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自閉症兒童的訓練工具有哪些
擴展閱讀
動漫里有什麼工作 2025-01-21 02:40:57

自閉症兒童的訓練工具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04-01 20:40:17

❶ 誰知道自閉症孩子怎麼進行認知訓練

智障兒童的認知訓練,和正常兒童的認知發育一樣,是有規律可循的。遵循這個規律,孩子就算學得慢,總是在沿著上坡走,科學研究表明,除了深重度的智力障礙是無法接受訓練的,中重度、中度和輕度的智障兒童都可以在科學連貫的訓練中得到進步,並把自身的潛力挖掘出來。 從認知訓練角度來說,孩子學習任何一個課題(項目),都要走「感知——理解——表達——泛化(擴展)」這條線路,以學顏色為例,孩子把紅色做為顏色學習的第一步,要先「感知」紅色是咋回事、再「理解」什麼是紅色、再用語言或非語言溝通方式「表達」紅色,再把紅色「泛化」到生活中,比如過馬路時見到紅燈知道停下來。如果不了解這個學習規律,要教顏色時,拿出一堆五顏六色的氣球,一個個教給孩子「這是紅氣球」、「這是綠氣球」、「這是藍氣球」、「這是黃氣球」,這種教法如果遇上一個連視知覺都有問題(無法分辨紅色與其它顏色的不同,就是說,他連紅色物體與紅色物體的配對這一關都過不了),孩子只會被一堆氣球搞興奮或搞迷糊。 說到這,必須要提ABA教學法了。我得承認,以前對ABA有點誤會,認為它是一種刻板地教孩子做這做那的訓練自閉症孩子的方法,大概就是指令發出了、孩子去執行。後來現ABA是個適合所有智障兒童的訓練方法,甚至在與正常孩子的溝通中,都可以運用ABA。上周末我去朋友家玩,與她四歲的聰明兒子玩了整整三個小時,全程使用ABA的教學課題,包括記憶搭積木、動物表演、講故事、木頭人游戲、視覺訓練之找不同,孩子大人都非常開心。舉一個例子,在玩「記憶搭積木」游戲時,我認為孩子很聰明,直接上六塊積木,中間一張白紙一擋,我搭好六塊積木後,打開白紙,讓孩子記憶十個數,再擋上白紙,發指令「跟我搭一樣的」,孩子的表現讓我知道這個課題設置難了,馬上後退,撤掉兩塊積木,變成四塊搭,明顯這個設置符合孩子的能力,他在記憶模型時說「太簡單了」,但真正搭時又忘掉了某個細節,我馬上給予輔助,再給他快速看一眼,他搭完後我把兩堆積木擺在一起,讓孩子自己去總結「哇,一樣的」,然後我們快樂地擊掌歡呼。等孩子稍微熟悉這個游戲規則後,我讓他也當當老師,他擺積木造型,我去記憶搭,而全程是由媽媽當裁判幫我們數數。這種快樂的三人合作游戲,真的再讓我們玩幾個小時都不會覺得厭煩。 那ABA到底是何方神聖?我大概描述一下,ABA是應用行為分析法的英文縮寫,通過一個個回合式教學來進行,精髓是分解課題、給予輔助、及時強化。 一、分解課題 課題是指孩子應該學會的一個能力,這樣說來,我們的孩子需要學習的課題成百上千,ABA強調把每個能力分成最小、最簡單的單元進行教學,這個過程就是「分解課題」。比如教認識顏色,從紅色開始教(先不教其它顏色),第一步應該是配對分類,讓孩子「把一樣顏色的放一起」,這就是剛才我說的學習規律的「感知」階段。說到這,可能有許多人要問「為什麼教顏色時不直接告訴孩子顏色的名稱,比如拿著紅氣球、紅杯子等教『紅色』,而是先讓孩子去配對去分類呢?」因為在認知發展規律中,知覺算是最基礎的能力,如果人在視覺上都無法分辨並理解一個物體與其它物體的不同,又怎能理解更復雜的物體命名和功用呢? 接著討論「分解課題」之學習顏色的例子,第一步是配對分類,如果孩子能在有干擾物的情況下把紅色與紅色物體快速正確地放在一起,說明孩子已經感知到了紅色,注意:隨著教學的深入,老師的指令語已經從最初的「一樣顏色的放一起」變成了「紅色的放一起」,在孩子具備這個能力後,進行第二步訓練——理解,就是讓孩子「拿紅色給老師」,如果孩子能在有多個其它顏色物體的干擾物中間快速正確地拿一個至多個紅色物體出來,說明孩子已經具備了理解紅色的能力,就進行第三步的訓練,讓孩子表達紅色,比如老師問「它是什麼顏色的?」孩子回答「紅色」。 ABA強調無論教孩子什麼能力,比如物品認知、形狀、數學、說話、畫畫等,都要遵循這個分解課題、循序漸進的原理。也許有人會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很刻板,但教學的執行者是誰?是老師。