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寶寶體溫怎麼測量准確
寶寶的體溫怎麼測量才准確,用什麼方法測孩子的體溫呢,不少媽媽對於孩子體溫還是不知道怎麼測量,八寶網小編就來說說吧。
有不少寶媽說自己聽說過好多測量體溫的方法,問我哪種最准確呢?怎麼給寶寶量呢?
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怎麼給寶寶測量體溫。
測量體溫確實有很多方法,比如耳溫、腋溫、口溫、肛溫,都可以反應寶寶體溫。
但是有的調皮的寶寶會在測量口溫的時候把體溫計咬了或者吞了,所以寶寶小的時候很少量口溫。測量肛溫吧,咱們又覺得太麻煩。所以目前我們常用的還是測量耳溫和腋溫。
很多媽媽覺得測量耳溫最方便,放進耳朵里一下就好了。
但是咱們要知道,耳溫很容易受環境影響,測耳溫作為平時初篩的辦法,問題不大,但是想要測量結果更准確,還是推薦給寶寶測量腋溫。具體怎麼操作呢?
首先測量前要把寶寶腋窩擦乾凈,然後溫度計放進去五分鍾就可以拿出來了,這個過程中注意不要讓寶寶亂動,以免影響測量結果。
關於體溫計,確實水銀體溫計比電子溫度計的准確度高一點,但是兩個差距可能也只有0.1度或者0.2度,加上水銀溫度計很容易打碎甚至被寶寶吞咽,所以電子溫度計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❷ 第一次幫寶寶量體溫就上手!
第一次幫寶寶量體溫就上手!量6大部位體溫 一次就上手
1.量肛溫 目前嬰兒室最常採用為新生兒測量體溫的方式,就屬於人體核心溫度的肛溫,尤其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且測量肛溫時最不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較能測出新生兒正確的體溫。
量肛溫!清潔、潤滑不可少! 使用肛溫電子體溫計前需先清潔,可用肥皂水清洗或酒精擦拭體溫計,但切勿使用熱水或整支體溫計泡在水中,容易造成損壞。另外量肛溫時應先在電子體溫器前的偵測體溫端處沾凡士林等潤滑劑,降低寶寶不適感。
量肛溫深度不可超過一指節 李雲曦護理師表示量肛溫時,對幼兒最好的姿勢,是大人坐在床邊,讓幼兒胸腹部朝下俯卧,橫置在大人的大腿上或床上,此時底下先鋪一片尿片,避免置入肛溫計時,因 *** 腸道,而排出糞便。一手按撫在嬰幼兒背部的下方,以避免翻滾或扭動,另一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慢慢將體溫計置入 *** 口,置入深度約0.5至1吋(1.5至2.5公分),約一個手指節處,其他手指則抵住寶寶的臀部。在測量過程中,寶寶不會有疼痛感,只是會覺得怪怪的、不舒服感覺,期間可以適度的安撫他或輕柔的對他說話,經30秒或待發出嗶聲即可判讀,一般標准肛溫約在37.6℃。在測量過程中需注意持續固定寶寶的姿勢,身體不要晃動、深度也不能太深,以免有刺破直腸的可能。
腹瀉、紅屁屁寶寶不量肛溫 對於喝母乳的寶寶本身就較容易出現輕瀉的狀況,因此在量肛溫時,若肛溫計噴到糞便,也會影響到准確度,因此需清洗完後,再重新測量一次。但若寶寶已有腹瀉或紅屁屁的病症,應先避免此測量方法,免得造成 *** 口紅腫破皮症狀加劇
第一次幫寶寶量體溫就上手! 萬芳醫院小兒部部主任吳文豪表示:「由於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體溫無法持續穩定表現,室內外溫度變化、衣服多寡、喝奶、洗澡等外在條件,都可能影響而導致體溫偏高或偏低。」因此,要判斷寶寶是不是太冷?有沒有過熱?發燒了嗎?只要懂得正確量體溫、就可為寶寶的健康做第一步的把關!解讀身體6大部位溫度
部位不同 溫度不同 一般量體溫的部位約分為六處,如肛溫、耳溫、口溫、腋溫、背溫、額溫,可分為二種體溫類型,其中核心體溫,是最接近身體內的溫度,不會因為外在環境而影響到測量時的體溫,因此量出來的數據比較准確,像是「肛溫」就是測量核心體溫的一種方式。另外則是體表溫度,指人體皮膚表層的體表溫度,像是口溫、腋溫、耳溫、額溫、背溫等。震傑小兒科診所院長顏震傑表示,在測量體表溫度時,較容易受到周遭環境影響,如皮膚是否清潔、測量前是否有飲用冷熱水、衣著過多過少…等,因此測量前需謹慎排除會影響體溫的事物,測出的數據才會更准確。
量體溫前先選對適合工具
