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如何閱讀經典的作文

如何閱讀經典的作文

發布時間: 2022-04-01 02:47:11

① 怎樣激發閱讀經典的興趣的作文400

.緊扣教材,感知經典的魅力
語文教材中的作品是最好的經典,中學教科書,是文學大家、專家經過認真分析,深入研究,精心篩選編寫而成,每一篇作品都堪稱經典之最。在教學中,能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感知到經典文學作品的魅力,這對他們閱讀興趣的提高有著直接作用。語文教科書文學作品的數量有限,但其涵蓋面卻極廣,古今中外,都有所涉獵,這對學生的閱讀引導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中國古代文化散文作品中,選入了從先秦諸子到晚清作家的作品,雖然不能盡選優秀作品,但所選作品代表性強,其深邃的思想內涵,高超的寫作技法,以及作者高尚的品行,悲天憫人的情懷,無不給學生強烈的震撼,深深感染學生的同時,定會使他們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產生濃厚興趣。現代文學中,魯迅、老舍、巴金、曹禺、朱自清、郁達夫、沈從文等作家的作品,新舊教材都有所選,有些作家作品選入的不止一篇,讀他們的作品,從中可了解中國解放前社會的黑暗,作品中極強的時代氣息,和作為知識分子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讓學生深為他們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外,更為自己幸福的生活感到滿足,學會珍惜。外國文學作品數量相對較少,但從有限的幾篇作品中,可讓學生感受到中外文學的共性與差異,感知異域文學作品的獨特性,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在每一類作品閱讀學習之後,教師可以順勢補充一些中學生能讀的懂更感興趣的作品,趁熱打鐵,提高對這類作品的興趣。作為語文教師,在教材的處理上,要讓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產生濃厚興趣。在興趣上做好引領

② 怎樣激發閱讀經典的興趣作文600

如何培養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
王懷章
內容摘要:隨著文學的商業化,經典文學逐漸被人們忽視,商業化的文學在會功用和精神價值上,遠遠比不上經典文學。中學生對經典文學的閱讀更少,對經典作品的魅力感知不透,影響了經典文學的閱讀,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成為語文教師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閱讀經典 閱讀興趣 作品魅力
科技發展,社會進步,但讀書卻倒退了,尤其是經典文學作品大多被束之高閣,相反一些低俗的作品卻空前流行。這種風氣不僅出現在成人閱讀中,而且在中學生中同樣流行,特別是近幾年網路小說的出現,吸引了許多中學生,中學生離經典文學作品越來越遠。但中學時期應該是讀書的最好時期,人的性格和品行還有很大可塑性的時期,忽視了經典閱讀,對孩子們來講無疑是一大損失。怎樣培養中學生閱讀的興趣是擺在語文老師面前的一大難題。根據我自己十來年的教學經驗,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一. 緊扣教材,感知經典的魅力
語文教材中的作品是最好的經典,中學教科書,是文學大家、專家經過認真分析,深入研究,精心篩選編寫而成,每一篇作品都堪稱經典之最。在教學中,能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感知到經典文學作品的魅力,這對他們閱讀興趣的提高有著直接作用。語文教科書文學作品的數量有限,但其涵蓋面卻極廣,古今中外,都有所涉獵,這對學生的閱讀引導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中國古代文化散文作品中,選入了從先秦諸子到晚清作家的作品,雖然不能盡選優秀作品,但所選作品代表性強,其深邃的思想內涵,高超的寫作技法,以及作者高尚的品行,悲天憫人的情懷,無不給學生強烈的震撼,深深感染學生的同時,定會使他們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產生濃厚興趣。現代文學中,魯迅、老舍、巴金、曹禺、朱自清、郁達夫、沈從文等作家的作品,新舊教材都

③ 想閱讀一篇經典零分作文

材料作文·小鳥飛越太平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種鳥,它能夠飛行幾萬公里,飛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樹枝。

在飛行中,它把樹枝銜在嘴裡,累了就把那截樹枝扔到水面上,然後飛落到樹枝上

休息一會兒,餓了就站在樹枝上捕魚,困了就站在樹枝上睡覺。誰能想到,小鳥成

功地飛越了太平洋,靠的卻僅是一小截的樹枝。

試想,如果小鳥銜的不是樹枝,而是把鳥窩和食物等所有的用品,一股腦兒全

帶在身上,那小鳥還飛的起來么?