試問:你手上有一個孩子,你設計好了課題、把一步步課題分解得很細,進入教學後你發現孩子對這塊的能力超乎你的預期,他學得很快、掌握得很透徹,那你還會按照寫好的教案去一步一步細細教嗎?——肯定不會,水漲船高嘛。 二、給予輔助 智障兒童之所以學東西很慢,是因為大腦發育的問題,讓他們無法象正常兒童那樣順利地接受外界信息並輸出這些信息,他們很難通過觀察而自然地學習。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孩子一個新的課題時給予輔助,剛開始時可能是手把手的完全輔助,隨著孩子能力的不斷提高,逐漸減少輔助。這是ABA的一個主題原則。比如教孩子畫一個蘋果,一開始需要老師手把手地教他畫,然後不再手把手教、而是給他一個視覺提示,即蘋果圖片讓他照著畫。再是老師先示範畫一個蘋果,收走,讓孩子自己去畫。最後是直接讓孩子畫一個蘋果。細想一下,其實我們正常人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也經歷過無數別人的「給予輔助」,包括父母、老師、同伴,記得我小時候學包餃子,是媽媽手把手教並示範了許多回,我才學會。 做一個合格的特教老師,一定要掌握輔助的方法和技巧,不會輔助得太慢太晚而讓孩子失去學習的信心,也不會過多給予輔助而讓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 三、及時強化 在課堂上聽的最多的幾句話,就是「耶」、「太棒了」、「你好聰明」,這就是強化。強化的意思就是在孩子做出一個正確反應後,老師給予的反饋。在孩子反應後,及時給予強化會讓孩子願意配合,更願意繼續學習那些新的、好的行為和能力。 其實「強化」這個概念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生孩子之前、在學校當老師時,系統學習過《教育心理學》,裡面就有一章專門講「強化」,在正常兒童的教育中,強化同樣是非常重要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小時候愛學哪門功課,主要是因為喜歡教那門課的老師,而為什麼喜歡那個老師,當然是那個老師對自己好總表揚自己了。 特殊孩子雖然在認知發育上存在多多少少的障礙,但愛聽表揚是全人類的共性。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對你的要求有了正確反應,而你不強化他,他怎麼知道他的反應是正確不正確?如果他不確定這點,那為什麼還願意繼續跟隨你的教學呢? 分解課題、給予輔助和及時強化是ABA教學的內涵,了解這幾個基本概念後,我們來探討一下智障兒童認知訓練中有哪些課題可以去做呢? 按照兒童認知發育的規律,我把訓練步驟大概理一理—— 1、模仿:動作模仿、仿說、使用物件模仿,隨後進行聽指令的教學 2、視知覺:從配對和分類開始 3、搭積木(也可以和配對、分類同時進行):搭積木屬於使用物件的模仿,練習孩子的視覺空間、順序等。如果孩子搭積木不行,就要退回到動作模仿。 4、自己的認識(五官、名字等)、日常用品認知、水果蔬菜動物卡片認知、人物認知 5、功能性配對:比如了解牙刷和牙膏都是刷牙用的。 6、分類:先把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給歸歸類,再進行類別教學。 7、形狀(如果孩子對顏色敏感,也可以先教顏色) 8、顏色 9、對比性認知:大小、長短、粗細、高矮、厚薄等 10、方位詞:上下、里外、前後、左右、中間、旁邊 11、肯定與否定的教學 12、數的概念:唱數、任意起止數、點數報總數、按數取物、認識自然數、序數、量的多少、數的大小、數的分解與合成、加減運算、應用題 13、時間教學:鍾表、一天的時間、星期幾、年月 14、所有課題的結合(泛化),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這些課題只是特教專家和老師們根據多年實戰經驗總結出來的一個大致套路,並不表示孩子非要學會前一項、才能進行後一項的學習,有許多課題是可以穿插著同時進行的。而且孩子能學的課題絕不僅僅為上述十幾項,課題是無窮無盡的,只要老師和家長肯用心,就能從基本課題上演化出許多子課題,即縱向上可以不斷延伸。 