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如何做官的經典
擴展閱讀
什麼是紅塵經典 2024-11-15 11:04:46
有什麼歌詞有風 2024-11-15 10:58:09
雙梁條形基礎是什麼 2024-11-15 10:56:50

如何做官的經典

發布時間: 2022-04-13 06:33:34

① 如何做官做大官、做好官

做官先要懷民 ,知道自己的權利是人民賦予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為官一定要清廉不做貪官污吏,一生正氣 ,上行下效,凈化公務員隊伍環境。

② 淺談如何為人、處事、做官

古往今來,人們在一起最喜歡議論且覺得最難處置、最難評判的就是為人、處事、做官。這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下面我就怎麼為人、處事和做官談談自己的認識。一、關於如何為人(一)做個有志向的人毛澤東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拿破崙也曾經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些名言就是告訴我們,做人應該有信仰,應該有信心。信仰是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航燈,自信是達到人生頂峰的動力。美好的前途來自於自強、自立、自信,不達目的不罷休,咬定青山不放鬆,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敗看成是人生的終審。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極的,退就顯得更加無能。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闖,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只有堅強不倒的信心與毅力。男兒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敗,不言放棄。面對「山重水復」之關卡,唯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恆,用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難。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甘於干大事,攬難事,立個志向,樹個目標,人生才有行走的方向。心在哪裡,路就在哪裡。有了志向,才有做人的本事、氣魄和膽略。所以,做人需要問問你的志向在哪裡,要問問你有沒有信心。(二)做個善良的人善良是人性光輝中最溫暖、最美麗、最讓人感動的一縷。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為英雄豪傑,但一定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諧、美好之道,心中充滿慈悲、善良,才能感動、溫暖人間。沒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與美好。愛是基本的善良情感,遇到乞討者,我們就施捨他點錢;遇到老弱病殘、孕婦,我們就主動讓座;遇到迷路的小孩,我們就把他送回家,為他指點方向。一個微笑,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發自內心的問候,這對我們並不難做到,卻可能因此幫助別人走出困境。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連的,在施予他人的時候,你實質是在讓利自己,當傷害另一個生命時,實質是在傷害自己。所謂善良,無非就是擁有一顆大愛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騙人。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愛父母、愛他人、愛自然的基礎和可能。一個善良的人,就像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溫暖了自己,善良無須灌輸和強迫,只會相互感染和傳播。所以,做人不一定要頂天立地,轟轟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誠。(三)做個有教養的人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講究修身養性、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來,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勤儉、忠義、謙讓、孝順都是亘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聖先賢更是視之為傳家寶。小事業的成功靠機遇,中事業的成功靠能力,大事業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謂教養,就是應該知深淺、明尊卑、懂高低、識輕重,應該講規矩、守道義。有教養的人,往往不以術而以德,往往不以謀而以道,往往不以權而以禮。有教養的人在自己獨處時,超脫自然,會管好自己的心,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則為他人著想,與人為善,淡然從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圓做人,圓通做事,寧靜致遠,自我反思,則事事放心、順心。(四)做個樂觀的人人到世間,不是為苦惱而來,所以不能天天板著面孔,整日憂愁、悲傷、苦惱、失意,這樣的人生沒有樂趣,世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樂的心。這世界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你心平氣和,它就還你一個心平氣和;你氣勢洶洶,它也還你一個橫眉冷對。樂聽贊美,不喜他人的批評,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們,這種心態只會像鎖鏈一樣囚住自己。只有超越它們,才可體驗自在與快樂。擁有一顆快樂之心,見到的就是一個值得歡欣的世界,心中滿是憂傷,見到的則只是一個充滿悲哀的世界,與其對不能得到的耿耿於懷,倒不如對你已經擁有的滿足感恩。快樂不在心外尋求,只能在心內尋得,心中若然滿足快樂,哪怕身在牢獄茅廁,一樣可以悠然自在。存好心,做好人,歡喜充心,愉悅映臉,樂觀向上,這樣就能站成一座豐碑,走出一道亮麗的風景。人生苦短,與其事事張弓拔弩,不如學著「幽它一默」。(五)做個寬容的人海納百川,靠的是寬容的心。做人做事,心胸不可太狹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賞識別人的優點,包容別人的不足,靠的是有愛人之心,有容人之量。為你的仇敵而怒火中燒,燒傷的只能是你自己。忍不下一口氣,就惡言刀槍相向,忍受不了他人的春風得意,就嫉妒誣陷,這樣的人生只能昏暗無光,路會越走越窄。人間的是非善惡喜樂,世道的好壞、冷熱、榮寵,要放寬肚皮,坦然接受,路才會越走越寬。寬容不是懦弱、退縮的壓抑,而是一種忍辱負重的大智大勇,是能識實相、敢擔當、懂化解融通。為他人著想,是為自己鋪路,寬容不是縱容,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考慮的是別人的自尊和承受度。善待別人,等於就是善待自己。無論生活受到怎樣的傷害,不必忿忿不平、耿耿於懷、懷恨在心。學會忘記,忘記是對自己的最好保護。學會感恩,感謝生活給你磨礪自己的機會,心靈充滿陽光,生活自然充滿燦爛。 (六)做個實在的人把雙手插在口袋裡的人,永遠爬不上成功的梯子。多一些努力,便多一些成功的機會。天道酬勤,不要光耍嘴皮子,不要好逸惡勞,勤字當頭,蒼天不負有心人,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才能成就大事業。從不獲勝的人很少失敗,從不攀登的人很少跌交,要想知道成功的滋味,就得敢闖敢幹,少言多行,決而不斷,斷而不行,必然貽誤時機。小事不想做,必然大事做不了,對工作拈輕怕重,好高騖遠,很難成就一番事業。先掃一屋,才能掃天下,要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小節做起,從點滴細節做起。做老實人,講老實話,這才是長久和根本。(七)做個智慧的人有知識不等於有智慧,知識積存得再多,若沒有智慧加以應用,知識就失掉了價值。知識是靜態的,人有了知識,還應該明白如何正確地將所掌握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沒有智慧,充其量不過是一本記載著知識的書。智慧是頭腦的智能,是一種洞察力和判斷力。有勇氣能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能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而有智慧卻能分辨出何時能改變,何時不能改變,知道什麼時候「為」,什麼時候「不為」。知道你在做什麼事,知道熱愛做什麼樣的事,知道能把什麼事做成什麼樣,這就是智慧。只有方向,而沒有智慧,方向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智慧有時就是一種權衡和折中,用中庸拒絕極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務實發揮影響,用冷靜掌控抉擇,用自覺端正態度,用學習積累經驗,用勇氣放棄包袱,這就是智慧顯現。對弱者,光關心不夠,要幫助;對下屬,光公正不夠,要善良;對別人的失誤,光原諒不夠,要忘記;對自己的未來,光夢想不夠,要行動。空才能生慧,學才能生智,心寧智生,智生事才成。每一個人都有值得尊重及學習的地方,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橫蠻的人教授忍辱之道。如果一個人缺少智慧,又不願意流汗水,那麼談何成功,所以,做人要看你有沒有智慧。 (八)做個正直的人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才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基。人正不怕影斜,腳正不怕鞋歪,身正心安魂夢穩。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心底無私天地寬,表裡如一襟懷廣。襟懷坦盪,光明磊落,就會贏得他人的信賴與尊敬。己不正,何以正人?正直的人不謀私,不貪利,不文過飾非,不偷奸耍滑,不阿諛奉承,不溜須拍馬,不陽奉陰違,平等待人,公正處事。說話有根有據,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說該說的就說,該做的就做,說的都是真話,做的都是正事。心術不正、故弄玄虛、口是心非,用心計,耍手腕,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台上說君子言,台下行小人事,談何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所以,做人一定要走得直,行得正,做得端。