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讓孩子讀經典
不是「讓」孩子讀經典。我覺得陪伴、引導很主要。可以先給他講講經典里的小故事,吸引他的興趣。讀經典不是很容易的事兒,要養成習慣就需要家長陪伴,不能只是要求孩子讀,自己也在一邊讀的話,孩子會把家長當榜樣就會更喜歡的。
B. 如何教兒童誦讀經典
隨著國學熱的悄然興起,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都開始認同這一古老而又嶄新的教育內容。筆者從1999年起在任教的班級里開展這項實驗,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些教育兒童誦讀經典的方法。 一、兒童接受經典教育的時間越早越好。我們提倡兒童誦讀經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兒童期的記憶力,記下一些永恆的東西。反復誦讀,是兒童的自然喜好。背書,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你不準備一些有價值的書讓他背,他就只好背流行歌曲和電視廣告。 二、教材要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三百千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蒙學讀物學起,次及《四書》《五經》及諸子散文、唐詩等。蒙學教材內容凝煉、信息量大,所使用的文字至今都是使用頻率較高的常用漢字。反復誦讀這些經典讀物,不僅可以讓孩子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而且認識了大量的常用漢字,有利於提前閱讀其他漢字讀物。比如《千字文》是我國早期的蒙學課本,隋唐以來,《千字文》大為流行,背誦《千字文》被視為識字教育的捷徑。它不是簡單的單字堆積,而是條理分明、通順可誦、詠物詠事的韻文,其內容又涉及到有關自然、社會、歷史、教育、倫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同時,這些讀物通俗易懂,兒童讀起來朗朗上口,不至於感到枯燥、厭煩。 三、誦讀方法,即「三百讀書法」。每天要求兒童讀一百個字內容的經典文字,家長或老師給孩子一百分;每天將所讀內容讀上一百遍,給一百分;只要是堅持讀經典書籍的孩子,每天再給一百分。孩子們每天因為讀書而得到三百分,個個喜笑顏開。我們做了一個粗略的估算:每天按一百個字的進度讀書,一年的讀書時間按300天計算,則一年可以熟讀3萬字的經典,小學六年,則可以讀到18萬字的經典。如此讀來,一個小學畢業生,足可以算是學富五車了!若從幼兒園讀起,則更加可觀! 四、營造氛圍,貴在堅持。家長或老師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讀書的氛圍,也可以請周圍的小朋友每天固定在一個時間、一個地方堅持讀書,孩子們可以互相影響、互相鼓勵。如果由老師進行科學合理的讀書安排,那樣效果更佳。 五、鼓勵大量閱讀課外書籍。「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兒童誦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的同時,逐步培養他們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假以時日,這些誦讀經典的孩子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將會迅速超越同齡人甚至老師或家長。
C. 如何教孩子學習經典文化
如何教孩子學習經典文化
針對我們現在的學校以及孩子的家長,如何的教孩子學習經典。報告的題目經典教學法。
如何教孩子學習經典。七個小的專題。
經典教學法,首先要清楚到底什麼是經典。
第二個,現在很多地方在搞經典的教育或者是教學工作,內容都比較的零散,從一個系統的角度講一下經典教育的內容體系。
第三個,因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經典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
第四個,經典教與學的主要的方法。主要是落實在七八歲以前的兒童。學習方法很簡單,就是典範。主要是指老師的作用,以及是經典的價值。學生主要是指模仿,以模仿來學習。
第五個,從漢字的音、形、義的三要素,來談三種主要的教學方法,命名為教學三步曲。
第六個,主要講蒙學階段指的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或者叫經典的教育,它有四項主要的內容,從這裡面挑出一部分內容教如何的寫字。
最後,作為一個家長、一個老師日常的三類教學法。
什麼是經典。經就是經常經常,所以經就是常,常就是經。歷史朝代的不一具體有幾個經有所不同。孔子時代是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後來又擴展成十三經。那麼什麼叫典呢?我們叫典則典則,典就是則。典著重於講規律、原則、常道。相當於天道法律,就是經常和典則。這就是對經典最簡明扼要的解釋。
具體到中國經典教育,經典教育三個階段。
蒙學階段,「三、百、千、千、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以及是弟子規》。神通詩也可以入校本教材。
小學階段,主要是有:笠翁對韻,聲律啟蒙。說文解字,爾雅和孝經。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朝代的太學,他把說文解字納入到大學的范圍之內。
大學階段,主要是指《四書五經》、擴展看去就是指《經史子集》。中國蒙學,小學和大學的經典,
上個世紀最偉大的時裝設計師,法國的時裝設計師叫約翰.聖羅朗對經典從本質上、從時間上,對它進行了定義。時間上從不過時,就強調經典的永恆價值。空間上從不流行,就是強調經典的相當高的品質。所以什麼叫經典?所有從不過時,但也是滿大街都是的,具有永恆價值的,並具有相當品質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稱之為經典。不僅中國傳統的經典書籍,只要是人類具有永恆價值的任何東西,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叫經典。唯一衡量的時間,唯一衡量的標准,他所流傳的時間,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
什麼是中國的經典?就是中國所有具有永恆價值的東西。中醫、皇帝內經,武術,少林易金經當然是。所以明、清的傢具,還有中國山水畫、漢字、陰陽、五行、八卦等等。中國以孝為先的倫理道德及思維方式,比如說站如松,行如風等等,這些行為方式,都應該稱為經典。所以,經典他不僅僅局限於一些書籍,它還包括了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教育的方式,包括了很多除書籍以外的琴、棋、書、畫、武術、周易、禮功等等,風水以及傳統的紡織工藝等等。所以,經典並不是說,只有孩子或者是只有我們想學習的時候,是需要去閱讀和背誦的,其實經典他還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生產方式。
一個日本人深愛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他用風水布置自己的房間,穿我們中國過去傳統的服裝,讀繁體字,豎版本,線裝書,他所用的傢具也基本上是具有明清風格的傢具。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但這個中國人不一定是中國國籍的,他很可能是一個日本國籍的。一個美國人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一心一意的研究我們中國的古琴,為了研究古琴,他長期隱居在香港一座沒有任何現代化交通工具的一座島上,一直打光棍到五十歲。在我們中國的古琴史上,有一個著名的琴譜,叫神奇密譜。那裡面有六十四個琴曲,這位美國人是全世界第一個把神奇密譜六十四首琴曲全部彈出來的.