根據上述材料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

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做含意范圍作文,不少於800字。

《我不相信傻鳥的道理》

作為一個理科生,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立刻石化了。

我很想抽人!很想狠狠地抽命題老師一巴掌——代表我的物理老師。

讓一隻鳥,叼著樹枝飛太平洋——什麼樣的極品智商才能編出這樣的故事呢?

我不知道命題老師的鳥,是如何威猛,是如何神奇。一個正常人的思維卻讓我

不得不懷疑一些東西。我不跟你計較,一個叼著樹枝的鳥,如何跟同伴打情罵俏;

我不跟你計較,一個不會游泳的鳥,如何踩著樹枝捕魚;也不跟你計較,太平洋的

海浪會不會打翻樹枝。我只問你一個問題:

你知道,究竟多大的一根樹枝,才可以讓一隻鳥浮在水面上?

鐵絲一樣粗的?筷子那樣粗的?

找抽的命題老師,請允許我教給你一個關於浮力的公式,如果你想讓一塊木頭能

載動一隻鳥,那麼需要符合如下條件(出於對您智商的尊重,我不使用各種字母):

木頭產生的浮力-木頭本身的重力+鳥的重力

為了能讓木頭發揮最大的作用,我們假設木頭恰好被完全踩到水面以下。

那麼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水的密度×木頭的體積×重力加速度-木頭的密度×木頭的體積×重力加速度+鳥的重量×重力加速度

合並同類項並簡化之,得出:

木頭的體積×(水的密度-木頭的密度-鳥的重量

水的密度約為1000千克/立方米,而木頭的密度在400-750千克/立方米之間,

我們權且當這個鳥很聰明,找了比較輕的一種,木頭的密度按500千克/立方米算。

可得出:

鳥的重量/木頭的體積-500千克/立方米

簡單來說,就是這樣的結論:

如果鳥是1公斤重,那麼,木頭的體積-1/500立方米-0。002立方米-2立方分米

2立方分米什麼概念呢?——我們常見的磚頭,大約兩塊!!!

一公斤中的鳥什麼概念呢?這么說吧,普通的母雞一般三四斤重,一公斤重的,

也就是只小雛雞。

一隻小雞那樣大小的鳥,銜得動兩塊磚頭大小的木塊或者說是一個胳膊粗細的

木棒嗎?就算可以,風對木塊的阻力,也會讓鳥兒飛到大西洋,而不是太平洋的。

命題老師可能會說他的鳥大,鳥大分量也重啊!那可能要銜的就不是胳膊粗的

木棒了,而是一根柱子了。

總之,科學告訴我。不管是什麼鳥,都不會選擇叼著樹枝飛太平洋。如果一定

要這么干,肯定是只傻鳥——淹死在太平洋里喂魚的傻鳥。對於建立在這個傻鳥故

事上的傻鳥道理,只有傻鳥才會信。

零分理由:第一,此生不按題目要求寫作,卻舉了這么多歪理,態度極不端正;

第二,對出題老師不尊重,我不知道你的語文老師是誰,我如果知道他是誰,我一

定會到他那兒給你說壞話,還有,如果讓你的語文老師看到你寫的這篇作文,他一

定會氣得吐血;第三,從你的文章可以看出,你是一名很優秀的理科生,所以,我

給你零分你也不會少什麼,我相信你在數理化考試中完全可以彌補回來。

點評:這位學生一定得關注一下,以後沒准兒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學家。
新年快樂!望採納答案

