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葉酸片兒童20個月了喝多少
擴展閱讀
宜賓尚美教育怎麼樣 2025-02-06 13:47:21
電源涉及哪些基礎 2025-02-06 13:46:33

葉酸片兒童20個月了喝多少

發布時間: 2025-02-06 10:52:16

1. 你後來小孩子沒事吧我也不小心吃了5MG的葉酸,不小心吃了1個多月

您好,葉酸是水溶性維生素,一般超出成人最低需要量20倍也不會引起中毒。凡超出血清與組織中和多肽結合的量均從尿中排出。 服用大劑量葉酸可能產生的毒性作用有: 1、干擾抗驚厥葯物的作用,誘發病人驚厥發作; 2、口服~葉酸350mg~可能影響鋅的吸收,而導致鋅缺乏,使胎兒發育遲緩,低出生體重兒增加; 3、...掩蓋維生素B12缺乏的早期表現,而導致神經系統受損害。 --------------------------------------------------------------------------- 如果您食用的葉酸 是純葉酸片 建議多食用含B12的食物補充 :動物肝臟、腎臟、牛肉、豬肉、雞肉、魚類、蛤類、蛋、牛奶、乳酪、乳製品、腐乳 葉酸建議選0.4mg劑量的 再配合含葉酸的食物一起補充 最合理。 福格森祝你好孕~

2. 寶寶生長發育期如何補充微量元素

事實上,每個能自行咀嚼進食、能吃塊狀食物、能在太陽底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鈣。兩歲以內的小孩子因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食物比較單調戶外活動也比較少最好補充一定量的鈣劑和魚肝油。魚肝油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降低腸道內的鹼性促進鈣質在小腸內的吸收,這是確保寶寶不缺鈣的關鍵。0~2歲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600毫克的鈣量其中400毫克完全可以從食物中取得,因此每天需補200毫克的鈣劑。父母可通過鈣劑中的含鈣量來換算控制,葡萄糖酸鈣、鈣爾奇D、龍牡壯骨沖劑都可以。

最佳選擇是深海魚類,其次肉、蛋中含的鐵質也很容易被吸收利用。維生素C有助於鐵的吸收,因而家長可以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與魚、肉、蛋類搭配給兒童食用。處在添加輔食階段的嬰兒,如果食用果汁調和的蛋黃,補鐵效果會非常好。

補鈣與維生素的幾個小招數:

烹煮骨頭湯時,加點醋,有利於鈣的溶出。燒菜時加入乳酪或豆腐後者鈣的含量很高。 避免讓寶寶被動吸煙。

丟失鈣的陋習:

1、牛奶過度加熱,破壞了其中的酵素,妨礙鈣的吸收。

2、在吃肉的同時喝牛奶,過多的動物性蛋白會使尿中鈣質的排泄增加。

3、貪吃快餐食品。可樂類的飲料及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通常會添加磷酸鹽,而過量的磷會影響鈣質的吸收。

4、飲食太咸。過量攝取納鹽會使鈣通過尿液流失。因此吃輔食的寶寶一天餵食1~2次稍鹹的食物即可。

5、骨頭湯里放菠菜、竹筍等含草酸較多的蔬菜,一旦蔬菜中的草酸與鈣合成草酸鈣,鈣即很難被吸收。

誤區一:補鈣過頭無害處

其實,嬰幼兒加服鈣劑應嚴格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鈣過量對生長發育會造成極大危害。

補鈣過多可使1歲以內嬰兒囟門過早閉合,頭顱不能隨著腦部發育而充分增大,一方面形成小頭畸形,另一方面限制腦部發育;

骨頭中鈣質過多骨骼變脆易發生骨折;骨骼過早鈣化閉合,使身高受到限制;吃太多的鈣還會使孩子腸胃不適、食慾不振也影響腸道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維生素D和鈣過量都會導致兒童高鈣血症,血液中的鈣含量過高,孩子成年後罹患各種結石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會影響到心臟功能;

極少數孩子長期補鈣過量,還可能患上「鬼臉綜合症」:長著一張大嘴、上唇突出、鼻樑平坦、鼻孔朝天,兩眼距離甚遠。這類孩子往往還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臟雜音等疾病。補鈣補成這模樣,是否令人後悔不迭?

