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經典古書保存在哪裡
擴展閱讀
嶺尚經典屬於什麼街道 2024-11-15 20:27:33

經典古書保存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4-11 12:43:54

① 古書如何保存

中國古籍的紙張,多採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紙,而現今通用的化學膠水、化學漿糊及玻璃膠紙對中國式紙張具有極強的腐蝕力,一般不隔多時,便會使紙張變質黃脆,觸手即碎,故而絕不可用。

正確方法應為採用天然麵粉漿糊,調以麝香、花椒,可達到修復與避蟲雙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時無法具備以上條件,也應寧可暫時不修,待請到行家裡手,再行修復,絕不可倉促濫修,加厄典籍。

(1)經典古書保存在哪裡擴展閱讀

許多民國版本的拓片、字帖、紙墨拓工皆屬精良,可版面之上卻是黃斑累累,令人扼腕。這是因為民國時期的一些書賈作坊,貪求省惜工料費用,採用了一種叫做「油光紙」的紙張(當時流行的一種廉價的西式工業法制紙),作為字帖的襯紙。

由於西式紙酸鹼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蝕力,以致許多民國舊帖慘遭「黃斑之厄」。這一遺憾也使得當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條教訓,即:中國古籍必須遠離一切西式紙張,二者隔離,方為上策。