他現在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樣?他在紐約的哈德森瑞爾對過叫new jersey新則西洲的傢具都是在潘家園買了之後運到美國去,他的牆上是古琴,桌上也是古琴,他的裝飾品,是書法這還有線裝書。他怎麼旅遊呢?他就是帶上他的古琴到洞庭湖,在洞庭湖畔彈《洞庭秋思》。然後他跑到孔子故里曲阜彈孔子讀易,彈幽蘭。所所以,經典,不光是一種學習的材料,更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背誦經典讀經典,不光是我們小孩子的事情,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事情。因為,他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中國的經典教育,我們如果說是超越了書籍,那麼我們再來看他是一個無比豐富的系統。他幾乎包括了我們中國文化的所有領域,所有的門類,所以我們並不是說只有家長和學校才能參與到中國的經典教育中,而是說我們各行各業無論是你搞房地產的,還是搞音樂的,甚至你是搞搖滾樂隊,油畫的,你都可以參與到中國的經典的學習以及是中國經典教育中來。
我們為什麼說稱經典教育而不稱中國傳統教育,因為傳統在英文當中叫tradition或者是traditional。他所對應的叫moden。這是一個對詞。我們現在把現代和現代化的作為是一個好的先進的光明的。那麼他的對立面叫tradition或者叫traditional。那麼他就代表了由某種意義上的,過時落後的封建的含義。所以當你說你們家的孩子學習的或者是接受的中國傳統教育,那麼你從你叫這個名稱的一剎那開始,就意味著你們家的孩子已經在接受一部分是過時的,落後的,封建的教育。所以不提倡叫傳統教育,因為傳統教育的來源就是站在了現代教育所有的英文moden tradition對立面,所以我們不能叫傳統教育。
第二個為什麼不能叫兒童讀經。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推翻了清政府,開始建立我們中國新的教育制度,那個時候仍然保留了兩門課,一門課叫讀經課,還有一門叫修身課,大概是到了1921年和1922年的時候,由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教授,他當上了國民政府的教育總長,他把最後兩門課取消了。所以讀經僅僅是經典教育或者是經典眾多教學內容的一種方式。所以你如果把我們現在已經是初具規模並且具有遠大前程的一種教育運動,就稱兒童讀經。那就是以偏概全,以一門課來替代整個教育運動。所以我們也不能稱叫兒童讀經。
當然我們也不能稱國學教育。為什麼?因為是國學教育大約是1900年以後才有這樣的稱呼。大量的西方的學術理倫科學以及教育湧入到我們中國,為了跟西學相對抗,章太炎先生提出了國學的概念。也就是說,100年前國學教育或者是國學根本就不存在。如果稱了這個國學,那麼它的對立面是什麼?就是西方優秀的科學技術以及是西方的經典教育。那所以你如果把自己學校或者是家庭傳授的教育稱為國學教育,那麼從你叫這一名稱的那一剎那開始,你已經把歐美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教育給它排除在外面了。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為什麼不叫它傳統教育、兒童讀經以及是國學教育,我們叫經典教育。在西方也有經典教育,classical ecation或者是另外的一個名稱Liberal arts ecation叫博雅教育。所以,我們之所以稱經典教育,是因為我們不僅要全面的繼承我們中國的經典,我們還要敞開胸懷,我們還要全身心的接納歐美及世界最優秀的文化教育。
現階段,中國經典教育是一種精英教育,不可能是一種大眾教育,只能是小眾教育。為什麼?如果說從博雅教育的角度,從歷史上來說,誰有資格進行琴棋書畫的教育呢?具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中產階級以上家庭,家長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必須要有和經典相應的眼光、氣度和魄力。所以目前說經典教育,它應該是一種精英教育和小眾教育,有這樣一部分精英的家長,對他們的孩子實行了精英教育或者說有一部分精英的老師和校長,對他們的學校里的兒童或者學生實行了精英教育,起到了時尚領導者的作用。然後,往下傳播,往社會上傳播,逐漸逐漸的給它普及,成為一種大眾化的教育。但是目前,它不可能是一種大眾化的教育。應試教育完全不與經典教育相違背,反過來講,經典教育完全不和應試教育相違背,因為我們的實踐已經是證明,只要是經過了經典教育的訓練的孩子,他會更加安靜,注意力會更加集中,記憶力也會更加好,道德品質等人格的發育,將會更加完善。當前學校教育是應試教育加素質教育,將來中國基礎教育的最佳選擇是應試教育加經典教育。
憑什麼把經典教育分成,蒙學、小學和大學?《三字經》里知某數,識某文,凡訓蒙,須講究,所以訓蒙訓蒙,其實就是蒙學教育。
蒙學教育的主要的標是什麼?就是知某數,識某文,就是識字。區別一個人他是不是文盲,就是看他識不識字。所以識字,是文盲和非文盲主要的標志。經過了蒙學,他就可以掃盲。把一個人從原來蒙昧的狀態,馬上就掃盲,然後進入到一種能夠讀書識字的階段。
小學階段就要詳訓詁,明句讀,訓詁的含意就是強調漢字的每一個音形義,它有多少種寫法,這個文章一拿過來,我在什麼地方要停頓,在什麼地方要有標點符號,我們清清楚楚,所以「唯學者、必有初、小學終」就是蒙學完後之後就是小學,小學完後之後才是四書,四書完了之後應該學《孝經》,學完這五本書之後,然後我們說是再讀六經,當然,這個詩書禮樂春秋,其中的《樂記》或者是《樂經》,現在已經是失傳了,所以現在就變成了五經,四書五經讀完了以後,經史集方讀此,然後再讀什麼呢?然後再讀諸子百家,就讀老子,莊子,孫子等等,經子通了之後,然後再讀歷史,所以,是一步一步,就像台階一樣不能夠亂。藏傳佛教他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講次弟,比如宗喀巴大師,他有一本書叫《菩提道次第廣論》極其的講究次第,那麼我們說中國的經典教育他也有次第,所以不能夠亂,不能夠一開始就讀《論語》,一上的時候就讀《易經》。前面沒有打好基礎,所以他讀的時候就很困難,很多的推廣中心讓我們很小的孩子一上來就讀《論語》,就讀《皇帝內經》、就讀《易經》,結果,進退為難,最後連孩子讀經的積極性全部都破壞掉了。
