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什麼時候可以打蟲
擴展閱讀
兒童歪歪頭如何糾正 2025-01-10 12:04:19
現在什麼電影最經典 2025-01-10 12:02:13
動漫經費多少 2025-01-10 11:57:44

兒童什麼時候可以打蟲

發布時間: 2024-11-30 03:23:32

1. 孩子能吃打蟲葯嗎

孩子能吃打蟲葯,如果確定孩子有腸道寄生蟲,比如有頻繁的腹痛,或者是大便中排出有便蟲卵、成蟲的時候,這種情況下可以給孩子吃打蟲葯。一般孩子口服的打蟲葯,建議在兩歲以上的孩子服用。常得的腸道寄生蟲,主要有蛔蟲病、蟯蟲病和鉤蟲病,其中以小兒的蛔蟲病是最為常見。它的主要臨床症狀就是腹痛、容易飢餓,吃的多但是不長肉。此外,還有一部分孩子會有異食症的症狀。
常見的兒童所用的打蟲葯,主要包括有甲苯咪唑、左旋咪唑、阿苯達唑,還有磷酸哌嗪,也就是所說的寶塔糖。一般都建議兩歲上的孩子服用,服用的時候要注意,打蟲葯也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沒有適應症不建議常規服用。

2. 兒童一年吃幾次打蟲葯

一般來講,孩子兩歲以上都可以用驅蟲葯了。但是不要太頻繁,一般一年一次,因為驅蟲葯有一定的免疫調節作用。可選用「腸蟲清」(阿苯噠唑)200mg,晚上睡前服用,一次即可。還可以選用甲苯噠唑,噢苯噠唑等。
何時打蟲效果最佳呢?專家認為是秋天。從蛔蟲的生活史看,雖然孩子一年四季均可遭受蟲卵感染,但夏天機會最多。如吮手指,致使蟲卵進入體內,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最後變為蟲定居於小腸正值秋天,此時服用打蟲葯(如腸蟲清等,)可將其一網打凈,不留後患。為使口服驅蟲葯能在腸道與寄生蟲充分接觸,以空腹或半空腹時服葯為宜。服葯期間不宜飲酒及進食較多的脂肪性食物,以防促進葯物吸收,降低葯效。睡前或餐後1小時頓服較好,晨起囑盡量排便。
人們對兒童體內的腸道寄生蟲十分重視,但對於成年人的查病,驅蟲卻很少注意,認為都市人衛生條件好不會患寄生蟲病,有的人甚至還認為成年人不會發生腸道寄生蟲病。
別以為只有幾歲小孩才會生蟲,其實,大人小孩機會平等。而且,生蟲不一定有明顯病徵,如果蟲患不太厲害,蟲子可與你同在而不被察覺。
所以說,成年人患腸道寄生蟲病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患有腸道寄生蟲病的成年人,可發生營養不良,貧血及消化系統的多種疾病,威脅著他們的健康。
因此,成年人也要不喝生水,不吃不清潔的食物;另外還要飯前便後洗手,減少污染環節,這是預防寄生蟲傳播的必要途徑。成年人如出現腹痛,腹瀉和消化不良等症狀時,應考慮腸道寄生蟲感染的可能性。
三、寶寶吃打蟲葯注意事項
驅蟲葯要有針對性
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每次發現孩子出現異常狀況,就給孩子吃打蟲葯,應該定時帶孩子進行體檢——化驗大便,通過檢測身體內確實有蟲體的存在,並且確定是哪種寄生蟲,進行有針對性的服用葯物,這樣才能有效的殺除蟲體。
驅蟲葯在空腹時服用
小孩在服用葯物時一定要注意保持空腹狀態,可以在飯後兩小時或者睡覺前進行服用此時人體腸胃中的食物已經基本被排空,能夠讓葯物充分與蟲體進行接觸,達到最佳的驅蟲效果,同時,最好能在服用驅蟲葯後進食一些酸性物質,有助於驅蟲。
服葯是劑量要適量
成人需要服用兩片打蟲葯才能起到驅蟲效果,小孩一樣也需要兩片,過少的葯物只會讓蟲體麻痹,如果沒在蟲體密閉狀態下排除蟲體,會讓蟲體重新復活,存留在體內;但過多劑量會讓小孩的肝功能受損,影響小孩健康。

3. 小孩驅蟲有分季節的,什麼季節驅蟲最好

一年四季都可打蟲,但最佳時機則非秋末冬初。究其根底,與寄生蟲卵的感染高峰季節及其演變過程有關。夏天人們喜歡吃涼拌菜、生瓜果,食入寄生蟲卵的機會較多。
蟲卵侵入人體後,經過一系列演變,最後幼蟲定居於小腸,並在此繼續發育成成蟲約需2-3個月時間,正好到了秋末冬初;此時節氣候也較好,小兒較易耐受服用打蟲葯後的不適感;剛長成的寄生蟲還很脆弱,容易驅出;目前市場上售賣的各種打蟲葯大多隻能驅除成蟲,對幼蟲是不起作用的,所以,秋末冬初打蟲效果最好。

4. 哪個季節給孩子打蟲好

春季是給孩子打蟲的較好季節。

每年春天天氣回暖的時候,孩子們的戶外活動增多,與大自然接觸更為頻繁,此時寄生蟲病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因此,春季成為給孩子打蟲的一個重要時間點。具體原因如下:

1. 寄生蟲活躍期:春季是寄生蟲的活躍期,也是兒童感染寄生蟲的高發季節。常見的兒童寄生蟲包括蛔蟲、鉤蟲等,它們在春季繁殖活躍,增加孩子感染的幾率。

2. 葯物效果更好:在這個季節進行打蟲,葯效會更好。葯物可以更好地清除體內的寄生蟲,降低寄生蟲對孩子健康的危害。

3. 提高免疫力:春天是孩子生長代謝最旺盛的季節,對營養的需求大。在這個時期打蟲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抵抗寄生蟲帶來的不良影響。同時也有助於預防再次感染寄生蟲。

因此,家長們可以在春季給孩子進行驅蟲治療,確保孩子的健康。同時,平時也應注意孩子的衛生習慣,預防寄生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