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讀經典和《為什麼讀經典》
《為什麼讀經典》是譯林出版社於2006年、2012年出版的中文圖書,作者是義大利的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我愛簡·奧斯汀,因為我從未讀過她,卻只因為她存在而滿足。我愛果戈理,因為他用洗練、惡意和適度來歪曲。我愛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他用一貫性、憤怒和毫無分寸來歪曲。我愛巴爾扎克,因為他是空想者。我愛卡夫卡,因為他是現實主義者。我愛莫泊桑,因為他膚淺。我愛曼斯菲爾德,因為她聰明。我愛菲茨傑拉德,因為他不滿足。我愛拉迪蓋,因為青春再也回不來。我愛斯維沃,因為他需要變得更老。我愛……
經典是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經典是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
《卡爾維諾經典:為什麼讀經典》36篇文章,論及31位經典作家及其作品,是進入經典世界非常好的入門書。在這里,卡爾維諾向我們開放他不拘一格、兼容並蓄的秘密書架,娓娓道來他的理想藏書。憑著熱枕和智慧,卡爾維諾讓文學作品在讀者面前呈現千姿百態的魅力。沒有學院術語和新聞報道的油嘴滑舌,博學而非炫學,充滿了對文學真正的熱情。正因為此,《卡爾維諾經典:為什麼讀經典》打動了世界上成千上萬的讀者,無論他們是首次閱讀,還是以一種新的方式重讀。
② 卡爾維諾,博爾赫斯,王小波三人有什麼聯系和相同點嗎
對於樓主敘述的三個作家,總體上而言都是文青們喜愛的作家。
卡氏之文在於絢爛、博氏文在於神秘、王氏之文在於真誠和洞見。
卡爾維諾和博爾赫斯都先後曾在瑞士的同一所中學求學過,算起來,博爾赫斯還是卡爾維諾的師兄。
博爾赫斯的《私人藏書》裡面並沒有提及卡爾維諾其人,原因是博爾赫斯沒有讀過太多新式作家的作品。
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裡面對博爾赫斯的行文有所提及,但是湖光掠影,一筆帶過。因為影響卡爾維諾至深的是他所尊崇的歐洲文學和以帕維薩為代表的義大利新式文學流,很顯然,博爾赫斯這種美洲文學主將並沒有太多交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卡爾維諾出生在拉丁美洲的古巴。在古巴,卡彭鐵爾聯合博爾赫斯們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爆炸文學。
至於王小波,此人對卡爾維諾的喜愛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對於推動卡爾維諾在中國的普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於博爾赫斯在中國的普及,必須提及馬原、余華和殘雪為代表的先鋒派文學,他們試圖去模仿新的形式寫作,這一點上大約要早王小波時代20年,也就是說博爾赫斯在中國的影響從80年代開始,而卡爾維諾,從王小波90年代去世到大熱2000年左右,整整晚了20年的時間。
所以說,相對於中國當代文學,博爾赫斯是中國80年代新式文學【永遠的教父】。
③ 《為什麼讀經典》讀書筆記
作者伊塔洛·卡爾維諾,我之前就從不知道過這個人,從書中扉頁上看到卡爾維諾關於自己生平的說法:「我仍然屬於和克羅齊一樣的人,認為一個作者,只有作品有價值,因此我不提供傳記資料。我會告訴你你想知道的東西,但我從不會告訴你真實。」就可以了解卡爾維諾之為人了。
經典著作我有讀過一點點的,但經典之於我似乎沒有任何的影響,也不記得當年閱讀時有何感觸、收獲。現在就連那些經典作品的作者是誰、內容是什麼都已忘到九宵雲外去了。或許當時閱讀自認為懂了,其實什麼都不懂的,不然何致以經典作品在自己內心盪然無存了。剩下的只有再遇見想起的書名,讓我想起:哦,這本書我曾經看過的。在現在網路盛行的讀圖時代,那有閑情和時間去讀經典了,厚厚的一本書更是讓我望而生畏。