認知訓練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除了用慈繩愛索牽引孩子外,家長和老師還需要掌握更多科學嚴謹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幫助到我們的孩子。給愛注入智慧,這份愛會更加有意義。 除了對認知訓練的步驟和課題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之外,最大的收獲就是明確了我家孩子下一步的路該怎麼走,再也不會盲目地跟隨別人的腳步。棟棟屬於復雜的腦損傷,醫學上診斷為「腦癱加自閉」,腦癱是主、自閉是輔,這就要求我這個當媽媽的,既要了解腦癱康復的知識,又要了解自閉康復的知識,這雙重的任務要求我除了對生活對生命繼續保持陽光樂觀的心態之外,還要更加努力上進,我學得越多,對棟棟的病情就會了解得越多,那對他的康復就會幫助得越多。 現在,我明確了目前棟棟要做的主要康復項目,包括運動訓練(PT)、感統訓練、中醫按摩以及DOMAN訓練(給予五大感官大量的持續的信息輸入)。 在跟一些病友交流中,有遇到和棟棟一樣情況的孩子,即基礎能力比較弱,連最簡單的「拍手」這樣的模仿都不會做、腦子里沒有相同物體的配對意識、「拿」和「放」這樣的指令都聽不懂,這樣的孩子要從哪些方面找到認知的切入點?我想從一些理論知識方面分析一下。 認知是一個大腦神經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感覺、注意、記憶(經驗)、知覺、分析推理、策略生成、預估與調整、表達等。從這個定義不難看出,「感覺的訓練」 即感官通路的訓練是認知訓練的基礎,這包括了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和前庭覺的訓練,其實這些就是改善腦功能的訓練。借用一個好友對認知訓練的觀點「要想富、先修路」,這個路就是感官通路,關於感官通路方面的訓練,DOMAN方法值得大家去借鑒。 在認知的訓練上,注意力的集中是繼基礎感官能力訓練之後的又一個重要基礎,這些注意力的訓練包括視覺和聽覺方面的。 記憶是建立在不斷積累的感覺經驗上的,這些感覺經驗包括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嗅覺的和味覺的,大腦接收到新的感覺信息,透過對感覺記憶的解讀,從而形成了知覺,在知覺的基礎上,我們的大腦才有了形狀、顏色、方位、時間、大小、量度、質地等概念,到了這個階段,我們才可以說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基礎。 因此,想要給孩子進行認知訓練,先要對孩子的情況進行客觀地分析,說句大實話,以棟棟目前的能力,即使他會走路,那些課程對他來說都是有難度的,這個難度是指他跳起來都很難夠到。既然如此,還是讓棟棟老老實實地先打好認知基礎吧,這個認知基礎就是修好感官通路。 還有一些病友總問我「我的孩子認知很差,怎麼辦呀?從哪方面入手教啊?」其實想給孩子進行認知訓練,最基本的前提是你已經清楚分析並了解了你家孩子的情況,就象我在文章開頭說的,如果你的孩子連顏色形狀這些概念都沒有搞明白時,學習數學是不現實的。因此,建議家長們多了解一些認知訓練方面的知識,知道學習一個課題(能力)的前提條件,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到你的孩子。舉幾個例子—— 模仿訓練的前提是孩子具有一定的視覺專注與視覺記憶、基本的互動意識、基礎的本體感意識、基本的慾望表達與動作能力。 配對訓練的前提是孩子具備拿和放的能力,並具備基礎的模仿和聽指令能力。 物品認知訓練的前提是孩子具備基本的配對和分類能力。 學習形狀和顏色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配合能力和模仿能力、分類及配對能力、一定的認知能力。 學習方位詞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一定的認知能力、具備空間的概念、具備一定的身體形象感。 學習數概念的前提是孩子具備配對分類能力、具備顏色形狀大小長短等認知能力。 知道了每一個課題學習的前提條件,其實就是知道了認知發育的規律。按照孩子具備的基礎能力給他設計課題,讓他跳起來就夠得著,是比較科學並明智的。

