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年級的孩子如何教育,才能更好的茁壯成長
根據題主提供的信息我們進行初步分析:
以上幾點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初步分析,一二年級的孩子,談學習之前,應該先談習慣,沒有良好習慣,以後問題會越來越多,雞飛狗跳也將是常態。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給你提供幾點建議,希望對孩子的茁壯成長能有所幫助。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呢,在培養注意力之前有些東西你不得不知道,應該先了解一下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有關系的知識。
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指發生於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主要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綜合征。
(一)症狀標准
1.注意缺陷症狀
① 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常常不注意細節,容易出現粗心所致的錯誤。
② 在學習或 游戲 活動時,常常難以保持注意力。
③ 與他人交流,心不在焉,似聽非聽
④ 往往不能按照指示完成作業、日常家務或工作
⑤ 常常難以有條理的完成任務或其他活動
⑥ 不喜歡、不願意從事精力持續很久的事情
⑦ 常常丟失學習、活動所必需的東西
⑧ 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而分心
⑨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丟三落四
2.多動、沖動症狀
①常常手腳動個不停,或在座位上扭來扭去
②在要求做好的場合,常常擅自離開座位
③常常在不適當的場所過分奔跑或爬上爬下
④往往不能安靜的 游戲 或活動
⑤話多
⑥不停的活動
⑦常常別人問話未完即搶著回答
⑧在活動中不排隊
⑨常常打斷或干擾他人
(二)注意力的培養
培養良好的注意力,對於發展孩子的認知和個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是非常重要的。 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必須要遵循注意活動本身的規律,並施加有效措施。
1.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來引導孩子的注意力培養。
一年級的孩子年齡較小,對客觀直接以及新鮮感比較大的東西,更容易刺激他們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
小 孩子對有聲音和畫面感動態比較強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家長可以通過多媒體,比如電視、電腦、手機,他們都具有圖、文、聲、像並茂,形象生動的畫面、標准逼真的情景以及悅耳動聽的音樂,妙趣橫生的益智 游戲 ,更能引起孩子的無意注意。 因此家長要利用這一特點,利用它們來進行對孩子注意力的訓練,以達到提高注意力的目的。
2.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避免無關刺激的干擾
無意注意缺乏目的性,很容易被無關刺激干擾。 因此,家長在孩子在家學習的時候,已經要關掉電視、電腦、手機,不在孩子旁邊大聲說話或喊叫。把孩子桌面上的玩具,以及孩子自製的一些「小玩意」,暫時打入冷宮,書桌上只留下和學習有關的學慣用品,其他無關東西不要放在桌面,或者孩子視線范圍之內。
除此之外, 家長也不要一會讓孩子吃東西,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的,因為孩子注意力剛集中到學習上,被打斷之後再次投入需要時間,多次打斷之後,很難再投入其中,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小結:家長在孩子小時候要注意對孩子注意力的培養,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孩子都具有的問題,家長要因勢利導,善用無意注意的規律,培養孩子的注意力,為以後學習提高效果做鋪墊。
(一)識字
因為漢字字形結構復雜,加上掌握字形需要小學生在視覺、聽覺和動覺之間建立一系列新的關系,對小學生比較困難。因此,家長應該注重對孩子識字的輔導,通過比較直觀圖方法,提高孩子精確分辨字形的能力,牢固掌握漢字。 可以通過文字 游戲 ,你說我猜,找朋友,送生字回家等 游戲 加強孩子對漢字的認識。
