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看待留守兒童問題
內心深處還是挺同情可憐這些留守兒童的,真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注他們,讓他們生活的更加幸福一些。
所以,即便他們外出打工,比在家裡種地的收入強一些,但對於生活環境的改善還是力不從心。他們大都沒有保險,沒有養老金,不可能享受城市的生活環境和各種便民政策,而攢的一些錢還有一大部分要給家裡寄去,供孩子讀書,供父母養老,可以說壓力非常之大。等到他們老了干不動的那一天,唯一的指望就是孩子,除此之外再無任何希望。
而這些可憐的留守兒童呢?他們從小就很難體會到父愛母愛,沒有父母陪在身邊,他們的說話可能會比同齡孩子晚,他們的性格可能也比同齡的孩子更加孤僻,生活習慣也沒有很好地養成,最終很有可能變成那些問題少年。可這種情況確實又無法很好地改變,真的讓人心疼。
❷ 怎樣看待留守兒童
我倒覺得作為家長是負有最大的責任。 出來工作是為了掙錢,一年到頭回家不過一次或兩次,那麼,掙的錢還不夠在家鄉用嗎?一般留守兒童的地方經濟不發達,物價也不高,在外賺的錢足夠在家鄉花費了,且現在農村學童都免除學雜費,作為家長還要在外掙錢多久?我們說知足常樂,為了兒童和老人,難道就不可以停止流浪的腳步?不能安心贍老教子? 當留守兒童多起來時,已成了社會的問題。我們可愛的未來棟梁在缺失父愛、母愛的環境下能健康地成長嗎?(我個人之見)
❸ 你怎麼看待留守兒童的問題
我國曾是農業大國,後又發展成工業大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發展,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完成這一系列的工作,而這大量的勞動力就來源於農村的青年朋友們。
廣大農村青年們,他們為了改善家庭生活條件,為了國家的建設、社會的發展、人民的富裕而不辭辛苦、遠離家鄉來到異地務工,不得不將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鄉,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親戚朋友們照顧,這樣就無形之中讓自己的孩子成了普通孩子裡面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
在我看來,留守兒童的情況和社會的發展是緊密聯系的,這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的重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得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一同配合,協調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國家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應關注留守兒童,並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他們,幫他們解決生活、學習方面的問題,並及時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情況,積極引導他們向對的方向前進;在教育方面,政府應加大力度增設教育資源,讓留守兒童都能得到應有的教育,並督促老師多關心留守兒童的情況,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此外,作為現代的大學生,我們也應該利用假期時間組織志願者團隊下鄉幫助留守兒童做一些事情、陪他們一起玩,讓他們感受到溫暖,並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去應對每一件事,讓他們的童年生活充滿樂趣,身心健康的成長。
❹ 如何看待留守兒童
對於留守兒童,我們要去保護他們,不要讓他們在沒有父母看護時,被風吹、被雨打,多給他們一些關心、溫暖和愛護。
❺ 如何看待留守兒童問題
你好!我是一名三生志願者,上兩個月我們公司組織了兩場留守兒童探訪之旅,分別前往了山東臨沂和四川廣元,與這些留守的孩子深入接觸後深有感觸,也想跟你聊聊這個問題。
留守兒童是指那些父母不在身邊,長期因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親屬家而極少能夠享受父母親情關愛的兒童。在不少報告和資料,都有把留守兒童與『貧困』、『自閉』、『孤僻』等詞語掛上關系。但是經過深入接觸後我們發現,其實他們並不是那樣,相反他們樂觀、堅強、自立,只不過他們對親情更加渴望,也希望父母能多陪在自己身邊。所以社會對留守孩子的關愛,應該多注意對家庭親情和安全健康成長的正面引導,也不要給孩子們貼上自閉、脆弱、孤獨、自卑等等的標簽。
我們很希望公眾能真正了解他們,而不是帶著我們的想像和高高在上的同情心去看他們。我想,我們公司所組織的手拉手·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的意義,除了為孩子帶來更多歡樂,也在於讓更多人通過參與志願者活動走近這些孩子的生活。
❻ 教師應該如何對待留守兒童
1、多開展有意義的課外活動以及「感恩」活動。
2、多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多交談多了解,給他們心靈上的安慰和輔導。
3、多與家長(這里指父母)溝通,畢竟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只有和家長多溝通讓他們給孩子給予有意義的鼓勵和溝通才是最好的方法;
4、多家訪,因為父母外出,家裡多是爺爺奶奶監管,也要與他們多溝通才能解決一些實際能做到的問題。
5、教育學生學會自律自強,學會理解。
對待留守兒童的注意事項:
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要正確看待你監護的對象,不能了溺愛,特別加強管理,不能給他衣食住行就行了。要多溝通、多交流、加強教育。
留守兒童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對留兒童的教育和管理,是我們教師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作為與他們朝夕相處的班主任,更應懂得如何管理和教育他們,讓他們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下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❼ 如何看待留守兒童
首先,政府要主動開辦留守幼兒園和留守學校給他們一個安身的地方,先不說學習不學習,起碼能夠給他們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給他們正確的引導。避開社會的不良影響
其次,公民應該主動為他們提供一些相應的服務,比如當政府遲遲不肯作出行動時候,公民應該自發的組織一些看管留守兒童的機構,比如退休的爺爺奶奶拉,無工作的年輕人,並可以向政府申請一部分補助,人力資源應該最大限度的利用起來
最後,是孩子的家長,應該要有一個教育孩子的意識,如何對他們好,如何是放縱孩子,為什麼把家長放在最後呢,因為他們往往學歷不高,教育觀念只停留在吃飽喝足穿暖,並沒有個長遠考慮,他們大多覺得我多這樣過來了,不是也挺好的。就算真的有望子成龍的,也苦於為生活奔波沒有時間。所以,對這樣的父母,應該說服教育。
政府可以做個表率,主動安置留守兒童,呼籲大眾關愛他們。大眾接收到這個呼籲政策,作出成立組織的決定,再次穩固政府的呼籲。那麼,留守兒童的家長會更多的知道如何能夠真正的為孩子好。
當然,這都是些應付記者的表面話,大部分人都知道身處在這樣一個人人自危的社會環境裡面,不可能有真正的大愛和善良,即使有也不可能足夠成立這么一個組織。所以,只能通過有良知的大眾處於自發的為他們做些什麼,僅此而已!
❽ 怎麼看待留守兒童,該怎麼做呢
在我們的周圍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的子女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成為兒童中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23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託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斗毆。
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繫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繫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繫到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就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
(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學校建設,讓留守兒童盡量住在學校。
(二)建立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的保護網路。比如建立以父母,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護網路,以基層組織為主體的管理網路,以學校老師為主體的學校幫護網路等,對留守兒童給予對口的幫助。
(三)調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戶籍差別,並將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與城市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農民工「市民待遇」,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四)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應該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幫助,政府應合理分擔留守兒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謂的借讀費和擇校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