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少兒美術和少兒畫畫我們應該怎麼理解
一、兒童喜歡畫畫,這是出自兒童自身生理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需要。我們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必須研究兒童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否則,就不能正確地評價兒童畫,也就難以輔導兒童繪畫。小學階段應按兒童的年齡分為三個時期來研究:圖式期6-8歲、寫實傾向期9-11歲、寫實期12歲以後(相對而言,有的會提前或退後)。美術教師應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
二、6、7歲兒童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轉變的階段,大腦的發育已達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卻仍保留著幼兒期的狀態,想像力十分發達。他們把畫畫看成是一種游戲常把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東西混淆在一起。一過7歲,幼兒的這種特徵就逐漸減少或削弱,漸漸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世界,在想像的同時,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樣去畫。隨著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增多和知識面的不斷擴大,繪畫創作達到高潮,進入兒童繪畫創作的黃金時代。他們依靠直覺,加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想像,根據頭腦中對物象特徵形成的概念,憑自己的記憶表達心緒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這一階段兒童畫的一般特徵,故稱之為圖式期。這個時期,特別要求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兒童畫作品,也不能讓兒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順其自然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畫自己喜歡畫的內容,這樣才不會把兒童喜歡畫畫的天性給扼殺了。
可以參考參考達芬奇美術,現在好像是可以免費試上M/http://www.dfq.com/shaoer/
三、由於兒童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變化,觀察能力的提高,判斷能力的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同於前一個階段,他們開始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並進行探索,對幼兒時期深信不疑的童話、夢幻開始發生懷疑。對以前自己常採用「古怪」的、「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持否定態度,對過去畫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實的畫表示否定。他們對兒童畫表現的天真、幼稚並不喜歡,更羨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繪畫,對繪畫的空間知覺有了較大進步,開始由平面的空間思維向立體的空間思維過渡,故稱為寫實傾向期。由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畫開始追求真實,致使他們那些感人的童趣創作逐漸消失,對繪畫的興趣趨於淡漠,個別甚至視畫畫為額外負擔。這個時期要使兒童的繪畫興趣如同圖式期時那樣濃郁,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和審美意識,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他們畫出的作品能抒情達意,這樣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才會有增無減。
② 讀懂孩子的畫中「話」:教你如何通過兒童繪畫,走進孩子的內心
你會問,孩子的畫會「說話」嗎?答案是肯定的。
一位媽媽看到自己孩子畫的這幅畫以後,就立刻緊張起來,好像意識到了什麼,來向我咨詢。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幅畫:
當你看到這幅畫的時候,你感受到了什麼呢?
——地動山搖,火山正在噴發出紅色的岩漿,特別是前面的一片紅色,好像鮮紅的血液。火山口噴濺出的火星,如同一個正在生氣的人正在宣洩著什麼,兩只蒼白無力的恐龍想要靠近、卻有止步向前。
這幅畫是今年上半年,我的「親子繪畫心理成長營」課程裡面一位9歲小男孩的畫作。整幅畫面紅色和棕黃色的大幅渲染,生動的情節, 讓我們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畫者在畫畫時的那種緊張、害怕、危險、壓抑等情緒感受。
「我很害怕,我渴望媽媽的陪伴和保護」——這就是孩子畫里告訴我們的「話」。
一幅畫就是一個故事,繪畫是我們家長走進孩子內心的入口,是孩子表達內心的第二語言。從兒童繪畫心理學角度上來說,繪畫是孩子表達情緒、療愈內心、發展天賦潛能非常有效的方式。
一、繪畫對於兒童發展的意義
有很多家長都認為畫畫只是一項興趣,如果孩子感興趣就培養一下,不感興趣就算了。其實,繪畫是人類共有的一種表達,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因為他們在用最接近自然的方式(潛意識)來表達。(關於要不要培養孩子畫畫、怎麼培養的話題,我會在後面的文章中體現。)
我們來談談繪畫對於兒童各項發展中的意義:
認知發展,提升能力
表達情緒,療愈創傷
發現天賦,發展潛能
1、認知發展,提升能力
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眾多專家學者對兒童繪畫的研究中,都可以看到兒童繪畫發展與其認行寬知、心理發展是相聯系的。兒童繪畫發展的過程,和他們認知發展的過程基本同步,當然也會出現提前和滯後的現象。
