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如何教兒童鋪床

如何教兒童鋪床

發布時間: 2024-03-25 13:38:58

⑴ 如何培養幼兒的文明行為習慣,生活自理能力

第一部分: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對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動手操作中,幼兒的手指靈活性,動作協調性,手眼協調一致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鍛煉,其他各方面知識也能融匯貫通,從而促進幼兒智力發展。更主要的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是孩子一生的財富。然而,現在孩子的一個普遍特點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比如在晨檢時,我們經常會發現幼兒(小、中、大班都有這種情況)到了衣帽間,伸開胳膊等著老師或家長給他脫外套;在樓梯上,經常會碰到抱孩子上、下樓的家長;甚至大班幼兒午睡起床後穿反了鞋子等。因此,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已刻不容緩。

一、幫助幼兒順利渡過心理「斷奶期」,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

義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家蒙泰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 幼兒期是孩子從完全依靠父母,開始向自理自立過渡的階段,是培養和訓練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時期。

孩子在入園前首先要學會獨立用勺吃飯,拿杯子喝水,會洗手,會穿鞋、獨自午睡等,然而在家裡時孩子不會獨自吃飯,就由家長喂;不會穿衣服,由成人幫助。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置身到新的環境里,好玩的玩具,許多的朋友,強烈地吸引著他們,他們喜歡在幼兒園學習、生活。入園帶來的環境變化正好是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契機。但不會吃飯,不會洗手,不會穿衣戴帽等生活自理上的問題,使他們不能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日常活動中,教師適時提出適當要求,充分認識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孩子學習自理過程中,老師給予及時的鼓勵、幫助,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敢於克服困難,獨立做事的良好習慣。

二、創造良好的生活氛圍,激發幼兒自己動手的興趣

「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在學前期」。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因此,幼兒園應因勢利導,「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注重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和基本習慣。

(一)確定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目標

著名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動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練習的課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經觀察研究發現,三到四歲的幼兒已經具備以下能力:洗手、洗臉;穿脫衣服鞋襪;進餐飲水;收拾玩具圖書;收拾餐具等。這些內容簡單易行,符合三到四歲幼兒的年齡特點。四到五歲幼兒會整理自己的衣服;洗手絹、襪子;會用筷子;飯後清理桌面;自己的玩具圖書分類擺放。這些內容在小班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定難度,適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五到六歲的幼兒應該會整理自己的書包;會收拾自己的房間;清洗碗筷;會收拾疊放衣服等。這些對於大班幼兒來說,都是較易完成。

對於幼兒來說,目標既不能過於簡單又不能讓幼兒覺得很難達到,必須適合幼兒年齡特點。

(二)方法靈活,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主動的發展過程。如教中班幼兒學習如何系鞋帶時,可以結合歌曲《系鞋帶》來進行: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鑽進大洞口,用力拉耳朵,變成蝴蝶走。讓幼兒在歌曲的愉悅里,輕松自主地學習系鞋帶的方法;讓孩子自己疊衣服:「左右關門要對齊,中間彎腰折一起,兩邊小手要抓緊,放進衣櫃真整齊。」在兒歌的引導下,孩子逐步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鍛煉自理能力。生動形象的解說,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較好地掌握了各項生活技能。

(三)增強幼兒自我服務意識和為集體服務的優良品質

讓幼兒由自我服務發展到為集體服務。如每天安排值日生,給幼兒擺餐具、發餐巾等,讓幼兒不僅能生活自理,還會為集體服務、為他人服務,在培養自理能力的同時也塑造了幼兒優良的品質。

