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兒童多動症掛什麼科 請問怎麼辦
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 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綜合征 , 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疾病 . 這類患兒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 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沖動,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
多動症治療:
1、心理治療。主要有行為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兩種方式。患者同伴關系不良,對別人有攻擊性語言和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
2、葯物治療。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成績.
3、行為管理和教育。教師和家長需要針對患者的特點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和心理教育.
4、針對父母的教育和訓練。給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環境,讓他們學會解決家庭問題的技巧,學會與孩子共同制定明確的獎懲協定,有效地避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掌握正確使用陽性強化方式鼓勵孩子的良好行為.
2. 8歲孩子做作業慢,手腦協調問題
加強本體感。
一般幼兒要到三四歲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能走穩,此前,還處在不斷調整的階段。
本體感訓練:
什麼是本體感
本體感就是人對於自己的運動狀態和空間位置的感覺,比如:頭部是否能感覺到彎曲或者直立;胳膊是否能夠感覺到外伸或者內展。
本體感具體可以分為運動覺、位置覺、振動覺和垂直覺等,它是由軀干、軀體或四肢等的肌肉、肌腱和關節等肌肉神經末梢傳遞的一種綜合感覺。
本體感差對孩子有影響
本體感差的孩子手腳笨拙、動作協調能力差、動作緩慢拖拉、消極,沒有上進心、缺乏自信心、脾氣暴躁、粗心大意,不能正常完成布置給他的任務,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較差,所以讀書以後,往往會出現學習困難、學習效率低等各種問題。此外,這些孩子的自覺性和自製力也都比其他孩子差。
另外,由於控制小肌肉和手眼協調的腦神經與控制舌頭、嘴唇肌肉、呼吸聲帶的神經是相同的,所以本體感不足的孩子,大腦對舌頭、嘴唇、聲帶的控制不靈活,容易造成語言障礙,如語言發生遲緩、發音不清、口吃等。
本體感差有原因
導致孩子本體感比較差的原因,分為先天和後天兩大類。
►先天原因具體有以下5種情況:
●在妊娠期內,孕婦受到輻射、化學品、工業污染、濫用葯物或營養品等因素的影響,或者孕婦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癲癇等疾病,都可能導致孩子本體感差。
●由於病毒侵入胎盤等原因,導致遺傳基因、染色體變異,使孩子出生後本體感比較差。
●孕婦在妊娠期內有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
●孕婦長期處於二氧化碳過高的環境中,導致胎兒缺氧,使孩子出生後,感知覺系統出現問題。
●在產程中,由於孕婦24小時至72小時中處於緊張、焦慮狀態,或者由於血型不匹配、分娩時應急處理不當,使孩子出生後本體感比較差。
►後天原因主要有3種情況:
●孩子活動量太少,缺乏適合他的活動項目,同時,電視、卡通片、VCD等各種媒體過多地進入孩子的生活,容易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本體感差的現象
