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對攻擊型兒童幼師應該如何引導

對攻擊型兒童幼師應該如何引導

發布時間: 2024-07-05 12:35:42

Ⅰ 幼師如何與幼兒相處

孩子怎樣與幼兒園老師相處
仔細想想,家長與老師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微妙的關系。一方面,家長擔心老師不喜歡自己的寶寶,不敢提出過多的意見,同時又擔心老師的不當行為會傷害孩子;另一方面,老師既希望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但有時又感到來自家長的壓力。這大概就是家長與老師之間關系的現狀。把孩子交給幼兒園是讓老師管的,管不好就是老師無能。家長抱著類似的想法,把孩子送來後一切都不再過問,看上去似乎是對老師完全的信任,其實是把身為父母的責任全部推給別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9幣,教育孩子是父母的首要御檔職責,誰也無法替代。假如把這么重要的責任交給別人,讓老師代替父母來管教自己的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就太可憐了!因為他無法得到父母愛的關懷和教導,將來可能會對父子情、母子情十分淡薄!理智的父母都希望能與老師建立一種彼此信任的關系,而信任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對方的人格、工作並認可對方付出的努力。如果家長能夠尊重老師,與老嘶的溝通從一開始便不會有障礙。面對類似的問題,老師恐怕一時很難回答。孩子千差萬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父母希望事事都是自己的孩子領先,一旦落後就去質問老師,認為老師對孩子沒有用心、沒有給孩子提供表現的機會,那麼家園之間溝通的大門就將被關閉。全盤接受孩子的一切,不拿他的短處與其他孩子的長處比較,這才是積極的教育方式。對老師而言,孩子的每個表現都有意義,好與不好都是幼兒期的正常反應。但如果父母對孩子稍弱的方面過於緊張甚至責問老師,便會給老師帶來很多壓力。我孩子很乖,絕對不會做出這種事情!盡管相信自己孩子的父母並沒有錯,但孩子在家中與在幼兒園里的表現不一樣的情況也經常發生,有時甚至令人深感意外。對老師提出的孩子的某些情況,父母如果一律不相信或者否定,那麼以後老師可能就不會再多講了,父母也就失去了解自己孩子真實情況的機會。另外,父母平常接送孩子的時候,與老師聊天也是維護關系的一個辦法,同老師聊聊剛剛發生的熱點事件、新聞,或最近最新的流行資訊,甚至就談談天氣。總之,好好找一找,話題是很多的。實在不善於與人交談也不要緊,僅就育兒的一些問題徵求老師的意見,也是保持愉快溝通的方式。幼兒園老師工作量大,很辛苦,過節時理應受到褒獎。其實家長給老師送禮,除了表示慰問,更希望老師日後能夠多多關照孩子。媽媽有疑問:別人都送,你不送,那你不是被列入黑名單了?我給老師送禮根本不求老師特別照顧孩子,只求老師別對孩子太差就行。持有類似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當大多數家長選擇送禮的時候,不送禮就成為個例,誰不擔心自己被集體排斥在外?家長害怕孩子在幼兒園中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有時送禮只是為了讓孩子不被老師另眼相看。僅僅因為沒有收到禮品就表現出明顯的不滿,這個老師至少在人品上是不合格的。不送禮就得不到正常的待遇,這對孩子的一生將產生多鎮爛亂么重大的影響!他也許會永遠記住這件事,記住送禮帶來的好處。我國有旬古話歷薯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過節時送一張賀卡、一束鮮花,就足以表達對老師的情誼。許多老師也很珍惜孩子送的賀卡,比起只要花錢就能買到的禮物,寫上祝福的卡片才是獨一無二的。有的老師還會把卡片收藏起來,等以後翻看時說不定還能想起這個孩子呢!大多數情況下,老師並不會因為某位家長沒有送禮而對孩子不好,事實上,老師也會因為收禮(特別是貴重的禮品)而感到煩惱。對老師而言,家長對自己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更加重要。這是因為老師不可能天天都過節,可是老師每天都要面對不懂事的孩子,若得不到家長的理解,當工作中碰到問題時,再貴重的禮物也無法解決,甚至還可能成為矛盾激化的焦點。其實為了和老師處得更好一些,就算不送禮或不送貴重......
怎樣建立幼師和幼兒之間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尊重幼兒的人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權利。不能用家長或老師的權威壓制學生。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老師是同樣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首要條件。

