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更好的了解和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⑵ 如何閱讀傳統文化經典 人民日報
關於傳統文化及經典,我們應該如何傳承與發揚?作為學者這樣一個獨特的社會角色,他們在學術研究之餘,是否也承擔著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當學者向大眾做一些傳統文化普及工作的時候,應該如何把握好通俗與媚俗之間的界限?本報記者采訪了幾位著名學者:
張豈之 著名中國思想文化史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教育部文化素質教育委員會顧問、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
湯一介 著名中國哲學史專家、北京大學教授、中華孔子學會會長
方克立 著名中國哲學史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
劉夢溪 著名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和弘揚
"對於我們做傳統文化研究的人來說,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古典怎樣進入現代生活?能夠代表中國文化傳統的一些典範性著作,具體說那些文本型態的文化經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等,怎樣才能進入現代生活?還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劉夢溪先生說,"《於丹〈論語〉心得》的出現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它是經典直接進入現代生活的一種比較成功的嘗試,因此對文化傳承有實在意義。於丹創設了一種論說方式,這種論說方式可以讓現代人直接跟古人交流。現代文化的建構,對話最重要,包括各種文明之間的對話,也包括今人和古人的對話。"
方克立先生說:"經典的教育非常重要,特別是過去的100多年,我們文化發展中確實有一些問題,我們過去的文化取向太過於向西方傾斜,年輕人感興趣的都是西方的東西,我們傳統的東西、特別是經典就更陌生了。青年人特別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對廣大群眾也要進行這方面的普及。於丹的書我一本也沒看過,但是我知道她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有一些很尖銳的批評。從這個現象看,至少說明廣大群眾的閱讀興趣和熱情在向傳統文化、傳統經典傾斜和轉移,我覺得總的來說這是件好事。於丹的工作至少推動了這么一種向傳統文化、傳統經典傾斜和轉移。我雖然沒讀過於丹的書,但是我覺得如果這個'於丹現象'能夠說明廣大群眾的閱讀興趣和熱情的這種轉移的話,我認為是不能完全否定的。"
⑶ 如何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上下功夫
深入學習、理解、體會和踐行儒釋道經典的義理,自然就會生起文化自信。
⑷ 論如何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
論如何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
要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經典,首先就是要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產生興趣。只有對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養成了,學生才能主動的去學習、接受、理解傳統文化經典。
⑸ 經典文學傳統文化通過理解和學習一切來獲取知識嗎
我覺得學習肯定還是要通過理解,學習傳統文化,不光是要去看傳統文化方面的書籍,更多的是要理解其中的含義,這才是能夠了解傳統文化,要不然只是知道書面上面的知識,不懂其中真正的一些含義。
⑹ 關於學習傳統文化,經典感悟的作文
初學《弟子規》心得體會
近來學習蔡禮旭老師的細講《弟子規》,感覺受益良多。一個人能不能經營好自己的人生,讓人生幸福,不在於他有多少財富,有什麼樣的地位,而在於他有沒有真正的理智、智慧。理智智慧在哪裡體現?在抉擇上體現。因為人生最難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
拿擇食來說,你是抉擇合理均衡的膳食搭配,還是順著自己的慾望,常常大魚大肉。抉擇前者,再配合適量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愉快自在的心情,你得病的概率就會大大減少。身體的健康程度會比較好。如果抉擇後者,那麼身體容易呈現酸性體質。眾所周知,酸性體質是各種慢性病的溫床和根源。若干年之後,疾病就來找您了。醫學專家早已證明,現代社會大多數慢性病,跟不良的飲食習慣尤其是食肉多有直接的關系。
再拿擇友來說,老祖宗告誡我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麼我們省察一下,我們周圍經常交往接觸的都是什麼樣的朋友,是損友還是益友?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壞人。那些作姦犯科的所謂惡人,除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失敗的因素以外,抉擇惡友損友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成人犯罪姑且不談,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很多都是因為交了不好的朋友,沾染上很多不良習氣,一步一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再說說擇偶,現代社會,中國外國,離婚率節節攀升。這裡面當然有它深層次的原因。就淺近的原因來說,擇偶擇錯了。他或她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擇偶觀,不注重考察對方的德行。在擇偶當中容易被對方表面的偽裝所蒙蔽,感情沖昏頭腦。等到婚後,對方身上的惡劣品質逐漸顯露,正所謂「原形畢露」,這才後悔莫及,正印證了一句話:「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手。」