●隔代教育容易導致孩子本體感差。如果孩子由爺爺奶奶等長輩撫養,他和同伴一起玩的時間相對比較少,父母與孩子相處、愛撫孩子的時間也大為不足,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的本體感相對較差。
本體感差有症狀
孩子本體感差的早期徵兆多種多樣,在1周歲以內,您就可以發現。比如孩子在出生後3、4天內,不會擺頭、不會搖頭;對周圍的聲音和動靜,反應很小;對光線沒有反應;很少有小動作等等。
2~3歲的時候,本體感差的孩子,學東西明顯要比同齡孩子慢,也就是俗話說的「開竅晚」。但這一時期是一個關鍵期,您要特別注意孩子,留心觀察他,早發現問題,才能及時對症下葯。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細節和現象,都可能預示著孩子本體感的強弱。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不能夠拼湊玩具;
在吃飯或者運動的時候,動作要比其他孩子慢,而且動作不準確;
吃飯的時候,飯粒經常會掉在地上,不能夠准確地使用筷子或勺子吃飯;
在奔跑的過程中,不能夠很好地掌握加速和減速,經常會不自覺地碰撞到其他小朋友或障礙物;
打開水龍頭的時候,不能夠控制水流大小;不會准確地使用洗手液,洗手時候動作也不準確……
這些孩子在生活中「小失誤」,都說明孩子不具有良好的本體感。
本體感訓練的最佳年齡
本體感是天生的,但更加需要後天的運動來強化和完善它。因為,本體感是需要關節、肌肉等各組織合作協調運動,所以只有在後天的運動中,才能夠使得本體感的感官協調統合更好、更加完善。
雖然在孩子一歲以內就可以對他進行本體感的訓練,但一般而言,訓練孩子本體感的最佳年齡在4歲~12歲。因為科學實驗表明,孩子在8歲以前,運動感知的發育基礎比較好,而80%的大腦細胞都在這個年齡階段成熟,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塑性最強,訓練效果也最好。
如果孩子的本體感確實很差的話,那麼您可以帶他去相關的醫院,由專家對孩子進行指導和訓練。
家裡的本體感游戲
除了去指定的醫療機構,在專家以及大型訓練本體感器材的指導和幫助下,強化孩子的本體感外,您也可以通過和孩子開展親子游戲,在日常的生活里訓練、增強孩子的本體感。
當然,對於本體感強的孩子來說,玩玩這些游戲,也能使他們的本體感變得更強哦!
NO.1變速運動
目的:強化訓練孩子對變速感覺的認識。
玩法:帶孩子一起去跑步,在跑步的過程中,您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進行直線變速運動,比如您可以讓孩子先加速跑,而後再慢下來,然後再加速跑,從而訓練孩子掌握加速和減速的過程。
同樣,在電梯里,您也可以讓孩子感受一下在垂直層面上,加速和減速變換的感覺。此外,在家裡玩捉迷藏等游戲時,您都可以通過讓孩子加速或者減速跑,達到訓練加速、減速的目的。
NO.2親子閱讀
目的:強化訓練孩子的閱讀能力。
玩法:和孩子一起閱讀,及時糾正他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倒讀、漏讀、跳讀等現象,讓孩子學會准確劃分句群,並准確掌握閱讀時的停頓。
NO.3旋轉運動
目的:在旋轉運動中,訓練孩子的本體感。
玩法:讓孩子躺在地板上或者床上,由您協助孩子做翻滾運動。如果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您可以用玩具來引誘孩子,促使他堅持做翻滾運動。
同樣,您也可以讓孩子坐在您的身上做節律性的搖擺動作。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處於被動狀態,您處於主動運動狀態,由您做一些有節奏的身體搖擺動作來帶動孩子搖擺;慢慢地可以逐步轉變讓孩子處於主動運動狀態,而您則處於被動運動狀態。
同時在孩子滾動、搖擺的過程中,您還可以蒙上孩子的眼睛,達到視覺遮蔽訓練的目的。
NO.3曲線運動
目的:通過曲線運動,強化孩子在曲線活動中身體的靈活性。
玩法:讓孩子趴在地板上,您站在他的前面,並拿一個手電筒,利用手電筒中發出的光線來指引孩子做直線運動、S形(即:蛇字形)運動或者Z字形運動。
在運動的過程中,您還可以給孩子設置積木等一些障礙物,讓孩子穿越障礙、排除小困難的過程中,把握身體的靈活應變能力。
NO.5幅度力度訓練
目的:通過游戲中給予的一定的限制,讓孩子感受並進行幅度和力度的訓練。
玩法:您可以給孩子找兩張紙,讓孩子光著腳,踩在這兩張紙上走路,就好像滑雪一樣。
您也可以找兩個廢棄的牛奶盒,讓孩子套在腳上,就這樣套著盒子走路。在走路的過程中,盒子不能破掉,同時孩子也不能夠摔倒。
