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怎麼學習經典

怎麼學習經典

發布時間: 2022-04-12 03:44:21

Ⅰ 學習經典的方法

數學

你把重點放在基礎題上吧,況且高考的數學有80%是基礎題,能克服基礎題的粗心毛病,把他做好也是不易的,但卻是可以通過翌年的時間作好的。
給你一些具體方法:
聰明和敏捷對於數學學習來說固然重要,但良好的學習方法可以把學習效果提高幾倍,這是先天因素不可比擬的。學好數學首先要過的是心理關。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
一.預習。不等於瀏覽。要深入了解知識內容,找出重點,難點,疑點,經過思考,標出不懂的,有益於聽課抓住重點,還可以培養自學能力,有時間還可以超前學習。
二.聽講。核心在課堂。1。以聽為主,兼顧記錄。2。注重過程,輕結論。 3.有重點。4。提高聽課效率。
三.復習。像演電影一樣把課堂復習,整理筆記,
四.多做練習。1。晚上吃飯後,坐到書桌時,看數學最適合,2。做一道數學題,每一步都要多問個別為什麼,不能只滿足於老師課堂上的灌輸式傳授和書本上的簡單講述,要想提高必須要一步一步推,一步一步想,每個過程都必不可少,3。不要粗心大意,4。做完每一道題,要想想為什麼會想到這樣做,大腦建立一種條件發射,關鍵在於每做一道題要從中得到東西,錯在哪,5。解題都有固定的套路。6還有大膽的誇獎自己,那是樹立信心的關鍵時刻,
五.總結。1。要將所學的知識變成知識網,從大主幹到分枝,清晰地深存在腦中,新題想到老題,從而一通百通。2。建立錯誤集,錯誤多半會錯上兩次,在有意識改正的情況下,還有可能錯下去,最有效的應該是會正確地做這道題,並在下次遇到同樣情況時候有注意的意識。3。周末再將一周做的題回頭看一番,提出每道題的思路方法。4有問題一定要問。
六.考前復習,1。前2周就要開始復習,做到心中有數,否則會影響發揮,再做一遍以前的錯題是十分必要的,據說有一個同學平時只有一百零幾,離高考只有一個月,把以前錯題從頭做一遍,最後他數學居然得了147分。2。要重視基礎,
另外,聽老師的話,勤學苦練不可少,成功沒有捷徑,要樂觀,有毅力,要有決心,還要有耐心,學數學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你的努力於回報往往不能那麼盡如人意的成正比,甚至會有下坡路的趨勢,但只要堅持下去,那條成績線會抬起頭來,一定能看到光明。
英語
(1)選擇一個目標進行突破。經過對學習效率低的原因分析,找出自己的症結所在。首先選擇其中較為可行的一項進行重點突破。某些學生在接受長輩一頓訓斥後,立即制定一個宏大的學習計劃,其實這種計劃十有八九是執行不下去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某一方面進行突破。
(2)實行新的學習程序。如果你的症結是行為拖拉,為克服這個缺點你就應該給自己訂一個規則,每天不完成預訂的任務不睡覺;如果原因是對英語不感興趣,則首先努力去改變單調枯燥的學習方法,將英語學習與工作、娛樂、陶冶性情結合起來,堅持一段時間後,隨著良好習慣的形成,學習興趣就會逐漸濃厚。
2、行成一些好的習慣和學習策略
要盡可能的形成如下學習習慣:
(1)養成提問的好習慣。它不僅有助於語言學習,也是個人成長的好習慣;(2)學習時要經常准備好學習的工具,如字典、軟體、記錄本等,將不明白的地方隨時記錄下來或者直接進行查閱(3)將經常出錯的地方記錄在一個小本上,不斷溫習鞏固,並避免重復犯錯;將朗讀作為每天早晨起來以後的一個習慣動作(4)分階段錄下自己朗讀的聲音文件,保存起來,以後在不同的階段放給自己聽聽,看看是不是有明顯的進步。(5)挑選語言優美的經典名片作為背誦的對象。不要光為了背誦而背誦,將語音的練習、內容的欣賞、單詞的記憶、句型的鞏固、語感的培養有意無意地作為背誦的目的(6)將復習作為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制定一些學習和復習的計劃。
形成如下學習策略:
(1)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要樹立自信(2)了解思維差異,即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在思維方式上與我們中國人的差異。"思維差異"需要在平時的閱讀中不斷地感受、體會,積累英語中對各類事件的描繪和闡述方式,才能在自己的表達中運用自如(3)學習英語所承載的文化概念(4) 經常將英語和中文進行對照對比(5)要有文體意識。
3、堅持就是勝利
每天必備的訓練:(1)聽磁帶20分鍾。要選高考聽力模擬試題,有針對性的強化練習,並復述聽到的內容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理解並記憶10個左右新詞彙,可以參考大學四級詞彙 (3)閱讀兩篇400字左右的文章並完成相應的練習(限定時間:一般為5分鍾一篇文章) (4)有目的的整理當天或者近期學習內容,做到舉一反三
總結: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只有策略、技巧和方法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刻苦學習的恆心和毅力。如果沒有奮斗的***,離開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很難獲得成功。朋友們,一起努力吧!笑到最後,笑得最甜。
語文
有幾個字值得你記住:厚積薄發
語文復習,我最深的體會就是一定要堅持養成有規律的練習習慣。語文是厚積薄發的科目,只有平時堅持復習,考試成績才可能慢慢提高。
語文作文
應該自己平時就有寫隨筆的習慣,在考前兩個月更是有針對性地做一些作文訓練。和同學們常常找一些新聞、名人事跡類的材料,然後把大意寫下來,自己提煉一些觀點或者寫寫想法。寫好後,同學之間互相交換,在別人的材料後面補充一些自己的東西。這樣每一則材料既有比較鮮活的例子,又綜合了各個同學的觀點,思路開闊,內涵豐富,有助於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物理
給你點具體方法吧
(一)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關於基本概念、基本規律要熟悉它們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引入?它有什麼用?它的物理意義是什麼?和那些其他物理量相似或類同?與誰有聯系?怎樣記憶它?等等。再談一個問題,屬於三個基本之外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
(二)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 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四)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思或盡量少走思。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五)筆記本。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保存。