(九)做一個謹慎的人智在於治大,慎在於畏小,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草率行動,堤潰自蟻穴,細微不可不慎。恭為德首,慎乃行基。謹慎是「不糊塗」的基礎。一個處事謹慎的人,必然是頭腦清醒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塗。人生在世,有招來災禍的言語,有招來恥辱的行為,要建功立業,當然要格外謹慎。低調做人,虛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遠慮在先,就能近處無危。處順境飄飄然,洋洋得意,遭挫折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必定難成大氣。「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看的是你的功力和定力,低下頭的時候,也要學會抬頭看看天。靜觀默察,心如止水,謙虛謹慎,則事易成。謹慎還是遠離危險,確保安全的良方,靠謹慎比靠魯莽更能制勝,只有謹慎,才能穩操勝券。(十)做個善於總結的人善於總結的人才是會成功的人。總結既要學會總結經驗,也要學會總結教訓。經驗是成功的啟示,教訓是失誤的反思,經驗和教訓都是寶貴財富。人的一生肯定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成功時不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受挫時也不能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應坐下來認真思考,既要把成功的啟示總結出來,用於指導今後的人生道路,使個人發展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又要把失敗的教訓查找出來,作為今後的警示,以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二、關於如何處事(一)要做有高度的事古語說:「為一身謀則愚,而為天下謀則智。」講的就是一個站位問題。做事的站位高不高,直接關繫到事情的成敗與否。下棋講究一個謀勢,要通觀全盤。做事也是一樣,必須站在是否有利於全局形勢發展的高度,通盤謀劃,全方位考慮。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一事當前,必先考慮全局之成敗。做事站位的高低與否,與其眼光有直接的聯系。眼光的長短和寬窄是決策正確與否的前提,是一種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人,眼光一要長,二要廣。所謂長,就是在科學分析、邏輯推理的基礎上,對事態的發展及走向做出准確的預測和判斷。能成就大事的人,不會被眼前的暫時利益所蒙蔽,能夠清晰地辨識事情的輕重緩急,從而正確地進行取捨。 (二)要做有水平的事一個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其謀事的能力。「謀」,在做事的所有環節中至關重要,對一件事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有些人對待工作只是簡單地執行,有的人則有所創新,這兩種人處理事情的結果會完全不同。凡事按規矩去做,不會出問題,但是也不會出亮點。做事前謀與不謀,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謀事的水平取決於謀事者的素質。要通過經常不斷的學習、思考,提高自己謀事的能力。當今的時代,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當今的社會,正逐步成為學習型社會。身處這樣一個社會,要提高素質,就必須加強學習。不學習就要落伍,不思考就要被時代所拋棄。要通過學習思考,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增強明辨明是非的能力。 (三)要做有效率的事做事高效,在乎一個「勤」字,同時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勤」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手勤、腳勤、腦勤。首先,要立志做策馬奮蹄的先行者,萬不可做得過且過的撞鍾僧。其次,要做到事半功倍,工作方法很重要。凡事要化繁為簡,要事急干,急事早辦,動必量力,舉必量技,切不可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更不可把復雜的事情離奇化。(四)要做有風格的事人的一生經常會面對進退得失,與人交往難免會出現磕磕碰碰。進退得失之際如何選擇,磕磕碰碰之時怎樣處理,這其中就有一個處事風格的問題。人格魅力就是體現在處事的高風格上。我們講高風格處事,並不是簡單地提倡見榮譽就讓,見責任就攬,而是說想問題、辦事情要有更高的站位,在處理涉及個人利益的問題時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個人。高風格處事體現的是高風亮節、是思想境界,更是一種眼界和胸懷。眼睛盯著事業發展的大局,在對待個人進退得失時就會多一份坦然,在處理同志之間的關系時就會增幾分大度。 三、關於如何做官(一)要做有為的官不做「太平官」,要做官就做有所作為的官,必須摒棄三種錯誤觀念:一要摒棄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幹事的觀念,杜絕對待工作得過且過,敷衍應對的無所作為;二要摒棄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觀念,杜絕緊縮手腳,害怕承擔責任的不敢作為;三要摒棄遇難則退的觀念,杜絕遇到矛盾繞道走、碰到困難往後退的逃避作為。(二)要做守紀的官為官要做到守紀。當前,我們所處的社會正處於變革時期,形形色色的誘惑無處不在,在這種環境下,領導幹部,要想做到「不為名利失心、不為權欲熏心」,就必須有一種力排一切干擾的能力,有一種不為外物所動的境界,在法紀層面上講,就是要善於守紀。做一名「守紀」的幹部,就必須處理好三種關系:一是工作與生活的關系。現在有些人關心個人生活勝過關心工作,有的追求物質享受勝過自己所作的工作,熱衷於吃喝玩樂。這些都是危險信號,很多領導幹部腐化墮落的過程都是從貪圖享樂、私慾膨脹開始的。所以,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正確區分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限,切不可相互混淆。二是感情與原則的關系。中華民族歷來重情重義,有著深厚的道德底蘊。領導幹部也有人之常情,但一定要是非分明,不能只講親情、友情,而忘記了原則、法紀。原則是做人做事的最根本的底線,任何人和事都不能凌駕於原則之上。三是權力與責任的關系。權力越大,職務越高,肩負的責任就越重,應盡的義務就越多。如果把權力當作謀私的工具,那就背離了權力的責任,損害了權力的尊嚴,最終會受到人民的譴責,甚至身敗名裂。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和各種誘惑,領導幹部只有常想著黨的宗旨和人民的需要,始終對黨和人民負責,時刻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危機感,才能正確處理好權與責的關系,真正把握好自己。(三)要做公正的官為官要做到公正。古語講「夫居官守職以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所謂「公正」,顧名思義,一曰公,二曰正。「公」就是公道,要「人所私而行大義」,去除心底的私心雜念,一心為民,秉公辦事;「正」,就是正派,為官的本質就在於「正」。要做到身正、心正、行正,不愧於己,不負於心。公正對於一個領導幹部來講,應該是做官的第一位的原則。為官之人如果能夠一身正氣、坦坦盪盪,其為官就會以民為本,視民心為根;就會保持「心在國家,情系群眾」的平常心境。對群眾,察其苦、聽其聲、想其思、急其盼、辦其需,真正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四)要做親切的官為官要做到親切。「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親切並不是一種姿態,而是對人發自內心的熱愛。現在,一些幹部跟群眾之間不是「魚水關系」,而是一種「蛙水關系」,需要群眾時,就像青蛙一樣往水裡跳;不需要群眾時,就跳到岸上擺官老爺架子。然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什麼樣的行動能感動群眾,什麼樣的行為令人反感,什麼是真心為民,什麼是擺譜作秀,老百姓心裡都有一桿秤。凡事都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如果你心裡時刻裝著人民的喜、樂、悲、哀、愁,時刻把群眾的溫飽冷暖掛在心上,自然會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服務群眾是我們黨存在的根本依據。作為黨員幹部,應該也必須像對待父母那樣,對廣大群眾充滿真情摯愛。(五)要做創新的官 為官要做到創新。創新是融責任、勇氣、方法、態度等要素的實踐,是一切工作能否取得進步的關鍵。做事缺乏創新,最多隻能把一件事做對,而不能把一件事做好。領導幹部如果缺乏創新意識,他所在部門的工作或者地區的發展就會停滯不前。每一名幹部都要有創新意識和勇氣,敢為人先。但是,創新不等於蠻干,不等於一味追求標新立異而不考慮效果。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做到創新與務實的高度統一。創新必須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採取相應的措施,因地制宜。否則,好心很可能要辦壞事。(六)要做輕看名利的官做官要學水的清澈本性和「利萬物而不爭」的品格,則不僅精神居於高處,人生也將進入開闊處。要達到如此境界,最需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想留個好名聲,無可厚非,但不能為名所累,如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不切實際的「民心工程」。「人心是桿秤」、「政聲人去後」。只要行得穩,坐得正,多做好事,少辦錯事,不幹壞事,好名聲不請自來。若淡泊名利,不受「名利」的束縛,就一生順暢,沒有壓抑感,須知,「家有黃金萬兩,每日不過三頓;縱有大廈千座,每晚只佔一間」,金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成克傑、胡長清、雷淵利、李大倫等人的可悲下場昭示世人:人不能把錢財帶進棺材,不義之財卻可以把人送進墳墓。總而言之,為人、處事和做官是互為關聯、互為作用的。做人是根本,人做得正了,做事容易,做官也不會出問題。做事是基礎,因為做人做官,都離不開幹事創業。做官則是履行職責,在其位盡其責,說到底,做官也是為了做事。我們要正確處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真正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

③ 為官之道經典語錄有哪些

1、為官者要正。這種正來源於行動上的正直,無惡意,無用心。始終把廣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像處理自己的事情一樣為人民做事。為官者要做到正,首先要高風亮節,心懷坦盪,樹立良好的榜樣。為官者的標榜就是一面鏡子,既能照亮自己,又能折射他人。

