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如何學習構句
擴展閱讀
批發兒童唐裝棉衣哪裡有 2024-11-24 21:27:36
池州幼兒教育哪裡找 2024-11-24 21:26:34
林晨同學湖北哪裡人 2024-11-24 21:25:51

兒童如何學習構句

發布時間: 2024-09-14 13:13:15

㈠ 幼兒如何進行語言學習

一、幼兒語言學習的特點

(一)語言學習是幼兒語言主動建構的過程

在語言交際環境中,當幼兒有交往的需要時,他們會主動地搜尋記憶里的詞彙和句子,嘗試著進行表述。而在這種有交往需要的情況下,只有當幼兒因詞彙貧乏或語法錯誤使對方產生理解障礙時,他才會感到學習新詞的緊迫性,才會有意識地利用這種交往機會向對方學習,主動模仿新詞新句。例如,與8個月大的幼兒玩要時,他會發出「嚶嚶、啊啊」的聲音。這就說明,成人與幼兒之間的交往對幼兒的語言發展有促進作用。成人的語言可為幼兒的語言學習起到示範的作用,要讓幼兒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主動學習新詞,從而形成一種主動學習語言的習慣。

(二)語言學習是幼兒語言個性化的過程

我們通過幼兒在模仿語言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選擇性和變通性,可以看出幼兒學習語言是一個個性化的過程。幼兒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強,有時看過一兩次廣告便可以准確地說出廣告語。所以,可以適當地讓幼兒看一些兒童節目如動畫片等,讓他們跟著講、念、讀。成人也可以利用錄音機、影碟機等電教工具,讓幼兒在日積月累中學習語言、接受語言,主動積極地與他人交談。

(三)語言學習是幼兒語言綜合化的過程

幼兒學習語言時,必然要弄懂語言的含義,也就是要理解詞語所代表的一類事物,詞語反映的事物的具體特徵及意義、感情等。由此可見,幼兒學習語言的過程往往和他們認識事物的過程緊密相連。因此,教師要豐富幼兒的生活,使幼兒有話可說。例如,生活中的每種情緒、每一個活動都可以成為幼兒體驗語言的內容,成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有意識地引導、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也可以利用故事、兒歌等形式為幼兒提供表達與交流的機會,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語言學習是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過程

幼兒學習和掌握語言需要一個過程,從無到有、從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積少成多,逐步完善。3~6歲階段,幼兒出現發音不準的現象越來越少。這一時期正是幼兒語言接受能力最強的時期,也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普通話的教育與培養,幼兒比較容易接受。

㈡ 喬姆斯基:為什麼兒童會無師自通語法規則

嬰幼兒喊出第ー聲「媽媽」時,會給父母帶來莫大的喜悅和無限的甜蜜,但我們往往會忽視ー個問題,當隨後我們逗孩子說話、教他們說話時,我們並沒有教他們語法規則。可是,當他們掌握的詞彙逐漸增加,年齡至兒童階段上幼兒園時,他們已經會與成年人ー樣,根據規則來組織詞彙,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願,也不用幼兒園老師教。為什麼兒童會無師自通語法規則