(六)學習資料。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以備今後閱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七)時間。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說,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等車時、走在路上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復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里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八)向別人學習。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訴別人,這樣別人有了好方法也會告訴你。在學習方面要有幾個好朋友。
(九)知識結構。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十)數學。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物理學是步難行的。大學里物理系的數學課與物理課是並重的。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
(十一)體育活動。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好的保證,旺盛的精力是學習高效率的保證。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要會一種、二種鍛煉身體的方法,要終生參加體育活動,不能間斷,僅由興趣出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搞體育活動,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好處。要自覺地有意識地去鍛煉身體。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能以減少睡覺的時間去增加學習的時間,這種辦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為代價去換取一點好成績,不能動不動就講所謂「沖刺」、「拼搏」,學習也要講究規律性,也就是說總是努力.
化學
化學復習四點建議
1.循序漸進,打好基礎,辨析理清概念。
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較好的學習計劃,使復習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既要全面復習,更要突出重點。要多看書,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知識精髓,特別是中學化學的核心內容,如物質結構、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元素化合物知識、電化學、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等。復習要注重基礎,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培養,力求做到「記住—理解—會用」。要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復習。
2.掌握原理,靈活應用,注重解題思路。
化學原理如元素守恆原則、氧化還原反應、電子得失守恆、化學平衡、物質結構、有機反應中斷鍵成鍵的一般規律,要重點回顧。掌握化學基本原理和規律,在解題中靈活應用,拓寬解題思路,增強解題的技巧性。如應用守恆法、差量法、討論法解一些計算題,可以提高解題的速率和准確性。推斷有機物的結構,要抓住有機物官能團的轉化規律和反應的基本類型。如有機物抓住烴、鹵代烴、醇、醛、酸、酯的一系列變化關系。要通過復習提高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適當做一些綜合性題,並儲存在頭腦中,高考時可以啟發思維。要注重實驗原理,高考化學實驗題的比重較大,實驗的復習要側重於實驗的基本操作,實驗的分析、設計和評價,從「怎麼做」到「為什麼」,重視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學會比較。如檢測NaCl、Na2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可以用沉澱法、氣體法和滴定法,比較可知滴定法最好。今年的高考題比較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同時要求能夠用准確的化學語言解釋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3.加強練習,溫故知新,提高解題能力。
練習的方法較多,首先可以將做過的習題再有重點有選擇地做一部分。其次要選好一本化學參考書,根據復習的進展,選做其中同步的習題。不要做一題對一題答案,應把一節或一單元做完再對答案,檢查對錯,加以訂正,遇有不懂之處應通過一定的方式向同學或老師請教。還可以把今年各地的高考化學試題作為練習,檢測一下自己目前的化學水平。練習時要注意分析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如針對物質結構中的「位、構、性」三者間的關系、等效平衡的應用、離子共存的條件、用守恆法解計算題等,多問為什麼,不要陷入題海。做題可以檢查對知識的把握程度,能開闊解題思路。
4.把握重點,消除盲點,切實做好糾錯。
復習要突出重點、掃除盲點、加強弱點。分析近幾年的高考化學試題,重點其實就是可拉開距離的重要知識點,即疑點和盲點;要走出「越基礎的東西越易出錯」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視外,還要對作業、考試中出現的差錯,及時反思,及時糾正;對「事故易發地帶」有意識地加以強化訓練。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後,要對差錯做出詳盡的分析,找出錯誤原因。
生物
1.仔細了解課本內容,理解和記憶基本概念
1)根據每單元的學習目標,聯系各個概念進行學習。
2)不要只記憶核心事項,要一步一步進行深入的學習。
3)要正確把握課本上的圖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學的內容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理解。
3.把日常用語和科學用語互做比較,確實理解整理後再記憶。
4.把內容用圖或表格表述後,再進行整理和理解。
5.實驗整理以後跟概念聯系起來理解。
(把握實驗目的,把結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較,找出差距,並分析差距產生的原因)
* 正確了解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直接觀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徵。
* 養成寫實驗觀察日記的習慣。
6.以學習資料的解釋部分和習題集的整理部分為中心進行記憶。
7.根據內容用不同方法記憶。
1)把所學的內容聯系起來整理進行記憶。
* 把想起來的主題不管順序先隨便記下來。
* 把中心主題寫在中間位置。
* 按照知識間的相互關系用線或圖連接起來完成地圖。
2)利用對自己有特別意義或特殊意思的詞進行記憶。
3)同時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記憶。
8.不懂的題必須解決。
(先給自己提問,把握自己具體不懂哪部分後再請教其他人。)
9.通過解題確認所學內容。
1)整理做錯的題,下次考試前重點復習。
2)不太明白的題查課本和學習資料弄清楚。
3)以基本題---中等難度題----難題的順序做題,理解內容