2、為官者要清。這種清來源於思想上的清純,無雜念,無私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像海中之水一樣清澈見底。為官者要做到清,在修養和德行上要樹立優良的作風。為官者的作風就是官風,官風的清朗始終與思想和覺悟緊密聯系在一起。

3、為官者經常照鏡子是一件好事,能端正自己的態度,放正自己的架子。為官者只有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才能揚長避短,在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上才能正確,不迷茫,不失誤,不猶豫,信念才能堅定,信心才能倍增,真正做到正義傳天下,天下傳正義的正能量格局。

4、為官者在做事之前首先要引前車之鑒,不重蹈他人覆轍,不做對不起人民的事,始終要走正道,不在一些名利和誘惑下違背自己的良心,自己的操守,自己的職業底線旁門左道,動搖自己的信念。

5、為官者的悟性有多高,清氣就有多深,這個悟性就要看為官者在問題的處理和認識上有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定力。習近平總書記講過一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就是這個道理。

④ 如何做人、做事、做官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常講常新的話題,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用自己終生的人生實踐來回答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古今中外很多仁人志士、聖賢先哲都有著豐富而深刻的見解,如古人講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君子為政之道以修身為本」、「先修身而後求能」等等。我認為,做人、做事、做官是密切關聯、高度統一、相輔相成的,做人是根本、做事是目的、做官是載體,要先做人、後做事、再做官,不做官也要做人、也要做事。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動力和源泉,外因只是通過內因才起作用,而一個人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就是他的內因,從根本上決定著他怎樣的做事、怎樣的做官。事實也充分證明,決定人生成敗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人生的一切成功歸根結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敗歸根結底都是做人的失敗。常言道:「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做官有止境,做人無止境」。作為一名領導幹部,一定要把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這個問題思考明白並孜孜不倦地躬身實踐。 堂堂正正做人 如何做人,古人有一段話講得很好:「敬天地,忠社稷,孝父母,和夫婦,友兄弟,信朋友,睦鄉鄰,施窮人,救危困」。《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而對於這個問題分析的最透徹、最深刻、最全面的還是毛澤東同志,他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我們共產黨人的做人主張,那就是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做人的道理浩如煙海,做人的方法千姿百態,但我想,只要能夠做到誠信而坦率、正直而忠誠、寬厚而善良、嚴謹而負責,你就是一個合格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也才能成為一個從根本上稱職的領導幹部。 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是維系和保持人與人之間正常交往、關系融洽、和諧相處的關鍵所在,也是推進社會進步與發展須臾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君子修身,莫善於誠信。夫誠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懷下人也」。誠信也是現代社會最昂貴的資本,沒有誠信交不了朋友,沒有誠信談不成生意,沒有誠信幹不了大事。對於一名領導幹部來講,在為人處世上採取誠實的態度更為重要。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上級和群眾的關注之中,如果說起話來油腔滑調,做起事來虛無縹緲,你的形象就會大打折扣,上級不會信任,群眾不會擁護,你在這個圈子中就不好立足了。而為人要做到真實可信,就必須保持一種坦率的態度。所謂坦率,就是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直截了當、開誠布公、直奔主題,不弄虛作假、不言而無信,不耍小心眼、不搞小動作,做到心底無私、襟懷坦白、言行一致、表裡如一。領導幹部的一項基本功、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就是與人溝通。溝通能力的大小,既取決於態度,也取決於方法,但只要能夠做到真誠坦率,都會有豐厚的回報,因為真心換真心、真情換真情,坦率要比虛偽建立的關系更持久,真誠要比圓滑換來的友誼更珍貴。 正直而忠誠是一種高尚的人格品行,在一個人的成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無德」,沒有良好的人品做底子,是幹不了大事、做不了大官的。那麼,什麼是正直呢?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孟子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實正直就是對正義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堅守,就是堂堂正正、坦坦盪盪,光明磊落、剛直不阿,上不欺天、中不欺人、內不欺心。而作為黨的領導幹部,更要講良心、講黨性,做人追求真理、堅持正義,做官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使自己成為透明的人、坦盪的人。至於說忠誠,則是對一個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品格的更高要求。《忠經》里講:「忠者也,一其心之謂也。為國之本,何莫於忠?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動神明,而況於人乎?」忠誠,是對他人、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是愛的外延。人各有所事,便應各有所忠。作為一個人,就要忠於家庭、忠於親人;作為一名黨員,就要忠於黨、忠於人民;作為一名幹部,就要忠於事業、忠於職守。上,要無愧於國家;下,要對得起群眾。不要讓自己成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 寬厚而善良則是對人對事的一種胸襟和氣度,彰顯著人性的溫暖和關懷。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級動物,「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與人為善,人自善良」,在對人對事的態度上採取什麼樣的行為方式,結果是大不一樣的。寬厚善良能夠化解矛盾、冰釋前嫌,能夠凝聚人心、鼓舞鬥志,甚至能夠化敵為友、壯大自我。而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只能作繭自縛,最後使自己陷於四面楚歌、寸步難行的境地。寬厚就是寬容與厚道。允許別人有行動和判斷的自由,對不同於自己或傳統觀點的見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容人、容言、容事,這就是寬容。至於厚道,則是老子所謂「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忠厚朴實、謙遜內斂,以德報怨、以善報惡。寬厚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胸襟、是一種氣度、是一種雅量,更是一種聰明的大智慧。你越是對人寬厚,別人就越尊重你、愛戴你、擁護你,你就越容易獲得別人的理解與支持。當然,待人寬厚既不是懦弱無能,也不是無原則的一團和氣,更不是縱容與姑息,任由胡攪蠻纏之人肆意妄為,而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給他人以足夠的空間和改過的機會,做到寬厚而嚴肅、柔和而堅定,在一定范圍內追求與人交往和處理問題的最佳效果。而善良又與寬厚互為表裡,善良之人必定寬厚,寬厚之人必定善良,他們是一個內在的統一體。善良是一種深沉博大的愛,飽含著對他人的尊重、理解、同情、關心和愛護。俗話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一個心境澄明、與人為善的人,他在慷慨付出的同時卻獲得了真誠的回報,在忘卻自我、舍棄自我的同時卻獲得了新的自我,這是人性善良的必然結果。我們在與別人相處時都要學會與人為善,惡雖小而絕不可為,善雖小而絕不可不為,永遠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只要有這樣一顆心,不管你做的事情是大是小、是多是少,你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 古人認為,「淫漫則不能厲精,險躁則不能冶性」,深刻地指出了嚴謹對於人生修養的重要性。嚴謹是一種對人、對事、對己嚴肅認真的態度,沒有這種態度,人生就可能流於放縱,事業就可能流於荒廢。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對人生、對事業、對他人採取嚴謹態度的人。孔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古人強調「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都是這種態度的真實寫照。對於各級領導幹部來說,嚴謹就是工作作風上的務實高效、追求完美,就是生活作風上的潔身自愛、維系自我。身為領導幹部,我們都有一定的權力和地位,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非常不容易,更要把「嚴謹」二字時刻懸於腦際,始終保持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危機感,慎言、慎行、慎獨、慎微、慎終,決不能自我放縱。嚴謹更是一種高度責任感的體現。什麼是責任?責任就是你所扮演的角色所應當承擔的義務。在家庭中,你可能是父親、丈夫、兄長;在單位里,你可能是領導,也可能是下屬;在社會上,你可能是群眾,也可能是朋友,但是不論扮演哪一種角色,你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多;你所處的地位越高,肩負的責任也就越重。是不是有責任感,是檢驗一個人做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標准和尺度。梁啟超說:「人生於天地間,各有責任。一家之人各個放棄責任,則家必落;一國之人各個放棄責任,則國必亡。」作為一個領導幹部,我們在家庭、單位和社會上扮演著多重角色、肩負著多重責任,一定要勇於負責、盡職盡責,做人對得起良心,做事對得起俸祿,做官對得起組織和群眾,不能讓自己成為不負責任的人。 踏踏實實做事 人活著就要做事。孫中山先生說:「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鄭培民同志講:「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都把做事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作為一名領導幹部,事業的舞台大了,發揮作用的機會多了,更要很好地做事。那麼,究竟如何做事、怎樣把事做好呢?孔子倡導「事思敬」,即做事要敬業、嚴肅、認真;旬子呼籲做事要「心不使焉」,以至做到「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雨在側而耳不聞」;莊子提倡做事要「不徐有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朱熹則要求「萬事須是有精神方做得」等等。我認為,一個領導幹部為官一任,就要嚴肅認真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多做一些利國利民的好事、實事、大事,不負組織的重託和群眾的厚望。 一是要有超前的戰略眼光並善於進行科學謀劃。古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講的就是一個戰略眼光問題。什麼是戰略眼光呢?它是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出發進行的通盤謀劃和全方位思考,不在乎一時一事的成敗得失,而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高屋建瓴、深謀遠慮,體現的是對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准確把握和遠見卓識,是一種全局性、前瞻性的戰略思維。戰略眼光是長遠的眼光、寬廣的眼光,具備了這種眼光,你就能夠「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你就是一個富有遠見卓識和發展潛力的領導。所謂長遠的眼光,就是在科學分析、邏輯推理的基礎上,對事態的發展及走向作出准確的預測和判斷,剝去迷霧表象,分清輕重緩急,從而正確地進行取捨。所謂寬廣的眼光,就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總攬全局,對某一方面工作的發展程度和方法策略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以期對自身的發展有所借鑒、有所幫助。作為領導幹部,有了全局性、前瞻性的戰略眼光,還要善於進行科學的謀劃。謀事是成事之基,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好,科學謀劃很重要。一個人工作水平的高低,也主要取決於其謀事的能力。相同一件工作,有人做的聲色並茂,有人做的了無生氣,謀與不謀,結果完全不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客觀事物是紛繁復雜的,只有進行科學的運籌和謀劃,才能做到成竹在胸、勝券在握,才能做到處變不驚、臨危不亂。而戰略眼光和謀劃能力歸根結底取決於領導者自身知識素質的高低。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當今社會是學習型社會,處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不學習就要落伍,不思考就要被時代所拋棄。