誤區二: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好都補鈣

事實上,每個能自行咀嚼進食、能吃塊狀食物、能在太陽底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鈣。兩歲以內的小孩子因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食物比較單調戶外活動也比較少最好補充一定量的鈣劑和魚肝油。魚肝油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降低腸道內的鹼性促進鈣質在小腸內的吸收,這是確保寶寶不缺鈣的關鍵。

誤區三:補鈣劑越細越佳

基本上這種觀念是受廣告的誤導,無論鈣粉的顆粒有多麼細(甚至有些廣告上說,他們的鈣劑已經「納米化」),鈣的吸收率也只在30到40之間,根本不存在所謂「95」的吸收率。吃下鈣劑後,鈣首先進入血液中形成含鈣細胞之後再通過復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裡面的骨質中。補鈣劑的顆粒大小隻是物理變化,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因此貴的不一定就好。考慮到兒童的腸胃功能較弱不要選擇鹼性較強的補鈣劑,如碳酸鈣、活性鈣等。0~2歲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600毫克的鈣量其中400毫克完全可以從食物中取得,因此每天需補200毫克的鈣劑。父母可通過鈣劑中的含鈣量來換算控制,葡萄糖酸鈣、鈣爾奇D、龍牡壯骨沖劑都可以。

對幼兒補鈣而言,更重要的是調整飲食結構,注意飲食多樣化,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魚、海帶、蝦米、豆類、紫菜等,並避免同食或少食經水焯後的含植酸、草酸的蔬菜,如:菠菜、莧菜、空心菜、竹筍等。

松子毛豆炒干丁製作方法:

原料:

松子200克,香乾4片,毛豆50克,薑末適量,色拉油25克,枸杞子10克,精鹽、糖、味精、麻油、高湯適量。

製作:

1、將松子入鍋上火炒香備用。

2、毛豆用滾水燙熟後再經冷水沖洗,瀝水備用。

原料:水發腐竹200克,水發海帶200克,熟豬瘦肉100克,胡蘿卜25克,黃瓜40克,麻油15克,熟豆油25克,醬油、醋、鹽、味精、蒜瓣、芝麻醬、香蔥各適量。

油菜海米豆腐羹:

原料:

豆腐750克,油菜125克,海米30克,植物油75克,麻油10克,味精7.5克,鹽8克,水澱粉20克,蔥花10克。

製作:

1、豆腐切成1.5厘米見方的丁,海米用開水泡發後切成碎沫,油菜摘洗干凈切碎。

2、將油放入鍋內,熱後下入蔥花熗鍋,投入豆腐、海米末,翻炒幾下再放油菜,炒透後加入鹽,勾芡,最後放入味精和麻油即成。

0歲──半歲的兒童每天鈣的適宜攝入量為 300毫克 ,如果嬰兒缺鈣會出現夜啼、夜驚、煩躁等現象。正常情況下 ,嬰兒可以通過母乳獲得鈣成分。專家建議 :哺乳期間母親多吃含鈣食品和補鈣沖劑 ,以保證供給嬰兒足夠的鈣 ,母乳補鈣是一條科學的途徑。當然這是一般情況 ,如果某些嬰兒出生後 ,經醫生診斷屬「缺鈣」類型 ,可以在母乳外吃一些補鈣食品 ,此時需根據醫生建議。報道中說 ,這位母親讓嬰兒每天吃 10顆維生素 D 2,據醫院介紹 ,這么大的孩子對於該葯的正常服用量為每 1 5天一粒。如過量食用 ,可能導致維生素中毒、厭食、惡心、嘔吐等症狀。需不需要給嬰幼兒補鈣,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醫生有不同的要求。由於我國北方地區陽光照射強度較弱,營養結構不夠全面,所以醫生一般建議在兩歲之前給孩子補充一定量的鈣質。兩歲大的寶寶已經開始吃各種各樣的食物,可以從中吸收各種營養,其中也包括鈣。牛奶是鈣的最好來源,每100毫升牛奶中通常含有110到130毫克的鈣,每日喝500毫升的牛奶就可以滿足孩子對鈣的需求。如果孩子不喜歡喝牛奶,喝一定量的酸奶、豆漿,吃豆製品可以起到一些輔助的作用。

