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營養性疾病有哪些
擴展閱讀
兒童英語外教怎麼樣 2025-01-10 01:33:15

兒童營養性疾病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3-05 02:56:54

㈠ 什麼是營養性疾病,嬰幼兒營養性疾病的預防

對於嬰 幼兒 來說,營養問題可能導致嚴重的疾病,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嬰幼兒的常見病,包括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缺鈣、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枕凸等問題等其發生的原因都與營養失衡或攝入不足有關。專家表示:「營養問題雖然不是新問題,但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時時提醒家長注意。」
均衡營養打下健康基石
專家表示:「嬰幼兒成長過程中應充分注意營養的均衡,其中首先應注意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除了在日常飲食中注意維持食物的平衡外,還要給孩子增加含有豐富維生素A、B、C、D的食物;其次,孩子應多吃含鈣的食物,如牛奶、動物肝臟、蛋黃及豆類等;此外還應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遠離含鉛和鋁的食物,為孩子成長身體打造牢固的健康基石。」
預防營養性疾病小錦囊
在常見的嬰幼兒營養缺乏疾病中,佝僂病最為多發。一些 保健 醫生會建議家長在孩子兩個月或三個月左右時添加魚肝油,其實這是隨著季節而定的,如果出生在冬季的話,可以按常規給寶寶添加魚肝油,如果是在夏天的話,就不需要每天添加。
預防缺鐵性貧血也很重要。寶寶出生以後鐵是比較難補的,6個月前寶寶的鐵都是母乳帶出來的,所以母親在 懷孕 期間要比較注意含鐵的食物攝入,這個是很重要的。寶寶6個月以後就要添加含鐵比較豐富的食品,比如說肝泥等。此外,維生素C也可以促進鐵的吸收。
還有就是缺鋅。鋅缺乏表現為頭發枯黃、食慾不振。只要均衡地選擇輔食添加的種類,一般來說寶寶不會缺乏。魚的含鋅量比較多,家長可以注意給寶寶補充。蛋白質營養不良大多數發生在3歲。家長屆時要格外注意預防。

㈡ 幼兒園多發病營養性疾病包括哪些

1、營養失調症

專指瘦弱、營養不良的現象,若體重低於標准體重的15%以下,稱營養不良,情況嚴重時,皮下脂肪會完全消失,稱消耗症。

2、肥胖症

肥胖症很少有明確的基礎疾病,大部分原因不明,稱之單純性肥胖症。

主要原因是攝取過量的食物或運動不夠,或者本身就屬於肥胖的體質,最重要的問題是,為什麼會進食過量的食物,可能是由於心理因素,有時候也和家人飲食習慣有關。

3、維生素缺乏症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維生素缺乏症,不過仍可以看到潛在性的缺乏症。

(2)兒童營養性疾病有哪些擴展閱讀

兒童缺鋅的10個表現

1、 食慾減退:挑食、厭食、拒食,普遍食量減少,孩子沒有飢餓感,不主動進食;

2、亂吃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頭發、紙屑、生米、牆灰、泥土、沙石等;

3、生長發育緩慢,身高比同齡組的低3—6厘米,體重輕2—3公斤;

4、 免疫力低下,經常感冒發燒,反復呼吸道感染如: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出虛汗、睡覺盜汗等;

5、 指甲出現白斑,手指長倒刺出現地圖舌(舌頭表面有不規則的紅白相間圖形);

6、多動、反應慢、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差;

7、視力問題:視力下降,容易導致夜視困難、近視、遠視、散光等;

8、 皮膚損害:出現外傷時,傷口不容易癒合;易患皮炎、頑固性濕疹;

9、青春期性發育遲緩;

10、口腔潰瘍反復發作。

㈢ 兒童常見營養性疾病及其預防

兒童營養性疾病的預防

(一)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1.評估及分類

(1)低體重:體重/年齡評價屬於下。

(2)生長遲緩:身長(身高)/年齡評價屬於下。

(3)消瘦:體重/身長(身高)評價屬於下。

2.常見病因

(1)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或小於胎齡兒。

(2)喂養不當,如乳類攝入量不足、未適時或適當地進行食物轉換、偏食和挑食等。

(3)反復呼吸道感染和腹瀉,消化道畸形,內分泌、遺傳代謝性疾病及影響生長發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預防