清代的一個學者,他寫了一首詩歌,這首詩歌呢,就彷彿用文字畫就的一幅漫畫,在清代的一個普通的私塾裡面,小朋友就象一群烏鴉在那裡讀,就是蒙學經典,然後是小學經典,,中國過去強調的是書聲朗朗,所以大家都是聲音很大,所以眾聲齊聲吼喉嚨,從哪裡開始呢,趙錢孫李,周武鄭王,所以從《百家姓》開始,完了之後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千字文》,《千字文》完了之後再《三字經》《三字經》完了之後《鑒略》《千家詩》完了之後是《神童詩》,其中有一兩個小朋友聰明絕頂,他的學習進度很快,所以很快就學完了「蒙學」和「小學階段」,他就直接進入到「大學」。
中國的經典教育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叫蒙學,對應的這個經典叫《三百千千弟子規》。小學《笠翁對韻》,《聲律啟蒙》,《說文解字》,《爾雅》和《孝經》。《大學》就是《四書五經》和《經史子集》。現在的推廣中心,他們僅僅重視經典,但是忘掉了孔子在他生前就確定了兩大教育內容體系。那就是《六經》和《六藝》。六經是《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是「禮樂射御書數」。六經是靜的是長的是不變的,《六藝》是要動的,並且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六經》和《六易》就相當於我們經典教育的兩個輪子,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廢,但是很可惜的是,我們現在大部分中國大陸的經典推廣機構只重視《經》而不重視《藝》,甚至徹底的把這個《藝》的教育完全忘掉了。《經》的內容,我們說它基本上是從孔子時代就已經奠定了一個基礎,它的內容基本上是保持穩定的,《藝》的教育,不是藝術而是技藝,技藝的教育內容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我們如果說是閱讀中國文獻的話,我們都可以發現,有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叫「古六藝」,比如說,琴棋書,琴棋書畫,或者是詩和茶,象這樣的,我們完全可以給它命名成經六藝。全球化,國際化的時代小朋友讀《四書五經》或者是讀《三百千千》的同時,我們能不能讓他同時學鋼琴、小提琴,或者是電腦呢?當然可以,因為,這統統都可以說為新的技藝教育,這就是孔子他所確立的兩大教育體系,我們絕不能只重視《經》而不重視技藝的教育。
如像德、智、體一樣,再給它細分,經典教育有三大內容,第一個,就是我們剛才遵循孔子的兩大體系,除了經典和藝之外,因為主要讓小朋友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所以我們把他的道德和生活習慣單獨給他列出來,以《弟子規》為主,以及是以灑掃應對進退為代表的為人處世的習慣,所以由這三個方面就構成經典教育的三大內容。好,這個是需要讀的,這個是需要做的,這個是需要自練的,我們說一和二,它基本是不會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是第三個是要隨時代的變化而變代的。
中國經典教育的基本的原理,總結成八個字,能動能靜,文武要均衡。兒童經典學習的課程,要符合能動能靜文武均衡的經典教育的原則,就基本上是抓住了要點。在中國古代,乃至到現在,古琴是在記憶當中排在第一位的,因為琴是中國雅樂,它不僅僅是一種樂器,琴區別於其它所有的樂器,還有一個名稱它叫道器,還是我們中國文人修身養性的一種工具,在大陸的或者是在海外的中國經典教育中,我們一定要把古琴教育納入其中,在我們孔老夫子那個時代,就已經說是這邊放琴這邊放書,琴和書,琴和書都是要並重的,書法那當然就不用說了,書法它不光是一種藝術,並且它還是一種特別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說我們的孩子,他要抄寫,他要熟悉這個字的形狀也就是寫法,他一定是可以通過書法的這種方式來進行練習,當然我們說書法練到很高的水平,上升到藝術的水平,那就成了一種藝術。還有武術,孔子像一般是配一把寶劍的,所以孔子他這樣的一個打扮,那就表明了武術是中國經典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容,無論是男孩或者是女孩都可以練,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我們當地的條件,比如說選擇是練哪一種,內可強身健體,外可防身自衛。所以,對我們兒童身心發展以及是對我們的孩子的身心的安全都很有幫助。還有一個,我們的小孩他也需要懂得一些養生的知識,需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起居的習慣。所以,我們說真正高水平的中醫並不是治病,而是治未病,治未病就是養生。北京有老中醫開辦了兒童中醫學習班,效果相當好。其中有一個人是三歲學中醫,七歲就開始出診,給人看病,一直看到現在。除了古琴,中醫,武術之外還包括按照我們中國的傳統女孩子在七歲的那一年的農歷的七月七日開始,就是牛郎織女相會的那一天就要開始學習女工,就要開始學習綉花,所以像這樣的這種方式的是培養,我們說是培養女孩的審美品質,以及是培養她心靈手巧的很棒的一種方式,如果說,她心靈手巧到一定的程度,那她完全可以不找工作,也可以教我們孩子電腦,但是一定要等到他把我們中國的經典教育,中國的經典文化打下相當好的基礎以後,用我們中國經典教育的方式,就是要讓最高水平的人師資來教我們的孩子。比如說讓他去學電腦,一定要找一個,在你方圓幾十里之內一定要找一個有相當水平的最高水平的電腦高手來教你們家的孩子,並要一對一教,這就是經典的教學方式。