維生素是一種營養素,它雖不供給能量,需要量又極少,但卻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維生素缺乏會影響生長發育;過量則會引起中毒。一般情況下維生素來源於食物,比如維生素A、B、C 、葉酸等;只有維生素D和煙酸可在體內合成。可合成又受一些條件制約,以至於合成量不足仍需適當補充。新生兒體內的維生素是出生前媽媽幫他貯備好的,一般情況下,前兩個月不需要額外補充。

這些原因可能導致孩子不到兩個月就出現維生素缺乏:

1、母孕期不注意補充復合維生素,給嬰兒的貯備不足。

2、孩子早產,該貯存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比如鐵)還來不及貯備充足。

3、孩子出生後乳母偏食,奶中某些維生素供給不足,原有貯備很快消耗殆盡,不及時補充維生素必然會缺乏。所以,在補不補維生素和補多少的問題上也應遵循個體化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新生兒期孩子很少曬太陽,而能在體內合成維生素D的先決條件是皮膚要接受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只有這樣才能幫助鈣的吸收,預防佝僂病的發生。這就是孩子出生兩周後(15天)每日補充維生素D400國際單位的理由。

較新的研究告訴我們,如果母親在孕期注意補充鈣,孕後期沒有腿抽筋等缺鈣的表現,哺乳期注意膳食平衡,那麼在前4~6個月純母乳喂養階段就不用給孩子補鈣。因為母乳中的鈣和磷比例恰當,鈣吸收率高,額外添加鈣劑有可能幹擾孩子自身鈣代謝過程。而關於維生素D的補充問題我們還不好說完全不補。一方面我們用的是A+D制劑,這里還有補充維生素A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否補維生素D要看孩子戶外活動和曬太陽的多少。夏、秋季每日能曬太陽(並非暴曬,指在樹陰下活動)兩小時者,不必補充維生素D;到冬季再補充,完全來得及。當然已患佝僂病者,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葯。

我的寶寶有沒有缺鈣?

嬰幼兒的身體缺鈣時,首先表現在顱骨軟,囟門大,壓頭顱骨有乒乓球感。以後,胸部骨骼外形異常,如胸骨突起像雞胸,兩肋下緣外翻。如果下肢骨軟,站立負重造成O形腿或X腿。除骨骼變化外,早期表現夜間出汗多,枕部禿發形成枕禿,睡眠不安穩和容易發驚等。以上表現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顧名思義,這種病是維生素D攝取不足引起的。維生素D有促進鈣和磷自小腸吸收,使鈣從血中沉著到生長快速的骨骼內,使骨質變硬。所以,嬰幼兒缺鈣,是維生素D不足引起的。缺鈣是果,而維生素D不足才是缺鈣的因。

補充微量元素注意事項:

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補充;無臨床症狀時,最好的辦法還是以食補為好;注意飲食搭配,避免微量元素間相互影響;大量食入纖維質食物會影響銅、鐵、鋅等微量元素的吸收;穀物、豆類和堅果中含有植酸,可與很多微量元素形成螯合物,影響人體對微量元素的吸收;食用高纖維、高植酸食物時,適當食入動物蛋白,可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度;過量鐵的攝入可降低鋅的吸收;攝入過量鋅會影響鐵的代謝,也會使血清中銅的含量降低;人類食資於土,飲資於水,根據地區特點食物中添加合理的微量元素很有必要。

寶寶在平時的飲食中可多吃一些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如大豆及豆製品、核桃、芝麻、蘑菇、淡菜、雞肉等,或單獨補充蛋白質。寶寶的輔食分幾類:糧食組、蔬菜組、水果組、動物性食品組、奶及奶製品和豆奶及大豆製品組。而蛋白質的來源有兩大類:一是動物蛋白質,如各種奶類、魚肉、蝦、肝臟、蛋類、瘦的豬肉、牛肉;另一類是植物蛋白質,多種豆類及其製品(尤其黃豆)。動物性食物如瘦肉類,像豬、牛、羊的肉、肝、腰子及雞、鴨、魚、蝦、蟹等,像雞蛋、鴨蛋等;乳類,像牛奶、羊奶等。植物性食物如豆類,像黃豆、青豆、黑豆、豆腐、豆漿等;谷類,像米、面、玉米等;乾果類,像花生、核桃、榛子、瓜子等。

