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佛教經典哪些
擴展閱讀
經典為什麼對我們很重要 2024-10-23 04:31:15
如何與同學老師有效溝通 2024-10-23 04:31:14

佛教經典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2-25 17:34:59

㈠ 佛教經典有什麼

釋迦世尊住世之時,說法四十九年,皆隨眾生根機,方便立說,初無所謂宗派。大法東來,我國後世學者,見佛法如汪洋大海,為便利修習計,各擇一條道路,以求專精。於是乃有各種宗派之形成。宗派的命名,有取法,有取人,有取地,各不相同。隨著大量經論的傳來,印度佛教各部派思想與我國民族文化相接觸,經過長時期的吸收和消化,獲得了創造性的發展。公元六世紀末至九世紀中葉的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極盛時期,在這時期,思想理論有著新的發展,各個宗派先後興起,呈現百花爭艷的景象。 過去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現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凈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台、賢、禪、凈、律、密八大宗派。 三論宗(法性宗):三論宗是由鳩摩羅什傳譯龍樹、提婆中觀學,譯出《中論》、《百論》、《十二門論》,而奠定三論宗的理論基礎。主要思想是透過「破邪顯正」、「真俗二諦」、「八不中道」、「涅盤世間」的道理,闡釋《般若經》「諸法空性」之義。其傳承法統為龍樹-提婆須利耶蘇摩-羅什-僧肇-曇濟-僧朗-僧詮-法朗-吉藏。羅什之後,因北魏太武帝滅佛,宗風不振,經僧朗的復興,至唐朝吉藏,完成三論的註疏,又著作《三論玄義》,集三論思想的大成,因此被譽為三論宗的開祖。該宗至唐中葉後,因天台、唯識、禪宗的盛行而趨衰退。 法相宗(唯識宗、瑜伽宗):唯識宗乃通過分析「法相」而得出「萬法唯識」的結論,因之得名。唯識宗亦稱「法相宗」。根本經典有《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六經十一論。其學說承繼無著、世親印度瑜伽行派的理論,主要教義有唯識說、三性說和五種姓說等。本宗由玄奘大師自印度傳譯一系列瑜伽唯識的經論而奠定基礎,實際創宗者為其弟子窺基,二傳弟子慧沼,盛極一時。該宗以義理繁瑣,晚唐後逐漸式微,直至清末民國間,因唯識富科學探討的意義,研究者增多,如楊仁山、太虛大師、歐陽竟無等。 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成立的佛教宗派。奉《法華經》為根本經典,智者大師依據此經「會三乘歸一大乘」的思想開展出「五時八教」的教相判釋,建立天台宗的思想體系。本宗教學組織主要分為教、觀二門。教相門為一念三千、性具善惡;觀心門有一心三觀、三諦圓融等。本宗法統傳承,初祖上推至龍樹菩薩,其次為慧文-慧思-智顗-灌頂-智威-慧威-玄朗-湛然等祖師。