二、懂得欣賞幼兒。

感覺到被欣賞,學生就會從老師身上找到知已的感覺,老師就不再是一個嚴厲的管制者、一個權威者。

三、允許小朋友犯錯。

人無完人,孩子是在不斷地犯錯中成長起來的。當孩子犯錯後,必要的指導、教育還是要的,但我們不要指望,經過教育,孩子就不再、也不能犯錯誤了。教師的作用就是讓學生學會,在犯錯後明白一定的道理,並懂得自己總結出避免今後犯同樣錯誤的經驗。

總之,教師必須放下讓學生畏懼的架子,真正地走近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建立平等友好的、融洽的、良師益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
新幼兒教師該怎樣與幼兒相處
新幼兒教師該怎樣與幼兒相處

通查找各種文章幾帶班經驗總結幾點 1、幼溝通同孩保持平等位 幼齡閱歷淺說內容少語句簡單教師應根據每孩同特點通講故事、作游戲、唱歌、跳舞、玩玩具引導啟發孩說通提問講述增加孩知識面溝通能力孩同思想先尊重才懂尊重、戴 2、待孩四:責任、、耐、童 責任每教育工作者所必須做名幼教師要清楚知道自工作本質、目任務通段間教任務完沒目達沒教育責任體現同我要朋友、家、幼園、自乃至社負責朋友祖花朵我應讓幼園健康快樂

幼教育種私博職業要求每幼教師要用真呵護班每位同情況充同角色孩脆弱候我慈母親孩耍脾氣候我嚴厲父親孩玩耍候我忠實玩伴

耐考驗道德修養、品質素質條件幼教象剛離父母懷抱童要求我要足夠耐習候教遍懂二遍二遍懂三遍三遍懂四遍……孩犯錯誤候我應該味責罵應該告訴:件事做錯做才確同我要養朋友講道德習慣理服師理應更嚴格要求自做朋友榜

童身幼教育工作者我相信都比較喜歡孩喜歡真、潑、、暇我要像孩要顆快樂、純真、永遠輕位師說師看應比實際齡五歲
幼兒教師怎樣處理與幼兒家長的人際關系
一、幼師與幼兒家長交往過程中易發生的分歧(一)對幼兒的教育觀念、態度與教育方法的分歧有的家長認為上幼兒園就是應該多學知識,多背詩、多做算術題,不能只顧「游戲」「玩」,不學知識,總是問孩子「學什麼了?」孩子答不上來,家長就不滿意;也有的家長認為,別學那麼多東西,吃好玩好就行了,小孩那麼累干嗎?有些家長對幼兒採取的教育方法迥然不同,持嚴厲粗暴專制的態度,方法簡單,信奉「棍棒」教育,不理解孩子的需要,常用命令干涉強迫孩子服從,傾向於專制教育;而教師講究的是耐心說服的民主教育的態度、方法。有的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吃虧,「教育」自己孩子別的小朋友打你時,你就打他,打壞了爸爸帶他去看醫生;而教師教育幼兒要互相謙讓。這些顯然與教師的教育是矛盾的,這些分歧也妨礙對幼兒的教育。還有些家長對孩子在生活中的角色認識不同。有的家長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生怕幼兒累著,對孩子採取的是溺愛放縱的態度。不但自己「溺愛」孩子,還把這種溺愛帶到幼兒園來,特別是要求老師也要「溺愛」他的孩子,而教師認為對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應有恰當的認識,要求幼兒要熱愛勞動,要培養幼兒獨立自理的生活能力,要引導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

(二)對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因的分歧幼師和幼兒家長的矛盾,常常是由於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所造成的。如有的幼兒的身體狀況總是不盡人意,一到幼兒園就生病,也有的幼兒存有某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糾正多次,仍有反復等等。對此,幼師和家長雙方可能會相互責備對方沒有教育好幼兒,不考慮具體情況就把責任推給對方。家長可能會埋怨教師對幼兒不夠關心,而幼師又抱怨家長溺愛放縱孩子等等。

(三)對幼兒的評價的分歧在對幼兒發展的評價方面也極易產生分歧,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往往是在只看到一個孩子的基礎上進行的評價,而教師是在比較中得出的結論。有的家長對幼兒的評價高於教師,家長認為「十全十美」的孩子,教師也許覺得很普通;也有的家長對幼兒的評價低於教師,在家長看來「恨鐵不成鋼」的孩子,教師可能認為還很不錯。此外,幼兒的表現往往隨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在家裡的表現與在幼兒園的表現不一致。有時教師與家長缺乏互通信息,因而對幼兒的情況不能全面了解,做出的評價也是各執一端。家長了解的較多是園外情況,教師了解較多的是園內的情況。