比如說,通常3、4歲左右的孩子會畫蝌蚪人(頭很大,手腳為線條的「人」),6歲的孩子能夠用幾何形狀畫出身體的部位(比如手臂和軀體)。如果發展超前的孩子,會提前出現後面階段的繪畫特徵。如果一個6歲孩子還畫蝌蚪人,還將手臂連在頭上畫,說明他的智力水平還停留在3、4歲階段,或者說是一種退行。
除了認知發展,繪畫還可以提升孩子的運動能力、專注力,想像力、創造力、審美能力、觀察力等能力。如果繪畫之後配合溝通與書寫,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當然,在繪畫過程中,孩子也能培養出那種自主、熱愛與自信的寶貴品質。
2、表達情緒,療愈創傷
繪畫活動本身就具有情緒表達和療愈的作用。人的心理看不見摸不著,情緒如果不表達我們也很難猜得到,繪畫就是一種將潛意識意識化的過程。
此所謂「 看見即療愈」 :不僅畫者自身受益,看畫的人也能夠感同身受。
騰訊網上有一則新聞,出走媽媽看到孩子的畫後很感動、也很內疚,終於決定回家,和一家人團聚。 為什麼呢?因為她能從畫上感受到孩子的那份渴望。
榮格的自我療愈之路 。作為弗洛伊德學生的榮格,發現自己的某些學術觀點跟自己的老師有很大的分歧,在糾結痛苦中和老師弗洛伊德決裂,隨後四十多歲的榮格遭受著大量幻覺及情感的沖擊,隨時有被無意識吞沒的危險。在那個最艱難的歲月,是一幅幅曼陀羅繪畫,讓榮格逐漸逃離抑鬱情緒、回歸我們所熟知的一代心理學泰斗。
3、發現天賦,培養潛能
經常有家長向我咨詢:「該給孩子報什麼興趣班啊?」「我吵帶則家孩子文科好、還是理科好?」別說孩子了,就連成年人自己也很迷茫,搞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往哪方面發展?作為心理咨詢師,遇到這類問題屢見不鮮。
其實,這三者是息息相關的,我們 最有必要搞懂的就是第一個問題「我是誰」,也升棚就是找到個人的優勢和天賦。 成人和孩子都適用,先了解自己,才知道要往哪裡去。對於兒童來說是立志,對於成人來說是職業規劃。
我們還可以從孩子的繪畫中,發現孩子的藝術、情感、幽默感、專注力等優勢和天賦,這些都需要家長小心呵護,並將這顆小種子培育成參天大樹。
二、「三不要」和「三要」:成人在兒童繪畫活動中的態度和角色
有人一提到繪畫,就想到解讀。我想提醒的是,在沒有擺正成人對待圖畫的態度和角色之前,切忌野蠻解讀,否則反而會得不償失。這里的成人除了家長,還包括老師、咨詢師等。
在此,我總結了成人在 兒童繪畫活動中態度的「三不要」和「三要」:
「三不要」
不要去干預、評判孩子的畫,更不要打擊孩子
不要讓孩子學習公式化的繪畫(模仿范畫),不要過早認字
不要野蠻解讀,隨意給孩子貼標簽,傷害孩子
「三要」
成人要給予孩子尊重和允許,呵護和鼓勵,親子陪伴、互動游戲和溝通交流。
成人要給孩子寬松的環境、廣闊的空間,來發揮其想像力和創造力
成人要學習兒童發展規律,繪畫心理學知識,和溝通輔導技巧
總體來說,成人在兒童繪畫活動中的角色:
不僅是帶領者,更是跟隨者
不僅是旁觀者,更是參與者
不僅是解讀者,更是輔導者
以上的重點在於 —— 成人作為跟隨者、參與者和輔導者 ,在必要的時候充當帶領者、旁觀者和解讀者。
三、繪畫+故事:孩子內心的入口
其實,兒童繪畫心理本身是沒有「套路」可言的,因為這些小天使們太古靈精怪了,他們天馬行空,他們從來不按成人世界的「套路」出牌,越是小的孩子,這一點越明顯。
比如,孩子們會畫黑色的太陽,然後告訴你這是陰天;他們會畫三隻眼睛的螞蟻,告訴你這樣看的更遠;他們會畫寶寶生活在媽媽透明的肚子里,有的還穿著衣服……
孩子們就是這樣不斷給我們驚喜,超出我們的想像。因此, 對於孩子的畫,千萬不要按照標准流程解讀!我這里有一個錦囊送給你們,那就是——故事。
故事的妙處:表達,看見,溝通,療愈。
如何把故事加入到兒童繪畫當中呢?
簡單來說,就是成人在兒童繪畫的過程中耐心地等待與觀察,等他們畫完之後,讓孩子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講解自己的繪畫。注意哦!孩子講述的故事一定要認真聆聽,去感受其中的情緒情感,以及孩子的訴求。因為, 無論孩子畫了什麼,他講述的畫中故事都是自己真實故事的隱喻。
再回到本文一開始的那幅畫,孩子在畫這幅畫時,還給他配上了一個故事。他的故事名叫《噴發的火山》,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小學員自述故事:媽媽代寫)
一天,我和媽媽在觀看噴發的火山,我騎在媽媽的背上,火山噴發出熊熊烈火,就像生氣的時候,可以毀滅天地。我喜歡跟媽媽一起遊玩,即使很危險,我依然陪著媽媽,保護媽媽。「
看完這么一段故事,再與恐龍火山圖相結合,你領悟到了什麼呢?
關於隱喻,很顯然小男孩已經將自己和媽媽,代入了恐龍母子的身體。 那麼火山代表什麼呢?究竟是誰在生氣?是小男孩自己,還是他媽媽呢?
我想不難感受到,火山代表媽媽,媽媽正在生氣,好像火山噴發一樣,讓人覺得害怕和危險,也許這是剛剛發生的事情,或者經常在家裡發生的事情。 那麼,小男孩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從孩子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在媽媽生氣的時候,讓他感到緊張、害怕,他還是忍不住想要接近媽媽,甚至去保護媽媽。可見孩子是非常善良和善解人意的,是個小暖男。
但是,作為旁觀者,我們更多地會去同情這樣一個孩子:小小年紀,本是應該得到媽媽的保護,面對著媽媽的發火,反而想要去討好媽媽、保護媽媽。 是不是要引起家長的反思呢?
當然,人無完人,我們每個家長都在學著做一個好爸爸、好媽媽。 犯錯了沒關系,關鍵是要意識到問題所在 ,改善自己的溝通方式和情緒管理方式, 重新與孩子建立連接,去跟孩子和解 。
在成人的角色部分,我提出了一個 輔導者 的角色,就是在孩子講述完故事後, 成人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給以溝通和交流 。這一點課程里會詳細講解。
還有一些其他的案例和故事,在這里就不詳述了。
四、一些有趣的繪畫主題
要想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就要充分地了解孩子、接納孩子。來看一組孩子們有趣的繪畫作品吧!
從這些畫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可愛的、調皮的、搞怪的、不拘一格……的孩子。
總而言之,
1、繪畫是孩子的第二語言,孩子可以透過繪畫,向我們傳達他們的思想、情緒、故事和訴求。
2、繪畫在兒童各項發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架起了孩子和成人之間內心連接的橋梁。
3、在兒童繪畫活動中,成人要秉承「三不要」和「三要」原則,充當跟隨者、參與者和輔導者的角色。
4、在兒童繪畫心理輔導中,需要將「故事」這一錦囊加入到繪畫輔導活動中,增進與孩子的溝通和了解。對於故事和畫中呈現出的問題,成人也要積極改進。
好了,今天就到這里吧!我是蘋果老師,BYE!