(1)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採用特殊喂養方法,定期評估,積極治療可矯治的嚴重先天畸形。

(2)及時分析病史,詢問兒童生長發育不良的原因,針對原因進行個體化指導;對存在喂養或進食行為問題的兒童,指導家長合理喂養和行為矯治,使兒童體格生長恢復正常速度。

(3)對於反復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及影響生長發育的慢性疾病兒童應及時治療。

(二)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1.評估及分度

Hb值90~109g/L為輕度貧血,60~89 g/L為中度貧血,<60 g/L為重度貧血。

2.常見病因

(1)早產、雙胎或多胎、胎兒失血和妊娠期母親貧血,導致先天鐵儲備不足。

(2)未及時添加富含鐵的食物,導致鐵攝入量不足。

(3)不合理的飲食搭配和胃腸疾病,影響鐵的吸收。

(4)生長發育過快,對鐵的需要量增大。

(5)長期慢性失血,導致鐵丟失過多。

3.預防

(1)飲食調整及鐵劑補充

1) 孕婦:應加強營養,攝入富含鐵的食物。從妊娠第3個月開始,按元素鐵60 mg/d口服補鐵,必要時可延續至產後;同時補充小劑量葉酸(400 mg/d)及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分娩時延遲臍帶結扎2~3分鍾,可增加嬰兒鐵儲備。

2)嬰兒: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應從4周齡開始補鐵,劑量為每日2 mg/kg元素鐵,直至1周歲。純母乳喂養或以母乳喂養為主的足月兒從4月齡開始補鐵,劑量為每日1 mg/kg元素鐵;人工喂養嬰兒應採用鐵強化配方奶。

3)幼兒:注意食物的均衡和營養,多提供富含鐵食物,鼓勵進食蔬菜和水果,促進腸道鐵吸收,糾正兒童厭食和偏食等不良習慣。

㈣ 以下哪些是青少年常見營養不良性疾病

青少年正是在生長發育時期,如果出現營養不良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極大的影響。正確認識青少年營養不良最常見的症狀,及時發現營養不良的出現,對患者及時檢查、治療十分重要。

面色蒼白或萎黃,或面色不健康。皮膚彈性差,多皺紋,或有較嚴重皮膚損害,如皮膚粗糙,出現細小的丘疹,摸上去像雞皮疙瘩,色素沉著,脫毛,或孩子前
後陰部出現皮膚損害等。出現凹陷性水腫,或有皮下出血點,甚至出現「烏青塊」。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缺乏的營養素的表現。
頭發無光澤、脆而枯,掉頭發或者頭發稀少,或出現白發是缺少鋅、鐵、維生素C或B族維生素(也可能與過敏有關),這也是青少年營養不良最常見的症狀。
如果缺鐵,視力出現問題。在昏暗的光線下看東西不清楚,或眼睛乾燥,經常眨眼,眼結膜乾燥,隨著眼球的活動出現褶皺,或眼睛容易疲勞。
缺少維生素C會出現食慾不振,或味覺減退,或有異食癖如吃泥土、紙張或牆壁灰等,或有神經性厭食。
缺鋅會出現嘴唇、眼結膜、口腔黏膜顏色蒼白。手指甲血色差,壓迫後血色恢復慢。指甲不平整,或有白斑,或出現凹陷。經常頭暈,注意力不集中。
凡是有明顯挑食、偏食,如不愛吃蔬菜,或不愛吃葷菜,或只愛吃白飯不愛吃菜,或嗜好大量碳酸飲料,或不愛喝牛奶,或貪吃零食,以零食當正餐,影響一日
三餐者都可能存在營養不良問題。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醫院營養科或兒保門診檢查常量和微量元素來確診。此外,肥胖或早發育也可能存在營養不良問題。注意:胖是能量過剩,不等於營養素充足,也應及時向有關醫生咨詢。
孩子體重減輕或增重緩慢,身高增長緩慢或較長時期內幾乎不增長都是營養不良的表現。注意:孩子體重或身高的動態變化是判斷孩子是否出現營養不良的重要依據,如果孩子前後兩次檢查的百分位值有明顯變動,就需去醫院檢查原因。
大家對青少年營養不良最常見的症狀都有了更多的認識吧!如果有以上的症狀出現,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要及時檢查和進行有效的改善病情的措施。