一個合格的領導幹部,必須把勤奮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項政治任務,做好學不倦之官,不做不學無術之人。善於學習,勤於思考,努力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在廣博的基礎上求精求專,不論在哪個行業、哪個層次、哪個職位上,都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真正通過勤學深思,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和思辨的廣博程度,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增強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形形色色的官僚主義、經驗主義、形式主義,為科學決策奠定扎實可靠的理論基礎。 二是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抓好關系事業發展全局的大事。任何事情都有大小主次、輕重緩急之分,作為一個領導幹部,首先要學會抓要務、抓大事,解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決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既是一種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也是一個合格的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毛澤東同志講,任何一級的首長,都應當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對於他所指揮的全局來說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或動作上,而不應當放在其他的問題或動作上。並特別強調,有重點才有政策,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一著精彩,滿盤皆活」,一個高明的領導幹部,必須善於抓重點,善於抓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工作的全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把握,站得再高一些、看得再遠一些,從眾多紛繁復雜的矛盾中發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從林林總總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准問題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從全局出發突出重點,抓住重點體現全局。當然,我們強調領導幹部都要謀全局、抓大事,並不是說其他事情就可以不管不問了,因為矛盾總是在不斷地轉化,這一時期的次要矛盾在另一個時期可能就成為主要矛盾,所以要有全局觀念,要統籌兼顧,善於彈鋼琴,把復雜的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既把握好中心環節,掌握主旋律,又能照顧一般,主次配合,難易相間,像高明的鋼琴家演奏出美妙的音樂一樣,得心應手,渾然一體,從而建立起緊張而又有條理的工作秩序。一個高明的領導幹部還要關注細節,關注小事。細節決定成敗,小事成就大事。只有把小事小節做細做實,才能把大事大節做好。有人常用「殺雞焉用宰牛刀」來表示不要隨意抓小事,而事實上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細節見證品質,這是行之不敗的關鍵。所以,我們要帶著忠誠、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帶著追求去工作,關注細節,成就大事。 三是要求真務實,注重效率。要成就大事,就必須做到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急功近利的虛政績、大吹大擂的假政績,都是經不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求真務實,就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既不沖動妄想、盲目蠻干,也不消極保守、喪失機遇,行所當行,止所當止,順勢而為,勇於接受既成事實。事業是干出來的,坐而論道、只說不幹不行;說得多、做得少,貪圖虛名也不行。求真務實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精髓,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做官做事的基本方法。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切切實實履行自己的職責,殫精竭慮、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干一番事業,真正在自己的崗位上辦一些利國利民的好事、實事、大事。以這樣的態度和方法,我們就能在解放思想中實事求是,在與時俱進中開拓創新,在工作實踐中發現規律,在穩中求進中加快發展。做事還要注意效率。高效率主要在於一個「勤」字,即「手勤」、「腿勤」、「腦子勤」。「手勤」,就是要及時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確保上級政策傳達、落實的時效性和有效性,保證本單位、本部門工作信息的及時上報、反饋;「腿勤」,就是要多深入基層、多搞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掌握工作動態,爭取工作的主動性;「腦子勤」,就是要結合工作勤於思考,從領導的角度思考應該提供什麼信息、作出什麼部署,從群眾的角度思考他們缺少什麼服務、目前有什麼要求,從下屬的角度思考他們有什麼困難、需要什麼幫助。總之,作為一名領導幹部,切不可惰性纏身,否則就會誤事。 四是要講究分寸、體現風格。能不能辦成事,能不能把事辦好,有一個分寸問題。不卑不亢,不軟不硬,不偏不倚,講的就是一種分寸把握。說話有度,交往有節,辦事得當,往往成功。作為領導幹部,要看看哪些該辦,哪些不該辦;哪些能辦,哪些不能辦;哪些先辦,哪些後辦。不能不顧實際、照辦照轉,更不能借口特殊、自行其是。那麼,做事的分寸如何把握呢?主要看是不是遵守紀律,是不是合乎規范,是不是講究方法。一句話,做事懂分寸主要體現在限制自己、規范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不攬權、多攬事,不越位、多盡職,不幹擾、多支持,按客觀規律辦事,按組織原則辦事,按政策規定辦事。做事的分寸還體現在協調配合上。每一項工作都不是獨立的、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部門與部門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都相互涉及和影響,協調配合得好,工作順利;協調配合不好,工作就受影響。每一個人都應當換位思考、替別人著想,從全局、從整體的高度去考慮、去協調、去落實,不能出現錯位、越位、缺位的現象。講究分寸,體現的也是一種處事風格。一個領導幹部以什麼樣的風格處事,直接關繫到黨的威信和形象。一名領導幹部的人格魅力,很重要的就體現在處事的風格上。在處理涉及個人利益的問題時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同志、正確對待每一個人。對待事情有平常心,對待事業有責任感,以這樣的態度處事,就會打牢成就事業的根基,就能樹立起領導幹部的良好形象,就能以人格力量推進事業的健康發展。 清清白白做官 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管理者,是黨的優秀分子和中堅力量,在究竟怎麼做官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和把握。毛澤東同志曾多次告誡全黨,要做人民的勤務員,不要做官當老爺,並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領導就是服務」,就是為人民服務。胡錦濤同志要求,「領導幹部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思想境界,也是做「官」的永恆主題。圍繞這個主題,就是做一個公道正派、遵紀守法、開拓創新的好官,不愧對自己手中這份權力和責任,不愧對組織和群眾對你的期望和信任。 首先,要公道正派。古人講「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公道正派對於一個領導幹部來講,應該是做官第一位的原則。幹部群眾看一個「官」是不是一個好官,首先看的也是這個「官」辦事公道不公道、正派不正派,公道正派就能「一言而萬民齊」。領導幹部手中都有大大小小的權力,這種權力是為了管理的需要而賦予你的,是一種公共權力,因此必須公道正派地行使;偏離了這個方向,就違背了權力的本質。而正與不正,實際上是一個政治方向的問題,它反映著一個幹部從政以什麼為目的、以什麼為核心、以什麼為基礎。所以,領導幹部一定要講政治、講正氣,身正、行正、心正,不愧於己、不負於心,以浩然正氣抵禦歪風邪氣,保持「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的淡泊情懷,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正服人」。 其次,要遵紀守法。做官就是掌權用權,要掌好權,用好權,不僅要公道正派,更要遵紀守法。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得好,所向披靡;用不好,傷及自身。而要做到遵紀守法,首先必須正確處理好權力與責任的關系。權力與責任是對等的,你有多大權力,就有多大責任,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要記住,權力是黨和人民給的,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不能用來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要記住,你在行使權利的同時也就擔負著重大的責任,有權即有責,權責必相稱,必須正確對待權力、慎重行使權力。要做到遵紀守法,還必須正確處理好感情與原則的關系。領導幹部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但是,當感情和原則發生沖突時,感情要讓位於原則,任何企圖曲解原則、改變原則、破壞原則的做法都是極其有害的。要做到遵紀守法,也必須正確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作為一個領導幹部,工作上要向高標准看齊,生活上要向低標准看齊,貪圖享樂、私慾膨脹是非常危險的信號。總之,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該做的就認真去做,不該做的絕不去做;對的就堅決地支持,錯的就堅決地反對。 第三,要開拓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力量源泉。鄧小平同志說:「要克服一個怕字,要有勇氣。什麼事情總要有人試第一個,才能開拓新路。」事業的發展是無止境的,很多工作和事情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探索、去創新,在探索創新中不斷前進和發展。很多成功的經驗就是來自於思想的火花,然後付諸於實踐得來的。所以,每一個領導幹部都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形成創新的習慣,培育創新的思維,做到敢為人先而不步人後塵,開拓創新而不因循守舊。但創新也不等於蠻干,不等於一味追求標新立異而不考慮成本和效果。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做到創新與務實的高度結合,既要敢想敢幹、又要腳踏實地,結合本部門、本行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採取相應的措施,因地制宜地實施創新,使我們的事業在切合實際的創新中不斷發展壯大。 第四,要嚴守黨的紀律。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紀律是成就事業的基石。黨的紀律是最重要的紀律,是黨的生命和全部戰鬥力的基礎。作為黨的領導幹部,一定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黨的紀律、維護黨的紀律、遵守黨的紀律,做嚴守紀律的模範,這是衡量一個領導幹部政治素質高低、黨性意識強弱的重要標尺。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明辨政治立場;要嚴守黨的組織工作紀律,堅持按黨性原則辦事;要嚴守黨的群眾工作紀律,堅持走群眾路線;要嚴守黨的經濟工作紀律,做一個業務上的明白人,經濟上的清白人。需要著重指出的是,黨的紀律具有普遍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任何人不論職務大小、地位高低、資歷深淺,都必須嚴格遵守。嚴守黨的紀律對於一名領導幹部來說,還意味著要嚴格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實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和民主基礎上的集中相結合,做到思想上的高度統一、行動上步調一致。 第五,要廉潔自律。一個人走上了領導崗位,廉潔奉公、勤政為民這根弦時刻都要綳得緊緊的,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放鬆。陳毅同志告誡黨的各級幹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督,眾目睽睽難逃脫。」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模範地遵紀守法,自覺接受監督,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做艱苦奮斗、勤政廉潔的表率,並帶頭同腐敗現象作斗爭。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時時刻刻自重、自醒、自警、自勵,樹立好的榜樣。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履行好「一崗雙責」。要切實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對他們的違紀違法行為要及時報告、決不袒護。要加強自律意識,自覺接受黨組織和群眾的監督。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在我們黨內沒有不受監督的特權,任何人都不能逃避黨組織和群眾的監督,而且越是職位高的幹部越要自覺接受監督。

