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孟子十大經典名句哪些可作為校訓
擴展閱讀
哪些歌詞很特別 2024-09-23 12:05:22
什麼是絕對教育公平 2024-09-23 11:50:42

孟子十大經典名句哪些可作為校訓

發布時間: 2022-04-01 08:59:03

⑴ 《孟子》中經典名句

1、盡信書,不如無書

2、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7、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也

8、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聖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10、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取義者也

1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14、以五十步笑百步

1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16、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19、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20、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6、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7、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2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30、養心莫善於寡慾

1)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 其進銳者,其退速。

3)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4)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5) 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6)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7)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0)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⑵ 孟子中經典名句

孟子中經典名言名句

1、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 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2、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3、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4、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5、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6、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7、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8、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

9、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10、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開端;羞惡的心,是義的開端;恭敬的心,是禮的開端;辨別是非的心,是智的開端。

《孟子》中經典名言名句
1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

1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13、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14、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者無敵。

1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1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7、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18、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20、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⑶ 孟子的名言有哪些

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孟子曰:於我心有戚戚焉。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曰:當今之世,舍我其誰。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不以規距,無以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賓士天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眾也。

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

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雲:『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台曰靈台,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養,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於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鍾。』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鍾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曰:「

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王說曰:「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詩雲:『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曰:「否。吾不為是也。」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曰:「若是其甚與?」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曰:「可得聞與?」曰:「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曰:「楚人勝。」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名言

以五十步笑百步

永言思,思孝惟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長幼有序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矣!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情至之語,自能感人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人皆可以為堯舜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

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後發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彼一時,此一時也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盡信書,不如無書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人不可以無恥

仁人無敵於天下

仁者榮,不仁者辱

仁者無敵於天下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為政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制天命而用之。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⑷ 孟子的名句有哪些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你愛護別人但人家不親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愛夠不夠;你管理人民卻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夠不夠;待人以禮對方不報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夠不夠。任何行為如果沒有取得效果,都要反過來檢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會歸順你了。」

孟子曰:「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人們有句口頭常言,都這樣說『天下國家』。天下的根本在於國家,國家的根本在於家,家的根本在於個人。」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一個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一個家有了自己毀壞的因素,別人才能毀壞它;一個國家自己有了被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有預料不到的贊揚,也有過份苛刻的詆毀。」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一個人把什麼話都輕易地說出口,那便(要出現很多錯處,對他就)不足責備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一個人(妨礙自己進步)的壞毛病,就在於他自滿到老是喜歡當別人的老師。」

孟子曰:「仲尼不為已甚者。」(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孔子是一個不會做過火的事的人。」

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戎沐浴,則可以祀上帝。」(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骯臟,別人走過她身邊時也會掩著鼻子;雖然是個面貌醜陋的人,如果他齋戎沐浴,也一樣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世上人常說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懶惰,(不事生產)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飲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貪戀錢財,偏袒妻子兒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縱耳目的慾望,使父母受到恥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孟子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同情別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恥的心,人人都有;對別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於仁,羞惡心屬於義,恭敬心屬於禮,是非心屬於智。這仁義禮智,不是外人強加給我的,是我本來就有的,不過是沒有去思考追求罷了。」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仁是人的心,義是人的路。放棄正路不去走,喪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丟了雞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丟了卻不知去找,治學問的道理沒有別的,就是把喪失了的良心找回來就行了。」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至於身,而不知所以養之者,豈愛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僅僅一兩把粗的桐樹梓樹,人們要想叫它生長起來,都知道怎樣去培養它。至於對自己,卻不知道怎樣去培養,難道愛自己還不如愛桐樹梓樹嗎?真是太不動腦子了。」

孟子曰:「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大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身體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處也有小處。不要因保養小的部位而影響大的部位,不要因為保護次要的部分而影響了重要的部分。只保養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養其身體中大部位的人則是高尚的君子」

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不知道羞恥的那種羞恥,是真正的羞恥了。」

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

孟子曰:「然。」(告子下)

[譯文] 曹交問道:「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這樣的好人,有這話嗎?」
孟子說:「然。」

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羞恥之心對於人關系重大,干詭詐投機事情的人是沒有地方用得著羞恥之心的。如果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那又怎樣能趕上別人呢?」

孟子曰:「飢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飲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飢餓的人吃什麼都美,乾渴的人喝什麼都甜,這是由於沒有嘗到飲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為飢餓與乾渴損害了他的味覺。難道只有嘴舌和肚子有飢餓乾渴的損害嗎?人心也都有類似的損害。如果人能夠不使飢餓乾渴造成的那種損害,成為人心的損害,那就不會把比不上別人作為憂慮了。」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盡心下)

[譯文] (孟子說:)「語言淺近而意義深遠的話,這屬於善言;運用簡單但影響廣泛的方法,這屬於善道。君子的語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著很深的道義;君子的操守,以修養本身入手進而達到使天下太平。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於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種而來耕別人的田——對別人要求十分嚴格,可自己承擔的卻很少。」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盡心下)

[譯文] (孟子說:)「修養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慾望。一個人如果慾望不多,他的善性雖然有點喪失,但不會多;一個人如果慾望很多,他的善性雖然有所保存,但是極少了。」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仁者無敵。

君子之於禽獸,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持其志,勿暴其氣。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聖也。

治則進,亂則退。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彼一時,此一時也。

如欲賓士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

民事不可緩。

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無事而食,不可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人不可以無恥。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天,俯不怍於,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春秋無義戰。

