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幼兒園後兒保在哪做
兒保的話在社區醫院做就可以,正常,就是檢查一下寶寶的體重,頭圍身體發育情況,其他的沒什麼。
待寶寶出生後,您可以在出生的醫院進行辦理或去當地婦幼保健機構辦理兒童保健卡。可以攜帶出生證明去辦理。
建議具體辦理手續要咨詢就診醫院或當地婦幼保健機構即可。有的地方需要辦理兒童保健手冊,裡面記錄有兒童生長發育情況及預防接種的情況,需要父母親妥善保存,寶寶入幼兒園時會用到。
B. 兒童保健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兒童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以七歲以下小兒為重點,根據其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進行系統的保健管理,及時發現問題早期矯治,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兒童健康水平,促進全面發展。
1.新生兒訪視
在新生兒出院後的24小時內,各級衛生院醫生或鄉村醫生,進行入戶訪視,至新生兒28天共訪視3-4次。
訪視內容包括看新生兒一般狀況,出生及接種情況,全面體格檢查,指導母乳喂養等,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予以處理。
2.新生兒先天疾病篩查
在醫院新生兒出生時,由醫生採集足跟血,製成濾紙血片,送交兒童保健所新生兒篩查中心,進行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二種先天代謝病的篩查。
3.兒童定期體格檢查
根據年齡不同,各級衛生院醫生對1歲以內小兒每年查體四次,1歲-3歲小兒每年查體二次,3歲-7歲小兒每年查體一次。查體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血色素、口、眼、聽力、智力及血液化驗等項目,及時發現異常予以矯治。
4.兒保專科門診
兒童保健所及各區縣婦幼保健所(院)開設專科門診,設有保健咨詢、遺傳優生、心理衛生、營養不良、多動症、低體重兒、腦癱康復、口腔正畸、弱視矯治等,以維護兒童身心的健康發育。
C. 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
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
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相信父母都會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特別關注孩子的健康,所以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父母還是要應該先了解一些關於孩子的保健知識。下面是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
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1
1、新生兒訪視
在新生兒出院後的24小時內,各級衛生院醫生或鄉村醫生,進行入戶訪視,至新生兒28天共訪視3-4次。
訪視內容包括看新生兒一般狀況,出生及接種情況,全面體格檢查,指導母乳喂養等,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予以處理。
2、新生兒先天疾病篩查
在醫院新生兒出生時,由醫生採集足跟血,製成濾紙血片,送交兒童保健所新生兒篩查中心,進行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二種先天代謝病的篩查。
3、兒童定期體格檢查
根據年齡不同,各級衛生院醫生對1歲以內小兒每年查體四次,1歲-3歲小兒每年查體二次,3歲-7歲小兒每年查體一次。查體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血色素、口、眼、聽力、智力及血液化驗等項目,及時發現異常予以矯治。
4、兒保專科門診
兒童保健所及各區縣婦幼保健所(院)開設專科門診,設有保健咨詢、遺傳優生、心理衛生、營養不良、多動症、低體重兒、腦癱康復、口腔正畸、弱視矯治等,以維護兒童身心的健康發育。
兒童保健包括哪些內容
1、新生兒訪問,訪問新生兒在新生兒出院後24小時內,醫生進入訪問,新生兒28天前需要訪問3~4次。
2、先天性疾病篩查,新生兒出生時,醫生採集腳後跟血,製作濾紙血片,送往新生兒篩查中心,進行苯丙酮尿症和甲狀腺功能低下兩種先天性代謝病篩查。
3、兒童專業門診,維護兒童身心健康發育。
4、兒童定期體格檢查,按年齡分化,各級衛生院醫生對1歲以下兒童每年檢查4次,1歲~3歲兒童每年檢查2次,3歲~7歲兒童每年檢查1次。檢查身高、體重、嘴巴、眼睛、鼻子、智力等,發現異常並矯正。
兒童保健工作的意義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平等的,不管是什麼出身還是什麼樣子,孩子都有盡可能好的人生,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樣的機會充分發掘自己的潛力,成長為對社會有意義的人。兒童保健工作有助於解放勞動生產力,讓父母放心,更好地投身社會勞動。
