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腳骨是怎麼形成的
形成原因:
(一)先天遺傳因素:
遺傳形成跖骨關節、肌肉、韌帶張力不協調,加上身體重量緊壓,形成跖骨關節脫位,伴隨年齡與體重的增加,跖指關節壓力越大,拇指外翻角度就越大,跖骨區范圍變寬,越不容易找到合適鞋具,而不當鞋具的磨損,拇指外側更容易發生。同時足弓塌陷跖骨區筋膜拉扯角度越大,也容易形成跖筋膜炎。
(二)後天因素:
是因穿著不合腳鞋子而造成的,通常因穿鞋跟過高、過尖及過窄的鞋,使腳跟不易固定,對腳趾造成摩擦及壓迫,不但影響腳趾的伸展與活動,造成不適及疼痛,還會破壞了原本三個足弓的功能,而行走時全身重量落在足部前端,腳趾會因身體重量壓迫逐漸變形,就會造成拇趾外翻的現象。
三、主要表現:
1、拇指向外偏斜,第一跖骨內翻,跖骨頭內側骨贅樣凸起。形成半脫位。
2、第一跖骨頭在足內側形成一骨贅。
3、第一跖骨頭內翻並沿縱軸方向發生旋前,使籽骨外移。
4、拇外翻擠壓第二趾向上形成錘狀趾。
5、負重時足的X線片外翻角超過15度。第一、二跖骨夾角超過12度。
四、臨床症狀:
1、由於橫弓塌陷,跖骨頭著地和承重,前腳掌出現疼痛及永遠削不完的老繭。
2、第一跖骨頭外移,足內側形成一骨贅,長期摩擦,局部皮膚增厚,紅腫發炎,形成拇囊炎。
3、由於足趾擠壓和摩擦,易出現嵌甲、甲溝炎、雞眼、跖疣、胼胝(腳墊)、足癬等病變。
4、由於足底承重點的改變,足弓的緩沖機能下降,容易加重對踝、膝、脊椎的沖擊力而過早出現退行性病變。
5、前腳掌變寬,鞋子出現變形,嚴重時甚至買不到合適的鞋子。
五
大腳骨治療:
大腳骨治療原則
1.非手術療法:輕度外翻、疼痛較輕者,
2.可按摩,
3.搬動足拇趾向足內側,
4.理療,
5.穿鞋合適,
6.亦可在第一、二足拇趾間用棉卷墊起或夜間在足的內側縛一直夾板,
7.使足拇趾變直。
8.同時在沙土上赤足行走,
9.鍛煉足部肌肉或穿矯形鞋、平足鞋墊矯正平足。
10.手術療法:適用於疼痛嚴重或畸形嚴重者。術式:(1)切
11.斷足拇收肌,
12.並將其移植
13.到第一跖骨頸外側;
14.除外側子骨;
15.除滑囊及骨贅,
16.重疊縫合內側關節囊,
17.使其緊縮;
18.以矯正跖骨內翻;
19.除術(Kellers手術):適用於骨關節炎嚴重者。
大腳骨用葯原則
1.對大多數大腳骨病人,不需用葯物治療,而作非手術治療。
2.對少數大腳骨病人需行手術治療,術後要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抗生素。術後要給支持、對症治療。改良Keller手術治療母外翻改良Mc
Bride聯合Simmonds手術治療拇外翻畸形
預防:
穿鞋應合適,鞋幫不宜過硬,鞋跟不宜過高、鞋頭不宜過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