㈤ 兒童營養性疾病管理技術規范的兒童營養性疾病管理技術規范

(一)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1.評估及分類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分別以體重/年齡、身長(身高)/年齡和體重/身長(身高)為評估指標,採用標准差法進行評估和分類,測量值低於中位數減2個標准差為低體重、生長遲緩和消瘦。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評估及分類 指標 測量值標准差法 評價 體重/年齡 M-3SD~M-2SD 中度低體重 ﹤M-3SD 重度低體重 身長(身高)/年齡 M-3SD~M-2SD 中度生長遲緩 ﹤M-3SD 重度生長遲緩 體重/身長(身高) M-3SD~M-2SD 中度消瘦 ﹤M-3SD 重度消瘦 2.查找病因
(1)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或小於胎齡兒。
(2)喂養不當,如乳類攝入量不足、未適時或適當地進行食物轉換、偏食和挑食等。
(3)反復呼吸道感染和腹瀉,消化道畸形,內分泌、遺傳代謝性疾病及影響生長發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干預
(1)喂養指導 進行喂養咨詢和膳食調查分析,根據病因、評估分類和膳食分析結果,指導家長為兒童提供滿足其恢復正常生長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攝入逐漸達到推薦攝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質和礦物質、維生素攝入達到RNI的80%以上。
(2)管理
1)隨訪:每月進行營養監測、生長發育評估和指導,直至恢復正常生長。
2)轉診:重度營養不良兒童,中度營養不良兒童連續2次治療體重增長不良、或營養改善3~6個月後但身長或身高仍增長不良者,需及時轉上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專科門診進行會診或治療。轉診後,應定期了解兒童轉歸情況,出院後及時納入專案管理,按上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專科門診的治療意見協助恢復期治療,直至恢復正常生長。
3)結案:一般情況好,體重/年齡或身長(身高)/年齡或體重/身長(身高)≥M-2SD即可結案。
4.預防
(1)指導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採用特殊喂養方法,定期評估,積極治療可矯治的嚴重先天畸形。
(2)及時分析病史,詢問兒童生長發育不良的原因,針對原因進行個體化指導;對存在喂養或進食行為問題的兒童,指導家長合理喂養和行為矯治,使兒童體格生長恢復正常速度。
(3)對於反復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及影響生長發育的慢性疾病兒童應及時治療。
(二)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1.評估及分度
(1)評估指標
1)血紅蛋白(Hb)降低:6月齡~6歲<110 g/L。由於海拔高度對Hb值的影響,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約4%。
2)外周血紅細胞呈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平均紅細胞容積(MCV) <80 f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27 pg,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10 g/L。
3)有條件的機構可進行鐵代謝等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2)貧血程度判斷:Hb值90~109g/L為輕度,60~89 g/L為中度,<60 g/L為重度。
2.查找病因
(1)早產、雙胎或多胎、胎兒失血和妊娠期母親貧血,導致先天鐵儲備不足。
(2)未及時添加富含鐵的食物,導致鐵攝入量不足。
(3)不合理的飲食搭配和胃腸疾病,影響鐵的吸收。
(4)生長發育過快,對鐵的需要量增大。
(5)長期慢性失血,導致鐵丟失過多。
3.干預
(1)鐵劑治療
1)劑量:貧血兒童可通過口服補充鐵劑進行治療。按元素鐵計算補鐵劑量,即每日補充元素鐵1~2 mg/kg,餐間服用,分2~3次口服,每日總劑量不超過30 mg。可同時口服維生素C以促進鐵吸收。常用鐵劑及其含鐵量,即每1 mg元素鐵相當於:硫酸亞鐵5mg、葡萄糖酸亞鐵8mg、乳酸亞鐵5mg、檸檬酸鐵銨5mg或富馬酸亞鐵3mg。口服鐵劑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胃疼、便秘、大便顏色變黑、腹瀉等副作用。當出現上述情況時,可改用間歇性補鐵的方法[補充元素鐵1~2 mg/(kg·次),每周l~2次或每日1次],待副作用減輕後,再逐步加至常用量。餐間服用鐵劑,可緩解胃腸道副作用。
2)療程:應在Hb值正常後繼續補充鐵劑2個月,恢復機體鐵儲存水平。