在所有的抉擇當中,抉擇你的思想觀念、擇念最重要。擇念就是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國古代的讀書人,普遍有這樣一個價值觀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古聖先賢教誡我們「志當存高遠」,深入分析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他們之所以成為人民的罪人,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偏差了,擇念擇錯了,他們當官,不是為了要造福人民利益百姓,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一念錯誤,淪為階下囚。再反觀從古至今那些聖賢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海瑞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周總理一生嘔心瀝血為人民……,正因為他們抉擇了正確的思想觀念,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所以他們能夠名垂青史。他們的偉大精神和高尚的情懷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努力拚搏,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學習聖賢經典貴在力行,我願意把弟子規落實在生活工作當中,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每個人都付出一點愛,十三億人民就匯聚成了愛的海洋。轉變社會風氣,構建和諧社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015年1月30日
這是我自己寫的,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阿彌陀佛!
⑺ 想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應如何入手,都看哪些經典著作.
看《弟子規》也可以看蔡禮旭老師講的《幸福人生講座》40集、
⑻ 如何學習國學經典
正確對待國學經典
讀經並非文化復古,而在於追求民族復興,不忘聖賢教誨,方顯文化自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在讀經典時,還要樹立科學的文化觀。也就是要有與時俱進、統攬全局的眼光,要正確處理古與今、中與西的關系。我們既不能虛無傳統,又不能厚古薄今,更不能以古非今;既不能貶中揚西、崇洋媚外,又不能自我封閉、盲目排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要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繼承紅色革命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統一起來。
四、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在學習國學經典中,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途徑和方法,每個人有自己的經驗和體會。無論採取什麼途徑和方法,都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在此,筆者分享幾點認識和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借鑒意義。
第一,微觀深入,細讀文本。選擇優秀版本,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地閱讀理解。國學經典版本較多,同一經典,不同版本,內容有差異,甚至有錯誤。因此,一定要選擇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巴蜀書社、嶽麓書社、中州古籍出版社、三秦出版社等著名古籍出版社的圖書。
第二,宏觀把握,歸納概括。整體把握,不搞碎片化。每部經典都內涵豐富,學習者各有側重、各取所需,可以理解,但不能盲人摸象,只見部分、不見整體。在微觀深入、細讀文本的基礎上,要善於歸納總結,抽象概括其核心思想和基本精神,有些還要概括其原理和原則。
第三,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常言道:不上高山,不顯平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熱愛經典,執著研讀,但不可偏執,視野開闊才不會鑽牛角尖。除了熟讀文本,還要深入了解經典的歷史背景、歷史地位、歷史作用和歷史評價。最好聽一些專家學者的專題報告,有助於開闊文化視野、明確文化方向、增強文化自信。
第四,化繁為簡,重在理解。莊子認為事物的精微之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他提出「得意忘言」的主張,即利用比喻、象徵、暗示等方法,去獲得「言外之意」。王陽明曾提到讀書的「三個境界」:一是「記得」(背誦),二是「曉得」(理解),三是「明體」(心體)。他認為,讀書不在於死記硬背,也不在於讀了多少遍,而在於理解其思想,更在於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到「知行合一」。
第五,聯系實際,靈活應用。很多經典所講的原理和原則,可以與自己的生命、生活、修身結合,也可以靈活應用到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
⑼ 好多中國傳統文化都失傳了,好可惜啊,有沒有老師能教經典的傳統文化
據說明公書院確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