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如何培養兒童的觀察力
擴展閱讀
華為音樂如何翻譯歌詞 2024-12-26 15:37:30
動漫最強的眼睛是什麼 2024-12-26 15:33:10

如何培養兒童的觀察力

發布時間: 2022-03-15 04:10:44

⑴ 怎樣培養學前兒童的觀察力

從定義上來講,觀察力是一種 有意識、有目的地去認識客觀事物或者現象的能力。

觀察力與學習能力是密不可分,培養孩子善於觀察的習慣是發展孩子智力的基礎,決定了學習的潛力。首先還是目的性,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性,那麼就是一般的感知了。

所以引導孩子進行觀察時要給出明確的問題和方向。

帶著問題去觀察才有意義。

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元素,如果站在數學角度,把孩子帶入到場景中,啟發式提問,這樣讓孩子對數學有更深刻認識,也增加日常數學經驗。比如生活中的各種鍾表和時間。



如何培養孩子觀察力?

首先要明白這個階段孩子喜歡觀察什麼,能夠吸引孩子好奇心那就是成功的一半,願意學是前提!

1,孩子們喜歡鮮艷的,清晰的圖像,不喜歡單調,灰暗的。

2,孩子們喜歡生動的,運動的物體,不喜歡靜止的。

3,觀察也是有層次的,比較明顯的特徵容易觀察, 細微差別往往更培養觀察力。

以孩子興趣為出發點,平時多注意鼓勵孩子去觀察,比如 生活中的數字, 形狀等等;另外注重感知規律,鼓勵多種感知方式,注意的是要教給孩子觀察的方法,鼓勵孩子多多挑戰。

比如有一些 找不同類的找茬練習,迷宮類的一些題目等等。

⑵ 淺談如何培養兒童觀察力

在培養兒童觀察力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不僅觀察事物的表面現象,而且要透過現象觀察事物的本質。要指導他們逐漸懂得看問題應該從什麼角度看。同時,要教會他們特別注意進行分析、比較。例如:在講對長方體、正方體認識的時候,我手裡拿著一個長方體教具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幾何圖形長方體,然後要求學生觀察後說一說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的?我將學生舉出的物體貼在黑板上,再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認識到雖然這些物體的形態、大小不同,但都是長方體。這時,學生只看到了長方體的表象,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引導他們觀察長方體的本質特徵。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將課前准備的長方體物體拿出來,要他們從三個方面觀察(面、棱、頂點)長方體共有幾個面?有幾條棱?相對棱的長度怎樣?有幾個頂點?然後由各小組報告觀察結果,我將這些數據分別板書出來。據此,我進一步要求學生觀察長方體有什麼特徵?這時已有許多學生能夠說出長方體的本質特徵就是: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面的面積相等;有12條棱,相對棱的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教師在肯定了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後,把幾種長方體斜放在不同的位置,問學生是否還是長方體?通過觀察,學生認識到判斷長方體要看面、棱和頂點,與放置無關,這樣就加深了對長方體本質特徵的認識。這時我拿出正方體教具讓學生再觀察,並說出現在這個形體與長方體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觀察後,學生認識到它們都有6個面,相對面積都相等;都有12條棱,相對棱長度相等;都有8個頂點。不同點是長方體每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而這個形體,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由此引出正方體的概念。為了把問題引向深入,接著我拿出一個長方體活動教具問學生這是什麼圖形?當學生肯定是長方體後,教師把長方體切下一塊變成正方體問:「這個圖形是長方體嗎?」在仔細觀察後學生發現,現在6個面都是正方形了,並且其它都符合正方體所有特徵,所以說:「不是長方體,是正方體」。到這時,學生的觀察能力有了進一步發展,已能在變化中觀察出本質特徵。為了鞏固成績並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教師又拿出一個泥做成的長方體,然後請學生觀察並想一想從哪裡切下後,可轉化為一個正方體?有的說:「6個面都是正方形時」。有的說:「棱長都相等時」。有的說:「長、寬、高都相等時」。至此,可以說學生已從觀察表面現象發展到觀察本質特徵,同時比較牢固地形成了關於長方體、正方體的概念。這種先用教具給學生一個清晰的形象,再通過語言的解釋,使學生在觀察、比較中建立形體的概念,學生易於接受,又發展了觀察事物的能力,教學效果較好。

⑶ 如何培養兒童的觀察力

讓孩子有觀察的機會,多帶孩子外出,讓他觀察櫥窗里的物品,小動物,辨認蔬菜,辨認顏色;培養孩子主動觀察的積極性;讓孩子回憶口述觀察到的事物現象。



兒童觀察力要怎麼培養?

