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兒童自閉症有哪些症狀求答案
你好!兒童自閉症的症狀: 1.刻板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堅持某些行事方式或程序,絲毫不接受改變。如物品的擺放位置,回家所走的路線等。 2.社會交往:自閉症兒童對交朋友顯得不感興趣,寧願長時間的獨處,並且不與人有眼神的交流、不會微笑等。 3.感覺障礙:自閉症兒童的感覺可能存在一個或幾個敏...感區,可能是聽覺,也可能是嗅覺、味覺等。但除了感覺的敏感區外,對其他感覺的反應則不太靈敏。 4.游戲:缺乏自發性或想像力的發揮,經常單純無意義的模仿別人的動作,並且不會啟動「假裝」游戲。 5.語言交流:自閉症兒童通常語言發展緩慢或根本不會運用語言交流,通常只會發出無意義的單音節,或用手勢表達意思。]
B. 害怕孩子任性哭鬧怎麼辦
現在很多的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對於孩子的溺愛程度也比較大,不少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時候不懂得教育方法,讓孩子養成了一個任性的個性,這樣的話其實對於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如何應對孩子的任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應對孩子的任性 篇1
轉移注意力
這種方法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其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適當懲罰和獎勵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擔心餓壞孩子,一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會有影響。在行為干預過程中,對孩子表現比較好的方面,進行適當的獎勵,如擁抱、口頭表揚、物質獎勵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質獎勵不要過多、過大,否則很快就會失效。
冷處理
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採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比較有效。
激將法
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可以將其行為與其他表現好的孩子做比較。
每個家長朋友都遇到孩子任性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因為家長工作比較忙,在出現這些情況時都是得過且過,基本以滿足孩子的要求而結束。大多數孩子都會隨年齡增大而逐漸學會控制自己,而部分孩子則變本加厲,提出很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立刻滿足則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行為,如哭鬧、打人、破壞行為等,長此以往可能出現難以控制的習慣性惡習,或*行為。
提示在先
任何兒童的行為都可以找到一些基本的規律,多數異常情況都發生在有特殊需求時。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再有就是想父母給他買各種玩具或食物,一般先說好買什麼東西,而不是孩子要什麼就隨便買什麼,最好根據實際和需要根據孩子的願望買合適的東西,而不是完全滿足其*,要讓孩子懂得剋制自己。
孩子的性格問題家長要注意的,在生活中多注意培養,孩子任性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家長要注意方法,用正確的方法及時改善。
如何應對孩子的任性 篇2
一、家長如何應對孩子任性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從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經成為每個父母的期望,而對於每個孩子都有在任性的年齡階段發展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缺乏判斷力,認知的能力不夠成熟,很容易產生任性的性格。
孩子的個性比較偏執,或是自我約束能力偏差也不排除與其所生活的環境有關系,孩子的任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家長不約束,慢慢引發的結果,家長要及早的預防,這樣才會防患於未然。如果孩子的任性心理得不到及時糾正的話,會妨礙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因為任性會導致無法正確認識和判斷事物,個性固執不明事理,妨礙人際交往及生活能力的發展,難以適應環境,常因不被別人接受而陷入孤立, 經不起生活的考驗和挫折,形成社會性發展障礙,嚴重的還會由於易沖動而犯罪。
當孩子出現任性的情況的時候,不要一味的對孩子進行打罵,這樣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學會教育孩子,讓他理解父母,父母也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讓他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後與孩子溝通,給他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讓他發現自己錯在哪裡。做孩子的朋友、平等溝通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也不排除會有一些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一直的糾纏不休,當出現這樣的情況的時候,家長可以暫時的不理他,讓他自己待會,或是讓他自己感覺到哭鬧的方法是無效的,他就會停止。事後可以坦誠地與他交流,給他思考、自省的時間。
解決孩子任性的情況要從孩子小的時候抓起,在處理孩子的任性行為上父母態度要一致並且要堅決,要徹底糾正孩子的任性行為,父母就要採取一致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對自己的任性行為,只有放棄,別無選擇。
二、孩子孤獨症家長怎麼辦
正所謂望子成龍,每一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是期望非常高的,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的成長,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不過,在生活中,一些孩子心理健康很容易出現問題,出現自閉的表現,很難與他人交流。那麼,孩子孤獨症家長怎麼辦呢?
1、孤獨症的臨床表現
兒童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又稱自閉症、孤獨症,發病於嬰幼兒時期,男孩發病可數倍於女孩,主要臨床表現為:
(1)社會交往障礙
突出表現為缺乏與人交往的能力,不會與小朋友交往,缺乏與人目光對視,對父母親缺少特別的`情感。
(2)語言交流障礙
這是大多數孤獨症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沒有語言或語言落後,喜歡用手勢或叫喊來表達自己的願望,有的兒童會講話,但缺乏主動語言,常有自言自語等現象,言語重復、刻板。
(3)刻板重復的行為障礙
維持某種一成不變的生活習慣,對外界缺乏感知和理解,也缺乏探究性;著迷於單調、重復的行為,甚至有自傷、傷人行為。
這些兒童多伴有智力低下,個別孩子在某些方面卻具有特殊的能力,如對路線、數字、地名、人名、日期等有超常的記憶。
2、家長應該如何應對:早期科學、系統的干預
孤獨症發病原因尚不確定,目前無特效葯治療,但早期科學、系統的干預可使兒童有顯著的改變。目前提倡的是綜合治療方法,對每個兒童在干預前均做發育行為相關測評,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有選擇性地採用干預技術,制訂針對性、個體化的干預策略方案,並 在實施過程中根據需要隨時調整,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1)行為模式教學
行為模式教學應用了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原則,透過兒童的行為、專長、能力作出分析及有效賞罰,引導並鼓勵他們建立目標行為以代替有問題的行為。
(2)感覺統合治療
感覺統合治療是針對有學習困難、發展遲緩、專註失調的兒童進行訓練,促進他們的觸覺、本體覺、前庭平衡覺、聽覺及視覺等感覺系統的調節,使兒童更有效地參與日常的學習、自理及游戲活動。
(3)結構化教學
結構化教學是透過有系統的環境安排、有規律的學習流程,以及充足的視覺提示,幫助兒童理解信息及明白要求,亦增強他們對環境的掌握和控制,讓兒童適應環境的轉變而穩定情緒。
(4)家庭配合治療
孤獨症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的家庭成員也要注意克服焦慮、自責、急躁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共同努力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父母要配合醫生,調整心態,積極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訓練和治療活動中。保持愛心、耐心、恆心,妥善安排孩子的教育訓練與學習、生活的關系。
父母應了解相關知識,尊重訓練老師的安排,堅持培訓計劃,堅持家庭配合治療。和醫生保持長期的咨詢合作關系,定期復診。
總之,如果你的孩子有自閉傾向的話,千萬不要過於著急,也不要胡亂的相信一些醫生。需要做的就是要有耐心,幫助自己的孩子來慢慢的做出改變,改變其行為模式,這樣一步一步來,孩子最終就可以擺脫自閉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