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2
各年齡期兒童的'保健重點如下:
(一)胎兒期及圍生期保健 胎兒的發育與孕母的健康、營養狀況、疾病、生活環境和情緒等密切相關,故胎兒期保健亦即是以孕母的保健為主。胎兒期保健的主要任務是:預防遺傳性疾病與先天畸形、保證充足營養、給予孕母良好的生活環境、預防產時感染、預防並及時處理圍生期新生兒疾病。
(二)新生兒期保健 新生兒期保健重點在生後1周內,主要內容有:出生時護理、新生兒居家保健、新生兒喂養、新生兒皮膚護理。
(三)嬰兒期保健 保健重點是合理喂養,尤其強調母乳喂養,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堅持戶外活動,用帶有聲、光、色的玩具促進其感知發育和按計劃免疫程序完成基礎免疫。
(四)幼兒期保健 本期對幼兒除供給豐富的營養素外,應注意訓練兒童的自行進食技能、重視與幼兒的語言交流和大運動能力的發展、培養幼兒的自我生活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五)學齡前期保健 學齡前期兒童應注意培養其學習習慣、想像與思維能力、在游戲中遵守規則和與人交往、保證充足營養、預防意外事故。
(六)學齡期與青春期保健 此期兒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展體育鍛煉、合理安排生活、供給充足營養、進行法制教育。在青春期應進行正確的性教育,以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正確健康的認識。
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3
一、什麼是兒童保健
兒童保健是研究兒童的生長發育、神經心理發育、營養與喂養、疾病防治、健康管理和生命監測等的一門綜合性學科,以保護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
二、兒童保健做什麼
1、兒童保健對象
從胎兒至18周歲的兒童,重點是7歲以下兒童。
2、兒童保健基本內容
新生兒家庭訪視、生長監測、定期健康檢查、喂養指導、發育行為篩查、五官保健、預防接種。
3、定期健康檢查
定期對兒童進行體格檢查和神經心理發育的監測,檢查時間一般如下:
出生時(由產科或新生兒科醫師檢查)、
出院後7天內(保健人員進行家庭訪視)、
1月齡、3月齡、6月齡、8月齡、12月齡、1歲半、2歲、2歲半、3歲、4歲、5歲、6歲,可根據個體情況調整體檢時間,對明顯或潛在影響兒童生長發育高風險因素如母親妊娠期存在並發症,宮內、出生時或出生後缺氧、感染、畸形等,早產兒,小於胎齡兒、生長發育減緩等要增加體檢次數。
4、健康檢查項目
常規體檢門診首先對來診的兒童測量體重、身長(身高)、頭圍,用標准規范的百分位(離差法)參照值對上述測量值進行評估,評價寶寶在同年齡同性別兒童中體格生長水平或生長速度、體型勻稱度。
詢問喂養史(膳食調查)、疾病史、預防接種史、家族養育環境、神經心理行為發育預警征是否通過等。
之後進行全面體格檢查,包括囟門大小、眼耳口腔有無異常,能否追視追聽,有無斜頸及腫塊,心臟聽診有無雜音,雙肺及腹部有無異常,四肢活動度如何、肌張力高或低,有無足外翻或內翻,髖關節有無異常,外生殖器是否正常,該年齡里程碑式的發育(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社交、適應能力)是否達到等等。
根據以上詳實監測結果,得出寶寶體格發育系勻速、增速、減速,神經心理發育正常、異常、可疑,能量攝入足量、超量、不足。
早發現偏離和異常,對不良的家庭護理、喂養、教養進行糾正治療,同時給予預見性指導,防患於未然。生長發育正常兒童進入「兒童早期發展訓練」,發育偏離兒童轉入相應專科(如心理科、康復科、兒科、外科等)作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D. 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
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
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孩子的成長需要小心呵護,很多在大人看起來沒什麼的小問題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因此需要格外注意,下面和大家分享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
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1
小兒處於不斷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五臟六腑的功能不夠完善,尤其表現為肺、脾、腎三臟不足,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應加強兒童日常保健。