Ⅱ 如何學好國學經典

《聊齋志異真生》插圖《聊齋志異田七郎》插圖 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人學中華古代經典不妨選擇有趣味有故事的文章提高興趣。 有一些讀者來信咨詢我關於如何學好國學經典的問題,面對大家的信任,本人真是誠惶誠恐,不是我說謙虛的話,而是本人「真心」地覺得自己才疏學淺,在國學研究方面連門都沒入,實難承擔給人指點迷津的責任。 然而,詩雲「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面對讀者的信任,我總得有回報吧。國學是一個殿堂,但構成這個殿堂的磚瓦是文言文,那麼,我在這里就本人這些年來學習文言文的經驗和大家作一個交流。 讀者朋友請我推薦一本入門書籍,我在這里倒要另類一下,向大家推薦的不是四書五經諸子百家,而是一本中國古代最牛的休閑書:《聊齋志異》。 請不要大跌眼鏡,請聽鄙人略陳固陋。 起步:學好國學經典中學語文很關鍵 如今的國學熱可謂方興未艾,各類國學班一茬一茬地冒出來,且無退潮的跡象。這些教育機構最大的特點在於,用「熏習」的方法進行國學教學,針對兒童機械記憶力強的特點,不對經典進行解釋,而是通過反復的朗讀和背誦,將經典深入孩子的心田。 「熏習」是不錯的方法 這種方法也是有它的科學性的。例如唐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用簡單的線條描摹空靈或蒼茫的天地美,自然美,是沒法跟兒童解釋的,不如讓他們先背熟了,等到適當的時機,等到他們與唐詩的緣分到來了,古人描繪的美景和他的人生相遇了,他自然就明白了。 如果幼時沒有這些詩墊底,就算他碰到了類似的景色,他在欣賞時的美學眼光也要大打折扣。 有些國學教育組織還有一個特點,在現有教育體制外操作。有些國學私塾教師(當然不是全部)認為,學校的教學會干擾國學的學習,不如先製造一個相當封閉的環境,讓孩子們在這個環境里專心接受古代經典的熏陶。前一段時間微博上透露,有七對家長選擇「隱居」的生活,在「世外桃源」中用國學經典教育自己的孩子。 以上做法合理與否,和現有教育機制沖突與否,本人沒有資格做判斷,就我本人而言,後來之所以能有幸成為暨南大學唐宋文學的碩士研究生,還真得感謝中小學時期的應試教育,其他的不說,就文言文學習而言,中學時代的語文學習,為我的文言文閱讀打下了較為扎實的底子。 中學課本里的文言文課文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名篇,但學習這些名篇,真正是枯燥無味,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時反復又反復,講來講去就是用粉筆敲打著黑板:「記住,一定要記住,這里是定語倒置,這是名詞放在副詞後面活用為動詞,這是疑問代詞做賓語,到時候高考你就因為這里少了一分,沒被錄取,老師我概不負責,曉得不?」。 猶記得老師的粉筆一點點變成碎屑,在教室里飛揚,在我的視覺里飛揚,讓我覺得那時候的文言文學習真是像粉筆灰一樣細碎而無味。 那些名篇,在當時讀起來真是所謂「文章硬似鐵,讀來滿口血」。然而,出於對高考失分的恐懼,我們哪怕是讀得滿口血,也要把這些知識嵌入自己的文化庫存里。 掌握基本字句很關鍵 後來考上大學,我讀的是中文系。當時的良師兼益友賀益德先生勸我讀一些國學經典,我答應試一試,戰戰兢兢打開古代先賢的著作,一個神奇的現象出現了:居然沒有太多閱讀障礙,十句裡面能讀懂六句七句。中學時代那些密密麻麻的文言文筆記,那些討厭的什麼「定語倒置」、「名詞放在副詞後面活用為動詞」,「疑問代詞做賓語」,那一刻不再是枯燥的規則,而是手中的屠龍刀、倚天劍,在千軍萬馬中馳騁自如,以為會讀得「滿口血」的深奧經典,卻讀得「滿口香」。 偉哉,中學時代的文言文教學,對那時候的語文教師,我怎能不感恩?回想那時細碎的粉筆灰,卻是閃著智慧光芒的滿天星星。 因此,閉起門來讀國學固然是一種方法,而中學文言文學習也是很管用的。說了半天似乎跑題了,下面該聊到《聊齋志異》這個話題上來了。 國學課本:不妨先選有趣味的有個性的 我在大學期間,打算系統地學習一下中國古代文化經典,但我那時沒有這樣一個概念:先儒家,再道家,再讀大部頭史書。