④ 關於閱讀方式的作文800字

對於大部分書籍,重要的內容只佔全書的20%左右,所以學會高效閱讀很重要。閱讀中,最好能練成一邊閱讀一邊在腦海中簡單構架思維導圖的習慣和能力,這樣可以大大的提升閱讀效率。現在,我已經養成了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這樣可以使我在閱讀中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這樣既有助於提升閱讀速度,同時也能提升閱讀理解和記憶效率。當然了,這需要自己在平時的閱讀中有意識的培養。

如果閱讀效率低的話,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法。快速閱讀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高效閱讀學習方法,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和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掌握不是一句兩句話就可以做到的,想學習的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主要就是訓練快速閱讀的,裡面也有「思維導圖」的訓練,如果你的閱讀效率低,可以好好的去練習提高一下。

讀書的過程中以及讀完一本書後,要學會做讀書筆記。讀書過程中:①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問的等的內容就記錄下來,以備份查閱。②做好讀書批註。也就是記錄閱讀過程中的閱讀感受或感悟,比如你對某一句話、某一觀點的理解、聯想、靈感等方面,都要及時的記錄下來。讀完之後:①以知識框架或思維導圖的形式來來整理書籍,主要是書本的重要內容提煉,也包括自己在讀的過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知識框架,特備是思維導圖形式的筆記,有一個好處就是方便添加新內容,當我在後期的學習或閱讀中有相關的新知識點、新體會,都可以加進去,促進知識的銜接,方便掌握和運用。②針對一部分書,比如看了之後很有感觸的那種,我也會寫一寫讀書感悟。

⑤ 以閱讀經典為話題 寫作文

初中一年級的時候,曾害過一場病,父親聽從醫生勸囑,讓我休學一年。當時為這我還哭過好一陣子鼻子,休學,就意味著學業上掉隊,但我終究沒拗過有些倔強的父親。在家閑著時,我就找書來讀,那時哥哥正上高中,碰到哪天他沒上語文課,我就把他放到家中的語文課本攤開來,有滋有味地讀起來。印象最深的是巴爾扎克的《歐也尼·葛朗台》、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等外國文學作品,盡管只是節選,但這些書從一個側面讓我看到了光怪陸離的異域風情。 因為一場休學,讓我喜愛上了品讀外國文學名著。1987年,我高考落第,盡管在情理之中,但我心有不甘,想復讀,無奈家境並不寬裕,於是聽從父親安排,進了父親所在的廠礦上了技校。兩年後,我被分到廠里當了一名維修設備的鉗工。繁重的體力勞動,對於我這樣一個體格的人來說,顯然有些差強人意,但我在那裡一「混」就是16個年頭。不過雖說是「混」,但對於讀書和寫作來說,我可一點也沒放鬆過。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去舞廳跳舞唱歌十分流行,正值青春年少的我,自然也不甘寂寞,餘暇時便隨著人流,涌進這些場合找樂子。但不管怎麼玩,回來後,我總不忘找來床頭上的外國經典作品品讀一番,方才帶著滿腦子的幻想安然睡去。 當歷史的車輪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五個年頭時,我告別了整天起早貪黑的鉗工生涯,邁進了機關的大門,開始了我自小就喜歡的文字工作。8小時之內,是按部就班的手敲鍵盤,8小時之外,留下更多的是閱讀經典名著後的輕松與愜意。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讓我明白只要你睜大一雙好奇的眼睛,原來大自然竟會是這樣的美好;托爾斯泰的宏篇巨著《戰爭與和平》《復活》既讓人感慨歷史的厚重,又為人性的復雜向善而唏噓連連;而傑克·倫敦的 《馬丁·伊登》和笛福的 《魯濱遜漂流記》,字里行間流露的則是一種堅強的樂觀主義精神,最終讓我懂得:原來人類就是靠著如此堅韌的意志,才會打拚出光輝奪目的世界。 二十多年的讀書時光,帶給我無窮樂趣,既讓我增長了見識,拓展了思維,又於無聲處,磨練了性情,鑄就了我堅強的意志。以前讀書,信奉的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現在讀書,則更講究「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在意的是那種不帶任何功利性的研讀,追求的是「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安然與閑適。不求聞達,不求所謂的書卷氣,不論工作中與人交流,還是生活中與人交往,早已沒有了青春年少的一絲魯莽和沖動,想得更多的是於社會、於家庭、於工作,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這不光是人成長到一定的階段,歲月磨礪和本身成熟的使然,其間更少不了的是讀書,特別是研讀經典名著後「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影響所在。 徜徉書海,閱讀精彩世界;研讀經典,有如推開色彩斑斕的一扇窗,在如詩如畫的境界,品味別樣的經典人生。