⑤ 老百姓如何才能做官

中國自古以來入仕為官有三條途徑:功績、科舉、世襲。此外,還的捐官,但這是花錢買待遇,有品無權,算不上真正做官。
功績主要是軍功、戰功,以及德功。前者靠打仗、後者因你品德學術修養由地方官員舉薦。
科舉就是常說的學而優則仕了。
世襲就靠祖輩的陰德福佑子孫。
古代的官已非現今概念,最典型的如唐朝,九品中正制;現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民主制度漸漸完善,何為官何為民已經不是用過去的概念能說清的。
當然,如果你想「做官」,那要先入門,途徑與過去大同小異,如何進行,那就要看你自身的機緣了。
哈哈。

⑥ 怎樣能做官

朋友交談中,大家在為「如何做官」開展了閑聊。到底如何做官?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好?在這里我梳理幾條,供參考。我也不怕朋友說我班門弄斧了,先歸納了三方面:
第一方面,總要求:
一是做「官」先做人,做人最重要。一個人不管在什麼崗位,你首先要是一個好公民。你的品德,你的良心,你的言行,都要符合做人的原則;
二是既然做了「官」,就要去做事。應該做什麼?怎樣去履職?都要經常考慮。不能占著茅坑不拉屎,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三是不擺「官」架子,永遠做平民。別把幹部當「官」當,要知道人與人之間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幹部也不例外。那種「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頤指氣使的作派是令人討厭的。
第二方面,對領導:
一是尊重領導,服從領導。不管是對上級單位或部門的領導,還是本單位的領導,都應該這樣。這也是一條組織原則。萬一發現領導指示不當,你如果想要糾正,那必須講究方式方法,必須注意場合。當然,對領導的尊重並服從,不等於不講原則,不等於吹吹拍拍;
二是找准位置,把握角色。你自己在班子里是什麼位置,是正職還是副職?是主角還是配角?是台上還是台下?都應該搞清楚。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越位就是越權,缺位就是失職。必須保證正位,爭取到位;
三是多出主意,當好參謀。在完成好領導交派的工作任務前提下,多為領導分憂解愁。研究工作,多動腦筋;遇到難事,多想辦法;千方百計當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
第三方面,對部下:
一是要嚴格要求。對下屬的要求任何時候都不能鬆懈,這不但有利於工作,也有利於下屬的成長;那種只求一團和氣、和下屬拉拉扯扯的作風是庸俗的;
二是要關心愛護。關心他們的工作,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進步;關心不只是一時一事,要從下屬長遠的根本的利益去考慮;
三是要與人為善。對下屬要寬容大度,慈善為懷。任何情況下都應這樣,哪怕是下屬有錯誤有缺點,批評處罰也要堅持這個原則。不能對人全盤否定,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人,不能憑老印象用老眼光看人;既要能容人之短,更要能容人之長;
四是要講究方法。表揚掌握分寸,批評注意方法,工作要有技巧;即要講原則,又要講感情。要懂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也要學會聲東擊西、敲山震虎。

