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專家如何教育兒童
擴展閱讀
日本動漫文化如何輸出 2025-01-11 22:29:38
老師如何教育網戀的人 2025-01-11 22:08:07

專家如何教育兒童

發布時間: 2024-11-04 16:34:33

㈠ 怎樣進行孩子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包括那些

1、培養習慣,在生活中融入人格教育。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合作,勤勞,不虛榮,不攀比為人格教育的主要內容,同時勤勞和良好的衛生健康習慣,以及禮儀規范也是十分重要的內容。

2、教育孩子學習生活技能,並通過動手動腦,變得思維敏捷和聰明。逐漸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勤勞,不虛榮,不攀比的人格教育。

3、增強孩子普遍核心的六種價值觀,分別是可信賴性,尊重,責任,公平,關愛,公民的職責與權利。

4、在尊重方面,具體要求就是教育孩子寬容對待他人不同意見或分歧,要平和處置憤怒,侮辱,爭執,不說臟話等。



(1)專家如何教育兒童擴展閱讀:

口吃、尿床、孤僻、說謊、裝病……這些存在於兒童身上的問題,都需要大人嚴肅看待。這

些問題,都源於兒童被忽視或他們內心的渴望得不到滿足。

若不在兒童時期將這些問題糾正過來,這些問題在以後將會衍生出各種大的問題,嚴重者會讓孩子走上歧路,成為孩子一生的負擔。因此,幫助兒童建立健康的人格尤為重要。

人格就是一種財富,它是人的良好意願和尊嚴的財富。

從小對孩子進行人格的投資——這雖然不能直接在物質方面變得富有,但是,孩子們可以從贏得的尊敬和榮譽中得到回報。

無論是東方的聖人,還是西方的哲人,都十分重視人格,蘇格拉底說:「人有了人格的尊嚴,必不甘墮落為禽獸,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

因此,「良將不怯死以苟且,烈士不毀節以求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人格的力量,就可以戰勝困難,也可以抵禦邪惡,如古人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留下一串光輝的足跡。

㈡ 教育專家支招怎樣指導孩子修德做人

最近新發布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要求「利用日常生活細節,開展倫理道德教育。指導家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發揮道德榜樣作用;把『修德做人』放在首位,強化兒童的倫理道德意識」。那麼,家長該怎樣指導孩子修德做人呢?

自古百育德為首

據說,不論是東方的女媧在捏人時,還是西方的上帝在造人時,他們都沒有任何偏愛,只是平等給予每個「物體」以人的生命。而在今後的旅途上,有的人出類拔萃,有的人一生平庸,有的人違法犯罪。究其原因,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對他的人生軌跡有著決定性影響。

談到德的特點,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任寶菊教授認為,其實,德這一概念並不空泛。我國文化滄桑幾千年,歷久而彌新。它所提倡的日用倫常,是人們在講禮儀、崇規范、重人倫中,由具有共同價值取向的日常生活行為方式逐漸固化而來,最能反映人類的普遍性、根基性、共同性,有調適人日常生活方式的適切性。

關於修德與做人,遠在2500年前,先賢就有這樣的論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德,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位置。德育,被視為最重要的教育內容。拿生兒育女來說,首先,生子離不開德。一個人如果有德,講「仁義禮志信」,則能時時保養五臟,而五臟調和了才能生子。如果不能生子女,要看自己行為舉止是否不當。如果缺少德,自己又不改正錯誤的行為,無子必然是一種報應。除生子外,教子更離不開德。所謂子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本身比單純生育一個孩子難很多。如果孩子和父母都講「仁義禮志信」,孩子才能賢良,今後才能成為棟梁。如果孩子都賢良了,那麼整個國家乃至全球才能存德存仁,呈現祥和之象。

古人還認為,修德與做人是一個春風化雨、日積月累的過程。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時代,在人格素養正在形成的關鍵時期,趁他們心靈最純凈、記憶力的時候,能夠接受最有價值的道德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深記永恆的真理,必將受益終身。

如何修德呢?古人看來,首先一定時時關照內心,不斷提升素養。善惡就在一念間,心裡想著善,行為才會善;如果想著惡,即使幫助別人做了好事也並非真心。所以一定要時時關照自己的內心想法,對於任何事情,要內觀自己的起心動念,問問為什麼會這么說這么做?自己是如何想的?發現不好的念頭,一定及時改正。其次,還要時時悔過並悔而改之,處處小心謹慎,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凡是好事、善事,不能認為事小就不做。而對於壞事、惡事,也不能認為事小就可以做。所以,有德的人在獨處時,也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君子善獨其身;而小人最怕和其他人在一起時暴露自己,而獨處時又因為沒有他人監督而做壞事。