⑥ 關於「閱讀經典的方法」的議論文

漸漸長大了,我感到了知識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從何說起。爸爸、媽媽為我不喜歡讀書而煩惱,常常買許多書讓我閱讀。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們家裡開展成語比賽,該我說成語,媽媽說意思,我翻開成語詞典,說道:「金蟬脫殼(ké)。」剛一說完,爸爸、媽媽都鬨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們笑什麼,媽媽看我一臉的驚詫,說:「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讀什麼。」「噢!是『金蟬脫殼(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嚴肅的對我說:「以後要注意多讀書,那才能積累知識呀!」於是,我便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多讀書,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識。 從那以後,我真的喜歡上了讀書,因為書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當讀到安徒生的童話集——《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曾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做過祈禱;當我看到《狼牙山五壯士》時,我為狼牙山五壯士的悲壯流過眼淚;當我讀到《三國演義》時,我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欽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書的海洋中,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讀書能醫愚,讀書能治窮,讀書能療病,讀書能礪志,讀書能致遠,讀書能練達,讀書能聰慧,讀書能知道怎樣交友,怎樣識人,怎樣說話,怎樣做事,怎樣活著才身心健康,讀書能明白什麼樣地人生稱得上完美無憾。」是啊!讀書得好處無窮無盡。 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可以讓我們對中國名著有所了解;看《十萬個為什麼》可以使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讀《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畫、搞笑之類的,也可以讓我們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像力。 讀書給了我知識,讀書給了我樂趣,讀書更給了我力量。 我讀書!讀書讓我知道了什麼是酸?什麼是甜?什麼是苦?什麼是辣?讀書讓我知道了怎麼為人處事?讀書給我的最大東西是:知識。它豐富了我的大腦,增長了我的見識。 你能說讀書不快樂嗎?讀書使我增長知識,正因為有了書,我才知道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豪放勇敢的武松…正因為有了書,我才發現世界有這么多的故事,有這么多的人。我喜歡書中的內容,幽默的,悲傷的,凄美的······ 我愛讀書,讀書使我的人生充實而從容,悠閑而舒適,安靜而豐富,讀書使我快樂。

