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抓住孩子的好奇心
思維的產生是因為問題,如果在平時生活中孩子不停的問問題,那麼孩子的思維能力也在提升。作為家長,我們就應該積極去把孩子不懂的問題解決掉,幫孩子建立出知識的海洋。
❷ 十歲兒童應該怎樣進行日常的體育鍛煉
這個階段的孩子一旦進入小學,感統失調的表現就會凸顯出來,這時要積極參與感統訓練,抓住腦發育關鍵期。
孩子平衡能力、運動能力有所提高,就可以鼓勵參加各種球類活動,如排球、網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尤其是排球、網球和羽毛球,可以幾個人對打,也可以對牆練習。球類運動對小肌肉、大肌肉協調以及反應速度、靈活性都很有幫助。
要是想親子互動強的話,可以與孩子一起玩拋球擊掌,准備一個質量較輕的軟球,將球拋向空中後擊掌數次,之後接住球,擊掌次數多者獲勝。
❸ 兒童如何科學進行體育鍛煉
兒童想要做到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不許不能過強或者過早的做一些。超過體力范圍內的
❹ 兒童怎樣鍛煉能提高免疫力
你好。踢足球,打籃球,學習跆拳道,打羽毛球,乒乓球等,都可以讓孩子的身體結實健康,免疫力也會提高。
❺ 青少年兒童如何科學健身鍛煉
拔河比賽由於兒童的心臟發育尚不完善,當肢體負荷量增加時,主要依靠提高心率來增加供血量,因此心臟容易疲勞。
掰手腕兒童四肢各關節的關節囊比較鬆弛,堅固性較差,掰手腕容易使腕關節發生扭傷。
「兔跳」由於在「兔跳」時,人體膝蓋所承受的沖擊力相當於自身重量的三分之一,兒童骨化過程尚未完成,很容易造成膝關節損傷。
長跑能力消耗很大的長跑運動會使兒童營養入不敷出,骨細胞生長速度減慢,妨礙其正常的生長發育。
倒立兒童經常倒立或每次倒立時間過長,會影響眼壓的調節功能。
❻ 孩子如何鍛煉身體
1. 對寶寶的體育鍛煉要有明確的認識。
春暖花開的季節,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去戶外游戲,4~5歲的孩子便可以去郊外遠足,在運動中快走與慢走、快跑與慢跑以及跳躍交替進行,既訓練了孩子的基本動作,又訓練了孩子的速度、耐力等基本身體素質,還培養了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鍛煉了孩子堅韌不拔的毅力,更使孩子欣賞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增長了知識,進一步調動了孩子進行身體鍛煉的積極性。
體育鍛煉是父母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的良好載體。事實上,孩子天性好動,真正不愛運動的孩子只是很少一部分。體育鍛煉是一項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參與、親歷親為的活動,體育鍛煉的過程既是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精神、磨煉意志品質的過程,也是孩子體會公平競爭、團隊精神、人際交往的過程,是孩子宣洩不良情緒、克服焦慮、享受體育帶來的歡樂和愉悅的過程,更是父母了解孩子、引導孩子、加深親情、加強溝通的一個互動的過程。
2. 日常游戲對寶寶的鍛煉也很重要。
游戲是孩子體育啟蒙的第一課,游戲可使孩子聰明伶俐、身體健康。游戲的目的不僅在於增強體力,使孩子的四肢得以均衡發展,從而有效地彌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單一的活動而對大腦造成的不均衡刺激,促使大腦發育。在嬰幼兒快速生長時期,游戲對孩子尤其有益,將使孩子終身受益。
幼兒期是孩子感覺運動發展的最佳時期,此時有目的、有計劃地拓展孩子的感覺和運動,不僅對大腦是良好的刺激,提高大腦對全身各器官系統的支配能力,還能促進運動神經的發展。
其中,1~3歲可選擇的游戲有:手指操、捏橡皮泥、踢定點球、踢滾動球、側滾、馱物爬、兩腿兩足夾物走、拍球等;3~5歲可選擇的游戲有:各種曲線跑、各種躲閃游戲、跳皮筋、伸展性體操、單足站立、學騎自行車、跳房子、跳繩等。玩各種套疊玩具、穿繩玩具、積木、積塑等,有助於鍛煉小兒肌肉動作和手指的靈活性。
球類游戲是比較古老的兒童游戲,在球類游戲中,不但可以訓練孩子的手腕力量,還可以訓練孩子手控制方向的能力,提高手眼協調性,增強孩子的快速反應能力。而球的反彈特性,可使孩子對事物運動方向的改變產生思考和認識,提高孩子預測運動方向的能力。
孩子在完成獨立行走以後,隨之就是高級的運動技巧的發育和形成,比如跳躍、模仿肢體動作、接球、跳繩等。孩子運動能力的提高和培養,也可通過游戲來完成。這需要我們家長結合孩子的生理特徵來制定一套符合孩子發育特點的、科學的游戲計劃。
3.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運動量。
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不要一味追求運動的強度,而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和需要,選擇適合他們年齡段的、他們自己喜歡的、有條件的並能堅持下去的游戲或運動。關鍵是要使孩子堅持鍛煉,風雨無阻。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不會有大的效果。家長在與孩子共同的體育鍛煉中,對孩子要少批評,多指導,多肯定,多鼓勵,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氣氛。
要想鍛煉好身體,必須掌握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原則。根據孩子生理的基本規律和年齡、性別、體質的狀況等具體情況和客觀條件,選擇合適的項目,並在一定原則指導下,合理安排運動量,有計劃地進行體育鍛煉。孩子年齡小,自覺性較差,家長必須予以正確的指導。
❼ 如何鍛煉孩子動手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誰都知道「心靈手巧」,現在的家長也都知道動手能力和聰明程度的關系。但是,對於現代的中國家庭,真正讓孩子動手的機會並不太多。
孩子小的時候,總覺得孩子小,不捨得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大了,又覺得孩子功課任務重,壓力大,沒時間培養孩子跟學習無關的動手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學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做,就是要動手去體驗,體驗生活,體驗知識,體驗