孝親尊師是根本

目前,被媒體稱作「孝心感天動地」的小邵帥,正成為當代孩子學習如何做人的榜樣。邵帥1歲時父母離異。12歲時,在北京打工的媽媽患了白血病。為了陪伴媽媽並治好媽媽的病,品學兼優的邵帥盡管在書法和繪畫方面獲得過國際大獎,他仍然選擇擱淺自己的愛好,甚至放棄了到徐州的中學上學的機會,央求姥爺到當地教育局辦理了申請休學一年的手續,來到北京照顧生病的媽媽。他每天早上6點半起來到醫院給媽媽做飯,回家後再做中午飯。當得知治好媽媽的病需要骨髓移植時,他爭著要醫生為他和母親配型。為了省錢,他從不在外面吃飯,不買汽水喝,什麼都捨不得買。現在,他最發愁的是為媽媽治病的錢從哪裡來?面對這些,邵帥的解釋很樸素:我愛媽媽,她給了我生命,沒有媽媽哪有我啊?哪個孩子碰到這事會不救媽媽啊?

邵帥的事跡在向我們詮釋了「教親尊師」這四個大字。在如何做人的教育中,孝親尊師內容歷來被看做是根本中的根本。在我國,沒有哪個朝代不重視孝道的。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凡是精忠報國、事業有成的優秀人士,都與從小聽從父母善言、尊敬奉養父母、不忘父母養育之恩分不開。凡是從小不敬父母、不敬師長的人,長大後多不講信用、不思進取、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無惡不作、干盡危害他人的事,自然成為不孝父母的逆子、敗家子。當今社會,不少地方評選黨政領導和先進,也把能否孝敬父母、家庭和睦作為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看作是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第一個台階。

自古以來,我國將孝順父母稱為孝道,尊敬老師稱為師道。師道以孝道為基礎,沒有孝道就談不上師道;而尊師是孝道的延伸,若不尊敬教師,不聽老師的話、不好好學習,就是不孝敬父母。為什麼這么說呢?父母最信任老師,總是希望子女聽老師的話,依照老師的教導辦事,因為老師關心、愛護、教育學生的慈善之心同父母對待子女的慈善之心是一致的。老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為學生付出的心血和代價是無法估量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說得好:「世界上最希望一個人有作為的,最真心願讓一人超過自己的,除了他的親生父母之外,就是他的老師了。」又說:「當老師的,即使是水平不高的老師,也都真心誠意地盼望自己的學生能德智體全面發展,做夢都想著自己的學生們進步了,成績提高了,比賽得勝了,個個成才了。老師盼望每個孩子都好的心情是一點都不用懷疑的。」

「德」高望重的首富

巴菲特是世界首富,也許,大家都希望孩子能成為他這樣的人。

巴菲特是個什麼人呢?論起巴菲特,國內的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研究者和傳播者劉建位撰文說,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巴菲特太會做人了。2009年5月,他到美國專訪巴菲特,的感受是巴菲特待人非常謙和。在記者會上,大家不斷追加提問,很多人還要求合影簽名,79歲的老人有求必應,幾個小時的時間里始終滿面笑容。人們吃驚地發現這位世界首富竟然會親自開車到機場迎接客人。即使是得到別人的一點點幫助,他也會極其隆重地表示感謝。巴菲特公司總部只有16個人,雖然只有他一個人做決策,卻能管理2萬億人民幣的資產。巴菲特對他控股的幾十家公司的經理人非常放權,平常很少過問,只是年終看一下報表,但這些人為巴菲特工作,甚至比把企業賣給巴菲特之前給自己打工還要賣命。劉建位感慨道,在所有投資大師中,無疑巴菲特賺的錢最多,做的事業,不僅因為他很聰明很能幹很會判斷人,最重要的是他待人很真誠很坦誠,因此別人對他也很信任很忠誠。

說到「德」劉建位還提到了李嘉誠。2006年4月,30多位中國內地企業家到香港集體拜會華人首富李嘉誠。當電梯門打開,沒有想到年逾七十的李嘉誠親自站在電梯口迎接他們,謙恭地和每一位來客握手,一張一張親手遞上自己的名片。吃飯一個小時,他到四桌分別交流15分鍾。拜訪結束,李嘉誠又親自送到電梯口,一一握手告別。電梯門合上之前,李嘉誠不是送到即走,而是畢恭畢敬地鞠躬。

此舉,讓劉建位想起李嘉誠致辭的開場白:「當我們夢想更大成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更刻苦的准備?當我們夢想成為領袖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服務於人的謙恭?我們常常只希望改變別人,我們知道什麼時候改變自己嗎?當我們每天都在批評別人的時候,我們知道該怎樣自我反省嗎?」