【本文中圖片和文字,版權歸本號所有,未經允許不得他用】
③ 如何去理解一幅兒童畫
——給兒童家長的建議 撰稿人:吳老師 每次看到一些家長對孩子的作品露出茫然的表情,有的家長甚至直接對孩子吼道:「你畫的是什麼呀,一點也不像」等等現象時,我也感到不悅、不理解,我在深思、總結,原因主要出現在好多學畫孩子的家長,步入了「畫得要像」的誤區。好多家長一直對兒童畫到底要教會孩子什麼,感到困擾,就此本人就給家長提出幾點建議: ●好的輔導方法,不是把孩子培養成畫什麼像什麼的高手,而是讓孩子學到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他們的想像能力、審美意識和藝術鑒賞水平,提升他們的創造能力。 ●欣賞兒童畫時不要出現:一是用成人的眼光解釋兒童畫;二是把兒童畫當成一種專業技術看待。 ●如果家長看不懂兒童畫,請不要隨意批評孩子的畫,因為你對兒童畫的畫還缺少了解,很難說你的批評是正確的。其結果只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干擾孩子的正常思維,因為一個五、六歲的孩子還沒有能力能清楚地辨別你的說法是否是對的。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多多贊揚!委婉地說出你的建議。 ●有些人選畫是看畫面是否干凈、漂亮、畫得像;專家選畫是看畫面是否有作者的真切感受和創造性,這就是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也是畫得「亂七八糟」的畫選上了,畫的干凈漂亮的卻落選的原因所在。 ●孩子們畫畫是從不懷疑自己技巧的,他們沒有不能畫、不敢畫的東西。再復雜的人物景象,只要經過了他們的頭腦,就會變的簡練起來;再簡單的事物只要經過他們的手畫出來,就會變的豐富起來。這就是兒童畫。 ●兒童畫畫哪裡有什麼技巧,它是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教給孩子們繪畫技巧會把孩子嚇跑的。 ●兒童畫畫時往往是漫不經心、手舞足蹈、喋喋自語。一般家長把這種現象稱為不認真、不仔細,實際上這正是孩子畫畫時的最佳狀態。 ●輔導老師的工作並不是把好多看似很亂的繪畫方法統一起來。相反,而是怎麼保護好、發展好孩子的「亂畫」,鼓勵孩子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把「亂」做到極致。使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情緒得到了施放。幫助孩子完成一個痛快的繪畫過程。 ★最後,告訴你們本人的兩點看法:一點是,你的孩子只要從小擁有了濃厚的繪畫興趣,並且得到了優良的美術教育熏陶,一定可持續發展;二點是,建議孩子11歲左右再逐步讓他們逐步接觸傳統的繪畫知識,掌握傳統的繪畫技能(逐步向所謂的「像」發展)。相信這些孩子的將來一定遠比那些從小就畫的很像(應試教育形式)的孩子大有前途。
④ 什麼是兒童畫
兒童畫
兒童畫,由表面看來是不講什麼技法的,它和農民畫一樣,不講「畫理」、「畫法」,逾越了透視、解剖、構圖等一般常規,是非「學院」派的畫派。在造型上兒童畫常常不按物體的實際比例進行描繪,在表現形式方面如造型、色彩構圖等也有其自己的特點.兒童畫好的造型,由於是在自己直觀感受的支配下進行的。
兒童畫簡介
繪畫是兒童普遍喜愛的一種活動。這項活動在發展兒童智力、對兒童進行美育等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兒童畫特點
兒童畫在創作題材上
兒童善於表現成人所不易注意的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現實與理想的結合,帶有很強的想像成分。他們畫自己,而畫面上的自己經常出現在想像的特殊環境之中,如與外星人、機器人、擬人化了的小動物們在一起。他們沒有去過海底和太空,卻愛畫海底的世界,喜歡描繪天外的世界,在這類畫面上,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兒童畫是現實和理想的結合,如有個兒童畫的「水果豐收」竟在一棵樹上,掛滿了碩大的西瓜、蘋果、葡萄、梨子、山楂果等,盡管與生活相悖近乎荒唐離奇,然而充滿了想像力,還帶有探索未來的神秘氣息。兒童畫題材的另一特點是對現實生活作稚氣的描繪。兒童們畫周圍的世界:爸爸、媽媽、踢球、放風箏等,帶有很強的主觀表現成份。我們在兒童所熱衷表現的繪畫題材里可以看出,在孩子們的心中,世界是美好的,多彩的。
兒童畫缺少理性分析,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兒童畫兒童畫在表現形式方面如造型、色彩構圖等也有其自己的特點.兒童畫好的造型,由於是在自己直觀感受的支配下進行的。因此,兒童筆下的形象往往與現實的對象有很大的差距,有時誇張,有時削弱,有時濃烈,有時淡雅。他們不從物體的外貌上追求形體的透視、比例,盡情誇張,卻收到意外的效果。兒童畫在造型時,還有一些獨特的創造。比如人頭的仰視是不好畫的,這在成人畫家處理起來也是感到棘手的,兒童竟以其特殊的方式加以處理。有個5歲的小朋友畫看星星的娃娃,把正面的人頭反著畫,動態感一下就畫出來了。兒童的觀察力是簡單的,他只緊緊地抓住那「動」的特徵就行了,別的不去管。抓特徵,屬於一種整體的觀察方法,只有大量去掉非特徵性的枝節,才可能從大體上保持住特徵,這種從整體觀察事物的方法,正是兒童觀察事物的突出特點。
講神似不求形似
兒童畫在造型上常常不按物體的實際比例進行描繪 兒童由於生理特徵關系和知識局限,他們做不到面面俱到,無法分析物體之間的比例關系。兒童畫人,頭的比例常常很大,而頭上的眼睛也很大。因為兒童看人首先吸引他的是人的頭部,在頭部上又總是人的眼睛。一個嬰兒,當媽媽俯身去抱他的時候,他總是緊緊地盯著媽媽的眼睛,而當他能拿起筆來作畫的時候,這種觀察方法就從畫面上反映出來了。兒童處於發育生長階段,他們幼小的手缺少強健的肌肉,沒法很有控制力的去描繪對象。然而他們又力圖控制自己,使筆下的線條自然形成一些有抑揚頓挫的偶然效果及獨特的稚趣,講神似不求形似,使人看後嘆為觀止。
兒童畫的色彩也具有很強的稚拙味和特徵性
兒童對色彩的認識是單純的,他們很少注意生活中豐富的多層次的灰色調。在他們的眼裡,紅的就是紅的,綠的就是綠的,藍的就是藍的,不會將紅色從色性分為冷紅和暖紅色,這些他們不去考慮的。在表現上,他們還大大誇張其色彩的程度,如藍色的海水,他們可以用純湖藍色去表現;而太陽,用大紅或朱紅去表現,他們對色彩的認識十分執著,沒有哪一個孩子肯把大公雞的冠子畫成綠色的。於是,兒童在色彩未經調合的情況下,大膽地使用對比色,用純度較高的原色取得畫面響亮的效果,形成粗獷、明快、朴實、熱烈的色彩風格。這種天真稚拙的、跳躍的、富有節奏感的色彩,與它的造型特點有機地統一了起來。