喬姆斯基的語言轉換-生成理論,給出了ー個可能性的回答。

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理論被認為是20世紀理論 語言學 研究上最偉大的貢獻。《 句法結構 》( Syntactic Structures )是喬姆斯基介紹轉換 生成語法 的《語言學理論的邏輯結構》一書的精華版。這一理論認為說話的方式(詞序)遵循一定的句法,這種句法是以形式的語法為特徵的,具體而言就是一種不受語境影響並帶有轉換生成規則的語法。兒童被假定為天生具有適用於所有人類語言的基本語法結構的知識。這種與生俱來的知識通常被稱作普遍語法理論……喬姆斯基的 語言學 著作,對於心理學在20世紀的發展方向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的普遍語法理論被很多人認為是對既定的行為主義理論的直接挑戰。這一理論對於理解兒童如何習得語言以及什麼是真正理解語言的能力都有深遠的意義。喬姆斯基理論的很多基本原則現在已經在某些圈子裡被普遍接受。……喬姆斯基的模式也被當做其它一些領域的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的基礎課程中會涉及喬姆斯基體系,因為它傳達了對多種正規語言的洞見。這一體系也可以從數學的角度來討論,並引起了數學家,尤其是組合數學家的興趣。很多進化心理學的論點也是由喬姆斯基的研究結果中引發的。1984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尼爾斯吉爾內用喬姆斯基的生成模式解釋人類免疫系統,他把「蛋白質結構的各種特徵」類比為「生成語法的各個組成部分」。吉爾內的 斯德哥爾摩 諾貝爾講座就題名為「免疫系統的生成語法」。(網路)

下面摘錄付曉歌先生的《喬姆斯基語言學》部分內容,對喬姆斯基的語言學有ー個簡要的了解:

一些基本理論

1、語言能力(competence)與語言運用(performance)

喬姆斯基把索緒爾的語言(langue)和言語(parole)改成語言能力(competence)和語言運用(performance)。其語言運用與索緒爾的言語基本相同,但是語言能力則與他的語言有所區別。索緒爾是從社會角度觀察問題,把語言看成是社會產物。喬姆斯基從心理學角度,把語言能力看成是人腦的特性之一。索緒爾的語言是靜態的,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是動態的,是生成語言過程中的潛在能力。但是兩位語言學家都同意,語言學的研究對象,不是言語或語言運用,而是語言或語言能力。

2、語言習得機制(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

喬姆斯基受過最嚴格的經驗主義語言學傳統訓練,即「後布龍菲爾德」結構主義。但是,他在研究中認識到一個核心問題:在描述語言時,傳統語法和結構語法都只滿足於描寫語言,不能圓滿回答一個最根本的問題:「語言是什麼?」不論對語言的描寫多麼詳細,人還是無法了解語言的本質。人為什麼會說話?人是怎麼學會說話的?人的語言能力和語言知識到底是什麼?

喬姆斯基認為語言是某種天賦,兒童天生就具有一種學習語言的能力,喬姆斯基稱其為語言習得機制(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他認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是語言的「人腦黑箱裝置」的生成能力怎樣用有限的規則生成無限的句子。

語言習得機制的提出是建立在他對一些重要現象的觀察之上的。而這些現象絕不可能用其他方式做出正確的解釋。

第一、兒童學習母語非常迅速卻費力甚少。智力尚不發達,還不足以學習任何其它科學知識,這的確是令人吃驚的速度。而更為重要的是兒童最初的語言習得常常是在完全沒有正式、明確的講授下進行的。母親或周圍的人也沒有像教師一樣提供任何類似於正規課堂的條件。再有一個事實就是數據輸入的退化。兒童聽到的話語通常並不是他正在試圖獲得的典型、標準的語言系統。這些話語是一串充滿錯誤、支吾含糊而且不合文法的東西。換句話說,向兒童輸入的是不完整、不標準的信息,而輸出的卻是圓滿完整的語言系統。那麼,是什麼促使兒童去保留語言中正確的內容而又摒棄其中的錯誤之處呢?

第二、如果說語言不是天生的,那就還有一些事實令人感到疑惑。兒童學習自己母語的環境差異懸殊。但他們的習得過程經歷了大致相同的階段:模糊不清的言語時期,無條理的言語時期,單詞句子時期,雙詞階段,正在形成的語法,與成人相接近的語法,完整的語言能力。不管兒童學習語言的環境有多大的差異,他們還是能夠達到大致相同的語言水平。兒童也許很擅長有差異的不同事物,但是在他們最初的語言習得時期,這些差異程度表現的極度微小。