一、0—3歲兒童日常保健
(一)飲食調養
嬰幼兒脾胃功能較薄弱,食物宜細、軟、爛、碎,營養均衡。 2、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偏食、縱兒所好,乳食無度。
(二)起居調攝
1、嬰兒衣著要寬松,不可緊束而妨礙氣血流通,影響骨骼發育。嬰幼兒衣者應寒溫適宜,避免過暖。
2、嬰幼兒要有足夠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間以睡眠為主、白天以活動為主的作息習慣。
3、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強體質,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
二、4—6歲兒童日常保健
(一)飲食調養
1、食物品種應多樣化,以谷類為主食,同時進食牛奶、魚、肉、蛋、豆製品、蔬菜、水果等多種食物,注意葷素搭配。
2、要培養小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餐按時,相對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養獨立進餐的能力。
(二)起居調攝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養生網 健康飲食 養生問題 母嬰保健 養生小常識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作息規律,定時排便。
2、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遵循古訓「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一分飢與寒。」
(三)運動保健
1、保證每天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鮮空氣。
2、加強鍛煉,適當運動,如跳繩、拍球等。 三、兒童飲食宜忌
1、大便干結:宜進食綠色蔬菜(芹菜、白菜、蘿卜等)、水果(香蕉、蘋果、火龍果等)、粗糧(玉米、燕麥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膩食品。
2、腹瀉:宜進食薏苡仁、山葯等;忌食生冷、油膩食品。
兒童飲食宜忌
1、大便干結:宜進食綠色蔬菜(芹菜、白菜、蘿卜等)、水果(香蕉、蘋果、火龍果等)、粗糧(玉米、燕麥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膩食品。
2、腹瀉:宜進食薏苡仁、山葯等;忌食生冷、油膩食品。
3、食慾不振:宜進食扁豆、蓮子、山楂等;忌食寒涼、煎炸、甜膩食品。
疾病預防: 提倡母乳喂養,加強體格鍛煉, 創造良好居住環境,減少屋塵。
少兒的保健要點
少兒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飲食、環境幾經變更,體格、心理發育會發生幾次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據此,少兒期可分為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幼童期、兒童期這五個階段,茲將各期的保健要點概述如下:
(一)新生兒期
自出生至滿月為新生兒期。以保溫、合理喂養和預防感染為保健重點,還應保證充足睡眠及良好的睡眠姿勢。
(二)嬰兒期
從滿月到周歲為嬰兒期。這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迅速的階段,被稱作人生中第一個飛躍時期。此期的保健重點是合理喂養,注意寒溫調護,按時進行各種預防接種。經常日中嬉戲,以促進飛躍式生長發育,提高抵抗力。
(三)幼兒期
從一周歲到三周歲為幼兒期。重視早期教育,促進智力增長,以啟蒙發萌。繼續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培養良好衛生、生活習慣。
(四)幼童期
從三周歲到七周歲為幼童期,亦稱學齡前期,應有計劃地進行幼兒園教育,開展適於幼童特點的各種活動,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加強醫護與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發生。要注意培養優秀品德及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
(五)兒童期
從七周歲到十二周歲為兒童期,亦稱學齡兒童期。應重視德、智、體、美教育,使之全面發展,繼續做好兒童保健,要特別注意預防近視、齲齒和脊柱變形,防止扁平足。加強體育鍛煉,使體格和智慧進一步發展。
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2
兒童中醫葯保健知識
摩腹
【部位】腹部
【操作】操作者洗凈雙手,兩手掌對搓至發熱,食、中、環三指並攏,將指腹面或手掌的掌面置於小兒腹部;按「摩腹繞臍」在腹部做環形、有節律的移動。