這本《為什麼讀經典》正如書名一般我仍不明白為什麼讀經典,是我們需要它豐富我們的學識,還是它需要我們延續它的生命。其實,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是「經典帶著以往閱讀痕跡傳承給我們,並且帶著它們本身留給文化,或者更明白地說,語言和習俗的痕跡」(經典的定義)。我們閱讀經典並不是做為人前炫耀的資本,也不需要經典作品當即能給予我們什麼價值收獲。然我們今後所做之事當是益於過去多年的積累,如當年閱讀過的《論語》,絕大多數文字當時是不解其意的,然而那些經典文字的沖擊力仍然尤存於心。以後的人生遇到什麼事情,都會有一個反思的依據,真正碰到有人惡意對待你時,你會猛然明白孔子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多麼好的一句話,是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一種為人行為的圭臬。
④ 《為什麼讀經典》讀後感10篇
當代文學的發展似乎總在矯枉過正的兩極中左沖右突,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先鋒小說是對前此文學的意識形態工具論和平庸的現實主義的矯正,在消除了傳統的一些
積弊的同時,帶來了某種程度的技術至上的危險;九十年代以來的新現實主義回潮,成功地將飄浮在半空的小說拉回了人間,給文學接上了地氣,但同時又在另外一個極端里把文學埋進了現實的塵埃中難以升騰,尤其是新世紀以來,一些急功近利的偽現實主義的盛行,越發將小說降格為粗糙的民間故事,作為一門獨特藝術的小
說正在急劇地喪失其藝術性和創造性,同時也在悄悄地篡改文學本應面對的命題。這樣說應該不是危言聳聽,只要你身置當下的文學現場,就會發現,創作整體上的
平庸懈怠讓人吃驚。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學的確有很多毛病,也留下了一些後遺症,但它對中國當代文學貢獻,至少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大部分時間里,都足以贏得我們的尊
敬。那個時候的中國文學充分地敞開了自己,作家集體成為「開眼看世界」的人,無數的思潮、經典和大師一撥一撥地進入我們的視野,然後轉化成文學的發膚血
肉,參與到當代文學的建設和成長中來。在反思八十年代文學的熱潮中,很多人批評作家們喪失了自己,生活在國外的大師的陰影里不能自拔,以致「把大師掛在嘴
上」成為詬病先鋒文學的口頭禪。如果哪一位膽敢「言必稱卡夫卡、博爾赫斯」,那必定要成為文學的笑話。
這類口頭禪被當作反思八十年代文學的重要成果成功地保留到現在。但有意思的是,開眼看世界的文學時代的遺產,好像除了這類口頭禪,存下來的東西少得可
憐。你很難想像當初文學激情澎湃、銳意進取的姿態在僅僅十幾年之後就消失得如此迅捷,不曾存在過一樣。當下的文學,尤其新世紀以來,創作越發平庸和失去追
求。在這里有所微辭,並非否定此階段取得的成績,而是就文學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而言,作家們似乎陷入了一種集體無意識,正集體地降低它的品格,失掉了對藝
術精進的探索,忽略了創造乃是文學的最大要義,而潦草地停留在簡單地描摹現實的層次上。在當下,非文學意義上的「現實」再一次得到淺薄的膨脹,以致沉溺於
「現實」、反映「當下」成了作家們投機的借口,以為一「現實」、「當下」就可以走上成就文學的捷徑,並以此為榮。除了「現實」和「現實」帶來的市場,文學
主動丟掉了真正有效的參照和立法標准。這大約是當下平庸的創作現狀的源頭。
在這個背景下談論卡爾維諾的《為什麼讀經典》,不免感慨良多。
當年我們談論卡爾維諾,就像卡爾維諾在書中談論他的狄更斯、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康拉德、海明威等一樣,如同仰望一尊尊的神。區別在於,我們仰望過了
就扔到腦後,卡爾維諾則仰望了一生。仰望不等於取消自己,而是用以汲取、警醒、反思和照亮。對一個創作者來說,文學的立法者就是經典。此外,這本《為什麼
讀經典》也可以糾正某些人長久的一個偏見:卡爾維諾只是一個玩「虛」的作家,與現實無關。