二、幼師應如何處理與幼兒家長的人際關系

(一)分析心理反差,及時調整心理角色有很多幼師認為與幼兒相處比較容易,而與家長相處時則常常感到有些為難。這是為什麼呢?一般來說,幼師與幼兒相處時有一種優勢心理。幼兒的生理心理發育還十分不成熟,尚未形成穩定的人格特徵,所以幼兒對教師表現出很大的依賴性和順從性。幼兒比較單純,他們還不太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所以極易接受教師的影響。幼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的關系,教師在相處過程中心理輕松,無負擔,即使與幼兒發生矛盾,也容易調整和解決,教師容易控制與幼兒的關系,佔有優勢地位。而面對幼兒家長時,教師的這種優勢心理則不存在。因為家長是生理心理都比較成熟的成年人,而且具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相當的社會經驗,與幼兒相比家長就復雜多了。教師與家長相處完全是一種成人與成人之間的關系,這些會使教師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另外,作為家長,他們已經形成了較穩定的世界觀和人格特徵,具有很大的獨立性,更重視與教師的平等,教師很難單獨控制與家長相處的局面,當面對家長時,有很多教師並不那麼自信。教師與家長相處和與幼兒相處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有很大差異。對這種較大的心理反差教師往往並沒有明確地意識到,缺乏對這種心理反差分析與認識,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角色,......
作為幼師怎麼和中班孩子的家長相處溝通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互補因素,兩者配合得越默契,產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顯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面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我們要採取不同的方法溝通。

1.對「溺愛型」家長要重說服

「溺愛型」家長對子女往往寵愛過深,看不到子女的缺點,甚至護「短」。

小欣,成績中等,家庭條件較富裕,父母都是做生意的。一天自習課,突然一陣悅耳的音樂響起,原來他偷偷把手機帶到學校。為此,我和他進行了一次懇切的長談。我鼓勵他,試著讓他走出虛擬的QQ聊天世界。和我談話時,他一再保證絕不再犯,可是沒過幾天,發現他又帶手機來學校了。

和他家長幾次接觸下來,我發現他的父母反復跟我強調:「小欣在家裡很乖,平時也不讓我們操心,從不和『壞學生』一起玩,從不去網吧。唯一的要求就是有個手機,我們當然會滿足他。雖然他成績中等,但是我們很滿意了……」於是,我針對他們「護短」的特點,改變了溝通方式。談話一開始,我從充分肯定小欣的優點入手,引導他們認識其孩子的不足,跟他們談談對孩子的期望,進而引導他們重視對小欣的教育。我搜集了一些沉迷於手機、QQ聊天的學生的案例,和他們一起分析,引導他們看到其危害。幾次下來,家長開始主動配合我的工作。

2.對「打罵型」家長要重勸告

「打罵型」家長多出於「恨鐵不成鋼」的心理與不懂得教育方法所致。

小凡,成績優異,家庭條件較好,父親脾氣急躁,對他要求很嚴。同學向我反映,小凡平時總是很沖動,一有什麼小矛盾,就會用「武力」解決。一次,小凡和小傑發生了口角,兩個人扭打在一起,小凡身強力壯,把小傑壓在身下,掄起拳頭就往小傑腦門上砸去。事後,小凡父親接到我的電話趕到學校,他一進辦公室就怒氣沖沖地喊:「你打算怎麼辦?把同學打死?你這個不爭氣的孩子……」一邊就舉起手要揍小凡。我趕緊攔住了他的舉動,並把他請進了旁邊的一個空辦公室,請他坐下,給他倒了一杯水。告訴他一些用粗暴的教育方法帶來反面教育效果的案例,並分析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對孩子的影響。之後,我通過簡訊時常發一些正確的教育方法給他。慢慢地,小凡變了,即使發生小沖突也能主動退一步。

3.對「放棄型」家長要重鼓勵

「放棄型」家長往往在小學時就被自己孩子的成績傷透了心,對自己的孩子喪失了信心。

小琪,進入初中的第一次考試就是全科「紅燈籠」。之後了解下來,小學的時候,他的成績就不好。首次和他母親交流,她說的第一句話是:「老師,我知道孩子成績差,給您添麻煩了……」我告訴她,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准衡量自己的孩子,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我還告訴她,這學期小琪擔任班中的勞動委員,因為他發現教室中有垃圾總會主動撿起來,勞動很積極。我逐步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雖然和家長提孩子的缺點,但是一次不說太多,避免說「這孩子很笨」之類的話。慢慢地,家長對小琪有了信心,不時主動和我交流,配合我的工作。