3)療效標准:補充鐵劑2周後Hb值開始上升,4周後Hb值應上升10~20 g/L及以上。
(2)其他治療
1)一般治療:合理喂養,給予含鐵豐富的食物;也可補充葉酸、維生素B12(VitB12)等微量營養素;預防感染性疾病。
2)病因治療:根據可能的病因和基礎疾病採取相應的措施。
(3)管理
1)隨訪:輕中度貧血兒童補充鐵劑後2~4周復查Hb,並了解服用鐵劑的依從性,觀察療效。
2)轉診:重度貧血兒童,輕中度貧血兒童經鐵劑正規治療1個月後無改善或進行性加重者,應及時轉上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專科門診會診或轉診治療。
2)結案:治療滿療程後Hb值達正常即可結案。
4.預防
(1)飲食調整及鐵劑補充
1) 孕婦:應加強營養,攝入富含鐵的食物。從妊娠第3個月開始,按元素鐵60 mg/d口服補鐵,必要時可延續至產後;同時補充小劑量葉酸(400 mg/d)及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分娩時延遲臍帶結扎2~3分鍾,可增加嬰兒鐵儲備。
2)嬰兒: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應從4周齡開始補鐵,劑量為每日2 mg/kg元素鐵,直至1周歲。純母乳喂養或以母乳喂養為主的足月兒從4月齡開始補鐵,劑量為每日1 mg/kg元素鐵;人工喂養嬰兒應採用鐵強化配方奶。
3)幼兒:注意食物的均衡和營養,多提供富含鐵食物,鼓勵進食蔬菜和水果,促進腸道鐵吸收,糾正兒童厭食和偏食等不良習慣。
(2)寄生蟲感染防治:在寄生蟲感染的高發地區,應在防治貧血同時進行驅蟲治療。
(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1.評估與分期
(1)早期:多見於6月齡內,特別是3月齡內的嬰兒。可有多汗、易激惹、夜驚等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症狀,此期常無骨骼病變。血鈣、血磷正常或稍低,鹼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骨X線片無異常或長骨幹骺端臨時鈣化帶模糊。
(2)活動期
1)骨骼體征:小於6月齡嬰兒可有顱骨軟化;大於6月齡嬰兒可見方顱、手(足)鐲、肋骨串珠、肋軟骨溝、雞胸、O型腿、X形腿等。
2) 血生化:血鈣正常低值或降低,血磷明顯下降,血AKP增高,血25-(OH)D顯著降低。
3)骨X線片:長骨幹骺端臨時鈣化帶消失,干骺端增寬,呈毛刷狀或杯口狀,骨骺軟骨盤加寬>2 mm。
(3)恢復期
1)症狀體征:早期或活動期患兒可經日光照射或治療後逐漸減輕或消失。
2)血生化:血鈣、血磷、AKP、25-(OH)D逐漸恢復正常。
3)骨X線片:長骨幹骺端臨時鈣化帶重現、增寬、密度增加,骨骺軟骨盤<2 mm。
(4)後遺症期:嚴重佝僂病治癒後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2. 查找病因
(1)圍生期儲存不足:孕婦和乳母維生素D(VitD)不足、早產、雙胎或多胎。
(2)日光照射不足:室外活動少、高層建築物阻擋、大氣污染(如煙霧、塵埃)、冬季、高緯度(黃河以北)地區。
(3)生長過快:生長發育速度過快的嬰幼兒,VitD相對不足。
(4)疾病:反復呼吸道感染、慢性消化道疾病、肝腎疾病。
3.干預
(1)VitD治療:活動期佝僂病兒童建議口服VitD治療,劑量為 800 IU/d(20 μg/d)連服3~4個月或2000~4000 IU/d(50~100 μg/d)連服1個月,之後改為400 IU/d(10 μg/d)。口服困難或腹瀉等影響吸收時,可採用大劑量突擊療法,一次性肌注VitD 15~30萬IU(3.75~7.5 mg)。若治療後上述指征改善,1~3個月後口服VitD 400IU/d(10 μg/d)維持。大劑量治療中應監測血生化指標,避免高鈣血症、高鈣尿症。
(2)其他治療
1)戶外活動:在日光充足、溫度適宜時每天活動1~2小時,充分暴露皮膚。
2)鈣劑補充:乳類是嬰幼兒鈣營養的優質來源,乳量充足的足月兒可不額外補充鈣劑。膳食中鈣攝入不足者,可適當補充鈣劑。
3)加強營養:應注意多種營養素的補充。
(3)管理
1)隨訪:活動期佝僂病每月復查1次,恢復期佝僂病2個月復查1次,至痊癒。
2)轉診:若活動期佝僂病經VitD治療1個月後症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無改善,應考慮其他非VitD缺乏性佝僂病(如腎性骨營養障礙、腎小管性酸中毒、低血磷抗VitD性佝僂病、范可尼綜合征)、內分泌、骨代謝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低、軟骨發育不全、黏多糖病)等,應轉上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專科門診明確診斷。
3)結案:活動期佝僂病症狀消失1~3個月,體征減輕或恢復正常後觀察 2~3個月無變化者,即可結案。
4.預防
(1)母親:孕婦應經常戶外活動,進食富含鈣、磷的食物。妊娠後期為冬春季的婦女宜適當補充VitD 400~1000IU/d(10~25μg/d),以預防先天性佝僂病的發生。使用VitAD制劑應避免VitA中毒,VitA攝入量<1萬IU/d。