家長也可以通過閱讀提高孩子的識字量,一年級小學生的識字率為81.75%,需要提高和加強。
(二)閱讀
閱讀是一種由多種心理因素構成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小學生掌握閱讀,大體要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1.分析階段
由於小學生識字不夠熟練以及知識經驗的限制,常常是一個字或一個詞地讀,還不能整句閱讀。一年級剛好處於這個階段。
2.綜合階段
小學生已經學會了讀出整個的詞或句子,但因對詞或句子還缺少精確的分析和理解,以致常發生念錯或理解不清楚,甚至錯誤的情況。
3.分析綜合階段
小學生能將讀出的音或詞句的理解統一起來,達到由看到的詞向說出的 詞迅速而正確的過度,能流暢地朗讀,但還不是很完善。
因此家長要注重對孩子閱讀的培養,閱讀有兩種基本方式,既朗讀和默讀。識字是朗讀的前提,理解是朗讀的基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閱讀的有故事、童謠、古詩詞、看圖說話以及謎語等,家 長應該根據這一特點對孩子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寫作
寫作是書面表達的高級形式。
一二年級處於寫作準備階段,主要是口述階段,如口述造句、看圖講述等以及看圖寫話。
家長應該注重對孩子寫作準備階段的培養,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為三年級寫作文做好准備,等到了三年級寫作文的時候不至於無從下筆,抓耳撓腮。
小結:小學生在學前已初步具備了口頭言語表達能力,入學後不僅口頭言語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而且書面言語也迅速發展起來,家長要加強對孩子言語發展的培養,遵循發展規律,因勢利導,讓孩子在起跑階段打下堅實基礎。
建議之三:小學生是品德發展的重要階段,家長要重視對孩子品德發展的培養。
(一)知行相結合發展道德 情感
矯 正孩子錯誤的道德觀念,提高他的道德認識水平,是促使其道德不斷升華的重要途經。家長在平時可以通過言語啟示激發孩子的道德 情感 ,使他在領會道德觀念的同時,產生道德 情感 體驗。
比如:家長對孩子的好人好事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孩子意識到這種行為帶來的榮譽,能使孩子產生助人為樂的積極道德 情感 體驗。對孩子不遵守紀律、破壞公物、不遵守公共規則等不良行為給予批評責備,讓孩子產生羞愧等不愉快的道德 情感 體驗。
(二)引起道德 情感 的共鳴
小孩子對童話、故事、小說、歌曲、繪畫等文藝作品有著濃厚的興趣。優秀文藝作品中的英雄人物、生活中的好人好事、「感動中國」的道德榜樣等都可以引起孩子的道德 情感 體驗,喚起孩子對真、善、美的熱愛和追求。家長要充分發揮道德榜樣事例的感染作用,善於利用文藝作品中的形象激發孩子的道德體驗,陶冶孩子的道德情操。
(三)在具體活動中以境育情
一年級的孩子道德 情感 還不穩定,它的形成離不開具體的情境和自身的活動體驗。因此,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參加具體活動來培養孩子的道德 情感 ,在活動中以境育情。
通過活動總結、談感想等方式,引導孩子把一定情境相聯系的具體道德 情感 上升為與道德認識相聯系的穩定道德 情感 。
小結: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質,對其身心 健康 發展、學業成績和品德發展,以及他人與集體都帶來一定益處。對孩子以後能否取得成功具有很大的決定作用,因此家長一定要注重對孩子的道德品質的培養,培養自尊心和愛國主義精神,鞏固新的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一年級的孩子雖然小,但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一切都發展起步階段,家長要注意對孩子注意力的培養,對孩子言語發展的培養以及 思想道德 情感 的培養,良好的品質和習慣是未來孩子成功的關鍵因素,使孩子一生的財富,收益一生,讓孩子 健康 茁壯成長。
我是絲雨潤春風,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年級的孩子如何教育,按我自己 育兒 和教輔的親身經歷,我覺得重點把握三個方向:
在學校學習外,家長要特別加強孩子的身體素質鍛煉,周末盡量多的參與戶外全身運動,與大自然多接觸。如選報體適能課程時,優先考慮四肢運動項目(比如籃球足球),而不是單側身體項目(如羽毛球),全身運動既能促進孩子身體發育,更多鍛煉身體協調性,提升多元感統能力,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一年級的學習課程難度不高,家長不要被孩子每次作業考試100分迷惑或沾沾自喜,要多注重在生活中、在輔導學習過程中教導孩子的正確思維方式,養成「先看、後想、再做」的基本邏輯思維,培養孩子多角度看待問題、動手解決問題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沒有明確的標准答案,但根據提供的信息分析,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這一點在今後會愈加重要。
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會相互遷移的。對一年級而言,走出校門外,堅持規律作息、文明禮貌、情緒控制、服從尊長等,這些日常操行家長也要督導,多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獨立處事的能力,日常家務也要分配做一些,增加孩子的責任感,適當加強情商、財商方面的教育,提高孩子的 社會 適應能力。
作為從事教育一線16年的老師,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一年級孩子習慣沒有養成,所以從這時候抓最合適,要培養孩子閱讀習慣,讓孩子多讀書,陪伴孩子讀書。
一年級的孩子讓他自己獨立整理書包,文具,指導孩子做好做作業前的各項准備,例如:做作業前,讓孩子先上完廁所,喝夠水,准備好寫作業用的桌椅,以及寫作業要用的鉛筆、橡皮、書和本子。將學習要用的物品預先准備妥當,這有助於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有的家長由於放心不下孩子,從一開始就陪著孩子做作業。孩子一出現一點錯誤,家長馬上指出督促其改正,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家長的陪讀,哪一天父母有事不在邊上,他簡直就無法完成功課。而且,由於每次作業出問題時都是父母幫忙指出來的,一旦哪一天家長不這樣做或沒有發現作業中的錯誤,孩子反倒抱怨起父母來!顯而易見,陪讀極不利於孩子責任心的形成,而孩子的依賴性都是家長的好心造成的。所以要養成孩子自己做作業,自己檢查的習慣。
希望我的答案能對您有點滴幫助,並能@貓女女巫師
一年級的小孩很關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後家長都不用再愁孩子的學習。
現在的孩子都是寶,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一些很不好的習慣,這些都是過去式。但從一年級開始,進入學習階段了,那麼就要從學習上規范起來,否則做家長的會崩潰。一些經驗應大家參考:放學回家後,問問孩子肚子餓不餓,餓了吃點東西,吃完必須做作業,做作業時不允許吃東西,也不許走動,不許走神。態度要認真,字跡要工整。根據作業量的多少控製做作業的時間。堅持一年,也許要不了一年,良好的習慣就養成了,以後就不用家長太操心了。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強健的體魄,一切都是白搭。所以,身體 健康 是第一要素,注意營養多鍛煉,力保孩子 健康 成長。心理 健康 從小抓起,從小要注重培養他樂觀堅強,熱情自信,寬容感恩。
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和真實的例來引導孩子。記得女兒小時,我給她買了一套十本《媽媽講故事》每一個小故事,都講述了一個道理。剛開始時,我讀完故事,會給她總結。慢慢的就不總結了,啟發她動腦總結,效果非常好。以前我講了一個小故事《熊貓問路》通過熊貓幾次問路說話的方式不問,得到了不同的對待,講完後女兒馬上總結「這個故事說明,只有講禮貌的小朋友,大家才會喜歡」後來,她還說,這些故事都成了他寫作文的素材。
家長要有原則,當出現不好的習慣要及時制止並糾正。比如說,經常碰到有些孩子比較霸道,會罵客人甚至去踢打客人,一些大人會認為孩子還小,不加引導,這樣長大的孩子就更多不懂什麼叫禮貌;另一些孩子,一旦不合他的意就撒潑打滾,如果家長一味妥協,長大後他們可能會比較自私,很難顧及別人;有的孩子,整個做作業的過程中,一會兒吃東西、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玩玩具,如果家長意識不到還一味配合,別人一個小時能做完的作業,他三個小時也做不完。正確的做法是,吃好喝好上好廁所,書桌旁玩具全收起來,只留下學慣用具,開始做作業就跟學校上課一樣,全神貫注,快速完成。甚至有的孩子,凳子上都坐不穩,坐十分鍾就能扭動幾十次,養成這種習慣的孩子學習一般上不去!所以,家長不能放任任何一個壞習慣!