兒童畫的構圖別具一格
兒童畫多採用平面構圖,這樣的構圖裝得多,容量大,便於表現兒童的感受,因為兒童總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東西都搬到畫面上去。為表現樹在前面,他們把人畫到樹的上面,為了表示道路的遙遠,把道路畫到天上去,顯得不合理而又合理,令人咀嚼不盡。他們那自由、奔放、大膽的構圖形式,將他們自己痛快淋漓的創作情感傾瀉在紙上,也是充滿激情的稚拙味。因此,兒童畫的造型、色彩、構圖三位渾然一體,有機地傳達出一種稚拙的美。
[編輯本段]兒童畫與成人畫區別
兒童畫兒童畫,由表面看來是不講什麼技法的,它和農民畫一樣,不講「畫理」、「畫法」,逾越了透視、解剖、構圖等一般常規,是非「學院」派的畫派。
繪畫語言,熾熱的情感
兒童的繪畫語言,熾熱的情感,特殊的魅力影響著畫壇的成人。許多畫家收藏兒童畫、臨摹兒童畫,學習兒童富於活力的造型方法,學習兒童大膽、直率、朴實地表達主觀感受。世界知名的大畫家如馬蒂斯、畢加索、克利、齊白石、關良等均研究兒童的藝術語言進行藝術創作。現代兒童題材畫家李平凡、溫泉源、陳永鎮等人的繪畫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兒童畫對他們的影響。為什麼畫家到高級階段轉而去向低級階段學習呢?這就要去研究一下兒童為什麼作畫,兒童畫在繪畫藝術中究竟處於什麼位置。 繪畫並非是所有的人都喜愛的一種藝術表達手段,但幾乎所有的兒童都喜歡畫畫,它是兒童智力發展的某一階段。七歲以前的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書面表達能力更談不上,而現實世界所給予他們的感情沖動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抓起筆來,塗抹他們所看到的一切,於是畫起畫來。而當他們有了其它的表達能力時,有的人就不再畫畫了,如上學後的兒童畫畫的少於學齡前的,中學生少於小學生,大學生更少於中學生了。 兒童作畫時並未意識到是為將來打什麼繪畫基礎,而是在藉助繪畫這一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情,進行創造。在兒童幼小的心靈里,既有他們還沒法理解的各種自然現象,又有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一切。兒童們從不亂畫,即使表面看來最亂糟糟的東西,他也能給你解釋出個一、二、三、四來。一個奇怪的幾何形體,那也許是他的爸爸;而旁邊的三個點,他說那是一支香煙;一條奇怪的線,他說是火車站的長廊。兒童的創作活動同成人的創作活動是一樣的,而兒童用稚拙的技法去進行創作。有人認為低齡兒童的繪畫純粹以娛樂為動機,這有些片面性。兒童樂於畫畫,從中體驗到審美快感,但並不以此為動機,兒童的繪畫目的著重於表現。
創作
兒童如何能進行創作呢?創作是一種高智能的活動。蔡若虹說:「藝術作品的產生,並不是單獨依靠作者具有高深的技術修養,主要依靠作者有一個精神飽滿和感情豐富的內心世界。」兒童的內心世界可說是飽滿的、豐富的,他們是借自己不成熟的畫筆、嗓音、演技在寫,在唱,在演奏,在傾吐著自己的內心感受。成人有意識地把生活反映到畫面上去,兒童盡管也力圖把生活和感情反映到畫面上,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創作。有的兒童小時候畫得很好,甚至拿過金牌獎,而長大後繪畫技巧卻平平,盡管他自己也很努力。而一些小時候默默無聞的孩子,長大後卻一鳴驚人當了畫家。這問題使許多人困惑不解,以為兒童畫有某種騙術,「兒童畫是哄人的」。當理解了兒童為什麼畫畫之後,我們就明白了曾拿過金牌的孩子不是退步,而是他們表達能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去了。兒童畫與成人畫的關系不是低級和高級的關系,不是一個隸屬於另一個基礎的關系。兒童畫家能否變成成人畫家,這要靠兒童自身的藝術素質和在成人的得法培養,個人勤奮又起著重要作用。
[編輯本段]怎樣指導兒童畫畫
常有人認為兒童畫是繪畫的初級階段,對兒童畫橫加指責,這不象那也不象,要他 們服從嚴格的基礎訓練。有的家長讓孩子老畫一種東西,弄得孩子沒法畫下去。有的採取「拔苗助長」,效果卻適得其反。還有的不讓孩子畫畫,抹殺其創造力,這些都不對。 針對兒童繪畫的特點,我們指導兒童畫畫,
首先是鼓勵兒童畫畫
因勢利導地讓兒童進行這一創造,要引導他們仔細地觀察事物的特徵,啟發和保護兒童的想像力。畫畫是兒童智力發展的某種階段,對於開發兒童的智力很有益處,不要以為兒童長大後不見得就能成為畫家,小時候畫畫便是多此一舉。當兒童畫畫的時候,他的大腦和手無疑都受到了鍛煉,繪畫對他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及閱讀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許多學校的老師都反映,愛繪畫的學生,一般都思想活躍、思路開闊,邏輯性強,他們不光畫畫好,其他功課也好,尤其語文表達能力比其他學生好。同時,通過繪畫學習與創作的艱苦過程,鍛煉了兒童的意志,增強了兒童克服困難的毅力。
我們還應當掌握兒童繪畫的階段性
當兒童由幼年時期進入少年時期,有的兒童不再畫畫,而有的兒童不再滿足於幼年期的創造,把目光轉向了高一層的技法學習,這樣的兒童成年後有可能成為畫家,我們不能耽誤了人才,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傾向,給他們以正確的指導,使之成材。通過兒童的繪畫創作活動,能夠發展兒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兒童對美的創造,不要小看了兒童畫。
[編輯本段]兒童畫之鄉
睢寧
在中國地圖上只是2800多個小圓圈(縣及縣級行政區域)中的一個。但是,她卻孕育了一朵藝術的奇葩,這就是睢寧兒童畫。 從1956年萌芽時算起,睢寧兒童畫已有15000餘幅作品送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獲國際各類獎項1300多個,包括外務大臣獎和特別金獎在內獲金牌223枚。 1996年底,國家文化部命名睢寧縣為「兒童畫之鄉」,這是全國唯一的一個「兒童畫之鄉」。今年,國家領導人出訪時,又將睢寧兒童畫作為禮品,多次贈送外國友人和有關國際組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創造一方文明。歷史上相對貧瘠、現在仍不富裕的這片土地,何以能孕育出這樣享譽世界、榮為國禮的藝術品呢?