隋朝四祖智顗(五三八-五九七)以慧文、慧思的禪觀思想為基礎,進一步依據《法華經》撰述《法華文句》、《法華玄義》及《摩訶止觀》,開創出具中國特色的教義及教判理論,乃天台宗實際創立祖師。入唐後,唯識、華嚴創立並大興,天台相形失色,直至中唐,九祖湛然提倡「無情有性」之說,使天台宗風大振,後世稱其為天台中興之祖。唐武宗會昌法難及五代戰亂後,宗門式微,至北宋有四明知禮、慈雲遵式的弘揚復興,近世則有諦閑、倓虛及慧岳等諸師的弘揚。 賢首宗(華嚴宗):此宗以《華嚴經》為依據,顯示法界緣起,十玄六相的妙義,表現事事無礙相融相即的旨趣。唐初杜順和尚經立觀,為此宗的初祖,智儼,法藏相繼之,法藏世稱賢首大師,為此宗之集大成者,故此宗又有賢首宗之稱。唐武宗及後周世宗二度法難,宗風衰微。近世研究者頗多。 禪宗:禪宗的「禪」,即梵語「禪那」的簡稱,原義是心念的專一。禪宗即因主張以禪為生活中的修持而聞名。本宗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著稱,此思想乃根源於佛陀在靈鷲山拈花示眾,迦葉破顏微笑的典故,成就了「以心傳心」的美談,此後歷代祖師「以心傳心」次第傳承。南朝時,菩提達摩攜付法衣缽東來,被奉為中國禪宗初祖。再傳慧可,三傳僧璨,至唐朝四祖道信,融和達摩所傳《楞伽經》禪法與《般若經》離言絕相之教,進一步開展出「隨心自在」的禪修生活,成為中國禪宗的基本風格。五祖弘忍發展道信倡導的修行與農耕結合,強調於日常生活中持守真心,成為自然的農禪生活。中國禪宗即在道信及弘忍師徒的弘傳下正式形成。其後分為神秀、惠能二派,北宗神秀主漸悟說,南宗惠能主頓悟說。南宗因神會的力爭,乃逐漸取代了北宗地位,於中唐後獨盛。六祖惠能的弟子有荷澤神會、青原行思、南嶽懷讓三系,後二系更開演為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五派而成五家七宗,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禪宗重視心性的特殊教法,雖歷經唐末至明清各代的戰亂,仍能屹立不搖。今日國內外許多道場皆為禪宗叢林,其影響之深遠可知。 凈土宗:凈土宗以專念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得名。根本經論為《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和《往生論》等三經一論。主要思想可歸納為信、願、行三資糧--由信發願,由願起行。行則包括四種念佛、十六種佛觀、發三種心、修五念門等種種法門,其中尤以念佛法門,仗佛願力接引往生,三根普被,而稱為易行道。本宗的弘揚以東晉慧遠於廬山結社念佛為開端,乃中國凈土的主流,後有北魏曇鸞的弘揚,至唐代道綽、善導承其旨。開元初年,慧日倡禪凈雙修、戒凈並弘的「不舍萬行」,承遠、法照、飛錫繼其說。因此,凈土宗在唐代可分為慧遠、善導、慧日三系。唯該宗並無祖徒相傳承的直接法系,直到宋朝石芝宗曉法師,將歷代弘揚凈土法門有重大貢獻者,如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和省常等諸位大師列為凈宗七祖,明代又舉袾宏、智旭,清代舉行策、省庵、徹悟及民國印光共成十三祖。凈土法門不僅禪師力倡兼修,亦為天台、律家所重,又因簡單易行,徹上遍下,無所不宜,故流傳廣遠,歷代不衰,至今仍弘傳興盛。 