目前坊間葯局常見的有可使用在口溫、腋溫、肛溫、背溫的電子體溫計,以及耳溫槍、額溫槍等,許多父母小時候常見的水銀式體溫計因為本身物質對環境與人體產生高度危害,2008年開始 *** 已限制水銀體溫計的進口與販賣,並進行回收宣導。
工具選擇 需隨月齡改變 寶寶隨著生理成長、器官發育的漸漸成熟,在不同階段應採用不同的測量工具,萬芳醫院護理師李雲曦表示,3個月以下建議使用肛溫或腋溫電子體溫計;3個月以上可以使用肛溫、腋溫電子體溫計及耳溫槍;額溫槍較無年齡限制;至於口溫電子體溫計則建議使用在5歲以上且已可配合父母指令的孩童,才不會因年紀過小,在量口溫過程中不慎咬破或是吞入或刺傷咽喉,故5歲以下孩童不建議使用。
第一次幫寶寶量體溫就上手!2.量腋溫 腋溫也是為新生兒測量體溫的另一個選擇,但腋溫屬於體表溫度,准確性仍不如肛溫准確,但因測量簡單安全,測量時也較不會中斷寶寶睡眠,所以若新手父母不願意為寶寶量肛溫,也可考慮此方法。
量腋溫需確實清潔腋下皮膚 量腋溫前先將腋下清潔干凈、擦乾汗水,李雲曦護理師表示,剛出生前幾天的新生兒身上會有保護皮膚與體溫的胎脂,護理人員通常不會太快將其洗掉,但若確定要量腋溫則需確實淸潔腋下或是將汗水擦乾,以免影響溫度的准確。接著將電子體溫計頂部放入腋窩正中間緊貼皮膚,不要讓體溫計頂部碰到衣服,接著把寶寶的腋下及手臂靠胸廓夾緊,約90秒或聽到嗶嗶聲時即可取出,一般標准腋溫約37℃以下。
發燒前寒顫期 量腋溫易偏低 在發燒初期也就是寒顫期時,會因為血管收縮出現四肢冰冷、皮膚外觀較蒼白,肌肉收縮出現發抖的情形,通常在肢體末端最為明顯。而在此時量腋溫就較容易受到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發燒流汗等因素影響,故此時測得的結果,可能會偏低。
第一次幫寶寶量體溫就上手!3.量耳溫 耳溫槍是利用紅外線偵測來測體溫,因此測量時要拉直對准耳道、測到血管才會准確,但因新生兒的耳道狹窄、耳溫槍的測頭常無法完整地放入耳朵里,影響測量數據,李雲曦護理師建議3個月後的寶寶再使用較佳。
年紀不同 拉直耳道有秘訣 使用耳溫槍前,測頭需套上拋棄式耳溫套膜或使用75%酒精擦拭;3歲以下,測量時須將耳道往下往後拉,再將耳溫槍置入;3歲以上,測量時須將耳道往上往後拉,再將耳溫槍置入,待嗶聲響後即完成。
耳垢過多 結構異常 易有誤差 顏震傑院長建議若測量值差距很大,可測量2到3次,當測量兩耳的溫度不同時,應取最高溫度為最後結果;中耳炎或耳朵結構異常者,誤差值較大。另外李雲曦護理師也提醒,寶寶的耳垢或分泌物過多時可能會影響測量值,長時間曝露於太熱或太冷的環境,如:側卧一邊、洗澡或屋外寒冷的環境中,建議半小時後再測量;並且每半年至1年定期送原廠校正及保養。
第一次幫寶寶量體溫就上手!4.量口溫
量口溫前30分 切勿進食! 口溫是透過口中的血液來測量其溫度,一般標准口溫約37℃;在使用口溫電子體溫計前亦先清潔前端,放入舌下,將口閉合一分鍾或嗶聲響後即可判讀。顏震傑院長表示量口溫前15到30分鍾不可吃東西,因為過熱或過冷的食物及飲料,皆會使口中溫度改變,使用時也不可講話或咬體溫計,以免體溫計破損、造成意外,若是已經出現鼻塞或咳嗽症狀也不適合此方法;建議5歲以上且能聽懂父母指命的孩子再使用口溫計較安全。
5.量背溫
寶寶背需緊貼床面 新生兒的皮下脂肪很薄,加上該處匯集的血管豐富,因此又稱為「棕色脂肪」,是新生兒仰賴產生熱能的重要部位,故將電子體溫計放置在新先兒的背後緊貼住床面待嗶聲響後,也能測出新生兒體溫。李雲曦護理師表示測量背溫,多用於新生兒加護病房,因為早產兒或是低體重的新生兒大多時間在休息睡覺,因此護理師不會一直測量肛溫中斷寶寶睡眠,而會改量背溫。
不會翻身的寶寶 才量背溫! 背溫大多使用在還不會翻身的寶寶,因為量背溫時體溫計需要放在背部與床面完全貼平的位置,若寶寶動來動去,可能移動到體溫計或是體溫計跑到背脊旁造成中空,也會影響體溫的測量;在准確度方面,背溫不如肛溫及腋溫來的准確,但若是當父母不想打擾孩子的睡眠時,背溫也可以做個參考。
第一次幫寶寶量體溫就上手!6.量額溫
易受外界影響 額溫多為篩檢 額溫亦是體表溫度之一,市售額溫槍多是透過接收人體所散發出的紅外線再轉換成體溫,也就是利用額溫槍測量皮膚表面溫度,進而得知接近人體中心的溫度,所以不需觸碰到身體。李雲曦護理師表示,額溫通常於出入公共場合時的初步篩檢,較少使用在患者身上也不見常規使用。但若使用額溫槍時,在運動沐浴後、天氣冷熱、額頭是否乾燥、室內溫度等都可能會影響測量的准確性,測量時要多留心。
