便叫:「文文,我們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爛,裡面還有一股莫名的臭味,還是別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還有事,你們去吧。」爸爸媽媽走後,我便看起電視來,完全把老師在學校說的話拋到腦後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來到一年級教室旁,我聽到低年級同學在讀《弟子規》:「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開始,我還沒在意,可當同學們說:「對待爺爺奶奶,絕對不能抱有討厭、嫌棄的態度。」我的臉頓時紅了。記得在一次月假時,奶奶從紹興回來了。爸爸見我閑著便叫:「文文,我們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爛,裡面還有一股莫名的臭味,還是別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還有事,你們去吧。」爸爸媽媽走後,我便看起電視來,完全把老師在學校說的話拋到腦後了,壓根就沒想起還有什麼「弟子規,聖人訓」之類的古訓。我越想臉越發燒得厲害。他們,似乎在嘲笑我對爺爺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頭,暗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規》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掃院子,我看見了,連忙過去幫忙。奶奶見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皺紋都笑成了一朵盛開的菊花。我還給奶奶端茶送水,噓寒問暖……

回到家,媽媽叫我做家務,我正在看書,便不想回應,更不想去做。可當我一想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便立刻去做。從此以後,雖然我有許多事不願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規》的教誨,我便努力做到。

想當初,我只把背《弟子規》當做一個任務,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規》有更深一層的道理。《弟子規》,一本講道理的書,一本能讓人明辨是非的書,一本能使人進步的書。《弟子規》,我的老師,我成長的好夥伴,我人生的導航儀!

⑹ 初中生名著導讀讀後感600左右

用第二個吧 適合你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寒假裡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范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贊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後,在我極度渴望者〈山海經〉時,阿長為我買來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後,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為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朴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海底兩萬里》是「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的一部巨著。書中故事曲折離奇,驚險萬分,扣人心弦。海底森林、珊瑚王國、去南極點、殺章魚群……
故事的起因是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現了一個怪物,比鯨魚還要大,有人認為它是一個「獨角鯨」。於是,美國的「林肯號」逐洋艦特地去追捕這個「獨角鯨」。並邀請海洋學界知名人土阿龍納斯先生一起參加。同行的還有阿龍納斯的僕人康納爾和加拿大人捕鯨能手尼德蘭。
在追捕過程中,阿龍納斯、康納爾、尼德蘭不幸落入水中,被「獨角鯨」救起,這時他們才發現,原來海洋中出現的怪物「獨角鯨」是一艘構造精密的潛水艇。「鸚鵡螺號」(潛水艇的名子)的船長尼摩邀請他們一起再做一次海底旅行。他們沖破了重重困難,多次化險為夷,但是,最終還是落入漩渦里,生死為卜,下落不明。而阿龍納斯、康納爾、尼德蘭乘坐准備逃走的小艇而倖免落難,將所知道的海底世界公布於世。
書中人物的刻畫是成功的。阿龍納斯,是一位對知識勇於探索,永不滿足的人;當尼德勸他逃走,他猶豫不決,他不想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把在海底千奇百怪的發現仔細觀察,並做了筆記。康納爾,一位對主人忠實的小夥子,對動物分類了若之掌。任何動物只要知道名字。就能分出它屬什麼類,哪一科……十分詳細。尼德蘭,他是一位脾氣爆躁的人,但他也很善良。他曾救過尼摩船長的命,非常勇敢。尼摩船長,這是一位帶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脾氣反常不定,難以捉摸,時好時壞,不知對陸地 有什麼仇恨,這完全是個迷。就連他本人也是個迷。
書中想像合理、大膽。許多書中的事物現在我們早已實現。如潛水艇、電、潛水衣、探照燈等。許多設想非常成功。
我讀完這本書後,對裡面的故事情節,人物及海底世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是吹的,這本書的確不錯,有時間希望大家也讀一讀這本書。它那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定會深深的吸引你的。