律宗:律宗以研習及持守戒律得名。東晉時陸續傳入《十誦律》、《四分律》、《摩訶僧只律》、《五分律》等律典。北魏法聰弘《四分律》,慧光承之,繼而唐朝道宣更以大乘教義闡揚《四分律》,撰著律學五大部,創南山律宗。另與道宣同一時代的,尚有法礪所創相部宗,懷素所開東塔宗,合稱為「律部三宗」。後唯存南山宗獨秀,後代所稱的律宗即指此宗。南山律宗將戒律分為止持戒及作持戒;教理有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判一代時教為化教及制教。唐末五代,律宗與諸宗衰落,直至宋代,因有允堪、元照律師的弘傳,加上天台宗師多兼弘戒學,律宗乃應運中興。明末清初古心律師及其法嗣三昧律師在寶華山主持戒席達百餘壇,寶華戒壇名震一時。近世因有弘一、慈舟律師的弘揚,律宗乃存續不衰。弘一律師,深研律學,且力行之。著有《四分律戒相表記》、《南山律在家備覽》等書。 密宗:亦名真言宗,密宗因自稱受法身大日如來真實言教(密咒)的傳授,且須經灌頂等入教儀式和秘密傳授方可傳習,故稱密宗或密教。該宗以《大日經》、《金剛頂經》為根本經典,主要教義為胎藏界、金剛界兩部曼荼羅所代表大日如來智德顯現的宇宙萬有之說;另以一切萬法的六大本體,四曼相大,三密用大,闡明本自具足如來德性,當身即是大日覺位,修習手結契印,口誦真言,心觀大日如來的三密加持,則能達到「即身成佛」,頓證當體大日佛位。密教思想早在三國時期傳入,至玄宗開元年間,印僧善無畏、金剛智、不空陸續來華,譯出弘傳《大日經》、《金剛頂經》後,始形成宗派。該宗傳承法系為龍樹-龍智-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一行-惠果。密宗因理論教義與修持方法與中國傳統文化習俗頗有差異,因此民間不甚流行,唯在元、明、清之際仍受朝廷護持,今日中國西藏地區乃密教盛行區或。另外,歐美及台灣密宗的弘揚也有日漸興盛趨勢。 另外在早期還有俱舍宗與成實宗,很多書上有十宗說,這二宗的情況是這樣的: 俱舍宗:本於世親菩薩的《俱舍論》。發揚諸法的有諦。《俱舍論》為《阿毗達摩俱舍論》之略稱。阿毗譯對,達摩譯法,俱舍譯藏。合稱對法藏論。對有二義,一對向涅盤,二對觀四諦。法亦有二義,一為勝義法,即涅盤,二為法相法,即四諦。所謂對法者,即以無漏真智,觀四諦之理,而得涅盤之樂,這是本論的目的。陳時真諦三藏譯此論,並作疏釋之,佚而不傳。唐代玄奘大師重譯此論三十卷,門人普光作記,法寶作疏,大為闡揚,隨立此宗,然今則乏人問津矣! 成實宗:以訶黎跋摩法師的《成實論》為依據,發揮人法二空之理。姚秦時,鳩摩羅什大師譯此論,遂傳入中國,此宗發宇宙萬有,分為世界門及第一義門。世界門認諸法為有,人我非無,不知一切諸法,皆從因緣而生,離因緣則滅,雖有亦假,似有實無。進而入第一義門,則說人空法空,五蘊假和合中,實無常實無人我,曰人空觀。五蘊諸法,但有假名,並無實體,曰法空觀。二空深理,至此宗乃顯然揭出。此宗於鳩摩羅什大師之後,僧睿,僧導,僧柔,法雲等代相遞傳,至唐漸衰。 以上各宗,有大小乘之分者,俱舍成實二宗,屬於小乘,其餘八宗,屬於大乘,有密教顯教之分者,密宗屬於密教,其餘九宗,屬於顯教,有難行道與易行道分者,凈土宗屬於易行道,其餘九宗屬於難行道,這是自來判釋佛教各宗的大要。在今天國人以修學凈土宗、禪宗、密宗為主,其中尤以凈土宗為盛。