黃金萬兩不如一藝隨身。我們中國各行各業無論是哪一種技藝,它統統都可以分成六個境界,哪六個境界?第一個,以掌握工具為主,就是必須熟悉器具,比如說你要想運用電腦,如果你連電腦的電源開關都不知道在哪裡,連開和關都不知道,是不可能把電腦學好的。所以,對器具一定要熟悉。然後,通過熟悉之後,進行學習,達到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叫人JPK。如果器物,比如說古琴,鍵,人JPK。那鍵就相當於你的手,就說這個琴和你的身體融為一體。那麼這樣的人,這樣的孩子就稱為有什麼啦,有技術了。有技術了,但是光有技術還不夠,一定要掌握背後一定的理論,也就是說光會彈琴還不行,你撐死只能當一個琴師,但是你要懂得古琴後面的很多很多的知識和道理。這樣就上升到學問學術的高度。所以有一個光會彈琴的人上升到這個高度,他就懂得了琴學,才彈得漂亮。像芭蕾舞一樣的優雅。上升到藝術的程度,給壞蛋是絕對不能彈。所以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職業操守。把所有的東西給他融匯一體,這就叫道。什麼叫琴道,首先你得掌握古琴,然後你會彈,你的手和琴的匹配特別的熟練。你又掌握了一定的琴學達到了藝術的境界同時又具有相當的道德修養,一以貫之,融會貫通視為琴道。這樣的道理完全可以。
比如說是,綉花,女孩子綉花,你對線,對針,對綉的掌握。掌握了之後你就具有了綉技。但是還不行,為什麼要這樣綉,為什麼要使用這樣的圖案,背後的歷史文化知識你都要掌握。所以這就叫綉學,綉藝。最後,還講綉姿,綉容,綉德完全融會貫通,視為綉道。其他統統都是如此,比如跆拳道,劍道,茶道,所有的東西,都是這樣,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經典教育的三大內容體系,第一是經典,第二是道德生活習慣教育,第三是指技藝教育。第三部分內容是不同的年齡階段以及他相應的經典教學方式。現在有一種說法在我們經典教育界很流行,說是我們的兒童要抓緊時間必須在13歲之前學習經典,過了13歲就沒有用了。我不同意這種觀點,我都很奇怪這個13歲是哪裡來的,最後我查了《皇帝內經》查出來,男孩和女孩他完全不一樣,所以按照《皇帝內經》女孩子的生理周期以7年為一個階段。所以如果說,人到了青春期,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她的理解能力上升,情感開始萌動,這個時候她的確記憶力下降。如果說這不是13歲,14歲、所以女孩子,她要抓緊在多大之前加緊以讀誦為主的經典學習呢?那在14歲之前。然後,14歲以後是不是就沒有辦法再進行經典的學習了呢?我這個地方就有一個活的例子,就是我沈立本身,我是28歲開始學習經典的,很困難,但是無所謂,一個字一個字地學。一句一句話地學,都沒有關系的。所以女孩子過了14歲那就進入了成人經典教育階段,並不是不能學,而是學習的方法產生了變化。她不能夠以背誦為主了,要以什麼為主呢?以理解為主。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是成人經典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理。孔子說,活到老,學到老。只不過是少年兒童如朝陽,如果年齡大了就相當於如日中天,相當於下午的太陽。稍微的會吃力一點。但是並不是說是成人就不用學習經典。我碰到很多的老太太七八十歲,文盲一個,但是她們能夠背誦《心經》。她們能夠背誦《大悲咒》。甚至我碰到各別虔誠的老太太她能夠背誦《金剛經》。所以一樣,當你人,我們說是老子說是「能嬰兒乎」(這句話不明白),當你把你自己的身心親近反璞歸真到兒童的狀態一樣,哪怕是七八十歲了能夠像兒童一樣天真爛漫,記憶力很強,可以背誦很多的經典。那麼,男的他是以8年為一個周期,他什麼時候進入青春期呢?16歲。所以,男孩子什麼時候進行以讀誦為主的經典學習呢?16歲之前。那16歲之後,並不是沒有用了,就不能學了或者效果不好了,他就進入了成人經典教育的階段。這並不是我自己說的,這是中國中醫第一大經典《皇帝內經》上面所總結的。所以,兒童經典教育他如果有一個年齡的階段,他應該是什麼呢?他應該是女孩14歲以前,男孩16歲之前,那麼女孩14以後,男孩16歲以後就進入什麼呢?就進入到成人經典教育的階段。這個階段特別特別重要的,你看,這個是孔子,他對他的一生有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他的重點是什麼呢?你看,要到青春期,一定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像我們現在很多的公司,他一定要樹立遠景,目標,願景。為什麼呢?是因為只有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就可以超越很多困難,就可以超越感情上很多的波動。然後集中精力用意志力用人的理想的力量來超越身體上的波動。然後經過15年覺醒,到了30歲的時候在思想上等等。在思想上,工作上都能夠獲得相對獨立自主的狀態,然後有40不惑,50知天命等等。有這樣一些說法,這就是孔子對於人的不同年齡階段的一種總結,那麼說經典教育他的目標,是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而有所差異,當我們的孩子,比如說中國過去他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蒙學,大概4歲左右。4歲之前怎麼辦呢?4歲之前我們的小朋友並不是要讓他學多少的東西,而是要讓他像宋朝大儒張載所說的幼兒教育的要點是什麼?是內安詳,外恭敬。內心要安詳,體現到他的外表和行為,對人對事一定要恭恭敬敬。這就是3、4歲之前孩子並在於學習很多的東西,一定要保持他的天性,他什麼樣的天性呢?要挖掘和保留他靜定的天性,然後一定要把握人生一個最重要的基礎,那就是良好的道德品質,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叫三歲看大,所以三歲之前主要是給他養成靜定的天性。
(全文見附件)
D. 剛接觸國學經典不久,請問如何教孩子讀經典
您好,因為我和孩子接觸了經典教育差不多兩年了,也許我的回答對您有些幫助,一直是用深圳育心經典賴國全老師獨創的累積式教育法來讀經典的,效果非常好,我自己讀了幾十本經典,而且有五樣經典已經過百遍了,比如《易經》,《孝經》、《老子》、《大學》、《中庸》,孩子這些經典也讀完了,我的孩子才四歲哦,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易操作,每個家庭都非常容易實施,相信您家一定能做到。我現在把賴國全老師的累積式教育法向您介紹一下吧。
