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如何正確弘揚經典文化事例
擴展閱讀
北大教育經濟學怎麼樣 2024-12-29 12:19:48
英語主打歌詞怎麼寫 2024-12-29 12:19:44
哪個學制規定了教育年限 2024-12-29 12:09:48

如何正確弘揚經典文化事例

發布時間: 2022-04-13 14:01:16

㈠ 如何發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優秀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是我們的瑰寶。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將弘 揚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日常教育工作中。首先,發揮教學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學、研究體系中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 神命脈。讓學生在學校教育中始終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化,把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 與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培育結合起來。其次,新時代的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師應該拓展中華傳統文化類課程建設, 使之成為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重要載體,在高校開設中華傳統文化類課 程,為學生提供豐富選擇。最後,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學科專業和研究平台建設,為傳統文化的學習、研究、傳播 及專業人才的培養搭建平台。我相信,通過以上多方面的努力,優秀的傳統文化會成為我們一直的精神力量,鼓舞所 有師生不斷前行。

㈡ 如何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無論輝煌,還是衰落,無論是強悍,還是軟弱,都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影響。然而,何謂文化?中國古人在《周易》中就有所記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明教化之義。而西方人定義:「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是為如今的文化之義。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我們的影響根深蒂固。無論我們現在和國際如何接軌,無論我們的生活里有多少外來文化的影子,但只要是中國人,就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傳統文化該如何弘揚?弘揚哪些方面?正如只有正確認識我們自己,才能揚長避短一樣,只有認識剖析傳統文化,才能將傳統文化發揚廣大。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遠性和獨創性
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發展中沒有中斷過,是一環扣一環的連續發展的唯一的獨立文明。埃及文化因入侵者的變化一度希臘化,後羅馬化,再又伊斯蘭化;希臘、羅馬文化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斷;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巴比倫文化更是被赫梯滅亡,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而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中從未產生過斷檔和空白。僅就文學而言,從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魏詩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脈相承。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就曾對中國傳統文化給予高度贊揚,他說:「世界上有古無今的文化很多,有今無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則很少,像中國這樣波瀾壯闊的文化傳統簡直是獨一無二的歷史現象。」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和統一性
中國傳統文化在其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一個以華夏文化為中心,同時匯集了國內各民族文化的統一體。這個統一體發揮了強有力的同化作用,在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時刻都未曾分裂和瓦解過。即使在內憂外患的危急存亡關頭,在政治紛亂、國家分裂的情況下,它仍能保持完整和統一,延續至今而能基本保持原貌。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再生性
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兼收並蓄,體現在諸子百家在爭鳴中能夠取長補短,相互融匯;漢民族文化能夠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文化;對外來文化也能夠敞開它博大的胸懷,有揚有棄的吸收、整合。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
中國傳統文化雖然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但因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所以內部的區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差異。
中國傳統文化的穩定和統一造就了它的悠遠和獨創,兼容和再生造就了它的多樣。歷史上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驅,領先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對世界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時值今日,中國的傳統文化雖已衰落,但仍具有極其旺盛的生命力。該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使其重放光芒?這就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入手,探尋其對人類世界的新的意義。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新的營養
君不見,當今之世界,紛爭不斷,戰禍頻起。特別是伊斯蘭世界與基督世界的對抗,更是給世界各地帶來無窮災難。而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和諧與中庸,它不象西方文化那樣講求分別與對抗,而是主張「天下百慮而一致,殊途而同歸」,提倡在主導思想的規范下,不同派別、不同類型、不同民族之間思想文化的交互滲透,兼容並包,多樣統一。
君不見,當今之世界,「民主」「自由」漫天飛舞,戰亂此起彼伏。同一國之民分立對抗,互毆不止,致使國家動盪不安,經濟每況愈下。這都是西方所謂「普世價值」之功。而中國傳統文化能夠流傳至今從未中斷過,甚至在外族入侵時仍能保持自己的原貌,反而還給周邊族群以深刻的影響,不僅在於它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具有自己的特殊的政治觀和社會觀,還在於它存在一種超越國界、超越種族、超越意識形態,體現人類追求富足和人道主義的普世價值,那就是「仁」。它包括了對內的克己和對外的愛人,反映了人類寬以待人、相互諒解、相互忍讓、相互敬重、相互期許的仁愛精神,期望「泛愛眾」,人人和平相處,慈悲為懷,這才是人類應追求的幸福、安寧與和諧的普世主義精神。
君不見,當今之世界,環境惡化,天災不斷,資源近乎枯竭,全球危機已經顯現。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但卻造成人與自然的異化,人類與自然的搏鬥終於遭到自然的報復。西方的一些科學家把目光轉向中國,包括《老子》《論語》在內的中國經典受到重視。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是由於處在科學發展困境的科學家們尋找世界觀啟發的努力,而不是由於什麼一時的感情沖動。1988年1月,全世界的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他們發表宣言說:「如果人類想要在21世紀活下去,必須回顧2500年,吸收孔夫子的智慧。」
然而作為處在社會轉型期的我們來說,如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成果運用到當今社會的建設當中,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傳統文化之間尋找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要對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絕不能長期跟在西方國家的後面循規蹈矩,而應該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模式。只有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新的營養,創造一條有別於西方,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才能真正強大,傳統文化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弘揚。