㈡ 佛教經典有哪些

佛教經典基礎的有大悲咒、楞嚴咒、金剛經、心經、消災吉祥神咒、准提神咒等。

  • 末法時期,想修行就是先從戒律開始

    先別研究別的,先學戒,把五戒做好了,抓住這個。先持戒,把戒律持好了,上早晚課。等到有了一定基礎以後,自己有智慧了,再選擇法門,這時你已經知道修行應該怎麼走了。不然剛開始就匆忙的進入一個法門,修一修自己又覺得不太合適,不太合適但又修了這么長時間,有時候沒法退出來。得選擇好了,得一桿子到底。

    末法時期你把戒抓住了,就什麼都抓住了,戒抓不住什麼也抓不住。所以說末法時期修行最難的一點,就是在於能不能守住戒律。能守住戒律,那就什麼問題都不怕了!我們修行就要抓住這個關鍵地方,抓住要害,抓住基礎。

    有的說我歲數已經大了,我是不是該從念佛開始?不管歲數有多大,都得從持戒開始。為什麼要從持戒開始?因為我們成佛不是今生就成佛,我們要經過多少劫才能成佛的,是吧?我們今天既然學佛,一定要打好基礎,我們要給來生打好基礎,這個很主要。人老了,不等於就是說,我們學佛就沒有機會了,來生就不能學佛了。所以說,我們不管是年老還是年輕,都應該從基礎開始。

  • 選擇適當的書

    特別學《金剛經》,這個很主要,因為開悟的《金剛經》。《金剛經》學完了以後,你才可以學密,學凈土,否則的話,就墮落相里去了,這也是很可怕

    有的先從《地藏經》學,問題是《地藏經》雖然講了孝道,但是由於我們的知見、理解,我們的習性,有的不正確,就會變成了一種像大仙兒似的,這也不合適。最後,自己弄得神經兮兮,這也不好。所以說應該先從《金剛經》學起。有了《金剛經》的基礎,我們再學其他法門就會很快了。現在有的人,被社會上一些大仙兒(巫醫神漢),說眾生、又是那個鬼、那個神來了,再就是空間等等。特別是有些大仙兒利用了《地藏經》,講了一些事情。佛雖講了一切因緣,也講了六道眾生,十法界的眾生,但是都講了一個諸法空相。因為我們不明白,為什麼講了十法界,講了眾生的業力所產生的十法界?我們應該知道,十法界也是諸法空相。是通過十法界,讓我們知道了因果不昧,我們應該收斂我們的貪嗔痴,不要造業。同時在這里,我們要知道這些都是幻境。所以在這兩個方面必須做好。

㈢ 佛教的主要經典有哪些啊

你可以找找【大藏經(乾隆大藏經和永樂大藏經)】看看裡面的佛教經典目錄,就知道了

佛教沒有主要經典,只有被人廣泛研究的經典,,但那些經典可能屬於不同層次,說的不同東西,裡面不一定有佛要重點講的東西

佛教的重要部分,或者說中心知識,在大乘經典里都有描述,,,大藏經的前五十冊都是大乘經典(乾隆大藏經大概140冊左右),我不知道具體多少經典,,只能大概告訴你,1冊經文絕對比2部大辭海的內容多

楞嚴經和地藏經算是現在流布較廣的經典里更重要一些的經典
金剛經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577卷的內容,如果有機會希望LZ能閱讀聽聞《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希望LZ盡量少看僧人的著作,而是直接看佛經,,更加有益各位同修精進
隨喜LZ閱讀金剛經功德,增福增慧

㈣ 佛教的經典是什麼

佛經經典只有四阿含可以當作真實佛陀之說,雖然裡面也有後世的添改,但相比後期和現在流行的大部分經典是後人借佛之口私自杜撰和添加!

㈤ 佛家經典有哪些

無量壽經 是必須看的
凈土三經之一。此經說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滿成佛,國土庄嚴,攝受十方念佛眾生往生彼國等事。此經前後有十二譯,存五譯、失七譯,會集、節略本四本。 [1] 經中介紹了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接引眾生的大願、極樂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穢不堪等內容。
《無量壽經》出自《乾隆大藏經·大乘寶積部》

㈥ 請問佛教的三大經典是什麼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 相關資料20條(全部:佛教 三大經典) 凈空法師:對佛教不認識,信心生不起來 凈空法師:佛教教育的目的 宣化上人:為什麼現今多數佛教徒反而更愛錢? 凈空法師:佛教教育跟藝術融合在一起 佛教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的探討 末學業余時間製作的關於佛教的Android電子書,持續更 佛教法器簡介 論佛教徒的修養 學誠法師:期冀兩岸佛教為社會釋放正能量 凈空法師:釋迦牟尼佛教學的四個階段 佛教中的坐禪確實可以養生增智 曾志偉20年佛緣,欲拍佛教電影《弘一傳》 《紅樓夢》里的佛教文化 佛教的起源、目的及修行方法 凈空法師:現在一剃頭就受比丘戒,佛教的衰,就衰在此地 凈空法師:其他宗教照樣可以學習佛教 佛教小故事:自了漢 佛教小故事:隱居地方 佛教小故事:慧可安心