彷彿不讀《三字經》和《論語》,就不好意思入門一般。不是這樣的,我當時選擇的入門讀本是《聊齋志異》。 文言文是有套路的 從接受角度而言,「聊齋」和我們是沒有障礙的。唯一的障礙在於語言,但對於有著高中文言文功底的我,已經不算一個大問題。大家知道《促織》這篇中學課文,講的是明朝的一個書生,全家因為上貢蟋蟀而導致的悲喜劇,神奇劇,我對這篇課文可謂是滾瓜爛熟,拿著《促織》當通行證,去研讀《聊齋志異》,居然水到渠成。原來,這么一部大書,四百多個故事,居然轉來轉去也就是高中時期講的那麼幾十個句式,那麼一些詞彙。文言文是有套路的,熟悉這個套路,大多數閱讀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還有一個關鍵,「聊齋」是充滿故事情節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誘因,碰到一個字句,用現有知識儲備弄不明白,但你實在想弄明白這個故事,於是就會主動絞盡腦汁去解決這個技術問題。同時,我們過去對「聊齋」的故事有了解,甚至很熟悉,用已知的故事情節去解析未知的語言障礙,於是糾結豁然而解。 而且,「聊齋」與我們普通人在追求上,口味上和取向上很貼近,蒲松齡所喜惡的,也是我們所喜惡的,蒲松齡所垂涎的,也是我們所垂涎的,在三觀上,我們和蒲老師幾乎零距離,除了那點古人的局限性,這種貼近能減少學習上的很多障礙。 與相對深奧的國學經典相比,「聊齋」也具有鮮明的畫面感,當然,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的畫面感也很強,但這種畫面感還需要一定修行才能體會得到,「聊齋」則沒有這個距離。如《嬰寧》一文:「見門內白石砌路,夾道紅花,片片墮階上;曲折而西,又啟一關,豆棚花架滿庭中。肅客入舍,粉壁光如明鏡,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內。」家居之美,不用多少解釋就能領略。 因為文字美,而且又貼近,你就會急切地去模仿,不知不覺提高寫作能力,因此,讀「聊齋」對提高寫作能力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學習路徑: 先讀故事性的再讀思辨性的 我用了一年的時間閱讀《聊齋志異》,對書中的基本句法,對文字中體現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乃至俠客思想有了深透的了解,接著讀《史記》。《聊齋志異》是草野版的《史記》,而《史記》則是史家版的《聊齋志異》,蒲松齡不是立志做鬼狐版的司馬遷嗎?不是自稱「異史氏」嗎?而且,《史記》也是以故事性見長。 另外,「聊齋」是本有脾氣的書,《史記》也是本有脾氣的書,讀國學,不光是學會溫良恭儉讓,也要學點脾氣和血氣。 先懂「聊齋」「通鑒」 再懂《古文觀止》 有了《聊齋志異》打底,讀《史記》就順暢多了,接下來讀《資治通鑒》就順暢了,再接下來就讀《春秋左傳》,然後是《論語》、《老子》、《莊子》《古文觀止》………我們熟悉的《古文觀止》雖然也是入門讀本,但說句實在話,我們現在要懂文字裡面的士大夫思維,還真得有《史記》和《資治通鑒》來打底子,而《聊齋志異》是底子中的底子。因為《古文觀止》里的作者很多是生活在《史記》《資治通鑒》所記載的時代里,在《聊齋志異》里也有他們的影子,他們的喜怒和追求,都源於這些史書記載的時代,他們的三觀,只有《聊齋志異》、《史記》和《資治通鑒》才能說明。抽掉這些背景,我們和《古文觀止》就很隔膜了。 說句實在話,我是到了二十多歲才開始讀完整篇幅的《論語》,到現在,才對《古文觀止》大有感慨,我是在《聊齋志異》《史記》和《資治通鑒》的基礎上讀《論語》,人家是在《三字經》《論語》的基礎上讀《史記》《資治通鑒》,然後才讀閑書《聊齋志異》,我是倒過來讀的。 當然,也不是說非得到二十歲才讀《論語》,非得到三十歲才讀《古文觀止》,而是說後者的味道,要藉助前者的鋪墊,不妨放在一塊讀,互相作為注釋,這才是讀書的妙處。 我個人對傳統文化的愛好,是以中學階段為起點的,從《促織》出發,到「聊齋」,到《史記》,到《資治通鑒》和四書五經,老莊孫墨,最初的基礎是中學語文老師打下的。因此,在這里,我要向中學階段的語文老師表示敬意。