㈢ 如何正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學會用多個角度去分析傳統文化,不要認為儒家是中國的傳統最主要的文化,就只學習它或者是一些專家認為易經是中國的文化精髓,不懂易經就不懂中國傳統文化,這些首先存在問題。舉個例子,孔子認為對人要忠誠,可如果那人是騙子呢?再比如韓非子認為人是自私自利,那雷鋒,焦裕祿呢?即便這樣那為何存在有人為救下跳水的人而死,如果把兩者結合起來,你才會正確運用他們的思想來解釋世界,例如人性是一分為二,有人具有孔子的"仁"例如雷鋒,有人具有韓非子的「自私」例如金三角的毒梟,不同的人你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對待
2.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好的當然的繼承,但壞的,不適應現代社會的一些思想應該剔除。
例如道家的無為而至可以運用自己在經歷磨難時應保持的心態,這就是精華。

例如一些裸體藝術被認為是不雅的東西這就是糟粕還有用易經算命等等
3。要結合歷史和當代科學來分析和評價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歷史去了解這樣才符合客觀事實,就像很多人想為什麼諸葛亮不去當皇帝一樣,你得想在那樣社會而諸葛的心理和性格是否符合當帝王的條件,馬克斯韋伯曾經說過權威的樹立來源兩種:第一種,傳統權威劉備具有漢朝的這種血脈,第二種假借權威,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借用漢朝天子的權威,大家可能想諸葛也可以是運用第二種,可對比諸葛和曹操的性格,很明顯諸葛的性格不具備這種帝王特質。
4.多在行為中實踐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學習:孔子的溫故知新 朱熹的三到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工作:孫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
生活:防止騙術可學三十六計 孝敬老人可學《孝經》
心裡:《道德經》無為而至 與民不爭等等

㈣ 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首先,要對優秀傳統文化仔細甄別。中國傳統文化是以自然經濟為基礎,以血緣宗法關系為紐帶發展起來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殘余的內容。如權力崇拜、個人崇拜、官本位、皇權思想、依附性人格、封建等級觀念、任人唯親、唯書唯上不唯實、男尊女卑、缺乏國民、公民意識、缺乏民主、法制觀念、缺乏創新意識、缺乏科學精神、重農抑商、重義輕利、重群體輕個體、反對競爭、輕視效率。又如宋明以後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女子無才便是德、君叫臣死臣不得不、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等等。這些封建糟粕,對我們當今社會有很多負面的影響,需要我們去判斷、甄別、篩選和批判。在普及和推廣傳統文化時,要有所取捨和選擇,取精華,去糟粕,選擇那些既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又要與現代社會相契合的思想精華。要堅決避免和抵制傳統文化在傳播、普及過程中已經出現的低俗、庸俗、媚俗現象及迷信化、功利化、排外化傾向。同時,對待傳統文化,也要避免自大和自卑的心態,而應該持有自尊、自信的心態。
其次,要堅持專門研究與普及推廣相結合。二者緊密相連、相輔相成,既要通過專門研究對古代思想做出解釋和選擇又要做好普及推廣工作。普及推廣主要面對以下幾個層面的群體:少年兒童、領導幹部、企業管理者和社區街道鄉村中的廣大群眾。其中每一個群體都有大量的傳播者和普及者,譬如國際儒學聯合會就專門設立了一個普及工作委員會,這個普及工作委員會在傳統文化的普及傳播推廣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許許多多的人從中受到了益處。通過普及推廣,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可以使優秀傳統文化為普通大眾所了解和接受,使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對民族復興和社會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最後,要注意普及推廣的內容與形式相結合。在普及優秀傳統文化時,是原原本本不加變通還是加以現代改進?這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前些年,有的地方在中小學普及和推廣《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童蒙典籍時,對其中的內容進行了刪改,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對這個問題,我認為,還是保留原典為好,今人在學習和閱讀過程中,自有取捨分辨的能力,這一點,我們根本不用替今人擔心,我們不要低估了今人的智慧。