走進睢寧
下榻國際酒店時,門前廣場上的一尊雕塑,首先吸引了我們的視線。這是當地上世紀70年代出土的東漢時期的一件青銅器「銅牛燈」的仿製品。此燈原件現存南京博物院,為國家一級文物。它高26.5厘米、長21厘米,由牛身、燈體、燈蓋三部分組合而成。牛的軀體渾圓結實,強壯有力,俯首,聳角,翹尾,雖然雙目圓睜,但是神態憨厚可愛。燈由燈座、燈盤、燈罩組成,燈盤與燈罩均可任意轉動方向,以調節明暗亮度和照射方向。燈罩頂部為穹窿形蓋,內有圓管狀煙道連接著牛頭上的雙角,牛角內空,牛身盛水。點燈時,煙通過牛角入水,進行水解除煙。整座燈的造型新穎,意趣盎然,蘊涵著精湛的鑄造工藝及超前的環保意識。
了不起的創造,了不起的藝術
在睢寧,從漢墓、漢畫像石,到漢代歷史典故,的確讓人感到濃重的漢文化氛圍。古時睢寧以下邳地域為主。楚漢相爭時,雙方英才人物皆曾在睢寧相會或留跡。被稱為「人傑」的張良,隱居、發跡之地皆在睢寧。漢高祖後來封張良於齊,張良不受,說:「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臣願封留足矣。」「乃封張良為留侯。」據《史記》注,留城在徐州沛縣東南,與睢寧鄰近。《史記》中的「圯橋三進泥中履」的故事,千古傳唱,婦孺皆知。這個故事就發生在今天睢寧的古邳鎮。當年,滅秦志士黃石公三次約張良圯橋相見,後授張良《太公兵法》,張良研讀後,幫劉邦成就大業。 在厚重的歷史土壤下,是睢寧悠久的文化和多彩的民間藝術。提起睢寧出土的漢畫像石《牛耕圖》,當地無人不曉。《牛耕圖》以其獨特的繪畫藝術和精湛的雕刻技巧,與蘇州的園林、南京的明陵並稱「江蘇三寶」,成為中國古代藝術寶庫的瑰寶。歐美出版的《中國藝術史》,封面用的就是《牛耕圖》。幾乎所有的中國藝術史著作中都選了這幅《牛耕圖》。收藏它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也曾用《牛耕圖》做門票圖案。《牛耕圖》為今人描繪了一幅漢時優美的田園風俗畫。作為漢畫像石的代表作,它構圖飽滿,層次分明,雕刻精湛,紋飾華美,其風格古拙凝重,裝飾效果突出。到了近代,睢寧人獨創的「蝴蝶畫」,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奪得金質大獎。 一位研究睢寧兒童畫的學者說,「但觀每一幅,幅幅充天塞地。這難道不是睢寧漢畫像石的風格!而這正是此方百姓胸襟博大與充實心態在兒童繪畫藝術中的再現。」
美麗的繪畫題材
睢寧人戰天斗地、善於改造自然的舉動和業績,在激發著孩子們的創作熱情的同時,也給小作者們提供了許多美麗的繪畫題材。國際金獎作品《俺叫沙灘變果園》、《果林深處是我家》等,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過去經濟欠發達、相對閉塞的環境,也激發了兒童們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對美好家園的嚮往。剛剛出版的《中國睢寧兒童畫》一書,收入百幅金獎作品。記者翻閱發現,描寫睢寧家鄉美景、果樹動物、勞作收獲等的作品達91幅。 今年4月,外交部長李部長贈送給澳大利亞外長的睢寧兒童畫金獎作品《龍門石窟》(張忠實畫 9歲)。
能聞名世界最主要原因
睢寧兒童畫之所以能聞名世界,最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抓住了地域特色,二是畫里有民族的東西,三是畫里有農村孩子的質朴。 從下邳國到睢寧,源遠流長四千年。縱觀睢寧文化發展的歷史畫卷,其中久負盛名、頗具影響、令人嘆為觀止的竟然是同一個文化品種,那就是繪畫。繪畫是睢寧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一支動脈。睢寧兒童畫也正是汲取了睢寧四千多年豐厚的文化滋養,才能在短短的幾十年間迅速而茁壯地成長起來。
⑤ 兒童畫還可以叫什麼
兒童畫還可以叫「兒童繪畫」。
「兒童畫」一詞包含有兩個層面的解釋,一個是美術范疇的「兒童畫」,一個是教育范疇的「兒童畫」。
美術范疇的「兒童畫」是從狹義的繪畫角度來解釋的,指的是畫家們專為兒童創作的繪畫作品。這其中包括專門為兒童創作的連環畫、兒童讀物插畫、卡通畫、宣傳畫等。
教育范疇的「兒童畫」是從美術的廣義角度進行解釋的,指的是兒童以繪畫的形式所進行的活動及作品。
真正的兒童畫是兒童通過自我內心感受創作出來的繪畫,是充滿童心童趣兒的畫法,是符合兒童成長特徵的作品。
⑥ 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兒童畫
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兒童畫
喜歡繪畫是每個兒童的天性。繪畫是兒童的一種語言,是兒童自我表達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和內心意願的主要方式之一,這些看似隨意的塗鴉畫,很可能是他們在日後的藝術領域中展現才能的起點和開端,如果在幼兒期對他們進行科學、合理的美術啟蒙教育,就能使他們在這方面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為今後的成功奠定基礎。
不過,幼兒在繪畫才能方面表現出來的巨大潛能往往被忽視,或者由於缺乏科學的引導和培育,許多天才的因素過早泯滅了,因此,成人如何對待兒童畫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成人必須了解兒童畫的一些特點,然後加以正確的引導。
一、兒童畫的特點
繪畫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游戲。孩子們在作畫過程中,往往是完全投入到游戲活動中,他們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會覺得自己就是畫中的人物,想當然地表現事物,一切都可以有生命,「動物和我手拉手跳舞」,「動物可以召開演唱會」,「我可以駕車行駛在彩虹橋上」,「大樹身為小姑娘,樹葉為長發,口袋為鳥巢」。身心完全投入到繪畫活動中去,伴隨著愉快的情緒,無拘無束,任意塗抹,並充分享受宣洩的快樂與滿足,有一種成就感。