【注意】從操作宜勻速、緩慢、柔和,以小兒舒適為度。小兒肌膚嬌嫩,操作者須剪短之間。必要時,可用小兒爽身粉做介質。
捏脊
【部位】背部,脊椎兩側,督脈的大椎至尾骨末端處。
【操作】操作者兩手的拇、食指交替配合,按推、捏、捻、放的先後順序,沿脊柱兩側,自下而上,從小兒的尾骶部至項下大椎捏拿一遍。根據病情及體質可捏拿4-6遍。第2遍開始的任何一遍中,可根據不同臟腑出現的症狀,採用「重提」的手法,有針對性的刺激背部的臟腑俞穴,以加強療效。第六遍結束後,用雙手拇指指腹在腰部腎俞穴處,適當地按揉結合。
足三里穴
【位置】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丁下三寸(小兒的四橫指),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
四神聰穴
【位置】頭頂部,百會穴(兩耳尖直上與頭頂正中線的交點處)前後左右各旁開一寸處,共四穴。
兒童保健濫用退熱葯
發熱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有些年輕的媽媽認為孩子發了熱一吃退熱葯病就好了。因此,她們動不動就給孩子吃退熱葯。實際上,這樣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蓋症狀,使疾病難以診斷。
一般健康人的體溫約為37℃,高於37℃則為發熱。幼兒大腦發育尚未完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發熱,而其它症狀不顯,如感冒、麻疹、肺炎、局部感染、葯物反應、風濕熱等。發熱成了孩子有病的信號。因此,發熱是診斷疾病的重要體征,如果熱一上來就用退熱葯把它壓下去,常常掩蓋了病情,給診斷事業困難,甚至到了疾病危急時才被確診。另外,有些退熱葯,如阿司匹林影響小兒凝血機制,導致皮膚、肺、腦等臟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兒血液中的低血紅蛋白變成高血紅蛋白,使紅細胞攜帶氧的能力下降,導致組織缺氧,嚴重的還會引起腦水腫、抽搐、昏迷等。因此,動不動就給退熱葯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小兒發熱時應查明原因,再作對症治療或病因治療。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需要用退熱葯,在治療中密切觀察就行。當然,小兒體溫過高,如達39℃或以上就會嚴重影響孩子健康,且可發生驚厥、抽搐等。這種情況下,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可用退熱葯,同時採用物理降溫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鎮頭等。
兒童保健濫用抗生素
流行病學調查證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
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時常規應用抗菌素是不合適的,而且還會造成病原體對抗菌素產生抗葯性及其不良反應的威脅以及葯物的浪費。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麼原因便使用氯黴素、鏈黴素。如果長期使用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會對聽神經造成影響,引起眩暈、耳鳴,甚至耳聾。使用氯黴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8歲以內的`孩子,特別是新生兒,服用四環素、土黴素容易引起牙齒變黃,並使牙釉質發育不良,所以小兒不用四環素、土黴素。
兒童保健一病多葯
孩子患一種病,家長往往多種葯物齊頭並進。殊不知,葯物過雜,互相之間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應卻相加,不僅療效不好,而且會出現不良反應。如將磺胺與Vc聯用,可加重腎臟中毒;青黴素與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黴素的抗菌功效。至於青黴素、氯黴素、磺胺葯一齊上,或青黴素、頭孢菌素與慶大黴素為伍,同樣有上述危險。
兒童保健體弱與補葯
時下給孩子服補葯的現象比比皆是。父母此舉的.初衷不外乎是增強孩子的體質,促進其發育,但因缺乏醫學知識,結果事與願違,補出了毛病。一位醫生報告,9名嬰幼兒服用人參後都出現了神經系統症狀,另一名兒童服用大劑量人參後發生抽風、昏迷,最後喪命。專家的建議是:健康孩子最好不服補品,5歲以上的體弱兒可酌服,但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家長不可自作主張,以防意外。
兒童保健忌濫用維生素
維生素在兒童的生長發育中確實起著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認為多多益善。不少葯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用量過大或過久可能造成體內蓄積而中毒。如魚肝油(含Va與Vd)吃多了可引起發燒、厭食、煩躁、肝與腎臟功能受損。水溶性維生素雖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過多可誘發尿路結石、脆骨症等。為此,營養學家強調,應以食物中的天然維生素為最佳選擇。