⑺ 如何寫書評

讀完一本書,想要就這本書發表一些看法,並把這些看法寫成文章,這就是書評。
一、常見的書評模式可以分為五種:
1、介紹性書評。這種書評篇幅比較短小,內容主要是簡單介紹某種圖書的基本內容,常常帶有廣告色彩。
2、評介性書評。這種書評是在介紹某種圖書的主要內容的同時,還對其特點、風格、主要成就以及缺陷等給子簡明扼要的評論,具有一定的導讀性質。
3、專業性書評。這種書評是從所評對象的專業角度來寫的,其篇幅要相對長一些,對該書內容的評論、分析和挖掘也要深刻,它尤其注重該書在理論方面的得失,具有一定的學術性。例如評《寶石學》,就只能從專業角度去寫。
4、闡發性書評。此種書評比專業性書評更具學術價值,有時它對所評對象中的某一問題繼續作深入的探討,有時它也對所評對象中的某個論點進行反駁,還有時它以所評對象為引子升發開去,大談某些個人見解。
5、書話。這是一種散文化的書評,它評論書的內容,也評論書的編輯或裝幀,更喜歡談其作者或相關的掌故,篇幅不長,但言之有物、生動活潑、較少拘束,除具備書評的一般功能之外,還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二、書評服務於讀者的基本功能:內容介紹、類型界定、導讀薦書。
三、書評作用於讀者,首先在於它的信息功能,也就是說為讀者選擇圖書提供參考,這就要求它把圖書的基本內容介紹給讀者;其次在於它的中介功能,即讓讀者在閱讀行為實施之前,有一個心理准備,以使閱讀具有針對性,這又要求它點明圖書的精要所在;最後在於它的導讀功能,此功能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為讀者在閱讀時,對所讀圖書進行價值判斷提供參考,二是向讀者推薦優秀的圖書,這自然就要求它必須准確地反映書的內容,並在眾多的出版物中遴選書評的對象。
四、至於書評的具體形式和標准,並沒有硬性的規則;只要讀者認可你的書評,覺得有用或者有趣都行;沒人看的書是失敗的書,沒人理會的書評一樣失敗,建議多看別人的書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看看這里的好書推薦。
五、一篇好的書評應包括以下方面:
1.一個生動的開場白:用一兩個簡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書名,以及有關作者的簡要信息,如過去的作品、曾獲得的榮譽。
2.如果是小說,對情節做簡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說,寫明寫作目的和主題。
3.書評作者對此書優缺點的評論。
4.用一個總結性的語句式段落使讀者對此書有一個總體印象。

⑻ 不少於400字的讀後感怎麼寫,要寫哪些內容

1《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這本小說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親身經歷。保爾•柯察金是書中的男主角。保爾經歷了工作、生活、家庭、愛情、朋友種種考驗,從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變成了一名優秀的紅軍戰士,最後在殘忍的戰爭中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卻始終保持著樂觀開朗、無私無畏,為革命事來奮不顧身拜態度,他的精神是可佳的,永不被後世所遺忘。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可以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這段曾為無數父輩、祖輩所宗信的話,在今時今日意義仍在,它可以激勵人們珍惜光陰,重新感悟一遍人生的真諦和價值,在走每一步前擁有堅實的基礎。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通過烈火煉成。在冶煉的過程中總不免要遭受各種焚燒,但千萬不要抱怨世事的無常,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應該感謝上蒼賜予我們這些困難與磨煉,終有一天,我們會通過困難長大。正如同保爾一樣,他雖然曾被朋友出賣,被戀人拋棄,但正因著這些風吹雨打,才使他對革命事業的信念豐厚了,成為了一個信念崇高,志趣高尚的偉人。

《鋼鐵是怎樣煉成》這本小說不僅是上輩人們的所喜愛的著作,它也是我們現代青少年的照明燈,保爾光輝的形象永遠活在我們的心間!

2《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各種挫折、困難都會出現在我們的人生里,但是只要我們對生活抱有希望,那麼任何挫折都會被我們打敗。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之一。材料來源於警察局裡一份名為《金剛石與復仇》的案卷。這是一個蒙冤和復仇的故事,大仲馬運用他點石成金之筆,將一個現代生活的悲劇改造成了一部藝術作品,俘虜了不少讀者。