兒童畫在造型、構圖上帶有很大的變形因素和主觀隨意性。兒童在繪畫過程中,不會先來考慮一下構圖是否美觀,內容是否符合客觀現實,因此,兒童在作畫時,並不像大人一樣縝密構思、經營布局,也不考慮透視、明暗等藝術效果,往往是信手落筆隨意為之,一想到什麼就畫什麼,思維不受任何局限。有時候,畫面上會出現很滑稽又很「現代」的情趣:比如在描繪一個人的側面臉型時,他們會把看不到的第二隻眼睛也畫上去。又如:畫面上會飛的房子、一棵樹上結了多種果子、長翅膀的人……,其誇張的形式還真可以與現代派大師的作品媲美呢。
在兒童畫中,我們可看到色彩上具有很強的主觀隨意性,喜歡用大量鮮艷的顏色,喜歡用對比色,喜歡用五顏六色來裝飾物體。在成人看來不美的顏色搭配孩子們卻很喜歡,如常可看到這種現象:一朵花的五個花瓣用五種顏色,甚至一個花瓣用不同顏色;一件衣服用不同的色塊填充,且不對稱。所以說兒童畫具有強烈、張揚和艷麗的色彩,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這也是童心的自然流露。
二、如何來評價兒童畫
1.不要以成人的標准評價兒童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兒童畫。
某些成人對兒童畫的看法是有偏頗的,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用對成人畫的審美觀來要求兒童畫,總認為孩子們的畫不美觀、比例失調、殘缺不全、與實物常態不符等等。而衡量兒童畫這種能力的主要標准囿於「像不像」、「美不美」和「行不行」。所謂「像不像」是指將孩子的畫與實物或范畫比較,以與二者相符合的程度作為衡量的標准之一。所謂「美不美」是指用成人的審美觀點來評價孩子的畫,以符合或接近成人畫的標准者為「美」,否則「不美」。這樣的教育實際上是成人包辦代替了幼兒的認知過程,硬給了幼兒一個成人世界的「美」與「好」的概念。所謂「行不行」是指以成人畫的畫法來要求兒童,近於成人的技能技巧者為「行」,反之則為「不行」。從這種觀點出發,自然而然地就要指出孩子畫的不足和毛病,甚至自覺不自覺地予以「貶斥」或「嘲笑」,進而採用成人的畫法教畫,或者不厭其煩地要求孩子照著范畫進行臨摹,長期受到這樣的教育,幼兒就會自然地忽略自己的感受,產生盲從心理,最終逐步喪失對美的感受能力和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創造力、想像力也將在無形中消失。曾經有一位在國際兒童畫展上獲大獎的孩子,被 家長和老師給予厚望,重點培養,可由於他們不了解兒童畫的特點,按照成人的審美觀來輔導,結果這個孩子再也畫不出像以前一樣的畫了。
2.要讓兒童畫真正成為「兒童自己的畫」,成人慎作評價。
幼兒由於年齡的原因,對自己的行為或做法缺乏自信,希望得到成人的賞識與贊美,於是便對成人的觀點全盤接受,從而部分或全部喪失了自我。在繪畫過程中這一現象表現得尤為突出。國外的一些幼教機構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日本一些幼兒園的教師從不對孩子的畫橫加評價,而是細心地把每個孩子的畫懸掛張貼,由孩子們欣賞討論。如果我們對兒童畫的評價還是成人的一言堂,「這張畫畫得真好」「這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的」,這只能說明我們還沒有理解美術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樣我們將永遠不可能還給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美術教育。
三、如何指導兒童畫
我們在教學和輔導中不能單純從繪畫技巧入手,而應以啟發想像、鼓勵發揮、引導觀察、提示了解為主,結合一些簡單的繪畫技法指導兒童繪畫。
首先,幫助孩子樹立繪畫的自信心。其實只要成人能正確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尊重他們的個性,對他們創造性的表現加以鼓勵,不把成人的想法加於兒童,並設法把兒童想表現而不能明確表現出來的東西引導出來,就能逐步見到成效。兒童自信心的培養很重要,他們能否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想法,大膽地描繪世界,與他們自信心的強弱有密切關系。自信心強的兒童,其畫面表現力特別強,想像奇異變幻,線條生動、流暢,構圖飽滿,色彩豐富。而自信心弱的兒童在繪畫中表現為膽小、謹慎,畫面空洞,線條呆板、生硬,缺乏生動性。對自信心較差的兒童,家長和教師不能因為其線畫得不直、人的頭部畫得不圓而去嘲諷他們。當兒童聽到家長、老師說他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就會更膽小,更無從下筆,從而失去了繪畫的興趣。在兒童們遇到困難和出現錯誤時,家長和教師應幫助他們找出問題所在,鼓勵他們畫另一張畫時注意觀察對象的特點,爭取比上一張畫得好。
其次,我們常發現一些小朋友的畫,畫面畫得很滿,既有坦克、大炮、老虎、獅子,又有做操的小朋友等等,內容互不關聯,缺乏主題。這就要求教師和家長在輔導時要強調一幅畫應有一個主題,多啟發兒童圍繞主題去發揮想像,使孩子的畫有個性,充滿創造力,不妨在平時讓他練習就一個題材,畫出不同的畫面,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豐富,他會學著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繪畫內容,從而也培養了發散性思維。在臨摹教師的范畫時,兒童應發揮主動性,加入自己的想像,並可改變教師范畫的構圖。只有這樣才能使畫面生動、富於變化,讓兒童丟掉那種依賴教師,自己不動腦筋的習慣。