八個月的寶寶應添加、米粉、稀飯、爛面條及爛餛飩,各種新鮮蔬菜泥(胡蘿卜、青菜、冬瓜等均可),各種新鮮水果泥(橙子、蘋果、西瓜等),各種肉沫、魚泥、豬肝泥,奶粉及豆漿、豆腐等均可添加。給寶寶添加輔食要合理搭配營養,不讓寶寶養成挑食、偏食的習慣。

鮮牛奶中鈣的含量雖然較高,但是鈣磷比例不合適,磷的含量高,影響鈣的吸收。尤其是鐵的含量低,並且磷的含量高,也會影響鐵的吸收。另外,鮮牛奶中主要是飽和脂肪酸,容易在胃酸的作用下與鈣形成皂化塊,引起大便乾燥。所以建議寶寶以吃母乳或是配方奶粉為宜。一般一歲後可少量食用鮮牛奶。

因人而異,正確補鋅: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鋅的日需量為:初生―6個月嬰兒3毫克;7-12個月嬰兒5毫克;1-3歲幼兒10毫克;孕婦20毫克;乳母20毫克;正常成人10-15毫克。

嬰兒補鋅靠母乳:

至少母乳喂養嬰兒3個月,然後再逐漸改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喂養。母乳中鋅的吸收率高,可達62。尤其是初乳含鋅量高,平均濃度為血清鋅的4─7倍。

斷奶後輔加富鋅食品:

如牛肉、羊肉、豬瘦肉、動物肝、花生、黃豆、胡蘿卜、牡蠣等。據測定,動物性食物的含鋅量高於植物性食物,且動物蛋白質分解後所產生的氨基酸能促進鋅的吸收,吸收率一般在50左右;而植物性食物所含鋅,可與植物酸和纖維素結合成不溶於水的化合物,從而妨礙人體吸收,吸收率僅20左右。人工喂養的嬰兒應從4個月起,開始添加容易吸收的富鋅輔食:瘦肉末、蛋黃、魚泥、動物肝、牡蠣、花生米粉、核桃仁粉等。

兒童補鋅靠均衡膳食:

5歲以後的兒童,完全可以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鋅元素。所以要從小教育孩子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注重飲食結構合理平衡,粗細雜糧混合搭配。這樣孩子一般是不會缺鋅的。平時還應注意不要讓孩子吃過多的白糖和甜食,以免影響鋅的吸收。絕不可把鋅類葯物當成萬能的「營養滋補品」,長期應用。

補鋅過多也害人:

鋅中毒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這是由於鋅在胃液中易轉化為氯化鋅,氯化鋅對胃有強烈的腐蝕性,可導致胃粘膜充血、水腫、糜爛,甚至引起胃血管破裂出血;鋅過多損害肝臟,嚴重者會有黃疸性肝炎的表現;鋅中毒可致神經元的損傷;膠質細胞的損傷;母體鋅含量過高,可致胎兒神經管畸形;過高的血鋅會抑制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和殺菌能力,使人體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致病菌侵襲;

攝鋅過多(每日超過45毫克)還會妨礙鐵、銅等二價離子的吸收,不僅引起貧血,還會使體內膽固醇、尿酸等增高,以及心肌彈性蛋白分子之間交聯不全,有增加罹患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危險;

還有研究指出,攝鋅過多還會增加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葯物補鋅慎而又慎:

必須經過醫院檢查,確診為明顯缺鋅的寶寶,方可在醫生指導下給予硫酸鋅糖漿或葡萄糖酸鋅等制劑。一般用葯限定時間,不可超過2―4個月,復查正常後應及時停葯。當心鋅的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距甚小,使用不當,很容導致過量,誘發缺鐵、缺銅、貧血等一系列病症。

小兒補充鋅劑宜根據年齡、缺鋅的嚴重程度而定:

對一般嬰幼兒吸收不良或丟失性缺鋅,開始可用每日1mg/kg硫酸鋅、葡萄糖酸鋅醋酸鋅口服均可,應嚴密監測血漿鋅含量。為了有利於吸收,口服鋅劑最好在飯前1至2小時。服鋅同時應增加蛋白質攝入及治療缺鐵性貧血,可使鋅缺乏改善更快。