盡信書,不如無書。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取義者也。

⑸ 《孟子》中經典名言名句

【孟子名言】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作,早除穢草。
(12)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譯文】每家給他五畝土地的住宅,四圍種植著桑樹,那麼,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有絲棉襖穿了。雞狗與豬這類家畜,都有力量去飼養繁殖,那麼,七十歲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給他一百畝土地,並且不去妨礙他的生產,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飽飽的了。辦好各級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大道理來開導他們,那麼,須發花白的老人便會有人代勞,不致頭頂著、背負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譯文】搞好耕種,減輕稅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譯文】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譯文】諸侯卿相如果實行仁政,就會有榮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會遭受屈辱。
(18)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譯文】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沒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19)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 【譯文】為爭奪土地而戰,殺死的人遍野;為爭奪城池而戰,殺死的人滿城,這就是帶領土地來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贖出他們的罪過。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譯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馬,臣下就會把君主當成路上遇見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會把君主看作仇敵。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所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歡吃的;如果兩者不能都吃的話,我便丟掉魚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兩者不能並有,我便舍棄生命而取義。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我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晚輩,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晚輩。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譯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幫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幫助。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都反對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都歸順他。
(2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文】天時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譯文】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2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譯文】破壞仁愛的人叫做「賊」,破壞道義的人叫做「殘」。這樣的人,我們就叫作他「獨夫」。我只聽說周武王誅殺了獨夫殷紂,沒有聽說過他是以臣弒君的。
(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譯文】使有德行的人居於相當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職務。
(28)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譯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傑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文】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
(30)民事不可緩也。 【譯文】關心人民是最緊迫的任務。
(31)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shu^ gu)不入洿(wu)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譯文】不要在農民耕種和收獲的大忙季節徵兵和征徭役,妨礙生產,那麼生產的糧食便吃不盡了。不要用細密的漁網到大池中捕魚,那麼魚類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適的時間到山林砍伐樹木,木材也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這樣便會使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
(3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譯文】現在你的廚房裡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馬欄里有健壯的駿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飢色,野外躺著餓死的屍體,這等於是在上位的人率領著禽獸來吃人。
(33)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譯文】桀和紂的喪失天下,是由於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們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於失去了民心。獲得天下有方法:獲得了百姓的支持,便獲得天下了;獲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獲得了民心,便獲得百姓的支持了;獲得民心有方法:他們所希望的,替他們聚積起來;他們所厭惡的,不要加在他們頭上,如此罷了。
(34)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 【譯文】賢明的君主在規定百姓的產業時,一定要使他們上可以養父母,下可以養妻子兒女,好年成能豐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餓死。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譯文】一切為著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這樣去統一天下,沒有人能夠阻擋。
(36)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譯文】諸侯的寶貝有三樣: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種以珍珠美玉為寶貝的人,禍害一定會到他身上來。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譯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們降生了君主,也替他們降生了師傅,這些君主和師傅的惟一責任,是幫助上帝來愛護人民。
(38)人皆可以為堯舜。 【譯文】人人都可以當堯舜這樣的好人。
(39)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譯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40)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譯文】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譯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責怪人。
(4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富貴不能亂了我的心,貧賤不能改變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節,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譯文】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44)養心莫善於寡慾。 【譯文】修養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慾望。
(45)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譯文】向諸侯進言,就得輕視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裡。
(46)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天將要把重要的任務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惱他的心意,勞動他的筋骨,飢餓他的腸胃,窮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為總是不如意,這樣便可以震動他的心意,堅韌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4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譯文】對別人恭敬的人不會侮辱別人,自己節儉的人不會搶奪別人。
(48)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譯文】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49)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譯文】交朋友時,不依仗自己年紀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
(50)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譯文】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塗卻硬要叫人明白。
(51)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譯文】豐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現懶惰;災荒年成,年輕人多表現強暴,並不是天生的資質有所不同,是由於環境把他們的心變壞了的結果。
(52)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譯文】做一件事情好像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的話,仍然是一個廢井。
(5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譯文】君子有三種樂處,但是以德服天下並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沒災患,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秀人才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
(54)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譯文】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麼能趕上別人呢? (5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文】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譯文】解說詩的人,不要拘於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於詞句而誤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對了。
(57)盡信《書》,不如無《書》。 【譯文】完全相信《書》,那還不如沒有《書》。

⑹ “孟子”的名言有哪些

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⑺ 孟子中的經典名句有哪些

1、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節》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節》

3、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第七節》

4、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節》

5、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六節》

6、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節》

7、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三節》

8、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

9、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____《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三十二節》

1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____《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節》

11、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____《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

12、我善養吾浩然之氣。____《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第二節》

13、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____《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一節》

1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____《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十三節》

15、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____《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三節》

16、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____《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節》

17、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____《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節》

18、順天者存,逆天者亡。____《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七節》

19、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____《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八節》

20、人之患在好為人師。____《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三節》

2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____《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節》

2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____《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一節》

23、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____《孟子·萬章章句下·第三節》

24、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____《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六節》

25、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____《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一節》

26、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____《孟子·離婁章句下·第十四節》

27、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____《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五節》

28、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____《孟子·萬章章句上·第四節》

29、盡信書,則不如無書。____《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三節》

30、賢者在位,能者在職。____《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第四節》

31、人皆可以為堯舜。____《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節》

⑻ 孟子經典名言名句

1、盡信書,不如無書

2、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7、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也

8、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聖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10、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取義者也

1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14、以五十步笑百步

1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16、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19、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20、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6、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7、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2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30、養心莫善於寡慾

⑼ 孟子十大名言

孟子的名言名句匯總如下

1、盡信書,不如無書

2、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7、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也

8、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聖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10、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取義者也

1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14、以五十步笑百步

1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16、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19、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20、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6、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7、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2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30、養心莫善於寡慾

⑽ 孟子的經典名言有哪些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2、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進銳者,其退速。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12、仁者無敵。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18、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9、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孟子曰:水性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2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8、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3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32、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