Ⅲ 如何閱讀經典

讀書的本質是通過死磕文字,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可是每個人時間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書都讀完。我們到底要閱讀什麼樣的文字呢?

當我們拿起一本好書時,立刻進入一個理性和反思的世界。在這里,你與孔子孟子、修昔底德、亞當·斯密等人相遇,和他們交流、溝通、通論,心中的困惑被真理照亮。

一個養成閱讀習慣的人是自由和幸福的。願你也能愛上閱讀。

Ⅳ 您認為在哪個階段開始學習經典最合適

首先要明白什麼叫學習經典,經典是什麼?以及什麼叫做開始學習經典的最適宜階段。
呃,畢竟如果還是身為處在學生階段的話,其實部分是高中生才是大學生以後的初中生,其實學習經典都是最適宜的時候,畢竟還是學生階段,那麼學習這些經典理論的知識的話,其實是最容易入腦的,但換另外一個說法,即使是成年人其實也不分學習階段,也就是沒有說一定要在什麼年齡才應該適宜讀什麼書,畢竟學習是無止境的,而且年齡也不應該是限制學習的要素,畢竟學習是不分年齡的。
再者經典也不是按照年齡學習階段去進行劃分的,經典是適宜大部分年齡群體人群所讀的,所以不管是在哪個階段,都是可以去閱讀經典的,只要自己有這個心想去閱讀,也就是想讀經典,自己也想從中汲取點什麼知識或者進化的話,那麼對於自己來說就是最適宜的學習經典的時候也就是歸根到底來說,只要自己想就是最好的時候。