社會。並不是心靈手才巧,而是手巧才能更聰明。
我們在《全腦數學》手指快算當中說過。孩子動手做事是成長的基礎,是孩子手腦結合,身心和諧發展的過程。
手是人的第二個大腦,動手就是在做大腦的體操。
讓孩子動手參與可以鍛煉孩子的很多能力,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大腦思維得到鍛煉,責任感也能得到提高。
在生活當中馬虎的孩子,最根本的根源在於動手能力的欠缺。要加強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可以鍛煉孩子的手
眼協調能力,促進兒童大腦的發育;動手做,還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比如說,讓孩子收拾房間、整理物品,可以鍛煉孩子
的邏輯推理能力。一個整理房間有技巧的人,也一定是主次分明的人,可以分清重點,做事有條不紊的人,並且能具有合乎邏輯的歸類性。所以會動
手的人,也一定是聰明能乾的人。孩子只有學會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動手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是兒童期,兒童時期養成的習慣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作為家長,家庭教育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教會孩子做力所能及的
事情、主要鍛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從孩子生活中的事情做起,比如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整理玩具,自己收拾文具等。在孩子開始學習動手做事情初期,往往沒有頭緒,費時過長,效果也不好,所以很多父母寧願自己動手三下五除二的替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情。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完成,是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開端,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鼓勵孩子慢慢實踐,等待孩子慢慢做好,而不是要抹殺孩子學習的過程。
那麼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意義有哪些?
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進視覺、觸覺、動覺及感知覺的發展和相互間的協調。
其次,幼兒通過動用玩具及操作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掌握使用物體的方法。以後,幼兒便會逐步地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經驗。
再次,幼兒通過手的操作,能進一步認識同一類物體的共性,因而使知覺更加具有概括性,並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產生准備條件;在日常生活中,應及時為
不同年齡的幼兒提供合適的動手操作的機會。
兒童時期的習慣培養就像一粒種子,等到秋天要收獲的時節才匆匆忙忙開始播種,就已經太晚了。而在生命的春天就開始有意識有計劃地撒種、灌溉、施肥,才能讓這小小的種子及早發芽、茁壯成長。動手能力是孩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它的培養也要在兒童時期開始。很多家長都有「長大了自然就好了」的想法,這對孩子「太冒險」了,因為孩子的成長道路,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不知道孩子會遇到什麼,如果一切都寄託於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來解決本應該由我們承擔
的責任,這似乎沒有盡到為人父母應盡的義務。
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1)為孩子創造動手操作的條件。比如,引導孩子自製玩具,讓孩子綜合運用折、剪、畫、編、扎、釘、粘等方法做科學小試驗,為孩子准備紙、布、線、膠水、
磁鐵、各種小瓶、塑料小管等用具。
(2)給孩子提供各種材料。為孩子提供諸如積木、插塑、拼裝玩具、橡皮泥、沙石等用具,同時還可以給孩子准備一些廢紙讓他撕,買一些蠟筆教他畫,准備積木、
拼圖、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
(3)開展各種動手操作活動。比如,用筷子夾玻璃球、撕紙屑做圖案,用毛線穿紐扣ABAB的形勢來穿,等游戲,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這些游戲不但
孩子感興趣,同時能促進他的小肌肉發展。
(4)指導孩子製作手工。父母可從教孩子玩折紙和剪貼開始,指導孩子製作手工。如,對2—3歲的孩子,可從簡單的一步折紙學起;3—4歲的孩子,可學2至3步的折紙,
並開始學拿剪刀,(安全剪刀)先學剪紙條,後學剪圖形,可以用紙條貼成鏈條或方紙,還可貼成花籃;4—5歲的孩子,可學更復雜的剪貼和圖案,製作汽車、輪船、大炮、飛機、小鳥等。
(5)手指游戲是一種一邊念誦兒歌或者韻律,一邊協調雙手動作變化的游戲,玩手指游戲的時候,我們手做動作,口念兒歌,眼做協調,全身的能系統只做一件事情,孩子的注意力,
記憶力,感覺統合能力,節奏感和韻律感同時得到了訓練。
總之,孩子天生是動手的行家,只要給他足夠的空間,他就能玩出無窮的花樣。因此,父母要從單一的價值觀中走出來,讓孩子多看、多聽、多想、多玩,關鍵是多動手,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自信、樂觀、有創意的人。
❽ 怎樣對兒童(3~7歲)進行體能訓練
有媒體曾經報道過,根據7歲之前孩子的數據調查發現,有九成的孩子的運動能力存在著滯後的現象,大多數父母之重視孩子的教育和智力發育,卻忽視了孩子全方面平衡發展。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考試成績的好壞,而是應該全方面的健康發展。兒童在3-7歲如何進行體能訓練呢?