第三,兒童在有限的時間里從有限的話語(通常是不標準的)中掌握了語言完整的語法知識。他們不但能夠理解和造出他們已經聽到過的句子,而且能夠造出以前從未聽過的句子。兒童從有限的話語中學到的是一套完整的語法知識,用有限的手段表現無限的思想,語言的這種「創造性(creativity)」絕不可能靠「刺激——反應」產生出來。

所有這些現象都暗示,盡管嬰兒並非一出生就掌握一門語言(正如一出生就能用眼看一樣),但他們天生就有一種逐漸形成語言的能力,這與他們天生就要學會走路的能力極為相似。

喬姆斯基提出LAD可能包含三個要素:假設機制,評價程序和語言普遍現象。

假設機制

兒童出生在許多不同的言語社團,並且能夠同樣輕松地選擇他們所在的社團的語言。如果一對中國夫婦的孩子出生在一個說英語的社區里,他會自然而然地習得英語並作為他的母語,就好像他在講漢語的社區中會選擇漢語一樣。當兒童置身於個別語言的話語環境中,他不得不找出與他相聯系的語言。他從他身邊的言語中尋找規則,然後以更多的語言信息為基礎進行猜想和假設。為了做這一切,兒童需要LAD中的一種建立假設機制。

評價程序

對同一套語言事實可能會有兩個或是更多的假設,但這些假設之中只有一種是簡單而且較好的。換言之,兒童接觸到的語言可以用幾套不同的語法來描述解釋。是什麼致使他們總是從這些不同的語法中去選擇那些相對較好假設呢?喬姆斯基提出,兒童一定配備了一套評價程序。正是這套評價程序指導他們在一系列可能的語法中選擇了合乎語法的規則。

語言普遍現象

兒童出生之前,並不知道他將要選擇何種語言作為母語,但是他出生之後,可以從容的學會任何語言。這就說明兒童生來就准備學習任何語言。兒童普遍天生具有一種學習語言的能力。這種能力決不僅僅只針對某一種個別語言,而是針對所有語言。由此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兒童傾向於能夠掌握任何語言,那麼世界上的一切語言一定存在著置於普遍規則之下的某種共性。這種共性即為喬姆斯基所說的語言普遍現象

喬姆斯基的形式語法理論有一個核心思想,就是「普遍語法」的思想。他認為人有先天的語言習得機制,生來就具有一種普遍語法知識,這是人類獨有的生理現象。人類各種語言之間共性(原則)是主要的,語言之間的個性(參數)是次要的。因此喬姆斯基後期的語言學理論(GB以後)又稱為「原則+參數」的語言學理論。

當然語言習得機制是一種假說,因為還不能用解剖的方法來證明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沒有一種類似的機制,兒童學習母語的過程則難以被解釋得令人信服。

但是,喬姆斯基最終沒有明確的解釋語言到底是什麼,或是為英語或任何一個具體的語言做出一套完善的描述。他的貢獻在於,為世人展現了一個新的看待語言和人(尤其是人類思維)的方法。

下面是馮志偉先生主講的《喬姆斯基關於語言習得的理論-刺激貧乏論》視頻講座上的文字介紹:

喬姆斯基研究的不是一般語言現象,即語言的運用,而是語言能力。他的轉換生成語法就是關於語言能力的語法,這種語法理論的研究對象是「被理想化了的說話人和聽話人的語言知識」。「刺激貧乏論」(poverty of stimulus)從上世紀50-60年代出現倪端至今,已經成為生成語法的一個核心部分,是語言天賦論的基礎,近年來,刺激貧乏論又成為了認知科學中的一個主流話題。這是一種值得我們充分地關注的理論。

生成語法就是這樣的語法理論,它的中心思想是:某一語言的語法應該生成所有的句子。他認為語言能力是說某種語言的人對這種語言的內在認識,而語言運用則是它具體使用語言的行動。在一般情況下,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並不是符合的,語言運用並非語言能力的直接反映。喬姆斯基說,他的語言理論與索緒爾的語言理論有一定聯系,索緒爾是區別語言與言語的關系,而他是區別語言能力與語言運用的關系。但是他認為必須否定索緒爾的下述觀點:語言是意義和聲音的網路。他認為語言能力是一種創造過程,他特別強調了語言的創造性。