累積式教育法是著名國學專家賴國全老師首先系統提出的一種科學、簡單、高效的教育方法。賴國全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結合兒童心理學、生理學的特點,在培養自己的女兒賴思佳學習國學經典時提出,經過不斷完善,漸成系統。至今累積式教育法已經影響全球上百萬的家庭,成為風靡海內外的著名兒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積式教育法應用在讀經上又被稱為「137學習法」。
「1」就是每天至少讀一遍,最多7遍;一樣約十分鍾,不超過十分鍾;
「3」就是一天可以選擇讀三樣,最多讀7樣;如同時讀《論語》、《易經》、《老子》;
「7」就是指連續7天重復相同的內容。如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復讀《論語》、《易經》、《老子》里相同的內容。不管孩子熟記不熟記,背誦不背誦,讀完7天就進入下周學習。如此,孩子兩年左右就可以熟記甚至背誦《論語》,《大學》,《易經》,《中庸》,《道德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對韻》等將近十多部經典。
學習量:累積法主張一天的學習量為400字左右。不過學習量是一個參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學習階段,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靈活掌握。學習時間:採用離散教學的原則,一次學習時間約十分鍾,一天二、三次,每天學習時間約為半小時。
學習內容(讀哪些經典):
A、六經四書:賴國全老師提出,六經四書,是必須學的,是主糧,而且必須先學習群經之首——易經。
六經是指易經,黃帝內經,詩經,孝經,道德經,金剛經。此六經,以儒家為主,涵蓋佛家、道家內容。與傳統的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有所不同。
四書是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與傳統的四書沒有區別。
除此之外,可吃些小菜。何謂小菜?如唐詩,宋詞,莊子,墨子。
B、經典按功能分類:培養一個人跟建房子一樣,要打地基,做結構,最後才是裝修。
1、基礎類:包含《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也包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經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礎,學知識學做事都是後面的事。
2、結構類:這就是經。《易經》、《孝經》、《詩經》、《道德經》、《金剛經》、《黃帝內經》等。
3、裝修類:先秦的詩、唐詩、宋詞、古文觀止、史記、資治通鑒等。
C、三個線程的學習:培養孩子應該要有一個總體規劃:到底怎麼樣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養起來?「137學習法」中間是3,所以是有三個線程的學習。
第一個線程就是學這些「經」,《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孝經》,這是經類的。
第二個線程是學「典」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難度也是介於中間。
第三個線程是學裝修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成語接龍》+《詩詞啟蒙》+《文學啟蒙》這一類的,裝修類的,比較基礎的。
遵守這三個線程,用兩年時間就可以學得非常扎實,如果擔心時間不夠,可以學三年,第三年鞏固,是可以學得非常好的。這樣,我們孩子人生的地基結構,我們用兩三年的時間就把他打下。
如果不明白,還可以加入我們的育心經典大易社網站,只要網路一下就出來了。
E. 如何讓孩子快樂讀經的十五種方法
如何讓孩子快樂讀經的十五種方法
1、耳濡法。
人為什麼只有一張嘴巴,兩只耳朵呢?是要我們多聽,少說。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沒有定力,坐不住,怎麼學經典呢?讓他多聽。聽音頻,聽媽媽讀,都可以。
最初的原則就讓他邊玩邊聽,音頻可以當背景音樂似的循環放著,只要孩子的耳朵沒堵著,即使他在說話,也能被吸收,小孩子就是用耳朵來學習的,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
孩子的大腦很神奇,海綿似的吸收,聽多了自然就會了,慢慢也就有興趣了,這是無為而為的學。還有睡覺前的這個時段也可以再放一遍,只要孩子不反對就行,堅持放一段時間,孩子就會適應,這樣一周下來,同樣的內容每天至少聽了一到二遍,早已混了個耳熟。
那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是不是就不需要聽了呢?NO,仍舊要聽。一是為了強化記憶,二是新內容的話順便正了音。
我們一定要了解輸入原則及輸出原則。什麼是輸入及輸出?我們小時候都做過數學題,一個水池,一邊在進水,一邊在放水,多長時間放滿等等。我舉這個例子不是教大家這個練習題怎麼做,是為了形象的說明一個問題,水池為什麼會放滿,是因為輸入的水多了,水滿則溢。那人的聽說功能是不是一樣的道理呢?嬰兒從出生到呀呀學語,是因為他聽得多(輸入)了,就漸漸會說(輸出)了,而且還能懂(消化),並不需要我們一一解釋給嬰兒聽再教他怎麼說話。所以學習經典,背誦與理解,這都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只要我們的輸入量夠,根本不需要著急。
2、欲擒故縱法及榜樣熏陶法。
