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的心得體會
注意力是指人們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近年來,教育工作者對學齡前兒童入學准備進行了廣泛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在未來學校生活中的成功取決於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綜合考量,是圍繞著健康的體魄、良好的語言能力、集中的注意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知以及對外界環境的適應等展開的一系列內容,而其中,孩子的注意力被認為是最為關鍵的一項。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呢?以下是五個方法,可以幫助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1.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孩子未曾見過和未曾聽說過的新鮮事物,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好奇心強的孩子,引起他們的極大關注。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來培養專注力。
實驗證明,強烈、新奇、富於運動變化的物體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轉動音樂鳥籠,會跳的小青蛙,會搖頭的小木偶,自動下蛋的母雞等玩具讓孩子集中注意力觀察、擺弄。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類似的玩具,用來訓練他集中注意力。特別是0~3歲的孩子,採取這種方法是最理想、最有效的。
2. 把培養孩子的興趣與專注力結合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總會很投入、很專心,小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兒童在入學前接觸的書本知識太多,走進課堂後發現老師講授的都是自己屢見不鮮、耳熟能詳的東西,那麼,大多數兒童都會不由自主地精神溜號兒,東張西望,做小動作。
在生活中你常常會看到一些小孩子在按家長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興趣的事情時,卻能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對幼兒來說,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興趣和情緒的控制。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把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與培養專注力結合起來。
3. 在游戲中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前蘇聯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幼兒在游戲和單純完成任務兩種不同的活動方式下,將各種顏色的紙分裝在與之同色的盒子里,觀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實驗結果發現,在游戲中4歲幼兒可以持續進行22分鍾,6歲幼兒可堅持71分鍾,而且分放紙條的數量比單純完成任務時多50%。在單純完成任務的形式下,4歲幼兒只能堅持17分鍾,6歲幼兒只能堅持62分鍾。實驗結果表明,孩子在游戲活動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穩定性較強。因此,我們可以讓孩子多開展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培養嬰幼兒的專注力。
4. 讓孩子明確活動目的,自覺集中注意力
孩子對活動的目的意義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務的願望就越強烈,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力維持的時間也就越長。
5. 培養自製力
現實生活是一個處處充滿誘惑,時時會有外來干擾的世界,要維持長時間的、集中的注意力,必須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良好的專注力是穩定而集中的注意力和自製力的結合。
要培養超常的專注力,就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自製力。這就要求家長有計劃地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向孩子提出適當而合理的要求,培養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鼓勵他們按時完成任務,把每一件事做完,不半途而廢,培養他們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㈡ 如何提高小孩專注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應該在學齡前就開始。這是因為,學前期的主要任務就在於通過一些學習活動為孩子的正規學習准備條件。良好的注意力,就是必備條件之一,能夠使孩子上學後學習專心。可是,不少家長只關心孩子學齡前學了多少字、畫了多少畫,而忽視了對孩子注意力的培養,致使有的孩子上小學後,很難適應正規學習,表現在上課時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
當孩子在上小學時就養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壞毛病後,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呢?