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3
如何調理孩子脾胃?先找原因再進行調理。
一、原因
1、飲食不節。小兒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脾胃功能還不健全。所以如果飲食上不加節制,飢一頓,飽一頓,不按時吃飯,或零食太多,都可影響脾胃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調,脾胃虛弱等症,日久則「面黃肌瘦」。
2、過食寒涼。小兒本為「陽盛」主體,易產生內熱,所以喜食寒涼。如果不加以節制,過食寒涼之物,就易損傷脾胃,造成脾胃虛寒,功能下降,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營養的攝取。
3、不合理的用葯。小兒患病後,家長非常著急,就在很短的時間內服大量葯物,尤其是一些消炎、鎮痛的西葯,如阿斯匹林、撲熱息痛、消炎痛、紅黴素等,這些葯都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並引起惡心、嘔吐等症,這樣,病雖治好,卻留下了胃受損傷的後患。長期下去則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營養不良而致「面黃肌瘦」。
4、人體微量原素的缺乏。如缺鋅可導致腹瀉、厭食症;缺鈣導致生長停滯、抽搐等;缺鐵等致貧血、厭食、生長發育停滯。以上這些都可使人體營養物質吸收不足,日久則使小兒「面黃肌瘦」。
5、營養失衡。小孩子沒有自控能力,吃東西沒有節制,一旦吃得過多,就會損傷到脾胃,出現消化紊亂,吸收不好,面黃肌瘦。有些家長以為孩子營養不夠,變本加厲給孩子做好吃的,結果反而增加了腸胃負擔,脾胃進一步受損,進入惡性循環。
二、調理
1、飲食:雜糧健脾和胃
脾胃虛弱的小兒,夏季飲食應以清淡,富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為主,不要吃過於油膩的食品。烹調採用湯、粥、羹、膏等情勢,以利於脾胃消化和吸收。家長要注意食有控制,避免過飽傷及脾胃。要給小兒多吃些五穀雜糧,如小米有健脾和胃作用,合適脾胃虛熱有反胃的小兒。小米粥上的一層黏稠的「米油」營養極為豐盛,對恢復胃腸消化功能很有輔助。此外,玉米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功能,多吃玉米可進步小兒胃腸功能及助智力開發;薏米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作用,其含蛋白質高,且易消化。
另外,還要多吃一些豆類或豆類製品,如黃豆也有健脾益氣作用,豆腐、豆漿等對脾胃虛弱的小兒頗有益;赤豆有健脾補血作用,特別適合脾虛兼有貧血的小兒。
家長給脾虛小兒吃雜糧可採用多種方式,如在大米中加小米或豆類;做麵食時在麵粉中加些玉米粉或黃豆粉;將玉米粉做成玉米糊、玉米餅等,使小兒容易接收。
2、葯物:中葯分型調節
脾胃運化不良型:厭食伴有噯氣、惡心、腹脹,大便多有不消化物。常用蒼術9克,陳皮4。5克,枳殼9克,雞內金6克,谷芽9克,麥芽9克。煎服。
脾胃虛弱型:以消瘦、進食少為主,伴有面色蒼白、精力不振、大便粘稠。常用茯苓12克,山葯15克,炒白術9克,黨參9克,神曲9克。煎服。
胃陰不足型:納呆,多飲,大便干結,手足心熱,易焦躁,入睡不好。常用沙參9克,麥冬9克,石斛9克,太子參12克,火麻仁6克,谷芽9克。煎服。
3、保健:按摩按摩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位於兩小腿外側,膝眼下三橫指脛骨外,為全身性強壯穴。家長逐日給小兒推拿足三里穴5~10分鍾,可使小兒消化體系功效茂盛,消化接收率增添,面黃肌瘦好轉。
捏脊法對嬰幼兒可採取捏脊法。家長站在小兒右側,讓他俯卧,用雙手捏起脊柱兩旁的皮膚,從尾骶部逐步向上挪動,直捏到頸部,反復十多回,天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強壯作用,能夠改良食慾、減少感冒、加強體質。
4、食療:脾胃虛弱 喝粥最佳
A、紅棗大麥粥
紅棗8~10枚,大麥適量,用溫水浸泡後旺火熬煮食用。
B、紅棗焦秫米粥
秫米適量,先用少量水浸泡後,上鍋炒,炒至略呈黃色,再加入浸泡後的小棗8~10枚,旺火熬爛食用。
C、蓮子粥
蓮子去皮去芯,溫水浸泡後,用旺火熬煮而成,加糖少量食之。
D、苡米粥
苡米適量,或加少量秫米,溫水浸泡後用旺火熬粥食用。
E、肉湯類
用雞或牛肉、排骨煮湯,加入丁香、茴香、桂皮等,調入食鹽少量食之。
倡議:脾胃虛弱的,喝粥最佳!假如可能做到每天喝上山葯、茯苓、薏米其中任何一種熬的粥,就可起到補脾健胃作用。
雖然現在的孩子不缺吃,但是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導致了孩子脾胃失調,以上如何調理孩子脾胃,詳細而准備,希望對家長朋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