多讀書,增長見識。多讀書,開拓視野。多讀名人故事,能幫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目標,培養家國情懷,讓他胸懷寬闊。所以,盡可能多的陪孩子讀書,而不是玩手機,看視頻,刷抖音,去浪費時間,影響視力,還有可能沾染惡習。
多才多藝的孩子一般比較受歡迎,也通常更加自信。所以,要注意觀察孩子對什麼感興趣,並在這方面加以引導,或者報專業的興趣班來培養,幼兒園、小學階段時間比較多,多發展幾門興趣,孩子將會終身受益。
一、把培養孩子的習慣放在首位。
1、按時睡覺,按時起床。跟孩子確定好了,就要天天堅持。到了睡覺時間要提醒孩子,並督促孩子睡覺;早上起床時間到了,也要提醒督促。一般提前5—10分鍾。孩子做得好,要鼓勵。做得不好,要提醒。很不好要有一定的懲罰,要讓孩子知道,承諾的事沒做到是要付出代價的。
2、閱讀和寫字的習慣。
跟孩子協商每天閱讀和寫字的數量,絕對不要多,寧可少一點,讓孩子輕松完成,不要讓他覺得是負擔,倒了味口就難辦了。
能輕松完成,經常獲得鼓勵,興趣就會慢慢變濃。
3、思考的習慣
家長要多陪陪孩子,跟他一起閱讀,為他講故事,引導他思考一些問題:故事中的、生活中的都可以,時間長了,就養成了習慣了。
二、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
孩子將來成為什麼人,我們說了不算,關鍵要看孩子的興趣。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經常陪孩子玩耍、鍛煉、聊天,以發現孩子的興趣和秉賦。這一點特別重要,事關孩子一生的成長。我們早一點發現他的興趣、特長、秉賦,循序漸進的開發,就會讓孩子少走彎路,成就孩子的人生。
一年級千萬不要毀了他對學校對學習的興趣。千萬不能只重視孩子的分數。孩子如果對學校學習視若畏途,今後堪憂。
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一年級的孩子重在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冰點認為:一年級孩子的養成教育非常重要,決定著孩子以後的發展,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反之各種教育問題將不斷出現,下面提些建議:
一、生活習慣養成。按上學時間早起,獨立洗漱,吃早餐;適應學校間餐和午餐的飲食,不挑食、不浪費;課間飲水、如廁,調整午休;晚上獨立洗漱,獨立就寢,習慣早睡。
三、閱讀習慣養成。每天養成閱讀習慣,要儲備必要的書籍,定期去書店采購,定期去圖書館、閱覽室,閱讀坐姿正確,科學用眼。
四、運動習慣養成。養成一項長期運動,經常去公園、郊外散步,積極參加團體性 體育 活動。
註:孩子的這些習慣家長要陪同完成,如作業寫不好的地方要手把手教、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運動、一起作息和完成生活任務等,大人也要和孩子一樣做到,一般一件事情堅持21天,就會養成習慣,貴在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其實有些時候是考驗大人能不能堅持,冰點建議一至三年級,家長都要堅持陪同,尤其是寫作業、預習、考前復習,有些時候不是孩子不做,而是他真的不知道怎樣做,這就需要家長領著做。當然,這個過程家長會很辛苦,但效果真的很好,養成好習慣會終生受益,可以就一勞永逸,這也是冰點的真實經驗,我的孩子就是這樣,到了四年級他的學習和生活我就沒有操心過,全部自己完成,我只負責簽字就行了,我的孩子現在也很優秀,985名牌大學。
⑵ 孩子做錯,媽虐自己,紅家長帶你避雷「內疚式教育」
最近,一檔新上映的教育類節目引發了熱議,一位媽媽講述了這樣一段自己的 育兒 經歷。有一次女兒的學校布置背誦作業,可是孩子怎麼也背不下來,各種出錯。一直拖到凌晨十二點,這位媽媽終於忍不住發火了。可是她不是將火氣發泄在孩子身上,而是當著孩子的面用力抽自己耳光,孩子錯一次她就扇自己一巴掌,孩子因為媽媽的行為驚恐不已。相信在生活中也有不少家長和這位媽媽一樣,捨不得打罵孩子的情況下,採取了另一種同樣不良的教育方式,不是懲罰孩子,而是在孩子面前懲罰自己。這種教育也具有一個頗有意味的名字: 內疚式教育 。
節目現場,教育專家和嘉賓均表達了對孩子的擔心,而這位媽媽也渴望改變自己。很明顯,一方面人們並不認可這樣一種教育方式,但是,另一方面,許多父母也同感到這位母親的無能為力——不談作業,母慈子孝;一談作業,雞飛狗跳。大人們一方面相信,孩子的學習需要自己去承擔和督促,必須為孩子的成功與幸福負責,一方面又把管理情緒的鑰匙交給孩子,認為自己的壞脾氣都是被孩子的頑皮點燃的,於是,大家糾纏在一起,分不清彼此的界限在哪裡。加上大人們自己還頂著一堆破事需要處理,工作、生活、錢、感情、 健康 、關系……輔導作業時,一點風吹草動,就會把大人的暴脾氣點燃,孩子則感到恐慌、厭煩、畏懼,連帶爸媽、老師和作業。
「內疚式教育」無處不在
其實這位媽媽的內疚式教育離我們並不遙遠,多數人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經歷。
「你這么沒出息,爸媽的辛苦全都白費了!」
「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你對得起我們嗎?」
「家裡已經給你花了這么多的錢,爸媽自己都不捨得!」
知名暢銷書作家、美國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她的《 情感 勒索》一書中談到,當一個人陷入失控的情緒狀態,渴望讓另一個人服從自己的意願時,常常會使用一些忽視「雙贏」策略。