首先,應從生活方面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按時作息、用過的東西還原、做好每一件小事。
孩子天生有一種好奇心,那些從未見過或聽過的事物都能以獨特的魅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因此,家長應多帶孩子去大自然觀看奇花異草和造型奇特的建築,以培養孩子的興趣。
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或遇到不感興趣的內容時,僅靠注意力是不夠的,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從於活動的目的和任務,這是培養孩子注意力集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心理學家指出,自控力是駕馭人類活動和行為的最高指揮官。為了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如練乒乓球、練書法、做手工活、下棋等等,來培養孩子的自製力。訓練最好有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以便形成一種心理活動的定向。 孩子對某事物的興趣越濃,越容易形成穩定和集中的注意力。家長不要整天把孩子關在房間里學習,要鼓勵他們從事各種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掘和發展自己的能力及興趣,並藉以培養自己的注意力。
作息不定時、生活無規律是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學習是腦力勞動,要消耗大量的腦內氧氣,若望子成龍心切,整天強迫孩子長時間從事單調的學習活動,必然造成孩子大腦疲勞而精神分散。心理實驗證明:4歲孩子注意時間10分鍾,5~6歲兒童也15分鍾,7-9歲的孩子20分鍾。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時間,讓孩子明確什麼時候可以玩,什麼時候要學習,對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非常重要。
另外,家長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氣氛,切斷一切干擾源,如看電視、大聲說話、走來走去、一會兒看孩子做作業、一會兒給孩子送水果等等。除此之外,家長也可認真看書學習,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
據調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令無數家長頭痛,要矯正此毛病,必須從家庭環境入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通常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注意力不穩定,專注的目標會經常轉移;二是心不靜,常常分心、走神。只要家長用心糾正,使他們將心事轉移到所做的事情上去,往往會有驚人的表現和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很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知覺發展不良,天生好動,以及神經系統發生問題時,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些情況屬於生理障礙,應該去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過分依賴、缺乏耐心或情緒困擾,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這些情況大多數是教育方式和成長的環境所造成的。 除了解決生理上的問題外,家長應該認識到,專心其實是一種可以訓練、學習和培養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埋怨孩子不專心的同時,也要反省自己有無不對之處。例如,孩子玩游戲時全身投入,正是在培養聚精會神的習慣,此時家長切不可任意打擾、干涉和打斷。平時家長可以將游戲時間與日常生活配合恰當,並指定一個固定的玩游戲的角落,將環境安排得有條不紊,以減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家長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興趣或超過能力所及的事,以免他們借著不斷變換活動來逃避大人的責備。也切忌同時買太多的玩具及圖書給孩子,使他們左顧右盼,不知所措,而無從培養仔細、有耐心、反復和專注一件物件的習慣。
那麼,怎樣讓孩子上課不走神?
上課不能持久地專心聽講,注意力分散;常常做小動作或跟同學講話;記不全或記不住老師口頭布置的作業和事情;聽到有掉筆聲就扭頭去看,等等,孩子這些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問題常常困擾著家長和老師。
其實,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除部分真正患有「多動症」外,相當多的是由於自控能力差。由於自控能力差,他們不能自主地選擇「我應該做什麼」、「我不應該做什麼」。據調查,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他們不是不想認真聽講,而是沒有能力去約束自己專心聽講。
那麼,應如何訓練幫助孩子提高自控力呢?
一、延遲滿足,讓孩子學會等待,如孩子要東西急切,家長可以要孩子講出3
個合理的理由,否則不予滿足;
二、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抗干擾訓練,如在有噪音的環境中大聲
朗讀、靜心抄寫;
三、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增強孩子戰勝困難的勇氣,如讓雞蛋站起來的訓練,
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四、進行日常行為訓練。通過「自我督導」訓練,孩子可以自覺地檢查自己的
為,並及時糾正自己的行為;
五、進行意志力的訓練。家長可以選取1-2項具有一定挑戰性的運動或游戲對
孩子實施訓練,讓孩子的意志力變得堅強起來。
實踐證明,只要家長按照以上方法對孩子進行訓練,孩子的自控力在1-3個月內必將有驚人的變化,注意力也有巨大的提高。隨著自控力和注意力的提高,孩子的成績必將直線上升。
㈢ 請聯系實際舉例說明如何培養學前兒童的注意力
培養學前兒童的注意力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1、營造安靜、簡單的環境。
幼兒注意的穩定性差,這是學前期幼兒的普遍特點。因此,父母應根據這一特點,排除各種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簡單的生活環境。在孩子專心做事時,家長最好不要進進出出孩子的房間,以免打擾孩子。
2、養成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制度。
孩子一日生活的節奏以及各種活動的時間長短都會影響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家長應當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作息,讓孩子的生活有張有弛、動靜結合。此外,在不同性質活動的之間進行轉換,要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渡期。
3、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注意的品質。
一般來說,衡量一個人注意力發展的水平,可以從四個方面,即注意的廣度、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轉移,幼兒亦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呈現物品的數量、觀察時間的長短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要因人而異。
4、激發孩子對活動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產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條件。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大多可以集中注意力,並能克服一定的困難。
5、事先明確活動的目的和要求。
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強迫他們做事,而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從而激發他們做好這件事的願望。
因此,在活動之前,家長應當幫助孩子明確活動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動過程中,還要及時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終指向某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