第三,成人應當盡量展示兒童的作品,聽孩子介紹他的畫。如幼兒園的活動室里、走廊上,在家裡床邊的空牆上布置小畫廊,不斷地更換作品;或把好的作品裝上鏡框,掛在家中顯眼的位置。如果您覺得孩子的畫只是一堆塗鴉,那麼就請孩子介紹一下,他畫的是什麼,這個顏色代表了什麼,那一堆又是什麼,聽了孩子的介紹,你也許會驚訝,原來畫中有如此多的內容,並不像你所看到的畫面那麼糟糕。多讓孩子介紹他的畫,可以理清孩子的思路,讓他表達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繪畫內容。還可經常把兒童初學畫時的作品拿出來和近作相對照,讓兒童自己去評判是否進步了。
教師、家長在教學和輔導中,不能僅以兒童畫得像不像老師的范畫為標准,更不能只讓兒童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了解,去安排畫面。我們發現多數兒童並不是見啥畫啥,而是喜歡畫自己感興趣的題材。這就要求家長和教師多運用講童話、神話故事和做游戲等能豐富兒童的想像力,提高兒童繪畫興趣的方式,讓兒童在愉悅之中,展現自己的繪畫才能。
兒童畫教學「四重」「四輔」
兒童畫是少兒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它雖屬於美術范疇,但它不是美術中的一個畫種。也不是美術中的一個流派。所以我們在兒童畫教育中,對待學生就不能簡單地用美術標准去教育。而應首先從育人角度,在審美、價值和教學方法基礎上,對教學工作作一探索。
一、重育人,輔以藝技
兒童都有愛畫畫的特性。隨手塗鴉,得以舒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這種畫即被成人稱為兒童畫。但是畫兒童畫的兒童並不一定個個都能成為現在或將來的畫家,絕大多數兒童也並沒有將畫畫鎖定為一生的職業而從小就刻苦追求。當然也不否定部分兒童將來成為畫家,從事畫畫職業,絕大多數兒童學畫兒童畫。只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求知階段。針對這一特定的現象,我們對兒童畫教學首先就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那就是把教兒童畫定位在育人上。其首要任務是培養兒童感受美,認識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美的審視中,陶冶性情、凈化情感,樹立對真、善、美的追求,從而開發智力,熱愛生活,培養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成為對人類有用之材。
當然兒童畫也是畫,它不是認字或其它學科,我們在正確思想指導下,應當輔以繪畫的藝技教育。如畫畫工具的認識使用,繪畫方法和技巧,甚至繪畫的類別等理論常識,也應以深入淺出親切、活潑地逐步講解,這樣才能使兒童畫教學在正確軌道上運行。
二、重興趣,輔以誘導
兒童從生理到心理尚處在不成熟階段。在這個年齡段上,不可能談到什麼「任務」「毅力」或「責任」兒童喜歡畫畫或進一步把畫畫好,完全取決於興趣。取決於他們幼小心靈對外物感性認識的流露,在這種感性流露的驅使下,用歪歪扭扭,粗粗細細的線條和違背常理的色彩塗抹出成人無法比擬,無法替代的「兒童畫」。如果沒有這種興趣,沒有這種流露,他們就不想塗抹,不去畫畫。當然不是每個兒童對畫畫都有興趣,都有這種感性認識。需要流露或思如泉湧,一直流露著。因此,我們在兒童畫教學中,就必須輔以誘導,啟發、培養。在兒童畫教學中通過欣賞,游戲,講故事及電教手段等方法來激發兒童興趣。同時繪畫內容也要選擇與兒童相貼近的生活內容。如:小鳥、花朵、寵物或身邊的人和事,不斷發展兒童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兒童的想像能力和創作熱情,調動兒童內心潛力,投放於兒童畫中。
三、重創作,輔以寫實
學會創作是兒童畫教學的靈魂,兒童處在一個認識世界,學習世界的感性認識階段。他們無生活積累,無經驗沉澱。他們眼中的世界是一個未知世界。是一個充滿幻想、五彩繽紛的世界,他們無成人繪畫的象與不象,美與丑,好與壞等的框框條條,有的只是他們每個人的象與不象,美與丑,好與壞的標准。這個標准就是想像,兒童畫畫無論是構圖形式,造型處理,色彩配置,還是表現方式等無不需要兒童的想像,這個想像對畫畫兒童是真實的。但有框框條條的成人就是創造,沒有想像,沒有創造,就沒有兒童畫,就全成了成人畫。在兒童畫教學中就應鼓勵啟發兒童展開想像的翅膀,不斷提高創造力。
然而兒童畫也是「畫」當我們看到一幅兒童畫的時候,首先就想了解這幅畫畫的究竟是什麼,想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原型創造或思想情緒,這些都是畫源頭——生活。因此作為兒童畫教學就必須輔以生活內容引導,也就是實物訓練,兒童畫小鳥和動物就要他見到各種各樣小鳥。可以帶去動物園參觀。兒童畫跳繩活動,可以組織跳繩游戲。兒童畫樹木花草,可以帶去郊遊等等。通過實物、實地活動,完全可以在兒童畫的基礎原型上增加新內容,達到圖形(圖像)表現與圖畫意義表達的有機融合,成為一幅好的兒童畫。
四、重表揚,輔以訓練
兒童畫畫,是兒童的天性流露,常常在原型的基礎上加以集中誇張。在誇張變化的基礎上創造出生動的藝術形象,因此藝術形象與生活原型上比例不同。甚至不顧實際比例對被描繪的對象,進行大膽誇張與取捨,運用「移花接木」的手段,任意添加,調整內容,本能的沖動加上笨拙的小手畫出了讓成人都感動的畫面,對待每一張兒童畫面,都可以發現每一個兒童的創造力和找到為什麼這樣的想像原因。因此我們對每一張畫都重在鼓勵,表揚這種創造力,使這樣創造力得以持久。
