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近現代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三階段分別有哪些發展
1、第一階段:20世紀初一一20世紀中葉
五四時期,陳鶴琴、張宗麟開創了學前教育中國化、科學化道路,並開始創建我國學期兒童社會教育。陳鶴琴的五指課程把做人作為三大綱領之一。張宗麟出版了 《幼稚園的社會》一書,是我國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論述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及其實施的書。
2、第二階段:20世紀中葉——20世紀90年代中期
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領域課程在幼兒園的地位經歷了復雜的演變過程。在新中國幼教發展的大部分歷程中,社會領域課是與德育課程劃等號的。
90年代初期以來我國心理學工作者開始關注兒童個性和社會性的研究,這使幼教界的德育理念開始突破原有的框架,德育的內涵向社會性方向緩慢延伸。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發展的第二階段主要標志:《幼兒園工作規程》,規程中提出幼兒園保育與教育的四大目標,其中之一是學前兒童社會領域教育。規程對幼兒園品德教育進行正確的定位。規程的頒布,對建立與完善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提供了政策與理論上的支持。
3、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
2001年7月,教育部頒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這是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發展的第三階段主要標志。
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印發《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分別對3至4歲、4至5歲、5至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1)中國兒童社會應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一、萌芽階段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特點:
1、沒有專門的幼兒教育機構,但有豐富的幼兒教育思想;
2、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是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3、強調以德養性、童蒙養正,具有典型的生活性與道德性。
二、初創階段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特點:
1、幼兒教育制度化;
2、對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與內容有了較為系統的探索;
3、在內容上兼顧修身教育與社會生活意識的培養。
三、變革與發展創階段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特點:
1、幼兒社會教育由政治化與成人化的傾向向更為人本化與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2、在內容上注重幼兒道德與社會性發展的規范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