② 哪裡有下載中醫古籍的網站

一般這些傳統經典是需要費用,免費的通常是有這有那的條件的

③ 中國現存的古籍都放在哪裡

現在市面上的很多古籍都是在博物館珍藏的,大多是明清時代的,在往前的唐宋書籍是不可能在空氣中保存這么久的,也就是說也許會有一些沒有發掘出來的古籍埋在地下。

④ 中國古代書籍是如何保存的~

竹簡,一種將文字、圖象或其他各種特定的符號寫繪於事先加工過的竹片上的書籍形式。 竹簡淵源: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鍾鼎上,由於其材料的局限,難以廣泛的傳播,所以直至殷商時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層社會的百餘人,這極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這一切直到竹簡的出現才得改變。 竹簡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以及紙普及之前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復的比較和艱難的選擇之後,確定的文化保存和傳播媒體,這在傳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從社會最上層的小圈子裡解放出來,以浩大的聲勢,向更寬廣的社會大步前進。所以,竹簡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現,才的以形成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同時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傳至今。 拓展生活,共享閑適與激越! http://www.you8.cn http://www.mdd.cn 竹簡、木櫝和錦帛 當人類社會出現文字的同時,書籍也就出現了。當時的書籍形式和現代的書籍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們這樣定義書籍的概念,即將人們的經驗和事件用文字和圖象的形式記載於一定的物體上,以便於保存、傳播,那麼,商代的甲骨文,就是最早的書籍了。另外,在樹葉和樹皮上也可以刻寫文字。《舊唐書》上就記載:"天竺國書於貝多樹葉以記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貝葉經。另外,鑄在青銅器上的金文,也可以稱為一種早期的書籍。 除了甲骨、青銅器、石刻外,在古代用作記載文字的材料還很多,如陶器、磚瓦、獸皮等,它們在人類文明史上都放射過燦爛的光輝。然而,更接近於今天書籍形式的,是從竹簡開始繼而出現了書寫於織物上的縑帛。 寫在竹簡和木牘上的書 中國古代真正的書籍形式,是從竹簡和木牘開始的。竹簡和木牘所開創的書籍形式和制度,對後來的書籍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冊"、"卷"、"編"等書籍的單位、術語,一直延用至今。 竹簡和木牘在形式和用途上不完全相同。 "冊"字 竹簡用的是皮薄而節長的竹子,先將圓竹鋸成一定的長度,再破為一定的寬度,削光整平後,即成為簡片。然後再用絲繩、麻繩、細皮條等分上下兩道編連簡片,即可用來書寫文字。也有先寫字,然後再按順序編聯成冊的。 竹子的外皮不易著墨,為了書寫方便,須將竹子的最外皮削去,或在內裡面書寫。把竹子烘乾這個工序稱為"殺青"。 "冊"字 竹簡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冊"字,象徵著一捆簡片系二道書繩,而金文中的"典"字則表示"冊"在幾上。說明簡策制度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商代,但其戰國以前的簡續實物,今天還未有發現,在周代的文獻中有許多關於用簡讀傳遞命令及公文的記載。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在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局面,竹簡成為各家著書立說的主要形式。這時關於使用竹簡的記載就更多了。例如,孔子晚年讀"易",致使"韋編三絕",說明由於反復的閱讀,致使編系竹簡的繩子斷了三次。 木牘圖片 牘是與簡策同時使用的記載文字的形式,它多用木片製成,所以稱為"木牘"。它和竹簡不同的是,竹簡的一片雖只寫一行文字,但它可以用繩子系聯起來,可容納較長的文章,而木牘則是以一片為單位,在一片牘上記載較少的文字。木牘的一片也稱為"方",一般較長的文章用策來書寫,而較短的文章則書寫於牘上。木牘的長度一般為一尺左右,所以也稱為"尺牘"。在一片木牘上,可書寫一百多字,也可以兩面書寫。 以竹簡為主要形式的書籍的黃金時代,是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的春秋戰國時代。由於"百家爭鳴"的局面,使各種學術思想空前活躍,各種學術著作層出不窮。以孔子為代表的思想家、教育家,整理、編定了一批古代的著作,這就是一直流傳到今天的《賜》、《書》、《詩》、《儀禮》、《春秋》五經。這些早期的書籍,當時就是以竹簡的形式出現的。孔子所開創的教育活動,更打破了極少數人壟斷文化知識的現象,出現了"士"的知識階層,這反過來又促使了更多著作的出現。 寫在錦帛上的書 所謂帛書,就是將文字、圖象寫繪於絲織品上的一種書籍形式。在紙張未發明前,帛書是和竹簡同時使用的一種書籍形式。在先秦的一些著作中,往往是竹簡和帛書並提,說明帛在當時已是一種書寫文字的主要材料。 帛書 在春秋戰國時代,上層社會也普遍用縑帛作為書寫著作或公文的材料。在紙紙發明以前的幾百年歷史中,帛書曾是書籍的主要形式之一。 中國古代的絲織技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一些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也曾發現原始的絲織品和石器、陶器製成的紡輪。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已有絲、蠶、帛、桑等字。安陽殷墟中也發現過絲帛的殘跡。研究證明,當時的絲織技術已很進步。 以上事實,足以說明在春秋戰國以前,我國古代的絲織技術已有很久的歷史,它除了主要用作上層社會的衣料外,也是書寫的理想材料。但由於其價格昂貴,不如竹簡使用的普遍。 大約在秦至西漢間,是帛書使用最多的時期。由於絲織技術的進步,為社會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縑帛,用於各種重要典籍、文書、信件的書寫。絲織品雖是當時最輕便的書寫材料,但其價格還起很昂貴的,除了上層社會以外,普通人是難以使用的。 在帛書的出土中,最有名的是 1973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的發現。這次出土的帛書有十多種,十二萬多字,用黑墨書寫於絲織品上,字體有小篆和隸書。 在簡策和帛書應用的時代,"篇"是竹簡的單位,而"卷"則是帛書的單位。
記得採納啊

⑤ 個人收藏的古籍舊書該如何保存

古籍善本本身蘊含著豐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價值,應該被好好的珍藏。在收藏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些保存技巧,否則它很容易破損。在保存的過程中,可以將其放置在文物囊匣中達到防潮、防蟲、防水的效果。當然平時也要定期的翻閱書本讓紙張透氣,讓空氣疏散流通。希望宏瑞文博的答案能幫助到您!

⑥ 圖書館是如何保存古籍的

從我的個人工作經歷來看,對中國古籍保存來說,最大的問題是紙張和污跡問題,中國古籍紙張經常由於酸化導致發黃變脆,而污跡則分為霉斑、油跡、指跡、墨漬、蒼蠅便跡和蚊蟲污跡等,污跡影響古籍原貌,同時會隨著溫度濕度環境發生不同程度的擴散效應,也嚴重影響古籍保存。古籍保存時,中國古籍必須遠離一切西式紙張,二者隔離,因為西方紙張存在一定腐蝕性,特別是民國時的西方紙張,同時在書櫃中放置天然樟腦、冰片及靈香草、芸香、檀香等中草葯及其制劑防蟲,嚴禁使用化學殺蟲劑防殺蠹蟲;絕對不能用化學膠水、化學漿糊、玻璃膠紙等修補古籍。