三、家園共育,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從穿衣吃飯做起,注重孩子健康人格的養成,生活即教育,先把腳下踩實了,孩子才能找到成功的起點。」因為還有相當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內容存在於家庭之中,平時,可以利用家長接送幼兒的機會,及時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讓家長知道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使家長在家裡能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再干也不遲、什麼事都包辦代替,以至吃飯、大小便都有大人幫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兒園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裡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久而久之,使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這就需要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過程中,家園共育,對幼兒進行一致性教育。轉變家長的錯誤觀念,讓家長懂得在家裡不要剝奪幼兒自己動手的權利。因此,家長需要有耐心和決心,要堅持要求、鼓勵他們自己去做,共同促進幼兒的自理能力的提高。

專家總結說,給孩子多多提供嘗試機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原因很簡單,孩子一旦被剝奪嘗試的機會,就等於被剝奪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也就不可能邁向成功之路。記住:最早放飛的鳥,最有希望飛到高遠的地方。第二部分: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

(一)習慣始自生活點滴
三四歲之前是寶寶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從出生那天起,孩子就開始通過各種各樣的行為應對生活的挑戰,最初他們主要依靠先天反射,以後慢慢嘗試和模仿新的辦法,一點一點建立起獨特的行為模式。寶寶的每一個舉動都會產生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反饋回來,促使寶寶維持或者改變行為方式,這樣一個過程不斷重復,印刻在孩子的腦子里漸漸就會形成習慣。
比方說,寶寶天生敏感,拉了尿了出汗了,尿布或衣服貼著身體不舒服,他總是不停地哭鬧,引得家長每次都須盡可能快的幫他換掉。長大一些見到衣服臟了,寶寶主動告訴家長,馬上就可以換上干凈衣服並得到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愛干凈講衛生的好習慣。再比如鬧鬧,開始尿在地上的時候,聽到媽媽笑著說「看 這個小壞蛋,又給媽媽畫地圖了」,他還以為是表揚,漸漸從無意的行為變成了故意的舉動,後來這樣的行為遭到了家長的懲罰,被冷落到一邊的他,發現只有四處拉尿才能立刻引來家長的關照,不經意間就形成了隨處便溺的壞習慣。
生活的點滴表面上看不起眼,但家長的反應和態度卻會對寶寶產生很大的影響,將來孩子是仔細還是馬虎,做事有條理還是雜亂無章,喜歡讀書還是討厭學習,樂於交往還是 行 素,許許多多的習慣都是通過生活小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積累而養成的。
(二)習慣養成不易改
人的行為有一種定式傾向,就是喜歡用熟悉的動作、語言和思維去處理事務,因為熟悉的辦法最省力,小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挑食,最初常常是偶然因素,看到某些東西沒食慾或者吃了不舒服,以後見到它們第一反應就是拒絕,時間一長挑揀慣了,有些食物就再也吃不進了。
養成習慣需要相對長期的過程,但習慣一旦形成改起來可就難了。同一種行為不斷重復,在大腦中漸漸形成固定的神經迴路,這種反應模式就會固定下來,難以甚至無法改變。就像小孩子學結巴,開始是因為好玩,等到自己變成口吃,若不盡早強化治療將致終生無法糾正。俗話說:山河易改秉性難移。家長一定要從小注意,防止寶寶養成壞習慣。
(三)培養良好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
良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不良的惡習則會貽害孩子一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家長必須高度重視並從以下幾方面付諸行動。
1、極鼓勵和誇獎寶寶良好的行為;
2、對孩子的不良表現進行一貫的冷淡或限制;
3、以身作則為寶寶樹立模仿的榜樣;
4、請孩子監督檢查家長的壞習慣;
5、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寶寶良好的行為模式。
家長應該從大處著眼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從小處著手在日常生活中檢點寶寶的行為和自己的表現,有意識的引導寶寶發展良好的行為模式。只要鬧鬧的家長從現在開始,冷淡他隨處便溺的表現,要求他定時坐盆大小便,同時鼓勵鬧鬧跟姥姥一起收拾玩具,並及時表揚他的進步,相信用不了多久,鬧鬧就會用行動證明自己是個真真正正的好孩子。
還要注意培養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學前准備中,讓他們學會自己鋪床疊被,自己起床,脫穿衣服、鞋、襪,學會洗臉、洗腳、漱口、刷牙,學會擺放、洗刷碗筷、端菜盛飯,收拾飯桌等。家長應當要求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學點簡單的勞動技能,會開、關門窗,掃地、擦桌椅,會自己取放玩具、圖書、其他用具等。
●教孩子自管理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不會整理書包,書包里亂得像「紙簍」,只好父母代勞。其實壞習慣的成因就是學前期家長包辦一切,未能培養起孩子自 管理的能力。從現在開始,就讓孩子自己整理圖書、玩具,收拾書包和生活用品等;要懂得愛護和整理書包、課本、畫冊、文具;學會削鉛筆、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並能按老師的要求製作簡單的玩教具等。
●孩子生活規律化
小學生活正規而有序。家長要提前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們懂得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什麼時間不該做什麼事情,並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如該寫作業時一定要認真寫,寫完後收拾利索才能去看電視和玩;教孩子養成早起、早睡,按時吃飯的習慣等。