故事情節大致如此:主人公唐泰斯是個正直善良的小夥子,遠航歸來,打算結婚,並且作了代理船長,前程似錦。可是他的才幹受到船上押運員鄧格拉斯的嫉恨,在鄧格拉斯的策劃下,他的情敵費爾南向當局告密,誣陷他是拿破崙黨人,於是飛來橫禍:在他舉行婚禮時被逮捕,恰巧他的案件牽連到檢察官維爾福先生的父親,檢察官為了父親,昧著良心將唐泰斯定罪,把他關進伊夫堡陰森的地牢,唐泰斯在獄中曾滿懷希望,以為維爾福會釋放他,然而希望破滅,他起了輕生的念頭。這時他在獄中掘錯地道和他相見的法利亞神父,法利亞神父是一位集人類智慧於一身的奇人,而且他掌握了一個寶窟的秘密,法利亞神父將唐泰斯造就成了一個學識淵博,無所不能的人物。法利亞不幸中風死去,唐泰斯計上心來,鑽進了包裹法利亞屍體的麻袋,終獲自由,隨後唐泰斯根據法利亞的指示找到了寶藏,成了億萬富翁,改名為基督山伯爵。他得知摩萊爾船主曾為營救他出獄真心實意的出過力,並資助過他的父親,是他的恩人,在船主處於破產境地,准備開槍自盡時,他及時地伸出了援助之手,給船主還清債務,並送給船主一條嶄新的船。接著基督山開始實施他的復仇計劃。使他的仇人都得到了應得的下場。

我覺得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大仲馬那堪稱神奇的想像力。書中有許多情節的設計都出乎人的意料,例如,基督山神秘的行蹤,超乎想像的能力,以及淵博的知識,都足以讓人嘆為觀止。主人公唐泰斯的經歷可謂是艱難困苦。在伊夫堡陰森的地牢里,過著非人的生活;15年沒有見過太陽,沒有呼吸過新鮮空氣;與親人失去聯系,那是常人無法想像的痛苦,但基督山伯爵卻從未放棄過希望,生活的痛苦並未改變他正直善良的性格,只是加深了他對惡人的仇恨。他曾不相信任何人,卻並未懷疑人性的善良。

基督山最後有一個好的結局,使惡人得到惡報,使好人得到幸福:漂亮善良的希臘姑娘海蒂融化了基督山冰冷的心,伯爵再一次有了新的希望。

在書的導讀結尾處有一句話給了我深刻的啟示:活著不能沒有希望,生活的斗爭不能沒有智慧。

3《愛的教育》讀後感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頌揚的地方。小說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
這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醫院的天使」。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齊啟祿的小男孩,由於他的父親到法國做工,前天回義大利。在那不勒斯市下船後突然生病,因此住進了醫院。一面寫信給他妻子,告訴她自己已經回國,及因生病入院的事。妻子得信後雖然擔心,但因為有一個兒子正在病著,還有著正在哺乳的小兒,不能分身,不得叫大兒子到往看望父親。孩子在醫院卻一直照顧著一個外人,最後不但不和真正的父親回家,卻要堅持照顧著那陌生人。
愛自己的親人是應該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個人只懂得愛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愛,那他就是一個可悲的人,他並不真正明白愛。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感受去學習那種愛呢?! 再請回過頭看看現實,這世界上並非充滿著愛,窮人對富人,許多都是將真正的愛看作是一種奢侈品,而將金錢、利益至上的人。
我認為《愛的教育》雖然講的是情感教育,卻洋溢著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充滿樂觀向上的精神。在閱讀時好似把我帶入了廣闊的社會中去,它真是讓我懂得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每個故事都講述了那些朋友的友誼和寧肯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愛可以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4《百萬英鎊》讀後感
馬克吐溫著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對「金錢就是一切」「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揭穿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面容。
《百萬英鎊》是講一個貧窮、誠實的人,也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對兄弟的信,信裡面送給了他一百萬英鎊。原來這對兄弟打了一個賭,賭如果一個貧窮、誠實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萬英鎊,他會有怎樣的結果?哥哥認為他會餓死,因為他無法證明這些錢是他自己的,會受到別人的懷疑,連銀行都不會讓他存錢。弟弟則認為他會過得很好,於是他們兄弟倆將一百萬英鎊的支票借給了這個貧窮的人,並出國呆了三十天。沒想到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對這位突然暴富的罕見富翁,竟拚命地拉攏他,從免費吃飯,買衣服,到免費住宿,一個個像乞丐一樣討好他,並不斷提高他的社會地位,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他還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萬英鎊的銀行利息,最後還從兩兄弟那兒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過著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
看到這兒,我很羨慕這位如此「幸運」的主人公,但同時我又想:人們之所以討好他,不就是因為當時人們太看重金錢了嗎?拜金主義是可恥的,不勞而獲更不應該!金錢不是萬能的,世界上還有許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5《悲慘世界》讀後感
欣賞了雨果的著作《悲慘世界》,不禁感慨萬分,這世間還有於嗎?
可憐冉阿讓,偷了一小塊麵包,結果坐了十九年的牢。出獄後,原想報復人類,可被善良的主教感化,決定重新做一個善良的人。於是,逃出指定的地點,來到一個貧窮的小鎮,從此開始了他的神聖事業。由於他的出現,小鎮繁榮了,他成為人人尊重的市長。
好景不長,偵察員沙威發現了他苦役犯的身份,從此可憐的冉阿讓又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涯……為什麼曾經犯過錯的冉阿讓改斜歸正,人們卻不能接受呢?如此善良的人得到的回報是什麼?
拿破崙期間,人們之間充滿著欺騙,巴黎是淹沒一切的漩渦,走進巴黎,就像進了一個無底洞,到處是貧窮的人,有錢人可以欺壓窮人。整個巴黎是那麼骯臟、污穢……
奸詐的德納第夫婦和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冉阿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又有多少人是善良、正直、無私、忠於職守呢?就像沙威一樣,他維護社會秩序,他使法律發揮威力,他為社會除暴安良,他挺身直立,氣派豪邁,把一種勇猛天神似的超人淫威布滿了天空,他發出萬丈光芒,殺人從不眨眼,確有一種無比偉大的氣概,但他卻無法辨別善惡。
希望大家像冉阿讓那樣,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於!