㈦ 佛教的主要經典包括哪些

佛教的經典卷帙浩繁,主要有《阿含經》、《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涅槃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以及密宗《金剛頂經》、《大日經》等。《大藏經》是匯集佛教經典成為全書的總稱,也稱一切經,又略稱藏經,其內容由經、律、論三部分組成。摘自《民族宗教百題問答》

㈧ 佛教經典中有哪些著名的

佛教經典:
阿含部
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 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佛說齋經 佛說法滅盡經
佛說戒香經 玉耶女經 佛說九橫經 佛遺教經
增壹阿含經

方等部
佛說阿彌陀經 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八部佛名經
後出阿彌陀佛偈經 銀色女經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佛說八陽神咒經
佛說八吉祥神咒經 八吉祥經 八佛名號經 佛說十吉祥經
過去庄嚴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維摩詰所說經
佛說八大菩薩經 六菩薩亦當誦持經 長者法志妻經 佛說大方等修多羅王經
佛說轉有經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盂蘭盆經 浴佛功德經
造塔功德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 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佛說大乘稻桿經

般若部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摩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法華部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薩曇分陀利經 佛說法華三昧經 無量義經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普賢十大行願

涅盤部
佛說濟諸方等學經 大乘方廣總持經
密教部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麽耶經 佛說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 葯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文殊問經字母品第十四 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勝幡瓔珞陀羅尼經 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

經集部
佛說譬喻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七夢經 犍陀國王經
佛說沙曷比丘功德經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佛說進學經
阿 世王問五逆經 佛說出家緣經 佛說末羅王經 佛說摩達國王經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佛說越難經 佛說呵雕阿那 經 佛說耶只經
佛說摩鄧女經 五母子經 佛說龍施女經 佛說老女人經
佛說無常經(附:臨終方訣) 採花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佛為阿支羅迦葉自化作苦經 嗟{革蔑}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
布施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慢法經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佛說孛經抄 佛說婦人遇辜經 長爪梵志請問經 無垢優婆夷問經
隨念三寶經

雜部
佛說八大人覺經 四十二章經

律部
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 佛說十善業道經 佛說戒消災經 佛說菩薩內戒經

其他部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贊僧功德經

㈨ 佛家都有什麼經典啊

明代撰著的佛教史籍,現存的有玄極《續傳燈錄》三十六卷、文琇《增集續傳燈錄》六卷、加惺《大明高僧傳》八卷、明河《補續高僧傳》二十六卷、幻輪《釋氏稽古略續集》三卷、元賢《繼燈錄》七卷、《建州弘釋錄》二卷、傳燈《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如巹《禪宗正脈》十卷、凈柱《五燈會元續略》八卷、通容《五燈嚴統》二十五卷、通問《續燈存稿》十二卷、朱時恩《佛祖輩綱目》四十一卷及《居士分燈錄》二卷、黎眉《教外別傳》十六卷、郭凝之、圓信合編《先覺宗乘》(輯錄居士入道機緣語要)五卷、《優婆夷志》一卷、心泰《佛法金湯編》十卷、屠隆《佛法金湯錄》三卷、夏樹芳《名公法喜志》四卷等。其他禪僧語錄,為《嘉興藏》及日本輯《續藏》所收的約有百餘種。

明代的刻藏事業,前後共有五次。即洪武年間(1368—1398)初刻於南京的《南藏》,永樂年間(1403—1424)再刻於南京的《南藏》和刻於北京的《北藏》,在這以後有刻於杭州的《武林藏》,乃至萬曆年間(1573—1619)開雕而完成於清初的《嘉興藏》。前三藏是官板大藏,後者是私刻大藏。