❷ 自閉症兒童的康復方法

自閉症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獲得康復,可造成終生殘疾,所以,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自閉症兒童的康復方法,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自閉症兒童的康復方法一
1. 感覺統合訓練。

感覺統合治療是由美國Ayres創立,起初主要運用於兒童多動症和兒童學習障礙的治療,目前也廣泛運用於PDD兒童的治療,該療法主要運用滑板、鞦韆、平衡木等游戲設施對兒童進行訓練,有報道稱對於減少孤獨症兒童的多動行為、增加語言等有一定療效。此外類似於感覺統合的療法還包括音樂治療、捏脊治療、擠壓療法、擁抱治療、觸摸治療。

2.關系發展干預。

是美國新近出現的一種訓練課程,該課程以“分享”感覺和體驗為核心,強調訓練兒童對他人感覺、情感、體驗的認識,據初步報道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值得關注。

3. 聽覺統合訓練。

AIT也是屬於感覺統合治療的一種,該訓練方法是基於孤獨症兒童的部分行為障礙可能與過度敏感或異常的聽覺有關。AIT由法國耳鼻喉科醫生布拉德醫生建立,目前在世界各國都有使用。國內有廠家改進了該技術,採用無線數碼技術,更加適合

4.結構化訓練。

孤獨症的結構化訓練是由美國北卡羅來那大學建立的一套專門針對孤獨症兒童的教育方法,簡稱TEACCH,是現時在歐美國家獲得較高評價的孤獨症訓練課程。該方法主要針對孤獨症兒童在語言、交流、以及感知覺運動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對孤獨症兒童進行教育,核心是增進孤獨症兒童對環境、對教育和訓練內容的理解和服從。
自閉症兒童的康復方法二
藝術康復訓練法:藝術康復訓練法即一般所謂的繪畫治療。其目的是是藉著繪畫及其創造性的自由表現活動將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與沖突呈現出來,並且從繪畫過程中獲得抒解與滿足,而達到診斷與治療的效果。

行為康復訓練法:行為康復訓練法是自閉症教育治療中最常被採用且有效槐野的方法。其乃是應用個體自發性的反應行為,及所謂的操作制約,來改善與去除自閉症狀與不適應行為或者形成適應行為與日常生活自理及專業技能。

音樂康復訓練法:音樂康復訓練法可分為團體治療與個別治療;主要的治療工具為大鼓和銅鈸,讓自閉症兒童即興、自由的敲打以達到自我宣洩、解放及自我表現的目的。音樂治療可協助自閉者集中注意力、培養想像力、穩定情緒、促進社會化與語言互動、發展新的休息技能與新的興趣。

使用簡短清晰的指令:當家長與孩子交往提出問題時,首先要確定孩子是在注意自己,然後對他發出簡短清晰的指令。

分享控制權:如果孩子有要求想玩某種玩具,家長應該與孩子一起玩,並在玩中談論與這種玩具相關的事,這樣,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但是,他們有時會做出一些重復機械行為或危險行為,在這些情況下,家長不能任由孩子,而應實行必需的控制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

6穿插訓練新鉛鉛喊舊技能:家長在訓練時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保持他們學習的動力並提高自信,並給予獎勵。

7獎勵孩子的合理努力:在訓練初期,孩子往往不能達到家長的指標,即激森使孩子有一定進步,他們的技能也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為了保持孩子的學習興趣,並漸進的達到目標,家長要注意不斷獎勵孩子的合理努力。

8運用自然獎勵物:也就是使孩子的行為在行為的自然後果中得到獎勵。

9強調事物的多樣形式:任何事物根據它的形狀、大小、味道等都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自閉症兒童往往只關注其中一個方面,假若家長在與孩子相處時不強調關於事物的多樣性,就白白丟失了許多教育機會。
自閉症兒童的注意事項
別把孩子過分封閉於一味學習的小圈內:城市居住的現代化使許多人搬進了高樓,而一戶一門的高樓容易給孩子造成封閉的環境,因此,應允許或鼓勵孩子從高樓走下來到庭院中,與鄰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誼。

注重情商培育:情商即社會適應的綜合能力。孩子僅僅學習成績優良是不夠的,還須懂得接受別人並讓人接受自己,這也是愛的基本涵義。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時,要教導孩子形成好的性情和情感。