有觀察的對象

培養觀察力,就需要有觀察的對象,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如海洋館、動物園、公園等地,讓孩子觀察樹木花草的顏色形狀、動物的肢體動作,表情等。經過某個商店的櫥窗時,可以讓寶寶仔細觀察一下櫥窗里陳列的東西,離開以後,要求他說出剛才櫥窗里看到的都有什麼東西,什麼顏色的,什麼樣子的等等。 家長買完菜回來,可以讓寶寶仔細的觀察這些蔬菜,找出蔬菜的共同點以及各自的特徵,如顏色、形狀等,這樣不僅能提高寶寶的自然觀察智能,也能讓寶寶更好的記住這些蔬菜。



培養觀察興趣

主動去觀察自然是比被動觀察的作用要大的,家長要培養孩子觀察興趣,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問孩子知不知道家裡的花園中什麼花先開花,什麼樹樹葉先長?如果他答不上來,可以帶孩子去實地觀察。有些孩子對動物感興趣,可以問他金魚和鯽魚有什麼區別等等,讓孩子不斷的觀察和思考,也是培養觀察力的一種方式。



回憶口述觀察到的事物

一般來說,只看看、說說,與用筆記錄下來,效果是不大一樣的。觀察得到的每個細節、片段都是事物變化發展的表象,都有研究和保存的價值。不過,這時孩子不會識多少宇,你可以讓他對你說,讓他回憶觀察到的情形,你幫他記錄下來,這也是很有意義的,

⑷ 如何培養小學兒童的觀察力

每個人的觀察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後天培養的。因此教學中要注意以下途徑來培養小學兒童的觀察力。首先,培養提高小學兒童明確觀察的目標任務,激發他們的觀察興趣。這個很重要,尤其對於小學兒童,可以給點現實的及時的獎勵。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比如參觀,記錄,訪問等途徑,這可以激發兒童對大自然和社會現象觀察的興趣。其次,觀察也要注意方法,尤其對於小學兒童。要注意培養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觀察習慣。所以老師要制定好計劃。注意引導學生有疑問能重復觀察的習慣。最後,觀察後要及時針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小的特徵決定了對於他們要注意不能太復雜。

⑸ 簡述如何培養小學兒童的觀察力

小兒觀察力的早期培養,孩子觀察力的發展是在豐富的環境中發展起來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家長要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看,聽嗅觸摸體會各種感覺,在體驗過程中多向孩子提問題,也盡量讓孩子多問問題,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多指導孩子對觀察事物的規律和觀察分析的順序,和孩子比賽看誰觀察到的細節多

⑹ 簡述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

如何培養的小學生觀察能力及方法/步驟,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的重要心理特徵之一。學生的觀察能作為一種心理品質,是在成長中通過學習逐漸形成的。

如何培養的小學生觀察能力及方法/步驟

一、如何培養的小學生觀察能力?

一、加強對觀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觀察作為一種物理學習能力,對於物理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觀察也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學發展史上,不乏由於細心觀察與思考而導致

重大發現的例子。伽利略由於觀察研究吊燈擺動而發現了單擺振動的規律,奧斯特因細心觀察而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作為物理教師,要重視對物理學發展史上成功觀察事例的介紹,同時要經常結合教學內容,說明認真細致的觀察在知識學習及科學發明和發現中的作用,教育學生要做觀察的有心人,激勵他們觀察的主動性。