實際上兒童的想像力並不是平衡的,有的是有益的,有的是要慢慢糾正的,隨著年齡的增大,兒童畫的標准就會改變。漸漸溶入美術之中,因此也就不僅僅滿足於開發潛力和美的陶冶這個原始階段,也要逐步加強訓練。掌握技巧,因此應緊密圍繞兒童對生活環境認識展開訓練,增加造型、色彩、寫生的作品內容,主要一是臨摹,二是動態,寫生練習,從速寫記憶畫開始,三是構思創造。在綜合整理兒童速寫素材的基礎上,由簡到繁,由單色到多色彩,力爭做到輪廓正確,比例協調,色彩鮮艷明快。
兒童畫教學研究大有作為,每個人都有童年,每個兒童都喜歡塗塗畫畫。從育人開發兒童智力角度著眼,教好兒童畫是我們每個美術教育工作的職責,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希望本文能在兒童畫教學中做出一專一瓦的貢獻。並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進一步探索,為兒童畫學員做出新的努力。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
★畫過於「細」了不能叫嚴謹,過於「放」了不能叫生動。
★孩子學畫並不是學習高難度知識越早越好,越深越好。再好的方法只要違背了孩子的心理、生理就不能說是好方法,這需要孩子有一個能接受理性知識的年齡做前提。如十歲前的兒童就不宜學規矩很多的且很有理性的書法和素描。兒童時期三五年就會過去,是「過了這個村,沒有了這個店」,提前學成人的東西是最不值得的。
★傳統的教育方法是教孩子怎樣畫,新的教育方法是教孩子怎樣自己畫。前者是教師畫一筆學生跟著一筆,教得最好是成的東西和教師一模一樣;後者是教師尊重孩子思維的基礎上啟迪與點撥,教得最好的是各有千秋。
★孩子畫中的圖案和色彩是他們的創造,他們在毛驢、大象、駱駝、螃蟹、老鼠等單灰色的動物身上畫出漂亮的花紋和圖案,這沒什麼不妥。如果生活中沒有的東西不能畫,那麼,什麼才叫做創造呢?對孩子來說想像比真實更重要。
★有時孩子畫不好畫,不一定是技巧的事,大多是審美上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孩子用淺色畫輪廓用重色塗顏色,這樣塗上的顏色就會「吃」掉輪廓線,形不突出了。再比如孩子在塗色時不懂得色彩有冷暖、明暗對比作用,一股腦兒地塗上相近的顏色,這樣畫面就會發灰沒精神。還有,畫的主要有東西較大比畫的東西都差不多的要好看些。這些問題差不多每堂課都能遇到,解決這些問題就是輔導教師該乾的活了。
★如果家長不懂兒童畫,請不要隨意批評孩子的畫,因為你對兒童畫還缺少了解,很難說你的批評是正確的。其結果只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干擾孩子的正常思維,因為一個五六歲的孩子還沒有能力能清楚地辯別你的說法是否是對的。
★孩子幼兒時往往說話不知輕重,說些「沒邊沒沿兒」不禮貌的話,做些不文明的事。如果家長這時硬給以規矩,就會壓抑孩子童趣的展現,使孩子就成了「很懂事」的小大人不可愛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乾脆就別管,不管可能更有利於孩子健康地成長。
★幼兒學畫還不懂什麼是畫法畫理,他的們一切知識都是靠「實踐」得來的,是在「具體干」中學到的。
★兒童畫只是兒童成長中的一個過程,它有藝術性,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是創意可設計,效果可預見,是有很高思想性的。它是理性思考的產物,是思想和技巧的完美結合。而兒童畫有很大的隨意性,畫面效果是不可求的,畫到最後是個什麼樣子,兒童自己也不知道。因而從小就學成人的東西,想培養畫家的做法是不對的。在學畫的小朋友中可能有一部分人長大後要成為畫家,但我們培養的目標卻不是畫家。
★對於孩子的畫,家長不能要求太高,一堂課一幅畫想的、畫的與別人不一樣,有點獨到之處就算不錯,不能要求孩子處處都畫得比別人好,這是不可能的。
★孩子初試繪畫,雖然很喜歡。但對畫卻很陌生,多少還有些膽怯,畫面有可能不理想。如果家長這時對孩子的畫給予充分的肯定,就會給孩子注力量和信心。孩子用心去做了,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不讓孩子去嘗試,就永遠不會成功。
★有家長說俺不懂兒童畫,在家怎麼樣輔導孩子呢?如果是學齡前的兒童就好辦了,我可以給你開個「方」子,你只要在你孩子畫畫兒時准備好一大摞挺好、不錯、棒極了的「高帽子」不斷的戴在孩子的頭上,孩子在你的鼓勵下,一定畫得很高興、很投入。孩子在這種精神狀態下完成的作品肯定差不了。專家們把幼兒的畫稱為無錯誤學科,所以他們怎麼「折騰」都不過分。
★別把兒童畫畫兒當個事,它跟小孩玩沙子沒什麼兩樣。畫完了任你評說,玩完了扭頭就走,這就是兒童做事的天性,他們沒那麼規矩。
★考級實際上是成人強加給兒童的一種根本不符合兒童心理、生理的「練兵」活動。考級把原本輕松自由的的繪畫,不科學地分成各個等級,並把學生引向了不斷升級、過關上去,使學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偏離了孩子學畫是為提高想像力和創造性的辦學宗旨。級別的提升是老師和家長共同製造的假「成功」。
★幼兒園里選畫是看畫面是否干凈、漂亮、畫得像;專家選畫是看畫面是否有作者真切的感受和創造性,這就是兩種方法不同之處,也是畫得「亂七八糟」的畫選上了,畫得干凈漂亮的卻落選的原因所在。
★孩子在畫畫時如果老是不滿意,光想修改或換張紙畫,說畫錯了,這說明孩子已到了轉型期,對他們自己所畫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他們開始喜歡畫得很像並崇拜大人的畫,不再願意畫兒童時期充滿幻想、異想天開、不符合比例、不符合邏輯、人比樓房還要高的畫了。
★家長說是否可以要求讓慢性子的孩子畫得快些,急性子的孩子畫得慢些,平衡、平衡。其實根本沒那個必要,急中也有精品,慢中更有巧匠,繪畫只能影響性格,但不能改變性格。
★欣賞兒童畫有兩個誤區:一是用成人的眼光解釋兒童畫;二是把兒童畫當成一種專業技術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