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技能的,而技能必然包含一系列指標與規范的和諧混成。因此,我希望能將習慣培養細化到驚人的程度。也就是說,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養成哪些良好習慣?培養這些習慣應採取哪些具體步驟?應達到什麼樣的規范標准?都應當通過研究實踐總結出來。當然,這是對研究者的要求。對於父母與教師來說,只需要針對自己的孩子的情況,確立培養目標及方法即可。

問題在於,在習慣養成教育中,我們到底追求什麼?怎樣才能從根本上培養出良好的習慣?

譬如,有人提出微笑服務時,要求服務者露出八顆牙齒。大家可以對著鏡子試一下,露出八顆牙齒時的笑容確實是燦爛的。應當說,這一要求是有依據的,但是,稍有社會經驗的人也非常明白,露出八顆牙齒的笑容未必發自真心,假笑、乾笑、傻笑、狂笑等等,都可以露出八顆牙齒,這是人們所需要的嗎?

⑵ 新生兒的床怎麼鋪

新生兒的床怎麼鋪

新生兒的床怎麼鋪?很多家長在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給寶寶購買了嬰兒床。和寶寶分床睡,對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好處的,但是給新生兒鋪床是有技巧的,下面一起來看看新生兒的床怎麼鋪吧。

新生兒的床怎麼鋪1

在寶寶出生之後,家長買嬰兒床的時候,應該選擇新的、稍硬一點的床墊。

在給嬰兒鋪床的時候,要先在床墊上鋪幾條吸水性能良好的全棉浴巾,而後在浴巾上面鋪一條床單,並且需要拉緊,以防止打滑。

在寶寶趴著睡覺的時候,就算是臉貼著浴巾,也會保持呼吸的順暢,而且皮膚也會透氣。這能夠防止寶寶長疹子,也不會讓孩子覺得太熱。

使用上述的方法鋪床,在寶寶吐奶的時候,就會很快被浴巾吸干。

家長要注意,一定要使用全棉浴巾,如果摻有化纖的成分,就會影響到透氣性,在孩子趴著睡覺時,就會影響到呼吸,而且孩子也容易長疹子。

寶寶在睡嬰兒床的時候,家長要定時的觀察,隨時關心寶寶的動向。因此寶寶睡的嬰兒床應該是放到父母的床邊,這樣能夠讓家長更為方便的照顧寶寶。

新生兒的床怎麼鋪2

寶寶剛出生,身體的各方面都較為嬌弱,他們的床也就需要根據他們的情況來布置。

首先,需要的是一張嬰兒床,面積不用過大,能讓他們感到舒服且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即可。