據紅家長了解,這些策略在無助和失控的父母那裡也頗常見。比如,大吼、拿戒尺、直接威脅要沒收玩具和手機;比如,沉默以對,鐵青著臉;比如,考驗演技,悲情演繹,愁眉苦臉、眼含淚水、嘆氣、倒苦水:「媽媽真的要被你們累死了,你們好好寫作業啊,不要讓我操心了。要是我那天真的死了,你們就沒有媽媽了。」當然,也有本文開頭提到的內疚式教育。
「內疚式教育」的影響
根據蘇珊·福沃德的觀點,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因為在這些改變對方、影響關系的手段中,真正的邏輯是激發對方的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
適當的內疚感會讓孩子更加體恤父母,促進對自我的反省。因此一些父母把內疚式教育當作成功的 育兒 經,因為在他們 情感 綁架的「努力」下,孩子更努力更聽話了。但這種內疚感一旦持續時間長了,會讓孩子在面對父母時一直充滿負罪感,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了更多的焦慮和壓力。
有的家長認為,把情緒發泄在自己身上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愛,他們把痛苦轉移給了自己。殊不知,他們的所作所為,將在孩子心裡留下抹不去的陰影,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變相懲罰,此時親子之間的 情感 聯系僅剩內疚與虧欠。
內疚式教育極易讓孩子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同時,強烈的負罪感使他們變得敏感脆弱,對這種教育方式充滿恐懼。於是這些孩子只能一切遵循父母的意願,努力達成父母的期望。他們慢慢開始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失去自我,變得內向自卑。
有些孩子在面對內疚式教育的時候容易產生嚴重的抵抗心理,他們不堪重負,使家庭關系急劇惡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也會尋求遠離父母遠離家的生活狀態,想要逃離父母的 情感 掌控,讓親子之間的關系產生難以磨滅的裂痕。
還有的孩子,可能將一輩子活在對父母的內疚當中,被迫努力償還父母的恩情。而通過內疚感來驅使孩子向前,最終只會將孩子拖垮。
據紅家長了解,這些並不恰當的恐懼感、責任感、罪惡感,可能會讓處於人際力量對比弱勢位置的兒童,變得屈服和妥協,阻礙他們發展出自己的身份感、信念、意願和人際邊界。如此看來,雖然爸媽們的一些「極端」方法看上去或許有效,但是長期來看,它們或許會讓孩子失去了發展真實自我的安全環境。
為了孩子長遠的發展,為了自己的 健康 和好心情,扔掉內疚式教育,降低雞飛狗跳指數,大人們需要承擔起更多責任,學慣用尊重的方式處理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正確的教育
好的家庭教育要拒絕以愛為名的 情感 綁架。
01 倡導有原則的教育方式
教育的過程中缺少不了原則,有規矩而成方圓。有原則的生活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他們明白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做了會受到批評,懂得明是非,這比用愛綁架更容易讓孩子理解和接受。
同時父母遵循原則教育,也能剋制自己的情緒,不會因為孩子的某個失誤而失控。在原則范圍內,親子的相處達到一個平衡,可以避免很多矛盾發生。
02 家長學會換位思考
作為家長要懂得換位思考,去體諒孩子的情緒,避免用粗暴的方式喚起孩子的愧疚,達到讓他們聽話的目的。循循善誘不需要強加負罪感,唯有主動去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狀態,將自己的高度放低,才能對症下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學家德華 桑代克說過: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斷地下結論,減少與孩子的沖突,贏得孩子的信任。
03 給予孩子肯定與鼓勵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避免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的情緒其實很容易受到家長的影響,一味指責和抱怨,讓孩子徒增內疚,只會讓他們更加否定自己,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情緒反饋,肯定他們的付出,對孩子進行鼓勵,才有利於他們的心理 健康 發展。
良好的親子關系不應該存在誰虧欠誰這樣不平等的關系,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教孩子識真理,看世界;同時孩子也可以成為父母的老師,讓家長們在教育的馬拉松中發現自己的問題,逐漸找到正確的節奏。如果你的家庭也存在內疚式教育的問題,那麼趕快調整狀態,克服心浮氣躁,摒棄綁架孩子為手段的教育方法,用耐心與愛引導孩子走向陽光的未來,這才是教育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