⑦ 老子》如何做人做事做官

核心提示: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加強廉潔從政教育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老子》中有許多關於做人做事做官的精闢闡述,學習它,從中可以汲取有益的思想養料,從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 一、大氣做人 1.立身淳厚,拋棄虛華。老子首先提出了要大氣做人。「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老子·三十八章》)可以概括為:處厚不薄,處實不華,意為抱朴守拙。抱朴:保持自己純真朴實的本性;守拙:堅守魯直憨厚的本性。總之,做人要不世故,不圓滑。 2.「謙下」:學江海為「百穀之王」。老子認為,大氣做人,就應該向「江海」學習。為什麼呢?老子說,江海之所以能成為一切大小河流的總匯處,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下游,所以成為百穀之王;聖人之所以成為天下人心所向,也是因為對民眾卑下自處,「謙下」而不高高在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天下的人擁護他。正是因為聖人沒有和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相爭。(「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不與其無爭與?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六十六章》) 3.上善若水。老子提倡,為人處世要向水的「柔弱」品質學習。他認為,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樣:守柔、不爭、處下。「柔弱勝剛強」是老子最為著名的一個哲學命題。「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八章》) 4.曲則全,枉則正。老子還認為,大氣做人,要受得住委曲,經得起冤枉。他說:受得住委曲,才能保全自己;經得起冤枉,事理才能得到伸直、糾正。(「曲則全,枉則正」。《老子·二十二章》)同時,還要以德報怨。「報德以怨」(《老子·六十三章》),「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七十九章》)。這樣才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徹底消除嫌怨。事實上,以德報怨的思想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 二、小細作事 相反相成,對立統一,是老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老子認為,宇宙中一切大的事物無不從細小的事物發展而來。因此,干大事必須從細微的小事做起。「大小,多少。困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老子·六十三章》) 1.成就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在這里,老子形象地說明了大小這對矛盾的量變到質變關系,在認識論上充滿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唯物辯證法思維。 2.持之以恆,目標始終如一。老子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六十四章》)我國明朝的李時珍是世界級水平的偉大葯學家,他的名著《本草綱目》,先後被譯成英、法、俄等十餘種文字,成為國際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葯典。這部巨著用了27年的時間,三次改寫,才最後成書。 3.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老子認為,一個人要成就事業,一是要反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二是要力戒逞強、逞能、逞勇。不固執己見,就能把事物看得分明;不自以為是,就能把是非判斷清楚;不自我誇耀,事業才能有成就;不自高自大,才能擔當領導。(「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二十二章》)謙虛謹慎,就能事業有成;自高自大,做事必敗。因為,「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老子·七十三章》) 4.「貴身」:生命高於一切。老子提出: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十三章》)這是說,以愛護自己身體的態度來對待天下,就可以把天下的重任交給他;以愛護自己身體的信念來對待天下,就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老子和莊子都認為:「重生者則輕利,重利者則輕生。」輕生的人必然追逐名利,棄身而殉物。這種身且不能安保的人,怎麼能治理天下呢? 三、廉潔為官 老子認為,從政做官必須與眾不同,首先應著重提高品德修養這個做人的根本。 1.領導者自律——「不欲以靜,天下自正」。老子認為,當官的根絕了私慾,社會就自然會風氣良好。「不欲以靜,天下自正」八個字精闢地道出了為官者節制個人慾望的社會意義。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驅。但他一生廉潔奉公,從未給自己和親屬置辦過任何家產,私謀過任何特權,真正實現並承諾了「天下為公」的誓言。 2.「聖人不積」——「見素抱朴,少私寡慾」。「見素抱朴,少私寡慾」,是老子從德才兼備的優秀領導人、名士的人格高度,提出的理想人格要求。老子認為,繽紛的物慾世界使人目盲,糜糜的音樂使人思想麻木,鮮美的滋味使人每天想念,縱馬打獵行樂使人心性浮躁發狂,稀有難得的貨物使人行為不軌。所以,老子提倡,「聖人」不要多積蓄,自己的財富要用來濟眾,完全為人民;給予別人越多,自己越感富足充裕。(「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八十一章》) 主編歷史巨著《資治通鑒》的史學家司馬光不光自己生活簡朴,還教育後人崇尚儉約,提醒兒子警惕奢侈的禍害:「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希望他絕不可因奢侈而「敗家喪身」。 3.私慾是罪惡之源——「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所以,要順其自然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八十章》),他不主張去欲、無欲、絕欲。但是,對於自然之外的人為慾望,即人們常說的身外之物,如聲色犬馬、財物名利之欲,就必須減少到最低程度,根絕了私慾就可以得到安靜的地步(「不欲以靜」。《老子·三十七章》)。老子高度概括了人與財物名利的辯證關系:「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古往今來,多少貪夫殉財,不知足,不知止,栽進了罪惡的泥潭。 4.推功攬過——領導幹部應有的品格:「能受國之垢,乃天下王」。如前所說,老子認為最高尚品德的人應該像水一樣,永遠處下,有時處在人們最不願意去的地方——最臟污的地方。推及領導者呢?就應該能夠承擔國家遭受屈辱和災禍的責任,這才是社稷的主人,這才叫國家的君王。(「能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能受國之不詳,是謂天下王」。《老子·七十八章》)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推功攬過。西漢名將李廣隨大將軍衛青出兵北擊匈奴,參加漠北戰役。由於李廣指揮的東路軍沒有向導迷了路而未能如期參加漠北會戰。戰後,責令李廣的部下來對質受審。李廣挺身而出,為部下攬過自責,他說:「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東漢名將馮異的品德更是在中國歷史上傳為佳話。馮異馳騁沙場十幾年,戰功累累,但每次戰役結束後,諸將並坐論功時,他為了避功,常常一個人獨自坐在大樹底下讀書思過,他為犧牲的戰友、士兵深感難過。因而,軍中稱他為「大樹將軍」。

⑧ 如何做人做事做官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這是每一個黨員幹部都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新的歷史時期,我黨涌現了一大批像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牛玉孺這樣的好黨員好乾部,他們是新時期做人做事做官的典範。
一、做人。做人以德為帥,以誠為根,以善為貴。
人字結構只有一撇一捺,真正寫好不容易。一劃朝天,兩筆著地,意為頂天立地,漢字很有意思,人字是象形字。做一個好人不見得要頂天立地,但起碼要對得起良心,黨員還要對得起人民,對得起黨。做人包括四方面:
1、真實坦誠。真實坦誠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誠信,一層是坦率。先講誠信,君子修身莫善於誠信。這是古人對誠信的認知。「真誠換真人,誠信變真金」,這是現代人對誠信的理解。沒有誠信交不了朋友,沒有誠信談不成生意,沒有誠信幹不了大事。因此,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現在社會,信譽被認為是最昂貴的資本,為了一點小利拿自己信譽作賭注,實在得不償失。所以真實坦誠待人,誠懇率真處世,是做人最明智的選擇。再講坦率。為人要做到真實可信,必須保持一種坦率的態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常常需要與人溝通,人與人溝通最好的辦法就是坦率,說話直截了當,開誠布公,推心置腹。當然坦率也需要藝術,要講方法,把握時機。