喬姆斯基的語言哲學承認經驗在人類掌握語言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但他認為經驗不能單獨起作用。經驗只具有激發天賦語言能力的功能。在人類天賦語言能力問題上,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是可以相通的:理性主義者和經驗主義者都認為精神具有天賦的結構和原理。但是,喬姆斯基的語言哲學是建立在理性主義基礎上的,他毋寧相信理性主義的假設。

雖然經驗主義者也承認人類有一定的稟賦,但是為了滿意地說明人們對語言的認識以及對其他各種事物的認識,喬姆斯基認為,必須假定人類具有一種比經驗主義者所承認的簡單稟賦豐富得多的天賦能力,這種能力具有十分復雜的性質;只有根據這個假設,人們才能夠說明為什麼許多人盡管只有少許經驗,而人們卻能獲得基本上一致的認識;喬姆斯基的語言哲學的理論基礎就是這種認識論的「天賦原理」。

這個天賦假設認為:人類所共有的精神能力之一是語言能力,這種能力對理性主義學說起到了兩個基本作用:它提供了一個對語言材料進行初步分析所需的感覺系統以及一個很精細的確定某一種語法的圖示。這兩個基本作用同時也是精神能力的具體體現。喬姆斯基認為,人類的天賦語言能力,假如受到適當的啟發,就會構造出一套語法;人們就會知道那套語法所生成的那種語言。

簡評:喬姆斯基的兒童語言習得「貧乏刺激論」(輸入的信息少,輸出的信息多)給我們啟發,兒童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會主動去加工、建構接收到的信息。

美國的行為主義的簡單的「刺激——反應」教育模式曾在美國風行一陣,後來被拋棄了(中國現在的應試教育模式就是繼承了以上模式),以皮亞傑、維果斯基等的建構主義,杜威的實用主義、布魯納的認知結構主義等所替代。從外在的知識學習轉向內在的思維建構能力的發展。

㈢ 試舉例分析學前兒童句子類型發展的趨勢。

學前兒童句子類型發展的趨勢是單詞句、電報句,最後是完整句。

1、單詞句:

單詞句是出現在1~1.5歲階段的特定語言,這是人類共有的普遍現象。單詞句中的單個詞實際上是一個句子。中國兒童在學單詞和使用單詞句時習慣使用疊音詞,如「球球」、「抱抱」。這種單詞可以表示多種意思,也可以表達多種語態,富有多種功能。

2、電報句:

電報句是由兩個單詞或三個單片語成的不完整句,如「娃娃排排坐」。這種句子在表達一個意思時雖較單詞句明確,但其表現形式是語句斷續的、簡略的、結構不完整的,出現在1.5~2歲左右。這時的兒童主要使用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實詞,而具有語法功能的虛詞則很少使用。

3、完整句:

2歲以後,兒童開始學習運用合乎語法規則的完整句更為准確地表達思想。許多研究表明,2~3歲是人生初學說話的關鍵時期,如果有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這一時期將成為言語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這一年齡的孩子漸漸能夠用簡單句表達自己的意思,並開始會說一些復合句。



完整句時期兒童語言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能說完整的簡單句,並出現復合句

這一年齡的孩子漸漸能夠用簡單句表達自己的意思,並開始會說一些復合句。兒童說出的句子較長,日趨完整、復雜,由各種詞類構成。 語言所表達的內容方面,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以前,孩子只能以眼前的事物為話題,因為他們還不具備談過去、將來的能力。

從2歲開始,他們能把過去的經驗表達出來。

2、詞彙量迅速增加

2~3歲兒童的詞彙增長非常迅速,幾乎每天都能掌握新詞,而且他們學習新詞的積極性非常高。到3歲時,孩子已經能掌握1000左右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