後者當然是個錯覺,評價者大概和當下的作家持有相同的評判標准,以為只有寫苦難、寫鄉土、寫農民進城和工人下崗才是現實。卡爾維諾在對這些經典作品的
解讀中,比如解讀司湯達、狄德羅,比如解讀帕斯捷爾納克,有效地澄清了什麼才是真正文學意義上的「現實」,那就是一切跟「人」的靈魂、內心困境和懷疑、追
問息息相關的東西。所以他在「前言」里說:「我愛卡夫卡,因為他是現實主義者。」而我們的「現實主義」從來都是將卡夫卡排除在外的,因為我們的「現實主
義」是另外一個「主義」,意味著進去了就出不來,像照相機一樣習慣了與生活重合。卡爾維諾還證明,文學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它有無數的方向需要作家們去開拓
和深入。而經典恰恰是通過歷史的積累,呈現出這些可能性:可以有司湯達的「個體道德張力、歷史張力、生命沖動合成單獨一樣東西,即小說的線性張力」;也可
以有「清晰、諷刺和嚴肅」的普希金和「唯實、輕描淡寫、渴望幸福與憂郁」的海明威;以及「表現為他願意的那樣」的史蒂文森、「沒有超出他所去的地方」的契
訶夫、「在深淵中航行而不沉入其中」的康拉德、「我覺得自己是理解他的,事實上卻什麼也沒有理解」的托爾斯泰。等等。卡爾維諾在不同的維度上證明了他們的
差異,進而證明他們作為大師存在的合法性。
⑤ 《為什麼要讀經典 》卡爾維諾讀後感
當年我們談論卡爾維諾,就像卡爾維諾在書中談論他的狄更斯、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康拉德、海明威等一樣,如同仰望一尊尊的神。區別在於,我們仰望過了
就扔到腦後,卡爾維諾則仰望了一生。仰望不等於取消自己,而是用以汲取、警醒、反思和照亮。對一個創作者來說,文學的立法者就是經典。此外,這本《為什麼
讀經典》也可以糾正某些人長久的一個偏見:卡爾維諾只是一個玩「虛」的作家,與現實無關。
後者當然是個錯覺,評價者大概和當下的作家持有相同的評判標准,以為只有寫苦難、寫鄉土、寫農民進城和工人下崗才是現實。卡爾維諾在對這些經典作品的
解讀中,比如解讀司湯達、狄德羅,比如解讀帕斯捷爾納克,有效地澄清了什麼才是真正文學意義上的「現實」,那就是一切跟「人」的靈魂、內心困境和懷疑、追
問息息相關的東西。所以他在「前言」里說:「我愛卡夫卡,因為他是現實主義者。」而我們的「現實主義」從來都是將卡夫卡排除在外的,因為我們的「現實主
義」是另外一個「主義」,意味著進去了就出不來,像照相機一樣習慣了與生活重合。卡爾維諾還證明,文學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它有無數的方向需要作家們去開拓
和深入。而經典恰恰是通過歷史的積累,呈現出這些可能性:可以有司湯達的「個體道德張力、歷史張力、生命沖動合成單獨一樣東西,即小說的線性張力」;也可
以有「清晰、諷刺和嚴肅」的普希金和「唯實、輕描淡寫、渴望幸福與憂郁」的海明威;以及「表現為他願意的那樣」的史蒂文森、「沒有超出他所去的地方」的契
訶夫、「在深淵中航行而不沉入其中」的康拉德、「我覺得自己是理解他的,事實上卻什麼也沒有理解」的托爾斯泰。等等。卡爾維諾在不同的維度上證明了他們的
差異,進而證明他們作為大師存在的合法性。
⑥ 為什麼要讀經典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因為經典是人類文化的精華。古人有雲: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也就是說,你學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個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們讀書,就應該挑最好的讀。最好的書是什麼呢?經典。所謂「經典」,就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著作。而且,它的意義和價值還是永久性的。什麼叫「經」?經就是恆常,叫經常。什麼叫「典」?典就是模範,叫典範。換句話說,經典就是「恆久的模範」。這樣的書不讀,讀什麼?