此外,您可以讓孩子打開水龍頭,讓他控制水流慢慢地由小變大,從而讓孩子學會控制並掌握各種力度。
這些游戲都可以讓孩子學會掌握動作的幅度和力度。
為了把孩子培養成為大腦的主人,有必要對孩子的用腦習慣進行一下仔細的檢查。就像生活中人們都習慣於使用左右手中的任何一隻手一樣,大腦也有被經常使用的一側(左腦或右腦),換句話說,多數人都是只習慣於使用某一側的大腦進行思考活動,即兩側大腦處於不均等的開發狀態中。
具有創造性能力的思考方式一般被稱為右腦非語言表達思考方式(感性直觀思維),也就是通過圖形影像進行思考的意思。與之相反,總是需要語言介入表達的思考方式則是左腦表達方式,被稱為左腦語言表達式思考方式(抽象概括思維)。但是不論做什麼,只單純使用右腦或者左腦都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藝術家也是如此,比如貝多芬,他為了能把在大腦右腦中浮現的音樂構想轉換成卓越的樂章,需要用左腦的抽象概括思維進行無數次的短曲速寫以進行構思。
多數偉大的藝術作品和學術研究成果都是在左腦與右腦均衡協調的作用下產生的。為了用語言或文字把在右腦中瞬間產生出的靈感表現出來,一定要有左腦的協助。低年級的孩子右腦比較發達,而中高年級的孩子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其思維方式多數都是偏左腦型思維方式。因此為了能夠培養創造性的人才,我們有必要開始摸索左右腦整合教育的方法。
對於比較散漫的孩子來說,對他進行以圖形影像為主的視覺化教育方式(右腦)要比以語言為中心說明為主的教育方式(左腦)更見成效,並且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右腦發達的孩子不喜歡用手一筆一筆地書寫,或者一字一句地朗讀。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右腦型的孩子在翻看書本的時候,對其內容具有超乎想像的記憶力,就像用相機拍照一樣,會把相應內容以圖形影像的方式保存在大腦中。
還有很多孩子不習慣靜靜地坐著學習,他們會不斷地挪動身體,做出各種動作,這樣反而能得到好的學習效果。雖然在父母的眼中看來,右腦型學生的學習態度好像不夠端正,也不怎麼努力,但是他們確實是在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這類孩子雖然想像力和創造力都非常突出,學習效果也很明顯,但是可能缺乏邏輯判斷能力、忍耐力和思維的縝密性。考慮到孩子的用腦習慣,對於右腦型孩子來說,與其一味地培養他們閱讀速度還不如讓他們一個字一個字地熟讀以培養其耐性。同樣道理,對於左腦型孩子來說利用圖形影像思考的方式會對他的速讀產生幫助。
仔細研究孩子的用腦習慣,對左腦型孩子利用右腦型孩子的優點、右腦型孩子利用左腦型孩子的優點進行提高訓練,以使兩側大腦都能夠得到均衡發展,這才是我們思考的重點。右腦型孩子在上語文課時可能經常出現走神兒犯困的情況,但是在上繪畫課的時候可能會精神高度集中,甚至達到忘記時間的程度。
如果說左腦是用語言思考的話,右腦就是用圖形思考。如果說左腦是主管語言、邏輯、分析的思維,右腦就是主管視覺、空間、感知的思維。
當然不能說左腦和右腦是完全獨立的個體。左腦和右腦是由叫做胼胝體的神經纖維體所連接並進行交流的,真正的創造力是通過兩側大腦的綜合作用產生的。
父母為了激活孩子的大腦,應該注意觀察他們的用腦習慣,有必要隨時進行左右腦轉換使用的訓練。
對於右腦型的孩子,要通過讓其用語言或文字把頭腦中的影像表達出來,或者提出一個問題讓他持續不斷地進行思考。這種以左腦為主的訓練方式能讓孩子的兩側大腦得到均衡的發展。而對於左腦型的孩子則需要讓其進行以右腦為主的思考方式的訓練,比如讓他用圖形影像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邏輯思考)表現出來等。能夠培養右腦使用習慣的方法很多,比如聽音樂、畫畫、攝影,甚至疊紙游戲等等。在買來新的電腦或手機後,在不翻看使用說明的前提下,進行各種功能的摸索試驗也是非常有趣並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除此之外,還可以與孩子圍坐在一起做本書後面的彩色卡片游戲。可能剛開始的時候猜對的概率超不過10%,但是隨著反復的練習,你會吃驚地發現猜對概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