4.對「配合型」家長要重交流

「配合型」家長通常對孩子比較關心,也比較明事理。

小琳,成績十分優秀,多年擔任班長。她是一個很有能力的班幹部,幫助老師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同時在功課上又十分鑽研。父母以她為傲,同時十分關注她的思想動態。總是主動和我交流。

對於她的父母,我總是如實向他們反映小琳的情況,主動請他們先提出教育措施和處理意見,認真傾聽。因為他們很注重對孩子的教育,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經常比我還要深入、細致、具體,所以我就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當然,在傾聽的同時也會冷靜地分析,小琳變現越來越出色、優異。

5.對「質問型」家......
幼師應該怎樣對待小孩子?
首先要有愛心!有了愛心,才能把幼兒時時放心上,關心他們的喜怒哀樂,細心的照護他們的生活起居,引導他們學知識,知道哩,習相處;其次,還要有耐心。幼兒天真可愛,言行隨意,我行我素。什麼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幾乎等於零。只有有愛心的人,才會有耐心一次一次的啟發、引導、幫助幼兒們和睦的相處,開心的學習,不斷地自理。還要有方法。總之,幼師,先應該是慈母,還應是嚴父,還要是懂孩子的孩子頭,然後要是一個懂教育的老師!
幼師怎樣與幼兒親密接觸
態度親切大方,找到小孩子的興趣點
怎樣跟幼兒園老師相處?
孩子出生後與家人生活在一起,家庭即他的社會。但是很快的,孩子的社會就大起來。現在的媽媽送寶寶去幼兒園一般比較早,我吃驚地發現,有一定數量的一歲半至兩歲的寶寶就入園了。寶寶入園會給媽媽及寶寶的整個家庭帶來很多問題,寶寶入園後伴隨著寶寶焦慮的同時,可能更嚴重的是媽媽的焦慮。

前幾天無意中翻到了女兒2歲2個月入園時的家園聯系手冊,看到手冊中寫到孩子進步很大等等,我感慨良多。女兒2歲2個月入園後大概只上了10天就感冒咳嗽,之後沒再上幼兒園。女兒再次入園是在她3周歲後。回過頭來,我非常慶幸自己當初那麼果斷地停止讓女兒繼續上幼兒園。

女兒上次沒去幼兒園後,那裡的老師和園長一直跟我保持聯系,直到一年後。女兒是個語言能力發展得比較好的孩子,上次入園時就能跟我講幼兒園的一些事,但當時由於太小,她心理承受不了與我的分離,當然,我也不忍看到女兒為此傷心流淚,最終促使我做出決定的是她半夜三晚的夢話。因為我實在是太相信夢話最能暴露一個人的心跡。所以,在女兒一句「媽媽你別走」的夢話的促動下,我不再輕易與她分開,直到近3歲時。

寶寶入園後,考驗寶寶的同時也考驗媽媽。其中有個對寶寶成長來說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媽媽與老師的相處。有很多人不認同我的觀點,但是我一直很堅持。初入園的寶寶由於年齡原因大多不能與媽媽客觀地正常地交流,媽媽與老師的交流就顯得猶為重要。為了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保證孩子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和連續性,所以,我認為,家長應該重視與幼兒園老師的交流。

有的媽媽覺得幼兒園老師忙,可能沒空交流,也因此不主動找老師交流。我不這么認為。除非家長或幼兒園老師在交流上存在一些問題,否則,這雙方應該都是願意交流的。誠然,教師是非常勞累壓力非常大的一種職業,我非常尊重幼兒園的老師,因為,我實在是太知道她們的辛苦。我們在家幾個人帶一個孩子,而在幼兒園,兩三個老師帶二三十個孩子,她們有多辛苦,我們可以想像。但是,基本上,極少有老師會表現出對交流的反感。因為,我相信,所有的老師都喜歡乖孩子,都希望自己帶出的孩子是有進步的聰明的懂事的有禮貌的——這就需要家園的共同努力。所以,我相信老師總的來說都是樂於交流的,而且是歡迎家長去找她們交流的。

而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家長接了孩子就帶孩子走了,大多家長不會多留出幾分鍾的時間在幼兒園里。我想,如果你發現老師很忙,卻又想與老師交流,那就不妨多等一會兒,等老師忙過了手上的事,你再與老師溝通。一般老師除非有急事,否則都不會拒絕的。