那麼,為什麼要讀先秦諸子?因為先秦諸子是經典中的經典,精華中的精華,是最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知道,先秦諸子所處的時代──春秋戰國,是我們民族的黃金時代。在人類歷史上,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時代,叫「軸心時代」。「軸心時代」是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命題。他在1949年出版的《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說,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是人類文明的重大突破時期。在這個時期,世界各民族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成為世界各大文明的標志。比方說,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則有孔子、老子等等。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所以雅斯貝爾斯把這個時代稱為「軸心時代」。
軸心時代的思想家許多都是同代人。其中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份比較麻煩,全世界有60種說法。按照中國學者的研究結論,他應該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485年,活了80歲。這樣,釋迦牟尼(約前565-前485)就與孔子(前551-前479)同時,蘇格拉底(前469-前399)則與墨子(約前468-前376)同時,柏拉圖(前427-前347)可能與老子(不詳)同時,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則與孟子(約前372-前289)、莊子(約前369-前286)同時。大家想想,這是不是很有意思?
這樣一些偉大的思想家,為什麼會集中出現在歷史的同一時期(公元前6-3世紀)、地球的同一緯度(北緯30度上下),這是一個謎。它也許只能用馬克思的說法來解釋,即那是「歷史上的人類童年時代」之「發展得最完美的地方」(《〈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更有意思的是,雖然中國、印度、中東和希臘遠隔千山萬水,但這些思想家的思想卻有很多相通之處,那就是對人與人類社會的「理性態度」和「終極關懷」。他們不約而同地在思考,人,究竟要怎樣才能幸福;社會,究竟怎樣才能和諧。正是這些思考,影響了各自民族的文化,而且達數千年之久。這樣的思考,我們怎能不知道,不了解?
或許有人會問:那麼久遠的思想,現在還管用嗎?管用!實際上,這些思想家和先驅者的思想,也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思想家思考的,是一些永遠的問題。比方說,什麼是人生,什麼是幸福,什麼是智慧,什麼是永恆。這些問題,盡管哲學家們做過無數次回答,有過許多的結論,它們卻仍然是問題。為什麼呢?因為第一,這些問題不是關於物的,而是關於人的。只要人是一個問題,它們就永遠成問題。第二,這些問題也不僅僅屬於某某「學」,或者某某「家」。它們屬於全人類,屬於每個人。每個人都會面臨這些問題,也都會思考這些問題,還會有不同的結論。這樣,它們就永遠是問題。
於是,當我們為這些問題所困惑時,我們就會想到那些先哲,想到那些經典,想知道他們是怎樣思考怎樣回答的。這便正是哲學和經典的意義。也就是說,我們今天閱讀經典,閱讀先秦諸子,不過是為了幫助我們自己思考人生,獲得智慧。
⑦ 為什麼讀經典卡爾維諾 mobi
鏈接:https://pan..com/s/1EJ2M5WtvgHFW_f4-1Ck8PA
提取碼:tqr8
《為什麼讀經典》的第一版由埃斯特爾·卡爾維諾編輯,在蒙達多里出版社的「伊塔洛·卡爾維諾的書」叢書中出版。除了給予這本書以書名的那篇文章,這個在作者死後出版的文集包括了三十五篇絕大多數是上世紀七十和八十年代的文章(只有四篇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兩篇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談論了那些在不同程度上並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對卡爾維諾有重要意義,或是激起他的欽佩的作家—從荷馬到格諾。
⑧ 誰有卡爾維諾《為什麼讀經典》(《Why read the classics》)的英文版~
這個時候讀這個