6《湯姆·索亞歷險記》有感
也許,「歷險記」對於你來說不「實際」,但是,它裡面的內容卻是極其的有意義……
《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作者是美國的馬克·吐溫,同樣他另一本名著——《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我也讀過。《湯姆·索亞歷險記》講述的是:在一個叫聖彼得堡的小鎮上,有個生性頑皮,但心地善良的男孩——湯姆·索亞。他厭惡教會學校枯燥無味的生活,幻想著能過上像傳說中的海盜和綠林好漢一樣新奇冒險的生活。終於有一天湯姆和小夥伴哈克貝利偷偷離家出走,來到一個荒島上,過了幾天逍遙自在的生活。他們意外知道了一起案件的真相,關鍵時刻, 湯姆挺身而出,指證了殺人真凶喬。湯姆害怕遭到喬的報復,心裡總是提心吊膽的。他和哈克貝利到一家鬧鬼的房子里去尋找家的財寶時,發現了喬的足跡,後來這個殺人犯困死在山洞裡, 湯姆和哈克貝利得到了一大堆千年以前海盜埋藏的金幣。
湯姆·索亞——一個既頑皮、卻心地善良的小男孩。雖然他還小,卻已經懷有正義感。雖然,現實中並不可能有這樣的經歷,但是,我還是十分地佩服。其實,在湯姆和小夥伴意外知道一起案件的真相, 湯姆可以不出來指證喬,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他挺身而出了。一個小小的男孩,面對這么大的危險他還是做了!相反呢?我們,平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勇敢地去制止,而是站或坐在那裡默不吭聲,裝作一切都沒有發生的樣子。也許,你並沒有想到那樣做的後果也許是很嚴重。但請你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換了有一天是你走在街上,有一位小偷走在你跟了你很久,想偷你後面褲袋的荷包。同樣有路人看見了,他們也不想惹麻煩而裝作看不見。當你發幟愕暮砂?被搶了你是不是會憤憤不平,是不是埋怨路人不吭聲?所以,請不要害怕會遭到報復,請挺身而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讓我們手拉手共創造出美好的明天!