剛開始讀經的家庭,媽媽先不要急於讓孩子開始,只管自己讀。如果孩子湊過來,也不要說話,自己讀自己的,如果孩子說話打斷,就說:「媽媽要讀書長智慧,想當一個更好更優秀的媽媽,讀書的時候不能說話,一說話就會讀錯!」 慢慢孩子就會習慣在你讀書的時候不去打擾你,有時甚至會好奇,媽媽讀的是什麼呢。這時可以把賴思佳姐姐讀經的視頻也放給孩子看(育兒寶典里有),告訴寶貝佳佳姐姐也是讀經長大的哦,瞧佳佳姐姐多聰明多漂亮呀(建立孩子的學習榜樣)。過個幾天,孩子聽媽媽讀的內容也聽熟了,或許還會主動跟著你念。如果寶貝也想要跟著一起來讀了,也不要讓他讀,而且每次讀完後,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說:「哇,媽媽讀完了,媽媽好棒哦。」孩子都喜歡爭做棒寶寶,這時他肯定地說,我也要讀。這時給他製造門檻:「讀經很好,可以改變氣質,長智慧,但是卻是需要每天堅持的哦,每天讀一點點,你做得到嗎?」孩子肯定會一口答應:「做得到」。媽媽表示不相信:「算了,你還是別讀了,媽媽一個人讀吧。」反正想盡辦法吊孩子胃口,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媽媽再堅持個幾天,寶貝天天看著媽媽這么輕松就讀完了,孩子就會認為讀經沒那麼難,這時再讓寶貝加入進來,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讀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靠一天兩天的,所以家長不能急,要慢慢引導,不要在乎孩子還沒開始的,養成習慣最重要,讓孩子喜歡經典更重要。
也就是說一定要淡化目的,告訴孩子,經典不是讓寶貝一個人讀的,強調媽媽喜歡讀經。大人喜歡讀了,孩子自然會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影響。
3、替換法。
6歲以下的孩子是以右腦的形象與直覺思維為主導的,我們經常說讀經,有些孩子他並不能理解讀經能做什麼,而且讀經又那麼枯燥,所以前期難免會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感。我的做法就是:直接用「長智慧」代替了「讀經」。每天晚飯後牛牛就會說:「媽媽,我們要去讀經班長智慧了。」
4、口號法。
簡單有力的口號,不僅能給人強烈的印象,還能使人銘記於心。我們在每周末的讀經活動開始之前,都會讓孩子們一起大聲念這句口號:「吃飯長身體,讀經長智慧」,讓孩子明白讀經的作用並達到強化。
5、激勵法。
我們都知道語言及行為都是有無形的能量的,如果我們每天對自己說負面的話就等於在詛咒自己,如果我們每天對自己說正面積極的話就是在鼓勵自己,一個受到鼓勵的人會被激發出無限的潛能。
讀經前的勵志語:
讀經讓我自信!堅持讓我進步!
我是積極的人,我一直在成長,我珍惜成長的機會!
我在成長中獲得智慧,
有思想、有才華、肯堅持,
我終將獲得成功!
我愛經典!我堅持讀經典!
我會成為最優秀、最有價值的人!
我相信自己!
(內容可以自己編輯,用正面積極向上的語言即可)。
大多成功的優秀人士,我們翻閱他們的成功史,就會發現,這些人都有著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目標,我相信每個人都不缺乏,缺乏的只是信念。很多人都不明白信念是怎麼一回事,信念,信念,簡而言之,就是「相信+天天念」。這樣,念的內容就會根深蒂固的植入心靈成為堅定不移的信念了。我們堅持每天讀經的目的不也正是為了讓經典精神成為我們的信念,並指導我們的生活嗎?
6、暗示法。
暗示也分積極的暗示和消極的暗示。我們要學習的是積極的暗示法,家長通過自己積極、快樂的語言或行為,讓孩子接受積極的暗示。比如說:每次讀經結束後,我們說,哎呀,太簡單了,這么快就讀完了,我還沒讀過癮呢,讀經真舒服、真輕松呀等等這些暗示語。假話說一千次也變成真的了。另外,讀經結束後,可以念一下「讀經迴向」,既有感恩心的培養,又對快樂讀經的暗示是一種強化。
7、聯想法。
成長中的孩子總會給我們一些驚喜,我們可以把平時一些優秀的表現都歸功於是讀經的結果。比如:寶貝今天跟小區清潔工奶奶主動打招呼問好了,我稱贊他:「真有禮貌, 讀經又讓我們牛牛長了不少智慧了,媽媽真開心!」雖然我知道這是身教的影響,但在孩子面前,我還是把這個功勞歸於讀經典。
8、 優越法。
放大孩子在同齡夥伴中的優秀,給孩子創造優越感。有些孩子覺得他的同學都沒在讀經,他為什麼要讀?對讀經很排斥和反感,我們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向孩子說明,讀經馬上就變成了一種優勢:對呀,你的同學沒在讀,所以沒有你優秀啦,你會主動向人問好打招呼,會向幫助你的人說謝謝,懂得尊重孝敬老人, 還會主動幫助做家務......孩子的優點都可以拿出來比較,讓孩子覺得這都是讀經的結果。
9、搭檔法
可以跟孩子商量,今天讀經,媽媽跟孩子配合做搭檔,要麼寶貝指媽媽讀,要麼媽媽指寶貝讀。因為需要兩個人配合,所以也要求注意力相當集中。就象二重唱一樣,一個人沒跟上就走樣了。
只要孩子身心放鬆投入進去一遍,哪怕只是看或只是指,只要認真了,效果比強迫他念十遍都好。因為他在身心放鬆的狀態下,是100%完全吸收,在緊張不開心的狀態下可能只能吸收10%。效果是哪個好,不言而喻。
10、獎懲法
獎勵,是以精神獎勵為主,寶貝都有狀元本,姿勢端正可以敲個姿勢端正章,指讀認真可以敲個讀書認真章,聲音好聽又可以敲個聲音好聽章,這都是對孩子的認可和鼓勵,當章累積到一定數目,可以滿足孩子一個小小的願望和要求,比如說帶他去兒童公園玩,送個小文具或者小手工禮物給他都可以。
懲罰,我們一聽到懲罰就會想到批評、恐嚇、訓斥、體罰等等。正因為我們有了這樣一種慣性思維,所以孩子也就想當然認為懲罰是不好的了,不管這懲罰是什麼,孩子都會本能的抗拒、害怕和討厭。這里我用的懲罰呢並不是真正的懲罰,我就是懲罰孩子一天不能讀經。如果孩子讀經的時候表現真的很糟糕,我會對他說:「懲罰你明天不準讀經。」孩子會對懲罰做出應激反應,他覺得懲罰的肯定是不好的,你懲罰我不要我讀經,我就是要讀經。當然,家長說到就一定要做到,不能心軟。孩子一天不讀經也不用太過於介懷。當媽媽說到做到,孩子真的在第二天時被晾了一天,到了下次再讀經時,就會表現很棒。
網上有一篇新聞:杭外女生收到17所海外大學通知書,這個女生的爸爸非常有智慧,教育孩子很有一套,小時候對孩子的懲罰就用這一招:比如說,不聽媽媽話就不給你書看,不好好吃飯就沒書讀等。當然,這是在孩子已經建立了良好閱讀習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這一招,對我們愛書如命的牛牛也非常管用。