為孩子的交友創造條件:不僅應允許孩子走下高樓、走出家門,也應允許還把小朋友請進家門。為孩子提供交朋友的機會,教給它們交朋友的藝術、方法和技巧。 ⑤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切忌父母事事

盡量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集體活動包括鄰居小朋友相邀的游戲、做作業;包括學校、班級統一組織的文體活動;包括祝賀同學生日、歡送老師等等。從集體活動中培育孩子的性格,從集體活動中體驗友誼、智慧與溫暖。

看了“自閉症兒童的康復方法”的人還看:

1. 小兒孤獨症治療方法

2. 與自閉症兒童的溝通技巧

3. 關愛孤獨症兒童倡議書3篇

4. 自閉症的中醫治療方法

❸ 怎麼給自閉症孩子做家庭訓練

家庭小游戲對自閉症孩子的訓練有積極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增強孩子的注意力、手眼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人交流能力、情感表達能力等;另一方面緩解自閉症兒童的情緒,增進親子感情。
很多家長因家庭場地有限、教學具缺乏,無法開展家庭游戲。
以下介紹幾種教學具簡單,不受環境限制,適宜在家庭中開展的小游戲,希望對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們有所幫助。怎麼幫自閉症兒童做家庭訓練?
假想類游戲
有助於開發自閉症兒童的想像思維
改變其固有的思維模式
提高其生活模仿能力
01
貓和老鼠
目標:
訓練孩子走和跑的運動協調能力、體驗假想游戲的快樂感。
准備:
貓和老鼠頭飾各一個。
玩法:
1、家長和孩子各選擇一個頭飾,分別扮演「貓」和「老鼠」;
2、「老鼠」選擇好家庭環境中的一個隱蔽位置藏好後,發出信號,如說一句「藏好了」,「貓」開始尋找「老鼠」;
3、「貓」找到「老鼠」後,角色互換,開始下一輪的游戲。怎麼幫自閉症兒童做家庭訓練
02
捉田鼠
目標:
訓練孩子對人面部表情的感知能力。
准備:
貓頭鷹頭飾一個、田鼠頭飾兩個、小凳子一把。
玩法:
1、家庭中設置一處地點為「地洞」,如沙發。一名家長扮演「貓頭鷹」,一名家長扮演「田鼠」,孩子扮演「田鼠」,戴上頭飾;
2、「田鼠」在場地內做鑽洞、吃糧的動作,說兒歌「小田鼠,真正壞,偷吃糧食搞破壞。貓頭鷹,快快來,捉住田鼠別放開」;
3、說完最後一句兒歌,「貓頭鷹」迅速跑到場地內捉「田鼠」,「田鼠」只有跳到「地洞」里才安全;
4、角色互換,進行下一輪的游戲。怎麼幫自閉症兒童做家庭訓練
03
小雞吃米
目標:
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手部精細動作能力,讓孩子感受到假想性游戲的樂趣。
准備:
塑料小碗兩個,各種豆子(芸豆、黃豆、綠豆)。
玩法:
1、家長先和孩子講明游戲規則,孩子扮演的是「小雞」,現在要吃「米」,豆子代表「米粒」;
2、家長將豆子放在一個塑料小碗中,示範給孩子看,用拇指和食指撿取豆子放在另一個空碗中;
3、撿取豆子可以按芸豆—黃豆—綠豆的順序,由易到難。
建議:
游戲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孩子不要將豆子誤吞;要提醒孩子現在扮演的是「小雞」,在「吃米」。怎麼幫自閉症兒童做家庭訓練
開展假想類游戲的注意事項:
假想類的游戲需要家長帶著孩子進入角色,在不同游戲、不同場景中,做出不同表情,讓孩子來感知表情的變化。
比如,《捉田鼠》游戲中鑽洞、吃糧的動作可以做得輕鬆些;「貓頭鷹」出現時,表情要緊張些,表現出恐懼的樣子。表情誇張,孩子才能感知到面部表情的變化。怎麼幫自閉症兒童做
上海長江醫院溫馨提示:
初期,孩子在不明白游戲規則的情況下,家長可以示範給孩子看。
每一次做這樣的游戲時,都要和孩子講清游戲的規則,分清自己扮演的角色。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不斷的游戲中,明確游戲規則,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感受到假想游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