二、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系統的觀察方法,主要有這幾方面:1.對物理現象與物體外部形態關系的觀察;2.對物理現象與物體內部結構關系的觀察;3.對物理現象與物體動態關系的觀察,觀察事物的特徵和運動發展變化的規律。

在物理教學中,有兩種常用的觀察法應使學生掌握。一是系統觀察法。它包括順序觀察法、分步觀察法和角度觀察法。如對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實驗的觀察就是這樣。第一步,先定性觀察電阻變化或電壓變化都能引起的電流變化;第二步,固定電阻,定量觀察電壓變化對電流的影響;第三步,固定電壓,定量觀察電阻變化對電流的影響。二是對比觀察法。包括異部對比、異物對比、前後對比及分類對比等。這是判斷哪一種因素對現象或過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為判明引起電磁感應現象的因素是否為原磁場的變化,就要用磁場雖強但無變化的情形與原磁場雖弱但有變化的情形對比,從而判明哪一種因素在電磁感應現象中起決定作用。

另外,歸納觀察法、驗證觀察法和綜合觀察法也是常用的觀察方法。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的指導是一個重要因素。恰當而適時的指導,將會對學生的觀察起到積極的引導點撥作用。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物理學發展史上因觀察不細致或觀察未與思維結合而導致與重大科學發現失之交臂的事例不勝枚舉。教師可用這些事例,結合觀察練習,對學生進行觀察品質的教育。

四、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觀察機會。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主要是通過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此外,物理學研究對象的廣泛性,使得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找到可供觀察的實例,引導學生去觀察和思考。由於這種觀察活動的對象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並且由學生本人相對獨立地進行觀察,這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對於其他能力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怎樣培養觀察能力?

觀察力即人們全面、深人觀察事物的能力。敏銳的觀察力意味著強烈的求知慾,能夠迅速而銳利地捕捉事物的各種特徵和細節,並有認識和掌握各種新鮮事物的永恆熱情。要使自己觀察力敏銳,必須做到:

方法/步驟

1、培養濃厚的觀察興趣,促使自己主動持久地觀察。

2、有明確的觀察任務,把其知覺和感覺嚴密組織起來,指向和集中於要觀察的事物。

3、必須有周密的計劃,以利觀察細致周到。

4、具備必要的知識,以便對事物的觀察更全面、深入。

5、要學會各式各樣的、科學的觀察方法。

6、要提高語文水平,以利於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研究。

7、隨時記錄、整理和總結觀察所得的材料。有的人經常寫「觀察日記」。這是個好辦法。

8、認真上好實驗課。實驗是觀察的最好課堂之一,要克服依賴性,主動地去操作、觀察和思考。

⑺ 怎樣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一、幼兒觀察能力的特點:
1、孩子喜歡觀察活的、運動著的物體,不喜歡觀察靜止的物體;
2、孩子喜歡觀察顏色鮮艷的東西,不喜歡看顏色單調、灰暗的東西;
3、孩子喜歡看大而清晰的圖像,不喜歡看小而模糊的圖像;
4、位置明顯的物體容易被觀察,比如牆上掛的、桌上擺的等;
5、物體的明顯特徵容易被觀察,而其他特徵容易被忽略,比如,孩子容易記得球的大小有差別,卻記不得色彩和圖案的差異。
二、如何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敏銳的觀察力是想像力、創造力的源泉,對於孩子今後的智力發展十分重要,您要注意培養:
1、觀察不只是用視覺完成,應鼓勵孩子用多種知覺形式去觀察,可以鼓勵孩子用聽覺、觸覺或其他知覺形式去觀察事物的區別;
2、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觀察,並且在觀察過程中多提問題;
3、欣賞孩子的好奇並能有效指導孩子進行觀察。
您可以給孩子做的游戲
1、不同外觀的容器找東西
准備一個紙盒子、一個奶粉罐子,把孩子感興趣的兩件東西分別放在紙盒子和奶粉罐子里,放的時候要當著孩子的面,然後讓孩子去找出××。如果做得好的孩子,父母還可以再增加一個物品和相應的容器,三個玩具一起玩。
【講解】本游戲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孩子的瞬時記憶能力和觀察能力,在觀察和記憶的基礎上建立事物的對應關系。
2、細節觀察找物
准備兩塊一模一樣的毛巾,給孩子看兩件玩具(兩件玩具有比較明顯的大小區別),先告訴孩子玩具的名稱,然後背著孩子把玩具分別藏在毛巾下,讓孩子指指××玩具在哪邊。
【講解】孩子的識別主要是通過毛巾是否有突起及突起的形狀來判斷的,這樣的外觀判斷是比較難的,不但需要孩子有大小的識別能力,還需要孩子有空間聯想能力才能知道把大的突起對應大的物品。這樣的游戲可以促進孩子空間思維力、聯想力的提高。
3、理解輕重
用一個小木錘和一個塑料空氣錘,分別錘打一塊面團或橡皮泥團,敲擊的時候都是同樣的表情和動作,每次敲完以後讓孩子看看面團,反復幾次後,問孩子哪個錘子敲在手上會特別疼?先讓孩子指出來,然後再讓孩子把手伸出來「驗證」。敲打孩子時,看孩子是否會有意識的躲避。
【講解】我們引導孩子先觀察而不是直接給孩子輕重概念,目的就是要讓孩子能在游戲中通過觀察產生高級思維,然後再通過切身體驗來驗證自己的思維結果,從而掌握一定的觀察學習的方式和方法。
4、看多(少)了什麼玩具
在孩子面前擺放上幾件玩具,先讓孩子指認一下都有什麼玩具,然後用布遮住悄悄放上一件(或悄悄拿走一件),看孩子能否覺察出多(少)了什麼,並指出來或說出來。
【講解】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5、看圖片念兒歌
給孩子看小鴨子的圖片,讓孩子注意觀察鴨子的嘴巴是扁扁的,並提問孩子鴨子怎麼叫喚、怎麼吃東西。然後教孩子念兒歌:「鴨子的嘴巴扁扁的,鴨子高興就嘎、嘎、嘎;鴨子的嘴巴硬硬的,要吃東西就嘎、嘎、嘎。」邊教孩子念,邊做動作,也可以給孩子套上手套直接配合兒歌跟隨做動作。
【講解】通過兒歌引導孩子觀察鴨子的外觀特徵,並讓孩子在游戲中培養語言和動作的關系,增強孩子的語言表現能力和動作模仿能力。
6、感知事物整體性
提前准備一些了孩子熟悉的玩具,然後製造一些缺損,比如小白兔(沒有耳朵)、人(沒有胳膊)、小汽車(少了輪子)、小飛機(少了翅膀)。先提問孩子:「這些是什麼?」等孩子回答以後再問孩子:「它們對不對?哪兒不對?少了什麼?」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游戲,您可以把游戲難度降低,設計一些對稱型缺損。比如小白兔只是少了一隻耳朵,小汽車只少了一個輪子。這樣易於孩子觀察出錯誤。
【講解】熟悉事物整體性的認知對於1歲半以後的孩子來說可以開始了,但我們不需要孩子能馬上准確地說出或指出缺少了什麼,更多的是引導孩子學會觀察事物的前後變化,從而感知事物的整體性。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給孩子講解這樣的過程。比如,給孩子穿鞋後,當給孩子穿上一隻鞋的時候,我們就提示孩子:「怎麼只有一隻鞋呢,鞋有幾只?有兩只鞋,這兒還有一隻。」等等,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整體性。