另外,有時候時間長了,獎懲法要換一種,讓孩子有點新鮮感。最近我們家一直在用的一種獎懲法是畫笑臉。一天畫一個,一周下來,畫滿七個笑臉,周末就滿足他一個小願望。平時我們就是帶他出去玩,他也很喜歡大自然(他會把這個接觸大自然的玩當作獎勵哦,其實被我們忽悠了,哈哈,因為這也是我們喜歡的)。最近這段時間他一直在跟我說,想要學輪滑,讓我們給他買一個旱冰鞋。可是,我們實在找不出理由給他買玩具啊。於是,只能跟他說,那就等笑臉積滿七個吧,積滿七個,就給你買(其實積不積滿七個,我們心裡都是想給他買的,運動對孩子有好處啊,只不過要給孩子找個理由而已,不能讓他感覺禮物得到太容易)。畫笑臉不是簡單的畫,還有講究哦,分笑臉、平臉,哭臉等,有各種豐富的表情。要積滿七個笑臉才有獎勵,否則沒有。比如:眼睛表示看,可以分看得認真(笑眯眯)、一般(平臉)、不認真(哭臉)三種等級,那麼笑臉就會有三種表情。嘴巴表示讀的聲音洪亮且好聽,這又有了三個等級三種表情。牛牛有時候指得挺認真,但是聲音陰陽怪調,我就給畫個笑眯眯的眼睛配個難看的噘嘴巴,表情很搞怪。讓孩子自己畫,還可以鍛煉孩子自己的動手能力,我們家牛牛還小,筆拿不好,我就扶著他的手畫。貌似兩周才能滿足一個願望,有時候還需要三周。
瞧,豐富多彩的面部表情!挺有意思的哦!
11、選擇法(色子法)
自製一個手工色子玩具(如下圖),每一面寫上不同的經典書名,讓孩子自己丟一下,先丟到哪一樣,我們就先讀哪一樣,丟到讀過的就再重丟。輪到讀下一樣的時候,由讀得認真的人來丟色子。學中玩,玩中學。給枯燥的讀經加一點小料,增加一點樂趣。
12、偶像鬧鍾提醒法。
每天最好固定一個時間讀經,就象一個生物鍾一樣,到什麼點兒就知道該干什麼事。鬧鍾的提醒聲音用孩子喜歡的偶像或者是最喜歡的人都可以,讓他們錄下自己的聲音:「可愛的XX寶貝,長智慧的時間又到了哦,我好想看你長智慧的樣子,聽你清脆又好聽的聲音。快快來,坐坐好。我們現在開始咯!」孩子聽到喜歡又熟悉的聲音,馬上就會進入讀經狀態了。
13、臭美法。
「古人雲: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 」。的確,讀書是可以讓自己的面貌和氣質發生改變的。我是怎麼用這一招的呢,比如,早上我們起來刷牙洗臉,照鏡子,牛牛也在我旁邊刷牙,我就自言自語:「哦,媽媽發現最近又變美了,氣質更優雅了,讀經真好,我要天天讀經,天天美。」這話雖然沒有對著他說,但是他聽到了。追求真善美也是人的本能,男孩子也是一樣會臭美的。
14、針對指讀的迷惑法。
很多家長都對我反應,孩子讀經表現還不錯,就是不肯指讀。聲音洪亮,眼睛也認真看,就是手不指。怎麼辦?其實沒必要如此糾結。如果孩子各方面都很好,就是不指讀,我覺得也用不著大驚小怪。我反問一下各位:你平時自己一個人讀書看書時,會去用手指著字嗎?因為我們大人都認識那些字,所以會對這個動作不以為然,孩子同理。不過,我們仍可以這樣引導孩子:「如果想當讀經班小老師,就必須要做出一個好榜樣,小老師是要教小朋友們用手指讀的,如果你自己做不到,怎有資格當小老師呢?」
另外,還有一個辦法。我們的大拇指通常用來表示非常棒,那麼我們就把等級依次分下去,食指也表示棒(棒手指),到小指表示笨拙(笨手指),這里只用食指和小指這兩根手指玩就好了,因為平時只有我和牛牛讀。兩人剪刀石頭布,勝出者才能用棒手指指讀,輸者用笨手指指讀,寶貝如果表現棒,獎勵他下一樣用棒手指指讀。這樣一來,不管如何,他橫豎都會指讀。而且寶貝也不喜歡老是用笨手指,這樣會積極誘使他用食指指讀。
15、游戲法。
接龍讀 :媽媽讀一句,孩子讀一句。
拍桌讀:跟接龍讀結合起來,讀的同時拍桌子。也可跺腳讀,拍頭讀等。大人拍頭有很多好處:頭腦清醒,加快頭部血液循環,增強記憶力哦。
快慢讀:聽到敲桌子的節拍比較快時,讀的語速稍快,聽到敲桌子的節拍比較慢時,放緩語速。這種方法可以用於復習或比較熟悉內容,因為怕孩子讀快的時候跟不上。
搖頭讀:象古人讀書一樣搖頭晃腦,別有一番韻味,還能活動頸椎。
F.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
傳統經典詩文,語言精煉,對仗工整,具有節奏美、韻律美,非常適合學生誦讀,一卷在手,朗朗上口。如何指導學生誦讀經典詩詞?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嘗試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挖掘教材,實現「法」的引導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詩文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首先讀懂教材中的經典。以教材中的經典為載體,教會學生學習經典的方法,並運用所學方法讀懂經典,運用經典。其次結合教材補充經典。小學語文教材按單元主題來編排,每個單元分別滲透了愛心、惜時、誠信、勤奮等內容。針對每一單元的內容,組織各年級老師將傳統詩文中表現相關單元主題的經典名篇等進行整理,呈現於學校網站上。布置預習課文時將相關網址提供給學生,供他們查閱、搜集相關資料。教學中老師們還適時、適量地為學生拓展經典內容讓學生誦讀、積累,拓寬孩子們的視野,激發孩子們學習經典興趣。
2.引導巧背,實現「量」的積累 。古人雲: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小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經典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經典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在教學中我主要以下幾種方法引導學生巧背,實現「量」的積累:
(1)表演背。經典詩文不是無情物,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在背誦時,加上適當的語氣和動作,邊背誦邊表演,增進對經典詩文的理解,從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此法多用於低中年級學生。例如,一年級學生背誦《望廬山瀑布》,當背到「生紫煙」、「掛前川」、「三千尺」、「落九天」這些詞語時,老師除了指導他們背誦的語氣外,還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出瀑布的美麗壯觀和從高空落下的動態。恰當的語氣和體態語能促進小學生的記憶與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興趣。從而促使其背得快,記得牢。