《武林藏》是中國最初刻成的方冊大藏經,開刻年代不明。《嘉興藏》是真可及其弟子密藏計劃,幻予繼之主持,經德清、袁了凡、陸光祖、馮夢禎等支援刻成的《方冊大藏經》。初開刻於山西五台山,後褹E至浙江徑出,而由嘉興楞嚴寺發行。故依刻經處所稱為《徑山藏》,依發行地稱為《嘉興藏》。

此外,明代還有藏文藏經(甘珠爾)的刊行,在永樂和萬曆時代,前後曾翻刻過兩次。此甘珠爾原系十四世紀之初由嘉漾比丘刻成,藏於藏地奈塘寺,世稱奈塘版。永樂八年(1410),成祖遣使藏地訪求經典,即取其經藏全部翻刻,又翻刻其丹珠爾(論藏)部分要典《般若》、《中道》、《律論》、對論、二種《比量論》六論隨經藏發行,稱為永樂版。這是明代初刻的「蕃本」大藏經(見永樂八年「藏經贊」)。其後萬曆三十三年(1605),又翻刻永樂版蕃本,以黑字印行,稱為萬曆版(呂澄 《西藏佛學原論》,深浦正文《佛教聖典概論》第十章)。

明代建國以後,為實行和平外交政策,於洪武三年(1370)命僧慧曇出使國外,開了以僧為使的創舉。慧曇率領使節團一行二十餘人,訪問西域各國,於洪武四年(1371)秋到達僧伽羅國(今斯里蘭卡)。他以高齡勞瘁,到僧伽羅後不久即患病,自知不能復命,預向僧伽羅王留下遺表而寂(宋濂《覺原禪師遺衣塔銘》)。洪武十年(1377),宗泐又繼慧曇遺志,奉命率領佛徒三十人,再使西域。往返六年,至洪武十五年(1382)歸國,從印度取回《庄嚴寶王》、《文殊》(真實名義)等經。

其次是對日外交。當時日本為南北朝時代(1336—1396),南朝太宰府懷良親王曾遣日僧祖來來中國致書通好,洪武四年(1371)十月至京。太祖即命禪僧祖闡、天台講僧克勤等送祖來還國(《明史日本傳》)。迨達九州時,懷良親王已出奔,新任地方官懷疑祖來乞師中國,把祖闡等拘留在九州太宰府。後經京都王朝得悉其事,派輿馬來迎。足利義滿欲請祖闡主持天龍寺,克勤未允,只為日本僧俗演說佛法而已。洪武七年(1374)五月,祖闡、克勤等回至南京,太祖以他們不辱使命,給以嘉獎,並令克勤蓄發拜官(宋濂《送無逸勤公出使還鄉省親序》)。建文三年(1401)日本足利幕府也遣僧祖阿等來明。建文四年(1402)祖阿歸國時,惠帝亦遣僧道彝(天倫)、一庵(一如)赴日還聘。次年(1403)二月,明使歸國時,足利義滿又遣僧堅中圭密為正使來明。時惠帝出奔,成祖即位,日使適到稱賀,逐遣趙居任、張洪及僧道成等,送日使者還國並贈書通好(《釋氏稽古略續集》卷二)。

明代中國和尼泊爾的外交往來,也以僧人為使節。洪武十七年(1384),太祖命僧智光與其徒惠辯等齎璽書彩幣出使尼八刺國(今尼泊爾),其王馬達納羅摩遣使隨智光入京,送金塔、佛經及名馬方物,於洪武二十年(1387)到達南京。太祖報以銀印、玉圖書及幢幡彩幣等。智光在尼泊爾時,曾從麻訶菩提上師受傳金剛曼陀羅四十二會,歸國後譯有《八支了義真實名經》、《仁王護國經》、《大白傘蓋經》等(《明史》卷三百三十一《西域列傳》)。

㈩ 佛教經典有哪些

佛有四萬八千法門。。

只要發心,部部都是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