2、品行端正。古語講「先修身而後求能」,指的是修養和品行對於個人價值的重要性。一個品行不端的人,仕途或生意等方面能上升到一定層面,但最終經不起時間考驗。所以,有好的人品作保證,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做官才有正氣。品行端正至少包含三層意思:第一要正直。一個正直的人會體現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這個人寫正了,才會有服眾的底氣和被尊敬的資格,真正做到「不誘於譽,不恐於誹」。第二要嚴謹。嚴謹是對生活負責的一種態度,是遵守客觀規則的具體體現,也是對自己修身的更高要求。體現在工作作風上嚴謹是務實、高效、追求完善的一種表現;體現在生活作風上,嚴謹是潔身、自律的一種手段。作為我們多數人來說,手中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權力,要把嚴謹二字時刻懸於腦際,慎言、慎行、慎獨、慎思、慎微。否則,權力就有可能成為墮落淪喪的根源,成為禍國殃民的工具。第三,要忠誠。忠誠是對一個人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是否合格的一個檢驗標准,是惠及他人的一種大德。人各有所事,應各有所忠,作為一名黨員,就要忠於黨忠於人民,作為一名幹部,就要忠於事業,忠於職守。上無愧於國家,下對得起百姓。
3、寬厚善良。寬厚善良是一種胸懷,也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體系的基礎和核心。它包含三個內容:第一要有寬容之德。世界上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胸懷。這句話很有哲理。其實,人的內心蘊藏著巨大的包容性,你越是寬容他人,就越容易獲得尊重。有句古訓叫「律已當嚴,待人當恕」。冰釋前嫌可換來理解,換來和睦,換來友誼。而耿耿於懷只會讓人與人之間距離越來越遠。當然寬容不是無原則的,而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給他人以足夠的空間和改過的機會,做到寬厚而嚴肅,柔和而堅定。第二要有厚道之品。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它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厚道不是懦弱,也不是無能,而是一種氣度,一種雅量。厚道的人,心底無私,襟懷坦盪,光明磊落,心靈清澈見底。我們作為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只有具備厚道的品性,大家才會發自內心地擁護你、支持你。第三要有善良之心。我們所處的社會和所在單位好比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應當學會與人為善,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素昧平生之人有難,拔刀相助是屬於小善,國家危難之際,赴湯蹈火,捨生取義,是屬於大善。但不管小善還是大善,只要永遠有一顆善心,有愛心,便足以讓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4、有責任感。人生於天地間各有責任,家庭的、事業的、社會的、國家的等等。對國家忠誠是一種責任,對親人關懷是一種責任,對同事關心是一種責任,對朋友幫助是一種責任等等。你扮演的角度越多,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多。你所處的地位越高,肩負的責任也越重。
二、做事。做事以謀為基,以實為重,以智為要
人生在世,就要做事。如何做事?做事方式各有千秋,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事情做好。做事也要做到四個方面:
1、高站位慮事。古語講,為一身謀則愚,而為天下謀則智。講的是一個站位問題。做事站位高不高,對於我們尤其領導來講至關重要。下棋講究謀勢,要通全盤。做事也一樣,必須站在是否有利於全局的高度,從人民、單位的根本利益出發,通盤謀劃,全方位考慮。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一事當前,必先考慮全局之成敗。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是一代傑出偉人。他們之所以為歷史所記取,是因為他們具有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遠見卓識,具有領導億萬人民創業的非凡能力,具有愛國愛民的偉大情懷,說到底是慮事站位高人一籌。做事站位高低與否,與一個人的眼光有直接聯系。眼光長短與寬窄是決策正確與否的前提,是一種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
2、高水平謀事。一個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謀事能力,謀在做事所有環節中至關重要,對一些事的成敗起決定性作用。有些人的工作只是簡單地執行,有些人則有所創新,兩種人處事的結果不一樣,凡事按規矩做,不會出問題,也不會有亮點,做事謀與不謀,效果截然不同。謀事水平取決於謀事者素質,要不斷學習、思考,提高自己謀事能力。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當今社會是學習型社會,要提高素質,就必須不斷學習,不學習就會落伍,不思考就會舉足無措。我們要勤於學習、勤於思考。通過學習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增強辨明是非能力。
3、高效率辦事。做事高效,在於一個勤字,同時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勤體現在三個方面:手勤、腳勤、腦勤。手勤就要及時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確保上級政策傳達落實時效性、有效性,保證本部門工作及時上報反饋。腳勤,就是要多深入基層,多搞調研,及時掌握工作動態,爭取工作主動性。腦勤,就是結合工作勤於思考,從領導角度思考應提供什麼信息作什麼部署,從群眾角度思考他們缺什麼服務,有什麼要求,從下屬角度思考他們有什麼困難,需要什麼幫助。要立志做策馬奮蹄的先行者,不可做得過且過的撞鍾僧。另外,要做到事半功倍,工作方法很重要,凡事化繁為簡,要事急辦,急事早辦,特事特辦,動必量力,舉必量度,不可把簡單事情復雜化,更不可把復雜事情離奇化。
4、高風格處事。就是做事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說的和做的要一致,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仰不愧黨,俯不愧民。
三、做官。做官以民為本,以正氣為先,以紀為則。
古往今來,為官者千古流芳有之,遺臭萬年有之。既然做官,就做個人民滿意的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應該為民務實清廉。具體也有四方面:
1、公正。為官要做到公正。古語講夫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所謂公正,顧名思義就是一公、二正。公就是公道,要「忍私而行大義」,除掉心底的私心雜念,一心為民,秉公辦事。正就是正派,為官本質就在於正。要做到身正、心正、行正、不愧於己不負於心。公正是做官的第一原則。做人正是做官正的基礎,而相對於做人來講,公正做官有更高的要求。因為做人是對自己負責,做官是對一個群體、一個部門負責。說到底,正與不正,實際上是一個政治方向問題。為官之人如果能一身正氣,坦坦盪盪,就會以民為本,視民心為根,就會保持心在國家,情系群眾的平常心境,保持利歸天下,眷屬黎民的淡泊情懷。對群眾,察其苦,聽其呼,相其思,急其盼,辦其需,真正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2、親切。為官要做到親切。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親切並不是一種姿態,而是對人民發自內心的熱愛。干群關系應該是魚水關系,而不是蛙水關系,需要群眾時像青蛙一樣往水跳,不需要群眾時就跳上岸擺官老爺架子,這是不行的。群眾眼睛是雪亮的,什麼樣的行動能感動群眾,什麼樣的行為令人反感,什麼是真正為民,什麼是擺譜作秀,老百姓心裡都有一桿秤。凡事要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如果我們心裡裝著群眾的喜樂哀愁,自然會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3、守紀。當前我們所處的社會正處於變革時期,形形色色的誘惑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這種環境下,要想做到不為名利失心,不為權欲熏心,就必須有一種力排一切干擾的能力,有一種不為物所動的境界,從法紀層面上講,就要善於守紀,處理好三種關系。一是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正確區分兩者的界限,不能貪圖享樂,要處理好公與私的關系,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假公濟私,在經濟交往中盡可能避嫌,金額比較大的要有2人以上經手。二是感情與原則的關系。一個人、一個領導幹部都有人之常情,但一是要是非分明,不能只講親情友情而忘記了原則法紀,原則是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底線。三是權力與責任的關系。權的問題不要認為領導有權,辦事員沒有權,實際上人人都有權,只不過是大是小的問題,權力越大職務越高,肩負的責任就越重,權力與義務責任是相平衡的,如果把權力當作謀私的工具,以權謀私,那就違背了權力的責任,損害了權力的尊嚴,甚至最終名敗身裂。只有時刻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危機感,才能正確處理好權與責的關系,真正把握好自己。
4、創新。創新是融責任、勇氣、方法、態度等要求於一體的實踐,每一位黨員幹部都要有創新意識,但創新不等於蠻干,不等於追求標新立異而不考慮效果。因此與務實要高度統一。
總之,做人、做事與做官的關系是互為關聯、互為作用的關系。做人是根本,人做正了,做事容易,做官也不會出問題。做事是基礎,因為做事和做官都離不開做事創業。做官是履行職責,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說到底,做官也是為了做事,我們要正確處理這三者關系,真正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