7《80天環游地球》
這幾天我在讀《80天環游地球》這本書,讀著讀著,我不知不覺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該書講述了英國紳士非利亞福克和他的僕人路路通在環游地球中的有趣故事。他們用了整整80天環游地球,經過了莫里西林、巴黎、阿爾卑斯、孟買、加爾各答、香港、橫濱、舊金山、倫敦,最後他們又回到英國了。這本書既講述了主人公和僕人之間驚險、刺激的故事,又描述了各國的風情、景色。

回想起書中的情節,讓人感覺彷彿是剛剛經歷了探險而歸來,既感到緊張、奇異,又覺得輕松、有趣。

這本書的情節跌宕起伏,忽上忽下,一山未盡,一山又起,令讀者們恍如身臨其境。讀者們的心緊緊地被劇情牽引著,恨不得能一口氣讀完才罷休,這怎能讓我們不愛不釋手呢?

書中一個個曲折的故事處理得很好,時而在海上飄流;時而坐大象探險;時而勇斗海盜;時而救土著王妃……這些事都是我們一般人不敢做的。而故事的結尾也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正當福克先生為自己遲了僅僅五分鍾而追悔莫及時,路路通報告了一個好消息,今天是他們環游地球的第79天,也就是說,他們提前了24小時!這個消息令福克先生為之一振,他們馬上動身前去改良俱樂部,福克先生在最後的時刻趕到了俱樂部,他經過了重重困難,終於贏了!

這樣的結尾令人眼前一亮,這樣的好書令我們欲罷不能!

8.《復活》讀後感
《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晚年花費大量心血寫成的一部長篇著作。此書講述的內容是托爾斯泰聽到的一個故事:一次,法院審理一個妓女被控偷竊嫖客一百盧布並將嫖客殺死的案子,在陪審團中有一位男士,發現這個案子的被告竟是他多年以前在一個親戚家做客時誘奸的養女。於是他良心發現,設法去營救,並表示願意和她結婚。最後,這個女犯在牢獄中病死。而那個男士也不知去向。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許多的感觸。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是一個善良,充滿活力,有著崇高志願的青年。但當他擔任上官職後卻完全改變了,整日沉寂在享樂之中,早已忘記自己的狂熱理想,變得腐朽,落魄,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見到瑪絲洛娃,他回想起許多往事,從而使他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可惡,便對於自己以前過的生活產生怨恨。為了贖罪,他給一些無辜的犯人起訴伸冤,將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他徹底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從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來。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就是聶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經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後,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
在書中有一對梅尼紹夫母子,因被人冤枉縱火而被關押。最後在聶赫留朵夫的幫助得到清白釋放,雖然最後被釋放,但是既然無罪為什麼當初要受到關押?只因真正縱火的人有財,便可以將禍栽贓到他人身上。《復活》這本書還從方方面面體現出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的道德喪失。聶赫留朵夫本身對於這種生活十分厭惡,但是人因環境而變,所以當他身處在黑暗的環境中時,變得墮落這是自己無法掌控的。這讓我懂得善與惡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響便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仔細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才不會迷失方向,永遠保持真正的自我。

9.:《堂吉訶德》讀後感
《堂吉訶德》的小說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游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里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群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卧床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初看《堂吉訶德》,我認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味,又覺得書中蘊涵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最基本的本質就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在實現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桿兒似的游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為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塞萬提斯寫《堂吉訶德》時,為的是打擊、諷刺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說及其在人們中造成的惡劣影響。本打算寫成幾個短篇故事,後來寫著寫著,他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為我們了解和研究西班牙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習慣的一部網路全書。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針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丑惡現象,一方面贊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德,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感。相隔四個世紀之後,仍感動著每一個讀者。《堂吉訶德》中出現了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我想:正是這個原因促使這部作品被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名作家推選成為最優秀的經典文學名著。