如果,你實在等不及,那麼,可以與老師電話聯系。有些老師可能不願意留下自己的電話給家長,這也可以理解。老師白天講了一天了,已經口乾舌燥精疲力竭了,下班後備備課好好休息,也是為了第二天有更飽滿的精力上班,所以,家長不必抱怨這個。還有的家長在老師上班時打電話或發信息,結果老師沒回,這個就更可以理解了。因為,如果老師邊帶孩子邊接我們家長的電話,那她們能帶好孩子嗎?有的家長等待老師有空給回,結果老師沒回,我們就這么想,一個老師帶幾十個孩子,就有幾十個家長聯系,她們可能忙不過來。還有,幼兒園老師工資普遍都低,我們就主動點兒打。甚至老師打過來我們可以掛了再打過去,這也算是對自己孩子的老師的一種體貼吧。

具體跟老師的交流我覺得還有幾點可以注意一下:

第一,有事直接找老師。

如果孩子被抓了被打了,這是哪個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此時該如何做呢?有的家長直接找園長,我覺得這是下策。有很多人都知道,中小學的老師比校長權力都大,原因何在?其實,真正帶我們的孩子的是老師而不是園長,而管理孩子老師的又是園長。如果我們直接找園長,那就等......
教師如何正確與孩子相處
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更多的則是想如何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家長們放心,讓孩子們開心。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而與孩子正確地相處是所有問題的前提條件,用我們的關心、耐心和愛心告訴孩子,你別怕,我愛你們。對於我這個沒有專業學過幼兒教育的人來說,要一下子就明白怎樣和孩子們相處是不容易的。我只能在跟著老教師學的同時,再自己努力去摸索。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和探索,我總結出幾條如何正確和孩子相處的經驗。一、正確了解如何愛孩子每個孩子都渴望被愛,這是他們成長中的心理需要。孩子的心是稚嫩而敏感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判斷自己是否被愛的依據。現代教育要求教師「接納全部的孩子,接納孩子的全部」,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要求。孩子們時常會「不按常理出牌」,有時候會讓你束手無策,但是無論孩子怎麼樣,我們都要學會去忍耐、包容、欣賞和研究。孩子們也需要了解和尊重,也希望教師能和他們平等地交流,所以,當你面對孩子的時候,請你先蹲下身來,我們的笑容、拉手、擁抱都是在像孩子傳遞一個這樣的信息:你正被我關愛著。二、學習走近孩子的方式對於很多孩子的行為,在大人眼裡或許是不好的,此時,或許更多的老師採取的是批評的方式,而不是去關心孩子為什麼會那樣做。我發現很多次我都沒有好好的傾聽並解讀孩子「特殊行為」背後所隱藏的內心情感。作為教師,最困難的是了解孩子們在想什麼。因為畢竟我們有了成熟的思想和復雜的心思,再也回不到孩童時代那樣單純的心靈,因此,觀察、傾聽並了解孩子就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這種職業素質不會與生俱來,要靠後天的學習,教師要善於學習走近孩子的方式。如何走近孩子,是建立良好師幼關系的必要途徑。三、客觀地看待教育問題在改變高梓宸的攻擊行為時,我曾屢屢受挫。對於幼兒教育,出現的問題大致有「不會」和「不能」兩類。對於「不會」,教師應該因材施教,轉變觀念,更換方式地讓孩子學會,而對於「不能」,教師就更要關注並分析其生活背景和身心因素。孩子的特殊行為的背後隱藏著多種原因,不要一味地去指責孩子,更應該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意義,其中或許就有「渴望關注」、「渴望交往」的意願。教育不是萬能的,教師只有正視孩子自身的發展水平和特點,才能讓教育發揮最大效能。面對孩子,先放鬆心情,消除偏見,學習並嘗試從多角度去了解和分析孩子的內心意願,只有你的愛是以科學規律為導航的,你就一定能和孩子愉快地相處。