(2)嬰幼兒
1)戶外活動:嬰幼兒適當進行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每日1~2 h,盡量暴露身體部位。
2)VitD補充:嬰兒(尤其是純母乳喂養兒)生後數天開始補充VitD 400 IU/d(10 μg/d)。
3)高危人群補充:早產兒、雙胎兒生後即應補充VitD 800IU/d(20μg/d),3個月後改為400I U/d(10 μg/d)。有條件可監測血生化指標,根據結果適當調整劑量。
(四)超重/肥胖
1.評估與分度
(1)超重:體重/身長(身高)≥M+1SD,或體質指數/年齡(BMI/年齡)≥M+1SD。
(2)肥胖:體重/身長(身高)≥M+2SD,或BMI/年齡≥M+2SD。
2. 查找原因
(1)過度喂養和進食,膳食結構不合理。
(2)運動量不足及行為偏差。
(3)內分泌、遺傳代謝性疾病。
3.干預措施
(1)嬰兒期
1)孕期合理營養,保持孕期體重正常增長,避免新生兒出生時體重過重或低出生體重。
2)提倡6個月以內純母乳喂養,在及時、合理添加食物的基礎上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
3)控制超重/肥胖嬰兒的體重增長速度,無需採取減重措施。
4)監測體重、身長的增長和發育狀況,強調合理膳食,避免過度喂養。
5)避免低出生體重兒過度追趕生長。
(2)幼兒期
1)每月測量一次體重,每3個月測量一次身長,監測體格生長情況,避免過度喂養和過度進食,適當控制體重增長速度,不能使用飢餓、葯物等影響兒童健康的減重措施。
2)採用行為療法改變不良的飲食行為,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
3)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生活方式,多進行戶外活動,盡量不看電視或電子媒體。
(3)學齡前期
1)開展有關兒童超重/肥胖預防的健康教育活動,包括均衡膳食,避免過度進食,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盡量少看電視或電子媒體。
2)每季度進行一次體格發育評價,對超重/肥胖兒童進行飲食狀況和生活方式分析,糾正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
4.醫學評價
(1)危險因素:對篩查為肥胖的兒童,在排除病理性肥胖之後,需進行危險因素評估。下列任何一項指標呈陽性者為高危肥胖兒童。
1)家族史:過度進食、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壓等。
2)飲食史:過度喂養或過度進食史。
3)出生史:低出生體重或巨大兒。
4)BMI快速增加:BMI在過去1年中增加≥2.0。
(2)合並症:根據兒童肥胖嚴重程度、病史和體征,酌情選擇進行相關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高血壓、脂肪肝、高膽固醇血症、胰島素抵抗、糖耐量異常等合並症。
5. 管理
(1)對篩查出的所有肥胖兒童採用體重/身長(身高)曲線圖或BMI曲線圖進行生長監測。
(2)對有危險因素的肥胖兒童在常規健康檢查的基礎上,每月監測體重,酌情進行相關輔助檢查。
(3)根據肥胖兒童年齡段進行相應的干預。
(4)對懷疑有病理性因素、存在合並症或經過干預肥胖程度持續增加的肥胖兒童,轉診至上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專科門診進一步診治。 (一)管理方法
1.登記管理
對低體重、生長遲緩、消瘦、肥胖、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進行登記管理(表1),及時干預,記錄轉歸。
2.專案管理
對中重度營養不良兒童,中重度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兒童,活動期佝僂病兒童應建專案(表2-4)進行管理。
3. 會診與轉診
應及時將疑難病例轉上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專科門診進行會診,並進行追蹤隨訪,記錄轉歸。
(二)專案管理人員資質
專案管理人員需具有臨床執業醫師資質,並接受過營養基礎知識和營養性疾病培訓。 (一)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兒童中重度營養不良專案管理率=(轄區內中重度營養不良兒童專案管理人數/轄區內中重度營養不良兒童人數)×100%
(二)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1.輕度貧血兒童登記管理率=(轄區內輕度貧血兒童登記管理人數/轄區內輕度貧血兒童人數)×100%
2.中重度貧血兒童專案管理率=(轄區內中重度貧血兒童專案管理人數/轄區內中重度貧血兒童人數)×100%
(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活動期佝僂病兒童專案管理率=(轄區內活動期佝僂病兒童專案管理人數/轄區內活動期佝僂病兒童人數)×100%
(四)肥胖
0~6歲肥胖兒童登記管理率=(轄區內0~6歲肥胖兒童登記管理人數/轄區內0~6歲肥胖兒童人數)×100%