⑨ 領導幹部怎樣做人,做事,做官

作為一名領導幹部,應當關注、思考和探索怎樣做人、做事、做「官」,結合「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和「比學習、比廉潔、比奉獻、樹形象。」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我感到做人是根本,做事是目的,做「官」是載體。做「官」需先做人,為「官」應有所為。領導幹部應當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老實做人,踏實做事,清白為官。
(一)、如何做人一是要發揚傳統,堅定信念。中國黨90年依靠經過多少坎坷曲折,多少壯懷激烈,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 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氣概取得了「三大成就,」中華大地「換了人間」,歷史和選擇了中國黨,黨創建的功業彪炳史冊,光照千秋。作為領導幹部我感到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和事業觀作為一生的必修課去探求、去領悟、去實踐。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得金」,選擇正確的「三觀」必須牢記同志的「三心」,即對事業要有進取之心、對權力要有敬畏之心、對名利地位要有平常之心,發揚我們黨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嚴格遵守黨紀國法,要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自覺地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警鍾長鳴;慎獨、慎小、慎微,防微杜漸。旗幟鮮明的堅信,輝煌成就源於歷史,植根現在,通向未來,不斷創造黨和事業新輝煌,做有「黨」性之人。二是要加強學習,注重修養。作為領導幹部要把學習當作一項重要的工作、一種精神境界、一種終身追求,同時也要把學習作為一種享受,一種精神的愉悅,一種靈魂的凈化和一種思想的躍進。首先是要學習道德修養,孔子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人言:「不患無位,患所以立。」「立」就是立德。其次是理論學習,還要學習法律業務知識,加強黨性修養,努力成為林則徐所說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待人要寬容,對己要無欲,做人要正直。《易經》里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做人要做「君子」,做人要「厚德載物」,做人要頂天立地,行正言正,經得起風浪的考驗,也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要有起碼的良知、行為的准則、健康的胸襟和高尚的境界,要有胸懷天下蒼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心,做有「德」性之人。三是要清白做人,樹正形象。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這個「人」字寫正了,才會有服眾的底氣和被尊敬的資格,把「乾乾凈凈」作為從業之本、立身之道。乾乾凈凈是道德水準的一把尺子,是體現作風的一面鏡子,是考驗素質的一個標桿。乾乾凈凈出正氣、出權威、出凝聚力、出戰鬥力。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把「乾乾凈凈」作為「警己恆言」,永遠深刻地銘記,踏踏實實地踐行。努力做到心不動、眼不紅、嘴不饞、手不沾;才能正確對待得與失,正確理解苦與樂,要始終堅持「法」大於「情」、「公」大於「私」的原則。古人認為「良相出於州府,猛將起於卒伍」,我們領導幹部都應做到「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棄非份之想」,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經得住考驗,要不為名所縛,不為物所累,不為利所驅,不為錢所惑,不為色所誘。金錢面前不伸手,美色面前不動心,權力面前平常心。堅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想之所想,急之所急,憂之所憂,樹「正」良好的個人形象,做「清白」之人。做人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責任,是一個大課題。做人,必須將個人能力與社會責任統一起來,必須將「取」的權利和「予」的義務統一起來。努力使領導幹部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的人。」
(二)、如何做事一是愛崗敬業,秉公執法。近代學者梁啟超說過,「人生於天地間,各有責任。一家之人各個放棄其責任,則家必落;一國之人各個放棄其責任,則國必亡。」人總是要做點事的,事有大有小,有多有少,但做事才有意義,做事才是對人生的負責。而作為一名領導幹部,做好事、做實事則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領導幹部嚴於律己,兩袖清風,執法就能無私無畏,就能忠於事實和法律,依法辦案,文明辦案,秉公辦案,不枉不縱,不徇私情,就能經得起歷史考驗。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做事需要有遠大的志向和堅定的意志,需要良好的作風和篤實地躬行,尤其是領導幹部,必須確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做事要誠,做事要實,言必行、行必果。只有扎實做事,才能創造出色的業績,實現人生的價值,獲得人生的樂趣,領導幹部當是愛崗敬業,秉公執法的表率。二是公道正派,求真務實。 「幹事」,就是對待工作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謀工作有思路、有點子,干工作有魄力、有辦法,為工作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公道正派是為官的「靈魂」。作為一院之長要做到胸懷坦盪,公正無私,辦案和辦事堅持真理,堅持原則,不講面子,不講關系,不分親疏,不怕得罪人,在政策、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用高尚的人格修養、魅力教育人、感化人、團結人,在人格修養上做全院的師長,要做到定力如山,屏蔽邪念,嚴於律己,鞠躬盡瘁。領導幹部更要直面艱苦、樂於吃苦、耐清苦、帶頭苦幹。在其位謀其政,在其職慮其責。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多干群眾急需的事,多干群眾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礎的事,多干長遠起作用的事。只有堅持不懈地為民多做事、做實事、做好事、做大事,才能執好政、掌好權、做好「官」,領導幹部當是公道正派,求真務實的模範。三是忠誠無畏,無私奉獻。「忠者也,一其心之謂也。為國之本,何莫於忠?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動神明,而況於人乎?」作為領導幹部就是要有俠肝義膽,無私無畏,捨身的職業精神和氣概。在執法過程中堅持依法辦事,不畏權勢,不受利誘,不謀私利,不計較個人得失、名利、地位,忠於事實,忠於法律,在權與法、錢與法、情與法的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剛強正直,一身正氣,只有這樣才能伸張正義,弘揚正氣,才能讓廣大群眾滿意。在工作中忘我地工作、無私地奉獻,體現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能力、一種追求。只有心底無私、襟懷坦白、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才能做到自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誘惑,練就淡泊名利的心胸和高風亮節的氣度。始終做到秉公用權、不以權謀私,依法用權、不假公濟私,廉潔用權、不貪污,把律己貫穿於做人做事的各個方面。領導幹部當是忠誠無畏,無私奉獻的榜樣。
(三)、如何做官一是以德治國,公僕。「官者,管也。」「分官列職,各守其位。處其任者,必荷其憂。」做「官」意味著義務、意味著責任、意味著奉獻和付出。所以,為「官」要有德有能,從政要勤要廉,要有正氣、有底氣、有骨氣、有銳氣,更要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要錘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勇氣,要修養「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的德操,要褒有「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慮。在其位,就要謀其事;處其間,就要盡其責。總理對「公僕」作了精闢的注釋:公,就是要出以公心。古人說:「處天下事,當以天下之心出之。」對於手中的權力要心存敬畏,始終銘記我們的權力是賦予的,必須用來為謀利益。仆,就是要增強服務意識,勤勤懇懇為辦事。「官」是為服務的崗位,「權」是為服務的工具。領導幹部要把權力看作是為服務的責任,而不是享受;把職位看作是為服務的崗位,而不是一種待遇,而決不能把權力私有化、商品化,把權力作為謀私的工具。領導幹部要兢兢業業,克勤克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清白白,一塵不染,兩袖清風。如此做官,則心底無私天地寬,浩然正氣沖霄漢,說話擲地有聲,辦事干凈利索;這樣的領導幹部才會有親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做「大德」式的「仆官」,於己、於家、於黨、於國、於社會有百利而無一害,我們何樂而不為呢?二是立檢為公,以民為本。作為領導幹部要牢記的教誨:以謹慎之心對待權力,以淡泊之心對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對待誘惑,認認真真學習、老老實實做人、乾乾凈凈做事。對存一顆感恩心,對群眾要有深愛之情、對學習要有致用之道、對工作要有守土之責、對難題要有破解之策、對組織要有感恩之心、對利益要有淡薄之懷、對法律要有敬畏之意、對修身要有勤勉之志,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公公正正辦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把「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作為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和根本標准,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聽民聲、察民情,順,做到深懷親民之心,善謀富民之策,多行惠民之舉,常施安民之道;只有始終把的權益放在心上,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憂,紓民之所困,以「民評民說是標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聲是依據,民願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標,民苦民痛是失職」為檢驗,做到違法之事不做,不義之財不取,不義之利不得。 「德莫厚於愛民,行莫交於利民。」只有堅持立檢為公,以民為本,就不會失職於公,失信於民,「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做「親民」式的「善官」。三是清正廉潔,執法為民。「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廉潔是一種力量,公正是社會的信用,檢察機關是的骨幹,自身的干凈「至大至要」,有如古人所講:「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一個「廉」字,一個「公」字,是為政之要,千古不易。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領導幹部作為一院之首,必須做到「打鐵首先自身硬」,正人先正己,才能達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凈。」 「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勿以惡小為而之;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勿以善小而不為。物必自腐而後蟲生,小不治則釀大患。勤政廉政,幹事干凈是最基本的為政之道。「廉外則可以大任,少欲則能臨其眾。」百姓是天,天大無邊;百姓是地,地大無沿;我們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不斷實現民利。真正做到一心一意「為民」,盡職盡責「護民」,實實在在「利民」。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做像明朝於謙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式的「清官」。做「官」,只是做事的載體、服務的途徑。領導幹部要做到老實做人、埋頭做事、公道做官。忠義做人、誠信辦事、敬業為官。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幹事,乾乾凈凈做官。做人需要修養,做事需要信念,做「官」需要境界。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基礎,做官是職責。做人要靠得住;做事要有本領;做官要講規矩。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做官有止境,做人無止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怎樣做人、做事、做「官」,對每一位領導幹部都是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課題,是每一位領導幹部需要一輩子探索和實踐的人生課題。領導幹部做人要堂堂正正、坦坦盪盪,做事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做「官」要地地道道、清清白白。這樣才能不辜負黨的重託和的厚望,才能始終保持黨人的本色,保持大寫「人」字的亮色和親民愛民「官」字的正色。「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哪怕是做一片瓦、當一塊磚,抑或是一把土、一根木,為建設中國特色事業大廈盡獻綿薄之力,當無憾無愧無悔,「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⑩ 如何提高自身官場社交

1、尊重他人隱私。窺探別人的隱私向來被人是個人素質低下、沒有修養的行為。
2、工作中注意控制情緒。如果看到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或事情就明顯地表露出來,那麼只會造成同事對你的反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惡,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應盡量學會包容或保持沉默。你自己的喜好同樣不一定合乎別人的觀點,如果你經常輕易地評論別人,同樣會招致別人的厭惡。
3、與他人和睦相處。任何人都會對別人的背後算計非常痛恨,算計別人也是職場中最危險的行為之一,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後果.
一是互酬原則。人際交往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其行為具有互酬性。因此,在我們的交往中,應該常常想到「給予」而不是「索取」;相反,如果取而不予,就會失去朋友。

其二是自我袒露的原則。一個人把自我向別人敞開比死死關閉更能使人感到滿足,而且,這種好的感覺也會再次傳染給別的人。

其三是真誠評價的原則。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免不了要互相議論、互相評價,對人評價的態度要誠懇,情感要真摯,如果惡意誹謗,口是心非,或者陽奉陰違,了會遭致別人的不安與反感。最後是互利性的原則。要解決人際關系不協調的矛盾,就要採用互利的原則,「互利」就是矛盾雙方都能接受的調節。

那麼,什麼是好的人際關系呢?美國社會心理學愛舒爾茨認為,一般來講,人際關系有三種類型,其一是謙讓型。其特徵是「朝向他人」,無論遇見何人,總是想到 「他喜歡我嗎?」。其二是進取型。其特徵是「對抗他人」,無論遇到何人,總是想知道該人力量的大小,或該人對自己有無用處。其三,是分離型。其特徵是「疏離他人」,無論遇到何人,總是想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避免他人對自己的干擾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是提高處世能力的關鍵。那麼,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呢?

培養良好的個性

如果有不良品質,即使交遊很廣,也難得有知心朋友;相反,如果你具有促進人際吸引的優秀品質,就會容易被別人引為知已。

善於體察別人的真正需要

這些需要概括起來包括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求、感情的需求。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不但要考慮到對方的個性品質,也要考慮對方的需求,因為人際交往的基礎是互補,只索取而不奉獻的關系是很難維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