教孩子做什麼人

天下之人,沒有一個相同的,更不能十全十美。自然,教孩子做什麼人,答案也非常寬泛。除了上面提到首先做孝親尊師的人外,還應根據孩子的「弱項」,定下教育目標加以重點培養。下面所列,是對一個人的基本要求。

第一、做講誠信的人。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從古就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不要隨意對孩子許,在向孩子許諾之前一定要三思,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對孩子講誠信的言行,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如果發現孩子撒謊,應該耐心啟發誘導,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

第二、做有志向的人。志向是達到人生目標的動力。立個志向,樹個目標,孩子才有行走的方向。為了志向,孩子才有追求。

第三、做善良的人。善良是人性人光輝中最溫暖、最美麗的一縷。善良是和諧、美好之道。只有心中充滿善良,才能溫暖人間。

第四、做實在的人。從小事小節做起,從點滴做起。只有做老實人,講老實話,干老實事,才能贏得他人信賴和幫助。

第五、做正直的人。正直的人平等待人,公正處事,品行端正不謀私、不貪利,不偷*耍滑、阿諛奉承,因此受人擁戴。

第六、做有教養的人。所謂教養,應該遇事知深淺、明尊卑、懂高低、識輕重、講規矩、守道義。有教養的人,做事中往往不以術而以德,不以謀而以道,不以權而以禮。

第七、做勤儉的人。不能因為孩子要玩什麼就給他玩,要吃什麼都給他吃,滿足一切物質要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第八、做一個有知識的人。應引導孩子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為將來打下牢固扎實的基礎。

第九、做智慧的人。智慧包括洞察力和判斷力。人有了智慧,就懂得如何將掌握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之中,迅速將轉化為能力。如果沒有智慧,知識就會失掉價值,有知識的人就會變成書獃子。

第十、做健康的人。不但身體要健康,心理更要健康。快樂不在心外尋求,只能在心內尋得。如果整日憂愁、苦惱、失意,這樣的孩子沒有樂趣,將來很難獲得幸福。

教育方法並不難

在題為「如何學習做人教育」的講座中,葉波曾講了這么一件事:有一位孩子的媽媽告訴他,在學校學完《弟子規》後,孩子響應老師「號召」,一回到家就要張羅給媽媽洗腳。媽媽不同意,孩子這么小,打翻了腳盆怎麼辦?葉波對她說,打翻了更好。她納悶,為什麼?葉波告訴她,因為你讓他洗腳了,成全了他的孝心。另外,你還可以當場利用這個機會跟他說:兒子,媽媽很感動,這么小就能盡孝。不過你要想一下,為什麼會把水打翻?一定是雙手沒拿穩,下次拿穩就不會打翻了。來,我們一起把地擦乾凈。這樣,可以借機教孩子如何拿東西,如何收拾地面。

葉波告訴大家,針對這種情況,不要有太多顧慮,也不要不舍,因為讓孩子多做,他才能多學習、多體會。如果這位媽媽聽到孩子要給她洗腳後,摸著孩子的頭說,傻孩子,你今天是不是發燒了,怎麼這么孝順?這樣做,肯定扼殺孩子的孝心。

那麼,怎麼教孩子做人呢?教育孩子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家長要懂得跟孩子學校的老師配合好,懂得成全孩子的孝心,成全孩子善良的舉止。凡遇到這種情況,都應視為孩子學習做人的一次機會。

第二,做孩子的好榜樣。因為親人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所以家長應注意當孩子的好榜樣:立志在家當個好父母,在單位當好的同事,在社會當中當好公民。當你表現出來的行動是善的行為,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當中受到感動。

第三,鼓勵孩子多讀書。讀書可以使孩子明理,有一套書叫《德育故事》,依據「孝、弟、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而編,講述了七百多個聖哲人的故事,很有教育意義。還可以引導讀讀《弟子規》。當孩子一旦犯了錯,不等老師講,自己就知道錯在哪。比方,在教室亂跑,結果撞到椅子,孩子會說什麼?「寬轉彎,勿觸棱」;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會想到「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第四,教育孩子做人要趁早。教育做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小,越小越好。「苟不教,性乃遷」。如果等他長大了,萬一變歪了,再想把他拉回來,就會很困難。所以一定要從小教起。《易經》里有句重要的話:「蒙以養正聖功也」,這個「蒙」是代表天地初開,萬物都還很脆弱,這時候要好好保護他,好好養育他。所以這個蒙卦引伸到孩子的教育,就是孩子小時候就要養他的浩然正氣,正確的處事待人態度。把他養好了,這個功德最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