Ⅱ 如何消除幼兒教師虐童問題

近兩年來,輿論曝光多地發生了「虐童事件」,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那麼如何才能有效防止這類事件的發生呢?首先,教師要熟悉這幾年國家頒布的有關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其次,教師還要熟悉幼兒的年齡特點,學會因材施教。再次,加大對職業學校建設規模的投入,加強教師隊伍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幼兒教師的產出量和質量。最後,政府要對市場的供需關系進行調控。不僅要穩定優秀教師隊伍,還要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監控力度。總之,我相信黨和政府會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來規范幼兒教育這一朝陽產業。 【關鍵詞】防止虐童事件 新《綱要》總則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可是近日,各大媒體接連曝出多起幼兒園老師虐待兒童事件。其一發生在山西太原一家幼兒園,監控視頻顯示,該園某位「老師」對多名幼兒抽扇、推搡,其中一名女童甚至被扇70多下耳光。隨後又有人曝出一組照片,揭露浙江溫嶺一位幼師虐待幼兒的惡行,這位「老師」雙手揪住一名幼兒的雙耳將其提離地面,孩子的表情痛苦不堪。其實,近兩年來,多地也發生了類似的「虐童事件」。如:廣東肇慶某幼師把不會自行大小便的幼童綁固在糞盆上;重慶,罰咳嗽吐痰女孩兒舔吃口痰;上海楊浦,女童下體被女幼師放入芸豆……這一件件「虐童」惡行,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是什麼原因導致幼師的「虐童」行為?為什麼民辦的幼兒園會屢屢出現這樣萬人唾罵的事件?究其原因,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傳統思想作祟 中國的傳統教育思想「師道尊嚴」。如《尚書》所記:「朴作教刑」和《學記》所載「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說明教師可對學生施行體罰。在中國現實的學校教育中,師道尊嚴仍然是主流價值觀,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權威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動的。教師依然有專制化作風,學生沒有自由,只是聽從教師的命令,對教師往往是敬而遠之。「不打不成材」也是中國的家長奉行了幾千年的教育理念,在這慣性思維影響下,家長認為老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體罰,是為了自己孩子好。正是這傳統觀念讓極個別幼師有恃無恐助長「虐童事件」的頻頻發生。 二、准入門檻太低 據不完全的統計,目前全國學前教育教師缺口約80萬人,其中農村大約缺50多萬人,幼教缺口高達4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首先,在教育經費的投入上,據統計,我國學前教育經費僅占整體教育經費的1.3%,而世界平均水平為3.8%。其次,在幼師生的培養上,幼師生入學門檻也低,中專生幾乎沒有門檻,只要初中畢業生自己願意就可以就讀幼師專業,大專生的分數線也只有200多。學歷要求較低,抑制了學前教師的薪金,間接造成人手嚴重不足。盡管近幾年國家非常重視學前教育,加大了對幼兒教育基礎設施及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但由於歷史欠賬太多,幼兒教師的培養仍然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導致部分幼兒園必然會鋌而走險,採取一些非正規手段來滿足自身的需求,部分幼師無證上崗成為了行內潛規則。 三、管理難度增加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而且留守兒童所佔比例較大,離異家庭也比以前多一些。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幼兒,其問題在幼兒園也漸漸顯露,如:有的孩子會表現出任性,我行我素;有的孩子會喜歡頂嘴、攻擊同伴;有的孩子會表現出呆板、依賴。教師在教育時方法稍有不得當,就很容易激怒自己,無意識地做出一些「虐童」行為。 首先,教師要熟悉這幾年國家頒布的有關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如:《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保護法》、《國十條》、《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關於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等。這些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了學生的權利。教師只有熟悉法律,始終做到從法律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避免「虐童」行為,避免觸犯法律。 其次,教師還要熟悉幼兒的年齡特點,學會因材施教,針對每一名孩子的表現預先都要與家長溝通了解情況。面對頑皮的孩子,「打是親,罵是愛」已成為了歷史,建議在班級與孩子共同約定一個反思角,教師讓正在搗蛋的個別孩子自己去反思角坐著反思。等孩子反思後,再冷靜地與孩子交談,讓孩子自己說說為什麼老師會讓他去反思角。這樣做,教師就不會因情緒失控而導致「虐童事件」發生,孩子也習得了自我慎獨的能力。運用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原理,如果孩子在玩游戲時故意搗蛋,可以讓他停止玩一次他喜歡玩的游戲,這一點也要充分尊重幼兒與幼兒事先約定好,幼兒一般都能信誓旦旦地說自己能做到,於是在游戲中不自覺地約束自己遵守游戲規則。如果是大部分孩子達不到老師的預期,那麼教師本身就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目標要求是否有不妥之處。 再次,加大對職業學校建設規模的投入,加強教師隊伍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幼兒教師的產出量和質量。另外,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心理健康很重要,所以,在教師上崗前要對教師進行正規的心理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