10.《霧都孤兒》讀後感共有範文兩篇

《霧都孤兒》是本世界名著,它講述的是發生在19世紀的一個動人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翁奧利弗·特威斯特是一個孤兒,他出生在濟貧院,出生不久他的媽媽就死了。後來,他被當作一件物品被送來送去,受盡折磨,直到最後遇到一位善良的布朗洛老先生,這位先生收留了他,從此過上了好的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可憐的奧利弗在已經失去親人的痛苦下,受了這么多折磨。真不知道在他瘦弱的身體下,有著怎樣的意志,能使他堅持不懈,使他在飢餓、寒冷、孤獨下頑強斗爭,向美好的生活前進。
最令我感動的是奧利弗遇到強盜集團的那段經歷。奧利費在路上走上了七天七夜,飢餓難忍,疲倦不堪。他遇到傑克一個小偷。傑克把奧利弗帶到了賊窩,小偷們想把奧利弗訓練成一個小偷。但奧利弗受盡折磨也不願意,逃了出來。讀到這,我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他只有10歲,和我差不多大,可他的堅強、勇敢、正義是我們難以相比的!奧利弗承受著痛苦,寧願過著流浪的生活,也不願意成為一個小偷。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生命的嚮往,是支持他前進的力量。
與奧利弗相比較,我們生活的多幸福,可還是不滿足,常常抱怨生活。在目標追求上,也是一遇到小小的困難,就放棄了,缺少意志力。現在,世界上還有許多的孩子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正和飢餓、孤獨、寒冷作戰。他們多麼嚮往美好的生活。我們能視而不見嗎?我們要珍惜現有學習條件,刻苦讀書學習,讓自己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夠有能力去幫助這些孩子,讓他們和我們一樣擁有燦爛陽光般的美好生活。

⑼ 急需九年級名著導讀的讀後感2篇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所以最近我拜讀了《傅雷家書》,它讓我受益匪淺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在1955年1月26日的信中,當時傅聰正在"得意"之時,傅雷勸戒孩子如何面對情緒上的跌宕.首先,說明控制 情緒的必要,其次,冷靜客觀的分析前因後果引以為簽,從而越來越堅強.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鬱而超然.這封信寫在兒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兒子時刻保持謙卑,不懼怕孤獨,要勇於攀登藝術的止境,同時他借兒子成功之機給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

"堅強"是貫穿這封信的內在精神.傅雷對孩子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放心了!"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體現:a不怕挫折,b永遠保持謙卑之心.也就是勝不驕,敗不餒.這也是我們可以學到的.還有,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鍾,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同時,這也給了我莫大的鼓勵。現在的我,正是努力奮斗的時候,絕對不能有半分驕傲或是軟弱,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向傅雷口中「卓越人格」努力拚搏!
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

——《簡愛》夏洛蒂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將要永不垂朽,但《簡愛》這樣深深的進入人們的靈魂,它以一種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甚至對某些人來講,影響了他們一生的作品並不多。
19世紀英國文壇「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簡·愛》,以19世紀早期英國偏遠鄉村為背景,用女主人公簡·愛的視角以自敘方式講述了一個受盡摧毀、凌辱的孤兒,如何在猶如兒童的人間地獄的孤兒院頑強地生存下去,成為一個獨立、堅強、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長故事。
簡·愛是個孤兒,從小寄養在舅母家中,受盡百般欺凌。後來進了慈善學校洛伍德孤兒院,靈魂和肉體都經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許正是這樣才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她以頑強的意志以成績優秀完成了學業。為了追求獨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爾德庄園任家庭教師。故事的重點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師簡·愛與男主人羅切斯特之間歷經磨難的愛情。這段愛情因男女主人公懸殊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的差異而充滿了激烈碰撞,也因兩人志趣相同、真誠相愛而迸發出燦爛的火花。作者以簡·愛鮮明獨特的女性視角和敘事風格娓娓道來,真實而有藝術感染力。特別是簡·愛的獨特個性和思想,愛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頑強的自尊心。在打動身為貴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時,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
簡·愛作為愛情小說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現在這部十九世紀的文學作品中的。以往愛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麗溫柔、高貴賢淑的女子形象。而簡·愛,她「貧窮,低微,不美,矮小」,但她擁有的一顆智慧、堅強、勇敢的心靈,使那些外在的美在這內在美面前黯然失色。更為可貴的是簡·愛並不因為自己的貧窮和外貌而自卑,相反,她勇敢堅定:「我和你的靈魂是平等的。」「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完全一樣有一顆心!」「我現在不是憑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憑著血肉之軀跟你講話——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說話,就彷彿我們都已離開了人世,兩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們本來就是的那樣!」
也正因為此,簡·愛敢於去愛一個社會階層遠遠高於自己的男人,更敢於主動向對方表白自己的愛情——這在當時的社會是極其大膽的。幸福不再是某個人、某個階層的專利,她屬於芸芸眾生的每一個人。只有兩個相互對等的靈魂才能組成一份完整的愛情,所以簡·愛堅持,自身的獨立與追求愛情的完整是不能分離的。後來,簡·愛含著悲痛離開了羅切斯特,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她決不能允許自己和一個有婦之夫結合在一起。那會是一份不完整的愛。如果她繼續留在羅切斯特的身邊,那她也就不會還是原來那個獨立、平等的簡·愛了。如果說簡·愛的這次離去是由於無法改變的現實而不得不做出的一次理性選擇的話,那麼她最後的歸來則是她出於堅持感情的追求的又一次理性選擇。
在這里,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如何贏得了男貴族愛情的平民女子的蒼白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簡·愛勇敢果決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話,邁向一個有著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學道路的起步。簡·愛藐視財富、社會地位和宗教的威儀,她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純潔的心靈。」她的信念和行動展現出來的力量,,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使生活在金錢萬能的社會中的人們的靈魂得到凈化。簡·愛是,一個對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著理性認識的女性,一個對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著堅定追求的女性,一個不再只是盲從於男人和世俗要求的女性,一個對自己的價值和情感做出了獨立判斷的女性,一個堅強獨立的女性。夏洛蒂·勃朗特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簡·愛發出了一個屬於女性自己的聲音——對於平等、獨立、完整、自由的堅持和追求。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這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自1847年出版以來,以不同語言在全世界不同種族的人們中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簡·愛已作為獨立女性的經典,我希望陽光下,鮮花里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⑽ 40篇200字名著導讀讀後感