對不能經胃腸道補鋅嬰兒,需靜脈營養給鋅時建議:早產兒每日0.4mg/kg,3個月以下的足月產小兒每日0.2mg/kg,較大嬰兒及幼兒每日0.1mg/kg,兒童每日0.05mg/kg。應隨時檢測血漿鋅。應住院進行,不可自行盲目實施。

(1)0-1歲補鋅食譜:

肉蛋羹

原料:

豬裡脊肉、雞蛋1個

做法:

豬裡脊肉(1寸見方),剁成泥,1個雞蛋打入碗中,加入和雞蛋液一樣多的涼白開水,加入肉泥,放一點點鹽,一個方向攪勻,然後上鍋蒸15分鍾。出鍋後,淋上一點香油、撒上些香菜點綴。(適合6個月以上寶貝。)

肝泥

原料:

雞肝適量或豬肝1塊

做法:

將肝放入鍋中,倒上水沒過肝,放花椒、鹽,煮至熟。每次給寶寶吃時切下一小塊,切成碎末,放入白粥或米飯中吃。(適合10個月以上寶貝。)

(2)1-2歲補鋅食譜:

牡蠣湯

原料:

鮮牡蠣肉、紫菜、蔥、姜,調料適量

做法:

鮮牡蠣肉60克洗凈,切小片。紫菜清洗放入大碗中,加清湯、牡蠣肉片、蔥花、細姜絲,放入蒸鍋蒸30分鍾。取出加入精鹽、胡椒粉、紹酒調勻。

牡蠣最好能放入清水中2個小時以上,以便其吐出殘留泥沙。

(3)2-3歲補鋅食譜:

果仁粥

原料:

大米、花生、核桃仁

做法:

大米、花生洗凈後,放水煮成粥,煮至八成熟時放入核桃仁,喜歡吃甜的可以加一點糖。

花生、核桃仁盡量剁碎並煮軟,以免寶貝發生嗆咳。

缺鋅症狀明顯的,依靠食物補充可能不夠,那就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吃一些含鋅的葯,如葡萄糖酸鋅。缺鋅,能引起孩子食慾降低,味覺敏銳度減退,久之還可導致生長發育遲緩,免疫力降低,皮炎,舌炎。甚至影響孩子的智能發育。專家表示: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一般不會缺鋅,因為,城市兒童吃的食物品種較豐富,營養也更全面。但難免會有孩子會缺鋅。

糾正缺鋅可通過兩種方式:

1、飲食療法;

2、使用鋅制劑(如:葡萄糖酸鋅)。

對這兩種糾正缺鋅的方法,一般父母會採用兩者並用,但治療重點更偏向於後者,畢竟「病還需葯來醫」父母補鋅不能太盲目,如果服用不恰當,反而會損害孩子們的健康。

當懷疑孩子缺鋅時,切不可隨意讓他們長期服用葡萄糖酸鋅等制劑,而應去醫院請兒保醫生診查,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進行補充治療。

兒童保健專家給父母防止孩子缺鋅的最佳方法是:

平衡孩子膳食。

通俗點說便是:

吃得食物雜一點、粗一點。

鋅與鈣、鐵等元素一樣,在人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對嬰幼兒來說,鋅的缺乏與否,關繫到孩子身體、智力的發育及免疫功能的健全,所以防止小兒缺鋅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小兒缺鋅的主要表現是厭食或食慾不好,嗜食異物(包括土塊、煤渣、火柴頭等),貧血,生長發育遲緩,容易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等。如出現上述異常表現,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去診治。目前,兒科臨床上含鋅制劑很多,如硫酸鋅、氧化鋅、葡萄糖酸鋅、生物酵母鋅等。至於怎樣服用,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在家庭飲食中,如果能合理搭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一般不會導致缺鋅。母乳喂養的嬰兒,一般不需要補鋅。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海產品中牡蠣、魚類含鋅量較高;動物性食物中瘦肉、豬肝、雞肉、牛肉等也含一定量的鋅。另外,豆類、堅果等都是補鋅的好食品。如果能經常給小兒增加些含鋅量高的食品,一般不會發生缺鋅。另外,據報道,德國的醫務工作者發現,能夠使菜餚鮮美、提高人們食慾的味精,竟是引起缺鋅的禍首之一,並提醒哺乳期的母親和嬰幼兒應盡量減少味精的攝入量。