(2)據意背。是根據詩的內容進行分類背誦的一種形式。如將詩分為寫景詩、敘事詩、抒情詩、言志詩等,每一大類還可分成若干小類。如「觀自然風光,游山水園林」類的寫景詩:《西湖》《山行》等;「播種理想、放飛希望」類的「言志」詩:《石灰詠》《無題》等;「友情難忘、友誼天長地久」類的「送別」詩:《別董大》《贈汪倫》等。引導學生據意背能促使他們分類清,背得多。
(3)據時背。是根據經典詩文所反映的時令進行分類背誦的一種形式,它能促使學生從時間的角度把握古詩文的脈搏,從而達到流暢記憶。讓學生吟著經典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順著四季走來,一路朗朗童音。從《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從《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學生們背過了燦爛的春,繽紛的夏,金色的秋,絢麗的冬。這種形式為學生引領了路子,為大量地背誦奠定了基礎。
(4)創設情境背。學生背誦時,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創設一種吟誦氛圍,引導他們入情入境地背誦。譬如,背誦立意歡快的詩文時,配上一曲輕松活潑的音樂;背誦反映離愁別緒的詩文時,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誦描述風光無限的詩文,配以優美的大自然畫面等。創設情境背誦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它能創構詩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圍,從而促進背誦。
(5)多種形式綜合背。是融多種形式為一體的背誦方式。為了調動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我們常常採用此法,如兩人賽、小組賽、男女組賽、班級賽,又如限時背、師生背、快背、慢背、輪換背、接龍背,亦有據意背、據時背、據畫背、抄寫背、聽記背、問答背等。多種形式綜合背,靈活且富有變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3.開展活動,實現「趣」的激發
心理學家指出,興趣是在過去的知識經驗愉快積累的基礎上形成的,使人樂於積極而持久地接觸,認識某一類新事物的一種意識傾向。經典詩文誦讀訓練的關鍵是動之以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開展活動,為學生學習經典詩文注入強有力的動力,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藉助傳統佳節開展活動。春節、元宵、中秋、端午、重陽等都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為慶祝傳統佳節可發動學生收集有關的經典詩文,或摘抄,或交流,或辦手抄小報。讓學生在慶祝傳統佳節過程中,既了解了我國傳統佳節的來歷、風俗習慣,又積累了經典文化。為了使學生學習經典詩文不枯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低年級開展 「古詩朗誦」擂台比賽。孩子們搖頭晃腦地吟誦著「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讓稚嫩的童音回盪在校園上空!正是通過一系列的經典誦讀活動,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致盎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為了學生的班訓;「溫故而知新」成為學生學習的座右銘;「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成為了學生們做人追求的目標;「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成為了學生們的人生態度……在學習生活中會引用經典詩文已成為學生們最引以為豪的行為。
G. 如何讓孩子喜歡上讀經典,這15種方法可以幫助你
1/7
身教的作用。把這個作為第一點,也顯出了其重要程度,作為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榜樣和監督者,讓我們的孩子愛上學習,首先自己要積極地對待學習這件事。一個愛學習的孩子背後也會有一個愛學習、愛工作的家長的。
2/7
和孩子一起誦讀。誦讀的過程,只關注自己的,不要關注孩子的,自己做好了,孩子會照著樣子進行的。
3/7
制定誦讀計劃。強調制定計劃的作用,沒有計劃,盲目的安排,一部經典估計半年也不會讀完的,按照年、月、日來進行細化,做到每周內按照同樣的內同誦讀,下周再換新新內容,每天做到心中有數,通過這樣的細化,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4/7
固定時間進行誦讀,堅持每天誦讀半小時。和孩子約定一個固定的時間,也可採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這樣幾部經典配合著進行,也用不了多長時間的,可選擇中午或者晚上,也可早上誦讀2樣,晚上誦讀1樣,都是可以的。
5/7
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可採取領讀和跟讀相互交叉的方式,讓孩子領讀,家長跟讀,使孩子感覺自己像老師一樣,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或者購買一個小型的擴音器,讓孩子戴著進行誦讀,用舉行節目的形式進行,可選擇室內或者戶外都可以的。
6/7
採取激勵的方式。在遊玩之前先完成經典的誦讀,你會發現孩子會有極大的積極性的,或是玩後進行,那你會發現有點難哦。在孩子誦讀一定數量的經典之後,可給孩子選擇出去遊玩自己喜歡的地方或者購買自己喜歡的學慣用具或者書籍等。
7/7
觀看相關國學經典類的節目,讓孩子從內心愛上誦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