寶寶溫度變化快 測量時間有學問
新生兒因為腦部尚在發育、體溫的調節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因此出生後的4小時內,嬰兒室每個小時都會為寶寶測量體溫,之後約每8個小時測量一次,通常標准體溫為36.5〜37.5℃,但當新生兒體溫出現低於36.5℃、高於38.5℃時,就屬於異常需特別觀察。
第一次幫寶寶量體溫就上手!記錄寶寶體溫 時間要固定! 顏震傑院長表示,人體的溫度,早上最低、下午最高,若要知道寶寶的體溫是否有變化,一天可以量一次,每天時間都要固定並且記錄下來,建議在早晨孩子起床後、喝奶前測量。
喝奶、流汗、運動 30分內不量 寶寶在喝奶時需要用力吸吮,常常喝的滿頭大汗,這時又加上母親的體溫傳導,往往體溫會比平常更高;若是熱天剛從外面進來、寶寶運動或流汗後,其體溫也可能會在38℃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
洗澡、哭鬧後 應先等待30分 寶寶洗澡時大多以溫水盆浴,因此洗澡後也會使體溫較高,建議需間隔半小時再量,另外寶寶用力哭鬧時的體溫也可能會升高0.5〜1℃,此時不可立即量體溫。
太熱?過冷?寶寶發燒了?
因為寶寶大腦內的體溫調節中樞較不成熟,所以對體溫的控制力較弱,體溫變化也較成人差,當穿過多、天氣炎熱、吃奶、洗澡、哭鬧都會造成體溫升高,另外對病毒及細菌的抵抗力也較差,有時會因為家人生病、外出至密閉的場所等情況下,就感染到病毒而高燒起來了。
第一次幫寶寶量體溫就上手!不同部位 發燒溫度指標 了解了6種不同測量部位及測量的方法後,因著不同部位所測得的發燒指標溫度也不相同,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布,當額溫、腋溫量出37℃以上,口溫在37.5℃以上,耳溫、肛溫達38℃以上,就可視為發燒。
寶寶36℃?這是正常的嗎? 當父母量出36℃時,別以為體溫計壞了,反而更要留心,可能寶寶目前體溫過低了,此時需先觀察寶寶的嘴巴、膚色是否發紫,心跳、呼吸速度是否較緩慢、有沒有喘的跡象,另外可以先增加衣物、蓋被子、讓家長懷抱在胸口,或是開啟暖器或暖爐、烤燈增加保暖;吳文豪主任表示,當新生兒因喝奶不足或母親為妊娠糖尿病患者時會造成血糖下降,可能會造成體溫與活動力都偏低,應補充奶量,但仍要每半小時持續觀查體溫是否上升,因為在排除掉寶寶外在環境的影響,出現低體溫也可能是敗血症的前兆之一,應立即送醫,不可不慎。
第一次幫寶寶量體溫就上手!新生兒與幼兒發燒的表現
新生兒 新生兒因為皮膚較薄,當有發燒的症狀時,皮膚容易脹紅,在外顯的表現上,寶寶活動力下降、常哭鬧不安也不太喝奶,另外隨著體溫逐漸升高,寶寶體內的水份散失,開始造成大小便減少,導致尿尿的顏色較深。李雲曦護理師建議,媽媽在餵奶時可先檢查尿布是否乾爽,新生兒正常尿量次數,出生第1天約1次、第2天約2次、第3天約3次,4天後,每天應會有4〜6次的排尿次數。
幼兒 相較於已經較大的幼兒,除上述症狀之外,還可以透過玩游戲、觀察他的注意力與互動性如何、對環境有無反應,因為寶寶在不舒服時較容易全身倦怠無力、反應能力差、嗜睡等等,另外在發燒前還有一個寒顫期,會使四肢冰冷、肌肉顫抖,父母若是發現寶寶有此現象,可密切觀察幼兒的體溫變化,因為當寒顫期結束,寶寶的體溫就會開始上升。
適當使用水枕、退熱貼 當寶寶已經出現高溫、發燒不舒服時,可適時地運用凝膠狀退燒用貼布、水枕等工具來減輕發燒所帶來的不適,但使用時需留心,應避免滑落至嬰幼兒口鼻部位,以免造成窒息危險。另外也有父母會使用傳統的冰枕包毛巾來替寶寶退燒,但許多幼兒無法適應長時間使用帶來的冰涼感,因此建議可用水枕替代。
吳文豪 現職:萬芳醫院小兒部部主任 經歷: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學會理事長、台北市立忠孝醫院醫療副院長
顏震傑 現職:震傑小兒科診所院長 經歷: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專科醫師
李雲曦 現職:萬芳醫院 護理師 經歷: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新生兒觀察室、嬰兒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