《哈姆雷特》讀後感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上與歷史的傳說並沒
有多大的區別,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
劇中人霍拉旭所說:" 你們可以聽到姦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為,冥冥中的判決,意外
的屠戮,藉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 曲折選宕的情節,緊緊圍繞著復仇
而展開.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
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
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台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這樁暴行是
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為,並要他為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
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出了復仇之劍.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就是在我讀完《基督山復仇記》後最大的感受.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並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後,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以後,他並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里所見的那樣,於恩人抱拳雲"赴湯蹈火,再所不惜",於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著,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後不免有點心驚.
③《紅與黑》讀後感

作家筆下展現的,首先是整個法蘭西社會的一個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維里埃爾城的政治格局.貴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長是復辟王朝在這里的最高代表,把維護復辟政權,防止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在政治上得勢視為天職.貧民收容所所長瓦爾諾原是小市民,由於投靠天主教會的秘密組織聖會而獲得現在的肥差,從而把自己同復辟政權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瑪斯隆是教會派來的間諜,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監視之下,在這王座與祭壇互相支撐的時代,是個炙手可熱的人.這三個人構成的"三頭政治",反映了復辟勢力在維里埃爾城獨攬大權的局面.而他們的對立面,是為數甚重,擁有巨大經濟實力的咄咄逼人的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司湯達一方面向人們描述了保王黨人的橫行霸道,一方面又讓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握有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也定將是最後的勝者.《紅與黑》成書於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湯達竟像是洞悉了歷史運動的這一必然趨向.
④《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齊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如此之宏著怎一個"夢"字解決呢?不錯,《西遊記》它的藝術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內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這兒,我只從弗洛伊德的"夢"論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析《西遊記》.
為了能使《西遊記》的創作與夢聯繫上,我們先來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創立初期,由於他得天獨厚的文學素養,他選擇了與"語言"有密切聯系的"談療法"來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來,精神病人被封閉壓抑了的內心障礙,可以經由語言交談而得以宣洩或凈化.可見,精神分析學說在初期階段就與文學理論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重視,考察病人的語言反應到對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語誤,筆誤,讀誤的心裡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與作家的文學創作現象聯繫到一起了.這種聯系實際上在標志著精神分析學說誕生的《夢的解析》(1900)一書中已顯出端倪.
弗洛伊德將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學創作上來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將作家與精神病患者聯系在一起,而這一聯系的橋梁就是"夢".弗洛伊德認為,作家的寫作也是在做夢,只不過是在非睡夢狀態下作夢,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內心無意識本能的變形顯現,慾望的替代滿足.我們往往會說自己作的夢是混亂,荒謬的,完全是一種變了形的東西。
學史博客還有很多,可以自己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