⑦ 高考有關閱讀經典的作文題目如何取

近年來高考結束後不久,網上的各地「零分作文」就開始流傳,至於這些形色各異的文章是否真的是高考零分作文,我們不得而知,甚至有足夠的理由去質疑,然而事實上我們並沒有這樣做,大多數人仍然是用一種「審丑」的眼光去去對它們津津樂道,零分作文就像娛樂新聞,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 傳統意義上而言,「滿分作文」才應該被大量閱讀、傳誦,因為那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所在、是高考作文的風向標、是學生的學習榜樣。然而現實之中,除了一本本裝訂精緻的《高考滿分作文匯編》之類的作文參考書,以及課堂上老師所剖析的一些例子之外,滿分作文的唯一價值就是幫助了它之前的主人——某位高考考生——得到了更高的分數。在這樣一種環境下,零分作文轉變了其角色:由之前告誡學生的的「反面教材」變成了抨擊教育制度的「歷史罪證」,從人人嘲諷的「垃圾」變成了人人傳閱的「經典」。 把零分作文完全歸於芙蓉姐姐、鳳姐、犀利哥之流,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選項。事實上許多真的或者假的高考零分作文中,不乏許多優秀的文章,甚至還有第一遍被閱卷老師判為零分隨後又改為滿分之作,或幽默詼諧,或針砭時弊,或形式詭異,或想像奇特,這些作品為什麼被判為零分,一部分是由於主題離題,另一部分就是所謂的「思想不端正」。由於零分作文與滿分作文如此曖昧不清的關系,註定了零分作文「考場失意,言場得意」的風景。 觀眾的好奇心是一個很大的因素。滿分作文與零分作文同是極端,在我們宣揚了很久的「真、善、美」過後,大眾的眼光開始出現了「審美疲勞」,於是獵奇就成了必然的趨勢。首先考慮的當然是另一種極端——零分作文。為什麼一篇作文會被判為零分作為?是因為道出了不為人知的秘密,還是因為荒誕滑稽的語言?猶如我們永遠無法滿足的窺視心理一樣,零分作文的誘惑力遠遠大於滿分作文單一的模式。 既然是零分作文,那麼思想上肯定與當下的主流有些偏差,於是這就引來了第二群「粉絲」——批判者。批判者應該分為兩類:正面批判者與反面批判者。正面批判者當然就是直接批判諸如此類作文,以及完成它們的考生,其言論主要集中於荒廢學業與不學無術上,與閱卷老師的「審美光」基本一致。反面批判者則是以此為例,要麼批判當下教育制度的弊病,要麼就是學生思維的單一,這種批判對零分作為是一種肯定的態度,可謂憂患意識很濃。 零分作文還有一類最為廣泛的讀者——同齡學生。對於中學生與大學生而言,高考只不過與自己相隔一兩年的事情,而其印象之深刻可謂刻骨銘心。傳看零分作文,既是了解同齡人的一個渠道,也是擴大自己視野的一種方式。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同樣一種教育模式下走出的人,思想上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在一個獨立思考的年齡里,我們的價值觀無時無刻不受到周圍同齡人的影響,以他們為參照去發現自己,「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尤以同齡人為鏡明顯。 滿分作文進入「審美疲勞」的狀態之後,零分作文的「大行其道」也只是關於教育風波的一個小插曲。零分作文的「功過是非」當如武則天的那句「自有後人評說」,而那些作者的得失也只是歷史的一個玩笑,「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 作者:姜子健

⑧ 作文 以「如何閱讀經典」為話題,不少於800多字

以史為鑒 從中吸取過來人的經驗

⑨ 閱讀傳統文化經典作文

古人不遠:孔子古人不遠:孔子孔子又名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雖說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
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
(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著《春秋》。《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
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1988
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
慧。」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
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
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
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
求,從吾所好。」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
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
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懷著與人為善
的理念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
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都是他的做人准則。其核心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
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實際上已打破了傳統的禮不下庶人的信條,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
限。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
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雖說孔聖逝世已千年,但
他的留下的將會永垂不朽,影響著世世代代的後人