⑦ 民間哪裡有古書古籍能收藏到

這個要到文化人家裡收,以前文盲很多,一般的家裡是不會有古書的,況且跟瓷器之類的東西相比,古書是很難保存下來的,古書的價值有很多在品相上

⑧ 古書應該如何保存

古籍善本本身蘊含著豐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價值,因此它是我國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應該被好好的珍藏。近年來,對於古籍善本的收藏也成為眾藏家非常青睞的一件事情。古籍善本收藏,需要注意一些保存技巧,否則它很容易被破損。一定要注意防潮、防蟲、防水等。

收藏古籍善本,藏家要定期翻翻書,讓紙張也「透一下氣」。特別潮濕的日子,盡量避免打開書櫃,古代的紙張一般都是用竹紙或綿紙,並用石灰水打紙漿,造出來的紙吸水性強,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發霉。同時,每年要「曬書」兩次。天氣乾燥,吹西北風時,要打開櫃子,讓空氣流通一下。秋天和冬天最好把古籍善本拿出來「曬」,但不能在烈日下暴曬,而是放在室內通風之處「曬」。

此外,還要增加書的「體味」。在古籍善本附近放芸香草、煙葉、花椒包等,可以起到驅蟲的作用,同時也使書的「體味」更濃——書香。但千萬不可放樟腦丸,長期則會使紙張的酸性增加,使紙張變得更脆、發黃,是對紙張的破壞。

⑨ 古籍怎樣存放

保存古籍我們一定要忌用化學膠水、化學漿糊、玻璃膠紙等修補古籍。中國古籍的紙張,多採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紙,而現今通用的化學膠水、 化學漿糊及玻璃膠紙對中國式紙張具有極強的腐蝕力,一般不隔多時,便會使紙張變質黃脆,觸手即碎,故而絕不可用。正確方法應為採用天然麵粉漿糊,調以麝香、花椒,可達到修復與避蟲雙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時無法具備以上條件,也應寧可暫時不修,待請到行家裡手,再行修復,絕不可倉促濫修,加厄典籍。忌用洋紙夾襯古籍。許多民國版本的拓片、字帖、紙墨拓工皆屬精良,可版面之上卻是黃斑累累,令人扼腕。這是因為民國時期的一些書賈作坊,貪求省惜工料費用,採用了一種叫作「油光紙」的紙張(當時流行的一種廉價的西式工業法制紙),作為字帖的襯紙。由於西式紙酸鹼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蝕力,以致許多民國舊帖慘遭「黃斑之厄」。這一遺憾也使得當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條教訓,即:中國古籍必須遠離一切西式紙張,二者隔離,方為上策。忌用化學殺蟲劑防殺蠹蟲。一些新手藏書家,因為懼怕蠹蟲蛀毀古籍,便時常使用一些化學殺蟲劑噴灑書櫥,結果蠹蟲猖獗如故,而古籍卻反遭其害,黃斑遍布書身。慘痛之餘,古籍藏家們也悟出一點,傳統古籍的紙張極為「嬌貴」,受不得任何化學品的侵害,而化學殺蟲劑的腐蝕只會造成「愛而毀之」的結果。傳統的正確防蟲方法應為:在書櫥中放置麝香、芸香或花椒(也可採用質量上乘的印度奇南香),以香氣驅殺蠹蟲,效果極佳。

⑩ 建設「中國古典知識庫」,現在的古典知識是怎麼保存的

一、通過書籍印刷傳承給下一代。

我們中國的古典知識庫非常博大,我們中國古代就擁有幾千首古詩,擁有無數的經典古跡,擁有著無數文言文,這些都是中國的古典知識庫。

通過電子網路進行整理,也是目前大勢所趨的一個方向,採用這種方式能夠更快捷,更完整的記錄我們的中國古典知識庫,並且不管再多的知識都能夠得到保存,這也是他的優勢。但是他其實也存在一定的劣勢,電子檔案存在著風險,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全部的資料毀滅掉,因為現在網路病毒眾多,所以在保存上要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