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孩子生病時家長應該怎麼辦
北京中醫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王應麟 孩子有病時應該怎麼辦?這是每位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 當孩子不舒服時,一般沒有必要看的病,還是少到醫院為好。因為到醫院從掛號到醫生給孩子看上病,總要等上兩三個小時。現在和從前不同,孩子突然發生致命性疾病的情況減少了。而孩子突然發燒,一般也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扁桃體炎或感冒)。與其因發燒深夜去掛號看急診,不如等到第二天看為好。有些孩子發燒挺重,白天看了醫生,已經進行了治療,一般都會拿兩三天的葯。但有時夜晚孩子還發燒,大人開始不放心了,好多父母就又抱孩子去醫院找大夫。殊不知這時孩子的抵抗力最低,在醫院很容易感染上別的病。 孩子因感冒發燒,若不用吃葯也能痊癒時,就要在家認真觀察孩子的情況(如食慾、精神,清晨起床時、玩耍時的情況等)。一般來說,孩子的發燒不會像大人那樣嚴重。孩子發燒多是病毒感染所致,用中葯治療效果最好。建議家長給孩子建一個簡單的家庭病歷,隨時記錄孩子生病時的情況和治療效果。 選擇一個理想的兒科大夫是看病的開始。 給孩子看病時,應選擇能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的醫生。那些只考慮賺錢和一味想著發表論文的醫生一般是不會理解孩子疾苦的。這些醫生會把僅用一般口服葯就能治的病,非要增加用葯,還要用打針、輸液等辦法來處理,在診病中還會進行些不必要的檢查,增加孩子的痛苦和家長的負擔。 孩子到醫院都會有恐懼心理,合格的兒科醫生應該在親切接觸中,完成診療疾病的任務,避免孩子恐懼心理的產生。這樣就要求兒科醫生有高明的醫術和善心,在看病過程中和孩子交朋友。為孩子著想的醫生會親自向母親仔細詢問病情。最能了解孩子病情的是母親,因此直接向母親詢問是最准確的。 對孩子來說,接受不必要的治療是有害的。有的母親出於擔心,帶孩子到醫院去診治,往往迫切要求給孩子打針、輸液。這時,好的醫生就要向母親說明,孩子的情況不需要服葯。 選擇中醫還是西醫,這也是一些家長的困惑。 西醫屬於現代醫學,應用現代診療手段進行診斷和治療,用微觀方法進行研究和認識疾病。在診斷的基礎上,對每個病人的治療方法、葯物是一樣的。 中醫屬於傳統醫學,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和大量的醫療經驗。通過醫生個人的手、口、鼻、耳進行望、聞、問、切的檢查方法,應用傳統的中醫理論體系和獨特的分析方法,從個人整體情況,從宏觀上進行分析後,作出診斷和治療。而對於同一種疾病的不同病人以及同一個病人的不同階段,中醫的治療不一定相同。 中醫、西醫的基礎理論不同,但治療的目標是一致的。一般來說,孩子病了,如果需要緊急搶救,最好先到西醫醫院兒科去急救。而一般的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性的疾病(大部分傳染病、感冒、咳嗽、流感等)中葯有較好的療效。孩子的胃腸疾病,像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等兒童常見的功能性疾病也特別適合應用中葯治療。 應該說中西醫是不沖突的,是可以互補的。 許多家長都有自己的經驗,尤其在選擇醫院、選擇醫生、選擇中醫或西醫方面,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說,自己的經驗對於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選擇醫院、醫生是家長的權力,是保護孩子很重要的一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