Ⅳ 國學經典那麼多,要怎麼學

都說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輩子,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讀國學經典亦如此,沒有好的方法,要想學好經典很難,許多學校一學期只學一本,有的家庭三年也學不完一本。掌握了科學的方法後,快的可以一年時間學完十到二十部經典,慢的三年之內,可以幫助孩子把整個人生的地基打好。這套方法,叫「累積式」教育法,也叫做「137」學習法。
「1」就是每天最少讀1遍,也就是一段,1遍10分鍾。1遍都不讀,那就等於不讀,所以最少要讀1遍,不要小看這個1,堅持下來,就會非常的厲害;
「3」就是每天至少讀3樣,多樣性原則。這是生活給我們的啟示;
「7」就是連續讀7天,這是《易經》裡面講的道理:「七日來復」。七天一個循環,我們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知道了這個道理。

Ⅵ 學習經典的最好方法有那些

學習經典要有好的方法。
只有方法對,才能事半功倍!
可以採用累積式教育法來讀。
(一)、累積式教育法的三大原則:
1、簡易性原則。
2、周期性原則(即累積性原則):每次讀經100-200字,每天讀10遍,孩子一個星期就熟讀了。
3、類比性原則(重點掌握多樣性原則):即多樣性原則。如可這樣安排學習內容,同時學習易經(約一年時間)+論語(約半年時間)+詩詞啟蒙(約二個月時間)+三字經(約一個月時間)。用三年作一個大周期,完成四書六經,以及一些輔糧的學習,大周期完成,再進行復習周期。

(二)「137學習法」的具體含義:

「1」就是每天至少讀一遍,最多7遍;一樣約十分鍾,不超過十分鍾;
「3」就是一天可以選擇讀三樣,最多讀7樣;如同時讀《論語》、《易經》、《老子》;
「7」就是指連續7天重復相同的內容。如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復讀《論語》、《易經》、《老子》里相同的內容。不管孩子熟記不熟記,背誦不背誦,讀完7天就進入下周學習。如此,孩子兩年左右就可以熟記甚至背誦《論語》,《大學》,《易經》,《中庸》,《道德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對韻》等將近十多部經典。

學習量:累積法主張一天的學習量為400字左右。不過學習量是一個參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學習階段,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靈活掌握。
學習時間:採用離散教學的原則,一次學習時間約十分鍾,一天二、三次,每天學習時間約為半小時。
培養一個人跟建房子一樣,要打地基,做結構,最後才是裝修。從功能的角度將經典做了一下分類:
1、基礎類:包含《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也包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這一類經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礎,學知識學做事都是後面的事。
2、做結構:這就是經。《易經》、《孝經》、《詩經》、《道德經》、《金剛經》、《黃帝內經》等。
3、裝修類:先秦的詩、唐詩、宋詞、古文觀止、史記、資治通鑒等。
培養孩子應該要有一個總體規劃:到底怎麼樣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養起來?
「137學習法」中間是3,所以是有三個線程的學習。
第一個線程就是學這些「經」,《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孝經》,這是經類的。
第二個線程是學「典」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難度也是介於中間。
第三個線程是學裝修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成語接龍》+《詩詞啟蒙》+《文學啟蒙》這一類的,裝修類的,比較基礎的。
遵守這三個線程,用兩年時間可以學得非常扎實,如果擔心時間不夠,可以學三年,第三年鞏固,是可以學得非常好的。
這樣,我們孩子人生的地基結構,我們用兩三年的時間就把他打下。
歡迎關心經典教育的朋友進群151544592交流學習!