然後就是在床上墊上一層純棉的.被罩,保證床的柔軟度,避免床過硬影響寶寶睡眠的質量。

其次是被褥,也盡量選擇純棉的,但是不宜過厚,適中即可,不然很容易引起寶寶的不適,在床上翻滾。

除了這些能夠給寶寶提供溫暖的東西以外,床上不宜再放些小物件,哪怕是奶瓶也不行。這樣就構成了寶寶的小天地。

因此,父母只要簡單的進行整理和布置,就可以給寶寶一個舒適的環境。

當然,如果覺得單調,父母可以另行創意,前提是保證寶寶安全和睡眠的質量,這樣才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多不必要的影響。

給新生兒鋪床一定要注意,最上面一層一定要是純棉棉布,這樣寶寶躺著舒服,也不至於傷到寶寶嬌嫩的肌膚。

在給新生寶寶鋪床的時候,可以在最下面鋪一個小褥子,小褥子要和嬰兒床差不多大小。

如果給寶寶用的布尿布,要在小褥子上面鋪一層隔尿墊,然後上面給寶寶鋪一個尿墊子,最上面給寶寶鋪一層純棉棉布,這樣寶寶會舒服一些,尿了以後,也可以直接換尿墊子而不用連小褥子一起換。

如果給寶寶用紙尿褲,那隔尿墊就不需要了,可以直接在小褥子上面鋪層棉布,把寶寶直接放上面,也可以在小褥子和棉布中間多加一層墊子這樣寶寶會更舒服一些。

新生兒的床怎麼鋪3

嬰兒床冬天怎麼鋪:床墊+床墊套+隔尿墊+床單

無論是冬天還是春秋天,寶寶嬰兒床都可以選擇這種模式:床墊、床墊套、隔尿墊、床單,由下往上依次為。只是一句不同季節,選擇不同材質即可。

具體分析:

1、隔尿墊是防止尿液滲到床墊不方便清洗,時間長了會有異味和細菌;但是隔尿墊有隔水層,如果寶寶貼身的話,不如床單舒服。

2、如果怕寶寶冷,可以在床墊上面墊一層軟薄的棉絮,這樣寶寶睡起來更加舒適暖和。

注意:

家長在選擇床墊套、隔尿墊和床單的時候,一定都要選擇純棉的,在冬天的時候,可以選擇帶絨了,這樣就增加了一層保暖性,不過因為寶寶容易出汗,所以,冬天睡覺就保持:床墊、床墊套、隔尿墊和床單即可。

嬰兒床需要床墊嗎:

1、嬰兒床墊是指一歲以下的兒童所用的床墊。適合嬰幼兒及青少年使用的理想床墊,應該是由柔軟的上、下層和結實、牢固而富有彈性的中間層組成。

2、一方面,中間層可以給孩子的身體以必需的支撐,而另一方面,當它受到的由體重產生的壓力又可以傳遞給柔軟的下層,從而托起孩子的身體,而不致發生脊柱畸形。

嬰兒床冬天選擇什麼床墊

1、棕櫚嬰兒床墊

優點:透氣散熱性好,不會因為厚厚的床墊而使嬰兒受熱,影響身體;

缺點:比較硬,嬰兒誰在上面可能會覺得不舒服,影響睡眠。

2、海綿嬰兒床墊

優點:方便挪動,柔軟舒適幫助睡眠;

缺點:容易壞,容易變形。造成痛彈簧嬰兒床墊同樣的後果

3、彈簧嬰兒床墊

優點:彈簧床墊的透氣性同樣非常好,而且擔憂一定的柔然度,還有就是使用壽命長;

缺點:.吸濕性比較差,嬰兒感到潮濕,不利於睡眠,對身體也不好;分力不均,嬰兒身體柔軟,床墊過軟且久了會塌陷,容易導致嬰兒脊椎變形。

4、乳膠嬰兒床墊

優點:排氣好,高彈性,無噪音,無震動。無疑給了嬰兒一個非常好的睡眠環境;

缺點:透氣不如棕櫚,太軟,寶寶翻身很困難,同樣會影響睡眠質量。