㈤ 青少年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1、一個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學生,要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就首先閱讀我國傳統文化經典圖書。通過閱讀理解那些經典圖書,提高自己文化底蘊,結合我們現在的社會需要,來判斷我們該怎樣的去做。

2、也許在一些文化經典里,有一些材料的思想和我們今天的思想有所沖突,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好的我們繼承,那些沖突的或者屬於時代的產物,我們可以在學習的時候暫時剔除。

3、日常生活中,要樹立榜樣,學習榜樣的奉獻精神。。達到愛國愛民,建設國家,小到拾金不昧,幫老愛幼。這都是在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像學雷鋒服務底層需要幫助的人,學習那些革命先烈,樹立報國的志向。

4、就是在自己的家裡我們同樣可以弘揚傳統文化。像三字經里有黃香溫席、孔融讓梨等,我們可以從這些事例中學習關心家裡的老人,照顧老人;替父母分擔家務;對親朋有禮貌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5、學好我們的傳統文化,例如唐詩宋詞,我們可以去才加詩詞比賽,勇敢的去奪魁。綻放自己的風采,展示我們的傳統文化的魅力。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做一個有文化底蘊的人。

6、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人,不卑不亢,有著獨立的人格。要堅韌不拔、奮發圖強,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悲觀、不喪氣,勇於開拓,積極進取。表現為志存高遠,為著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執著追求等。用傳統文化來支撐信念,做一個有韌勁的人。

㈥ 怎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傳統文化和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

㈦ 怎樣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1、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讓這個時代的人認同傳統文化,其實只要從身邊做起,比如現在對於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出過去60年的總和。這說明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得到了社會性的認同。

2、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產業。

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事情,有些事物必然在歷史中會被洇滅。這是歷史的趨勢,也是歷史的必然性。比如中國的建築特色是一項傳統文化,那麼通過博物館一些旅遊景點的塑造可以讓文化產業化。

3、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

韓劇中的古代文化其實很多都是來源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韓國人通過韓劇把這部分文化偽裝成了自己的文化,主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文化通過影視文學作品進行發揚,讓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去。



(7)如何正確弘揚經典文化事例擴展閱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注意事項:

1、要擁有辨別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拋棄不良的、落後的傳統文化,要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利弊,保持客觀、批判的態度。

2、要創新性學習、發展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通過不同的方式學習傳統文化,現在自媒體發展迅速網路傳播快,也要適應新的時代潮流,創新性學習。

3、當然,也要持之以恆,學習好中華傳統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不斷堅持不懈、刻苦鑽研。

㈧ 我們該如何正確的弘揚中國文化

弘揚正確的傳統文化就要不斷地在現實社會中實踐,不斷地創新。堅持“放進來,走出去”的原則,讓我們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長,不僅是我國的重要發展基石,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寶。所以為了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主要體現在:公平正義、誠實守信、尊老愛幼、自強不息、見義勇為等。古往今來,這些美德就深深的影響著一代代人。

大力弘揚中國文化,也要“放進來,走出去”。既要不斷地更新,又要不斷地去容納各國的外來文化。人類社會幾千年的發展,不光是我國擁有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國外也有很多。所以我們要正確的採取和借鑒,文化沒有國度之分,要充分的去吸收其精華和養分,去融合去創造。

㈨ 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大學生應該首先從自身做起,積極在課外汲取傳統文化知識,利用圖書館、計算機等資源,增加自身傳統文化底蘊;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傳統文化不應只是書本上的文字,更應該在應用中繼承與發揚。大學生們可以按照興趣愛好,多學習掌握傳統技能,比如空竹、風箏、漢服等;
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統文化目前大多隻限於知識分子們所喜愛,大學生們應積極宣傳傳統文化的精華,吸引更多的各階層人士及外國友人,擴大傳統文化的受眾;
四、在繼承中發揚,在創新中傳承: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使之更實用、更貼近生活,才能更為百姓所接受。大學生可以利用科技創新,將中葯、印染等傳統與醫學制劑、電子印刷相結合,從而獲得文化繼承與經濟創收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