⑻ 如何培養兒童的觀察力

一、 讓孩子觀察感興趣的事物。 家長可以讓孩子觀察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孩子一般喜歡觀察活的動的物體,如小雞吃米、小貓玩球、小狗打架、小金魚游泳等,不喜歡觀察靜的東西;喜歡觀察顏色鮮艷的東西,如孔雀開屏、花園里的鮮花等,不喜歡看顏色單調的水墨畫;喜歡看大而清晰的物體圖像,不喜歡看小而模糊的東西;位置明顯的物體容易被觀察,如牆上掛的、桌上擺的、床上放的、身上穿的……位置不明顯的,容易被忽略;物體的開頭容易被觀察,其他特徵容易被忽略,如一堆物品中,孩子容易將形狀相同的物品歸為一類;差別大的物體容易被觀察出來,差別小的物體,常常觀察不到。 二、 利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注重讓孩子親自去感受和觸摸一些東西。 如家裡吃水果時,可以讓孩子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口嘗,從而獲得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也可以帶孩子到大自然去,認識大千世界,親眼看看破土而出的各種各樣的禾苗與小草;親耳聽聽優美動聽的蟬鳴鳥叫;親手摸摸飽滿飄香的麥粒谷穗;親口嘗嘗涼而爽口的雪花冰塊,從而認識春夏秋冬四季。家長還可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感染孩子,使他產生喜歡看的願望。當孩子產生興趣後,注意力就會集中。又如家長經常會講一些故事,比方說,故事裡有大海,但對於大海,孩子沒有形象的概念;孩子喜歡玩沙子,但沒有和沙子真正的親近,那麼就帶孩子去海南,讓他切身體會到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沙灘上與海「親密接觸」,同時,及時和講過的故事聯系起來,能夠用眼睛看到「故事裡的事物」。那時孩子的印象肯定是非常深刻的,興趣也很濃厚。 三、 教孩子學習觀察的方法。 教孩子有目的全面細致地觀察,孩子觀察的條理性差,這就需要培養孩子觀察的系統性。為此,要引導孩子有目的的、全面而細致地觀察某一事物,就要遵循由近及遠、由表及裡、由局部到整體或由整體到局部,由明顯特徵到隱蔽特徵的觀察原則。如:觀察大公雞,可先引幼兒觀看雞頭、雞身、雞腳,以後再進一步觀察公雞和母雞有什麼異同。邊看邊引導,還可提一些問題讓孩子回答。 對比觀察,比較是一個鑒別的過程,只有通過比較才能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比如,讓孩子觀察其他孩子的作品,並同自己的作品進行比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有一位媽媽發現女兒對對「馬」、「田」等字比較熟悉,在一次認字時將「媽」和「馬」放在一起時,女兒就興奮地叫起來,「媽媽,我看到『馬』了!媽媽是女的,所以加個『女』字。」後來看到「申」字時,她又說:「把上面下面的小豎去掉就是我的姓『田』字了!」原來在相似的比較中,孩子的觀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動靜觀察法,動態觀察指按先後順序或方向位置觀察物體的變化;靜態觀察指按物體的顏色、形狀等建立基本數學概念,理解數學法則。父母要指導孩子學會動靜結合觀察法,為孩子以後看圖數數和看圖列式打下基礎。 四、 孩子見多識廣,鼓勵他們多提問。 觀察力的高低與孩子視野是否開闊有關,孤陋寡聞的孩子,缺少實踐的機會,觀察受到影響。看到同樣一種現象,有的孩子說出許多,有的孩子卻說不上幾句,這是什麼道理呢?這與孩子知識情況有關。知識學得扎實,道理融會貫通,觀察問題就比較深刻。可以說,觀察力基於知識與經驗,而知識積累與提高又會反過來促進孩子觀察力的發展。所以,家長應抽空多帶孩子參觀商場、動物園、公園,參加一些畫展、音樂會等有趣的活動,豐富孩子的生活,擴大知識面。 鼓勵孩子多提問。不要總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孩子的心靈深處絕對不是一片空白,不同年齡的孩子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問題,如「天冷了水為什麼會結冰?」「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等等。孩子們的問題有我們意想不到的,或者覺得可笑、荒唐。面對孩子的提問,有的父母可能會不耐煩地說「去!去!去!哪有為什麼?」也許他們自己也不太清楚,也許認為這些問題不值得回答。如果是這樣,會使孩子很掃興,挫傷孩子對周圍事物的敏感與思考。應該明白,當孩子提問時,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機會。鼓勵孩子提問,就是為了培養孩子對事物的觀察與思考,並非必須立即把每個問題的現成答案告訴他們。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說:「這世界並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孩子的眼睛總是明亮清澈的,因為他在認知和情感上有許多新奇的發現,有神秘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