⑩ 閱讀名著經典作文

名作(經典)的意義,讀文學名作(經典)的目的,以及怎樣去讀……都在裡面了。但要真正懂得它,卻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固有的文學觀念、讀書的目的、閱讀方式,以至我們的思維方式……文學的核心,文學創作與文學閱讀的出發點與歸宿,都是「人」,是人的心靈,人的感情,人的精神,而不是其他。其實教育、出版的核心、出發點、歸宿,也是「人」;正是「立人」,把文學、藝術、教育、出版……都統一起來了——這幾乎是常識,卻是人們最容易忽略、忘卻的。讀文學作品唯一的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話),是陶冶我們的性情,開拓我們的精神空間——你坐在小屋裡,打開書,就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與千年之遠、萬里之外的人與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進行朋友般的對話,你將出入於「(他)人」、「我」之間,「物」、「我」之間,達到心靈的冥合,獲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堅持讀下去,日積月累地潛移默化,你會發現,你變了,像巴金老人說的那樣,「變得更好」了。要讀名作(經典),就是因為每一個民族、每一個時代的精神的精華都凝聚於其中,人類最美好的創造都匯集於其中。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各類學科(不只是文學,還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名作(經典)的閱讀,而代代相傳的。在這個意義上,受教育(這里講的是識字教育以上的中、高等教育)的基本途徑就是「讀名作(經典)」。人在受教育時期,例如中學時期,讀什麼書,不是小問題。像魯迅所說,胡亂追逐時髦,「隨手拈來,大口吞下」的閱讀——這頗有些類似今天的「快餐式閱讀」,吃下的「不是滋養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紅紙包里的爛肉」,其結果不只是倒胃口而已:吃「爛肉」、喝「酸酒」長大,是可能成為畸形人的。魯迅因此大聲呼籲,「我們要做批評家」,給青年的閱讀以正確的指引。關心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倡「讀名作,讀經典」即是一種導向:唯有用前輩人所創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糧來滋養下一代,才能保證他們成為巴老所期待的「更純潔,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靈的健全的「人」。我們抓教育固然要關心改善教學物質條件,但如果忽略了最終目的是提高教育對象的精神素質,使他們真正成為「人」,那我們就會犯下歷史性的錯誤,而貽害子孫萬代。讀文學作品,特別是讀名著,還要有正確的方法。那種「一主題二分段三寫作特點」式的機械、冷漠的傳統閱讀方法,是永遠也進入不了文學世界的。要用「心」去讀,即主體投入地感性地閱讀:以你之心與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會、交流、撞擊,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他們的境遇、真實的歡樂與痛苦,用自己的想像去補充、發展作品提供的藝術空間,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義。也許你讀完作品,只有一些朦朧的感覺、若隱若現的人物身影,只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的涌動、思緒的感悟,或者某種想像、創造的沖動,盡管你不能(其實也不必要)做出作品主題呀、結構呀、寫作技巧呀……的明確分析,其實你已經「進入」了文學的世界,這樣的「第一(原初)感覺、感悟、涌動、沖動」是最可貴與最重要的,它是文學閱讀(欣賞)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以後的文學分析的基礎。文學作品,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因此,文學閱讀的另一個重點,應是對作品語言的感悟。真正的文學大師筆下的語言,是有生命有靈性的,它有聲、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與質感,是應該細心地去體味、沉吟、把玩,並從中感受到一種語言的趣味的。「語言(說與寫)」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言說的背後是人的心靈世界。因此,對語言的敏感和駕馭能力,也應是衡量人的精神素質的重要標尺,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變得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文學名作(經典)的閱讀,就是一種發現與開掘:即是對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發現與開掘,也是對自我潛在精神力量的發現與開掘。說到底,這乃是對「人」(他人與自我)的發現與開掘。它的魅力就在這里。因此,他人的示範性分析(如本書點評者——他們大都是大學里的文學碩士與博士,算是你們的大哥哥、大姐姐——所作的導讀),無論怎樣精彩,都只能啟發,而不能代替你自己的閱讀。名作(經典)的真正魅力要你去發現,通過你的感受、體驗、想像而內化為你的精神。一切決定於你自己。古語雲:「開卷有益。」有何益呢?錢理群先生引用了巴金老人的話:「讓人變得更好」。不過開卷有益,卻非卷卷有益,書海浩渺,需要在其間做一番披沙揀金的選擇,選出能夠予人美善的經典名作。讀什麼確定了,隨即遇到的問題是怎麼讀,書山路萬千,錢理群先生特別希望青少年朋友能和經典素麵相見。邂逅原初的感動,而不要帶著詮釋動機進入文本,這是一個文學研究名家的諄諄善言。每一個讀者都應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