Ⅶ 如何讀懂經典

多看一些名家解釋
也可以看一些紀錄片。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多看原著,多多體會其中的韻味。

Ⅷ 如何學習國學經典

正確對待國學經典
讀經並非文化復古,而在於追求民族復興,不忘聖賢教誨,方顯文化自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在讀經典時,還要樹立科學的文化觀。也就是要有與時俱進、統攬全局的眼光,要正確處理古與今、中與西的關系。我們既不能虛無傳統,又不能厚古薄今,更不能以古非今;既不能貶中揚西、崇洋媚外,又不能自我封閉、盲目排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要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繼承紅色革命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統一起來。
四、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在學習國學經典中,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途徑和方法,每個人有自己的經驗和體會。無論採取什麼途徑和方法,都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在此,筆者分享幾點認識和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借鑒意義。
第一,微觀深入,細讀文本。選擇優秀版本,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地閱讀理解。國學經典版本較多,同一經典,不同版本,內容有差異,甚至有錯誤。因此,一定要選擇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巴蜀書社、嶽麓書社、中州古籍出版社、三秦出版社等著名古籍出版社的圖書。
第二,宏觀把握,歸納概括。整體把握,不搞碎片化。每部經典都內涵豐富,學習者各有側重、各取所需,可以理解,但不能盲人摸象,只見部分、不見整體。在微觀深入、細讀文本的基礎上,要善於歸納總結,抽象概括其核心思想和基本精神,有些還要概括其原理和原則。
第三,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常言道:不上高山,不顯平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熱愛經典,執著研讀,但不可偏執,視野開闊才不會鑽牛角尖。除了熟讀文本,還要深入了解經典的歷史背景、歷史地位、歷史作用和歷史評價。最好聽一些專家學者的專題報告,有助於開闊文化視野、明確文化方向、增強文化自信。
第四,化繁為簡,重在理解。莊子認為事物的精微之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他提出「得意忘言」的主張,即利用比喻、象徵、暗示等方法,去獲得「言外之意」。王陽明曾提到讀書的「三個境界」:一是「記得」(背誦),二是「曉得」(理解),三是「明體」(心體)。他認為,讀書不在於死記硬背,也不在於讀了多少遍,而在於理解其思想,更在於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到「知行合一」。
第五,聯系實際,靈活應用。很多經典所講的原理和原則,可以與自己的生命、生活、修身結合,也可以靈活應用到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

Ⅸ 如何學習國學經典

正確對待國學經典
讀經並非文化復古,而在於追求民族復興,不忘聖賢教誨,方顯文化自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在讀經典時,還要樹立科學的文化觀。也就是要有與時俱進、統攬全局的眼光,要正確處理古與今、中與西的關系。我們既不能虛無傳統,又不能厚古薄今,更不能以古非今;既不能貶中揚西、崇洋媚外,又不能自我封閉、盲目排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要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繼承紅色革命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統一起來。
四、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在學習國學經典中,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途徑和方法,每個人有自己的經驗和體會。無論採取什麼途徑和方法,都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在此,筆者分享幾點認識和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借鑒意義。
第一,微觀深入,細讀文本。選擇優秀版本,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地閱讀理解。國學經典版本較多,同一經典,不同版本,內容有差異,甚至有錯誤。因此,一定要選擇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巴蜀書社、嶽麓書社、中州古籍出版社、三秦出版社等著名古籍出版社的圖書。
第二,宏觀把握,歸納概括。整體把握,不搞碎片化。每部經典都內涵豐富,學習者各有側重、各取所需,可以理解,但不能盲人摸象,只見部分、不見整體。在微觀深入、細讀文本的基礎上,要善於歸納總結,抽象概括其核心思想和基本精神,有些還要概括其原理和原則。
第三,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常言道:不上高山,不顯平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熱愛經典,執著研讀,但不可偏執,視野開闊才不會鑽牛角尖。除了熟讀文本,還要深入了解經典的歷史背景、歷史地位、歷史作用和歷史評價。最好聽一些專家學者的專題報告,有助於開闊文化視野、明確文化方向、增強文化自信。
第四,化繁為簡,重在理解。莊子認為事物的精微之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他提出「得意忘言」的主張,即利用比喻、象徵、暗示等方法,去獲得「言外之意」。王陽明曾提到讀書的「三個境界」:一是「記得」(背誦),二是「曉得」(理解),三是「明體」(心體)。他認為,讀書不在於死記硬背,也不在於讀了多少遍,而在於理解其思想,更在於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到「知行合一」。
第五,聯系實際,靈活應用。很多經典所講的原理和原則,可以與自己的生命、生活、修身結合,也可以靈活應用到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