㈥ 兒童營養性疾病及常見疾病登記表是哪些

登記范圍包括營養不良、貧血、
單純性肥胖、先心病、哮喘、癲癇、聽力障礙、視力低常、齲齒等

㈦ 兒童常見的營養性疾病有哪幾種

兒童需要哪些營養

兒童期的寶寶身體發育非常迅速,所以各種營養物質的供給不能落下。一般來說,兒童發育的必備營養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1、蛋白質。蛋白質是機體組織細胞的基本成分,對於兒童期的寶寶來說非常重要,該時期的寶寶正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時期,所需要的蛋白質也較成人多。

2、熱量。兒童期的寶寶新陳代謝十分旺盛,因此基礎代謝速度非常快,再加上該時期寶寶的身體需要通過合成較多的身體組織成分以滿足身體快速生長的需要,所以需要的熱量自然也比較多。

3、維生素。維生素是人體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微量有機物,比如維生素D,能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有益於骨骼和牙齒的健康。一般來說,維生素無法在體內自行產生和合成,因而需要通過飲食等手段來獲得。

媽媽們都知道,水果中的維生素含量是極其豐富的,因此很多媽媽會給兒童期的寶寶食用新鮮水果或鮮榨果汁,不過,這需要考慮水果中含農葯殘留的問題,而且外出攜帶、保存、食用都不方便。建議媽媽們可以挑選經過合理配比的果汁泥產品,像亨氏的果汁泥,甄選全球的優質水果原料,用天然果漿搭配果汁,保留了天然果肉纖維,有助於促進寶寶營養消化吸收,讓寶寶補充足夠維生素及纖維素,而且亨氏果汁泥不添加防腐劑、色素和人造香料,平常當做零食給寶寶吃,天然安全更放心哦!

4、礦物質。礦物質又稱為無機鹽,是構成人體組織、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謝等生命活動的主要元素之一。礦物質與維生素一樣,都無法在體內自行產生和合成,需要通過飲食等手段來獲取。比如,在添加輔食的時候,不妨選擇強化鐵的亨氏營養米粉,其米粉產品由產自綠色基地的綠色大米精製而成,「雙綠保證」更安全。目前市面上能做到「雙綠保證」 的營養米粉並不多,所以媽媽可以優先考慮有綠色大米+綠色基地出品的「雙綠保障」的品牌米粉呢。

5、脂肪。脂肪除了提供相應的熱量之外,最主要的是提供必需的脂肪酸,以供人體生長發育之需以及維持皮膚的健康。比如DHA,作為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之一,對增強記憶與思維、頭腦開發等作用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