嬰兒出生後4―6個月完全依賴純潔乳喂養(即純母乳喂養),可以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熱能及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在此階段添加其它飲食,嬰兒就會少吃一口母乳,還增加了嬰兒患腹瀉的可能性,從而進一步損害了嬰兒身材的發育。4―6個月以後,嬰兒必須開始添加輔食。研究與實踐證實,兒童生長發育所需的熱能與營養素如鋅、鐵等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及蔬菜。18―24個月的嬰幼兒如在食物中添加動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發生率則下降2.6,添加蔬菜水果類食物也可得出相似結果。

身高是由骨骼決定的,蛋白質是組成細胞的基礎,蛋白質膠原纖維組成了骨骼的鋼筋。鈣磷等是骨骼的混凝土。魚、蛋、奶、瘦肉、豆製品可提供優質的蛋白質。牛奶、蝦皮、動物軟骨、海帶、芝麻、豆類、粗雜糧含鈣豐富。含磷豐富的食物有:蛋黃、大豆、花生、南瓜籽、葵花籽、核桃、魚。同時要供給孩子充足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維生素C是產生人體膠原組織的必需元素,一旦停止供應,骨骼的生長也會停止。獼猴桃、大棗、山楂、柿、椒、菜花中含維生素C頗豐。胡蘿卜、紅薯、綠色蔬菜和黃色水果中含有大量胡蘿卜素,具有抗病助長人作用。禽蛋和動物內臟含維生素D,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鐵是人體血液的魂,動物內臟、魚蝦瘦肉、動物血中含鐵豐富,與含維生素C的食物同時吃,可提高鐵的吸收率。鋅參與體內許多酶的合成,缺鋅的孩子生長發育明顯落後於正常兒。缺鋅還會使免疫力下降,而生病影響生長發育。經常吃海產品、瘦肉、動物肝、花生能有效防止缺鋅。碘是組成甲狀腺素的必需元素。甲狀腺素與智力和身高至關重要。

總之在嬰幼兒生長高峰期的每一天,每一餐都應以營養科學指導膳食,不論食物貴賤,都要保證孩子吃飽吃好,使孩子長得更高更壯。

嬰兒出生後4―6個月完全依賴純潔乳喂養(即純母乳喂養),可以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熱能及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在此階段添加其它飲食,嬰兒就會少吃一口母乳,還增加了嬰兒患腹瀉的可能性,從而進一步損害了嬰兒身材的發育。4―6個月以後,嬰兒必須開始添加輔食。研究與實踐證實,兒童生長發育所需的熱能與營養素如鋅、鐵等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及蔬菜。18―24個月的嬰幼兒如在食物中添加動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發生率則下降2.6,添加蔬菜水果類食物也可得出相似結果。

如果你的寶寶出現唾液量增加,愛流口水,比較喜歡咬硬的東西,哺乳時可能還會咬媽媽的乳頭,睡眠不安,那你就要注意了,寶寶在提示你:我要長牙了!這個時期是父母最應該注意的是寶寶的營養。正確的輔食添加可以為寶寶牙齒萌發提供必要的營養,同時還鍛煉了孩子的咀嚼能力,促進口腔內血液循環,進而加快了剛剛萌發露白的牙齒的發育。需要注意的是,輔食添加要按照由軟到硬、由細到粗的順序,符合孩子牙齒生長規律,逐步讓孩子學會吞咽、咀嚼。

