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的兒科醫院哪家好
1、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簡稱「兒中心」)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世界健康基金會(ProjectHOPE)合作共建的一所集醫、教、研於一體的三級甲等兒童專科醫院。
1998年6月1日醫院正式開張,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為醫院題寫院名,美國前總統夫人希拉里·柯林頓女士為醫院開張剪綵,2011年,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駱家輝先生到訪醫院,將兒中心譽為「中美醫學成功合作典範」。醫院佔地面積100畝,總建築面積約8.4萬平方米,規模床位1000張。
2、上海市兒童醫院
上海市兒童醫院是一所集醫療、保健、教學、科研、康復於一體的三級甲等兒童醫院,前身是由我國著名兒科專家富文壽及現代兒童營養學創始人蘇祖斐等前輩於1937年創辦的上海難童醫院,1953年更名為上海市兒童醫院,2003年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醫院佔地面積1.59公頃,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實際開放床位370張,職工900餘人,年門診量約113萬人次,年住院病人約2萬人次,年手術例數約1.24萬。
3、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創建於1952年,由西門婦孺醫院分院、中國紅十字會第一醫院兒科和中山醫院兒科合並而成,原名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兒科醫院,首任院長為國家兒科學一級教授陳翠貞。建院初期,以肇家浜路西門婦孺醫院分院舊址為院址,1954年楓林路183號新醫院啟用。
2000年4月原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合並,更名為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醫院設施優良,人才雲集,是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綜合性兒童專科醫院,系衛生部部屬「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兒科學重點學科。
4、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新華醫院兒內科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學科門類齊全,醫、教、研各方面成績斐然,現已成為教育部211重點建設學科和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兒內科擁有床位162張,醫生100餘人,高級職稱佔33%,具有研究生學歷佔71%,博士、碩士生導師13人。
新華醫院兒內科於20世紀70年代末就在國內率先建立了三級亞專業,現有包括呼吸、神經、急救、腎臟、血液、風濕免疫、消化和感染等臨床專業學科,擁有各專業的專科醫師100餘名。作為在全國最早建立ICU病房的兒科單位,配備了全套中央監護系統和進口新型呼吸機、床旁血氣監測儀等。
5、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自1945年由我國著名兒科專家宋名通教授創建科室以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曾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自1959年至1987年曾多次獲得鐵道部、上海市及上海鐵路局先進集體和「三八紅旗集體」的稱號。
兒科共有床位19張,在職醫護人員26人,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6人,研究生4人。兒科病區設備齊全,為住院病兒家長提供24小時免費陪護。新生兒專科設備先進並配備有高素質的醫護人員確保了新生兒疾病的有效救治。兒科門急診提供全年每天24小時全天候服務。
6、上海仁濟醫院
上海仁濟醫院兒科為綜合性醫院內的二級學科,多年來以兒科臨床疾病診治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為特色。1998年成立了小兒過敏性哮喘防治中心,2000年與成人呼吸科、五官科、皮膚科、中醫科一起成立了過敏疾病診治中心。
在不斷完善該中心的診療項目基礎上,同時開展小兒過敏性鼻炎、小兒異位性皮炎等過敏性疾病的診治,並已建立了一套比較成熟的診療常規,取得了較顯著的療效。尤其是脫敏治療小兒過敏性哮喘與中醫穴位注射免疫調節劑進行免疫干預已形成本科特色,取得了病家的普遍認可。
小兒風濕病的診治是仁濟醫院兒科又一診治特色。兒科與成人風濕科緊密合作,已診治了數百名小兒風濕病人,療效顯著,得到同行普遍認可。
Ⅱ 小兒腦膜炎檢查診斷
腦膜炎是由於結核菌侵犯腦膜腦實質所引起的炎症,是結核病中最嚴重的病型,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小兒腦膜炎檢查診斷。
小兒腦膜炎檢查診斷一.病因:
多為全身性粟粒結核病的一部分,通過血行播散而來。北京兒童醫院1964~1977年所見1180例結腦中,診斷出粟粒型肺結核者佔44.2%。在這14年從152例結腦的病理解剖,發現有全身其他臟器結核病者143例(94%);合並肺結核者142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結核占首位);合並肝脾粟粒結核約佔62%,腎粟粒結核41%,腸及腸系膜淋巴結核約佔24%。結核病變波及腦膜主要通過血行-腦脊液途徑。結腦的發生與機體的高度過敏性有關。此外,結腦變可因腦實質或腦膜乾酪灶破潰而引起。偶見脊椎、顱骨或中耳與乳突的結核灶直接蔓延侵犯腦膜。
腦膜彌漫充血,腦回普遍變平,尤以腦底部病變為最明顯,故雙有腦底腦膜炎之稱。延髓、橋腦、腳間池、視神經交叉及大腦外側裂等處的蛛網膜下腔內積存較多垢濃稠膠樣滲出物,呈灰白色乃至灰綠色混濁狀態。濃稠滲出物及水腫包圍擠壓顱神經可引起顱神經損害。炎症可波及腦干脊髓及神經根。腦部血管周圍有漿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早期主要表現為急性動脈炎。病程越長則腦血管增殖性病變越明顯,可見閉塞性動脈內膜炎。以致腦梗塞軟化或出血。
二.症狀:
1、早期診斷依靠詳細詢問病史包括密切接觸史及BCG接種史,周密的臨床觀察及對本病的高度警惕性。凡有結核病接觸史,結素反應陽性或已有結核病的小兒,當出現下列症狀時,如性情改變、輕微發熱、頭痛、抽搐、無原因嘔吐、頑固性便秘或嗜睡及煩躁相交替時,應考慮到本病的可能性。
2、臨床表現皮膚粟粒疹的發現對診斷有決定性意義。眼底檢查對診斷亦有幫助。眼脈絡膜上發現結核結節與肺X線片中見到粟粒型肺結核有同等的價值。
3、胸部X線攝影對診斷有幫助根據1180例結腦患兒X線檢查,顯示有活動性肺結核者達86.9%,其中屬於粟粒型肺結核者454例,占活動性肺結核的44.2%。但需注意亦有8.6%患兒肺部正常,這些都年長兒童。
4、對可疑為本病的小兒應早做結素試驗陽性反應對診斷有助,但結腦患兒對結素反應有時較弱,因此OT0.1mg或PPD5IU不引起反應時,應以OT1~2mg或PPD250IU的劑量復試。
5、腦CT檢查北京兒童醫院自1986~1992年對50例結腦患兒做腦CT檢查發現。結腦CT所見異常與我院過去152例病理檢查結果極為相似,說明腦CT檢查對結腦診斷有意義。
6、腦電圖檢查急性期患兒絕大多數腦電圖異常,表現為彌漫性 (3周/秒以下)及 (4~7周/秒)慢活動,不對稱。可見不對稱偶發尖式棘、尖-慢、棘-慢等現理波。於合並結核瘤或局部腦梗塞時可見佔位性或局灶性改變;表現為局部 波。但腦電圖的改變無特異性,僅可作為臨床的輔助診斷,而對病原的鑒別診斷方面意義不大。而對隨訪治療效果、判斷預後及後遺症有幫助。
7、最可靠的診斷根據是從腦脊液查見結核桿菌應盡量爭取在未進行治療以前認真檢查。將腦脊液靜置後形成的蛋白膜固定於玻璃上作耐酸染色,可查到結核桿菌。曾統計50例腦脊液留膜檢查結核桿菌陽性率高達54%。除用直接塗片檢查外,還可用腦脊液沉澱作病理切片檢查、進行腦脊液培養或豚鼠接種。
三.治療:
1.一般療法必須嚴格執行下列各項措施:①切斷與開放性結核病人的接觸。②嚴格卧床休息,營養必須豐富。③細心護理。改變患兒體位。細心護理眼睛、粘膜及皮膚,預防皮膚褥瘡。耐心喂養,保證入量。昏迷患兒應用鼻飼法。④最好住院治療,只在條件不許可時才可考慮門診治療,但應加強隨訪及督促堅持治療。
2、抗結核葯物療法治療原則為早期和徹底治療(不間斷治療和長期治療)。目前多採用SM、INH、RFP和PZA合並治療。其中INH為最主要的葯物,整個療程自始至終應用。療程1~1.5年,或腦脊液正常後不少於半年。
3、激素療法治療原則為必須與有效之抗結核葯物同時應用,劑量和療程要適中,在需要應用的病例越早用越好。由於激素有抗炎症、抗過敏、抗毒和抗纖維性變的作用,可使中毒症狀及腦膜刺激症狀迅速消失,降低顱壓及減輕和防止腦積水的發生故為配合抗結核葯物的有效輔助療法。激素對腦底腦膜炎型效果最好,如患兒已至腦膜炎型、極晚期或已發生蛛網膜下腔梗阻以及合並結核廇時,激素的效果即不顯著。
激素劑量要適中,強的松(prednisone)或強的松龍(prednisolone)1.5~2mg/(kg d),最大量不超過45mg/d;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比強的松強5倍,故劑量為其1/5;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在急性期可靜滴1療程1~2周,劑量5mg/(kg d);於激素減量過程中可配合促腎上腺皮腩激素(ACTH)為每天12.5~25U肌內注射。激素於用葯4~6周後緩慢減量,根據病情在2~3月內減完。
在已有腦脊液循環梗阻或有發生梗阻趨勢之患兒,可鞘內注射激素,介對制劑種類、注入劑量及必要的稀釋等問題要特別謹慎。
4、對症治療高熱及驚厥不止時可用冬眠Ⅱ號或其他鎮靜劑。為了改善神經系統代謝過程可用谷氨酸、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B12及大量維生素C等。對營養不良小兒或恢復極慢者可行小量(25~50ml)多次輸血。
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兒腦膜炎檢查診斷的常識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網還有很多關於兒童疾病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可以繼續關注,讓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