⑨ 《為什麼讀經典》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為什麼讀經典》([意] 伊塔洛·卡爾維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為什麼讀經典
作者:[意] 伊塔洛·卡爾維諾
譯者:黃燦然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4
頁數:320
內容簡介:
在大陸,王小波、蘇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實粉絲
在台灣,朱天文,唐諾是卡爾維諾不余遺力的傳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說他一直在准備談卡爾維諾,可是一直沒准備好
權威版本,全面修訂2006年單行本譯本,並增補卡爾維諾各作品自序、後記、注釋等重要資料
知名設計師全新裝幀,精裝雙封設計,書脊燙金,封面採用原創線條圖,賦予每部作品文學個性
本書36篇文章,論及31位經典作家及其作品,是進入經典世界最好的入門書。在這里,卡爾維諾向我們開放他不拘一格、兼容並蓄的秘密書架,娓娓道來他的理想藏書。憑著熱枕和智慧,卡爾維諾讓文學作品在讀者面前呈現千姿百態的魅力。沒有學院術語和新聞報道的油嘴滑舌,博學而非炫學,充滿了對文學真正的熱情。正因為此,這本書打動了世界上成千上萬的讀者,無論他們是首次閱讀,還是以一種新的方式重讀。
作者簡介:
義大利當代最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家。於198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提名,卻因於當年猝然去世而與該獎失之交臂。但其人其作早已在義大利文學界乃至世界文學界產生巨大影響。
卡爾維諾從事文學創作40年,一直嘗試著用各種手法表現當代人的生活和心靈。他的作品融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於一身,以豐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構造超乎想像的、富有濃厚童話意味的故事,深為當代作家推崇,並給他們帶來深刻影響。《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命運交叉的城堡》、《帕洛馬爾》等達到驚人的藝術高度和思想深度。《義大利童話》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義大利民間口頭故事的原貌,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兼具,是再現義大利「民族記憶」之深厚積淀的不可多得的作品。《美國講稿》是卡爾維諾對自己近40年小說創作實踐的豐富經驗進行的系統回顧和理論上的總結與闡發。他的作品以特有的方式反映了時代,更超越了時代。
⑩ 為什麼讀經典伊塔洛·卡爾維諾.pdf
作者伊塔洛·卡爾維諾,我之前就從不知道過這個人,從書中扉頁上看到卡爾維諾關於自己生平的說法:「我仍然屬於和克羅齊一樣的人,認為一個作者,只有作品有價值,因此我不提供傳記資料。我會告訴你你想知道的東西,但我從不會告訴你真實。」就可以了解卡爾維諾之為人了。
經典著作我有讀過一點點的,但經典之於我似乎沒有任何的影響,也不記得當年閱讀時有何感觸、收獲。現在就連那些經典作品的作者是誰、內容是什麼都已忘到九宵雲外去了。或許當時閱讀自認為懂了,其實什麼都不懂的,不然何致以經典作品在自己內心盪然無存了。剩下的只有再遇見想起的書名,讓我想起:哦,這本書我曾經看過的。在現在網路盛行的讀圖時代,那有閑情和時間去讀經典了,厚厚的一本書更是讓我望而生畏。
這本《為什麼讀經典》正如書名一般我仍不明白為什麼讀經典,是我們需要它豐富我們的學識,還是它需要我們延續它的生命。其實,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是「經典帶著以往閱讀痕跡傳承給我們,並且帶著它們本身留給文化,或者更明白地說,語言和習俗的痕跡」(經典的定義)。我們閱讀經典並不是做為人前炫耀的資本,也不需要經典作品當即能給予我們什麼價值收獲。然我們今後所做之事當是益於過去多年的積累,如當年閱讀過的《論語》,絕大多數文字當時是不解其意的,然而那些經典文字的沖擊力仍然尤存於心。以後的人生遇到什麼事情,都會有一個反思的依據,真正碰到有人惡意對待你時,你會猛然明白孔子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多麼好的一句話,是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一種為人行為的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