7歲的孩子體能訓練
在孩子7歲之前是為了孩子的運動習慣、運動技巧和運動心理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不要小看了這段時間,這是孩子身體發育最關鍵的時期,每一種運動都可以讓孩子去嘗試,孩子的模仿性比較強,可以帶著孩子多去運動場所,比如帶著孩子去看一場足球比賽、網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等。
❾ 如何鍛煉孩子的靈活性
第一個訓練小游戲是讓孩子掂一掂,哪個物品重
家長帶孩子玩這個游戲,旨在讓孩子體會細微的重量差異,培養孩子對重量的感覺,適用年齡在2.5~3歲之間的孩子。
這個游戲的道具其實很簡單,在我們額家裡隨處可見,比如家裡的一些小器具,這些小器具的形狀和大小都有所不同,重量大都不一樣。
這些游戲簡單使用,可操作性強,其原理是根據蒙台梭利教育的相關規律和原則來設計的,很多家長實踐後,紛紛反饋良好。但很多家長在平時的生活沒有加以重視,忽略了這樣的親子游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❿ 如何鍛煉孩子的專注力
1、環境很重要。
2、孩子專注的時候,不要打擾他。
很多寶寶到了一定年齡,比如2歲以後,就能主動安靜下來,因為他對某個東西感興趣,想研究研究。比如,玩水、玩沙、玩土,通常都很專注,這個時候大人不要打擾他,不要怕弄臟衣服而阻止他。
再比如,孩子做作業,家長在旁邊指手劃腳,要麼指出錯誤,或者說一些無關的詢問,都是干擾了孩子的思路。
3、讓孩子獨立思考,不要急於幫助他。
如果孩子自己在思考問題,在想辦法解決,這本身就是專注的表現,家長千萬不要著急,不要急於去幫助他。
其實,孩子如果能夠獨自玩一些沒有危險的游戲,家長不應該過多干預,你一喊一叫一插手,當然會影響他的專注力,也會減少他的探索慾望。
而且,家長幫忙越快,孩子獨立性越差,造成他的依賴性。比如,他做事不能堅持,做一會沒有成功,就急於向你求助。所以,給孩子一點思考的時間吧!
4、家長的作用是「玩花樣」,激發孩子的興趣。
這個時候,就是家長大顯身手的時候啦,孩子不感興趣是因為他玩不出花樣,如果大人能夠變著法子玩新鮮,就能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增強探索的持續時間。
舉個自己的例子吧。笑笑剛開始玩積木頂多三五分鍾,他只知道一層一層搭起來蓋房子,搭一會就跑去玩車。這個時候,我把積木按照顏色和形狀分類,他在旁邊觀察著,覺得很有趣,又跟我參與進來一起玩。過一會呢,我把長條形的積木擺成「軌道」,讓小卡車在中間通行,他又覺得很有趣,於是又坐下來一起玩。
還有冰棒棍,我以前的博文中多次介紹過的,能玩出很多花樣,這里不贅述了。
5、家長的「示範」,能夠有效地感染和帶動孩子。
直接舉例說明這一點。還是以最熟悉的搭積木為例,笑笑連續搭了七八塊高高的,忽然,轟一下倒了,孩子不耐煩,推著積木說「我不搭了」,轉身就跑走。我呢,不指責他,也不叫他回來,我就坐在原地,繼續擺弄我自己的這一棟房子,我故意讓高樓轟一下也倒了,然後我誇張地自言自語:「哎呀,怎麼倒了?真可惜,是下面的沒放平吧?」我繼續搖頭晃腦:「沒關系,嘿嘿,我再來一次,這一次我每一塊都擺的穩穩的,嗯,我一定會比剛才搭的高!嘿嘿。」然後我開始一塊一塊慢慢搭。我用眼角的餘光看見,笑笑沒有跑遠,他站在那裡仔細觀察我的一舉一動。很快,他被感染了,他興奮地跑到我身邊,說「我也會,我也能搭高高的。」然後,繼續專注地做。
6、鼓勵孩子,讓孩子有「成就感」。
在做事過程中,孩子如果遇到困難,要鼓勵他,讓他願意去克服困難,久而久之,就能養成善始善終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習慣。另外,成功的喜悅能夠刺激孩子再接再厲,當孩子順利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要及時給予肯定,讓孩子在成就感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當然,不要將結果看得太重要,即便孩子還沒有達到要求,但只要他有了積極的表現,同樣也可以贊美孩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