4~6個月,寶寶的輔食應以泥糊狀食物為主,鍛煉孩子吞咽、舌頭前後移動的能力。食物性狀從稀糊狀過渡到稠糊狀。例如,米糊、蛋黃糊、土豆泥糊等。

7~9個月,可以為寶寶添加一些比較軟的食物,鍛煉他的舌頭上下活動,能用舌頭和上鄂碾碎食物的能力。比如,菜末面片湯、爛面、蘋果泥、鮮蝦麥片粥等。

10~12個月,為寶寶選擇一些能用牙床磨碎的食物。讓他練習舌頭左右活動,能用牙床咀嚼食物的能力。比如饅頭片、麵包片、乳酪、豆腐、小餛飩、水果沙拉、蘋果片等。

3. 斯利安(葉酸片)有療程嗎

葉酸不足很有可能導致胎兒生長發育畸形,所以在懷孕期間准媽媽們需要補充足夠的的葉酸,很多人補充葉酸都會選擇葉酸片,關於葉酸片的服用量很多人可能會出現一些誤區,那麼,斯利安(葉酸片)有療程嗎?需要吃幾個療程葉酸片才有效。
1、葉酸片吃幾個療程好
如果孕媽媽缺乏葉酸,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危害的。但是現在的媽媽都非常醒目的給自己補充葉酸,讓胎兒和寶寶更加健康。那麼,斯利安(葉酸片)有療程嗎?需要吃幾個療程?
葉酸是B族維生素。它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是蛋白質和核酸合成的必需因子,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快速產生,氨基酸代謝、大腦中長鏈脂肪酸的代謝都少不了它。它是胎寶寶神經發育的關鍵營養素,准媽媽飲食中如果缺乏葉酸,有可能導致新生兒神經管畸形及其他的先天畸形或早產。
斯利安(葉酸片)育齡婦女應在孕前三個月開始,每天服用400微克的葉酸可以預防胎兒神經管的畸形的發生。服用葉酸可以預防80%的神經管畸形兒出生。懷孕3個月後就可以停用。當然用法用量根據不同的適應症,用法不同。
不同的適應症,用法不同:
1、用於預防出生缺陷和妊娠期、哺乳期婦女貧血和預防給葯時;建議從結婚開始服用到哺乳期結束(孩子出生後六個月),每日1~2片斯利安片(0.4~0.8mg),曾有過神經管畸形兒生育史和懷疑有葉酸缺乏的婦女,每日兩片斯利安片(0.8mg)。
2、每天服用量不宜超過1毫克。
3、斯利安片的其他適應范圍服用時根據病情需要遵醫囑。
斯利安(葉酸片)的療程使用不明顯嗎,要根據不同的適應症而用法不同。在使用斯利安(葉酸片)之前最好是咨詢醫師,謹記醫師囑咐,按照醫師的說明服用斯利安(葉酸片),更能保障你的健康和孩子的健康。
2、孕婦補充葉酸的方法
孕婦補充葉酸食譜
酥炸雞肝
葉酸含量:1172.2微克/100克。
原料:雞肝300克,蛋黃2個,澱粉、鹽、薑汁、料酒、生抽、香油各適量。
酥炸雞肝原料:雞肝300克,蛋黃2個
製作方法
1、黃、澱粉拌勻成蛋漿。
2、肝切去油脂洗凈,抹乾水分,一切為4塊,加入鹽、薑汁、生抽、香油、料酒,拌勻腌30分鍾,然後沾上蛋漿,再粘生粉。鍋置火上,放入油,燒熱,將弄好的雞肝放入油鍋中炸2分鍾盛起,再放入油中炸脆上碟,可以鹽拌食。適用人群:孕婦跟產婦
補葉酸營養提示:雞肝在動物肝臟中營養是最高的,含豐富的維生素及鐵質,是很好的增血食品。適量補血可防止產婦發生貧血症。雞肝也是孕婦補葉酸的好食材。
豬肝燴飯
葉酸含量:425.1微克/100克。
原料:米飯125克,豬肝35克,瘦肉20克,胡蘿卜20克,洋蔥50克,蒜末5克,蝦仁10克,澱粉20克,色拉油50克,鹽10克,白糖5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醬油25克,香油5克,料酒3克。
豬肝燴飯原料:米飯125克
製作方法
將米飯盛在盤中,待用。將瘦肉、豬肝洗凈,均切成片,調入少許醬油、料酒、糖、胡椒粉、鹽、澱粉。將洋蔥、胡蘿卜擇洗干凈,均切成片後用開水燙熟。鍋置火上,放色拉油,燒熱後下蒜末爆香,放入蝦仁、豬肝、瘦肉略炒。鍋置火上,在鍋內依次放入洋蔥片、胡蘿卜和鹽、醬油,放水加熱,用澱粉勾芡,淋上香油,淋在米飯上即成。
適用人群:孕晚期的准媽媽。
補葉酸營養提示:此飯色、香、味俱佳。營養豐富,具有補肝、養血、明目的功效,孕婦常食能防治貧血、浮腫和給胎兒增加血的供給,並可防止早產和死胎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